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
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的两步应用题。
2、发展学生思维, 侧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根据多几分之几或少几分之几找出所求量的对应分率。 【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答:
把什么看作单位“1”的量,谁是几分之几相对应的量? (1)一块布做衣服用去。 (2)用去一部分钱后,还剩下。 (3)一条路,已修了。 (5)甲数比乙数少。 二、新授 1、教学例2
(1)运用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题意,寻找解题方法。
(2)让学生说出图中各部分表示什么?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要求的,哪一个是表示单位“1”的量?让后把线段图表示完整。
四人小组讨论,根据线段图提出解决办法,并列式计算。 解法一:80-80×=80-10=70(分贝)
(4)鼓励学生根据题意、结合线段图,想出第二种解答方法。 解法二:80×(1-)=80×=70(分贝)
1
8
18
(5)学生讨论两种解法的不同:两种方法都是从整体与部分的关
系入手。第一种思路是从总量里减去一个部分量;第二种方法是求出部分量与总量的比较关系,再运用求一个数的几份之几是多少的方法求出这个部分量。
2、巩固练习:P20“做一做” 3、教学例3
(1)读题理解题意后,提出“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
表示什么意思?(组织学生讨论,说说自己的理解)
(2)引导学生将句子转化为“婴儿每分钟比青少年多跳的次数是
青少年每分钟心跳次数的”。着重让学生说说谁与谁比,把谁看作单位“1”。
(3)出示线段图,学生讨论交流,结合例2的解题方法,学生独
立列式计算后全班交流两种解题方法。
解法一:75+75×=75+60=135(次) 解法二:75×(1+)=75×=135(次)
三、练习
1、P21“做一做”
2、练习五第3题:引导学生抓住题目中关键句子分析,找到
谁与谁比,谁是表示单位“1”的量。 四、布置作业
练习五第7、8、9、10题。
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
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的两步应用题。
2、发展学生思维, 侧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根据多几分之几或少几分之几找出所求量的对应分率。 【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答:
把什么看作单位“1”的量,谁是几分之几相对应的量? (1)一块布做衣服用去。 (2)用去一部分钱后,还剩下。 (3)一条路,已修了。 (5)甲数比乙数少。 二、新授 1、教学例2
(1)运用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题意,寻找解题方法。
(2)让学生说出图中各部分表示什么?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要求的,哪一个是表示单位“1”的量?让后把线段图表示完整。
四人小组讨论,根据线段图提出解决办法,并列式计算。 解法一:80-80×=80-10=70(分贝)
(4)鼓励学生根据题意、结合线段图,想出第二种解答方法。 解法二:80×(1-)=80×=70(分贝)
1
8
18
(5)学生讨论两种解法的不同:两种方法都是从整体与部分的关
系入手。第一种思路是从总量里减去一个部分量;第二种方法是求出部分量与总量的比较关系,再运用求一个数的几份之几是多少的方法求出这个部分量。
2、巩固练习:P20“做一做” 3、教学例3
(1)读题理解题意后,提出“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
表示什么意思?(组织学生讨论,说说自己的理解)
(2)引导学生将句子转化为“婴儿每分钟比青少年多跳的次数是
青少年每分钟心跳次数的”。着重让学生说说谁与谁比,把谁看作单位“1”。
(3)出示线段图,学生讨论交流,结合例2的解题方法,学生独
立列式计算后全班交流两种解题方法。
解法一:75+75×=75+60=135(次) 解法二:75×(1+)=75×=135(次)
三、练习
1、P21“做一做”
2、练习五第3题:引导学生抓住题目中关键句子分析,找到
谁与谁比,谁是表示单位“1”的量。 四、布置作业
练习五第7、8、9、10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