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叩拜的礼仪

任何宗教都有自己规范而独特的礼仪。植根于素有

“礼仪之邦”盛誉的中华民族文化土壤中的道教,

其礼仪相当完备且十分讲究。除了郑重场合、重大活动必须依礼进行外,就连日常生活起居,

衣食住行,也都有一定的仪规。现仅将常见的敬神礼仪简介如下。

一、叩拜

道教对常人行拱手礼或行作揖礼,而对神、仙和真人则行叩拜礼,以示特别尊敬。因叩拜过程中亦有拱手、作揖,我们先介绍一下拱手礼和作揖礼。

(一) 拱手礼

两手相抱(左手抱右手,寓意为扬善隐恶。盖以左手为善,右手为恶之故) ,举胸前,立而不俯。拱手礼亦称抱拳礼。道侣相逢或道俗相逢,多行此礼,表示恭敬。

另外,有一种抱拳手式,以左手大拇指插入右手虎口内,掐右手子纹(即无名指根部) ;右手大拇指屈于左手大拇指下,掐住午纹(即中指上纹) ,外呈“太极图”形,内掐“子午诀”。这种抱拳形式多用于打坐时,其寓意为“抱元守一”。常行拱手礼或作揖礼时,只需自然抱拳即可。

(

二) 作揖礼

一面躬身,一面双手于腹前合抱,自下而上(不过鼻) ,向人行礼。因举手伴以屈身(躬身) 故亦称“打躬”。又因身体弯曲成月牙状,故又称“圆揖”。向人作揖行礼时不要过分屈身,以免臂部突出,而显得不雅观。作揖礼较拱手为敬,对长者多行此礼。

道教叩拜礼有两种形式,其中以一礼三叩最为常见,以三礼九叩最为隆重。 关于三礼三叩的具体拜法:(1)站在跪垫(拜垫) 前,双脚站成“八”字形,两脚跟相距二至三寸。(2)一面躬身,一面双手于腹前合抱,自下而上(与口相齐) 。(3)左手离开右手捂心(心意散乱为道教之大忌,捂心表示以专一沉寂之心向

神致敬) ,同时从容俯身,右手按跪垫,

两膝下跪,紧接着,左手离开心口,按右手背上,形成“十”字状。(4)俯伏叩首,头磕在双手背上(头与脊要同时下伏,切忌臂部高于背) 。此时,心中存想神容并诚心祈祷。(5)抬头,左手收回捂心,右手用劲,慢慢起身,右手随之收回,双手抱拳高拱,准备第二次叩拜。

如上重复两次,是为三礼三叩。三个头磕完后,起身,双手合抱放于上腹处(道教称“怀抱太极”)。接着,再一次向神行一作揖礼,待双手自上而下至上腹处并立身站定后,方可离开跪垫。

道门中人常说的“朝上三礼”,就是指行三礼三叩礼,此礼多用于平日朝神。 关于三礼九叩,其拜法是重复“一礼三叩礼”两次,合为三礼九叩。重复前,要先敲三下大磬,表示再一次向神行礼。礼毕,同样作揖而退。

三礼九叩是道教最高的礼拜仪式,只有逢初一、十五、祖师圣诞及各种斋醮道场时,方行此礼。

有老道长说,道教叩拜礼是对道祖太上老君八十一化的形象表示,盖足站“八”字,手按“十”字,头为“一”也。总而言之,向神行礼是为了表达对“道”的信仰和对神的尊敬。 道教还规定,逢阴历天干为“戊”之日(戊子、戊戌、戊午、戊寅、戊申、戊辰) 不能焚香、送经、朝神,也不供斋设醮。每逢“戊”日前天傍晚,大殿门外必须悬挂“戊”牌,告示道众。盖此日名曰:“鬼哭日”。有懂得道教礼仪者,遇见道士(一般尊称道长) 一面行礼(拱手礼或作揖礼) ,一面恭敬地平声念道“福生无量天尊”,这便是道教常念的圣号. 据道经载,诸神、仙真大悲大愿大圣大慈,诚心诵念圣号,便可得到感应,消灾解厄,平安吉祥。

教内道侣相逢则多是一面行礼(拱手或作揖) ,一面亲切地道声:“慈悲”。有事求问,也必先道一声“慈悲”。“慈悲”是道教常用的礼貌语。盖道徒崇尚道祖老子三宝(慈、俭、不为天下先) ,并落实到平日言行中。

二。上供与上香

金炉常焚,香烟篆就平安字;玉盏不息,灯焰结成富贵花。

供,享献也;养,以饮食供奉也。上供有香、茶(水)、灯、花、果等。道人把供品双手端到供桌前,双手高举供品与额相齐,躬身一礼,然后放在供桌上。其供品,平日为香、花、灯、水、果,此为常设之供品。做道场时则在前面五供的基础上,增设茶、食、宝、珠、衣五供,合为十供。供有一堂供、三堂供、五堂供、七堂供、九堂供几等。每五盘(或碗、或碟) 供品为一堂。现今道观所献供品一般有茶(茶叶或茶水) 果(水果或干果) 、饭食(米饭或米制品)面食(馒头或面制品) 、菜(青菜或干菜) ,还可以酌水献花以表道心。但供果禁李子、石榴、黑枣和梨,李子不供太上老君,石榴不供真武大帝。

神的供品,也要依礼摆设。其排列顺序是从内到外:一茶、二果、三饭、四菜、五馒头。献供时,先双手高举供品(与额相齐) ,躬身致礼,然后轻放供桌上。供献讫,还要敬香、叩拜。

道人上香,先在香炉中虔诚地上三炷香。不上断香,不上没燃着的香。点燃后若起明火,可上下摆灭,不可用秽气吹灭。三烛香点燃后,来到垫前双手举香与额相平,躬身一礼,再到香炉前,左手上香,香与香之间距离不可过寸。上香次序为先中,次左,再上右香,上香后复回跪垫礼叩。 烧檀香比较讲究。烧檀香或降香、沉香,皆须有专备的香炉,香要劈作一分粗细,一寸长短,还要另备一些香面 ,燃一点点线香插进香面,香面在香灰的掩盖下自然燃烧,这时拈香者的初炷香 k入时,就会有一缕祥烟,从炉中直腾起来。这种烧香方式,在道观中只有庙中住持或道场中高功拈这种香,信徒进香皆是烧线香而不烧檀香。或有香客烧檀香,也只是把带的檀香烧于炉内即可,不用这样讲究的。还有一条需要注意的是:对罗天的星斗不敬檀香。如斗姥、星主、北斗星君等神灵,宜焚降香。《大梵斗仪》忌檀诗说:“女青天律禁檀然,违者酆都罪祖先。此事非轻君切记,犯烧阴谴病灾连。”

在古老民间信仰中有些禁忌是相传沿袭、约定成俗的,是一种人与人,人与神圣之间的尊重。例如:遇丧事者、女士月事者、临盆者、进出產房者、出生未满月婴儿均不进庙宇。為何上述之者不宜进入庙宇持香礼拜神圣?主因在於古时候家有丧事者,為亡者悲伤万分而无暇整理住家环境与个人清洁(守丧期间不理髮),因此住家与守丧者身上均有秽气而不宜进入庙宇;再言女性生理期间,由体内将经血排出,而经血是体内新陈代谢的污秽血气,所以也不宜进入庙宇。妇女怀孕生子虽是神圣传宗接代的事,但因母亲临盆时会排出大量恶露,造成產房及產妇与婴儿本身充满秽气,要到婴儿满月后,秽气方可散去。

以下列出解除禁忌后进入庙宇参香时机:

一、婴儿出生未满月者,產妇需做完月子方可进入庙宇(出入產房者须待婴儿满月后方可入庙宇)。

二、参加丧礼告别式者,须满二十四小时方可入庙宇参香。

三、探视亡者最后一面者,须满一週后方可入庙宇参香。父母或公婆往生者,须满四十九天后方可入庙宇参香。满週年后方可向 玉皇上帝参香。

四、内外祖父母或夫妻,兄弟姊妹往生者,须满三十五天方可入庙宇参香。

五、堂表兄弟姊妹往生者,须满八天方可入庙宇参香。

六、女性有生理期,须经期洁净后方可入庙参香。

入庙宇参香者须服装整洁,不宜著无肩带或低胸之上衣及迷你裙或裤,更不宜浓装艳抹。再传统农业社会裡,上香敬拜圣尊时,重要的除了虔诚的心意,还须身心洁净,所以对这些宗教禁忌都会自我约束,也是老祖宗留给后人敬天地畏鬼神、谦卑互敬之礼节。或许有些信眾无法接受此理;但深思后,在我们生活中,若要会见尊者或拜访长辈,大家也都会注重服

装仪容之整装与洁净,这正是互尊互重之基本礼仪。

上香

各宗教於教礼上均有一般沟通方式,以达到人与神之间的沟通方法,又有自然清静的作用。而以道教、佛教及儒教而言,均用清香(主香)与神佛圣尊或先人来传达,内心的尊敬与虔诚之意。但又不知主香有何涵义?所谓「一主清香透苍穹,万道祥光照大千。」由此可知香的重要性,再道教中以三主香代表三清,(三清為玉清、上清、太清。)亦代表天、地、人,正可谓敬三清,敬天、地、圣贤人。因道教认為万物皆有灵,而以谦卑喜捨之心来敬仰宇宙万物,所以也成了多神教了。

参香,插香是道教一种敬神礼佛与传递信息的方式与礼仪。一般习俗,参香完后,均是三主清香一齐插於香炉中,这属於一气化三清之意;若是将香主先插在中间,再插在龙方(亦是面向神像的右方)再插香於虎方(亦是面向神像的左方),就代表敬三清、敬天、地、圣贤人之意。但须把香主插正,不宜插的东歪西斜,或是将香主插於香炉最边缘,造成后者插香的不便而使手掌被香头所触烫。或是把香脚完全插入香炉中而造成「发炉」的现象,既是香脚相互引燃起火的,并非真的发炉。有些信眾则用抛的方式将香主直抛於香炉中,这种种方式都是不敬之举。

近年来更有迷信上头香之信眾,為抢插头香而把整个香炉弄得东倒西歪,更是不智与不敬之举。所谓上头香是每人在每年的年初一的第一柱香,还有每日凌晨卯时(早上五点),开庙门时,自己所插的第一柱香也算是上头香。而非各庙宇的第一柱香。另外还有一种世人容易忽略的,就是双手在胸前握太极,虔心奉无形香的心香,随时随地虔诚奉心香,即可得到圣尊之感应。

由於插头香、抢头香以致人挤人,眾人抢挤一个香炉,造成强者得标,弱者受伤,而力有未逮,这非你敬拜的神明所愿意见到的。想想这般敬神求神有效吗?為了抢头香,而把香炉弄得东倒西歪,用抛的方式,将香抛於香炉中,实為不敬之举。愿虔诚的信眾们能够纠正自己的不昧之举。

在言,家中的香炉之香脚若是插得太拥挤,為安全起见,可於农历每月的初一、十五日前(既廿九日或三十日及十四日晚上九点左右)清理神案时顺便拔取香脚,但须剩三主香脚,香炉中香灰若太满也可用未使用过的汤匙摇些起来与化金纸时同焚化,若无焚化金纸习惯,也可将香灰撒在盆栽上,以示尊敬之意。而祖先之香炉未必在初一、十五日才能上香,平常向神佛上香时,就可同时上香,感念祖先之德泽常留於后代子孙般去敬仰,犹如其精神不灭。用一份虔诚与感恩及学习的心去奉祀神佛与祖先,让我们更拥有一处清净、庄严的神案。

任何宗教都有自己规范而独特的礼仪。植根于素有

“礼仪之邦”盛誉的中华民族文化土壤中的道教,

其礼仪相当完备且十分讲究。除了郑重场合、重大活动必须依礼进行外,就连日常生活起居,

衣食住行,也都有一定的仪规。现仅将常见的敬神礼仪简介如下。

一、叩拜

道教对常人行拱手礼或行作揖礼,而对神、仙和真人则行叩拜礼,以示特别尊敬。因叩拜过程中亦有拱手、作揖,我们先介绍一下拱手礼和作揖礼。

(一) 拱手礼

两手相抱(左手抱右手,寓意为扬善隐恶。盖以左手为善,右手为恶之故) ,举胸前,立而不俯。拱手礼亦称抱拳礼。道侣相逢或道俗相逢,多行此礼,表示恭敬。

另外,有一种抱拳手式,以左手大拇指插入右手虎口内,掐右手子纹(即无名指根部) ;右手大拇指屈于左手大拇指下,掐住午纹(即中指上纹) ,外呈“太极图”形,内掐“子午诀”。这种抱拳形式多用于打坐时,其寓意为“抱元守一”。常行拱手礼或作揖礼时,只需自然抱拳即可。

(

二) 作揖礼

一面躬身,一面双手于腹前合抱,自下而上(不过鼻) ,向人行礼。因举手伴以屈身(躬身) 故亦称“打躬”。又因身体弯曲成月牙状,故又称“圆揖”。向人作揖行礼时不要过分屈身,以免臂部突出,而显得不雅观。作揖礼较拱手为敬,对长者多行此礼。

道教叩拜礼有两种形式,其中以一礼三叩最为常见,以三礼九叩最为隆重。 关于三礼三叩的具体拜法:(1)站在跪垫(拜垫) 前,双脚站成“八”字形,两脚跟相距二至三寸。(2)一面躬身,一面双手于腹前合抱,自下而上(与口相齐) 。(3)左手离开右手捂心(心意散乱为道教之大忌,捂心表示以专一沉寂之心向

神致敬) ,同时从容俯身,右手按跪垫,

两膝下跪,紧接着,左手离开心口,按右手背上,形成“十”字状。(4)俯伏叩首,头磕在双手背上(头与脊要同时下伏,切忌臂部高于背) 。此时,心中存想神容并诚心祈祷。(5)抬头,左手收回捂心,右手用劲,慢慢起身,右手随之收回,双手抱拳高拱,准备第二次叩拜。

如上重复两次,是为三礼三叩。三个头磕完后,起身,双手合抱放于上腹处(道教称“怀抱太极”)。接着,再一次向神行一作揖礼,待双手自上而下至上腹处并立身站定后,方可离开跪垫。

道门中人常说的“朝上三礼”,就是指行三礼三叩礼,此礼多用于平日朝神。 关于三礼九叩,其拜法是重复“一礼三叩礼”两次,合为三礼九叩。重复前,要先敲三下大磬,表示再一次向神行礼。礼毕,同样作揖而退。

三礼九叩是道教最高的礼拜仪式,只有逢初一、十五、祖师圣诞及各种斋醮道场时,方行此礼。

有老道长说,道教叩拜礼是对道祖太上老君八十一化的形象表示,盖足站“八”字,手按“十”字,头为“一”也。总而言之,向神行礼是为了表达对“道”的信仰和对神的尊敬。 道教还规定,逢阴历天干为“戊”之日(戊子、戊戌、戊午、戊寅、戊申、戊辰) 不能焚香、送经、朝神,也不供斋设醮。每逢“戊”日前天傍晚,大殿门外必须悬挂“戊”牌,告示道众。盖此日名曰:“鬼哭日”。有懂得道教礼仪者,遇见道士(一般尊称道长) 一面行礼(拱手礼或作揖礼) ,一面恭敬地平声念道“福生无量天尊”,这便是道教常念的圣号. 据道经载,诸神、仙真大悲大愿大圣大慈,诚心诵念圣号,便可得到感应,消灾解厄,平安吉祥。

教内道侣相逢则多是一面行礼(拱手或作揖) ,一面亲切地道声:“慈悲”。有事求问,也必先道一声“慈悲”。“慈悲”是道教常用的礼貌语。盖道徒崇尚道祖老子三宝(慈、俭、不为天下先) ,并落实到平日言行中。

二。上供与上香

金炉常焚,香烟篆就平安字;玉盏不息,灯焰结成富贵花。

供,享献也;养,以饮食供奉也。上供有香、茶(水)、灯、花、果等。道人把供品双手端到供桌前,双手高举供品与额相齐,躬身一礼,然后放在供桌上。其供品,平日为香、花、灯、水、果,此为常设之供品。做道场时则在前面五供的基础上,增设茶、食、宝、珠、衣五供,合为十供。供有一堂供、三堂供、五堂供、七堂供、九堂供几等。每五盘(或碗、或碟) 供品为一堂。现今道观所献供品一般有茶(茶叶或茶水) 果(水果或干果) 、饭食(米饭或米制品)面食(馒头或面制品) 、菜(青菜或干菜) ,还可以酌水献花以表道心。但供果禁李子、石榴、黑枣和梨,李子不供太上老君,石榴不供真武大帝。

神的供品,也要依礼摆设。其排列顺序是从内到外:一茶、二果、三饭、四菜、五馒头。献供时,先双手高举供品(与额相齐) ,躬身致礼,然后轻放供桌上。供献讫,还要敬香、叩拜。

道人上香,先在香炉中虔诚地上三炷香。不上断香,不上没燃着的香。点燃后若起明火,可上下摆灭,不可用秽气吹灭。三烛香点燃后,来到垫前双手举香与额相平,躬身一礼,再到香炉前,左手上香,香与香之间距离不可过寸。上香次序为先中,次左,再上右香,上香后复回跪垫礼叩。 烧檀香比较讲究。烧檀香或降香、沉香,皆须有专备的香炉,香要劈作一分粗细,一寸长短,还要另备一些香面 ,燃一点点线香插进香面,香面在香灰的掩盖下自然燃烧,这时拈香者的初炷香 k入时,就会有一缕祥烟,从炉中直腾起来。这种烧香方式,在道观中只有庙中住持或道场中高功拈这种香,信徒进香皆是烧线香而不烧檀香。或有香客烧檀香,也只是把带的檀香烧于炉内即可,不用这样讲究的。还有一条需要注意的是:对罗天的星斗不敬檀香。如斗姥、星主、北斗星君等神灵,宜焚降香。《大梵斗仪》忌檀诗说:“女青天律禁檀然,违者酆都罪祖先。此事非轻君切记,犯烧阴谴病灾连。”

在古老民间信仰中有些禁忌是相传沿袭、约定成俗的,是一种人与人,人与神圣之间的尊重。例如:遇丧事者、女士月事者、临盆者、进出產房者、出生未满月婴儿均不进庙宇。為何上述之者不宜进入庙宇持香礼拜神圣?主因在於古时候家有丧事者,為亡者悲伤万分而无暇整理住家环境与个人清洁(守丧期间不理髮),因此住家与守丧者身上均有秽气而不宜进入庙宇;再言女性生理期间,由体内将经血排出,而经血是体内新陈代谢的污秽血气,所以也不宜进入庙宇。妇女怀孕生子虽是神圣传宗接代的事,但因母亲临盆时会排出大量恶露,造成產房及產妇与婴儿本身充满秽气,要到婴儿满月后,秽气方可散去。

以下列出解除禁忌后进入庙宇参香时机:

一、婴儿出生未满月者,產妇需做完月子方可进入庙宇(出入產房者须待婴儿满月后方可入庙宇)。

二、参加丧礼告别式者,须满二十四小时方可入庙宇参香。

三、探视亡者最后一面者,须满一週后方可入庙宇参香。父母或公婆往生者,须满四十九天后方可入庙宇参香。满週年后方可向 玉皇上帝参香。

四、内外祖父母或夫妻,兄弟姊妹往生者,须满三十五天方可入庙宇参香。

五、堂表兄弟姊妹往生者,须满八天方可入庙宇参香。

六、女性有生理期,须经期洁净后方可入庙参香。

入庙宇参香者须服装整洁,不宜著无肩带或低胸之上衣及迷你裙或裤,更不宜浓装艳抹。再传统农业社会裡,上香敬拜圣尊时,重要的除了虔诚的心意,还须身心洁净,所以对这些宗教禁忌都会自我约束,也是老祖宗留给后人敬天地畏鬼神、谦卑互敬之礼节。或许有些信眾无法接受此理;但深思后,在我们生活中,若要会见尊者或拜访长辈,大家也都会注重服

装仪容之整装与洁净,这正是互尊互重之基本礼仪。

上香

各宗教於教礼上均有一般沟通方式,以达到人与神之间的沟通方法,又有自然清静的作用。而以道教、佛教及儒教而言,均用清香(主香)与神佛圣尊或先人来传达,内心的尊敬与虔诚之意。但又不知主香有何涵义?所谓「一主清香透苍穹,万道祥光照大千。」由此可知香的重要性,再道教中以三主香代表三清,(三清為玉清、上清、太清。)亦代表天、地、人,正可谓敬三清,敬天、地、圣贤人。因道教认為万物皆有灵,而以谦卑喜捨之心来敬仰宇宙万物,所以也成了多神教了。

参香,插香是道教一种敬神礼佛与传递信息的方式与礼仪。一般习俗,参香完后,均是三主清香一齐插於香炉中,这属於一气化三清之意;若是将香主先插在中间,再插在龙方(亦是面向神像的右方)再插香於虎方(亦是面向神像的左方),就代表敬三清、敬天、地、圣贤人之意。但须把香主插正,不宜插的东歪西斜,或是将香主插於香炉最边缘,造成后者插香的不便而使手掌被香头所触烫。或是把香脚完全插入香炉中而造成「发炉」的现象,既是香脚相互引燃起火的,并非真的发炉。有些信眾则用抛的方式将香主直抛於香炉中,这种种方式都是不敬之举。

近年来更有迷信上头香之信眾,為抢插头香而把整个香炉弄得东倒西歪,更是不智与不敬之举。所谓上头香是每人在每年的年初一的第一柱香,还有每日凌晨卯时(早上五点),开庙门时,自己所插的第一柱香也算是上头香。而非各庙宇的第一柱香。另外还有一种世人容易忽略的,就是双手在胸前握太极,虔心奉无形香的心香,随时随地虔诚奉心香,即可得到圣尊之感应。

由於插头香、抢头香以致人挤人,眾人抢挤一个香炉,造成强者得标,弱者受伤,而力有未逮,这非你敬拜的神明所愿意见到的。想想这般敬神求神有效吗?為了抢头香,而把香炉弄得东倒西歪,用抛的方式,将香抛於香炉中,实為不敬之举。愿虔诚的信眾们能够纠正自己的不昧之举。

在言,家中的香炉之香脚若是插得太拥挤,為安全起见,可於农历每月的初一、十五日前(既廿九日或三十日及十四日晚上九点左右)清理神案时顺便拔取香脚,但须剩三主香脚,香炉中香灰若太满也可用未使用过的汤匙摇些起来与化金纸时同焚化,若无焚化金纸习惯,也可将香灰撒在盆栽上,以示尊敬之意。而祖先之香炉未必在初一、十五日才能上香,平常向神佛上香时,就可同时上香,感念祖先之德泽常留於后代子孙般去敬仰,犹如其精神不灭。用一份虔诚与感恩及学习的心去奉祀神佛与祖先,让我们更拥有一处清净、庄严的神案。


相关内容

  • 玄门日诵早晚功课要点
  • "诵经"和"修行",都是道教徒每日须按时所做的事情,谓之"做功课".<道教大辞典>中"功课"之词条云:"其一称诵经为做功课:其二,称修行打坐为做功课." 自宋代(注原文写为"金代 ...

  • 道教法器简介
  • 道教法器简介 "法器",是指道教仪式中所使用的各种用具.无论举行何种道教仪式,均离不开法器的使用. 在道教仪式上使用法器,主要是为了使仪式具有法力的效能,从而呈现出强烈的节奏感与庄严肃穆的宗教气氛.因此,当道士在执行仪式时,除了要注重坛场的设置(如香炉.供品等的摆设)和本身的服饰 ...

  • 普陀山旅游攻略
  • 普陀山旅游攻略(烧香礼仪.费用.路线安排等) 每次去普陀山烧香,途中总能见到很多烧香的人,因为不知道基本的烧香礼仪而种下恶缘的,甚是可惜.因此这次的攻略我会着重说些这方面的事宜,希望能帮助大家种善缘.积善福,各个心想事成.合家美满! 一.上海去普陀山的方法: 上海到普陀山有四种方法:客轮.快艇.巴士 ...

  • 钟茂森博士:祭神祭祖的意义
  • 钟茂森博士: 祭神祭祖的意义 中国人有慎终追远的传统,过节总不会忘记祭拜死去的先人,春节也不例外.供奉食物或鲜花以表心意,是中国普遍采用的仪式,祭祖的形式或许因宗教信仰而不同,但纪念祖先的意义却是相同的.家庭祭祀活动最主要的内容之一.按照民间的观念,自己的祖先和天.地.神.佛一样是应该认真顶礼膜拜的 ...

  • 最完整的传统中式婚礼流程(1)
  • 抬轿起程:在锣鼓.唢呐.舞狮的伴随下,花轿开始起程.按传统,新娘应该被兄弟背出来送上轿子.不过现代人多独生子女,只能由表兄弟或伴郎代劳,通常也改背为抱了.花轿的路程目前只是走走形式,除非两家特别近,要不从上海这头抬到那头,肯定累趴下.不过按照惯例是要给轿夫红包的,否则他们会有意颤动花轿,让新娘&qu ...

  • 践行新八德,放飞中国梦演讲稿
  • 道德放飞中国梦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现在全国人民都在说"中国梦",畅想"中国梦",中国梦是什么呢?它是一个国家的复兴之梦,它是一个民族的幸福之梦.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勤劳.勇敢和智慧,开创了一片富庶.美好的家园,孕育了博大精深的艺术文化 ...

  • 近代齐鲁民间丧葬服饰习俗文化解读
  • 21 0 1年 l 1月 ( 1 期, 第 1 总第 15 ) 7期 [ 历史纵横] 社 会科 学家 S OCI AL S C皿 NTI T S No . O 1 v. l 2 ( .1 n r N .7 ) No1, e ̄ o15 Ge 近代齐鲁民间丧葬服饰习俗文化解读 天 吴 聪 ( 中原工学院 ...

  • 神农山风景名胜区导游词
  • 神农山风景名胜区,是世界地质公园.世界自然基金组织a级优先保护区.国家aaaa级风景旅游区 .国家级猕猴自然保护区.省级科普基地,它位于沁阳市城区西北23公里的太行山麓,共有八大景区136个景点 ,占地总面积为96平方公里.主峰紫金顶海拔1028米,矗立中天,气势雄浑:三大天门比泰山早154年.这里 ...

  • 古代的"射礼"指的是射箭吗?
  • 先秦社会是一个宗族礼法社会,中国很多礼仪都滥觞于这一时期,射礼也不例外.我们知道先秦时期有所谓"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讲的是贵族青年需要修习的六种技艺.其中的"射",自然指的就是射箭了.先秦时代去古未远,尚武之风浓烈,而先秦时期的贵族是当时战争的主力,射箭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