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通信技术概论试题集

现代通信技术概论试题集

1 通信的工作方式有几种?简述其工作原理是什么?

通信方式可分为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及全双工通信三种. 工作原理: 是指把 消息(message)从一地有效地递到另一地,即信息(information)传递的全过程。 2 数字通信系统与模拟通信系统比较有哪些优点缺点?

数字通信系统优点:(1) 抗干扰、抗噪声能力强,无噪声积累。(2) 便于加密处理,保密性强。(3) 差错可控。(4) 利用现代技术,便于对信息进行处理、存储、交换。(5) 便于集成化,使通信设备微型化。

数字通信缺点:(1) 数字信号占用的频带宽。(2) 对同步要求高,系统设备比较复杂。 3 现代通信有哪些方面主要技术?

1.2.1 移动通信 移动通信的主要技术有: 组网技术、 多址技术、 调制解调技术、 语音编码技术、 交织技术、 分集技术、 自适应性技术, 网络管理技术等。 在后面我们将介绍数字移动通信的基本技术和几种具体通信系统。

1.2.2 光纤通信 的新技术主要有: 光器件技术、 光放大技术、 光接入技术、 光同步数字传输网技术、 相干光通信技术、 光波复用技术、 全光通信技术等。

1.2.3 多媒体通信 多媒体通信主要技术有: 音频数据压缩编码技术、视频数据压缩编码技术、 宽带网络技术、信息差错控制技术、 数据过滤技术、多媒体传输技术及应用系统技术等。

1.2.4 Internet技术 Internet是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互联网络, 它允许全球千百万人同时相互通信, 共享资源。 实际上, Internet是一个以统一标准协议(TCP/IP)连接全球范围内许多国家、 部门与组织的计算机通信网络。 Internet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 网络互连技术、 网络管理技术、 寻址技术、 网际协议及传输控制协议等。

1.2.5 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 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集合了许多通信领域的最新技术, 如帧中继技术、 交换式多兆比特数字业务(SMDS)、 异步转移模式(ATM)、 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 分布式排队双总线(DQDB)及接入网技术等。

1.2.6 智能网(IN) 智能网是当今通信领域研究的重要方面, 它代表着未来通信网络发展的方向, IN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网络相结合的产物。 它从更高更新的层次来定义通信过程及具体业务(智能业务), 它能为广大用户迅速、 灵活地提供各种可能业务, 并能快速生成新业务。 IN主要内容有: 概念模型、 应用协议、 业务交换、 业务控制、 业务数据、 业务管理、 业务生成; 以及IN与移动网、 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 因特网互联技术。

1.2.7 其它技术 除以上几个主要技术外, 卫星通信技术(特别是移动卫星通信技术)、 个人通信技术、 宽带住宅技术(智能大厦)等都是目前通信领域中研究与应用的热点技术。

1、理解电话通信中一次呼叫处理的全过程。

主叫用户摘机呼叫------送拨号音,准备拨号------ 拨号------号码分析 (交换机)------ 接至被叫用户------- 向被叫用户振铃------- 被叫应答和通话------ 主叫先挂机,通话结束------ 被叫先挂机,通话结束

2、 简述组建电话网有哪些要求。

对组建电话网的要求:(1)保证网内每个用户都能任意呼叫网内的其它用户(2)保证满意的服务质量(3)能不断适应通信新业务和通信新技术的发展(4) 投资和维护费用尽可能低 1 短波通信系统中抗干扰的途径大致有几方面?

1)采用实时选频系统。 2)尽可能提高系统的频率稳定度,以压缩接收的通频带。

3)采用定向天线或自适应调零天线。 4)采用抗干扰能力强的调制和健控制度。5)采用“跳频”通信和“突发传输”技术。

2 短波通信系统中差错控制方式有哪几类?并简述每类的基本原理。

(1)一类称为反馈纠错方式,即根据线路接收端的要求而自动重发的检错方式,简称ARQ方式;自动重发检错ARQ

在发送端对所传信息进行编码,加入少量监督码元以便在接收端检测接收数据的差错。如果检测到含有差错的码组,这个码组将不被送到用户,与此同时把要求重发的信号(ARQ信号)送往发送端。发送端接收到ARQ信号后,就重发已发生差错的那部分信息。

(2)另一类称为前向纠错方式,简称FEC方式。前向纠错FEC

在发送端对所传信息进行编码,这种编码通常采用较复杂的编码方式,以便于接收端根据编码规则自动纠正一定长度的传输差错。

(3)在这两类基础上有派生出混合纠错(HEC)方式。混合纠错HEC

把FEC和ARQ设备串联起来,就构成了HEC差错控制系统。此时,少量差错将在接收端自行纠正;当差错严重超出FEC的纠错能力时,就向发送端发出要求重发的信号,使发送端重发。显然,这种混合纠错系统由于采用了FEC,使高差错率段增加了单位时间传送的信息量。其缺点是系统复杂,成本较高。

3 简述理想的软件无线电台发射信号的过程

理想的软件无线电台发射信号的过程是:

◆分析传输信道和临近信道的能量分布特征◆探测传播路径,选择传输信道;◆构造合适的信道调制方式;◆将天线波束自动指向合适的传输方向;◆选择合适的功率后发射信号 4 简述理想的软件无线电台接收信号的过程。

理想的软件无线电台接收信号的过程是:

(1)分析传输信道及其临近信道的能量分布特征,调整接收信道;(2)识别接收信号的模式;(3)自动将天线方向图的零点指向干扰,保持有用信号有一定的天线增益;(4)评估有用信号多径的动态特性,并对此多径信号相干相加和自适应均衡;(5)进行解调与前向纠错。

5 微波通信系统中 使用的中继站有哪些?简述每类中继站的工作基本原理

• 微波中继站的中继方式可以分为:

(1)直接中继(2)外差中继(3)基带中继

直接中继:是将收到的射频信号直接移到其他射频上,无须经过微波一中频一微波的上下变频过程 。

外差中继:将射频信号进行中频解调,在中频进行放大,然后经过上变频调制到微波频率,发送到下一站。

基带中继:它不仅需要要下变频,还需要调制解调电路,因此基带中继可以上下话路,同时由于数字信号的再生消除了积累的噪声,传输质量得到保证。因此基带中继是数字微波中继通信的主要中继方式 。

6 微波通信系统频率配制原则是什么?

频率的分配原则:

(1)在给定的可用频率范围内尽可能多安排波道数量,这样可以在这条微波线路上增加通信容量;(2)减少各波道间的干扰,以提高通信质量;(3)有利于通信设备的标准化、系列化。

1 卫星通信系统有哪几种通信分配方式?简述各自的工作原理

预分配(PA)方式

1 在预分配的卫星通信系统中,卫星信道是预先分配给各地球站的。其中、特别把在使用过程中不再变动的预分配称为固定预分配方式,相反,对应于每日通信业务量的变化而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改变的预分配称为动态预分配方式;

按需分配(DA)方式

1 把所有信道归各站所公有,信道的分配是根据各地球站提出申请而临时时决定的。 2 按需分配的优点是信道利用率高,特别是在地球站数目多,而每站业务量小的场合更是如此 。

2 简述移动卫星通信系统和固定通信系统的区别?

(1)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卫星轨道应尽量避免 在此两个圆环内 。

(2)在系统设计时应考虑多径衰落余量,降低了系统的容量。

(3)需要合理的多址连接方式和信道分配方式、调制解调和编码技术。

(4)移动台小型化

1 光纤通信系统中抖动的性能参数有哪些?怎样消除或抑制光纤通信系统中的抖动。

根据ITU-T建议和我国国标,抖动的性能参数主要有 :

(1) 输入抖动容限是指误码率符合要求的情况下,系统所允许的输入信号码流中的最大抖动。(2) 输出抖动是指当系统无输入抖动时,系统输出口的信号抖动特性。(3)抖动转移特性定义为系统输出信号的抖动与输入信号中具有对应频率的抖动之比

控制或抑制抖动的方法

一是,对数字信号采用合适的线路编码,使“ 0”“ 1”码的分布比较均匀;二是,采用“缓冲存储器”和再定时技术,利用跟踪滤波器或模拟锁相环路的功能,抑制信号的抖动。

1. 组网技术包括哪些主要问题?

(1) 对于给定的频率资源,大家如何来共享? 即采用什么样的多址技术,使得有限的资源能传输更大容量的信息 .(2) 由于传播损耗的存在, 基站和移动台之间的通信距离总是有限的。 (3) 如何将服务区内的各个基站互连起来,并且要与固定网络(如PSTN、 ISDN、 BISDN等)互连,从而实现移动用户与固定用户、移动用户与移动用户之间的互连互通? 也就是说,移动通信应采用什么样的网络结构? (4) 移动通信的基本特点是用户在网络覆盖的范围内可任意移动。 这就要解决下面两个问题: 一是当移动用户从一个基站的覆盖区移动到另一个基站的覆盖区时, 如何保证用户通信过程的连续性,即如何实现有效的越区切换? 二是用户在移动网络中任意移动, 网络如何管理这些用户,使网络在任何时刻都知道, 该用户当前在哪一个地区的哪一个基站覆盖的范围内, 即如何解决移动性管理的问题? (5) 如何在用户和移动网络之间, 移动网络和固定网络之间交换控制信息,从而对呼叫过程、移动性管理过程和网络互连过程进行控制,以保证网络有序运行,即在移动通信网中应采用什么样的信令系统?

2. 什么叫越区切换? 越区切换包括哪些主要问题? 软切换和硬切换的差别是什么?

越区(过区)切换(Handover或Handoff)是指将当前正在进行的移动台与基站之间的通信链路从当前基站转移到另一个基站的过程。 该过程也称为自动链路转移ALT(Automatic Link Transfer)。越区切换通常发生在移动台从一个基站覆盖的小区进入到另一个基站覆盖的小区的情况下, 为了保持通信的连续性, 将移动台与当前基站之间的链路转移到移动台与新基站之间的链路。

越区切换包括三个方面的问题: ① 越区切换的准则, 也就是何时需要进行越区切换; ② 越区切换如何控制; ③ 越区切换时的信道分配。

越区切换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硬切换, 另一类是软切换。 硬切换是指在新的连接建立以前, 先中断旧的连接。 而软切换是指既维持旧的连接, 又同时建立新的连接, 并利用

新旧链路的分集合并来改善通信质量, 当与新基站建立可靠连接之后再中断旧链路。在越区切换时, 可以仅以某个方向(上行或下行)的链路质量为准, 也可以同时考虑双向链路的通信质量。

3. 详细阐述越区切换有那些准则 ?

(1) 相对信号强度准则(准则1): 在任何时间都选择具有最强接收信号的基站。 如图 2 - 23 中的 A处将要发生越区切换。 这种准则的缺点是: 在原基站的信号强度仍满足要求的情况下, 会引发太多不必要的越区切换。 (2) 具有门限规定的相对信号强度准则(准则2): 仅允许移动用户在当前基站的信号足够弱(低于某一门限), 且新基站的信号强于本基站的信号情况下, 才可以进行越区切换。 如图 2 - 23所示, 在门限为Th2时, 在B点将会发生越区切换。在该方法中, 门限选择具有重要作用。 (3) 具有滞后余量的相对信号强度准则(准则3): 仅允许移动用户在新基站的信号强度比原基站信号强度强很多(即大于滞后余量(Hysteresis Margin))的情况下进行越区切换。 (4) 具有滞后余量和门限规定的相对信号强度准则(准则4): 仅允许移动用户在当前基站的信号电平低于规定门限并且新基站的信号强度高于当前基站一个给定滞后余量时进行越区切换。

1. 什么叫移动通信?移动通信有哪些特点?

(1)通信双方有一方或两方处于运动中的通信。

(2)1. 移动通信必须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2. 移动通信是在复杂的干扰环境中运行的 。3. 移动通信可以利用的频谱资源非常有限, 而移动通信业务量的需求却与日俱增4. 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多种多样, 网络管理和控制必须有效 5. 移动通信设备(主要是移动台)必须适于在移动环境中使用

2. 单工通信与双工通信有何区别?各有何优缺点

单工通信,是指通信双方电台交替地进行收信和发信。根据收、发频率的异同, 又可分为同频单工和异频单工。 单工通信常用于点到点通信。同频单工是指通信双方(如图1-1中的电台甲和电台乙)使用相同的频率f1工作, 发送时不接收, 接收时不发送。 平常各接收机均处于守候状态, 即把天线接至接收机等候被呼。 当电台甲要发话时, 它就按下其送受话器的按讲开关(PTT), 一方面关掉接收机, 另一方面将天线接至发射机的输出端, 接通发射机开始工作。 当确知电台乙接收到载频为f1的信号时, 即可进行信息传输。

双工通信, 是指通信双方可同时进行传输消息的工作方式, 有时亦称全双工通信, 如图1-2所示。 图中,基站的发射机和接收机分别使用一副天线, 而移动台通过双工器共用一副天线。双工通信一般使用一对频道, 以实施频分双工(FDD)工作方式。 这种工作方式使用方便,同普通有线电话相似, 接收和发射可同时进行。

1. 蜂窝通信系统采用了哪些技术?它与无线寻呼、无绳电话、 集群系统的主要差别是什么? 1 蜂窝通信系统采用了频道再用技术。频率再用技术。越区切换技术。

2 无线寻呼 单工模式 集群通信 半双工模式 蜂窝通信、无绳电话为双工通信

4.移动通信包括哪些主要技术?各项技术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1.4.1 调制技术调频技术的应用曾对模拟移动通信的发展产生过极大的推动作用,迄今,这种调制技术仍广泛应用于许多模拟移动通信系统中。

在实际应用中, 有两类用得最多的数字调制方式:(1) 线性调制技术, 主要包括PSK、 QPSK、 DQPSK、 OK-QPSK、 π/4-DQPSK和多电平PSK等。 (2) 恒定包络(连续相位)调制技术, 主要包括MSK、 GMSK、 GFSK和TFM等。

现代通信技术概论试题集

1 通信的工作方式有几种?简述其工作原理是什么?

通信方式可分为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及全双工通信三种. 工作原理: 是指把 消息(message)从一地有效地递到另一地,即信息(information)传递的全过程。 2 数字通信系统与模拟通信系统比较有哪些优点缺点?

数字通信系统优点:(1) 抗干扰、抗噪声能力强,无噪声积累。(2) 便于加密处理,保密性强。(3) 差错可控。(4) 利用现代技术,便于对信息进行处理、存储、交换。(5) 便于集成化,使通信设备微型化。

数字通信缺点:(1) 数字信号占用的频带宽。(2) 对同步要求高,系统设备比较复杂。 3 现代通信有哪些方面主要技术?

1.2.1 移动通信 移动通信的主要技术有: 组网技术、 多址技术、 调制解调技术、 语音编码技术、 交织技术、 分集技术、 自适应性技术, 网络管理技术等。 在后面我们将介绍数字移动通信的基本技术和几种具体通信系统。

1.2.2 光纤通信 的新技术主要有: 光器件技术、 光放大技术、 光接入技术、 光同步数字传输网技术、 相干光通信技术、 光波复用技术、 全光通信技术等。

1.2.3 多媒体通信 多媒体通信主要技术有: 音频数据压缩编码技术、视频数据压缩编码技术、 宽带网络技术、信息差错控制技术、 数据过滤技术、多媒体传输技术及应用系统技术等。

1.2.4 Internet技术 Internet是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互联网络, 它允许全球千百万人同时相互通信, 共享资源。 实际上, Internet是一个以统一标准协议(TCP/IP)连接全球范围内许多国家、 部门与组织的计算机通信网络。 Internet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 网络互连技术、 网络管理技术、 寻址技术、 网际协议及传输控制协议等。

1.2.5 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 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集合了许多通信领域的最新技术, 如帧中继技术、 交换式多兆比特数字业务(SMDS)、 异步转移模式(ATM)、 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 分布式排队双总线(DQDB)及接入网技术等。

1.2.6 智能网(IN) 智能网是当今通信领域研究的重要方面, 它代表着未来通信网络发展的方向, IN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网络相结合的产物。 它从更高更新的层次来定义通信过程及具体业务(智能业务), 它能为广大用户迅速、 灵活地提供各种可能业务, 并能快速生成新业务。 IN主要内容有: 概念模型、 应用协议、 业务交换、 业务控制、 业务数据、 业务管理、 业务生成; 以及IN与移动网、 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 因特网互联技术。

1.2.7 其它技术 除以上几个主要技术外, 卫星通信技术(特别是移动卫星通信技术)、 个人通信技术、 宽带住宅技术(智能大厦)等都是目前通信领域中研究与应用的热点技术。

1、理解电话通信中一次呼叫处理的全过程。

主叫用户摘机呼叫------送拨号音,准备拨号------ 拨号------号码分析 (交换机)------ 接至被叫用户------- 向被叫用户振铃------- 被叫应答和通话------ 主叫先挂机,通话结束------ 被叫先挂机,通话结束

2、 简述组建电话网有哪些要求。

对组建电话网的要求:(1)保证网内每个用户都能任意呼叫网内的其它用户(2)保证满意的服务质量(3)能不断适应通信新业务和通信新技术的发展(4) 投资和维护费用尽可能低 1 短波通信系统中抗干扰的途径大致有几方面?

1)采用实时选频系统。 2)尽可能提高系统的频率稳定度,以压缩接收的通频带。

3)采用定向天线或自适应调零天线。 4)采用抗干扰能力强的调制和健控制度。5)采用“跳频”通信和“突发传输”技术。

2 短波通信系统中差错控制方式有哪几类?并简述每类的基本原理。

(1)一类称为反馈纠错方式,即根据线路接收端的要求而自动重发的检错方式,简称ARQ方式;自动重发检错ARQ

在发送端对所传信息进行编码,加入少量监督码元以便在接收端检测接收数据的差错。如果检测到含有差错的码组,这个码组将不被送到用户,与此同时把要求重发的信号(ARQ信号)送往发送端。发送端接收到ARQ信号后,就重发已发生差错的那部分信息。

(2)另一类称为前向纠错方式,简称FEC方式。前向纠错FEC

在发送端对所传信息进行编码,这种编码通常采用较复杂的编码方式,以便于接收端根据编码规则自动纠正一定长度的传输差错。

(3)在这两类基础上有派生出混合纠错(HEC)方式。混合纠错HEC

把FEC和ARQ设备串联起来,就构成了HEC差错控制系统。此时,少量差错将在接收端自行纠正;当差错严重超出FEC的纠错能力时,就向发送端发出要求重发的信号,使发送端重发。显然,这种混合纠错系统由于采用了FEC,使高差错率段增加了单位时间传送的信息量。其缺点是系统复杂,成本较高。

3 简述理想的软件无线电台发射信号的过程

理想的软件无线电台发射信号的过程是:

◆分析传输信道和临近信道的能量分布特征◆探测传播路径,选择传输信道;◆构造合适的信道调制方式;◆将天线波束自动指向合适的传输方向;◆选择合适的功率后发射信号 4 简述理想的软件无线电台接收信号的过程。

理想的软件无线电台接收信号的过程是:

(1)分析传输信道及其临近信道的能量分布特征,调整接收信道;(2)识别接收信号的模式;(3)自动将天线方向图的零点指向干扰,保持有用信号有一定的天线增益;(4)评估有用信号多径的动态特性,并对此多径信号相干相加和自适应均衡;(5)进行解调与前向纠错。

5 微波通信系统中 使用的中继站有哪些?简述每类中继站的工作基本原理

• 微波中继站的中继方式可以分为:

(1)直接中继(2)外差中继(3)基带中继

直接中继:是将收到的射频信号直接移到其他射频上,无须经过微波一中频一微波的上下变频过程 。

外差中继:将射频信号进行中频解调,在中频进行放大,然后经过上变频调制到微波频率,发送到下一站。

基带中继:它不仅需要要下变频,还需要调制解调电路,因此基带中继可以上下话路,同时由于数字信号的再生消除了积累的噪声,传输质量得到保证。因此基带中继是数字微波中继通信的主要中继方式 。

6 微波通信系统频率配制原则是什么?

频率的分配原则:

(1)在给定的可用频率范围内尽可能多安排波道数量,这样可以在这条微波线路上增加通信容量;(2)减少各波道间的干扰,以提高通信质量;(3)有利于通信设备的标准化、系列化。

1 卫星通信系统有哪几种通信分配方式?简述各自的工作原理

预分配(PA)方式

1 在预分配的卫星通信系统中,卫星信道是预先分配给各地球站的。其中、特别把在使用过程中不再变动的预分配称为固定预分配方式,相反,对应于每日通信业务量的变化而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改变的预分配称为动态预分配方式;

按需分配(DA)方式

1 把所有信道归各站所公有,信道的分配是根据各地球站提出申请而临时时决定的。 2 按需分配的优点是信道利用率高,特别是在地球站数目多,而每站业务量小的场合更是如此 。

2 简述移动卫星通信系统和固定通信系统的区别?

(1)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卫星轨道应尽量避免 在此两个圆环内 。

(2)在系统设计时应考虑多径衰落余量,降低了系统的容量。

(3)需要合理的多址连接方式和信道分配方式、调制解调和编码技术。

(4)移动台小型化

1 光纤通信系统中抖动的性能参数有哪些?怎样消除或抑制光纤通信系统中的抖动。

根据ITU-T建议和我国国标,抖动的性能参数主要有 :

(1) 输入抖动容限是指误码率符合要求的情况下,系统所允许的输入信号码流中的最大抖动。(2) 输出抖动是指当系统无输入抖动时,系统输出口的信号抖动特性。(3)抖动转移特性定义为系统输出信号的抖动与输入信号中具有对应频率的抖动之比

控制或抑制抖动的方法

一是,对数字信号采用合适的线路编码,使“ 0”“ 1”码的分布比较均匀;二是,采用“缓冲存储器”和再定时技术,利用跟踪滤波器或模拟锁相环路的功能,抑制信号的抖动。

1. 组网技术包括哪些主要问题?

(1) 对于给定的频率资源,大家如何来共享? 即采用什么样的多址技术,使得有限的资源能传输更大容量的信息 .(2) 由于传播损耗的存在, 基站和移动台之间的通信距离总是有限的。 (3) 如何将服务区内的各个基站互连起来,并且要与固定网络(如PSTN、 ISDN、 BISDN等)互连,从而实现移动用户与固定用户、移动用户与移动用户之间的互连互通? 也就是说,移动通信应采用什么样的网络结构? (4) 移动通信的基本特点是用户在网络覆盖的范围内可任意移动。 这就要解决下面两个问题: 一是当移动用户从一个基站的覆盖区移动到另一个基站的覆盖区时, 如何保证用户通信过程的连续性,即如何实现有效的越区切换? 二是用户在移动网络中任意移动, 网络如何管理这些用户,使网络在任何时刻都知道, 该用户当前在哪一个地区的哪一个基站覆盖的范围内, 即如何解决移动性管理的问题? (5) 如何在用户和移动网络之间, 移动网络和固定网络之间交换控制信息,从而对呼叫过程、移动性管理过程和网络互连过程进行控制,以保证网络有序运行,即在移动通信网中应采用什么样的信令系统?

2. 什么叫越区切换? 越区切换包括哪些主要问题? 软切换和硬切换的差别是什么?

越区(过区)切换(Handover或Handoff)是指将当前正在进行的移动台与基站之间的通信链路从当前基站转移到另一个基站的过程。 该过程也称为自动链路转移ALT(Automatic Link Transfer)。越区切换通常发生在移动台从一个基站覆盖的小区进入到另一个基站覆盖的小区的情况下, 为了保持通信的连续性, 将移动台与当前基站之间的链路转移到移动台与新基站之间的链路。

越区切换包括三个方面的问题: ① 越区切换的准则, 也就是何时需要进行越区切换; ② 越区切换如何控制; ③ 越区切换时的信道分配。

越区切换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硬切换, 另一类是软切换。 硬切换是指在新的连接建立以前, 先中断旧的连接。 而软切换是指既维持旧的连接, 又同时建立新的连接, 并利用

新旧链路的分集合并来改善通信质量, 当与新基站建立可靠连接之后再中断旧链路。在越区切换时, 可以仅以某个方向(上行或下行)的链路质量为准, 也可以同时考虑双向链路的通信质量。

3. 详细阐述越区切换有那些准则 ?

(1) 相对信号强度准则(准则1): 在任何时间都选择具有最强接收信号的基站。 如图 2 - 23 中的 A处将要发生越区切换。 这种准则的缺点是: 在原基站的信号强度仍满足要求的情况下, 会引发太多不必要的越区切换。 (2) 具有门限规定的相对信号强度准则(准则2): 仅允许移动用户在当前基站的信号足够弱(低于某一门限), 且新基站的信号强于本基站的信号情况下, 才可以进行越区切换。 如图 2 - 23所示, 在门限为Th2时, 在B点将会发生越区切换。在该方法中, 门限选择具有重要作用。 (3) 具有滞后余量的相对信号强度准则(准则3): 仅允许移动用户在新基站的信号强度比原基站信号强度强很多(即大于滞后余量(Hysteresis Margin))的情况下进行越区切换。 (4) 具有滞后余量和门限规定的相对信号强度准则(准则4): 仅允许移动用户在当前基站的信号电平低于规定门限并且新基站的信号强度高于当前基站一个给定滞后余量时进行越区切换。

1. 什么叫移动通信?移动通信有哪些特点?

(1)通信双方有一方或两方处于运动中的通信。

(2)1. 移动通信必须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2. 移动通信是在复杂的干扰环境中运行的 。3. 移动通信可以利用的频谱资源非常有限, 而移动通信业务量的需求却与日俱增4. 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多种多样, 网络管理和控制必须有效 5. 移动通信设备(主要是移动台)必须适于在移动环境中使用

2. 单工通信与双工通信有何区别?各有何优缺点

单工通信,是指通信双方电台交替地进行收信和发信。根据收、发频率的异同, 又可分为同频单工和异频单工。 单工通信常用于点到点通信。同频单工是指通信双方(如图1-1中的电台甲和电台乙)使用相同的频率f1工作, 发送时不接收, 接收时不发送。 平常各接收机均处于守候状态, 即把天线接至接收机等候被呼。 当电台甲要发话时, 它就按下其送受话器的按讲开关(PTT), 一方面关掉接收机, 另一方面将天线接至发射机的输出端, 接通发射机开始工作。 当确知电台乙接收到载频为f1的信号时, 即可进行信息传输。

双工通信, 是指通信双方可同时进行传输消息的工作方式, 有时亦称全双工通信, 如图1-2所示。 图中,基站的发射机和接收机分别使用一副天线, 而移动台通过双工器共用一副天线。双工通信一般使用一对频道, 以实施频分双工(FDD)工作方式。 这种工作方式使用方便,同普通有线电话相似, 接收和发射可同时进行。

1. 蜂窝通信系统采用了哪些技术?它与无线寻呼、无绳电话、 集群系统的主要差别是什么? 1 蜂窝通信系统采用了频道再用技术。频率再用技术。越区切换技术。

2 无线寻呼 单工模式 集群通信 半双工模式 蜂窝通信、无绳电话为双工通信

4.移动通信包括哪些主要技术?各项技术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1.4.1 调制技术调频技术的应用曾对模拟移动通信的发展产生过极大的推动作用,迄今,这种调制技术仍广泛应用于许多模拟移动通信系统中。

在实际应用中, 有两类用得最多的数字调制方式:(1) 线性调制技术, 主要包括PSK、 QPSK、 DQPSK、 OK-QPSK、 π/4-DQPSK和多电平PSK等。 (2) 恒定包络(连续相位)调制技术, 主要包括MSK、 GMSK、 GFSK和TFM等。


相关内容

  • 天津师范大学考研专业课资料网址
  • 天津师范大学考研资料网址,可以注册下载 1. 天津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 教育评价学2003试题资料下载 2. 天津师范大学 中共党史 政治学原理2004试题资料下载 3. 天津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 基础心理学2004试题资料下载 4. 天津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 医学心理学2004试题资料下载 ...

  • 01-14年成都体院真题
  • 2014年成都体育学院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入学试题<体育基本理论> 一 判断错误的改正 1.体育的产生和发展受地域····的影响 所以在人脑中的体育概念不可能统一 2.体育形态的多样性和体育发展的地域性 ·····特征,所以体育有时候出现无序性 杂乱无章是正常现象 3.学校体育的目的是增 ...

  • 科学技术概论开卷考试试题
  • 科学技术概论开卷考试试题 1. 阐述科学和技术的概念与内涵,并举例说明科学与技术的异同之处.(不少于400字) 科学的概念: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系统的知识体系 技术的概念:技术是人类为满足社会需要, 依据自然和社会规律, 对自然界和社会的能动作用的手段和方法系统 内涵. 一.自然科 ...

  • 2014年重庆市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低碳经济概论课后测试题
  • 2014年重庆市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低碳经济概论课后测试题( 满分考题及答案) 测试成绩:100.0分. 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 单选题 1. 政府财政补贴节能减排的方式是 √ A B C D 现金支持.技术支持 贴息.直接补贴 现金支持.人才提供 政策优惠.技术支持 正确答案: B 2. 国际气候博 ...

  • 烹饪学概论
  • 扬州大学编 (高纲号 0325) 一.烹饪学概论的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 <烹饪学概论>课程是江苏省自学考试烹饪专业必修课程,是为培养和检验自学应考者的中国烹饪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而设置的一门专门基础课. <烹饪学概论>所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它融技术性.实践性.理论性.科学性.艺术 ...

  • 现代物流管理概论模拟试题
  • 2009年-2010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现代物流管理概论>模拟试题 一.单选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 )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A.物流 B.配送 C.运输 D.输送 2 ...

  • [电子商务概论]期末考试题+答案
  • <电子商务概论>期末考试试题 说明:总分8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填空 (每空1分,共15分) 一.填空: 1.互联网最基本的特征是互动.共享与廉价. 2.计算机网络系统由______主计算机系统(Host)____________.终端设备(Terminal)._________ ...

  • 体育概论试题及答案
  • 体育学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二.名词解释 1.体育发展战略: 2.体育管理科学化: 3.体育教学 4.游戏的概念: 5.人文体育观的概念 三.简答题 1.体育在提高劳动力素质方面有哪些作用? 2.正确处理体育与政治的关系要注意哪四个方面? 四:论述题 1.从体育课的组织工作.课的密度和负荷量以及培养学生 ...

  • 大工16春[现代远程学习概论]作业满分答案
  • 16春<现代远程学习概论>作业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10道试题,共30分.) 1.养成错题分类的学习习惯,与下列哪一项没有直接关系() A. 集中攻克薄弱环节 B. 突出知识的重难点 C. 提高复习的效率和准确性 D. 降低知识的遗忘率 满分:3分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