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
实践教学报告册
(2015—2016第二学期)
姓名:_______
学号:_______
学院:_______
专业:_______
班级:_______
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制
2016.4
批阅人: 时间:
一、课程说明
本学期《形势与政策》课为16个学时,课堂理论学时4个,实践教学学时12个。实践教学学时由学生课余时间自行组织活动,填写完成本实践报告册。
二、实践报告册说明
1、本实践报告册必须双面打印,手写完成;
2、必须体现自己真实的思考和情感,严禁抄袭或从网上下载;
3、字体工整、清晰,语言流畅。
4、班长交作业时需提供本班学生名单一份,包括姓名、学号、专业。
行动。保障财政对农业投入,建立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完 善农业保险制度,引导带动更多资金投向现代农业建设。
改善农村公共服务。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0万公里,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要加快通硬化路、通客车。抓紧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 级,两年内实现农村稳定可靠供电服务和平原地区机井通电全覆盖。实施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实施脱贫攻坚工程。今年要完成1000万以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任务,其中易地搬迁脱贫200万人以上,继续推进贫困农户危房改造。中央财政扶贫资金增长 43.4%。在贫困县推进涉农资金整合。坚持精准扶贫脱贫,因人因地施策。大力培育特色产业,支持就业创业。解决好通路、通水、通电、通网络等问题,增强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发展能力。国家各项惠民政策和民生项目,要向贫困地区倾斜。深入开展定点扶贫、东西协作扶贫,支持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扶贫脱贫是硬任 务,各级政府已经立下军令状,必须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十三五规划
第四篇 推进农业现代化
第十八章 增强农产品安全保障能力
第十九章 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第二十章 提高农业技术装备和信息化水平
第二十一章 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关系势必面临严峻的考验。
选前两岸气氛不寻常
的确,在这次台湾大选前,两岸关系显示出非常不寻常的气氛,这在前几次的选举中,都很难找到前例,谨举几个现象来说明:
第一、美国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对选后台海情势发展表达忧虑”的现象。四位美国前任国防部长,1月11日受邀在“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的一项论坛上表达对东亚情势看法时,都不约而同对台海局势发展表达忧虑。白宫前亚太事务资深主任葛林1月12日在华府智库战略暨国际研究中心(CSIS )发言时则说,华府将试着让大陆不要太早,或在不了解台北新政府真正政策前挑起危机,当然也会试着传递不要让大陆有理由改变对台政策的信号给台北。
上面几位是卸任官员,他们说话通常比较直白,但如果现任官员也表态,就非比寻常。 1月14日,美国国务院正式宣布,副国务卿布林肯将前往北京,会晤对象包括国台办主任张志军,而前国务卿伯恩斯(W. Bums) 则将访台,会面对象是蔡英文。这些被称为“预防性外交”的展开,透露出美国对两岸新局走向的担忧与关切。
如果再加上前一日白宫副国家安全顾问罗玆(B. Rhodes) 强调:“我们支持良好的两岸关系,也不认为升高紧张对任何一方有利”,几乎可以确定,自1996年台湾直选总统以来,这次是美国对两岸关系可能的变局,最忧虑的一次。
第二、对比过去台湾选举,中国大陆这次表现相对冷静与克制,更让外界感觉深不可测。从下面的例子可以清晰看出,面对台湾大选引发的统独问题,北京已经改用“理性以待”来取代过去“感性回应”的处理方式。
首先,像1996年的导弹事件、2000年朱镕基在全国“两会”上强硬发言的做法,在2008年之后即不再出现。其次,中共领导人的“针对性讲话”也越来越少,除了2015年3月“两会”期间,习近平曾说过,失去“九二共识”,两岸关系发展恐会“地动天摇”。但之后,即使再有类似主题的提及,中共领导人就只在强调,不再恐吓。去年11月举行的“习马会”,习近平的语气就放缓很多。
即使民进党高层,在这次投票前也表示,对大陆对台湾大选的“友善”与“谨慎”,他们感觉到了。
那么,处在美国的“忧心”与大陆的“谨慎”情况下,蔡英文未来四年的任期,两岸
关系会出现什么变化?
答覆这个问题之前,必须先厘清“蔡英文将如何回应美国的关注”以及“蔡英文将如何与中国大陆进行沟通”的疑惑,才能评估。
美国的“忧心”,实际上就是,形式上美国对两岸都表示“不希望看到任何一方单方面改变现状”,但在实质上,美国“希望台北了解不要给北京有理由改变对台政策”。以蔡英文选前的谈话判断,她已强烈暗示不会寻求法理台独,但仍会借用“中华民国”外壳,以模糊的立场宣称与大陆维持现状,并进行和平对话,以契合美国的“一中政策”。
北京当然不会同意台北这样的做法,但是美国会不会给台湾压力,就要取决于中美之间,美国在反恐、中东、朝鲜、金融以及经贸问题上,是否更需要中国的支持与配合。如果这一点成立,蔡英文的两岸政策就可能在美国压力下,修正到更符合北京期待的方向。但这个论点如果不成立,华府不会使力,只能说,蔡的政策仍将原地踏步,两岸关系将面临挑战。
另一方面,如果没有美国因素为前提,在两岸之间,蔡英文又将如何与北京进行“沟通”?
北京目前的“谨慎”,就是观察、等待,这也符合葛林所说的“大陆不要太早或不了解台北新政府真正政策前挑起危机”的建议。北京其实已经听闻,蔡英文曾在选前改口,像“九二共识变成选项之一”就是个例子。但高票当选后,她是否会思考调整两岸政策,就出现了变数。当然,蔡英文两岸政策不可能一夕全改,就算调整,也需到5月20日就职演说时,才能清楚看到。
两岸将陷入“冷和平”状态的可能性最大。但正如前面所分析,“冷和平”是根据目前岛内政局变化和国际因素所做的一种预测,未来出现的概率较大,但也并非确然。如果蔡英文采取与大陆相向而行的两岸政策,接受“九二共识”,两岸就会维持和平;倘若蔡英文采取与大陆对抗的“法理台独”政策,两
岸将会出现“冷战”,甚至军事冲突。
11
12
13
14
15
《形势与政策》
实践教学报告册
(2015—2016第二学期)
姓名:_______
学号:_______
学院:_______
专业:_______
班级:_______
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制
2016.4
批阅人: 时间:
一、课程说明
本学期《形势与政策》课为16个学时,课堂理论学时4个,实践教学学时12个。实践教学学时由学生课余时间自行组织活动,填写完成本实践报告册。
二、实践报告册说明
1、本实践报告册必须双面打印,手写完成;
2、必须体现自己真实的思考和情感,严禁抄袭或从网上下载;
3、字体工整、清晰,语言流畅。
4、班长交作业时需提供本班学生名单一份,包括姓名、学号、专业。
行动。保障财政对农业投入,建立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完 善农业保险制度,引导带动更多资金投向现代农业建设。
改善农村公共服务。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0万公里,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要加快通硬化路、通客车。抓紧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 级,两年内实现农村稳定可靠供电服务和平原地区机井通电全覆盖。实施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实施脱贫攻坚工程。今年要完成1000万以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任务,其中易地搬迁脱贫200万人以上,继续推进贫困农户危房改造。中央财政扶贫资金增长 43.4%。在贫困县推进涉农资金整合。坚持精准扶贫脱贫,因人因地施策。大力培育特色产业,支持就业创业。解决好通路、通水、通电、通网络等问题,增强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发展能力。国家各项惠民政策和民生项目,要向贫困地区倾斜。深入开展定点扶贫、东西协作扶贫,支持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扶贫脱贫是硬任 务,各级政府已经立下军令状,必须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十三五规划
第四篇 推进农业现代化
第十八章 增强农产品安全保障能力
第十九章 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第二十章 提高农业技术装备和信息化水平
第二十一章 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关系势必面临严峻的考验。
选前两岸气氛不寻常
的确,在这次台湾大选前,两岸关系显示出非常不寻常的气氛,这在前几次的选举中,都很难找到前例,谨举几个现象来说明:
第一、美国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对选后台海情势发展表达忧虑”的现象。四位美国前任国防部长,1月11日受邀在“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的一项论坛上表达对东亚情势看法时,都不约而同对台海局势发展表达忧虑。白宫前亚太事务资深主任葛林1月12日在华府智库战略暨国际研究中心(CSIS )发言时则说,华府将试着让大陆不要太早,或在不了解台北新政府真正政策前挑起危机,当然也会试着传递不要让大陆有理由改变对台政策的信号给台北。
上面几位是卸任官员,他们说话通常比较直白,但如果现任官员也表态,就非比寻常。 1月14日,美国国务院正式宣布,副国务卿布林肯将前往北京,会晤对象包括国台办主任张志军,而前国务卿伯恩斯(W. Bums) 则将访台,会面对象是蔡英文。这些被称为“预防性外交”的展开,透露出美国对两岸新局走向的担忧与关切。
如果再加上前一日白宫副国家安全顾问罗玆(B. Rhodes) 强调:“我们支持良好的两岸关系,也不认为升高紧张对任何一方有利”,几乎可以确定,自1996年台湾直选总统以来,这次是美国对两岸关系可能的变局,最忧虑的一次。
第二、对比过去台湾选举,中国大陆这次表现相对冷静与克制,更让外界感觉深不可测。从下面的例子可以清晰看出,面对台湾大选引发的统独问题,北京已经改用“理性以待”来取代过去“感性回应”的处理方式。
首先,像1996年的导弹事件、2000年朱镕基在全国“两会”上强硬发言的做法,在2008年之后即不再出现。其次,中共领导人的“针对性讲话”也越来越少,除了2015年3月“两会”期间,习近平曾说过,失去“九二共识”,两岸关系发展恐会“地动天摇”。但之后,即使再有类似主题的提及,中共领导人就只在强调,不再恐吓。去年11月举行的“习马会”,习近平的语气就放缓很多。
即使民进党高层,在这次投票前也表示,对大陆对台湾大选的“友善”与“谨慎”,他们感觉到了。
那么,处在美国的“忧心”与大陆的“谨慎”情况下,蔡英文未来四年的任期,两岸
关系会出现什么变化?
答覆这个问题之前,必须先厘清“蔡英文将如何回应美国的关注”以及“蔡英文将如何与中国大陆进行沟通”的疑惑,才能评估。
美国的“忧心”,实际上就是,形式上美国对两岸都表示“不希望看到任何一方单方面改变现状”,但在实质上,美国“希望台北了解不要给北京有理由改变对台政策”。以蔡英文选前的谈话判断,她已强烈暗示不会寻求法理台独,但仍会借用“中华民国”外壳,以模糊的立场宣称与大陆维持现状,并进行和平对话,以契合美国的“一中政策”。
北京当然不会同意台北这样的做法,但是美国会不会给台湾压力,就要取决于中美之间,美国在反恐、中东、朝鲜、金融以及经贸问题上,是否更需要中国的支持与配合。如果这一点成立,蔡英文的两岸政策就可能在美国压力下,修正到更符合北京期待的方向。但这个论点如果不成立,华府不会使力,只能说,蔡的政策仍将原地踏步,两岸关系将面临挑战。
另一方面,如果没有美国因素为前提,在两岸之间,蔡英文又将如何与北京进行“沟通”?
北京目前的“谨慎”,就是观察、等待,这也符合葛林所说的“大陆不要太早或不了解台北新政府真正政策前挑起危机”的建议。北京其实已经听闻,蔡英文曾在选前改口,像“九二共识变成选项之一”就是个例子。但高票当选后,她是否会思考调整两岸政策,就出现了变数。当然,蔡英文两岸政策不可能一夕全改,就算调整,也需到5月20日就职演说时,才能清楚看到。
两岸将陷入“冷和平”状态的可能性最大。但正如前面所分析,“冷和平”是根据目前岛内政局变化和国际因素所做的一种预测,未来出现的概率较大,但也并非确然。如果蔡英文采取与大陆相向而行的两岸政策,接受“九二共识”,两岸就会维持和平;倘若蔡英文采取与大陆对抗的“法理台独”政策,两
岸将会出现“冷战”,甚至军事冲突。
11
12
13
14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