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山水画是如何诞生的

一幅山水画是如何诞生的?

2015-12-27 来源: 网易艺术(北京)

(原标题:一幅山水画的诞生,原来如此)

下笔前先用清水蘸笔,挤掉多余水分,再蘸墨,保持笔根部分永远有水分。蘸墨多少视情况而定,使笔尖、笔肚、笔根部位形成焦、浓、重、淡、清的梯度变化,这是他的基本用笔方法。

先用重墨画近景。近景面积不宜太大,但这是整幅画中墨色最重的部分。起笔用卧锋平擦,根据“腹稿”中山石的结构,用笔要有重与轻、疾与徐、提与按、宽与窄、横与竖的变化,为表现山石的肌理变化,需要横擦、竖擦、斜擦等多种变化。这是画山石的基本功。在“平擦”完第一笔之后,即可形成山石的一个“面”,用侧锋笔尖轻轻一扫,即可形成这块石头的“轮廓线”,也就是结构线,不必刻意地去用中锋勾勒。这样会显得非常真实,不做作。再画另一个“面”时,就应该考虑变换“擦”的方向,使两次擦笔的方向形成一个合适的角度:第一笔竖擦,这一笔就根据需要横擦。再在上方斜擦,就会形成石头的三个面。一次一次地叠加,就会形成一个山头。当然,必须注意山石的结构,每一笔、每一块都不得雷同,把大小、走向错开,把墨色拉开,就会形成错落有致、结构漂亮的山石。

中景是整幅画的重点表现内容。墨色要比近景稍微淡一些。下图就是平“擦”出一笔之后,正在用侧锋尖“扫”出结构线。由于不是用中锋勾勒,所以形成的结构线显得特别微妙、逼真,会形成意想不到的特殊效果,属妙手偶得,似自然天成。

在先画出山石的一个“面”之后,再下笔画相邻的“面”时,首先要想到这两个“面”必须有所区别,切不可千篇一律,一个面孔!

在笔中的墨基本用干时,

把笔尖压扁,用散锋在预留的山石顶部空白处“点”出植被,一笔笔错落有致,稀疏得当,可高可低,形成细如发丝、密密麻麻、毛茸茸的效果,不可出现墨块。

在画相邻的另一块山石时,需要变换手法,并留出瀑布位置。

画瀑布水流要宽窄相间,高低错落,形成水绕石转、千回百转之势,力戒形成“梳子”效果。

为了把两块山石画得各有特色,避免雷同,要边画边比较,必要时细心收拾,制造差异,画出的山石才不会千篇一律。

画低矮的山石,穿插画些植被,为画瀑布下的“水口”及流水打下伏笔。

画左侧山头时,注意墨色要淡一些,

等于与先画的山头拉开距离,并在下部留出画云的位置。

用更淡的墨在两个山头的空间位置画出远山,在远山稍干时用极淡的墨渲染,

会使前面的山头更加突出,后面的山被“推”得更远,增强画面的立体感、层次感。

用极干的淡墨擦出山下部的云岚,基本上是用笔肚、笔根的水分擦出来,留白要注意云的造型,接近自然。

在左下角稍上面一点用重墨画一块低矮的山石,作为近景的一部分,与右面的山石相呼应。切记其下部必须留白,不可画到左下角底线,避免与右下角雷同。再小心画出层次分明的“水口”和溪流。水口的走向要“变化多端”,方向多变。

切记画水口的溪流时,用淡墨处理,小心勾出水纹,画出水的走势。

“水”是山水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力求在大量观察、写生基础上小心谨慎地处理好。

画点景树木时,注意树木造型要各具姿态,既追求苍劲古拙,又不失灵动秀气,不

可千篇一律,画出点睛之笔。

最后通观全局,细心收拾,做一些修修补补,墨稿就算完成了。此时可以题款、用印,也可全部完成后再进行。

在墨稿基本干时开始着色。着色力求简单,不宜颜色太艳太杂,两三种颜色足矣。

要求薄、透、亮,一遍完成,做到色不压墨,不可反复渲染、层层叠加,以免变得混沌污浊!

这幅画在山头部分表现暖色调,用淡淡的朱膘稍加一点墨(不用赭石,赭石不透明);山中下部表现冷色调,用花青略加一点墨调成花青墨,用大板刷染。先染山头,再染中下部。

注意趁湿渲染,染完山头,马上染中下部,使衔接部分的冷暖色完全融为一体,不

留痕迹。

注意着色时一定要把水和云留白,再分别小心渲染。

如染瀑布时,其下部可用淡淡的花青墨色轻轻扫一下,上部全部留白,切记不得用白颜色去染水;染云时只染淡墨擦出的部分,云朵则留白,注意色调的层次、深浅变化,尽量力求接近自然。

最后用淡淡的花青墨一次性染出远山。刚染成时因为水分太大,远山会显得颜色稍重些,随着水分的逐步蒸发,颜色会变得越来越浅。有时远山的颜色干后浅得几乎看不到了,但装裱以后,颜色就会加深一些,重新显露出来。这里就需要积累经验,掌握一个合适的深度,宁可浅些,不可过深。

国画山水画的着色有彩墨山水、浅绛山水之分。施贞泉先生的山水画属浅绛山水。墨稿画完之后已经基本定型,即使不用着色,或者敷以淡墨色,足以称得上是一幅完整

的水墨山水。着色是为了使画面更加贴近真实,更好地显现山体的体面效果,增强山石的立体感,画面的层次感和纵深感。

但着色毕竟是次要的,切不可喧宾夺主,以色压墨、盖墨。这完全符合写意画的基本要义,它写的是“意”,意到为止,恰到好处。过分渲染,效果会适得其反。

(来源:书画超市)

一幅山水画是如何诞生的?

2015-12-27 来源: 网易艺术(北京)

(原标题:一幅山水画的诞生,原来如此)

下笔前先用清水蘸笔,挤掉多余水分,再蘸墨,保持笔根部分永远有水分。蘸墨多少视情况而定,使笔尖、笔肚、笔根部位形成焦、浓、重、淡、清的梯度变化,这是他的基本用笔方法。

先用重墨画近景。近景面积不宜太大,但这是整幅画中墨色最重的部分。起笔用卧锋平擦,根据“腹稿”中山石的结构,用笔要有重与轻、疾与徐、提与按、宽与窄、横与竖的变化,为表现山石的肌理变化,需要横擦、竖擦、斜擦等多种变化。这是画山石的基本功。在“平擦”完第一笔之后,即可形成山石的一个“面”,用侧锋笔尖轻轻一扫,即可形成这块石头的“轮廓线”,也就是结构线,不必刻意地去用中锋勾勒。这样会显得非常真实,不做作。再画另一个“面”时,就应该考虑变换“擦”的方向,使两次擦笔的方向形成一个合适的角度:第一笔竖擦,这一笔就根据需要横擦。再在上方斜擦,就会形成石头的三个面。一次一次地叠加,就会形成一个山头。当然,必须注意山石的结构,每一笔、每一块都不得雷同,把大小、走向错开,把墨色拉开,就会形成错落有致、结构漂亮的山石。

中景是整幅画的重点表现内容。墨色要比近景稍微淡一些。下图就是平“擦”出一笔之后,正在用侧锋尖“扫”出结构线。由于不是用中锋勾勒,所以形成的结构线显得特别微妙、逼真,会形成意想不到的特殊效果,属妙手偶得,似自然天成。

在先画出山石的一个“面”之后,再下笔画相邻的“面”时,首先要想到这两个“面”必须有所区别,切不可千篇一律,一个面孔!

在笔中的墨基本用干时,

把笔尖压扁,用散锋在预留的山石顶部空白处“点”出植被,一笔笔错落有致,稀疏得当,可高可低,形成细如发丝、密密麻麻、毛茸茸的效果,不可出现墨块。

在画相邻的另一块山石时,需要变换手法,并留出瀑布位置。

画瀑布水流要宽窄相间,高低错落,形成水绕石转、千回百转之势,力戒形成“梳子”效果。

为了把两块山石画得各有特色,避免雷同,要边画边比较,必要时细心收拾,制造差异,画出的山石才不会千篇一律。

画低矮的山石,穿插画些植被,为画瀑布下的“水口”及流水打下伏笔。

画左侧山头时,注意墨色要淡一些,

等于与先画的山头拉开距离,并在下部留出画云的位置。

用更淡的墨在两个山头的空间位置画出远山,在远山稍干时用极淡的墨渲染,

会使前面的山头更加突出,后面的山被“推”得更远,增强画面的立体感、层次感。

用极干的淡墨擦出山下部的云岚,基本上是用笔肚、笔根的水分擦出来,留白要注意云的造型,接近自然。

在左下角稍上面一点用重墨画一块低矮的山石,作为近景的一部分,与右面的山石相呼应。切记其下部必须留白,不可画到左下角底线,避免与右下角雷同。再小心画出层次分明的“水口”和溪流。水口的走向要“变化多端”,方向多变。

切记画水口的溪流时,用淡墨处理,小心勾出水纹,画出水的走势。

“水”是山水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力求在大量观察、写生基础上小心谨慎地处理好。

画点景树木时,注意树木造型要各具姿态,既追求苍劲古拙,又不失灵动秀气,不

可千篇一律,画出点睛之笔。

最后通观全局,细心收拾,做一些修修补补,墨稿就算完成了。此时可以题款、用印,也可全部完成后再进行。

在墨稿基本干时开始着色。着色力求简单,不宜颜色太艳太杂,两三种颜色足矣。

要求薄、透、亮,一遍完成,做到色不压墨,不可反复渲染、层层叠加,以免变得混沌污浊!

这幅画在山头部分表现暖色调,用淡淡的朱膘稍加一点墨(不用赭石,赭石不透明);山中下部表现冷色调,用花青略加一点墨调成花青墨,用大板刷染。先染山头,再染中下部。

注意趁湿渲染,染完山头,马上染中下部,使衔接部分的冷暖色完全融为一体,不

留痕迹。

注意着色时一定要把水和云留白,再分别小心渲染。

如染瀑布时,其下部可用淡淡的花青墨色轻轻扫一下,上部全部留白,切记不得用白颜色去染水;染云时只染淡墨擦出的部分,云朵则留白,注意色调的层次、深浅变化,尽量力求接近自然。

最后用淡淡的花青墨一次性染出远山。刚染成时因为水分太大,远山会显得颜色稍重些,随着水分的逐步蒸发,颜色会变得越来越浅。有时远山的颜色干后浅得几乎看不到了,但装裱以后,颜色就会加深一些,重新显露出来。这里就需要积累经验,掌握一个合适的深度,宁可浅些,不可过深。

国画山水画的着色有彩墨山水、浅绛山水之分。施贞泉先生的山水画属浅绛山水。墨稿画完之后已经基本定型,即使不用着色,或者敷以淡墨色,足以称得上是一幅完整

的水墨山水。着色是为了使画面更加贴近真实,更好地显现山体的体面效果,增强山石的立体感,画面的层次感和纵深感。

但着色毕竟是次要的,切不可喧宾夺主,以色压墨、盖墨。这完全符合写意画的基本要义,它写的是“意”,意到为止,恰到好处。过分渲染,效果会适得其反。

(来源:书画超市)


相关内容

  • 明代纪游文学的兴盛与[徐霞客游记]的诞生(1)
  • 在许多研究论述徐霞客生平著作的文章中,常常称徐霞客是"千古奇人,"他一生从事的考察游历是"千古奇事",而他的著作<徐霞客游记>则是一部"千古奇书".这"三奇"之说,出于对徐霞客一生弃绝仕途,数十年如一日地对祖 ...

  • 宗白华美学散步
  • 宗白华<美学散步>读书笔记 一. 关于"诗(文学)和画的分界" 一般说来,将拉奥孔的嘴巴雕刻得张大或微开显然不会过多影响人们对创作者的能力的评判.观众评价这件艺术品是按照内心所获得的感受,即以是否产生或产生何种程度的审美愉悦感来评价它的优劣程度,进而以此评价创作者的能 ...

  • "山水田园诗"与"山水田园画"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山水田园诗"与"山水田园画" "山水田园诗"在以"诗"名世的中国,属极重要的诗体.然而学界以往对于山水田园诗的生发勃兴原因,并无一个明确具体的结论.在历史上,山水田园诗经历了这样一个发展 ...

  • 美术基础理论知识
  • 美术基础理论知识 一.填空题: 1.油画的正式传入也在(20世纪初). 2.在南齐时期, 画家(谢赫)就提出了"六法"理论,其具体内容为:(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摹写). 3.良渚文化遗址中的贵族大墓都随葬有大量玉器,其中最重要 ...

  • 人生到处知何似
  • 人生到处何所似? 化学化工学院 孙敏芝 101130099 摘要:苏轼代表了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而他的作品因为他坎坷的一生有了深厚的内涵.他以其政治家的敏锐,哲学家的才思,文学家的天赋,于古代知识分子的复杂心态中弹出博大深邃的儒家人文精神和积极参与的意识.他走在百姓间,是个如此可爱的人. 关键字 ...

  • 中国艺术史期中论文
  •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艺术史>(中国部分) 景观二班季文馨 1550471 第一题 在乔尔乔瓦萨里的<艺苑名人传>中,他讲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分为三个时期,分别是以乔托为代表的13世纪中期至14世纪末的童年时代.以多纳泰罗为代表的15世纪的少年时代.以及以米开朗基罗为 ...

  • 筑巢者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筑巢者 赵本夫 院子前头有一个很大的苗圃场,一年四季都有绿色.里头有松.竹.水杉.香樟.枇杷.银杏.白腊等几十个品种,有乔木,也有灌木,高低错落,繁茂葱茏,充满野趣.闲时,我常走进去散步.林子里有很多鸟:花喜鹊.蓝喜鹊.乌鸦.麻雀.山雀.黄鹂.竹鸡.斑鸠.野鸡.啄木鸟, ...

  • 望天门山教案
  • <望天门山>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以读为主,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字词理解诗意,充分发挥小组合作互助作用,在读.听.看中体会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诗中描 ...

  • 意境_中国古典艺术的审美理想_薛富兴
  • 意境:中国古典艺术的审美理想 薛富兴 内容提要 本文首先将意境明确地界定为关于中华民族古典艺术审美理想的范畴,并以此为核心具体考察了意境的历史演变.哲学内涵和空间结构.本文力图将范畴研究与具体的门类艺术研究结合起来,深入分析存在于诗歌.绘画和书法这三种最具代表性的古典艺术中的意境的共有结构原型及其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