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南京夫子庙旅游文化现象的思考

对于南京夫子庙旅游文化现象的思考

[摘 要]文化的变化受制于文化环境,这一环境包括文化所处的经济、政治、社会、自然等。环境要素的变化,会影响文化的变迁。南京夫子庙文化作为一种历史产物,与其他任何一种文化一样都处在变化之中。有些是渐变,身在其中慢慢可以感觉到,还有些变化是显著的。随着时间、社会、经济的变化,南京夫子庙地区已经成为南京市对外的一个窗口旅游景点。其旅游文化目标是“庙市合一”的文化特征:即形成文化艺术与生活艺术特色相结合的儒家文化的现代演绎版;形成一个琴、棋、书、画、茶、衣、饰、鸟、虫、鱼、兽诸文化相融合的儒家文化与儒商相结合江南文化典型。本文试图从文化的角度分析在此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关健词]夫子庙 旅游文化 庙市合一

历史上以纪念孔子为主题的夫子庙在南京曾共有三处。一处在今天的市政府大院内;另一处在南京市博物馆所在地朝天官;本文所说的南京夫子庙代表的是秦淮河一带。南京夫子庙是一个由文教中心演变而成的繁华闹市。

一夫子庙的成因由来

夫子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晋,公元337年,丞相王导“治国以培育人才为重”的建议下,设立太学,在当时是最高学府,也就是学宫。到了南朝萧梁时,因为“侯景之乱”而毁。后经修复,依然作为教育地。隋兵南下时,再次遭到毁坏,至唐代复建委县学。北宋景佑元年(1034年),宋仁宗在原学宫基础上修建了孔庙,遮就是最早的“夫子庙”。南宋建炎年间夫子庙遭兵火毁坏,至绍兴九年1139年重建为健康府学,并于乾道四年1168年建科举考场贡院。明初为国学(国子监),清朝改为江宁、上元两县的县学。清成丰年间,夫子庙再次遭到战火毁坏。直至同治八年(1869年),两江总督李鸿章命人重建。1937年12月,日军在南京城进行大屠杀,是由于当时孔庙挂着一幅日本侵略中国的形势图尔遭到日军焚毁。至此,夫子庙已经虚有其名,而实无其庙了。

现在的夫子庙是1984年重建的,采用了前庙后学的形式。即孔庙在前,学宫在后,后来设立的贡院被布置在学宫的东侧。无论是学宫、江南贡院还是大成殿,在现代都失去了它最初的作用。学官的明德堂是士子们每月朔、望日朝圣孔子之后,集中听训导师讲圣教和上喻即伦理和政府法令,以培养学子忠君爱国思想的场所。而江南贡院,始建于乾道四年1168年,明太祖朱元璋建都金陵后,将乡试、会试集中在这里。到明成祖永乐年间开始重新兴建,明成祖迁都北京,

这里仍作为南都乡试所在地。到清代,江南贡院正式命名,根据史料记载,当时占地7万多平方米,共有号舍20644年,每次考试可容纳2万多人。1905年废科举后,贡院开锁闲置无用。1918年开始拆除贡院,开辟为市场。江南公元作为古代科举考试中乡试、会试的场所,是随着科举考试制度的建立而兴建,伴随着科举制度的废除而冷落。

如今夫子庙作为南京市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旅游景点向中外推出。在社会的大环境下,它与周围的商业区同盛共衰,几起几落,形成了学宫、孔庙与市场、俗文化(秦淮民风民俗)的共存,高雅的儒家文化与通俗的市井文化、商业文化相互兼容,形成了南京夫子庙“庙市合一”的格局的文化。这一格局的设想无可厚非,但实施的结果在今天看来有很多问题,我们在此做个探讨。

二 从旅游文化的角度来分析思考存在的问题

2005年自寒假,我跟三位同学一起设计过一个调查,每人随机访问30位街上游人,共访问了120位游人。其中:外地游客89位(含13位外国游客),南京本地居民28位。有3个没有完成问卷。问题其一就是“你对于南京夫子庙的认识和最深的感觉是什么?”。得到的答案中词汇出现频率高低次序为:热闹、人多、雨花石、小吃、流行、东西便宜等等。只有34位游人提到了六朝古都、孔夫子。在回答“你认为夫子庙跟其他旅游景点相比有很大的区别吗,如果有,区别在哪儿?”时。有72位人认为区别不大,半数是“说不清楚区别在哪儿”。虽然这次调查的结果有很多值得确凿的地方,但管中窥豹,还是可以看到如今的南京的夫子庙,至少在旅游文化的现状上存在一些问题。在旅游文化的传承上人们否认了它的独特性,在传统儒家文化认知上也是影响了了。

十里秦淮夫子庙自古以来就是历代封建王朝的繁华之地,历史上这里人文荟萃、商贾云集、名胜遍布、馆阁林立;加上秦淮过往船帆,交通便利,以致艺人、乞丐等三教九流常常云集此地。成为旧时代市民社会与市民消费的缩影。明代时期夫子庙达到最盛,明王朝把这里选作城市中心街区。这里还是江南科举考试的中心。至今江南贡院的宏大规模仍可以明示出当时的辉煌。同时明王朝末年这里还流传了很多有争议的故事。当时江南名妓云集朱雀桥下,不少还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整天里歌舞升平丝弦不断,一旦书生们考场失意,可随时被化解在六朝金粉的温柔之乡。这样一来,既避免了知识分子云集可能引发的政治动乱,又为首都的经济带来可观收入。这可以是中国古代都城上建设史中颇为成功的一个文化设计。

封建王朝的科举制度注定了官场与文坛的血缘关系,这一交错自然在夫子庙地区得到反应。达官贵人、将相王侯少不了灯红酒绿、醉生梦死、寻欢作乐,文人雅士们在琴棋书画之余也不免诗酒风流、寻花问柳。这一官场、文坛的交汇造就夫子庙地区当年的畸形繁华,所谓“六朝金粉”、“脂粉秦淮”,数不清的风流韵

事浓缩沉淀下来。除了《桃花扇》与《秦淮八艳》等戏剧文字,还存下了具体的“桃叶渡”和“媚香楼”,让游人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遥想当年。

不管历史上是存心设计还是自然形成,当历史烟云走过,在今天看来,很多优秀的文化传统,文化积淀在今天看来都很难看见了。

问题一 民俗文化的发展不够

古今并存的民风民俗为夫子庙地区增添了新鲜感与神秘感。根据风景审美心理学派的见解:人类普遍的心理倾向于易解特性风景,同时又对神秘特性风景感兴趣。所谓神秘特性,可以表现为具体的自然与人造景点,也可以表现为非物化的精神产品与舞台或野外活动。

对人文景观而言,必备条件是具备民族性、独创性、艺术性并要求兼顾传统与时代特征。夫子庙地区不仅以物化的古建筑遗留或仿古建筑营造出以上条件,而且该地区的各项活动也具备上述条件。由传统演化而来的节日游艺活动与“春游秦淮”、“夜泊秦淮”等应时游艺活动的开发给旅景点自身的单薄、可玩而不可赏的缺陷予以弥补。更为难得的是,百米之内,有历史上的官场、文坛、花街柳巷,还有市井街巷、古代商贾文化的留存。早在东晋时期就形成商业街市,南北朝、唐、宋、元、明、清一直延续下来。大成殿两侧的东西市场富有古市井气息,既庄重古朴。

在夫子庙地区比较有代表性的民俗文化有:

(一)秦淮画舫,画舫,俗称花船或灯船,与东晋司马氏偏安江左有关。在当时中原的贵门豪族,把北方的车与南方的船融为一体,构成画舫,供其游乐。南京有民谣“五月五,划龙舟,过端午”,与其他各地不同的是秦淮龙舟竞赛不是比其速,而是赛其美。每年农历三月开始,秦淮

对于南京夫子庙旅游文化现象的思考

[摘 要]文化的变化受制于文化环境,这一环境包括文化所处的经济、政治、社会、自然等。环境要素的变化,会影响文化的变迁。南京夫子庙文化作为一种历史产物,与其他任何一种文化一样都处在变化之中。有些是渐变,身在其中慢慢可以感觉到,还有些变化是显著的。随着时间、社会、经济的变化,南京夫子庙地区已经成为南京市对外的一个窗口旅游景点。其旅游文化目标是“庙市合一”的文化特征:即形成文化艺术与生活艺术特色相结合的儒家文化的现代演绎版;形成一个琴、棋、书、画、茶、衣、饰、鸟、虫、鱼、兽诸文化相融合的儒家文化与儒商相结合江南文化典型。本文试图从文化的角度分析在此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关健词]夫子庙 旅游文化 庙市合一

历史上以纪念孔子为主题的夫子庙在南京曾共有三处。一处在今天的市政府大院内;另一处在南京市博物馆所在地朝天官;本文所说的南京夫子庙代表的是秦淮河一带。南京夫子庙是一个由文教中心演变而成的繁华闹市。

一夫子庙的成因由来

夫子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晋,公元337年,丞相王导“治国以培育人才为重”的建议下,设立太学,在当时是最高学府,也就是学宫。到了南朝萧梁时,因为“侯景之乱”而毁。后经修复,依然作为教育地。隋兵南下时,再次遭到毁坏,至唐代复建委县学。北宋景佑元年(1034年),宋仁宗在原学宫基础上修建了孔庙,遮就是最早的“夫子庙”。南宋建炎年间夫子庙遭兵火毁坏,至绍兴九年1139年重建为健康府学,并于乾道四年1168年建科举考场贡院。明初为国学(国子监),清朝改为江宁、上元两县的县学。清成丰年间,夫子庙再次遭到战火毁坏。直至同治八年(1869年),两江总督李鸿章命人重建。1937年12月,日军在南京城进行大屠杀,是由于当时孔庙挂着一幅日本侵略中国的形势图尔遭到日军焚毁。至此,夫子庙已经虚有其名,而实无其庙了。

现在的夫子庙是1984年重建的,采用了前庙后学的形式。即孔庙在前,学宫在后,后来设立的贡院被布置在学宫的东侧。无论是学宫、江南贡院还是大成殿,在现代都失去了它最初的作用。学官的明德堂是士子们每月朔、望日朝圣孔子之后,集中听训导师讲圣教和上喻即伦理和政府法令,以培养学子忠君爱国思想的场所。而江南贡院,始建于乾道四年1168年,明太祖朱元璋建都金陵后,将乡试、会试集中在这里。到明成祖永乐年间开始重新兴建,明成祖迁都北京,

这里仍作为南都乡试所在地。到清代,江南贡院正式命名,根据史料记载,当时占地7万多平方米,共有号舍20644年,每次考试可容纳2万多人。1905年废科举后,贡院开锁闲置无用。1918年开始拆除贡院,开辟为市场。江南公元作为古代科举考试中乡试、会试的场所,是随着科举考试制度的建立而兴建,伴随着科举制度的废除而冷落。

如今夫子庙作为南京市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旅游景点向中外推出。在社会的大环境下,它与周围的商业区同盛共衰,几起几落,形成了学宫、孔庙与市场、俗文化(秦淮民风民俗)的共存,高雅的儒家文化与通俗的市井文化、商业文化相互兼容,形成了南京夫子庙“庙市合一”的格局的文化。这一格局的设想无可厚非,但实施的结果在今天看来有很多问题,我们在此做个探讨。

二 从旅游文化的角度来分析思考存在的问题

2005年自寒假,我跟三位同学一起设计过一个调查,每人随机访问30位街上游人,共访问了120位游人。其中:外地游客89位(含13位外国游客),南京本地居民28位。有3个没有完成问卷。问题其一就是“你对于南京夫子庙的认识和最深的感觉是什么?”。得到的答案中词汇出现频率高低次序为:热闹、人多、雨花石、小吃、流行、东西便宜等等。只有34位游人提到了六朝古都、孔夫子。在回答“你认为夫子庙跟其他旅游景点相比有很大的区别吗,如果有,区别在哪儿?”时。有72位人认为区别不大,半数是“说不清楚区别在哪儿”。虽然这次调查的结果有很多值得确凿的地方,但管中窥豹,还是可以看到如今的南京的夫子庙,至少在旅游文化的现状上存在一些问题。在旅游文化的传承上人们否认了它的独特性,在传统儒家文化认知上也是影响了了。

十里秦淮夫子庙自古以来就是历代封建王朝的繁华之地,历史上这里人文荟萃、商贾云集、名胜遍布、馆阁林立;加上秦淮过往船帆,交通便利,以致艺人、乞丐等三教九流常常云集此地。成为旧时代市民社会与市民消费的缩影。明代时期夫子庙达到最盛,明王朝把这里选作城市中心街区。这里还是江南科举考试的中心。至今江南贡院的宏大规模仍可以明示出当时的辉煌。同时明王朝末年这里还流传了很多有争议的故事。当时江南名妓云集朱雀桥下,不少还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整天里歌舞升平丝弦不断,一旦书生们考场失意,可随时被化解在六朝金粉的温柔之乡。这样一来,既避免了知识分子云集可能引发的政治动乱,又为首都的经济带来可观收入。这可以是中国古代都城上建设史中颇为成功的一个文化设计。

封建王朝的科举制度注定了官场与文坛的血缘关系,这一交错自然在夫子庙地区得到反应。达官贵人、将相王侯少不了灯红酒绿、醉生梦死、寻欢作乐,文人雅士们在琴棋书画之余也不免诗酒风流、寻花问柳。这一官场、文坛的交汇造就夫子庙地区当年的畸形繁华,所谓“六朝金粉”、“脂粉秦淮”,数不清的风流韵

事浓缩沉淀下来。除了《桃花扇》与《秦淮八艳》等戏剧文字,还存下了具体的“桃叶渡”和“媚香楼”,让游人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遥想当年。

不管历史上是存心设计还是自然形成,当历史烟云走过,在今天看来,很多优秀的文化传统,文化积淀在今天看来都很难看见了。

问题一 民俗文化的发展不够

古今并存的民风民俗为夫子庙地区增添了新鲜感与神秘感。根据风景审美心理学派的见解:人类普遍的心理倾向于易解特性风景,同时又对神秘特性风景感兴趣。所谓神秘特性,可以表现为具体的自然与人造景点,也可以表现为非物化的精神产品与舞台或野外活动。

对人文景观而言,必备条件是具备民族性、独创性、艺术性并要求兼顾传统与时代特征。夫子庙地区不仅以物化的古建筑遗留或仿古建筑营造出以上条件,而且该地区的各项活动也具备上述条件。由传统演化而来的节日游艺活动与“春游秦淮”、“夜泊秦淮”等应时游艺活动的开发给旅景点自身的单薄、可玩而不可赏的缺陷予以弥补。更为难得的是,百米之内,有历史上的官场、文坛、花街柳巷,还有市井街巷、古代商贾文化的留存。早在东晋时期就形成商业街市,南北朝、唐、宋、元、明、清一直延续下来。大成殿两侧的东西市场富有古市井气息,既庄重古朴。

在夫子庙地区比较有代表性的民俗文化有:

(一)秦淮画舫,画舫,俗称花船或灯船,与东晋司马氏偏安江左有关。在当时中原的贵门豪族,把北方的车与南方的船融为一体,构成画舫,供其游乐。南京有民谣“五月五,划龙舟,过端午”,与其他各地不同的是秦淮龙舟竞赛不是比其速,而是赛其美。每年农历三月开始,秦淮


相关内容

  • 暑期建筑实习报告
  • 南京——钟阜龙蟠,石城虎踞 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南京具有许多重要的节点,并且以此为依托,形成了南京城今天的脉络和城市肌理。建立之初,南京城自然至上的规划思想的设立为今天南京山川形胜的特色奠定了基础。作为一座老城,南京同样面临着城市扩张及人口增长带来的种种挑战。因此,城内有着大量的居住小区,并且建 ...

  • 文化传承和历史文化保护
  • 文化传承和历史文化保护 摘要: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很多历史文化遗产的存在都或多或少地遭遇到了一定的威胁,如何在城市化发展的同时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就城镇化与文化遗产:南京老城历史街区的现状:夫子庙的"伪文化":评事街的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做了阐述. 关 ...

  • 南京话中的谐音
  • 南京方言中的谐音现象 周质文 化学化工学院 学号:101292042 1.前言 我的家乡南京的方言是南京话,在学术上属于官话大区江淮官话的洪巢片 中的宁庐方言中的南京小片.南京话是一种变化极快的方言,据我父母说,他们已经不能完全听懂纯正的老南京话,我是听都没听过老南京话.虽然新南京话和老南京话有较大 ...

  • 南京古建筑修复工作调研
  • 目录 1背景介绍 .................................................................................................................... 2 1.1 调查背景 ............. ...

  • 沪苏实地考察报告
  • 一.考察目的 老师安排我们这次考察主要是:为了使我们的眼光能够从书本里和平常生活中跳出,进而走入社会,开阔视野,并去了解当今社会的建筑风格和思考它的未来走向:且亲身感受下不同的地域文化,以达到提高我们自身建筑设计水平的目的. 二.考察时间.地点 时间:2011年11月07日至2011年11月18日 ...

  • 南京地方文化谈
  • 南京简称为"宁",别名"金陵",历史上也曾被称为建业.建康.石头城等.有着6000多年文明史的南京,素有"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都"的美誉,与北京.西安.洛阳并称为"中国四大古都",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厚重,各类遗存众多 ...

  • 2012南京自助游攻略
  • 2012南京自助游攻略 4天线路和美食安排,个人认为算是比较全的游记攻略了! D1:南京大学-拉贝故居-总统府-1912酒吧街 D2:中山陵-明孝陵-灵谷寺-南京大排档 D3:玄武湖公园-鸡鸣寺-大屠杀纪念馆-夫子庙 D4:雨花台-中华门-瓮城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 ...

  • 南京秦淮河边的传奇
  • 南京 秦淮河边的传奇 风景篇 总统府:游览线路主要分东区(太平天国天王府历史遗存).中区(国民政府办公区).西区(江南园林煦园)三部分.行政院内会议室桌椅的"山"字形摆放.蒋介石办公室.孙中山宣誓就职礼堂等值得一看,若在煦园里的长廊里吹吹风,又是完全不同的享受.门票:40元,地址 ...

  • 苏州南京考察报告
  • 苏州南京考察报告 考察地点: 江苏南京.苏州 考察时间: 2011年15-17日 考察人: 招商部:赵瑜.吴昊 考察项目: 苏州:观前街.环球188.圆融广场 南京:夫子庙.新街口.国际广场 考察汇报: 1. 苏州观前街: 业态:快餐.西餐.中餐.小吃.自助餐.农家乐.眼镜店.土特产店.百货公司(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