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与结构、性质与变化、制备与用途的学科;

2.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3.初步学会固体药品取用、试管加热等实验操作方法;

4.初步学会实验观察和分析归纳的方法;

5.初步形成“物质是变化的”观点;

6.进一步认识化学为提高人类生活做出的杰出贡献;

7.初步培养环保意识,初步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与结构、性质与变化、制备与用途的学科,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三、课时:1

四、教学过程:

【引入】:通过小学自然课、初中生物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我们现在可以动手试一试,看一看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有什么现象发生。

老师或查阅教科书。

【引入】:在下列实验中,同学们也可按实验前、实验后的循序,观察物质的颜色和状态。

【学生活动2】:碱式碳酸铜的加热分解实验

实验一:用药匙从试剂瓶中取少量碱式碳酸铜,放在一张白纸上,轻轻压碎。

实验二:将白纸上的碱式碳酸铜加到试管中,利用教材中装置加热试管,观察实验现

【交流讨论】:同学间交流讨论如下问题:

1.活动1与活动2的实验二中发生了什么共同的变化?

2.活动2中实验一与实验二中有哪些不同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分析归纳】:1、木条折断和燃烧的实验现象;2、碱式碳酸铜压碎和加热分解实验现象。 比较得出:

1、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2、 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3、 物理、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联系: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中一定发生物理变化。

讨论:冰---水---水蒸气。是什么变化。物质三态变化。

【交流讨论】:

1、通过P10的两个实验得出化学变化过程常伴随有发光、放热变色等现象。有助于判断但

不是依据。

2、物质的性质(物质固有的一种属性,条件适宜,即可表现出来)。

3、物理性质有色态味密度等;化学性质有可燃性等。

讨论:变化和性质的区别。

变化是过程,性质是物质具有的属性。

【生活启示】:

全班交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在全班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掌握以下要点。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化学与我们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密不可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可感受到化学为人类的生活提供了丰富的物质的基础,体验到化学对人类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通过分析、归纳的方法将化学对人类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概括起来,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帮助我们认识学习化学的意义。

(2)性质决定用途;但还要考虑价格、美观、环保、资源等问题。

【实践应用】P12

【小结】(略)

能力训练题

(1)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用途中应用到物质化学性质的有( ) A 人们可以利用煤气燃烧放出的热量煮饭、取暖

B 将氢气充入气球中,使气球升到空中

C 利用干冰制造出舞台的烟雾效果

(2)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有( )

A. 颜色变化 B. 状态变化 C. 发光放热现象 D. 新物质生成

(3)阅读下列故事,回答问题

氢气的故事

(一)

一天,几个白人小孩正在公园里玩。这时,一位卖氢气球的老人推着货车进来了,孩子们一窝蜂跑过去,每人买了一只色彩鲜艳的氢气球,兴高采烈地把气球放飞到空中。一个黑人小孩站在角落里,羡慕地看着白人小孩嬉笑,因为自卑,他不敢过去和他们一起玩。等白人小孩走远了,他才怯怯地走到老人的货车旁,用略带恳求的语气问道:“您可以卖给我一个气球吗?”老人用慈祥的目光打量了一下他,温和地说:“当然可以!”小孩又鼓起勇气说:“我要一只黑色的。”老人很惊讶地看了看小孩,给了他一个黑色的氢气球。小男孩开心地拿过气球,小手一松,黑气球在微风中冉冉升起,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形成一道别样的风景。老人一边眯着眼睛看气球上升,一边用手轻轻拍了拍小孩的肩膀,说:“记住,气球能不能升起,不是因为它的颜色、形状,而是因为气球内充满了氢气。一个人的成败,不是因为外在的东西,关键是心中有没有自信。”这个黑人小孩,就是后来美国著名的心理医生基恩博士。

(二)

氢是宇宙间含量最丰富的元素。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发现氢元素后给它命名为Hydrogen ,在希腊文中的意思就是“水之源”。氢气在氧气中容易燃烧,释放出热量并生成水。由于氢氧结合不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烟尘等普通化石燃料所产生的污染物,氢气被视作未来的理想清洁能源。而利用氢能源的主要方式,将是燃料电池。

请与同学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①故事(一)和故事(二)中分别绍中氢气的哪些性质?其中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

性质?

②由故事(一)和(二),你想到了什么?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与结构、性质与变化、制备与用途的学科;

2.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3.初步学会固体药品取用、试管加热等实验操作方法;

4.初步学会实验观察和分析归纳的方法;

5.初步形成“物质是变化的”观点;

6.进一步认识化学为提高人类生活做出的杰出贡献;

7.初步培养环保意识,初步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与结构、性质与变化、制备与用途的学科,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三、课时:1

四、教学过程:

【引入】:通过小学自然课、初中生物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我们现在可以动手试一试,看一看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有什么现象发生。

老师或查阅教科书。

【引入】:在下列实验中,同学们也可按实验前、实验后的循序,观察物质的颜色和状态。

【学生活动2】:碱式碳酸铜的加热分解实验

实验一:用药匙从试剂瓶中取少量碱式碳酸铜,放在一张白纸上,轻轻压碎。

实验二:将白纸上的碱式碳酸铜加到试管中,利用教材中装置加热试管,观察实验现

【交流讨论】:同学间交流讨论如下问题:

1.活动1与活动2的实验二中发生了什么共同的变化?

2.活动2中实验一与实验二中有哪些不同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分析归纳】:1、木条折断和燃烧的实验现象;2、碱式碳酸铜压碎和加热分解实验现象。 比较得出:

1、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2、 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3、 物理、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联系: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中一定发生物理变化。

讨论:冰---水---水蒸气。是什么变化。物质三态变化。

【交流讨论】:

1、通过P10的两个实验得出化学变化过程常伴随有发光、放热变色等现象。有助于判断但

不是依据。

2、物质的性质(物质固有的一种属性,条件适宜,即可表现出来)。

3、物理性质有色态味密度等;化学性质有可燃性等。

讨论:变化和性质的区别。

变化是过程,性质是物质具有的属性。

【生活启示】:

全班交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在全班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掌握以下要点。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化学与我们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密不可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可感受到化学为人类的生活提供了丰富的物质的基础,体验到化学对人类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通过分析、归纳的方法将化学对人类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概括起来,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帮助我们认识学习化学的意义。

(2)性质决定用途;但还要考虑价格、美观、环保、资源等问题。

【实践应用】P12

【小结】(略)

能力训练题

(1)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用途中应用到物质化学性质的有( ) A 人们可以利用煤气燃烧放出的热量煮饭、取暖

B 将氢气充入气球中,使气球升到空中

C 利用干冰制造出舞台的烟雾效果

(2)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有( )

A. 颜色变化 B. 状态变化 C. 发光放热现象 D. 新物质生成

(3)阅读下列故事,回答问题

氢气的故事

(一)

一天,几个白人小孩正在公园里玩。这时,一位卖氢气球的老人推着货车进来了,孩子们一窝蜂跑过去,每人买了一只色彩鲜艳的氢气球,兴高采烈地把气球放飞到空中。一个黑人小孩站在角落里,羡慕地看着白人小孩嬉笑,因为自卑,他不敢过去和他们一起玩。等白人小孩走远了,他才怯怯地走到老人的货车旁,用略带恳求的语气问道:“您可以卖给我一个气球吗?”老人用慈祥的目光打量了一下他,温和地说:“当然可以!”小孩又鼓起勇气说:“我要一只黑色的。”老人很惊讶地看了看小孩,给了他一个黑色的氢气球。小男孩开心地拿过气球,小手一松,黑气球在微风中冉冉升起,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形成一道别样的风景。老人一边眯着眼睛看气球上升,一边用手轻轻拍了拍小孩的肩膀,说:“记住,气球能不能升起,不是因为它的颜色、形状,而是因为气球内充满了氢气。一个人的成败,不是因为外在的东西,关键是心中有没有自信。”这个黑人小孩,就是后来美国著名的心理医生基恩博士。

(二)

氢是宇宙间含量最丰富的元素。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发现氢元素后给它命名为Hydrogen ,在希腊文中的意思就是“水之源”。氢气在氧气中容易燃烧,释放出热量并生成水。由于氢氧结合不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烟尘等普通化石燃料所产生的污染物,氢气被视作未来的理想清洁能源。而利用氢能源的主要方式,将是燃料电池。

请与同学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①故事(一)和故事(二)中分别绍中氢气的哪些性质?其中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

性质?

②由故事(一)和(二),你想到了什么?


相关内容

  • 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考点分析
  • 初三化学上期期末考点分析 初三化学上期期末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到第七单元的化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学习化学的过程与方法.从中体验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掌握情况,以及科学探究的能力. 试题主要分为五个大题:选择题,填空题,推断题,实验题,计算题.其中选择题40分左右,填空题30分左右,推 ...

  • 上海教育版初三化学上册教案
  • A . 是一种氧化物 B. 由三种元素组成 C . 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D . 中 . . 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1:2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7分.) 13.下列化学符号①2CO ② ③ ④ ⑤ 中的数字"2"表示(填序号) (1)离子个数的是________: (2 ...

  • 九年级化学工作计划(共9篇)
  • 篇一:九年级化学教学工作计划 九年级化学教学工作计划 一. 九年级学生基本情况 九年级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感兴趣,有好奇心并敢于一探究竟的阶段,所以教材上各种实验的开展,探究活动的安排,以及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内容.正对他们的胃口.但是现代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他们喜欢成功的感觉,那会 ...

  •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自学版)
  •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自学版) 姓名 班别 学号 (不能只为了完成空格而看书,而应该把书看完)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到了近代, 和 构成的, 是化学变化的基础,这些观点是认识和分析化学现象及其本质的基础. 和 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2.化学是在. 以及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 ...

  •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教案2
  • 课题2 氧气 一.氧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 (1)色.味.态: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降温后,氧气可以变为淡蓝色的液体,甚至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2)密度: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429g/L,略大于空气: (3)溶解性:氧气不易溶于水 Q:有什么事实可以证明自然界的水中溶有氧气? 2.化学性 ...

  • 初三上册化学第一单元专讲
  • 一对一个性化教案 教导主任审批: 教务主管签收: 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考点透视] 一. 考纲指要 1. 认识化学学习的价值. 2. 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生活.社会问题,如绿色化学等. 3. 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二. 命题落点 1.关注与化学有关 ...

  • 初三化学人教版目录
  •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初三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课题2 氧气 课题3 制取氧气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原子的构成 课题2 元素 课题3 离子 ...

  • 初三化学教学工作计划
  • 作为初三化学教师,我一直在努力教学。初三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化学,对化学知识还是很不了解,所以我需要在教学上充分的对学生重点照顾,让学生建立起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这才是我要教学的关键,我相信在以后的教学和学习中,兴趣才是最好的教师,这样学生就可以热爱化学,在不断的学习中得到更多的化学知识,能够做的更好。 ...

  • 初三化学备课组小结2篇
  • 一学期以来,初三化学集备的三位老师能尽心尽力做好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下面就本学期化学备课组所开展工作进行如下总结: 本学期一开始化学每周就排了四节课,而暑假期间也没有进行补课,而明年的中考又提前,故和以往相比在教学课时安排上就显得相当紧张。如何解决教学任务与课时之间的矛盾?我们备课组统一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