羊城寻踪:广州满族八旗的故事

广州满族是有故事的民族。广州世居满族族源几乎都来自八旗驻防军,在近三百年历史岁月中,八旗兵在广州驻防和繁衍,从被动的南下戍边执行军事任务,到成为具有老广州历史名分的南方居民,历史文献都留下广州满族生活的记录,老街巷、旧石碑也留下广州满族的历史残片。

城西:八旗驻防区

在整个广州府城内,满汉军全部集中在城西部,城东部为“民境”和文官行政区、教育区,满汉八旗兵地段主要在今天的越秀区范围内。

广州满洲八旗兵驻防状况:正北面是镶红旗,北起进土里,由云台里起,包括南海学宫街、米市街和光塔街北,一直到仙羊街东北及甜水巷和北仙邻巷,就是今天的惠福西路一带;

西北是镶蓝旗,从光塔街南和仙羊街北算起,包括纸行街、木牌坊、莲花巷、白沙巷、红沙巷,直到西城根;

正西是正蓝旗,以大市街为中心,包括进土里、南仙羊街、牛头巷、四栅门、诗书街、安义街、大利巷,即从西辕门起到小水关止;

正西偏南是正白旗,以七株榕为中心,由象牙巷口起,经梳篦巷、麻行街至诗书街止;

西南是镶黄旗,由归德门内的梓德里起,至上古里及前锋营箭道城根止:正南是正黄旗,由东绒线巷起,到白薇和毕公巷止;

正东是正红旗,由大市街南起,以走木巷为中心,经绒线巷、走木巷、竹篙巷、扁担巷、温良巷、南濠及西濠街、七株榕、关路巷;

东北是镶白旗,以米市街、甜水巷为中心,从大市街北起,包括玉华坊、米市街、南仙邻巷、南甜水巷,直到东辕门。

清代仙羊街和西濠街于民国21年扩建为马路,因路南端与海珠石相对,又处中段,故名海珠中路。清代早亨坊、大市街和安义街于20年代初扩建为马路,因路东有惠福巷,故称惠福西路。

现在的惠福西路

将军东路上的广州将军署

驻防广州八旗兵的最高长官为将军,其公署俗称将军衙门(古时官厅门首均插旗帜,是三角式,边缘作狗牙状,因此官厅呼为牙门,后因牙字不雅,改用衙字,是为衙门之名所由来)。

广州将军办公地点在西门大街惠爱第三约贞烈坊前,旧靖南王耿精忠府第,康熙二十一年(1683)设将军驻防广州,改为将军署。其面积,横的方面,东由中山六路和解放中路北端交界之处起,西至六榕路口止:纵的方面,南接中山六路,北至大茶路上。其建筑宏壮,气象雄伟,堂高数丈,榱题数尺,后面园林,树木阴翳,鸣鸟声喧,有小土山高数丈,上建楼阁,风景颇佳。

清光绪年间,英人借口《南京条约》,领事得入城办公,要求将该衙门后半地方,割让予英国作领事馆,清廷不敢抗拒,终于割让。但结果英人只在旁边六榕路开门,虚悬领事馆招牌,禁止华人入内,并未在此办公。第一次欧战后,英人自动交还,现在该衙门前半之地,已尽拆为民房商店,开辟马路。后半之地,建设净慧公园,后曾作行政机关及迎宾馆。

广州将军为驻防从一品官员。“将军东”和“将军西”地域为昔日将军衙门,即八旗最高长官办公地点。如今的将军东已经是专卖电器的商业街,只有广东迎宾馆的西墙上用仿衙署装饰,依稀展露着这个清代驻粤八旗兵最高司令部的历史印记。

现在的八旗二马路

如今的八旗二马路不在“旗境”的八旗二马路

清代驻粤满汉八旗官兵,按照当时规定,均居住于广州城里的西隅,自成为一个旗民小聚居区,而满洲八旗与汉军八旗又有各自的驻地。但在广州城外东边却又有以“八旗”命名的会馆与马路,该地区的“八旗会馆”和今天还存在的“八旗二马路”与驻粤满汉八旗虽有一定关系,但并不是满汉八旗驻地。

在广州共有23个会馆或同乡会,其中一个是满族旗人的会馆。八旗会馆建于1890年,所需经费来自捐款,政府拨给一块土地,这块土地以前曾是八旗水师军营训练场。八旗会馆既可作为开会场所,又可作为来访旗人的宿舍。清朝官吏从水路到广州必从八旗会馆不远处的天字码头登岸,有的并不立即上任,而是先到八旗会馆寄寓数日,稍事休息,然后由八旗子弟及有关人员到接官亭(今北京南路南关电影院旁)举行欢迎仪式,才进城上任。

因此,八旗会馆就成为接待八旗官员及省垣官员的一个重要场所。八旗会馆虽不在“旗民区”,但以“八旗”为名,又与驻粤八旗人员关系密切,所以实质上已成为驻粤八旗的“第二地区”。民国时期,原八旗会馆所在地被开辟为一条马路,被称作八旗二马路,该地段也不在旗境内。

八旗军队训练地

“北较场”是八旗兵跑马训练场地。康熙二十九年,广州将军拜音达礼接到文件,称省城的小北门外比较荒凉,适合射击射箭及跑马等训练。康熙三十三年,于此开辟旗兵操练之所,并按照规例,制造鸟枪1 500杆,供土兵练习。

北较场现在开辟了北较场路和北较场横路,在解放路以东,是小北路和环市路交汇处。“东较场”则是八旗驻防广州时需要操练队列和检阅八旗军旅的地方。自康熙二十二年起,东较场定为旗兵合操之地,也不在旗境内,东较场在今烈士陵园对面,中华广场侧面,分别在原东较场两边开设了较场东路和较场西路。

“箭道巷”位于越秀区和荔湾区交界处的光孝路西侧,其长约50米,宽不足4米,是清代广东省城内的一个箭道场遗址。箭道巷是清代广东省城内十一个箭道场(练靶场)之一。

广州八旗满洲兵每两个旗就有一个箭道,镶黄、正白旗箭道在梓德里,正黄、正红旗箭道在七株榕,镶白正蓝旗箭道在牛头巷,镶红镶蓝旗箭道在莲花巷,前锋营箭道在西拐角楼城根,水师营箭道在纸行街南,公箭亭为将军和副都统挑选官兵校阅、骑射之所,在仓前街。

现在的淘街

“陶街”上的消防局和银库

当年的八旗消防部门所在地现在是中山六路的陶街电器商贸城。早在康熙时代,汉军驻防时就有消防部门,但是救火的工具简陋,没有机桶。乾隆八年,将军策楞曾上奏皇帝要求配齐消防设施和工具。八旗兵驻防广州后,于乾隆三十三年把救火器具配齐。

此外,八旗有自己的“银行”,准确说是银库,地点也在陶街。这个银库除负责八旗子弟生活的银两外,还承担官兵借款、军装、预支谷价银、兵丁奖赏银、退休后的马价银、羊马余剩的草料银、广州满汉八旗子弟文武科举和翻译举人进京赶考的旅费等等。

▲观音楼保存至今,成为广州市满族历史文化研究会所在地,近年来被打造成满族文化陈列馆。

八旗满洲宗祠所在地

嘉庆年间,八旗满洲兵首先在正红旗建立宗祠,因为是包含着全旗十多个姓氏祖宗的神位,故称为“宗祠”。从道光年开始,各旗都设一个宗祠,共八个旗的宗祠,其所在地是:镶黄旗大德路,正白旗麻行街,正黄旗白薇街,正红旗西濠街,镶黄旗大市街,正蓝旗大利巷,镶红旗光塔街,镶蓝旗白沙巷。如今在满族小学内的镶红旗遗址牌匾表示镶红旗宗祠在光塔街。

此外,驻防广州的满洲八旗还有一间观音楼,位于西濠街(今海珠中路),楼内供奉的观音像是一尊木雕鎏金坐式的偶像。人们都说是满洲八旗官兵离京来粤时, 乾隆皇帝特别恩赐给他们一尊观音像保佑他们,一直带到广州,成为保佑驻防广州满族的“家庙”。

八旗坟茔地

早在八旗汉军驻防广州城时,驻防兵骨殖以及遗下的寡妇家眷等,每三年一次(也有说五年一次)护送回京师。乾隆二十一年三月,皇上颁旨,今后允许驻防兵在驻防地置业(坟地所需要的土地)安葬。即八旗兵驻广州,就不能把遗骨送回故土。当时八旗李侍尧将军,将番禺县的蹯松岭、驷马岗、官路、东牌亭、四牌亭五段地辟为八旗满洲、汉军共同坟茔。

广州八旗驻防已经成为昨天,八旗旗境与满洲和汉军使用过的办公场所、军械库、训练场大多均已经成为街道,原来老街巷地名多数更改为马路,有的街巷更换名字成为住宅新区。在满汉八旗的老旗区中,保留得较好的,现在还沿用以前街道名称的多在汉八旗地段,满八旗地段已经拆迁得很厉害,历史上的民族革命和各类政治运动及现代城建发展,使古老街巷的民族文化成分遗失和流失甚多,但从街巷的名称还可以看出八旗驻军的端倪。

图文源于网络

广州满族是有故事的民族。广州世居满族族源几乎都来自八旗驻防军,在近三百年历史岁月中,八旗兵在广州驻防和繁衍,从被动的南下戍边执行军事任务,到成为具有老广州历史名分的南方居民,历史文献都留下广州满族生活的记录,老街巷、旧石碑也留下广州满族的历史残片。

城西:八旗驻防区

在整个广州府城内,满汉军全部集中在城西部,城东部为“民境”和文官行政区、教育区,满汉八旗兵地段主要在今天的越秀区范围内。

广州满洲八旗兵驻防状况:正北面是镶红旗,北起进土里,由云台里起,包括南海学宫街、米市街和光塔街北,一直到仙羊街东北及甜水巷和北仙邻巷,就是今天的惠福西路一带;

西北是镶蓝旗,从光塔街南和仙羊街北算起,包括纸行街、木牌坊、莲花巷、白沙巷、红沙巷,直到西城根;

正西是正蓝旗,以大市街为中心,包括进土里、南仙羊街、牛头巷、四栅门、诗书街、安义街、大利巷,即从西辕门起到小水关止;

正西偏南是正白旗,以七株榕为中心,由象牙巷口起,经梳篦巷、麻行街至诗书街止;

西南是镶黄旗,由归德门内的梓德里起,至上古里及前锋营箭道城根止:正南是正黄旗,由东绒线巷起,到白薇和毕公巷止;

正东是正红旗,由大市街南起,以走木巷为中心,经绒线巷、走木巷、竹篙巷、扁担巷、温良巷、南濠及西濠街、七株榕、关路巷;

东北是镶白旗,以米市街、甜水巷为中心,从大市街北起,包括玉华坊、米市街、南仙邻巷、南甜水巷,直到东辕门。

清代仙羊街和西濠街于民国21年扩建为马路,因路南端与海珠石相对,又处中段,故名海珠中路。清代早亨坊、大市街和安义街于20年代初扩建为马路,因路东有惠福巷,故称惠福西路。

现在的惠福西路

将军东路上的广州将军署

驻防广州八旗兵的最高长官为将军,其公署俗称将军衙门(古时官厅门首均插旗帜,是三角式,边缘作狗牙状,因此官厅呼为牙门,后因牙字不雅,改用衙字,是为衙门之名所由来)。

广州将军办公地点在西门大街惠爱第三约贞烈坊前,旧靖南王耿精忠府第,康熙二十一年(1683)设将军驻防广州,改为将军署。其面积,横的方面,东由中山六路和解放中路北端交界之处起,西至六榕路口止:纵的方面,南接中山六路,北至大茶路上。其建筑宏壮,气象雄伟,堂高数丈,榱题数尺,后面园林,树木阴翳,鸣鸟声喧,有小土山高数丈,上建楼阁,风景颇佳。

清光绪年间,英人借口《南京条约》,领事得入城办公,要求将该衙门后半地方,割让予英国作领事馆,清廷不敢抗拒,终于割让。但结果英人只在旁边六榕路开门,虚悬领事馆招牌,禁止华人入内,并未在此办公。第一次欧战后,英人自动交还,现在该衙门前半之地,已尽拆为民房商店,开辟马路。后半之地,建设净慧公园,后曾作行政机关及迎宾馆。

广州将军为驻防从一品官员。“将军东”和“将军西”地域为昔日将军衙门,即八旗最高长官办公地点。如今的将军东已经是专卖电器的商业街,只有广东迎宾馆的西墙上用仿衙署装饰,依稀展露着这个清代驻粤八旗兵最高司令部的历史印记。

现在的八旗二马路

如今的八旗二马路不在“旗境”的八旗二马路

清代驻粤满汉八旗官兵,按照当时规定,均居住于广州城里的西隅,自成为一个旗民小聚居区,而满洲八旗与汉军八旗又有各自的驻地。但在广州城外东边却又有以“八旗”命名的会馆与马路,该地区的“八旗会馆”和今天还存在的“八旗二马路”与驻粤满汉八旗虽有一定关系,但并不是满汉八旗驻地。

在广州共有23个会馆或同乡会,其中一个是满族旗人的会馆。八旗会馆建于1890年,所需经费来自捐款,政府拨给一块土地,这块土地以前曾是八旗水师军营训练场。八旗会馆既可作为开会场所,又可作为来访旗人的宿舍。清朝官吏从水路到广州必从八旗会馆不远处的天字码头登岸,有的并不立即上任,而是先到八旗会馆寄寓数日,稍事休息,然后由八旗子弟及有关人员到接官亭(今北京南路南关电影院旁)举行欢迎仪式,才进城上任。

因此,八旗会馆就成为接待八旗官员及省垣官员的一个重要场所。八旗会馆虽不在“旗民区”,但以“八旗”为名,又与驻粤八旗人员关系密切,所以实质上已成为驻粤八旗的“第二地区”。民国时期,原八旗会馆所在地被开辟为一条马路,被称作八旗二马路,该地段也不在旗境内。

八旗军队训练地

“北较场”是八旗兵跑马训练场地。康熙二十九年,广州将军拜音达礼接到文件,称省城的小北门外比较荒凉,适合射击射箭及跑马等训练。康熙三十三年,于此开辟旗兵操练之所,并按照规例,制造鸟枪1 500杆,供土兵练习。

北较场现在开辟了北较场路和北较场横路,在解放路以东,是小北路和环市路交汇处。“东较场”则是八旗驻防广州时需要操练队列和检阅八旗军旅的地方。自康熙二十二年起,东较场定为旗兵合操之地,也不在旗境内,东较场在今烈士陵园对面,中华广场侧面,分别在原东较场两边开设了较场东路和较场西路。

“箭道巷”位于越秀区和荔湾区交界处的光孝路西侧,其长约50米,宽不足4米,是清代广东省城内的一个箭道场遗址。箭道巷是清代广东省城内十一个箭道场(练靶场)之一。

广州八旗满洲兵每两个旗就有一个箭道,镶黄、正白旗箭道在梓德里,正黄、正红旗箭道在七株榕,镶白正蓝旗箭道在牛头巷,镶红镶蓝旗箭道在莲花巷,前锋营箭道在西拐角楼城根,水师营箭道在纸行街南,公箭亭为将军和副都统挑选官兵校阅、骑射之所,在仓前街。

现在的淘街

“陶街”上的消防局和银库

当年的八旗消防部门所在地现在是中山六路的陶街电器商贸城。早在康熙时代,汉军驻防时就有消防部门,但是救火的工具简陋,没有机桶。乾隆八年,将军策楞曾上奏皇帝要求配齐消防设施和工具。八旗兵驻防广州后,于乾隆三十三年把救火器具配齐。

此外,八旗有自己的“银行”,准确说是银库,地点也在陶街。这个银库除负责八旗子弟生活的银两外,还承担官兵借款、军装、预支谷价银、兵丁奖赏银、退休后的马价银、羊马余剩的草料银、广州满汉八旗子弟文武科举和翻译举人进京赶考的旅费等等。

▲观音楼保存至今,成为广州市满族历史文化研究会所在地,近年来被打造成满族文化陈列馆。

八旗满洲宗祠所在地

嘉庆年间,八旗满洲兵首先在正红旗建立宗祠,因为是包含着全旗十多个姓氏祖宗的神位,故称为“宗祠”。从道光年开始,各旗都设一个宗祠,共八个旗的宗祠,其所在地是:镶黄旗大德路,正白旗麻行街,正黄旗白薇街,正红旗西濠街,镶黄旗大市街,正蓝旗大利巷,镶红旗光塔街,镶蓝旗白沙巷。如今在满族小学内的镶红旗遗址牌匾表示镶红旗宗祠在光塔街。

此外,驻防广州的满洲八旗还有一间观音楼,位于西濠街(今海珠中路),楼内供奉的观音像是一尊木雕鎏金坐式的偶像。人们都说是满洲八旗官兵离京来粤时, 乾隆皇帝特别恩赐给他们一尊观音像保佑他们,一直带到广州,成为保佑驻防广州满族的“家庙”。

八旗坟茔地

早在八旗汉军驻防广州城时,驻防兵骨殖以及遗下的寡妇家眷等,每三年一次(也有说五年一次)护送回京师。乾隆二十一年三月,皇上颁旨,今后允许驻防兵在驻防地置业(坟地所需要的土地)安葬。即八旗兵驻广州,就不能把遗骨送回故土。当时八旗李侍尧将军,将番禺县的蹯松岭、驷马岗、官路、东牌亭、四牌亭五段地辟为八旗满洲、汉军共同坟茔。

广州八旗驻防已经成为昨天,八旗旗境与满洲和汉军使用过的办公场所、军械库、训练场大多均已经成为街道,原来老街巷地名多数更改为马路,有的街巷更换名字成为住宅新区。在满汉八旗的老旗区中,保留得较好的,现在还沿用以前街道名称的多在汉八旗地段,满八旗地段已经拆迁得很厉害,历史上的民族革命和各类政治运动及现代城建发展,使古老街巷的民族文化成分遗失和流失甚多,但从街巷的名称还可以看出八旗驻军的端倪。

图文源于网络


相关内容

  • 清代满族八旗兵驻防广州缘由探析
  • 摘要:广州世居满族是清乾隆年间派驻广州的满族八旗兵的后裔,他们是珠三角重要少数民族之一,为岭南社会得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本文追溯了广州世居满族的形成过程,指出清政府派八旗兵驻防广州是为在平定三藩之乱之后稳定政局以及为广州的"一口通商"提供军事保障.因此,驻粤八旗部队一直处于政府的严 ...

  • 满学研究与当代满族的关系
  • 作者:佟悦 满族研究 2007年08期 中图分类号:C95-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65X(2007)01-0043-06 满学是以满族人及其文化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有着一千多万人口的当代满族应该是满学研究的重要对象.以往从事满学研究的学者多注重清代满族历史文化,有关的研究成果也十 ...

  • 宣扬满汉矛盾鼓吹革命排满:革命派中普遍存在的思潮
  • 返回历史频道首页 马前卒 反清潮 满汉势 真挑战 矛盾存 纯手段 启示录 评论 晚清最后的十余年中,大清帝国的绝大部分子民突然被告知,一切罪过和屈辱都来自于骑在自己民族头上统治整个国家的"满族".在"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古训之下,整个社会被分成了敌对的两个人 ...

  • 试论清朝八旗军衰落的经济原因_丁厚泰
  • 第4卷第2期遵义师范学院学报Vol.4,No.2 2002年6月JournalofZunyiNormalCollegeJun.2002 试论清朝八旗军衰落的经济原因 丁厚泰1,唐艳华2 (1.株洲师专,湖南株州 412000;2.湘潭大学哲史文化学院,湖南湘潭 411105) 摘 要:清太祖努尔哈赤 ...

  • 满汉民族乐器的融合与发展
  • 摘要 满族是一个精于歌舞善于骑射的古老民族,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随着满族人民迁入关内与汉族人民共同生活,在与汉族人民的生活环境,语言环境还有文化环境的交融过程中,便形成了与汉族文化相互借鉴与吸收的格局.满汉两个民族间的音乐相互借鉴与吸收,满族传统乐器在其中也起到了两个民族间艺术纽带的作用,这直 ...

  • 清史尔雅课后作业
  • 1-1 1 1588年,努尔哈赤通过武力征讨,统一了:A.建州女真 2清太祖是:C.努尔哈赤 3清军入关是:1644年 4清军何时入关?1644 5哪一个不是古代女真民族的称谓?山戎 6下列哪本书描述了"三仙女沐浴天池生始祖"的故事:<清太祖武皇帝努尔哈奇实录>< ...

  • 论满族精神及对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历史贡献
  • 作者:何晓芳 满族研究 2015年04期 中国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65X(2014)04-0034-05 满族从长白山走向中原,民族共同体形成之际迅速崛起,创造辉煌过程中给中华民族留下了丰富和宝贵的历史财富,即"满族精神"."满族精神 ...

  • 清代八旗制度的演变:蜕变最迅速的满清军事基干
  • 清代八旗制度的演变:蜕变最迅速的满清军事基干 八旗制度是由女真(满)民族所独创的一种军政合一的组织形式,八旗的官制形式非常独特,其内部的大小官员既是军事统帅,又是行政长官,还负责掌管所有旗人的户籍乃至经济生活.八旗制度可以溯源到满族的氏族制阶段.当时,满族在从事狩猎活动或军事行动时,通常采取以家族或 ...

  • 汉化满族人,你的姓氏是怎么来的
  • 江湖侠客吴仲湛: 汉化满族人,知道你的姓氏怎么来的吗? 民国初年,一些不愿跟逊帝溥仪回关外的满族人,将满姓改为汉姓,如爱新觉罗为金,瓜尔佳为关,钮祜禄为郎为钮,舒穆禄为舒,费莫为费,赫舍里为赫,他塔拉为唐,喜塔拉为奚,伊尔根觉罗为赵,西林觉罗为鄂,富察为富为傅,乌雅为吴,叶赫那拉为那.未完,您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