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我们的财产权利

第二节 我们的财产权利

第1课时 财产的拥有与支配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珍惜自己的合法财产,敢于同侵犯财产的行为作斗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区分合法财产与非法财产的能力,依法维护自己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能力。

3、知识目标:知道什么是个人财产,了解自身在经济生活中所享有的权利;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权不受侵犯。

【教学重点】公民享有哪些财产权利

【教学难点】中学生如何对待自己的财产

【教学方法】探究学习、讨论

【课的类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阅读课本47页)故事:一位歹徒在街头行凶,110巡警迅速出击,在刘仁家的小院里将歹徒擒获,结果刘家小院的萝卜被踩得一片狼藉。户主刘仁向公安局提出索赔。他提出索赔要求后,他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他受到了所在单位的批评,也遭到了市民的一致谴责。

议一议:刘仁的要求合法吗?为什么他会受到批评和谴责? 学生回答略。教师根据学生讨论情况进行分析。

教师:在现实生活中,维系经济生活秩序的重要方面就是对财产权的保障。每个人对自己的合法财产都拥有所有权,并且对财产还享有继承权。当公民合法的财产权受到侵害时,公民有权运用法律的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们的财产权利》(板书)。

二、合作探究,展开话题。

(一)什么是财产(板书)

1、话说财产:

我的个人财产有_____________

我们班级的财产有:______________

我们家庭的财产有:______________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财产是具有所有权的,借来的不算自己财产,避免学生之间的“比富”等微妙问题。)

(二)什么是财产所有权(板书)

2、活动一:

现场采访—春节期间大家一般可以收到多少压岁钱?(学生回答)

教师:假设春节期间你收到了1000元压岁钱,你会如何安排这些钱呢?

学生1:我自己留着,可以买书或或者买衣服,买自己喜欢的东西。 学生2:我买我喜欢的mp3,剩余的大概500元存在银行里。

教师:看来同学们年纪虽小,但却具有理财观念。

教师:(找存银行的同学继续提问)刚才你说会把这500元存入银行。如果你过一段时间去银行取钱,钱是多了还是少了?多了的部分叫什么?是归银行还是归你自己。如果你在报纸上看到了某学生患有白血病,急需大笔钱住院。你会怎样做?

学生:我会适当地给他捐一些,献一份爱心。

教师:从我们拿到这五百元到现在,在这个过程中,你对这五百元都做了哪些事?其实将大家所做的行为后面加一个“权”字,就是我们财产所有权的全部内容。

学生在课本上落实财产所有权的概念: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者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教师提供财产所有权的相关资料:

“占有权”指的是财产所有人对其财产的实际控制权。占有权一般由财产所有人本人行使。在现实生活中,根据法律规定或者按照财产所有人意愿,将占有权交由他人行使也很常见。

“使用权”指财产所有人根据财产的性能和用途加以利用以满足自己需要的权利。占有的目的是为了使用。不过,有的是自己使用,有的是将使用权转给他人以获得利益。例如,相继出现的各种租赁公司,就是专门经营使用权的经济组织。 “收益权”指财产所有人在其经营、使用的财产上获得经济利益的权利。所有权的存在以实现经济利益和价值增值为目的,这最终体现在收益权上。

“处分权”指财产所有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处理其财产的权利,即财产所有人决定其财产命运的权利。它包括事实上的处分和法律上的处分两种形式。所有人将其生活资料全部消费(吃掉、用掉)。属于事实上的处分;所有人将其财产赠给、卖给他人,则属于法律上的处分。

小结:从刚才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财产所有权”这个名词,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讨中学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财产所有权

(三)、中学生如何对待财产所有权(板书)

3、案例剖析:

※案例一:

几天前,朋友王方生日,张民买了一只可爱的泡泡狗给他。但张民自己也很喜欢,可又没有足够的零用钱再去买新的了。他想向王方要回那只泡泡狗,可又觉不妥。

张民还能向王方要回那只泡泡狗吗?为什么?请你给他写封短信,帮他解决这个难题。

学生回答略。

教师引导:这个案例涉及到财产所有权的转变,张民不能再要回那只泡泡狗了。

※案例二:

一天课间休息的时候,小明向李亮借铅笔,可是,李亮恰巧今天页没带铅笔,于是在同桌王强不在的情况下顺手从其铅笔盒里拿了一只铅笔给了小明。小明见状便推辞不要了,因为小明觉得未经他人同意拿走他人的东西不好。可李亮却说:“王强是我的好朋友,他的东西就是我的,没关系。”

李亮在未经王强同意的情况下将王强的铅笔借给小明的做法妥当吗?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未经他人同意拿走他人的东西,是侵犯其财产所有权的侵权行为。 ※案例三:

课本48页郭小磊的故事。

邮票可以追回吗?为什么?自行车的损失该由谁负责?

我的判决结果:_______________

我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小结:这两个中学生的“交易”不受法律保护,他们的“合同”也是无效的。因为他们年龄还小,还不完全具备民事行为能力。因此邮票可以追回,自行车的损失应该由郭小磊的监护人负责。

4、小组合作学习

为什么有些人将自己财产赠送给他人再也不能要回来,而有些人的赠送行为却无效呢?中学生什么样的经济行为才是有效的?

以6个人为一组,开展小组讨论,探讨这个问题。小组讨论完毕后,小组代表汇报。

教师小结:我国民法通则规定,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也就是说他们的民事行为能力在一定条件下受到限制,他们只能做与他们年龄、智力相适应的事,比如买些不太贵的物品等。如果涉及到贵重物品和较多的钱财,从事其年龄、智力尚不能预知的其他民事活动,就必须由监护人代理。

(四)、法律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板书)

5、知识链接:

财产范围的法律规定: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他合法财产。在我国施工方发现的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拣拾到的他人的遗失物、采用非法手段获得的财产,不属于个人所有。只有公民的合法财产,才属于个人所有。

6、请你做判断:

下列财产占有情况,哪些受法律保护,哪些不受法律保护?(课本49页“说一说”)

教师小结:在我国,施工发现的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捡拾到的他人的遗失物、采用非法手段获得的财产,不属于个人所有,不受法律保护。只有公民的合法财产,才属于个人财产,受法律保护。根据法律规定,公民的个人财产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他合法财产。

7、知识链接:

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

我国宪法第13条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

我国民法通则第75条规定:“公民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

组织或个人侵占、哄抢、破坏或者查封、扣压、冻结、没收。”

8、创新与实践:续故事

1998年1月,北京公民李某由于匆忙下车将装有5万元现金和一个手机的提包遗忘在出租车上。10分钟后,李某发现提包丢了,万分焦急,他随即乘车

向前一辆车开的方向追去。追到后,他赶紧跑过去和司机交涉,但司机坚决否认捡到钱包。

事情接下来的最佳发展你认为是:_______________

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活动小结:捡拾到他人的遗失物应当交还给失主,否则既不道德,还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共同探讨了“我们的财产权利”,了解了公民对财产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中学生应该如何对待财产所有权及我国法律只保护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希望同学通过学习能够掌握财产所有权的相关内容,学会区分财产的权利,正确对待、处理自己的财产。

【作业布置】 做好天下通相应的内容,并做好预习和复习。

【板书设计】

第二节 我们的财产权利

财产的拥有与支配

一、什么是财产

二、什么是财产所有权

三、中学生如何对待财产所有权

四、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所有权

第二节 我们的财产权利

第1课时 财产的拥有与支配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珍惜自己的合法财产,敢于同侵犯财产的行为作斗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区分合法财产与非法财产的能力,依法维护自己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能力。

3、知识目标:知道什么是个人财产,了解自身在经济生活中所享有的权利;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权不受侵犯。

【教学重点】公民享有哪些财产权利

【教学难点】中学生如何对待自己的财产

【教学方法】探究学习、讨论

【课的类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阅读课本47页)故事:一位歹徒在街头行凶,110巡警迅速出击,在刘仁家的小院里将歹徒擒获,结果刘家小院的萝卜被踩得一片狼藉。户主刘仁向公安局提出索赔。他提出索赔要求后,他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他受到了所在单位的批评,也遭到了市民的一致谴责。

议一议:刘仁的要求合法吗?为什么他会受到批评和谴责? 学生回答略。教师根据学生讨论情况进行分析。

教师:在现实生活中,维系经济生活秩序的重要方面就是对财产权的保障。每个人对自己的合法财产都拥有所有权,并且对财产还享有继承权。当公民合法的财产权受到侵害时,公民有权运用法律的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们的财产权利》(板书)。

二、合作探究,展开话题。

(一)什么是财产(板书)

1、话说财产:

我的个人财产有_____________

我们班级的财产有:______________

我们家庭的财产有:______________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财产是具有所有权的,借来的不算自己财产,避免学生之间的“比富”等微妙问题。)

(二)什么是财产所有权(板书)

2、活动一:

现场采访—春节期间大家一般可以收到多少压岁钱?(学生回答)

教师:假设春节期间你收到了1000元压岁钱,你会如何安排这些钱呢?

学生1:我自己留着,可以买书或或者买衣服,买自己喜欢的东西。 学生2:我买我喜欢的mp3,剩余的大概500元存在银行里。

教师:看来同学们年纪虽小,但却具有理财观念。

教师:(找存银行的同学继续提问)刚才你说会把这500元存入银行。如果你过一段时间去银行取钱,钱是多了还是少了?多了的部分叫什么?是归银行还是归你自己。如果你在报纸上看到了某学生患有白血病,急需大笔钱住院。你会怎样做?

学生:我会适当地给他捐一些,献一份爱心。

教师:从我们拿到这五百元到现在,在这个过程中,你对这五百元都做了哪些事?其实将大家所做的行为后面加一个“权”字,就是我们财产所有权的全部内容。

学生在课本上落实财产所有权的概念: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者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教师提供财产所有权的相关资料:

“占有权”指的是财产所有人对其财产的实际控制权。占有权一般由财产所有人本人行使。在现实生活中,根据法律规定或者按照财产所有人意愿,将占有权交由他人行使也很常见。

“使用权”指财产所有人根据财产的性能和用途加以利用以满足自己需要的权利。占有的目的是为了使用。不过,有的是自己使用,有的是将使用权转给他人以获得利益。例如,相继出现的各种租赁公司,就是专门经营使用权的经济组织。 “收益权”指财产所有人在其经营、使用的财产上获得经济利益的权利。所有权的存在以实现经济利益和价值增值为目的,这最终体现在收益权上。

“处分权”指财产所有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处理其财产的权利,即财产所有人决定其财产命运的权利。它包括事实上的处分和法律上的处分两种形式。所有人将其生活资料全部消费(吃掉、用掉)。属于事实上的处分;所有人将其财产赠给、卖给他人,则属于法律上的处分。

小结:从刚才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财产所有权”这个名词,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讨中学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财产所有权

(三)、中学生如何对待财产所有权(板书)

3、案例剖析:

※案例一:

几天前,朋友王方生日,张民买了一只可爱的泡泡狗给他。但张民自己也很喜欢,可又没有足够的零用钱再去买新的了。他想向王方要回那只泡泡狗,可又觉不妥。

张民还能向王方要回那只泡泡狗吗?为什么?请你给他写封短信,帮他解决这个难题。

学生回答略。

教师引导:这个案例涉及到财产所有权的转变,张民不能再要回那只泡泡狗了。

※案例二:

一天课间休息的时候,小明向李亮借铅笔,可是,李亮恰巧今天页没带铅笔,于是在同桌王强不在的情况下顺手从其铅笔盒里拿了一只铅笔给了小明。小明见状便推辞不要了,因为小明觉得未经他人同意拿走他人的东西不好。可李亮却说:“王强是我的好朋友,他的东西就是我的,没关系。”

李亮在未经王强同意的情况下将王强的铅笔借给小明的做法妥当吗?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未经他人同意拿走他人的东西,是侵犯其财产所有权的侵权行为。 ※案例三:

课本48页郭小磊的故事。

邮票可以追回吗?为什么?自行车的损失该由谁负责?

我的判决结果:_______________

我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小结:这两个中学生的“交易”不受法律保护,他们的“合同”也是无效的。因为他们年龄还小,还不完全具备民事行为能力。因此邮票可以追回,自行车的损失应该由郭小磊的监护人负责。

4、小组合作学习

为什么有些人将自己财产赠送给他人再也不能要回来,而有些人的赠送行为却无效呢?中学生什么样的经济行为才是有效的?

以6个人为一组,开展小组讨论,探讨这个问题。小组讨论完毕后,小组代表汇报。

教师小结:我国民法通则规定,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也就是说他们的民事行为能力在一定条件下受到限制,他们只能做与他们年龄、智力相适应的事,比如买些不太贵的物品等。如果涉及到贵重物品和较多的钱财,从事其年龄、智力尚不能预知的其他民事活动,就必须由监护人代理。

(四)、法律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板书)

5、知识链接:

财产范围的法律规定: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他合法财产。在我国施工方发现的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拣拾到的他人的遗失物、采用非法手段获得的财产,不属于个人所有。只有公民的合法财产,才属于个人所有。

6、请你做判断:

下列财产占有情况,哪些受法律保护,哪些不受法律保护?(课本49页“说一说”)

教师小结:在我国,施工发现的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捡拾到的他人的遗失物、采用非法手段获得的财产,不属于个人所有,不受法律保护。只有公民的合法财产,才属于个人财产,受法律保护。根据法律规定,公民的个人财产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他合法财产。

7、知识链接:

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

我国宪法第13条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

我国民法通则第75条规定:“公民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

组织或个人侵占、哄抢、破坏或者查封、扣压、冻结、没收。”

8、创新与实践:续故事

1998年1月,北京公民李某由于匆忙下车将装有5万元现金和一个手机的提包遗忘在出租车上。10分钟后,李某发现提包丢了,万分焦急,他随即乘车

向前一辆车开的方向追去。追到后,他赶紧跑过去和司机交涉,但司机坚决否认捡到钱包。

事情接下来的最佳发展你认为是:_______________

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活动小结:捡拾到他人的遗失物应当交还给失主,否则既不道德,还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共同探讨了“我们的财产权利”,了解了公民对财产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中学生应该如何对待财产所有权及我国法律只保护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希望同学通过学习能够掌握财产所有权的相关内容,学会区分财产的权利,正确对待、处理自己的财产。

【作业布置】 做好天下通相应的内容,并做好预习和复习。

【板书设计】

第二节 我们的财产权利

财产的拥有与支配

一、什么是财产

二、什么是财产所有权

三、中学生如何对待财产所有权

四、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所有权


相关内容

  • 产权的概念
  • "产权"概念的法学辨析 --兼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财产法律制度之比较 赵海怡 李 斌 (西北大学法律系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摘 要:本文从对企业产权的分析入手,探讨现代产权概念的发展,并对产权与所有权.物权.债权.财产权之间关系其进行法学和经济学角度的辩析.在对产权的经济 ...

  • 论知识产权的观念-以一则案例讨论知识产权类型化及法律适用
  • 论知识产权的观念 以一则案例讨论知识产权类型化及法律适用 目次 一. 问题提出:由一则案例引发的思考 二. 苹果的故事:财产的分类与变迁 三. 法定主义:知识产权的类型化问题 四. 法律难题:自然权利.知识强权与利益平衡 五. 知识产权与权利实现的司法途径 六. 结论:司法语境下的知识产权观念 内容 ...

  • 对我国虚拟财产侵权纠纷的法律分析
  • 对我国虚拟财产侵权纠纷的法律分析 2003年8月,北京朝阳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我国首例"虚拟财产"侵权纠纷案,由于该案涉及了新的法律问题,所以从案件的受理.开庭到最后的宣判等都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多家媒体也竟相做出了报道.目前,该案已过去5年多,在此期间,我国"虚 ...

  • 单元知识归纳:我们的文化经济权利
  • 第三单元 我们的文化.经济权利 知识网络 教育为人的幸福生活奠基 我们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维护受教育权利 履行受教育义务 第三单元 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 我们的文化.经济权利 法律保护合法财产的所有权 拥有财产的权利 当财产所有权受到 侵害时 我们享有财产继承权 继承权的实现方式 当继承权发生争执的时候 ...

  • 合同保全制度三论
  •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合同保全制度三论 申卫星 清华大学法学院 副教授 一.合同保全制度的确立体现了现代民法对债权人保护周密细致化的趋势 合同保全制度,是指法律为防止因债务人财产的不当减少致使债权人债权的实现受到危害,而设置的保全债务人责任财产的法律制度.具体包括债权 ...

  • 浅谈法人人格权
  • 浅谈法人人格权 内容摘要:本文首先对人格权的性质及其价值和法人的性质及其制度价值的进行论述,从人格权的内涵.法人制度的目的.市场经济下法人行为的特殊性及对法人财产利益的保护等方面深入分析探讨,得出以财产利益为最终目的的法人并不享有以精神利益为内容的人格权. 关键词:人格权:法人:性质:价值 一.问题 ...

  • 浅析我国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
  • 浅析我国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 作者:谭春燕 来源:<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2014年第12期 人类维系生命.谋求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财产.私有财产的产生,有其天然的正当性.近代,私有财产权被认为是公民权利的核心.到现代,人们对私有财产权的认识则更加理性,仍被看作社会稳定.自由.安全的象征 ...

  •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稳定性和可流转性
  • 人类共同的生存和生活决定了必须有一定的社会秩序,因为秩序是人类生活的必要条件一个没有社会秩序的社会是不可想象的,而社会秩序的核心就是社会财产的秩序,而这一个财产秩序在法律上的表现就是权利制度的设计通常表现为三个层面:第一分配和确认社会主体可以拥有的财产的范围:第二确认主体拥有权利和行使这些权利的原则 ...

  • 民事权利知多少教案
  • 第七课第二框<民事权利知多少>教案 单位:盖州市榜式堡学校 年级:八年级 教龄:7年 学科:思想品德 姓名:刘天夫 一.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内容,以及其在本单元中的地位,我设定的教学三维目标如下: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未成年的合法私有财产受法律保护. (2)明白什么财产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