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和谐校园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深刻内涵,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在十七大众胡锦涛总书记“把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和谐社会贯穿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全过程”的重要讲话精神,对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它必将极大地激发人民群众共同建设和谐社会的热情和创造力,早日建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大学生生活的环境主体是学校校园,建设和谐的校园有利于大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学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大学生是承载社会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大学就像一个小社会,构建和谐校园,须从我做起,每一个大学生都应该自觉地肩负起构建和谐校园的责任来,这不仅有利于建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也可以提高我们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我们真正步入社会后,能更努力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贡献。 和谐校园对于现在和谐社会建设有着突出的贡献,这种贡献不仅体现在当前的社会体系下,还体现在未来十几年社会主干力量的思想觉悟。作为校园主体的大学生,即是我们,对构建和谐校园起着悠关生死存亡的重要作用,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怎样的校园才能称为和谐校园呢?我认为,它应该具有三大特征:第一,校园内的各项工作都能有条不紊地开展;第二,校园中的每一个人都能以自己处在这样的环境而感到身心愉悦;第三,校园中的每一个人都能得到健康稳定的发展。
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作为在校大学生特别是党员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第一, 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发展自己。
要具有自我发展的意识。具体而言就是要发展自己的道德水准,做一个为社会所欢迎的人;发展自己的学识和能力,做一个服务于社会的人;发展自己的意志品质,做一个贡献于社会的人。因此,有没有自我发展的意识,是衡量一个学生优秀与否的重要标准。我们有的同学道德发展有方向,文化学业有目标,身体锻炼有恒心。这就是有自我发展意识的一种良好表现。具有自我发展的行动。发展自我单单有意识是不够的,还要有脚踏实地的行动。这种行动表现在道德的修炼上应该是:自觉遵守《哈尔滨工业大学学生手册》和《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表现在文化知识的学习上应该是:不论学习上取得怎样优异的成绩,都能永不满足;不论在学习上遇到怎样的挫折,都能坚韧不拔。表现在能力的提升上应该是:积极参加班级、学校的各项活动,乐于为同学服务,为班级服务,为学校服务,在活动中展示自己,锻炼自己,提高自己。
第二,努力培养竞争意识与协作意识。
在校园中提倡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形成平等友爱融拾和谐的人际环境。培养大学生形成竞争和协作意识,还需要大学生具备两个观念;民主法制观念和诚实守信的思想道德观念。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21世纪经济活动中要遵守的信用准则,诚实守信是人们互相协作的一个基本条件。加强大学生“诚实守信”的思想道德观念,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和协作意识,我们的社会才会真正和谐。大力弘扬自主、创造、竞争、合作精神,让学生在优良的人文环境潜移默化地
第三,培养人际交往能力。
在一所学校,学生与学生、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是和谐校园人际关系的主要组成
部分,这种人际交往是指人们在社会活动过程中发生、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营造和谐的人际氛围,给人以良好的心境,有利于工作、学习。要处理好人际关系,要求大学生主要应该做到:克服不良心理影响。只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体现校园的和谐。大学里学生之间的接触比较频繁,用心营造一种充满真情与关爱的氛围会使校园融洽起来。在温暖的关怀与真切的感动里生活,心灵与心灵之间碰撞出心之相映的清脆。
第四,养成尊重他人的习惯。
和谐的集体、和谐的校园,应该是每一个个体都受到尊重的集体,应该是每一个成员都受到尊重的校园。作为学生,在和谐校园的建设中尽自己的职责应该表现在:首先尊重学校的教职工,尤其是尊重他们的劳动,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上。如果说上好每一节课,认真完成好每一科的作业是对老师的最好尊重的话,那么,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自觉维护校园环境的整洁就是对学校员工的尊重。因为每一堂课,每一处优美的环境,都是学校教职工用心血和智慧换来的劳动成果。学校和家庭有着不同的特点。如果说在家里可以充分地张扬个性的话,那么在学校较多的应该是规范共性;如果说在家里可以是全家人围着你而转的话,那么在学校需要你有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其次,尊重班里的每一位同学。这种尊重应该体现在对弱小同学的关爱,对有困难同学的帮助,对成绩不如你好,家境没有你富裕的同学的尊重上。有了这种尊重,班级才是一个充满关爱的班级,校园才是一个充满关爱的校园,社会也才会成为一个充满关爱的社会。 第五,创建和谐的校园文化。
一个和谐的校园,还应有意蕴丰赡的校园文化,这是极其重要的一点。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是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像春天的枝叶一样无拘无束的伸展,浓厚的学习氛围,让我们如鱼得水,畅游知识的海洋,多种多样的社团活动让我们学会办事学会做人。如果没有校园文化,学生的精神世界无疑是一片荒漠,而和谐校园文化是一种巨大无声力量,是最优秀的隐性课程。它是难得的甘露,从最微妙最深刻的方式进入灵魂深处,滋润干涸的心灵。我校前段时间有大量非法的传教士,他们的言行给学生正常的生活带来了恶劣影响,我们应该抵触这种非法的传教活动,让他们不可告人的目标不功自破。
第六,校园安全。
近几年发生了不少校园安全事件,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今日在河北大学发生的一死一伤的交通悲剧,更加引起了社会很大的反响,而处理事件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很大的贪污腐败现象,十七届四中全会正是把腐败现象作为焦点问题来抓,这一事件不得不联想到前几年南开圣诞节学生群体“闹事”事件,而河北大学和南开处理问题的方法竟然大相径庭,一个侵害学生的利益,一个不追究学生任何责任,保护学生的利益。和谐的校园,安全是第一位的,我想如果一个学校发生任何一起火灾、自杀、交通事件,都不能称之为和谐的校园,为了避免这种威胁校园安全的行为继续发生,应该从学校规章制度到师生共同做起,杜绝此类现象。
第七,党员应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高校中学生党员很多,他们的一言一行对校园和谐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学生党员,应该注意在政治上保持正确的方向,带头提高理论水平和思想素质。作为高校的学生党员,更应该自觉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等我党的重要思想,从根本上保证前进方向的正确性,坚持真理。学生党员要主动联系同学,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带动同学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引导同学拥护党的方针政策。大学生党员在工作中应积极主动,以高昂的姿态、饱满的热情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工作中,学生党员要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热爱学校、关心集体、顾全大局,带动同学共同建设好
集体。作为学生党员,要能正确对待批评和荣誉,有缺点、错误要欢迎同学指出并勇于改正,逐步树立起党员的威信。
总之,和谐可以凝聚人心,和谐可以团结力量,和谐可以发展事业校园奏响和谐的旋律,必将为学校、教职工和学生的发展注入活力我们要更加珍惜团结和谐的局面,始终用和谐的音符推动学校稳定持续的发展,以发展增和谐、以改革促和谐、以公平求和谐、以稳定保和谐,把学校建设与发展的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共建和谐校园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深刻内涵,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在十七大众胡锦涛总书记“把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和谐社会贯穿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全过程”的重要讲话精神,对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它必将极大地激发人民群众共同建设和谐社会的热情和创造力,早日建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大学生生活的环境主体是学校校园,建设和谐的校园有利于大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学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大学生是承载社会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大学就像一个小社会,构建和谐校园,须从我做起,每一个大学生都应该自觉地肩负起构建和谐校园的责任来,这不仅有利于建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也可以提高我们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我们真正步入社会后,能更努力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贡献。 和谐校园对于现在和谐社会建设有着突出的贡献,这种贡献不仅体现在当前的社会体系下,还体现在未来十几年社会主干力量的思想觉悟。作为校园主体的大学生,即是我们,对构建和谐校园起着悠关生死存亡的重要作用,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怎样的校园才能称为和谐校园呢?我认为,它应该具有三大特征:第一,校园内的各项工作都能有条不紊地开展;第二,校园中的每一个人都能以自己处在这样的环境而感到身心愉悦;第三,校园中的每一个人都能得到健康稳定的发展。
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作为在校大学生特别是党员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第一, 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发展自己。
要具有自我发展的意识。具体而言就是要发展自己的道德水准,做一个为社会所欢迎的人;发展自己的学识和能力,做一个服务于社会的人;发展自己的意志品质,做一个贡献于社会的人。因此,有没有自我发展的意识,是衡量一个学生优秀与否的重要标准。我们有的同学道德发展有方向,文化学业有目标,身体锻炼有恒心。这就是有自我发展意识的一种良好表现。具有自我发展的行动。发展自我单单有意识是不够的,还要有脚踏实地的行动。这种行动表现在道德的修炼上应该是:自觉遵守《哈尔滨工业大学学生手册》和《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表现在文化知识的学习上应该是:不论学习上取得怎样优异的成绩,都能永不满足;不论在学习上遇到怎样的挫折,都能坚韧不拔。表现在能力的提升上应该是:积极参加班级、学校的各项活动,乐于为同学服务,为班级服务,为学校服务,在活动中展示自己,锻炼自己,提高自己。
第二,努力培养竞争意识与协作意识。
在校园中提倡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形成平等友爱融拾和谐的人际环境。培养大学生形成竞争和协作意识,还需要大学生具备两个观念;民主法制观念和诚实守信的思想道德观念。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21世纪经济活动中要遵守的信用准则,诚实守信是人们互相协作的一个基本条件。加强大学生“诚实守信”的思想道德观念,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和协作意识,我们的社会才会真正和谐。大力弘扬自主、创造、竞争、合作精神,让学生在优良的人文环境潜移默化地
第三,培养人际交往能力。
在一所学校,学生与学生、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是和谐校园人际关系的主要组成
部分,这种人际交往是指人们在社会活动过程中发生、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营造和谐的人际氛围,给人以良好的心境,有利于工作、学习。要处理好人际关系,要求大学生主要应该做到:克服不良心理影响。只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体现校园的和谐。大学里学生之间的接触比较频繁,用心营造一种充满真情与关爱的氛围会使校园融洽起来。在温暖的关怀与真切的感动里生活,心灵与心灵之间碰撞出心之相映的清脆。
第四,养成尊重他人的习惯。
和谐的集体、和谐的校园,应该是每一个个体都受到尊重的集体,应该是每一个成员都受到尊重的校园。作为学生,在和谐校园的建设中尽自己的职责应该表现在:首先尊重学校的教职工,尤其是尊重他们的劳动,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上。如果说上好每一节课,认真完成好每一科的作业是对老师的最好尊重的话,那么,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自觉维护校园环境的整洁就是对学校员工的尊重。因为每一堂课,每一处优美的环境,都是学校教职工用心血和智慧换来的劳动成果。学校和家庭有着不同的特点。如果说在家里可以充分地张扬个性的话,那么在学校较多的应该是规范共性;如果说在家里可以是全家人围着你而转的话,那么在学校需要你有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其次,尊重班里的每一位同学。这种尊重应该体现在对弱小同学的关爱,对有困难同学的帮助,对成绩不如你好,家境没有你富裕的同学的尊重上。有了这种尊重,班级才是一个充满关爱的班级,校园才是一个充满关爱的校园,社会也才会成为一个充满关爱的社会。 第五,创建和谐的校园文化。
一个和谐的校园,还应有意蕴丰赡的校园文化,这是极其重要的一点。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是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像春天的枝叶一样无拘无束的伸展,浓厚的学习氛围,让我们如鱼得水,畅游知识的海洋,多种多样的社团活动让我们学会办事学会做人。如果没有校园文化,学生的精神世界无疑是一片荒漠,而和谐校园文化是一种巨大无声力量,是最优秀的隐性课程。它是难得的甘露,从最微妙最深刻的方式进入灵魂深处,滋润干涸的心灵。我校前段时间有大量非法的传教士,他们的言行给学生正常的生活带来了恶劣影响,我们应该抵触这种非法的传教活动,让他们不可告人的目标不功自破。
第六,校园安全。
近几年发生了不少校园安全事件,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今日在河北大学发生的一死一伤的交通悲剧,更加引起了社会很大的反响,而处理事件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很大的贪污腐败现象,十七届四中全会正是把腐败现象作为焦点问题来抓,这一事件不得不联想到前几年南开圣诞节学生群体“闹事”事件,而河北大学和南开处理问题的方法竟然大相径庭,一个侵害学生的利益,一个不追究学生任何责任,保护学生的利益。和谐的校园,安全是第一位的,我想如果一个学校发生任何一起火灾、自杀、交通事件,都不能称之为和谐的校园,为了避免这种威胁校园安全的行为继续发生,应该从学校规章制度到师生共同做起,杜绝此类现象。
第七,党员应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高校中学生党员很多,他们的一言一行对校园和谐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学生党员,应该注意在政治上保持正确的方向,带头提高理论水平和思想素质。作为高校的学生党员,更应该自觉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等我党的重要思想,从根本上保证前进方向的正确性,坚持真理。学生党员要主动联系同学,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带动同学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引导同学拥护党的方针政策。大学生党员在工作中应积极主动,以高昂的姿态、饱满的热情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工作中,学生党员要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热爱学校、关心集体、顾全大局,带动同学共同建设好
集体。作为学生党员,要能正确对待批评和荣誉,有缺点、错误要欢迎同学指出并勇于改正,逐步树立起党员的威信。
总之,和谐可以凝聚人心,和谐可以团结力量,和谐可以发展事业校园奏响和谐的旋律,必将为学校、教职工和学生的发展注入活力我们要更加珍惜团结和谐的局面,始终用和谐的音符推动学校稳定持续的发展,以发展增和谐、以改革促和谐、以公平求和谐、以稳定保和谐,把学校建设与发展的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