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 林清玄 课外阅读

冢中琵琶 林清玄

最近读到魏晋时代艺术家阮咸的传记,阮咸是魏晋南北朝最重要的七位诗人

作家之一,这七人在当时号称为“竹林七贤”,但是他没有其他六贤有名,因为他的文学创作一点也没有保留下来,我们几乎无法从文字上去追探他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

阮咸死的时候,以一件琵琶乐器殉葬,这使他成为中国音乐史上少数可以追

思的伟大音乐家之一。伴随阮咸长眠于地下的琵琶,经过从西晋到唐朝的五百年埋藏,到了唐玄宗开元年间,有人在古墓里挖掘到一件铜制的正圆形乐器,经过弘文馆学士元行冲的考证,才证明它是阮咸的遗物。

这一件冢中琵琶因为五百年的沉埋,已经不堪使用,元行冲叫技巧高明的乐

匠依其样式仿制了一具木制乐器,称为“月琴”,音调雄亮清雅,留传至今,不但成为宫廷中的乐器,也成为后来民间最常使用的乐器。

到了唐德宗时代,著名学者杜估鉴于“月琴”原是阮咸所创制,为了怀念他

的遗风逸响,将月琴定名为“阮咸”,自此以后,凡是中国琵琶乐器全得了“阮咸”的别名,阮咸于是得以与中国音乐史同垂不朽。

阮咸与琵琶的故事是宜于联想的,经过时空一再的洗炼,我们虽无幸重聆阮

咸的丝竹之音,但我们可以感受到一颗伟大的艺术心灵的不朽。艺术心灵的伟大纵使在地下数百年,纵使他手中的乐器弦败质朽,却仍然能在时空中放光,精灿夺目。阮咸死时以琵琶殉葬,做为惟一的知已,这种艺术之情使他恒常令人怀念。

千古以来,被认为是中国音乐最高境界的名曲《广陵散》便是阮咸的创作,

随着阮咸的逝世,《广陵散》成为中国音乐上的绝响,我们如今眼望广大的土地,倾听历史的足音,在夏夜星空的月下,仿佛看见阮咸在竹林下弹月琴自娱,或者与嵇康的古琴(嵇康是古琴的高手,古琴状似古筝)相应和,在琴声响过,筝声戛然而止的时候,他们纵酒狂歌,大谈圣人的明教与老庄的自然,然后长叹一声“礼岂为我辈设耶!”

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呢?

阮咸的音乐天分几乎是与生俱来的,他很年轻的时候就被称为音乐的“神解”,任何音乐到他的耳中马上分辨出高低清浊,丝毫不爽;因此他不但弹奏月琴时能使人如饮醇酒,沉醉不已,他还是个音乐的批评家,对音乐的鉴赏力当世无有其匹。没想到他的音乐批评,竟得罪了主掌全国音乐行政的大官苟勋,他向晋武帝进谗言,革去了阮咸的官职.

阮咸丢官的时候,官位是“散骑侍郎”,这个职衔我们不用考证来解释,而

用美感来联想,就仿佛看见一位卓然不群的流浪琴师,骑着驴子到处弹琴高歌的样子。

事实上,阮咸对当世的礼法非常轻蔑。他曾在母丧期间,身穿孝服,骑着驴

子去追求自己私恋已久的胡婢,引得众人大哗,这在当时是不可思议的事,如今想起来却特别具有一种凄美的气氛。

我一直认为像阮咸这样的人,他是可以做到忘情的境界,但是他不能忘情音

乐,以琵琶殉葬却是不可解的谜,难道这位“神解”能料到千年之后,人们能从冢中的琵琶怀想起千年之前,曾在他手中传扬的《广陵散》吗?阮咸给我们的启示还不只此,他和当时的艺术家给我们一个视野广大的胸怀,也就是“以大地为栋宇,屋室为禅衣”的胸怀,因为这种胸怀,他们方能体会到生活的乐趣,发出艺术的光辉。

我最喜欢“竹林七贤”的一则故事是:有一天嵇康、阮籍、阮咸、山涛、刘

伶在竹林里喝酒,王戎最后才到。阮籍说:“这个俗气的东西,又来败坏我们的乐趣!”王戎回答说:“你们的乐趣,岂是可以败坏的吗?”这则故事正道出了“竹林七贤”艺术生命的真正所在,你看阮咸留在坟墓中的琵琶,它虽朽了,却永远不会败坏;因为那一把琵琶,曾经属于一个伟大的艺术心灵,注定了它在人心里永不败坏的玄想——如此说来,琵琶恐怕也是有心的吧!

(节选自《林清玄散文集》,有删改)

15.“阮咸与琵琶的故事是宜于联想的”,作者联想到哪些内容?(3分)

16.文章开头写阮咸在文学上的影响不及其他六贤,你觉得作者这样写的原

因是什么?最后一段讲述“竹林七贤”的故事,又有何作用?(4分)

17. 综观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眼中阮咸的特点。(3分)

梅 香 林清玄

①一个有钱的富人,正在自家的花园里赏梅花。

②那是冬日寒冷的清晨,艳红的梅花正以最美丽的姿容吐露,富人

颇为自己的花园里能开出这样美丽的梅花,而感到无比的快慰。

③突然,门外传来敲门的声音,富人去开了门,发现一个衣衫褴褛

的乞丐,在寒风里冻得直打抖,那乞丐已在这开满梅花的园外冻了一夜,他说:“先生,行行好,可不可以给我一点东西吃? ”

④富人请乞丐在园门口稍稍等候,转身进入厨房,端来一碗热腾腾

的饭菜,他布施给乞丐的时候,乞丐忽然说:“先生,您家里的梅花,真是非常芳香呀!”说完了,转身走出去。

⑤富人呆立在那里,感到非常震惊,他震惊的是:穷人也会赏梅花

吗? 这是自己从来不知道的。另一个震惊的是,花园里种了几十年的梅花,为什么自己从来没有闻到过梅花的芳香呢?

⑥于是,他小心翼翼地,以一种庄严的心情,深怕惊动梅香似的悄

悄走近梅花,他终于闻到了梅花那含蓄的、清澈的、澄明无比的芬芳,然后他濡湿的眼睛,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为自己第一次闻到梅花的芳香。

⑦是的,乞丐也能赏梅花,乞丐也能闻到梅花的香气,有的乞丐甚

至在极饥饿的情况下,还能闻到梅花清香的气息。

⑧可见得,好的物质条件不一定能使人成为有品位的人,而坏的物

质条件也不会遮蔽人精神的清明,一个人没有钱是值得同情的,一个人一生都不知道梅花的香气一样值得悲悯。

⑨一个人的品质其实是与梅香相似,是无形的,是一种气息,我们

如果光是欣赏花的外形,就很难知道梅花有极淡的清香;我们如果不能细心地体会,也难以品味到一个人隐在外表内部的人格香气。

⑩最可叹息的是,很少有人能回观自我,品赏自己心灵的梅香,大部分人空

过了一生,也没有体会到隐藏在心灵内部极幽微,但极清澈的自性的芳香。

⒒能闻到梅香的乞丐也是富有的人。

⒓现在,让我们一起以一种庄严的心情,走到心灵的花园,放下一切的缠缚,

狂心都歇,观闻从我们自性中流露的梅香吧!

(选自《林清玄散文集》)

1.请用简明的文字概括本文叙述的故事。(3分)

答:

2.富人听了乞丐的话感到震惊,他震惊的是什么? 请用文中相关的语句回答。 (2分)

答:

3.第⑧段中加点的词语“可见得”在文章结构上起了怎样的作用?(3分)

答:

4.品读文章第⑩段,联系前文,谈谈为什么“能闻到梅香的乞丐也是富有

人”?(3分)

答:

5.文章题为“梅香”,请结合第⑧、⑨段谈谈“梅香”指的是什么?(4分) 答:

花子

林清玄

三年前我退役,背着袋子要北上的时候,爸爸取出一罐小瓶子,里面是他

亲手培养出来的花子,他小心翼翼地交给我说:“你到台北后,如果有一个花园,就把它种了。”我便带着这个小瓶子和一袋故乡的泥土上台北。

我很想马上把它种了。

可是上台北后,一直过着租赁的日子,住在小小的公寓中,难得找到一撮

土地,更不要说一个花园了。那罐父亲的花子便无依地躺在我的袋中,随着我东飘西荡。每次搬家看见那些花子,就想起每日清晨在花园中工作的父亲,什么时候才能找到一个花园呢?我总是想着。

最近,我找到一个 有花园的房子,又因为工作忙碌,就把它摆在鞋柜子

里,有一天,我拉开鞋柜看到那一罐花子和那一袋泥土,就把它洒在家前的花园里。

那时候已经是严冬了,花子又摆了三年,到底会不会活呢?我写信告诉爸

爸,爸爸写了一封信来说:“只要有土地,花子就可以活。”他又附寄来一包肥料。

我每天照料着那一片洒 了花子的土地,浇水、施肥,在凛冽的寒风中,

我总是担心着,也许它就会埋在土地里断丧了生机吧!

在冬天来临的第二个月,有一天我开窗的时候,突然发现了一群花子吐了

新芽,那些芽在浓密的花园里,嫩绿到教我吃惊,是什么力量,让那一罐从南台湾带来的花子,在北地的寒风中也能吐露亮丽的新芽呢?

花子吐芽的那几日,我常兴奋得无法睡去,总惦念着那些脆弱的花芽,而那

是什么样的花呢?我问爸爸,他说:“等它开了花,你就知道了。”

那个小小花圃中的芽长得出乎意料的快,我几乎可以体知它成长的速度,

每天清晨,我都发现它长大了,然后我便像每天面对一个谜题,猜想着那是什么花,猜想着父亲送我这些花是什么用意。我急于知道那个谜题,就更加体贴那些花。

慢慢的,花长大了,我才知道那是一些茼蒿菜,茼蒿菜是一种贱菜,在乡下,它最容易生长,价钱最便宜,而父亲竟把它像礼物一样送给我,那样的珍贵,也许父亲是要我不要忘记自己的土地吧!

我舍不得吃那一亩茼蒿,每天还是依时浇水看顾,茼蒿长大了,我从来没

有看过那么好看的茼蒿,在市场上,茼蒿总是零乱的、萎缩的;在土地上茼蒿则是那么美丽而充满生机。

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茼蒿就在寒冷的冬天里开了花,那花,是鲜新的黄

色,在绿色的枝梗上显得格外温暖,我想到,这么平凡的茼蒿花竟是从远地移种,几番波折,几番流转,但是它的生命深深地蕴藏着,一旦有了土地,它不但从瓶中醒转,还能在冷风中绽放美丽的花朵。

茼蒿花谢了,在花间又结出许多细小的黑色的花子,它看起来那么小,却

又是那么坚韧。我把它收藏在父亲当年赠我花子的瓶中,并挖了一舀泥土——是家乡的泥土和客居的泥土混成的泥土。

或者有一天,我仍要带这花子和这泥土到别地去流浪,或者有一天,这带自

故乡根种的花子,然后在异乡土地结成的花子,会长在另外的土地上。

人也是一个平凡茼蒿的花子,不管气候如何,不管哪里是落脚的地方,只

要有生机沉埋心中,即使在陌生的土地上,它也会吐芽、开化,并且结出新的花子。

我仍然把花子放在鞋柜里,每日穿鞋时我就能看见它。

我就会想起我的父亲,和他耕作的故乡的土地。

1.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那罐父亲的花子便无依地躺在我的袋中,随着我东飘西荡。

(2)那些芽在 浓密的花园里,嫩绿到 教我吃惊。

2.文章第五段开头写道:“那时候已经是严冬了,花子又摆了三年,到底

会不会活呢?”综观全文,这句话有哪些作用?(2分)

3.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结尾一段的好处。(4分)

冷月钟笛

林清玄

⑪月色是一把寒刀,森森闪着冷芒。

⑫有时候,月色的善良温和像一个婉致的少女,而如今,我坐在荒凉而空茫

的城垛上独零零地坐着,月色便仿佛一个年老的海盗,虽退守到砖墙的角落,他的眼睛犹青青地闪着光,手里还握着年轻 时砍钝了的水手刀。

⑬那把水手刀,长久以来,在草地上四处游动,把我的胸腹剖开,冷漠的

月色使我静坐着,也不如月亮刚升起时那么安稳了。

⑭已经很夜很夜了,晚雾从地底慢慢地蒸腾上来,渐渐把树、砖墙、古炮,

最后把坐在城上最高处的我也吞没了。

⑮来这个城要经过一个渡津,因为它被三面的海温柔地拥抱着,展延到远方

的柏油公路在渡津口戛然而止 。

⑯我没有赶上最后一班轮渡,我到时,汽轮船刚刚开出港埠。我只好沿着海

河的岸边漫步,看汽轮船打起美丽的碎花,细缀的观光客笑声也在水面上流动着。

⑰远远地看见城墙了,夕阳正好垂挂在护城树的树头上,夕阳的橘,晚天的

红,树的郁绿,交杂着城墙暗淡的砖色,成为一幅很有中国风情的剪纸画。

⑱迎头,是沈葆桢的半身铜像,刻写着他在台湾海防史上的不朽证言。在日

本侵略台湾的紧急中,他以一年十一个月的短时间,建造了这个“使海口不得停泊兵船,而郡城可守”的城池,这个城与炮台,便成为今天台湾仅存的历史炮台了。

⑲在月色下看沈葆桢的铜塑,明暗曲折,竟可以从线条中体会出他的识见与

毅力,那是无可取代的威壮与魄大了。我想到,我们永远无法仰见这些壮士的面容,但是我们随时可以见到他们的重现,我们走入民间,到处都有关云长的绘像,浓正的长眉,丹凤的亮眼,紫红色的面孔,写在脸上不可侵犯的正气,如果我们把关公的五绺长髯去掉,相信就是壮士们的写生了,他们用生命的狂歌,为中国人中国的历史写下“忠义”两字。

⑳月刀下的沈葆桢也有一股关云长的神气浮凸出来,事实上,他们的形体并

不是最重要的,即使不为他塑像,后人如我,也能体会到他们在与强权抗拒时的虎目含威。

⑴在壮魄而虎吼有声的中国历史长河中,田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所有的

英豪杰士都把自我的形体投入这条河里,即令碎成肉泥,也没有一声悲叹,他们的骨灰即使在胡雨夷风中也会散放着不朽的芳香。

⑵因此,沈葆桢死了,他的城池留下来了,但是这座坚甲厚壁的城池纵大纵

深,也比不过他生命中无可更变的城池。

⑶我一个人独坐在城垛上,眼见星辉掩映下的城池、古炮,以及闪着夏虫与

波光的护城河,竟久久不忍离去。我感觉,我是愈入夜愈坐到沈葆桢波涛万顷的胸腹之中了,在宁静的长夜,我们或者最能窥见前人的胸怀吧!

⑷月色你看久了,它洒在轻轻浅浅高高低低的景物上,仿佛响亮着断断续 续

的钟声,那不是月了,那是一口钟。

⑸月的微光你看久了,它在空中长长短短的散步,好像丝丝长鸣的笛声,那

不是月了,那是一管笛。

⑹月亮的钟笛,千百年来就这样敲撞吹奏,让那些有威猛气概的豪雄壮士,

可以和声地在历史上唱歌。这些歌,词句已经退淡了,曲谱仍在,另一个冷月如刀的夜晚,还要被以后的人唱起来。

⑺浮天沧海远,万里眼中明,历史的歌声和月亮的钟笛慢慢地沉落,我坐的

城垛下方写着“亿载金城”四字,却在清晨第一道曦光中渐渐鲜明。

15.第⑪自然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4分)

答: ▲

16.联系全文,说说“关云长的神气”是指什么?“他生命中无可更变的城

池”又指什么?(4分)

答: ▲

17.“冷月钟笛”其实就是“冷月”,文章以“冷月钟笛”为标题有何作用?

(3分)

答: ▲

18.文章结尾两个自然段寓意深刻,你是怎样理解的?(4分)

答: ▲

生命的接榫

●林清玄

装潢房子的时候,我到林口卖古董家具的店买了一些清朝的门窗,请木工把

窗花的部分拆下来,镶嵌在新家的门窗上。

为我们装潢的木匠已经是台北一流的师傅,任何细作的家具都难不倒他,但

是当他看到那些清朝的古门窗时,也忍不住赞叹不已,言词中充满了敬仰与神往。

“不论是构图、组合、接榫,都是一百分,无话可说。你看这四面门窗,

没有用到一根钉子,古代也没有黏合胶,却可以接得如此完美,保留到现代,完全没有损坏。”他说。

我忍不住问木匠师傅:“如果把这窗花交给你,做出一个一模一样的,不用

钉子与胶水,你办得到吗?”

他沉吟了半晌,说:“我可以做得一模一样,甚至做得更好,但是我不能做,也不愿意做。”

“为什么?”

木匠师傅道出了一个现代人普遍面临的问题。他说,如果他要以手工不借助

任何机器,做出一个镶满窗花的窗子,至少要花一个半月的时间。以一天工资三千元来算,加上材料,一个窗至少要卖十五万元,可是买一个真正的古窗只要五六千元。何况,有谁在装潢时,愿意让工匠花一个半月,只做一扇窗呢?

“再说,古代的人盖房子、做门窗,都是为子孙来思考的,他们的眼光、用

心,至少在百年以上。现代人很少在同一个房子住十年以上,何况是对待一扇窗呢?”木匠师傅说,“在时间上,我不能做;在用心上,我不愿意做。”

从前,我一直认为古人的手工好,才能做出那么好的明清式家具。木匠师傅为我释疑,其实现代的工匠也可以做得一样好,只是没有古人的时间,也没有古人的心情吧!

只要我们有一点人文艺术的素养,就会羡慕古代木匠的接榫哲学,了解到不用钉子与胶水而能密合,不只是木匠,也是生命里最完美的境界。

在我们年轻刚刚会欣赏木作接榫的时代,谁不向往此生的爱情、婚姻、友情、人际关系都可以那样完美地接榫呢?

可惜的是,由于时空的错谬、因缘的落差、用心的不同,我们往往无法那么完美地接榫。后来不得不借助机器、铁锤、铁钉、黏胶,使那随时可能松脱的情缘勉强组合。直到有一天,啪啦一声,完全地碎裂。

如果我们在年轻的时候,也能像木匠一样追求完美,选取最好的木材,用最细腻的接榫,有着百年的用心,说不定我们也可以塑造出完美的、永不朽坏的情缘!

在迷离的清朝窗花下,我这样想着。

(摘自《林清玄散文集》,有删节)

1、 整篇文章运用了哪种写作技巧,拓展了作者的思路,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2、 木匠师傅说他“不能做,也不愿意”做清朝的古门窗窗花的原因是什么?

3、 文中画线句子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起作用是什么?

4、 文中作者“可惜”的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到不可惜?请联系文章加以阐述。

16.既然木匠说他做出的窗花可以与古代窗花一模一样,甚至做得更好,为什么还要向这些古代的门窗立正敬礼呢?(4分)

17.文章第二段交代“为我们装潢的木匠已经是台北一流的师傅,任何细作的家具都难不倒他”的用意是什么?(3分)

18.如何理解文中“不用钉子与胶水而能密合,不只是木匠,也是生命里最完美的境界”这句话? (3分)

冢中琵琶 林清玄

最近读到魏晋时代艺术家阮咸的传记,阮咸是魏晋南北朝最重要的七位诗人

作家之一,这七人在当时号称为“竹林七贤”,但是他没有其他六贤有名,因为他的文学创作一点也没有保留下来,我们几乎无法从文字上去追探他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

阮咸死的时候,以一件琵琶乐器殉葬,这使他成为中国音乐史上少数可以追

思的伟大音乐家之一。伴随阮咸长眠于地下的琵琶,经过从西晋到唐朝的五百年埋藏,到了唐玄宗开元年间,有人在古墓里挖掘到一件铜制的正圆形乐器,经过弘文馆学士元行冲的考证,才证明它是阮咸的遗物。

这一件冢中琵琶因为五百年的沉埋,已经不堪使用,元行冲叫技巧高明的乐

匠依其样式仿制了一具木制乐器,称为“月琴”,音调雄亮清雅,留传至今,不但成为宫廷中的乐器,也成为后来民间最常使用的乐器。

到了唐德宗时代,著名学者杜估鉴于“月琴”原是阮咸所创制,为了怀念他

的遗风逸响,将月琴定名为“阮咸”,自此以后,凡是中国琵琶乐器全得了“阮咸”的别名,阮咸于是得以与中国音乐史同垂不朽。

阮咸与琵琶的故事是宜于联想的,经过时空一再的洗炼,我们虽无幸重聆阮

咸的丝竹之音,但我们可以感受到一颗伟大的艺术心灵的不朽。艺术心灵的伟大纵使在地下数百年,纵使他手中的乐器弦败质朽,却仍然能在时空中放光,精灿夺目。阮咸死时以琵琶殉葬,做为惟一的知已,这种艺术之情使他恒常令人怀念。

千古以来,被认为是中国音乐最高境界的名曲《广陵散》便是阮咸的创作,

随着阮咸的逝世,《广陵散》成为中国音乐上的绝响,我们如今眼望广大的土地,倾听历史的足音,在夏夜星空的月下,仿佛看见阮咸在竹林下弹月琴自娱,或者与嵇康的古琴(嵇康是古琴的高手,古琴状似古筝)相应和,在琴声响过,筝声戛然而止的时候,他们纵酒狂歌,大谈圣人的明教与老庄的自然,然后长叹一声“礼岂为我辈设耶!”

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呢?

阮咸的音乐天分几乎是与生俱来的,他很年轻的时候就被称为音乐的“神解”,任何音乐到他的耳中马上分辨出高低清浊,丝毫不爽;因此他不但弹奏月琴时能使人如饮醇酒,沉醉不已,他还是个音乐的批评家,对音乐的鉴赏力当世无有其匹。没想到他的音乐批评,竟得罪了主掌全国音乐行政的大官苟勋,他向晋武帝进谗言,革去了阮咸的官职.

阮咸丢官的时候,官位是“散骑侍郎”,这个职衔我们不用考证来解释,而

用美感来联想,就仿佛看见一位卓然不群的流浪琴师,骑着驴子到处弹琴高歌的样子。

事实上,阮咸对当世的礼法非常轻蔑。他曾在母丧期间,身穿孝服,骑着驴

子去追求自己私恋已久的胡婢,引得众人大哗,这在当时是不可思议的事,如今想起来却特别具有一种凄美的气氛。

我一直认为像阮咸这样的人,他是可以做到忘情的境界,但是他不能忘情音

乐,以琵琶殉葬却是不可解的谜,难道这位“神解”能料到千年之后,人们能从冢中的琵琶怀想起千年之前,曾在他手中传扬的《广陵散》吗?阮咸给我们的启示还不只此,他和当时的艺术家给我们一个视野广大的胸怀,也就是“以大地为栋宇,屋室为禅衣”的胸怀,因为这种胸怀,他们方能体会到生活的乐趣,发出艺术的光辉。

我最喜欢“竹林七贤”的一则故事是:有一天嵇康、阮籍、阮咸、山涛、刘

伶在竹林里喝酒,王戎最后才到。阮籍说:“这个俗气的东西,又来败坏我们的乐趣!”王戎回答说:“你们的乐趣,岂是可以败坏的吗?”这则故事正道出了“竹林七贤”艺术生命的真正所在,你看阮咸留在坟墓中的琵琶,它虽朽了,却永远不会败坏;因为那一把琵琶,曾经属于一个伟大的艺术心灵,注定了它在人心里永不败坏的玄想——如此说来,琵琶恐怕也是有心的吧!

(节选自《林清玄散文集》,有删改)

15.“阮咸与琵琶的故事是宜于联想的”,作者联想到哪些内容?(3分)

16.文章开头写阮咸在文学上的影响不及其他六贤,你觉得作者这样写的原

因是什么?最后一段讲述“竹林七贤”的故事,又有何作用?(4分)

17. 综观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眼中阮咸的特点。(3分)

梅 香 林清玄

①一个有钱的富人,正在自家的花园里赏梅花。

②那是冬日寒冷的清晨,艳红的梅花正以最美丽的姿容吐露,富人

颇为自己的花园里能开出这样美丽的梅花,而感到无比的快慰。

③突然,门外传来敲门的声音,富人去开了门,发现一个衣衫褴褛

的乞丐,在寒风里冻得直打抖,那乞丐已在这开满梅花的园外冻了一夜,他说:“先生,行行好,可不可以给我一点东西吃? ”

④富人请乞丐在园门口稍稍等候,转身进入厨房,端来一碗热腾腾

的饭菜,他布施给乞丐的时候,乞丐忽然说:“先生,您家里的梅花,真是非常芳香呀!”说完了,转身走出去。

⑤富人呆立在那里,感到非常震惊,他震惊的是:穷人也会赏梅花

吗? 这是自己从来不知道的。另一个震惊的是,花园里种了几十年的梅花,为什么自己从来没有闻到过梅花的芳香呢?

⑥于是,他小心翼翼地,以一种庄严的心情,深怕惊动梅香似的悄

悄走近梅花,他终于闻到了梅花那含蓄的、清澈的、澄明无比的芬芳,然后他濡湿的眼睛,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为自己第一次闻到梅花的芳香。

⑦是的,乞丐也能赏梅花,乞丐也能闻到梅花的香气,有的乞丐甚

至在极饥饿的情况下,还能闻到梅花清香的气息。

⑧可见得,好的物质条件不一定能使人成为有品位的人,而坏的物

质条件也不会遮蔽人精神的清明,一个人没有钱是值得同情的,一个人一生都不知道梅花的香气一样值得悲悯。

⑨一个人的品质其实是与梅香相似,是无形的,是一种气息,我们

如果光是欣赏花的外形,就很难知道梅花有极淡的清香;我们如果不能细心地体会,也难以品味到一个人隐在外表内部的人格香气。

⑩最可叹息的是,很少有人能回观自我,品赏自己心灵的梅香,大部分人空

过了一生,也没有体会到隐藏在心灵内部极幽微,但极清澈的自性的芳香。

⒒能闻到梅香的乞丐也是富有的人。

⒓现在,让我们一起以一种庄严的心情,走到心灵的花园,放下一切的缠缚,

狂心都歇,观闻从我们自性中流露的梅香吧!

(选自《林清玄散文集》)

1.请用简明的文字概括本文叙述的故事。(3分)

答:

2.富人听了乞丐的话感到震惊,他震惊的是什么? 请用文中相关的语句回答。 (2分)

答:

3.第⑧段中加点的词语“可见得”在文章结构上起了怎样的作用?(3分)

答:

4.品读文章第⑩段,联系前文,谈谈为什么“能闻到梅香的乞丐也是富有

人”?(3分)

答:

5.文章题为“梅香”,请结合第⑧、⑨段谈谈“梅香”指的是什么?(4分) 答:

花子

林清玄

三年前我退役,背着袋子要北上的时候,爸爸取出一罐小瓶子,里面是他

亲手培养出来的花子,他小心翼翼地交给我说:“你到台北后,如果有一个花园,就把它种了。”我便带着这个小瓶子和一袋故乡的泥土上台北。

我很想马上把它种了。

可是上台北后,一直过着租赁的日子,住在小小的公寓中,难得找到一撮

土地,更不要说一个花园了。那罐父亲的花子便无依地躺在我的袋中,随着我东飘西荡。每次搬家看见那些花子,就想起每日清晨在花园中工作的父亲,什么时候才能找到一个花园呢?我总是想着。

最近,我找到一个 有花园的房子,又因为工作忙碌,就把它摆在鞋柜子

里,有一天,我拉开鞋柜看到那一罐花子和那一袋泥土,就把它洒在家前的花园里。

那时候已经是严冬了,花子又摆了三年,到底会不会活呢?我写信告诉爸

爸,爸爸写了一封信来说:“只要有土地,花子就可以活。”他又附寄来一包肥料。

我每天照料着那一片洒 了花子的土地,浇水、施肥,在凛冽的寒风中,

我总是担心着,也许它就会埋在土地里断丧了生机吧!

在冬天来临的第二个月,有一天我开窗的时候,突然发现了一群花子吐了

新芽,那些芽在浓密的花园里,嫩绿到教我吃惊,是什么力量,让那一罐从南台湾带来的花子,在北地的寒风中也能吐露亮丽的新芽呢?

花子吐芽的那几日,我常兴奋得无法睡去,总惦念着那些脆弱的花芽,而那

是什么样的花呢?我问爸爸,他说:“等它开了花,你就知道了。”

那个小小花圃中的芽长得出乎意料的快,我几乎可以体知它成长的速度,

每天清晨,我都发现它长大了,然后我便像每天面对一个谜题,猜想着那是什么花,猜想着父亲送我这些花是什么用意。我急于知道那个谜题,就更加体贴那些花。

慢慢的,花长大了,我才知道那是一些茼蒿菜,茼蒿菜是一种贱菜,在乡下,它最容易生长,价钱最便宜,而父亲竟把它像礼物一样送给我,那样的珍贵,也许父亲是要我不要忘记自己的土地吧!

我舍不得吃那一亩茼蒿,每天还是依时浇水看顾,茼蒿长大了,我从来没

有看过那么好看的茼蒿,在市场上,茼蒿总是零乱的、萎缩的;在土地上茼蒿则是那么美丽而充满生机。

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茼蒿就在寒冷的冬天里开了花,那花,是鲜新的黄

色,在绿色的枝梗上显得格外温暖,我想到,这么平凡的茼蒿花竟是从远地移种,几番波折,几番流转,但是它的生命深深地蕴藏着,一旦有了土地,它不但从瓶中醒转,还能在冷风中绽放美丽的花朵。

茼蒿花谢了,在花间又结出许多细小的黑色的花子,它看起来那么小,却

又是那么坚韧。我把它收藏在父亲当年赠我花子的瓶中,并挖了一舀泥土——是家乡的泥土和客居的泥土混成的泥土。

或者有一天,我仍要带这花子和这泥土到别地去流浪,或者有一天,这带自

故乡根种的花子,然后在异乡土地结成的花子,会长在另外的土地上。

人也是一个平凡茼蒿的花子,不管气候如何,不管哪里是落脚的地方,只

要有生机沉埋心中,即使在陌生的土地上,它也会吐芽、开化,并且结出新的花子。

我仍然把花子放在鞋柜里,每日穿鞋时我就能看见它。

我就会想起我的父亲,和他耕作的故乡的土地。

1.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那罐父亲的花子便无依地躺在我的袋中,随着我东飘西荡。

(2)那些芽在 浓密的花园里,嫩绿到 教我吃惊。

2.文章第五段开头写道:“那时候已经是严冬了,花子又摆了三年,到底

会不会活呢?”综观全文,这句话有哪些作用?(2分)

3.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结尾一段的好处。(4分)

冷月钟笛

林清玄

⑪月色是一把寒刀,森森闪着冷芒。

⑫有时候,月色的善良温和像一个婉致的少女,而如今,我坐在荒凉而空茫

的城垛上独零零地坐着,月色便仿佛一个年老的海盗,虽退守到砖墙的角落,他的眼睛犹青青地闪着光,手里还握着年轻 时砍钝了的水手刀。

⑬那把水手刀,长久以来,在草地上四处游动,把我的胸腹剖开,冷漠的

月色使我静坐着,也不如月亮刚升起时那么安稳了。

⑭已经很夜很夜了,晚雾从地底慢慢地蒸腾上来,渐渐把树、砖墙、古炮,

最后把坐在城上最高处的我也吞没了。

⑮来这个城要经过一个渡津,因为它被三面的海温柔地拥抱着,展延到远方

的柏油公路在渡津口戛然而止 。

⑯我没有赶上最后一班轮渡,我到时,汽轮船刚刚开出港埠。我只好沿着海

河的岸边漫步,看汽轮船打起美丽的碎花,细缀的观光客笑声也在水面上流动着。

⑰远远地看见城墙了,夕阳正好垂挂在护城树的树头上,夕阳的橘,晚天的

红,树的郁绿,交杂着城墙暗淡的砖色,成为一幅很有中国风情的剪纸画。

⑱迎头,是沈葆桢的半身铜像,刻写着他在台湾海防史上的不朽证言。在日

本侵略台湾的紧急中,他以一年十一个月的短时间,建造了这个“使海口不得停泊兵船,而郡城可守”的城池,这个城与炮台,便成为今天台湾仅存的历史炮台了。

⑲在月色下看沈葆桢的铜塑,明暗曲折,竟可以从线条中体会出他的识见与

毅力,那是无可取代的威壮与魄大了。我想到,我们永远无法仰见这些壮士的面容,但是我们随时可以见到他们的重现,我们走入民间,到处都有关云长的绘像,浓正的长眉,丹凤的亮眼,紫红色的面孔,写在脸上不可侵犯的正气,如果我们把关公的五绺长髯去掉,相信就是壮士们的写生了,他们用生命的狂歌,为中国人中国的历史写下“忠义”两字。

⑳月刀下的沈葆桢也有一股关云长的神气浮凸出来,事实上,他们的形体并

不是最重要的,即使不为他塑像,后人如我,也能体会到他们在与强权抗拒时的虎目含威。

⑴在壮魄而虎吼有声的中国历史长河中,田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所有的

英豪杰士都把自我的形体投入这条河里,即令碎成肉泥,也没有一声悲叹,他们的骨灰即使在胡雨夷风中也会散放着不朽的芳香。

⑵因此,沈葆桢死了,他的城池留下来了,但是这座坚甲厚壁的城池纵大纵

深,也比不过他生命中无可更变的城池。

⑶我一个人独坐在城垛上,眼见星辉掩映下的城池、古炮,以及闪着夏虫与

波光的护城河,竟久久不忍离去。我感觉,我是愈入夜愈坐到沈葆桢波涛万顷的胸腹之中了,在宁静的长夜,我们或者最能窥见前人的胸怀吧!

⑷月色你看久了,它洒在轻轻浅浅高高低低的景物上,仿佛响亮着断断续 续

的钟声,那不是月了,那是一口钟。

⑸月的微光你看久了,它在空中长长短短的散步,好像丝丝长鸣的笛声,那

不是月了,那是一管笛。

⑹月亮的钟笛,千百年来就这样敲撞吹奏,让那些有威猛气概的豪雄壮士,

可以和声地在历史上唱歌。这些歌,词句已经退淡了,曲谱仍在,另一个冷月如刀的夜晚,还要被以后的人唱起来。

⑺浮天沧海远,万里眼中明,历史的歌声和月亮的钟笛慢慢地沉落,我坐的

城垛下方写着“亿载金城”四字,却在清晨第一道曦光中渐渐鲜明。

15.第⑪自然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4分)

答: ▲

16.联系全文,说说“关云长的神气”是指什么?“他生命中无可更变的城

池”又指什么?(4分)

答: ▲

17.“冷月钟笛”其实就是“冷月”,文章以“冷月钟笛”为标题有何作用?

(3分)

答: ▲

18.文章结尾两个自然段寓意深刻,你是怎样理解的?(4分)

答: ▲

生命的接榫

●林清玄

装潢房子的时候,我到林口卖古董家具的店买了一些清朝的门窗,请木工把

窗花的部分拆下来,镶嵌在新家的门窗上。

为我们装潢的木匠已经是台北一流的师傅,任何细作的家具都难不倒他,但

是当他看到那些清朝的古门窗时,也忍不住赞叹不已,言词中充满了敬仰与神往。

“不论是构图、组合、接榫,都是一百分,无话可说。你看这四面门窗,

没有用到一根钉子,古代也没有黏合胶,却可以接得如此完美,保留到现代,完全没有损坏。”他说。

我忍不住问木匠师傅:“如果把这窗花交给你,做出一个一模一样的,不用

钉子与胶水,你办得到吗?”

他沉吟了半晌,说:“我可以做得一模一样,甚至做得更好,但是我不能做,也不愿意做。”

“为什么?”

木匠师傅道出了一个现代人普遍面临的问题。他说,如果他要以手工不借助

任何机器,做出一个镶满窗花的窗子,至少要花一个半月的时间。以一天工资三千元来算,加上材料,一个窗至少要卖十五万元,可是买一个真正的古窗只要五六千元。何况,有谁在装潢时,愿意让工匠花一个半月,只做一扇窗呢?

“再说,古代的人盖房子、做门窗,都是为子孙来思考的,他们的眼光、用

心,至少在百年以上。现代人很少在同一个房子住十年以上,何况是对待一扇窗呢?”木匠师傅说,“在时间上,我不能做;在用心上,我不愿意做。”

从前,我一直认为古人的手工好,才能做出那么好的明清式家具。木匠师傅为我释疑,其实现代的工匠也可以做得一样好,只是没有古人的时间,也没有古人的心情吧!

只要我们有一点人文艺术的素养,就会羡慕古代木匠的接榫哲学,了解到不用钉子与胶水而能密合,不只是木匠,也是生命里最完美的境界。

在我们年轻刚刚会欣赏木作接榫的时代,谁不向往此生的爱情、婚姻、友情、人际关系都可以那样完美地接榫呢?

可惜的是,由于时空的错谬、因缘的落差、用心的不同,我们往往无法那么完美地接榫。后来不得不借助机器、铁锤、铁钉、黏胶,使那随时可能松脱的情缘勉强组合。直到有一天,啪啦一声,完全地碎裂。

如果我们在年轻的时候,也能像木匠一样追求完美,选取最好的木材,用最细腻的接榫,有着百年的用心,说不定我们也可以塑造出完美的、永不朽坏的情缘!

在迷离的清朝窗花下,我这样想着。

(摘自《林清玄散文集》,有删节)

1、 整篇文章运用了哪种写作技巧,拓展了作者的思路,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2、 木匠师傅说他“不能做,也不愿意”做清朝的古门窗窗花的原因是什么?

3、 文中画线句子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起作用是什么?

4、 文中作者“可惜”的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到不可惜?请联系文章加以阐述。

16.既然木匠说他做出的窗花可以与古代窗花一模一样,甚至做得更好,为什么还要向这些古代的门窗立正敬礼呢?(4分)

17.文章第二段交代“为我们装潢的木匠已经是台北一流的师傅,任何细作的家具都难不倒他”的用意是什么?(3分)

18.如何理解文中“不用钉子与胶水而能密合,不只是木匠,也是生命里最完美的境界”这句话? (3分)


相关内容

  • 六下语文期中试卷
  • 2012小学学年语文六下中期学习能力达标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36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7分) zhēng róng kū wěi yōu yǎ là yuâ fěi cuì ( ) ( ) ( ) ( ) ( ) zhāo lái shū jí chōu ti āi s ...

  • 六下语文课文内容复习资料(1)
  • 六下课文内容简析 <文言文两则> 1. <学弈>选自<孟子·告子>.通过写弈秋教两人下棋的事,说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2.<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敢于提问,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

  • 六下语文阅读练习二不朽的失眠
  • 六下课外阅读练习二 班级: 姓名: 不朽的失眠 张晓风 他落榜了!一千二百年前.榜纸那么大那么长,然而,就是没有他的名 字.啊!竟单单容不下他的名字"张继"那两个字. 考中的人,姓名一笔一划写在榜单上,天下皆知.奇怪的是,在他的感觉 里,考不上,才更是天下皆知,这件事,令他羞惭沮 ...

  • 六下第五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 2015年春季学期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卷 姓名: 得分: 一.选择题.(1--7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1.以下汉字,按音序排列正确的是( ). A.埃.粪.藤.碱 B.埃.粪.碱.藤 C.埃.碱.粪.藤 D.埃.藤.粪.碱 2.下面词语加点字读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 A.卓.越 (z ...

  • 初中课外阅读推荐书目
  • 初中生课外阅读推荐书目 一.杂志: <读者>.<杂文选刊>.<小小说>.<视野>.<中华散文>.<意林>.<微型小说>.<青年文摘>.<短篇小说>.<诗刊>.<散文诗> ...

  • 浙教版六下[科技造福人类]教案
  • <科技造福人类>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科技发展对人类生存环境的积极影响作用. 2.懂得我们的生活每天都和科技紧密联系在一起,体会科技与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关系. 3.初步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感受科技的无穷力量,体会科技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巨大推进作用. 教学难点:体 ...

  • 六下第五单元
  • 六年级第二学期第五单元试卷 姓名: 成绩: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0分) 一.看拼音写字,注意书写工整.正确.(4分) xián nì xiè fèn 头( ) ( )时针 机( ) ( )土 méi juān shí yù ( )瑰 ( )赠 侵( ) 领( ) 二.下面词语全对的一组是 ...

  • 校本备课----走近大师--林清玄
  • 课题 课型 教学目标 走近大师--林清玄 新授课 案序 课时 第 1 课时 1.了解林清玄的作品和他的写作风格. 2.教给学生走近文学大师的一些方法,训练语言表达能力.交流能力和写作能 力. 朗读品味林清玄淳朴自然.闲适自在的语言.培养学生研读.鉴赏的意识:在活 教学重点.难点 动中引导学生开展合作 ...

  • 2015六年级语文期末
  •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六年级语文第一次阶段性检测 (1)与孔子有关的: (2)描写夏天的: 2.根据要求写句子.(5分) (1)请你帮助刘虎把对老师的临别赠言内容补充完整.1分 老师,可记得我--一个令您付出无数心血与汗水的"小淘气".您那眼角的皱纹,有一条是为我而生: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