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岭记导学案学生版

梅花岭记导学案

一、学习目的

1学习史可法忠义不屈、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2学习本文关键的文言字词以及记叙、抒情、议论有机结合的写作特点。

二、课文重难点

重点:记叙史可法英勇不屈、以身殉国的牺牲经过。 难点:写作手法、标题。

三、学习过程

(一)情境引读

1、文学常识(识记下列文字中的重要信息,用横线划出关键词句。)

全祖望(1705~1755),字绍衣,号谢山,清代鄞县(现在浙江省宁波市)人。 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明末遗民,他本人也富有民族意识和爱国心,注意收集抗清义士史料,撰写文章,予以表彰,《梅花岭记》就是其中一篇。他自己文章中有“为我讨贼,清乾坤”的句子,因为“贼”字在“清”字前面而被下狱治罪,后来经人营救,才得以免死。 他辞官后,先后主讲过蕺山书院(在浙江)和端溪书院(在广东)。他一生致力于经史研究。著有《经史问答》、《句余土音》、《鲒琦亭集》,又曾续修明代学者黄宗羲的《宋元学案》,笺注宋代学者王应麟的《因学纪闻》,又七次校订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是一位有成就的学者。

2、创作背景(注释)

3、给课本末注的重点字注音

殉xùn 肇zhào 殒yǔn 恙huì 麾huī

(二)整体感知

史可法是明末著名抗清将领,领兵固守扬州,血战10天,英勇就义。死难时葬衣冠于梅花岭。文章标题是游记式,而内容却是借此抒发作者凭吊梅花岭上史可法墓时的感情。

(三)重点研讨

1.给下列加线的词注音。 鲒琦亭集外编( ) 与城为殉(xùn ) 瞠目( ) 急呼麾下 (huī) 神仙诡诞之说( ) 蝉蜕( )

2.解释下列句中活用的词。

① 吾誓与城为殉 (动词用作名词:殉国之物) ②诸将果争前抱持之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 ③有亲见忠烈青衣乌帽,乘白马,出天宁门投江死者。(名词活用为动词:穿青衣,戴乌帽,也可以说是省略了动词) ④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 (形容词用作名词:老交情) ⑤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蜕 (名词用作状语:像蝉一样)

3. 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

忠烈乃曰 承畴大 谓颜太师以兵解 即如忠烈遗骸

4.补出下列句子中省略的成分:

①遂为诸将所拥而行。 ②至小东门。

③被执至南门。 ④无不泪下如雨。

⑤我死当葬梅花岭上。 ⑥何必出世入世之面目。

5.把下列各句文言文译成现代汉语

①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

②吾誓与城为殉,然仓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

③忠烈大呼德威,德威流涕,不能执刃,遂为诸将所拥而行。

④审知故扬州阁部史公果死耶,抑未死耶?

⑤神仙诡诞之说,谓颜太师以兵解,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蜕,实未尝死。

⑥神仙之说,所谓为蛇画足。

(四)内容理解

1、本文的思路与结构是怎样的? 分析:本文为节选。可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记叙,后一部分议论抒情。

第一部分(1~3段):记叙了 。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1段):记史可法殉国前的安排。

第二层(2段):记史可法殉国时的情况。

第三层(3段):记史可法殉国后的几件有关事情。

第二部分(4段): 突出文章中心。

2、作者是怎样刻画史可法的英雄形象的?

分析:作者对史可法是通过 、 、 来表现的。 3段写了三件事。一是“忠烈未死”的传闻,二是英、霍山的义军假托史可法的名义抗清。前者反映了人民对史可法的爱戴,也反映了人民的美好愿望。后者说明史可法已经成为民族魂的象征,成为英勇不屈,反抗异族侵略的光辉旗帜。这两件事都从 烘托了史可法。第三件事是孙兆奎同洪承畴的交锋,是 。

3、为什么以“梅花岭记”命题?

分析:文章写史可法殉国的事,以“梅花岭记”为题,原因是:①作者的目的除了记叙史可法殉国的史实,还要借凭 ,否定了 ,赞扬 ,表达自己 ;②以 的性格象征 ,歌颂他 。

(五)迁移性点拨

“殉社稷(jì)只江北孤臣,剩水残山,尚留得风中劲草;葬衣冠有淮南坏(póu )土,冰心铁骨,好伴取岭上梅花。”

这是史可法墓前的一幅对联。这幅对联以梅花的高洁,象征并歌颂了 崇高民族气节。

梅花岭记导学案

一、学习目的

1学习史可法忠义不屈、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2学习本文关键的文言字词以及记叙、抒情、议论有机结合的写作特点。

二、课文重难点

重点:记叙史可法英勇不屈、以身殉国的牺牲经过。 难点:写作手法、标题。

三、学习过程

(一)情境引读

1、文学常识(识记下列文字中的重要信息,用横线划出关键词句。)

全祖望(1705~1755),字绍衣,号谢山,清代鄞县(现在浙江省宁波市)人。 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明末遗民,他本人也富有民族意识和爱国心,注意收集抗清义士史料,撰写文章,予以表彰,《梅花岭记》就是其中一篇。他自己文章中有“为我讨贼,清乾坤”的句子,因为“贼”字在“清”字前面而被下狱治罪,后来经人营救,才得以免死。 他辞官后,先后主讲过蕺山书院(在浙江)和端溪书院(在广东)。他一生致力于经史研究。著有《经史问答》、《句余土音》、《鲒琦亭集》,又曾续修明代学者黄宗羲的《宋元学案》,笺注宋代学者王应麟的《因学纪闻》,又七次校订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是一位有成就的学者。

2、创作背景(注释)

3、给课本末注的重点字注音

殉xùn 肇zhào 殒yǔn 恙huì 麾huī

(二)整体感知

史可法是明末著名抗清将领,领兵固守扬州,血战10天,英勇就义。死难时葬衣冠于梅花岭。文章标题是游记式,而内容却是借此抒发作者凭吊梅花岭上史可法墓时的感情。

(三)重点研讨

1.给下列加线的词注音。 鲒琦亭集外编( ) 与城为殉(xùn ) 瞠目( ) 急呼麾下 (huī) 神仙诡诞之说( ) 蝉蜕( )

2.解释下列句中活用的词。

① 吾誓与城为殉 (动词用作名词:殉国之物) ②诸将果争前抱持之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 ③有亲见忠烈青衣乌帽,乘白马,出天宁门投江死者。(名词活用为动词:穿青衣,戴乌帽,也可以说是省略了动词) ④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 (形容词用作名词:老交情) ⑤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蜕 (名词用作状语:像蝉一样)

3. 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

忠烈乃曰 承畴大 谓颜太师以兵解 即如忠烈遗骸

4.补出下列句子中省略的成分:

①遂为诸将所拥而行。 ②至小东门。

③被执至南门。 ④无不泪下如雨。

⑤我死当葬梅花岭上。 ⑥何必出世入世之面目。

5.把下列各句文言文译成现代汉语

①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

②吾誓与城为殉,然仓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

③忠烈大呼德威,德威流涕,不能执刃,遂为诸将所拥而行。

④审知故扬州阁部史公果死耶,抑未死耶?

⑤神仙诡诞之说,谓颜太师以兵解,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蜕,实未尝死。

⑥神仙之说,所谓为蛇画足。

(四)内容理解

1、本文的思路与结构是怎样的? 分析:本文为节选。可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记叙,后一部分议论抒情。

第一部分(1~3段):记叙了 。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1段):记史可法殉国前的安排。

第二层(2段):记史可法殉国时的情况。

第三层(3段):记史可法殉国后的几件有关事情。

第二部分(4段): 突出文章中心。

2、作者是怎样刻画史可法的英雄形象的?

分析:作者对史可法是通过 、 、 来表现的。 3段写了三件事。一是“忠烈未死”的传闻,二是英、霍山的义军假托史可法的名义抗清。前者反映了人民对史可法的爱戴,也反映了人民的美好愿望。后者说明史可法已经成为民族魂的象征,成为英勇不屈,反抗异族侵略的光辉旗帜。这两件事都从 烘托了史可法。第三件事是孙兆奎同洪承畴的交锋,是 。

3、为什么以“梅花岭记”命题?

分析:文章写史可法殉国的事,以“梅花岭记”为题,原因是:①作者的目的除了记叙史可法殉国的史实,还要借凭 ,否定了 ,赞扬 ,表达自己 ;②以 的性格象征 ,歌颂他 。

(五)迁移性点拨

“殉社稷(jì)只江北孤臣,剩水残山,尚留得风中劲草;葬衣冠有淮南坏(póu )土,冰心铁骨,好伴取岭上梅花。”

这是史可法墓前的一幅对联。这幅对联以梅花的高洁,象征并歌颂了 崇高民族气节。


相关内容

  • 红梅赞说课稿
  • <梅花魂>教案 陕西省咸阳市彬县实验小学 张静 教材背景: <梅花魂>是九年义务教育新人教版第九册第二单元以"思乡"为主题的一篇文章. 教学课题:<梅花魂> 教材分析: <梅花魂>是归国华侨陈慧英所作,作者通过回忆自己和外祖父在国外 ...

  • 教学案例--[梅花魂]
  • <梅花魂>教学实录及评课 檀营小学 曹玉芳 教室里静悄悄的,偶尔几丝微风吹过.在优美的古典音乐衬托下,电子大屏幕上"梅花魂"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依着笔画顺序不断出现.消失.再出现„ „凝重.庄严而又优美的氛围萦绕着整个教室. "同学们,你们会吟诵毛泽东主席的 ...

  • 春到梅花山教学反思
  • <春到梅花山>教学反思 高琰 <春到梅花山>一文是苏教版一年级第二册的一篇意境很美的文章.课文图文并貌地描述了早春时节梅花山梅花盛开时的动人景象和人们游览梅花山.观赏梅花的盛况.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感受梅花开放时的动人景象.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 ...

  • [早]教案
  • 一.复习导入 二. 选读课文,感悟"早" 1. 在这篇课文中,你最喜欢哪节?有感情地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一节? 2. 指名读学生自己选定的小节,感情朗读汇报,并说说喜欢的原因.(学生一般都是选择第五节和最后一节,重点指导学生朗读) 四. 精读课文,品悟"早&quo ...

  • 梅花魂说课稿
  • <梅花魂>说课稿 一.依据课标说教材 <梅花魂>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由故乡的梅花又开放了,引出了"我"对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的回忆,接着追溯了几件具体的事情,反映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文章结构严谨,做到了前后呼应,首 ...

  • 6梅花魂优秀教学设计
  • <梅花魂>的教学设计 曹洼中心小学五年级教师杨旻 教材简析: <梅花魂>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二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文章记叙了身在异国他乡的华侨老人十分珍爱墨梅图,在回国之际把墨梅图和绣着血色的梅花手绢郑重地交给外孙女并让她好好保存的往事.整篇文章通过赞美梅花 ...

  • 美术教案-画梅-教学教案
  • <傲雪梅花>教学设计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 ( 湘版 ) 教材七年级上册第 4 课 教材分析: 本课的学习内容是中国花鸟画表现技法.按照国家义务教育美术新课程标准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中设置的阶段目标,指导学生通过学习梅花的表现技法,让学生近距离地熟悉中国画的 ...

  • 春到梅花山教学设计.wps
  • 一.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 学科:语文 2.课时:2 3.学生课前准备: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2)自学生字词,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 (3)标出自然段. 二.教学课题:<春到梅花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感 ...

  • 古诗[梅花]教学设计与反思
  • 古诗<梅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4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读中感悟,体会梅花的特点,感受梅花的独特的精神内涵,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3.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个性得到发展,提高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合作能力.交际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诵读 ...

  • 卜算子咏梅
  • 卜算子.咏梅 目的要求 1.了解梅花的特点.2.体会两首词的寓意.作者的感情.3.比较阅读两首词的异同点.4.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词. 教学重点 1.体会两首词的寓意.作者的感情.2.比较阅读两首词的异同点.3.感悟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难点 比较阅读两首词的异同点 教学方法 阅读.欣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