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网瘾会更偏爱中国的青少年

为什么网瘾会更偏爱中国的青少年?

内容简介:国外网络成瘾的人群集中在20~30岁,中国却集中在15~20岁; 国外网络成瘾的内容比较分散,而中国80%~90%集中在网络游戏;国外网络成瘾罕见极端事件,而中国人网瘾的极端程度也超过国外;国外网络成瘾的人群集中在20~30岁,中国却集中在

国外网络成瘾的人群集中在20~30岁,中国却集中在15~20岁; 国外网络成瘾的内容比较分散,而中国80%~90%集中在网络游戏;国外网络成瘾罕见极端事件,而中国人网瘾的极端程度也超过国外;国外网络成瘾的人群集中在20~30岁,中国却集中在15~20岁;国外网络成瘾的内容比较分散,而中国80%~90%集中在网络游戏;国外网络成瘾罕见极端事件,而中国人网瘾的极端程度也超过国外。

在国外,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很少见到中国这样“繁荣”的网吧业。国内有的城市盖起了几层楼的网吧,而且总是人满为患,生意兴隆。但同样是亚洲国家,在日本、新加坡、泰国的网吧里,不过十几张电脑桌,人也很少,非常清静。

当许多家长控诉“网络害了孩子”时,对国内外网络成瘾现象所做的比较却不得不让我们思考:为什么这么多中国孩子会迷恋网络? 为什么网瘾会找上中国孩子? 帮助网络成瘾的孩子该从哪里下手?

三大缺失,使网络成为替代品

研究网瘾首先要回答“网络给了青少年什么”。一个孩子要健康成长,身心两方面都需要很多的“营养素”,从心理上来说,这些“营养素”包括安全感、成就感、自信、与他人建立关系的能力,等等。家庭、学校是青少年获得这些营养素的主要渠道。但是,如果家庭、学校不能提供这些营养素,青少年就会寻找其他的替代品。 经过研究发现,当代中国青少年成长中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三个缺失:

第一是“父亲功能”的缺失。父亲对于青春期的男孩来说是很重要的,父亲往往代表着规则和秩序,孩子自控能力的形成与父亲的作用有很大关系。但是现在很多家庭中,父亲的功能是缺失的,比如一些孩子父母离异了,孩子跟着妈妈生活; 有的家庭虽然表面完整,但父亲很少在家,他们总是在外面忙自己的事; 还有的父亲为了生存与发展,不得不离开家庭,想尽责也尽不了。在传统的大家庭时代,父亲不在,还有爷爷和叔叔伯伯来代替父亲发挥功能,而现代核心家庭却找不到替代者,造成父亲功能的缺失。这从某种角度上解释了为什么网络成瘾的大多是男孩。 第二个重大的缺失是游戏缺失。很多人以为,在中学阶段孩子已经不需要游戏了。实际上青春期的孩子仍然需要游戏,只不过他们需要社会角色更丰富的游戏,需要有象征意义的游戏帮助他们长大。现在中学体育活动不仅少,而且男生的活动在时间上和内容上都和女生差不多,其实男生是需要在游戏中有一定的肢体接触,甚至肢体冲突的。当现实生活无法满足时,他就去找替代品。网络游戏很多都是战斗游戏,所以很容易被男生迷恋上。这也是为什么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以游戏为主的重要原因。

第三个缺失是同伴的缺失。对于青春期孩子来说,同伴特别重要,没有伙伴就不能从家庭走向社会。但是中国城市中大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内同伴为零。同时,现在很多孩子上学远,又因为安全问题家长不得不接送,本来上学路上可以和同伴玩耍,现在不可能了。而短短的课间时间,很难发展出高质量的同伴关系。新的城市社区,居民的异质性也不利于青少年发展同伴关系。当现实生活中同伴缺失时,网络却给青少年提供了机会。

在网络中,有游戏,有同伴交往,又能获得成就感,正好弥补了三个方面的缺失。

警惕从学习成瘾到网络成瘾

青少年中真正网络“成瘾”的比例并没有一般所说的那么高。这是因为,他们在研究中发现,人们使用网络的时间和社会功能的丧失并不一定正相关,也就是说,虽然有些青少年上网时间较长,但并没有明显影响他的学习和生活。

把网络使用者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健康使用者,他们不会因为上网而影响社会功能的发挥。

第二类是高危人群。这样的人往往是人们心目中的“好学生”。这些好学生对学习的投入并非出于内在的兴趣,而是依赖良好的学业成绩获得各种心理需求,如老师的关注、家长的奖励、同学的钦佩等。他们是“学习成瘾”的孩子,往往缺乏学业以外的明显特长和爱好,也缺少好朋友。这样的好学生进入大学后,发现学习不再是评价一个人的单一标准时,就会出现成长的垮塌。由于他们的行为方式是单一的,过去就靠学习,现在学习不能给自己带来满足了,单一的行为方式使得他们放弃学习,一头扑到网络上,希望从网络上全部获得他想要的东西。但是网络并不能替代现实,他必须去发展自己的心理能力。

第三类是网络使用障碍者。这些人虽然上网时间很长,几乎每天都要上网,但还能控制使用的极限度,比如考试前他会停止上网去学习。

第四类就是网络成瘾者。他们因为上网,社会功能严重受损,心理、身体都出现了问题。这些人大约只占2%,他们需要进行心理干预。

我国目前青少年有很多属于第三类而不是第四类。对他们进行矫治,家庭、学校和青少年自己都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这样有利于状况的全面改善。尤其是青少年自身具有一定的行为调控能力,在专业人员的辅导下,这股自身的强大力量会帮助他们自己走出网络迷途的。

为什么网瘾会更偏爱中国的青少年?

内容简介:国外网络成瘾的人群集中在20~30岁,中国却集中在15~20岁; 国外网络成瘾的内容比较分散,而中国80%~90%集中在网络游戏;国外网络成瘾罕见极端事件,而中国人网瘾的极端程度也超过国外;国外网络成瘾的人群集中在20~30岁,中国却集中在

国外网络成瘾的人群集中在20~30岁,中国却集中在15~20岁; 国外网络成瘾的内容比较分散,而中国80%~90%集中在网络游戏;国外网络成瘾罕见极端事件,而中国人网瘾的极端程度也超过国外;国外网络成瘾的人群集中在20~30岁,中国却集中在15~20岁;国外网络成瘾的内容比较分散,而中国80%~90%集中在网络游戏;国外网络成瘾罕见极端事件,而中国人网瘾的极端程度也超过国外。

在国外,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很少见到中国这样“繁荣”的网吧业。国内有的城市盖起了几层楼的网吧,而且总是人满为患,生意兴隆。但同样是亚洲国家,在日本、新加坡、泰国的网吧里,不过十几张电脑桌,人也很少,非常清静。

当许多家长控诉“网络害了孩子”时,对国内外网络成瘾现象所做的比较却不得不让我们思考:为什么这么多中国孩子会迷恋网络? 为什么网瘾会找上中国孩子? 帮助网络成瘾的孩子该从哪里下手?

三大缺失,使网络成为替代品

研究网瘾首先要回答“网络给了青少年什么”。一个孩子要健康成长,身心两方面都需要很多的“营养素”,从心理上来说,这些“营养素”包括安全感、成就感、自信、与他人建立关系的能力,等等。家庭、学校是青少年获得这些营养素的主要渠道。但是,如果家庭、学校不能提供这些营养素,青少年就会寻找其他的替代品。 经过研究发现,当代中国青少年成长中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三个缺失:

第一是“父亲功能”的缺失。父亲对于青春期的男孩来说是很重要的,父亲往往代表着规则和秩序,孩子自控能力的形成与父亲的作用有很大关系。但是现在很多家庭中,父亲的功能是缺失的,比如一些孩子父母离异了,孩子跟着妈妈生活; 有的家庭虽然表面完整,但父亲很少在家,他们总是在外面忙自己的事; 还有的父亲为了生存与发展,不得不离开家庭,想尽责也尽不了。在传统的大家庭时代,父亲不在,还有爷爷和叔叔伯伯来代替父亲发挥功能,而现代核心家庭却找不到替代者,造成父亲功能的缺失。这从某种角度上解释了为什么网络成瘾的大多是男孩。 第二个重大的缺失是游戏缺失。很多人以为,在中学阶段孩子已经不需要游戏了。实际上青春期的孩子仍然需要游戏,只不过他们需要社会角色更丰富的游戏,需要有象征意义的游戏帮助他们长大。现在中学体育活动不仅少,而且男生的活动在时间上和内容上都和女生差不多,其实男生是需要在游戏中有一定的肢体接触,甚至肢体冲突的。当现实生活无法满足时,他就去找替代品。网络游戏很多都是战斗游戏,所以很容易被男生迷恋上。这也是为什么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以游戏为主的重要原因。

第三个缺失是同伴的缺失。对于青春期孩子来说,同伴特别重要,没有伙伴就不能从家庭走向社会。但是中国城市中大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内同伴为零。同时,现在很多孩子上学远,又因为安全问题家长不得不接送,本来上学路上可以和同伴玩耍,现在不可能了。而短短的课间时间,很难发展出高质量的同伴关系。新的城市社区,居民的异质性也不利于青少年发展同伴关系。当现实生活中同伴缺失时,网络却给青少年提供了机会。

在网络中,有游戏,有同伴交往,又能获得成就感,正好弥补了三个方面的缺失。

警惕从学习成瘾到网络成瘾

青少年中真正网络“成瘾”的比例并没有一般所说的那么高。这是因为,他们在研究中发现,人们使用网络的时间和社会功能的丧失并不一定正相关,也就是说,虽然有些青少年上网时间较长,但并没有明显影响他的学习和生活。

把网络使用者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健康使用者,他们不会因为上网而影响社会功能的发挥。

第二类是高危人群。这样的人往往是人们心目中的“好学生”。这些好学生对学习的投入并非出于内在的兴趣,而是依赖良好的学业成绩获得各种心理需求,如老师的关注、家长的奖励、同学的钦佩等。他们是“学习成瘾”的孩子,往往缺乏学业以外的明显特长和爱好,也缺少好朋友。这样的好学生进入大学后,发现学习不再是评价一个人的单一标准时,就会出现成长的垮塌。由于他们的行为方式是单一的,过去就靠学习,现在学习不能给自己带来满足了,单一的行为方式使得他们放弃学习,一头扑到网络上,希望从网络上全部获得他想要的东西。但是网络并不能替代现实,他必须去发展自己的心理能力。

第三类是网络使用障碍者。这些人虽然上网时间很长,几乎每天都要上网,但还能控制使用的极限度,比如考试前他会停止上网去学习。

第四类就是网络成瘾者。他们因为上网,社会功能严重受损,心理、身体都出现了问题。这些人大约只占2%,他们需要进行心理干预。

我国目前青少年有很多属于第三类而不是第四类。对他们进行矫治,家庭、学校和青少年自己都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这样有利于状况的全面改善。尤其是青少年自身具有一定的行为调控能力,在专业人员的辅导下,这股自身的强大力量会帮助他们自己走出网络迷途的。


相关内容

  • 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
  • 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 (2005) 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 1. 调查研究相关说明 1.1 研究背景 青少年已经成为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在促进青少年快速成长发展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诸多不良影响,其中网瘾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青少年是一个自我防护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都相对薄弱的群体,他们容易 ...

  • 青少年社会调查报告
  • 社会调查报告 课题名称 分校名称 年级名称 专业名称 学生学号 学生姓名 关于青少年网瘾社会调查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关于青少年网瘾的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关于青少年网瘾的形成和对自身以及家庭社会的影响,针对网瘾少年的帮助措施. 调查时间:2015年5月6日--2015年6月6日 调查地点:神采飞扬 ...

  • 正视网络游戏 远离网瘾教学设计
  • 正视网络游戏 远离网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第一次课带领学生了解了评价和鉴别信息的方法,第二节使学生了解了信息的几个基本特征,并做了有关学生信息技术起始水平的问卷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对网络游戏非常着迷,为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旨在带领学生领略网络游戏的魅力的同时,也能正视网络游戏,了解网络游戏的危害 ...

  • 明明是你没耐心,却怪孩子不听话
  • 出门不带手机,你能习惯吗?图/Ahmed Aqtai 文/丁正如意 日前,中国社科院国情调查与大数据研究中心联合腾讯互联网与社会研究中心在京发布<社交网络与赋能研究报告>.该报告调查数据显示,身为互联网原住民的青年人,94%的人表示出门不带手机感到很不习惯,超过7成青年人每隔15分钟至少 ...

  • 手机上网综合症
  • 从最初的5M免费体验到10M,再到30M.50M--大三学生小杨这半年多来几次升级手机流量套餐,可最近发现,居然到月底又不够用了. 50M的流量都不够用,这意味着小杨每天平均至少有3个小时在用手机上网.如今,像小杨一样大力使用手机上网功能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在某个用户群主要为大学生的SNS社区中,一份 ...

  • 李丽 如何教育网瘾学生
  • 如何教育网瘾学生 讲座人:李丽 在日常工作中,班主任不难发现以下情况:班上有些学生热衷于甚至沉溺于上网,他们无心学习,品学双差:网络成瘾,不仅使他们的学业发展和身心健康受到了严重影响,甚至导致了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教育和转变网瘾学生成了当前班主任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资料显示这样一个惊人的数据 ...

  • 王大伟 自救手册
  • 自救手册--------自救260问 (2010-07-10 18:01:51) 转载 标签: 教育 大伟自救手册 --------自救260问 中央电视台法律讲堂大伟话治安栏目 英国警察预防青少年被害经验总结 王大伟十年普及被害人学集大成总结 人类巳进入自护时代 卷首语:自护时代 人类的安全巳进入 ...

  • 小组活动方案
  • 第一组活动方案 组长:王柏煊 电话:66261399 成员:黄馨竹.潘宇翔.颜旭.朱鸿臻 林明芊.范子宣.刘丹.宁小彬.刘人榜 一.上网去查找有关"网瘾"的资料, 制作演示文稿. 查找内容: (1)什么是网瘾? 网瘾的表现有哪些? (2)对于网瘾,专家是怎么说的? (3)对于有网 ...

  • 大学生上网对学习与生活的影响
  • 大学生上网对学习与生活的影响 一.导言 (一)研究的问题及背景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调查数据,在我国约2650万网民中18-24岁者占到36.8%,而这正是大学生所处的年龄段.我就想这个问题刚好可用来在学校做个调查研究.作为网民主体之一的大学生的上网行为是否健康,这直接关系着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