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反侵略斗争

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反侵略斗争

——三元里抗英斗争

1840年5月,英国侵略军到达广州珠江口外,挑起了第一次鸦片战争。次年2月,英军攻陷虎门炮台,兵临广州城下。为挽救败局,道光任命御前大臣宗室奕山为靖逆将军,户部尚书隆文、湖南提督杨芳为参赞大臣,率各省军队1.7万人至广东对英军作战。

1841年5月21日,靖逆将军奕山为了邀功请赏,贸然向英军发动夜袭。英军乘机反攻,占领了广州城郊重要据点,并炮轰城内,奕山举起白旗投降。事后,奕山与英国侵略者订立屈辱的《广州和约》,向英军交纳赎城费600万元,外省清军撤离广州60里。和约订立后,奕山等人为了维持与侵略者的可耻“和局”,公然发布台示:“现在兵息民安,所有官兵乡勇人等,勿得妄生事端,如遇各夷商上岸,亦不得妄行拘拿,如敢违军令查明即按军法治罪。”

[1]由于奕山等人的退让纵容,使英国侵略者的气焰更为嚣张。他们在广州四郊日夜骚扰、“大肄淫掠,奸及老妇”[2],无恶不作。

广州人民目睹英国的侵略暴行和清朝统治者的腐败和卖国,自发地起来抗击侵略,保卫国土。三元里位于广州城北2.5公里,贴近泥城、四方炮台,是一个有几百户居民的村落。1841年5月27日,义律和陆军司令卧乌古纵容英国侵略军,带着武器在这一带行凶作恶。他们到处奸淫虏掠,杀人放火,又抢粮食,又宰猪牛,甚至盗掘坟墓,从棺材里劫取殉葬品。当地人民深受其害。其中泥城、西村、三元里、萧冈一带村落受害最深。于是各乡绅民便利用旧有的社学形式自动组织起来,“集众公盟”,联合保卫身家田园,开展打击英军骚扰的正义斗争。

鸦片战争前,广州附近原有不少“社学”。社学起源于明初,它原是封建士大夫的教育、集合场所。清朝中叶以后逐渐演变为由地主士绅所控制,由当地农民为乡勇的武装机构。它的职能是维护地方封建秩序,对封建政府的军队起着某种辅助作用。但它不是官办的,而是民间的机构。在广州城北一带,就存在着十几个这样的社学,其范围包括了80余乡。英军的侵略暴行,不但使劳动人民蒙受了深重的灾难,也给地主士绅带来损害,因此,广大人民群众和爱国土绅对英国侵略者同仇敌忾,郁积了强烈义愤。

5月29日上午,一小股英军又窜到三元里村抢劫奸淫,村民奋起搏斗,打死英兵数名。其余英兵见势不妙,仓皇逃窜。为了坚决打击敌人日后的报复骚扰,全村男女老幼齐集村北三元古庙商讨败敌之计。当即决定以随里北帝神俯前的三星旗作抗英令旗,相约“旗进人进,旗退人退,打死无怨”。他们感到一乡力丛毕竟有限,要对付真枪实弹的侵略军,必须把附近各乡群众动员起米,于是即刻派人四处联络。萧冈乡“举人何玉成,即柬传东北南海、番禺、增城、连路诸村,各各丁牧出护。”[3]何玉成“柬传”各乡的联系渠道,就是旧有的社学。由于各乡已有了“集众公盟”的基础,所以附近l03乡的农民、渔民、手工工人等闻风

而到,迅速集结。城郊东北6个社学的客家群众及打石工人,也在监生王韶光带领下赶来参加战斗。这样,一支浩浩荡荡的人民抗英武装迅速形成。有人提议吹螺壳打鼓进兵,打锣收兵;并决定采用诱敌深入的战术,到三元里以北丘陵起伏的牛栏冈进行伏击战。

5月30日清晨,三元里及各乡群众数千人,手持锄头、铁锨、木棍、刀矛、石镁、鸟枪,向英军盘踞的四方炮台挺进佯攻。英军司令卧乌古率领侵略军负隅顽抗。在战斗中,敌军少校毕霞紧张恐惧过度,加以天气炎热,昏倒在地,几分钟内死去。敌军乱放枪炮、火箭,群众按原订计划且战且退。据参与此次战役的英军记载说:“我们(英军自称)的火箭炮继续对着他们的队伍一行行地推过去,他们仍然没有什么畏惧的表现”,摇动着旗帜和盾牌,指引我们向前进。[4]卧乌古气急败坏.命令英军追击。农民群众牵着骄横愚蠢的敌军的鼻子到达牛栏冈附近.忽然螺壳、战鼓齐呐,埋伏四周的七八千武装农民猛冲出来,将敌人团团围困。此时旌旗蔽野,杀声露天,妇女儿童也上阵助威,为各乡的农民战士送饭。以林福样为首的水勇500余名也闻声起来,参加战斗。各乡群众愈来愈多,很快就达到数万人。英军急忙开枪射击,但挡不住武装群众的洪流。卧乌古指挥部下分两路突围,武装群众当即从两翼包围英军后队,并趁他们渡河和单列行进的有利时机,冲上前去,进行肉搏。

下午一时,电光闪闪,雷声隆隆,大雨倾盆而下。三元里人民精神抖擞,愈战愈勇。侵略军因火药受潮而枪炮失灵,士气低落,胆战心惊。田间小路又被暴雨淹没,稻田一片汪洋。穿着皮靴的侵赂军,在泥泞中寸步难行。三元里人民以长矛猛烈刺杀英军.英军妄图以刺刀抵挡,然而他们不能不哀叹:“刺刀之于中国人的长矛,只不过是一种可怜的防御物罢了。”[5]这时,没有上阵的妇女,自动把饭做好.送上前方。

将近下午4时,卧乌古才把自己的部下重新集结起来。他发现37团第三连“失踪”了,只得调两连水兵再到战地搜索。天黑雨大,一直折腾到近午夜,水兵们才和找到的第三连共同返回四方炮台。原来,第三连在撤退时和联队失散,被三元里人民截住了。为了逃命,他们一个挨一个结成方阵,一步步向后撤退。但他们仍然受到三元里人民的惩罚,有—名士兵被打死,一名军官和14名士兵受重伤。

三元里一仗,打死打伤英军近50名,缴获大量战利品。人们热情赞颂:“自从航海屡交锋,数万官军无此绩”。[6]

战斗仍在继续。5月31日上午10时,广州附近佛山、番禺、南海、增城、花县等县400余乡义勇数千人,赶来与三元里人民一起,将四方炮台层层包围。英军则龟缩在炮台内,等待援救。正在紧张时刻,8000多名全副武装的清军,偃旗息鼓,从城里撤向《广州和约》规定的金山地区。他们经过四方炮台时,卧乌古又添一番虚惊,是否“意中有诈”?但清军却对这里发生的火热战斗熟视无睹。这一天,义律赶来后也被包围。他们立即派奸细混出重围,带信给广州知府余保纯说,义勇必须立即散开.否则英军特解除和约,继续攻城,烧掉附近每个村镇。奕山吓坏了,马上派余保纯带领南海、番禺县令,出城为英军解围。

余保纯央求群众撤围。可是群众恨透了他,斥责他“退夷卖国”。余保纯无所施其伎,

就威胁地主、士绅们说,“如果乡民不退,将来万一有事,要由你们负责”。士绅们害怕了,有的丢下群众溜走,有的帮助“劝散”群众。斗争被卖国的清朝官员和动摇的地主士绅破坏了。余保纯在人们的哗笑声中,护着义律和侵略军狼狈撤走。

英国侵略军遭此沉重打击,事后义律竟无耻地贴出告示说:“百姓此次刁抗,蒙大英官宪宽容.后毋示犯。”人民群众马上贴出《广东义民告英人说帖》、《三元里等乡痛骂鬼子词》等文告,揭露英国的侵略,痛驳义律的谬论:“其时我们义民,约齐数百乡村,同时奋勇,灭尽尔等畜类。尔如果有能,就不该转求广府,苦劝我们义民使之罢战。今各乡义民既饶尔等之命.尔又妄自尊大,出此不通告示。„„尔妄言宽容,试思谁宽容谁?”并明确表示:“我等义民„„不用官兵,不用国带,自己出力,杀尽尔等猪狗,方消我各乡惨毒之狠也!”

[7]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敢于同西方资本主义强盗拼搏的斗争勇气。它像一面鲜艳的战旗,激励着英雄的中国人民再接再厉,把反侵略斗争进行到底。

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反侵略斗争

——三元里抗英斗争

1840年5月,英国侵略军到达广州珠江口外,挑起了第一次鸦片战争。次年2月,英军攻陷虎门炮台,兵临广州城下。为挽救败局,道光任命御前大臣宗室奕山为靖逆将军,户部尚书隆文、湖南提督杨芳为参赞大臣,率各省军队1.7万人至广东对英军作战。

1841年5月21日,靖逆将军奕山为了邀功请赏,贸然向英军发动夜袭。英军乘机反攻,占领了广州城郊重要据点,并炮轰城内,奕山举起白旗投降。事后,奕山与英国侵略者订立屈辱的《广州和约》,向英军交纳赎城费600万元,外省清军撤离广州60里。和约订立后,奕山等人为了维持与侵略者的可耻“和局”,公然发布台示:“现在兵息民安,所有官兵乡勇人等,勿得妄生事端,如遇各夷商上岸,亦不得妄行拘拿,如敢违军令查明即按军法治罪。”

[1]由于奕山等人的退让纵容,使英国侵略者的气焰更为嚣张。他们在广州四郊日夜骚扰、“大肄淫掠,奸及老妇”[2],无恶不作。

广州人民目睹英国的侵略暴行和清朝统治者的腐败和卖国,自发地起来抗击侵略,保卫国土。三元里位于广州城北2.5公里,贴近泥城、四方炮台,是一个有几百户居民的村落。1841年5月27日,义律和陆军司令卧乌古纵容英国侵略军,带着武器在这一带行凶作恶。他们到处奸淫虏掠,杀人放火,又抢粮食,又宰猪牛,甚至盗掘坟墓,从棺材里劫取殉葬品。当地人民深受其害。其中泥城、西村、三元里、萧冈一带村落受害最深。于是各乡绅民便利用旧有的社学形式自动组织起来,“集众公盟”,联合保卫身家田园,开展打击英军骚扰的正义斗争。

鸦片战争前,广州附近原有不少“社学”。社学起源于明初,它原是封建士大夫的教育、集合场所。清朝中叶以后逐渐演变为由地主士绅所控制,由当地农民为乡勇的武装机构。它的职能是维护地方封建秩序,对封建政府的军队起着某种辅助作用。但它不是官办的,而是民间的机构。在广州城北一带,就存在着十几个这样的社学,其范围包括了80余乡。英军的侵略暴行,不但使劳动人民蒙受了深重的灾难,也给地主士绅带来损害,因此,广大人民群众和爱国土绅对英国侵略者同仇敌忾,郁积了强烈义愤。

5月29日上午,一小股英军又窜到三元里村抢劫奸淫,村民奋起搏斗,打死英兵数名。其余英兵见势不妙,仓皇逃窜。为了坚决打击敌人日后的报复骚扰,全村男女老幼齐集村北三元古庙商讨败敌之计。当即决定以随里北帝神俯前的三星旗作抗英令旗,相约“旗进人进,旗退人退,打死无怨”。他们感到一乡力丛毕竟有限,要对付真枪实弹的侵略军,必须把附近各乡群众动员起米,于是即刻派人四处联络。萧冈乡“举人何玉成,即柬传东北南海、番禺、增城、连路诸村,各各丁牧出护。”[3]何玉成“柬传”各乡的联系渠道,就是旧有的社学。由于各乡已有了“集众公盟”的基础,所以附近l03乡的农民、渔民、手工工人等闻风

而到,迅速集结。城郊东北6个社学的客家群众及打石工人,也在监生王韶光带领下赶来参加战斗。这样,一支浩浩荡荡的人民抗英武装迅速形成。有人提议吹螺壳打鼓进兵,打锣收兵;并决定采用诱敌深入的战术,到三元里以北丘陵起伏的牛栏冈进行伏击战。

5月30日清晨,三元里及各乡群众数千人,手持锄头、铁锨、木棍、刀矛、石镁、鸟枪,向英军盘踞的四方炮台挺进佯攻。英军司令卧乌古率领侵略军负隅顽抗。在战斗中,敌军少校毕霞紧张恐惧过度,加以天气炎热,昏倒在地,几分钟内死去。敌军乱放枪炮、火箭,群众按原订计划且战且退。据参与此次战役的英军记载说:“我们(英军自称)的火箭炮继续对着他们的队伍一行行地推过去,他们仍然没有什么畏惧的表现”,摇动着旗帜和盾牌,指引我们向前进。[4]卧乌古气急败坏.命令英军追击。农民群众牵着骄横愚蠢的敌军的鼻子到达牛栏冈附近.忽然螺壳、战鼓齐呐,埋伏四周的七八千武装农民猛冲出来,将敌人团团围困。此时旌旗蔽野,杀声露天,妇女儿童也上阵助威,为各乡的农民战士送饭。以林福样为首的水勇500余名也闻声起来,参加战斗。各乡群众愈来愈多,很快就达到数万人。英军急忙开枪射击,但挡不住武装群众的洪流。卧乌古指挥部下分两路突围,武装群众当即从两翼包围英军后队,并趁他们渡河和单列行进的有利时机,冲上前去,进行肉搏。

下午一时,电光闪闪,雷声隆隆,大雨倾盆而下。三元里人民精神抖擞,愈战愈勇。侵略军因火药受潮而枪炮失灵,士气低落,胆战心惊。田间小路又被暴雨淹没,稻田一片汪洋。穿着皮靴的侵赂军,在泥泞中寸步难行。三元里人民以长矛猛烈刺杀英军.英军妄图以刺刀抵挡,然而他们不能不哀叹:“刺刀之于中国人的长矛,只不过是一种可怜的防御物罢了。”[5]这时,没有上阵的妇女,自动把饭做好.送上前方。

将近下午4时,卧乌古才把自己的部下重新集结起来。他发现37团第三连“失踪”了,只得调两连水兵再到战地搜索。天黑雨大,一直折腾到近午夜,水兵们才和找到的第三连共同返回四方炮台。原来,第三连在撤退时和联队失散,被三元里人民截住了。为了逃命,他们一个挨一个结成方阵,一步步向后撤退。但他们仍然受到三元里人民的惩罚,有—名士兵被打死,一名军官和14名士兵受重伤。

三元里一仗,打死打伤英军近50名,缴获大量战利品。人们热情赞颂:“自从航海屡交锋,数万官军无此绩”。[6]

战斗仍在继续。5月31日上午10时,广州附近佛山、番禺、南海、增城、花县等县400余乡义勇数千人,赶来与三元里人民一起,将四方炮台层层包围。英军则龟缩在炮台内,等待援救。正在紧张时刻,8000多名全副武装的清军,偃旗息鼓,从城里撤向《广州和约》规定的金山地区。他们经过四方炮台时,卧乌古又添一番虚惊,是否“意中有诈”?但清军却对这里发生的火热战斗熟视无睹。这一天,义律赶来后也被包围。他们立即派奸细混出重围,带信给广州知府余保纯说,义勇必须立即散开.否则英军特解除和约,继续攻城,烧掉附近每个村镇。奕山吓坏了,马上派余保纯带领南海、番禺县令,出城为英军解围。

余保纯央求群众撤围。可是群众恨透了他,斥责他“退夷卖国”。余保纯无所施其伎,

就威胁地主、士绅们说,“如果乡民不退,将来万一有事,要由你们负责”。士绅们害怕了,有的丢下群众溜走,有的帮助“劝散”群众。斗争被卖国的清朝官员和动摇的地主士绅破坏了。余保纯在人们的哗笑声中,护着义律和侵略军狼狈撤走。

英国侵略军遭此沉重打击,事后义律竟无耻地贴出告示说:“百姓此次刁抗,蒙大英官宪宽容.后毋示犯。”人民群众马上贴出《广东义民告英人说帖》、《三元里等乡痛骂鬼子词》等文告,揭露英国的侵略,痛驳义律的谬论:“其时我们义民,约齐数百乡村,同时奋勇,灭尽尔等畜类。尔如果有能,就不该转求广府,苦劝我们义民使之罢战。今各乡义民既饶尔等之命.尔又妄自尊大,出此不通告示。„„尔妄言宽容,试思谁宽容谁?”并明确表示:“我等义民„„不用官兵,不用国带,自己出力,杀尽尔等猪狗,方消我各乡惨毒之狠也!”

[7]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敢于同西方资本主义强盗拼搏的斗争勇气。它像一面鲜艳的战旗,激励着英雄的中国人民再接再厉,把反侵略斗争进行到底。


相关内容

  • 论文[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5000字
  • 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 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 日语系11-3班 赵禹承 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赵禹承 (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 辽宁省辽阳市 邮政编码111000) 内容提要: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灾难,但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作为补偿的,列强发 ...

  • 中国近代史纲
  • 中国近代史纲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第一,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设立租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 ...

  • 中国近代史的发展特点
  • 中国近代史的发展特点及史实 中国近代史分为两个时期,1919年的五四运动以前,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后,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在近代,由于帝国主义不断地加深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社会发生了两种根本性的变化:一是独立的中国变为半殖民地的中国,一是封建的社会变成了半封建社会,即产生和发展了资本主义.这 ...

  • 原创 近代史论文 近代外国侵略对中国的影响
  • 1.怎样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 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而鸦 ...

  • 中国近代史内容期末复习
  • 一.为什么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p12[可能论述]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点: 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鸦片战争后,中国领土.领海.司法等主权遭破坏.外国侵略者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 ...

  • 中国近代史论述题答案
  • 论述 1简述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及其相互关系. 答: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两对主要矛盾及其斗争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 ...

  • 香港回归与爱国主义的发展
  • 作者:戴逸 人民日报 1997年07期 内容提要:香港在被英国占领的155年中,历尽坎坷,几经沧桑. 香港同胞和内地人民同根共祖,血脉相连,在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中,风雨同舟,并肩战斗,共御外侮,爱国主义浪潮汹涌澎湃. 爱国主义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只要有国家存在,爱国主义就是人们自然.正当而强烈的思想感 ...

  •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中国近代史各各重点归纳
  • 打星号的为重点题目 上编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 本编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一)鸦片战争前的世界与中国 1.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扩张 P8-9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前提:A.少数人积累大量的货币财富 B.劳动者丧失生产资料变成自由出卖劳动力的无产者 1640年的英国 ...

  • 近现代史课后习题答案(老师勾的那些题目)
  •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 ...

  • 大一中国近代史大纲
  • 要考近代史的同学注意啦~这是学长学姐们多年总结出的大题题库~ 来源: 徐昭 然 ♫♩♪♬的日志 1. 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 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