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审计概念结构

一、审计的概念与分类 P1-P2 二、审计目标  

总目标——合法性,公允性 P12 具体目标——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认定 P13 (cutoff) ,分类(classification)

 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存在(existence) ,权利和义务(right and obligation),完整性(completeness) ,

计价和分摊(valuation and allocation)  列报相关的认定

第二节 审计产生与发展 P2-P6 一、国家(政府)审计的发展历程 二、内部审计的发展历程 三、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发展历程 

第三节 审计模式的历史演进

一、审计模式的历史演进 P20       

账项基础审计(Accounting Number-base Audit) 制度基础审计(System- base Audit) 风险导向审计(Risk-oriented Audit) 销售与收款(sales and collection) 采购与付款(acquisition and payment)

生产与存货(manufacture and goods in stock ) 存货与仓储 筹资与投资(financing and investment) Audit

 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发生(occurrence) ,准确性(accuracy) ,完整性(completeness) ,截止

二、业务循环审计法 P23

第二章 审计过程与审计业务约定书

第一节 审计过程 P91 一、接受业务委托     

初步业务活动 1、2 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 总体审计策略 具体审计计划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并评估风险,应对措施

二、计划审计工作

三、实施风险评估程序

四、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进一步审计程序 五、完成审计工作和编制审计报告  

编制审计差异调整表、试算平衡表 确定审计报告意见类型

第二节 审计业务约定书 P161 一、审计业务约定书的概念

二、签约前的准备工作(初步业务活动)  

针对保持客户关系和具体审计业务实施相应的质量控制程序 评价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情况

——是否接受委托

三、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基本内容 第三章 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

第一节 审计证据 P139 一、审计证据的概念 二、审计证据的分类   

来源:外部证据和内部证据

形态:实物证据、书面证据、口头证据和环境证据 充分性、适当性——相关性和可靠性 判定原则

三、审计证据的特征

四、获取审计证据的方法——审计程序

检查记录或文件,检查有形资产(监盘),观察,询问,重新计算,函证,分析程序,重新执行 五、函证

(一)概念 P101

(二)内容——银行存款、银行借款、应收(预付)和应付(预收)、其他应收(长期应收)和其他应付(长期应付)、代保管(加工和销售)存货、对外投资

(三)范围、对象、方式、控制 P258 六、分析程序 P96 第二节 审计工作底稿 一、审计工作底稿的概念 P149 二、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目的     

提供充分、适当的记录,作为审计报告的基础;

提供证据,证明其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了审计工作。 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实施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实施审计程序的结果和获取的审计证据; 就重大事项得出的结论。

三、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要求 P152

四、审计工作底稿的要素

五、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三级复核制度 六、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 第四章 计划审计工作

第一节 审计计划 P167 一、总体审计策略 

审计范围、报告目标、时间安排及所需沟通、审计方向

二、具体审计计划——拟实施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第二节 审计重要性 P173 一、 重要性的概念 二、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   

数量(基准*百分比)

两个层次重要性水平——报表层次、认定层次(可容忍误差) 性质

确定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1.已经识别的具体错报(对事实的错报;涉及主观决策的错报——会计

三、评价错报的影响

政策、会计估计使用中CPA与被审计单位意见不一致),2.推断误差(通过测试样本估计出的总体的错报减去在测试中发现的已经识别的具体错报,通过实质性分析程序推断出的估计错报) 

评价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的影响 第五章 风险评估及其应对 第一节 审计风险

一、审计风险的概念 P186 二、审计风险的种类  

重大错报风险——两个层次:报表、认定(固有风险、控制风险) 检查风险 检查风险 = 审计风险 / 重大错报风险

第二节 风险评估程序 P189 一、风险评估程序的概念

二、实施风险评估程序的方法——询问、分析程序、观察和检查 三、风险评估程序的内容——了解情况、评估风险、确定应对措施

第三节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P191 一、行业状况、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 二、被审计单位的性质

三、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 四、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及相关经营风险 五、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

第四节 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 P209 一、 内部控制的概念和要素 

控制环境、风险评估、信息与沟通、控制活动、监控

二、内部控制的固有局限性 三、与审计相关的控制

四、了解内部控制和对控制要素的了解 1、2

第五节 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P197 一、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一)识别和评价重大错报风险的审计程序 (二)识别两个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三)控制风险的评估 P222 二、需要特别考虑的重大错报风险——非常规交易和判断事项 三、仅通过实质性程序无法应对的重大错报风险 第六节 风险应对

一、针对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总体应对措施 P203 二、针对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进一步审计程序 (一)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概念 (二)进一步审计程序的目的 (三)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总体方案

三、控制测试——概念、要求、性质、时间、范围 P226

四、实质性程序——概念、针对特别风险实施的实质性程序、性质、时间、范围 P246

第六章 业务循环的审计 第一节 货币资金的审计

一、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与控制测试 P241 二、货币资金的实质性程序 P263 第二节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审计

一、销售与收款循环内部控制与控制测试 P232 (一)内部控制要点——涉及的单据和部门、主要业务活动 (二)控制测试

二、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实质性程序 (一)相关报表项目 (二)主营业务收入 (三)应收账款 (四)应交税费

第三节 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审计

应付账款、固定资产、管理费用 第四节 生产与存货循环的审计

存货——存货的监盘、计价测试、截止测试 应付职工薪酬,主营业务成本 第五节 投资与筹资循环的审计

银行借款、实收资本(股本)、长期股权投资 第七章 完成审计工作与编制审计报告 第一节 完成外勤审计工作

一、编制审计差异调整表与试算平衡表 二、评价审计结果

第二节 审计报告的含义、种类与内容 第三节 影响审计报告意见类型的各种事项 第八章 注册会计师职业规范体系 第一节 业务准则 一、概念与产生原因 二、注册会计师业务准则 第二节 职业道德准则 一、职业道德的含义

二、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准则 第三节 质量控制准则

一、业务质量控制的目的与要素 二、~八、各个要素 第四节 继续教育制度 第九章 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 第一节 职业责任

第二节 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产生的原因 第三节 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规定

P254 P235 P269 P236 P282 P240 P289 P304 P308 P314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审计概念结构

一、审计的概念与分类 P1-P2 二、审计目标  

总目标——合法性,公允性 P12 具体目标——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认定 P13 (cutoff) ,分类(classification)

 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存在(existence) ,权利和义务(right and obligation),完整性(completeness) ,

计价和分摊(valuation and allocation)  列报相关的认定

第二节 审计产生与发展 P2-P6 一、国家(政府)审计的发展历程 二、内部审计的发展历程 三、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发展历程 

第三节 审计模式的历史演进

一、审计模式的历史演进 P20       

账项基础审计(Accounting Number-base Audit) 制度基础审计(System- base Audit) 风险导向审计(Risk-oriented Audit) 销售与收款(sales and collection) 采购与付款(acquisition and payment)

生产与存货(manufacture and goods in stock ) 存货与仓储 筹资与投资(financing and investment) Audit

 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发生(occurrence) ,准确性(accuracy) ,完整性(completeness) ,截止

二、业务循环审计法 P23

第二章 审计过程与审计业务约定书

第一节 审计过程 P91 一、接受业务委托     

初步业务活动 1、2 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 总体审计策略 具体审计计划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并评估风险,应对措施

二、计划审计工作

三、实施风险评估程序

四、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进一步审计程序 五、完成审计工作和编制审计报告  

编制审计差异调整表、试算平衡表 确定审计报告意见类型

第二节 审计业务约定书 P161 一、审计业务约定书的概念

二、签约前的准备工作(初步业务活动)  

针对保持客户关系和具体审计业务实施相应的质量控制程序 评价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情况

——是否接受委托

三、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基本内容 第三章 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

第一节 审计证据 P139 一、审计证据的概念 二、审计证据的分类   

来源:外部证据和内部证据

形态:实物证据、书面证据、口头证据和环境证据 充分性、适当性——相关性和可靠性 判定原则

三、审计证据的特征

四、获取审计证据的方法——审计程序

检查记录或文件,检查有形资产(监盘),观察,询问,重新计算,函证,分析程序,重新执行 五、函证

(一)概念 P101

(二)内容——银行存款、银行借款、应收(预付)和应付(预收)、其他应收(长期应收)和其他应付(长期应付)、代保管(加工和销售)存货、对外投资

(三)范围、对象、方式、控制 P258 六、分析程序 P96 第二节 审计工作底稿 一、审计工作底稿的概念 P149 二、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目的     

提供充分、适当的记录,作为审计报告的基础;

提供证据,证明其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了审计工作。 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实施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实施审计程序的结果和获取的审计证据; 就重大事项得出的结论。

三、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要求 P152

四、审计工作底稿的要素

五、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三级复核制度 六、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 第四章 计划审计工作

第一节 审计计划 P167 一、总体审计策略 

审计范围、报告目标、时间安排及所需沟通、审计方向

二、具体审计计划——拟实施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第二节 审计重要性 P173 一、 重要性的概念 二、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   

数量(基准*百分比)

两个层次重要性水平——报表层次、认定层次(可容忍误差) 性质

确定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1.已经识别的具体错报(对事实的错报;涉及主观决策的错报——会计

三、评价错报的影响

政策、会计估计使用中CPA与被审计单位意见不一致),2.推断误差(通过测试样本估计出的总体的错报减去在测试中发现的已经识别的具体错报,通过实质性分析程序推断出的估计错报) 

评价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的影响 第五章 风险评估及其应对 第一节 审计风险

一、审计风险的概念 P186 二、审计风险的种类  

重大错报风险——两个层次:报表、认定(固有风险、控制风险) 检查风险 检查风险 = 审计风险 / 重大错报风险

第二节 风险评估程序 P189 一、风险评估程序的概念

二、实施风险评估程序的方法——询问、分析程序、观察和检查 三、风险评估程序的内容——了解情况、评估风险、确定应对措施

第三节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P191 一、行业状况、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 二、被审计单位的性质

三、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 四、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及相关经营风险 五、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

第四节 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 P209 一、 内部控制的概念和要素 

控制环境、风险评估、信息与沟通、控制活动、监控

二、内部控制的固有局限性 三、与审计相关的控制

四、了解内部控制和对控制要素的了解 1、2

第五节 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P197 一、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一)识别和评价重大错报风险的审计程序 (二)识别两个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三)控制风险的评估 P222 二、需要特别考虑的重大错报风险——非常规交易和判断事项 三、仅通过实质性程序无法应对的重大错报风险 第六节 风险应对

一、针对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总体应对措施 P203 二、针对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进一步审计程序 (一)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概念 (二)进一步审计程序的目的 (三)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总体方案

三、控制测试——概念、要求、性质、时间、范围 P226

四、实质性程序——概念、针对特别风险实施的实质性程序、性质、时间、范围 P246

第六章 业务循环的审计 第一节 货币资金的审计

一、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与控制测试 P241 二、货币资金的实质性程序 P263 第二节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审计

一、销售与收款循环内部控制与控制测试 P232 (一)内部控制要点——涉及的单据和部门、主要业务活动 (二)控制测试

二、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实质性程序 (一)相关报表项目 (二)主营业务收入 (三)应收账款 (四)应交税费

第三节 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审计

应付账款、固定资产、管理费用 第四节 生产与存货循环的审计

存货——存货的监盘、计价测试、截止测试 应付职工薪酬,主营业务成本 第五节 投资与筹资循环的审计

银行借款、实收资本(股本)、长期股权投资 第七章 完成审计工作与编制审计报告 第一节 完成外勤审计工作

一、编制审计差异调整表与试算平衡表 二、评价审计结果

第二节 审计报告的含义、种类与内容 第三节 影响审计报告意见类型的各种事项 第八章 注册会计师职业规范体系 第一节 业务准则 一、概念与产生原因 二、注册会计师业务准则 第二节 职业道德准则 一、职业道德的含义

二、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准则 第三节 质量控制准则

一、业务质量控制的目的与要素 二、~八、各个要素 第四节 继续教育制度 第九章 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 第一节 职业责任

第二节 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产生的原因 第三节 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规定

P254 P235 P269 P236 P282 P240 P289 P304 P308 P314


相关内容

  • 2012年审计师考试心得
  • 2012年审计师考试高分心得分享 2012年审计师考试报名预计在4月中旬开始,具体时间请关注当地人事考试中心或2012年学易网校审计师考试频道.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发布2012年审计师考试各项相关新闻. 客观条件对每一个不作弊的人都是公平的,你既然参加了这个考试,就要遵守游戏规则.不过大家发发牢骚,这也 ...

  • 注册会计师如何复习
  • 注册会计师如何复习?(考过的人经验分享) 首先要强调一点,大家千万不要畏惧CPA,只要我们拿时间去砸,总有一天会考出来的.有 一句话送给大家:"过程做的好,结果自然好!" 其实是要为自己规划一个进度,做进度的时候做到7分就好,比如你每天有10个小时的学习时间,你安排到7个小时就可 ...

  • 考友分享如何通过注册会计师
  • 本文由anna1980120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考友分享: 考友分享:注册会计师考试攻略 首先, 简单地介绍一下我的考试情况, 我于 2006 年一次性通过中级会计师职称考试(中 级会计实务 79 分. 中级财务管理 84 分. ...

  • 我的CPA一次性通过6门经验
  • 我的CPA 一次性通过6门经验 创建时间:2010年12月20日(星期一) 中午12:24 | 分类:未分类 | 字数:3987 | 发送到我的Qzone | 另存为... | 打印 我的CPA 一次性通过6门经验 这次CPA 成绩出来后,的确让我吃了一惊,没想到之前的不知天高地厚竟成了现实.人生, ...

  • CPA复习方法
  • 首先介绍一下楼主的情况,小楼89年生人,毕业三年有余,在事务所工作两年左右,大学专业是管理学,学校非985.211类名校,期间学过一些会计学基础,我是在2013年辞职4个月一次性通过会计.财管.税法.战略四门科目,但是用这个标题写完全是用来吸引注意力的,不然没人来看这么无聊的文章啦.论坛里这类的帖子 ...

  • 注会会计学习方法
  • 1. 习题练习很重要,精品班的习题也很充足,错题理解了之后重复再做一遍.认真做好精 品班的阶段测试,在你的学习时间之下每次保持在85分以上应该没问题. 2.选班:基础班和强化班选其一就行,习题班一定要听的(语速1.5-2.0),冲刺班 可以在你习题充足的情况下选听,单元测试点评和模考点评可以选听. ...

  • 泽稷网校 2017年注会考试都考哪些科目?
  • 标题:泽稷网校2017年注会考试都考哪些科目? 1. <会计> 难度大,与其他科目的关联程度大 会计可以说是注册会计师考试最难的一门,包含的知识点很多,各个考点复合在一起考核的可能性很高,另外,<会计>的知识是进阶性知识,复习时需要一定的基础知识,因此培训课程都含有预科班,充 ...

  • 高级审计理论与实务期末考试复习要点
  • 简答: 1.影响审计目标的因素 答:审计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特定社会宏观环境的产物.审计目标的确定主要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社会的需求:二是审计自身的能力. (1) 社会需求是确定审计目标的根本因素 审计作为一种服务职业,其目标受社会需求的重要影响.当审计产生之处,由于经济机务较简单,控制手段 ...

  • 如何考注册会计师
  • 如何考注册会计师 2008-06-30 08:01:39 被28人转藏 | 小贴士:我很喜欢这个口袋,我能订阅它么? 独立执业的注册会计师无疑是令人羡慕的白领职业之一,而在国内注册会计师(CPA)是高收入.高社会地位的代名词.作为取得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的惟一考试--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它变得越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