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固体有机化合物熔点测定

实验二 固体有机化合物熔点测定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基础化学实验二

实验目的

学习熔点测定的原理和意义。

 毛细管法和显微熔点测定法测定熔点的工作原理和 操作方法。

实验原理

物质的蒸汽压与温度的关系

毛细管法

仪器装置

用毛细管法测固体 有机化合物的熔点,所 用仪器一般为提勒 (Thiele)管,又称b 形管,故毛细管法又称 提勒管法。

切口木塞

温度计

200℃时载体液面 室温时载体液面

橡皮圈 热载体

熔点毛细管

显微熔点测定法

仪器装置

实验步骤与注意事项

(一) 毛细管法

1 在提勒管内加入浓硫 酸(或其他载热体)为 加热液体 ,浴液面的高 度应与b形管上侧管上线 平齐为宜。

切口木塞 温度计

200℃时载体液面 室温时载体液面

橡皮圈 热载体

熔点毛细管

2 装样

实验步骤与注意事项

(1)样品高度约为2~3 mm,紧密堆实! (2)将毛细管用小橡皮圈固定在温度计上,样品位于温度计 水银球的中部。 (3)把温度计固定在已有开口的软木塞或带有孔眼的温度计 套管中。注意温度计水银球部分的位置。

毛细管

温度计

玻璃管 表面皿

橡皮圈

熔点毛细管 样品

3

  

实验步骤与注意事项

加热

开始加热时,升温速度4~6℃/min. 距熔点约10℃时,升温速度1~2℃/min. 接近熔点时,升温速度0.2~0.3℃/min.以减少测定误 差。 初熔 — — 样品开始塌落并呈现湿润 全熔 — — 固体完全消失,全部液化 熔程 — — 初熔~全熔的温度

4 测定内容

实验步骤与注意事项

二苯胺 乙酰苯胺 未知样品(1次粗测,2次精密测定)

5 注意事项

实验步骤与注意事项

每个样品至少要测2~3次,至少要有两次重复的数据。 每一次测试都必须用新的熔点管另装样品,并待浴温冷 至熔点以下约30℃左右再进行另一次测试。 若同时测定几个不同的已知样品,应按照先低后高的原 则分别测定;测定未知熔点的样品,加热时,可采用先 快后慢的操作方法。

实验步骤与注意事项

(二 ) 显微熔点测定法

仪器构造 1— 控制面板 2 — 冷却风扇 3 — 显微镜锁紧旋钮 4 — 显微镜调焦旋钮 5 — 目镜 6 — 物镜 7 — 毛细管插入孔 8 — 温度计探头插入孔 9 — 保险丝座 10 — 电源插座

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1)将电源线及传感器按要求连接好。 (2) 取两片载玻片,洗净晾干后,取几颗粒待测样品放在 一载玻片上,并用另一载玻片盖上,轻轻压实,然后将 其置于加热台中心,盖上隔热玻璃。 (3)调节显微镜,使其焦点对准样品。

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4)打开电源开关,测

定待测样品熔点,让升温由快→ 渐慢→平缓。 (5)观察被测样品的熔化过程。当结晶棱角开始变圆并 有液体产生时为初溶,晶体完全液化为全溶。 (6)如需重复测试,需使温度降至熔点值以下40℃。

实验二 固体有机化合物熔点测定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基础化学实验二

实验目的

学习熔点测定的原理和意义。

 毛细管法和显微熔点测定法测定熔点的工作原理和 操作方法。

实验原理

物质的蒸汽压与温度的关系

毛细管法

仪器装置

用毛细管法测固体 有机化合物的熔点,所 用仪器一般为提勒 (Thiele)管,又称b 形管,故毛细管法又称 提勒管法。

切口木塞

温度计

200℃时载体液面 室温时载体液面

橡皮圈 热载体

熔点毛细管

显微熔点测定法

仪器装置

实验步骤与注意事项

(一) 毛细管法

1 在提勒管内加入浓硫 酸(或其他载热体)为 加热液体 ,浴液面的高 度应与b形管上侧管上线 平齐为宜。

切口木塞 温度计

200℃时载体液面 室温时载体液面

橡皮圈 热载体

熔点毛细管

2 装样

实验步骤与注意事项

(1)样品高度约为2~3 mm,紧密堆实! (2)将毛细管用小橡皮圈固定在温度计上,样品位于温度计 水银球的中部。 (3)把温度计固定在已有开口的软木塞或带有孔眼的温度计 套管中。注意温度计水银球部分的位置。

毛细管

温度计

玻璃管 表面皿

橡皮圈

熔点毛细管 样品

3

  

实验步骤与注意事项

加热

开始加热时,升温速度4~6℃/min. 距熔点约10℃时,升温速度1~2℃/min. 接近熔点时,升温速度0.2~0.3℃/min.以减少测定误 差。 初熔 — — 样品开始塌落并呈现湿润 全熔 — — 固体完全消失,全部液化 熔程 — — 初熔~全熔的温度

4 测定内容

实验步骤与注意事项

二苯胺 乙酰苯胺 未知样品(1次粗测,2次精密测定)

5 注意事项

实验步骤与注意事项

每个样品至少要测2~3次,至少要有两次重复的数据。 每一次测试都必须用新的熔点管另装样品,并待浴温冷 至熔点以下约30℃左右再进行另一次测试。 若同时测定几个不同的已知样品,应按照先低后高的原 则分别测定;测定未知熔点的样品,加热时,可采用先 快后慢的操作方法。

实验步骤与注意事项

(二 ) 显微熔点测定法

仪器构造 1— 控制面板 2 — 冷却风扇 3 — 显微镜锁紧旋钮 4 — 显微镜调焦旋钮 5 — 目镜 6 — 物镜 7 — 毛细管插入孔 8 — 温度计探头插入孔 9 — 保险丝座 10 — 电源插座

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1)将电源线及传感器按要求连接好。 (2) 取两片载玻片,洗净晾干后,取几颗粒待测样品放在 一载玻片上,并用另一载玻片盖上,轻轻压实,然后将 其置于加热台中心,盖上隔热玻璃。 (3)调节显微镜,使其焦点对准样品。

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4)打开电源开关,测

定待测样品熔点,让升温由快→ 渐慢→平缓。 (5)观察被测样品的熔化过程。当结晶棱角开始变圆并 有液体产生时为初溶,晶体完全液化为全溶。 (6)如需重复测试,需使温度降至熔点值以下40℃。


相关内容

  • 有机化合物熔点的测定
  • 实验一 微量法测定熔点和温度计的校正 一 目的要求 1. 了解熔点测定的意义; 2.掌握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测定方法, 3.采用毛细管法测定样品A 和样品B 的熔点. 二 实验仪器和药品 仪器:温度计,酒精灯,提勒(Thiele)管(又称b 型管) ,毛细管, 玻璃管,表面皿,铁架台 药品: 样品A , ...

  • 实验四重结晶熔点的测定薄板的制备
  • 实验四.重结晶.熔点的测定.薄板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固体化合物的提纯方法. 2.学习固体化合物熔点的测定方法. 3.学习薄层色谱中薄板的制备. 二.实验原理 提纯固体样品的方法一般有两种:重结晶及升华.重结晶适用于产品与杂质性质差别比较大,产品中杂质含量小于5%的体系. 重结晶基本原理:固 ...

  • 第十三周化学实验报告苯甲酸的提纯和测定
  • 华南农业大学实验报告 专业班次 11农学一班 组别[1**********]0 题目 苯甲酸的提纯和测定 姓 名 梁志雄 日期 [实验目的] 1. 了解固体有机物的分离和提纯方法: 2. 掌握回流,重结晶,测熔点的操作. [实验原理] 重结晶:固体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果把固体物质 ...

  • 有机化学实验
  • 有机化学实验练习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用无水氯化钙作干燥剂是,适用于( )类有机物的干燥. A .醇.酚 B .胺.酰胺 C .醛.酮 D .烃.醚 2.薄层色谱中,硅胶是常用的( ) A .展开剂 B .吸附剂 C .萃取剂 D .显色剂 3.减压蒸馏时要用( )作接受器. A .锥形瓶 B ...

  • 1....熔.沸点的测定
  • 熔.沸点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熔.沸点测定的意义. 2.掌握用b 形管测定熔.沸点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为什么测熔.沸点? 1.作为特定物理常数,在化合物的初步鉴定.分离和纯化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2.可用于初步判断化合物的纯度. 熔点:在标准大气压下,物质的固态和液态处于平衡时的 ...

  • 有机化学实验电子教案
  • 有机化学实验电子教案 -非化学专业学生使用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是训练学生运用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进行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验证有机化学中所学的理论,培养学生正确选择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分离和鉴定的方法,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验中所遇到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实事求是,严格认真的科 ...

  • 有机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
  • 一.熔点的测定 1.测定熔点时,遇到下列情况将产生什么结果? (1) 熔点管壁太厚:(2)熔点管底部未完全封闭,尚有一针孔.(3) 熔点管不洁净: (4)样品未完全干燥或含有杂质:(5)样品研得不细或装的不紧密.(6)加热太快. 答:(1) 熔点管壁太厚,影响传热,其结果是测得的初熔温度偏高. (2 ...

  • 蒜氨酸熔点测定的影响因素
  • 蒜氨酸熔点测定的影响因素 熔点是晶体物质的重要物理特性,是对固体有机化合物纯度进行判定的基本手段之一. 经典的熔点测定方法是中国药典推荐的第一法b 型管法,目前熔点测定方法常用仪器进行测 定,如数字熔点仪,显微熔点仪等.本文使用全自动可视熔点仪进行熔点的测定,并考察起 始温度,升温速度对熔点测定的影 ...

  • [有机化学实验]教材思考题答案
  • 实验一 常压蒸馏及沸点的测定 1.解:当液体混合物受热时,其蒸汽压随之升高.当与外界大气压相等时,液体变为蒸汽,再通过冷凝使蒸汽变为液体的两个联合操作的过程叫蒸馏. 从安全和效果方面考虑,蒸馏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如下几点. ①待蒸馏液的体积约占蒸馏烧瓶体积的1/3-2/3. ②沸石应在液体未加热前加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