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常识

邺下诗人

“邺下文人集团”: 东汉末年,北方一大批文学家,如曹操、曹丕、曹植、王粲、刘桢、陈琳、徐干、蔡文姬、邯郸淳等,他们聚集在铜雀台,用自己的笔直抒胸襟,慷慨任气,抒发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闵时悼乱,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群众的悲惨生活,掀起了我国诗歌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个高潮。由于其时正是汉献帝建安年代,故后世称为建安文学。曹操既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又是开一代文风的文学家,聚集在他身边的这些文学家被称为"邺下文人集团",他们的聚集是由于曹操对文学的热爱。

建安风骨:建安文人的作品情调慷慨悲凉,境界苍茫开阔,语言质朴刚健,这些总特征被后人称作“建安风骨”。

“邺下文人集团”:三曹、七子、蔡琰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七子”:孔融、刘桢、王粲、徐幹、陈琳、阮瑀、应瑒

“七子之冠冕”:王粲

“三曹”作品风格比较:

 元稹:“曹氏父子鞍马间为文,往往横槊赋诗”;

 《敖陶孙诗评》:魏武帝如幽燕老将,气韵沈雄

 《诗品》“ 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

蔡琰《悲愤诗》、王粲《七哀诗》、《登楼赋》

 孔融《《荐祢衡表》《与曹公论盛孝章书》

 刘桢:《赠丛弟》

 阮瑀:《驾出北郭门行》

 陈琳:《饮马长城窟行》《为袁绍檄豫州》

竹林诗人

魏晋风度:

“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

阮籍:《咏怀诗》八十二首,为后代文人曲折抒发内心感慨提供了一种艺术范型

散文《大人先生传》,流露出倜傥性格和愤世嫉俗的思想。

嵇康:《赠秀才入军》 《与山巨源绝交书》

太康诗人

代表作家:“三张(载、协、亢兄弟)、二陆(机、云兄弟)、两潘(岳、尼叔侄)、一左(思)”。 潘岳为人为文的分离。

左思:《咏史》八首,“左思风力”,突破传统咏史诗,借古人古事抒写自己怀抱。将咏史与咏怀结合,开“咏怀”先河,情调慷慨激昂,文笔矫健雄劲,语言简劲,虽有工巧之致但不刻意雕琢,《诗品》:“左思风力”“野于陆机” “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喻之致” 。 情调慷慨激昂,文笔矫健雄劲

语言简劲,虽有工巧之致但不刻意雕琢

玄言诗

从西晋到整个东晋共一百多年,诗坛占主流的是玄言诗 。

内容与艺术特征:空谈玄理,成了老庄的注疏,而且理过其辞,乏文学性,少情感,淡乎寡味,不象诗 。

东晋玄言诗的代表人物:孙绰、许询

陶渊明

潜;渊明;元亮;号五柳先生;亦称陶彭泽;谥靖节先生

《诗品》“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陶诗的艺术成就:

1。陶诗从内容说是写个人生活题材,其情感是自然真淳的。从艺术上说,完全以本色毫无点染地与世人相见。

元好问: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2.用白描的手法创造了优美而又高远超俗的意境。语言平淡自然,质朴而又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3。陶诗在自然平淡中又极富于哲理。

苏轼:质而实绮,癯而实腴。

叶嘉莹:渊明之本色,乃是如日光七彩之融为一白,有七彩之含蕴,而又有一白之融贯。 陶渊明的散文与辞赋:

辞赋:《闲情赋》 《归去来兮辞》 《感士不遇赋》

散文:《五柳先生传》 《桃花源记》

元嘉三大家

元嘉三大家:谢灵运 颜延之 鲍照

山水诗兴起的原因:

文心雕龙·明诗》:“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

1。东晋以来认识、欣赏、表现自然美的审美思潮的兴盛;

道德精神、人生哲理的比拟、象征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写景,陪衬地位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稍独特者:道家重视人在自然中获得的精神自由

“山林与,皋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与!”

2。文学转变的契机:由玄言诗蜕变而来。

玄言诗 “由景物悟玄理” ,直接导致山水诗兴起

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并非诗人对宇宙人生认识的变迁,并非诗的哲理内涵的告退,而只是一种题材的变迁。

颜谢:谢灵运、颜延

时人汤惠修评“谢诗如芙蓉出水,颜如错采镂金”

谢灵运的山水诗

 在艺术技巧上有不少创造。

 《文心雕龙·明诗》:“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以追新” (史P90)

 谢正是穷形极貌、精工描绘山水情状

(2)重视声、色的描绘,追求绘画式、音乐式的美感

(3)讲求对偶

鲍照对七言的贡献:

代表作: :《拟行路难》18首

成就:

1、在颜谢富丽风气笼罩诗坛的时代,情感充沛地唱出雄劲的别调。

2、对七言诗发展的贡献。

鲍从民间吸取营养,大量写作七言乐府诗,使这种形式大大发展,为盛唐七言歌行的兴盛铺平了道路。

新体诗

永明体:永明体为齐武帝永明年间出现的一种有意识运用声律规律写作的新体诗

特征:四声八病说”

贡献:永明体是从古体到近体的桥梁;声律方面;风格、意境方面。

代表作家:沈约、谢朓、王融等

宫体诗:风格轻靡、写艳情及与女子有关的咏物诗便被称作“宫体诗”,这些诗篇艺术上是永明体的延续,内容则写艳情、谈佛理、咏物与游戏等,尤其是写艳情者居多。风格华丽柔弱。是永明体的新变。

谢朓:“竟陵八友”,永明体诗人中最杰出者 ,“大小谢”“谢宣城”

诗歌特色和风格:

 (1)情景交融,清新俊逸。继承大榭山水诗细致、清新的特点,有不同于其繁复描

摹,而通过山水景物的描写抒发真实情感。

 (2)生动形象、深婉入微地表现人情物态之美,语言流丽。

 (3)诗歌大多体制短小,紧凑凝练,体制完密,工于结构。

“徐庾体”:是指徐、庾父子置身东宫时所作的风格绮艳流丽的诗文,就其文学渊源而言,是沿着永明体讲究声律、辞藻的方向,进一步“转拘声韵,弥尚丽靡”。

代表作:《奉和山池》、《春赋》、《荡子赋》。大多是奉和之作,轻艳流荡,富辞采之美。 “庾信穷南北之胜,暮年诗赋动江关”:

庾信是集南北朝文学之大成的作家。前后期诗风变化极大,庾信文章老更成。

魏晋南北朝文

骈文:作为文体和散文相对而言,也称骈俪之文、骈体、俪体、四六文(或“四六”)。其主要特点是以四六句式为主,讲究对仗,因句式两两相对,犹如两马并驾齐驱,故称骈体。在声韵上,讲究运用平仄,韵律和谐;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

魏晋散文——“清峻、通脱”。

 (一)建安时期

 风格:慷慨悲凉,整饬中带有清刚疏朗之气。

 代表作家:三曹七子

 曹操: 《让县自明本志令》作P281 《举贤勿拘品行令》 《遗令》

 曹丕: 《典论·论文》 《与吴质书》作P287

 曹植: 《与吴季重书》 《与杨德祖书》作P289 《求自试表》 《求通亲亲表》  孔融: 《与曹操论盛孝章书》 作P279

 陈琳: 《为袁绍檄豫州》

诸葛亮:《出师表》

 (二)正始时期

 风格:不但通脱,而且恣肆。文章亦骈亦散,语势灵活。

 代表作家:

 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 (三)西晋

 骈文(形成期):追求对偶工整,语言典雅。

 代表作家:

 陆机:《吊魏武帝文》

 潘岳:《马汧督诔》

李密:《陈情事表》作P299

散文:陈寿《三国志》

(四)东晋:新变

风格:淡远,以情韵取胜,以情致见长。

代表作家:

王羲之《兰亭集序》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

魏晋南北朝小说

《搜神记》:志怪小说。反映统治阶级的凶恶残暴和人民的反抗斗争;反映人民不怕鬼怪、铲除妖魅的无畏精神;反映封建社会青年男女要求婚姻自主的愿望。

《世说新语》:志人小说,

原名《世说》,刘义庆 、刘孝标。反映当时豪门世族的奢侈和残忍 ;描写名士们不同常人的言行与风度;记载了一些文人崇尚的精神。

初唐诗人

• 初唐四杰

•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 沈宋:沈佺期、宋之问

 1. 律诗在他们手中定型。 “黏对”

 沈佺期《杂诗》

2、二人贬谪途中的诗作情韵俱佳。

陈子昂

陈子昂的诗歌创作和理论主张影响了初唐一代。他对风骨的追求,他提出的诗美理想,对于唐诗的变革具有关键性的意义。这为后来唐代文学的进一步发展所证实,成为盛唐诗歌行将到来的序曲。

 1.理论建树

 倡“风骨”“兴寄”,扫除“采丽竞繁”的积弊。

 提出“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的诗美理想。

 2.创作特色

 壮伟之情,豪侠之气。

 诗作质朴有余,文采不足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闻一多

用韵特点:四句一换韵,平仄韵交错。韵与意谐,韵与情谐,换韵即转意

《春江花月夜》的意境创造已臻完美

景:移步换形、散点透视

情:走向成熟的青少年时代对宇宙、人生的淡淡哀伤。“尽管悲伤,仍然轻快;虽然叹息,总是轻盈。”

张若虚在诗歌意境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如将真切的生命体验融入美的兴象,诗情与画意相结合,浓烈的情思氛围,空明纯美的诗境,表明唐诗意境的创造已进入了炉火纯青的阶段,为盛唐诗的到来作了艺术上充分的准备。

盛唐山水田园诗人

王孟比较

王维:艺术特色

诗情、画意、音乐美。

苏轼:“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孟浩然写景喜用简淡笔墨,随意点染;王维则讲究构图布局、选辞着色,诗中有画,既清丽又丰润。

孟浩然:艺术特色

“五言诗天下称其尽美”

1.“淡到看不见诗”.“语淡而味终不薄”

2.重“兴象”——殷璠

3.“冲淡中有壮逸之气”——胡震亨

4. “浩然诗韵高而才短,如造内法酒手,而无材料耳。”——苏轼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摩诘才胜孟襄阳,由工入微,不犯痕迹,所以为佳。……孟造思极苦,既成乃得超然之致。……第其句不能出五字外,篇不能出四十字外,此其所短也。 明◎贺贻孙《诗笺》:诗中有画,不独摩诘也。浩然情景悠然,尤能写生,其便娟之姿,逸宕之气,似欲超王而上,然终不能出王范围者,王厚于孟故也。吾尝譬之,王如一轮秋月,碧天似洗;而孟则江月一色,荡漾空明。虽同此月,而孟所得者,特其光与影耳。 盛唐边塞诗人

高岑之异同

同:边塞

豪迈雄壮 七言歌行

异:1.高雄浑悲壮;岑雄奇壮丽

2.高夹叙夹议,直抒胸臆;岑长于写景,寓情于景

3.高多写实,现实主义;岑瑰奇峭拔,浪漫主义

4.高直追汉魏风骨;岑融汇六朝诗风

李白

1、使用豪壮惊人语,包括惊心动魄的形像。

李白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常以奔放的气势贯穿,将就纵横驰骋,一气呵成,具有以气夺人的特点。

2.神话、幻想、现实交织。

与感情喷发式相结合,礼拜诗歌的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他的奇特的想象,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

3.思绪飘乎,“意接辞不接”。

一个想象与一个紧接着的另一个想象之间,跳跃极大,意象的衔接组合也是大跨度的,离奇恍惚,纵横变幻,极尽才思敏捷之所能。诗中颇多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亦不乏清新明丽的优美意象。

4.夸张

如“燕山雪花大如席”,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杜甫诗的艺术特色

1.诗史

孟棨《本事诗》:“杜逢禄山之乱,流离陇蜀,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故当时号为‘诗史’。”

(1)就内容价值言,杜诗有“史”的认识价值。

历史的真实性、客观性

历史的广阔性、形象性。

(2)就艺术特点言,杜诗有史的写法。

纯熟运用叙事手法。盛唐以抒情为主,重视创造意境。杜诗却往往叙述、记事,杂以议论,却又富于诗情。

2.沉郁顿挫

杜甫《进雕赋表》“臣之述作,虽不能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扬雄、枚皋之徒,庶可企及也。”

“沉郁”在杜诗中表现为意境开阔壮大,感情深沉苍凉。

“顿挫”表现为语言和韵律屈折有力,而非平滑流畅或任情奔放。

中晚唐

韩孟诗派:孟郊、贾岛、卢仝、马异、刘叉……风格或瘦硬,或冷僻,或怪异,成就高下有异,但都有反圆熟、尚奇险的共同倾向,形成声势颇大的韩孟诗派。

元白诗派:是指中唐元和时期活跃于诗坛,以元稹、白居易为首,包括张籍、王建、李绅等在内的一个诗歌创作群体。这一派诗人的创作,继承了盛唐杜甫以及中唐早期元结、顾况等人的现实主义诗歌传统,在诗歌内容上,他们打起哀时济世的旗帜,着力揭露社会现实生活的各种弊端,表现人民生活的疾苦,力求用诗歌干预社会现实,因而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在艺术上,他们力求平易、通俗、浅显,形成了尚实、尚俗的美学特征。 新乐府运动:贞元、元和年间,由白居易、元稹倡导的,以创作新题乐府反映现实为中心的诗歌革新运动。兴起原因:缓解矛盾,成为时代要求,人心思治,成为社会普遍心理。创作宗旨:“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提出诗歌通俗化的具体要求。不足:功利主义诗论;缺乏意蕴

古文运动:

中唐后期,韩愈、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古文在理论和创作实践上达到全盛期。

古文虽称为“古文”,倡导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实则师其意而不师其辞,并要求从唐代活的语言中提炼新的书面散文语言,生动流畅,较近口语,扩大了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对后代散文发展影响很大。

唐五代词

西蜀词人:即花间派词人,晚唐至五代的温庭筠、韦庄、皇甫松等,作品收录在五代西蜀赵崇祚所编《花间集》里,其内容多为风花雪月的男女恋情,且喜好以女子的口吻抒发感情。精求词的形式美,奠定了词婉丽绮靡的传统风格。

南唐词人:南唐词的兴起比西蜀稍晚,成就比花间派更高。代表作者为冯延已、南唐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南唐词在境界和气象方面做出了较大的开拓,而风格上却情致缠绵。

《花间集》:是最早的文人词总集。它集中代表了词在格律方面的规范化,标志着在文辞、风格、意境上词性特征的进一步确立,以其作为词的集合体与文本范例的性质,奠定了以后词体发展的基础。

温庭筠、韦庄、李煜作品风格异同

色泽:温词秾艳,韦词疏淡;韦词有花间词共同的婉媚、柔丽、轻艳的特征。但韦词又常常以其清疏的笔法和显直明朗的抒情,异于温庭筠等人。

抒情:温词含蓄,韦词较明朗;温词是客观描绘,虽可能时或寓有沦落失意的苦闷,却非常隐约,只是唤起人一种深美的联想而已。韦词则直抒胸臆,显而易见。

意象:温词稠密,韦词疏朗。温词意象迭出,一两句能包含多层意蕴,韦词则一首词围绕一件事从容展开。

“千古词帝李煜”:全力以词抒写个人生活与情感体验的词人。“真”

前期词写宫廷享乐生活的感受,后期写亡国之痛,血泪之情。始终保持较为纯真的性格。 李煜词的本色和真性情:

一、真正用血泪写出了他那种亡国破家的不幸,非常感人;

二、本色而不雕琢,多用口语和白描,词篇虽美,却是丽质天成,不靠容饰和词藻;

三、因纯情而缺少理性节制。在亡国后不曾冷静地自省,而是直悟人生苦难无常之悲哀。

唐传奇

定义:是指唐代流行的文言小说,作者大多以记、传名篇,以史家笔法,传奇闻异事。 唐传奇的主要发展阶段、代表作品:

(一) 唐传奇发展初期,也是由六朝志怪到成熟的唐传奇之间的一个过渡阶段。作品数量

少,艺术表现上也不够成熟。代表作品有王度的《古镜记》和无名氏的《补江总白猿传》。

(二) 唐传奇发展盛期。中唐是唐传奇发展的兴盛期。在这一时期,许多著名的文人投入

了小说创作,因而显著地提高了它的艺术性。代表作有元稹的《莺莺传》、陈鸿的《长恨歌传》,白行简《李娃传》等。

(三) 唐传奇发展后期。唐传奇在晚唐时代开始退潮,出现了由盛转衰的局面。出现了不

少唐传奇集。如薛用弱《集异记》,李复言《续玄怪录》、李玫《纂异记》、张读《宣室志》、裴铏《传奇》、袁郊《甘泽谣》和皇甫枚《三水小牍》等。

背诵篇目

曹操《短歌行》《步出夏门行》2首 曹植《白马篇》

阮籍《咏怀诗》(夜中不能寐)

嵇康《赠秀才入军》(息徒兰圃)

左思《咏史》(皓天舒白日)

《归园田居》(一、三)《饮酒》(五)《读山海经》(一)

谢灵运《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鲍照《拟行路难》(泻水置平地、对案不能食)

谢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王维:《终南别业》、《鸟鸣磵》、《鹿柴》《山居秋暝》

高适《燕歌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昌龄《出塞二首》《闺怨》

李白《蜀道难》《将进酒》《行路难》《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独坐敬亭山》、《玉阶怨》 杜甫《羌村三首》《赠卫八处士》《登楼》《登高》《登岳阳楼》《秋兴八首》《咏怀古迹五首》 李贺:《李凭箜篌引》杜牧:《江南春绝句》、《赤壁》

李商隐:《无题二首》(昨夜星辰昨夜风)、《锦瑟》

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

温庭筠《菩萨蛮》(水精帘里)

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李煜《浪淘沙》、《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

《读山海经》陶渊明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闺怨》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羌村三首》(一)

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

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赠卫八处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答未及已,驱儿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李白《菩萨蛮》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瞑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温庭筠《菩萨蛮》

水精帘里颇黎枕, 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乌夜啼》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

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

相留醉,

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邺下诗人

“邺下文人集团”: 东汉末年,北方一大批文学家,如曹操、曹丕、曹植、王粲、刘桢、陈琳、徐干、蔡文姬、邯郸淳等,他们聚集在铜雀台,用自己的笔直抒胸襟,慷慨任气,抒发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闵时悼乱,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群众的悲惨生活,掀起了我国诗歌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个高潮。由于其时正是汉献帝建安年代,故后世称为建安文学。曹操既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又是开一代文风的文学家,聚集在他身边的这些文学家被称为"邺下文人集团",他们的聚集是由于曹操对文学的热爱。

建安风骨:建安文人的作品情调慷慨悲凉,境界苍茫开阔,语言质朴刚健,这些总特征被后人称作“建安风骨”。

“邺下文人集团”:三曹、七子、蔡琰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七子”:孔融、刘桢、王粲、徐幹、陈琳、阮瑀、应瑒

“七子之冠冕”:王粲

“三曹”作品风格比较:

 元稹:“曹氏父子鞍马间为文,往往横槊赋诗”;

 《敖陶孙诗评》:魏武帝如幽燕老将,气韵沈雄

 《诗品》“ 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

蔡琰《悲愤诗》、王粲《七哀诗》、《登楼赋》

 孔融《《荐祢衡表》《与曹公论盛孝章书》

 刘桢:《赠丛弟》

 阮瑀:《驾出北郭门行》

 陈琳:《饮马长城窟行》《为袁绍檄豫州》

竹林诗人

魏晋风度:

“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

阮籍:《咏怀诗》八十二首,为后代文人曲折抒发内心感慨提供了一种艺术范型

散文《大人先生传》,流露出倜傥性格和愤世嫉俗的思想。

嵇康:《赠秀才入军》 《与山巨源绝交书》

太康诗人

代表作家:“三张(载、协、亢兄弟)、二陆(机、云兄弟)、两潘(岳、尼叔侄)、一左(思)”。 潘岳为人为文的分离。

左思:《咏史》八首,“左思风力”,突破传统咏史诗,借古人古事抒写自己怀抱。将咏史与咏怀结合,开“咏怀”先河,情调慷慨激昂,文笔矫健雄劲,语言简劲,虽有工巧之致但不刻意雕琢,《诗品》:“左思风力”“野于陆机” “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喻之致” 。 情调慷慨激昂,文笔矫健雄劲

语言简劲,虽有工巧之致但不刻意雕琢

玄言诗

从西晋到整个东晋共一百多年,诗坛占主流的是玄言诗 。

内容与艺术特征:空谈玄理,成了老庄的注疏,而且理过其辞,乏文学性,少情感,淡乎寡味,不象诗 。

东晋玄言诗的代表人物:孙绰、许询

陶渊明

潜;渊明;元亮;号五柳先生;亦称陶彭泽;谥靖节先生

《诗品》“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陶诗的艺术成就:

1。陶诗从内容说是写个人生活题材,其情感是自然真淳的。从艺术上说,完全以本色毫无点染地与世人相见。

元好问: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2.用白描的手法创造了优美而又高远超俗的意境。语言平淡自然,质朴而又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3。陶诗在自然平淡中又极富于哲理。

苏轼:质而实绮,癯而实腴。

叶嘉莹:渊明之本色,乃是如日光七彩之融为一白,有七彩之含蕴,而又有一白之融贯。 陶渊明的散文与辞赋:

辞赋:《闲情赋》 《归去来兮辞》 《感士不遇赋》

散文:《五柳先生传》 《桃花源记》

元嘉三大家

元嘉三大家:谢灵运 颜延之 鲍照

山水诗兴起的原因:

文心雕龙·明诗》:“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

1。东晋以来认识、欣赏、表现自然美的审美思潮的兴盛;

道德精神、人生哲理的比拟、象征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写景,陪衬地位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稍独特者:道家重视人在自然中获得的精神自由

“山林与,皋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与!”

2。文学转变的契机:由玄言诗蜕变而来。

玄言诗 “由景物悟玄理” ,直接导致山水诗兴起

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并非诗人对宇宙人生认识的变迁,并非诗的哲理内涵的告退,而只是一种题材的变迁。

颜谢:谢灵运、颜延

时人汤惠修评“谢诗如芙蓉出水,颜如错采镂金”

谢灵运的山水诗

 在艺术技巧上有不少创造。

 《文心雕龙·明诗》:“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以追新” (史P90)

 谢正是穷形极貌、精工描绘山水情状

(2)重视声、色的描绘,追求绘画式、音乐式的美感

(3)讲求对偶

鲍照对七言的贡献:

代表作: :《拟行路难》18首

成就:

1、在颜谢富丽风气笼罩诗坛的时代,情感充沛地唱出雄劲的别调。

2、对七言诗发展的贡献。

鲍从民间吸取营养,大量写作七言乐府诗,使这种形式大大发展,为盛唐七言歌行的兴盛铺平了道路。

新体诗

永明体:永明体为齐武帝永明年间出现的一种有意识运用声律规律写作的新体诗

特征:四声八病说”

贡献:永明体是从古体到近体的桥梁;声律方面;风格、意境方面。

代表作家:沈约、谢朓、王融等

宫体诗:风格轻靡、写艳情及与女子有关的咏物诗便被称作“宫体诗”,这些诗篇艺术上是永明体的延续,内容则写艳情、谈佛理、咏物与游戏等,尤其是写艳情者居多。风格华丽柔弱。是永明体的新变。

谢朓:“竟陵八友”,永明体诗人中最杰出者 ,“大小谢”“谢宣城”

诗歌特色和风格:

 (1)情景交融,清新俊逸。继承大榭山水诗细致、清新的特点,有不同于其繁复描

摹,而通过山水景物的描写抒发真实情感。

 (2)生动形象、深婉入微地表现人情物态之美,语言流丽。

 (3)诗歌大多体制短小,紧凑凝练,体制完密,工于结构。

“徐庾体”:是指徐、庾父子置身东宫时所作的风格绮艳流丽的诗文,就其文学渊源而言,是沿着永明体讲究声律、辞藻的方向,进一步“转拘声韵,弥尚丽靡”。

代表作:《奉和山池》、《春赋》、《荡子赋》。大多是奉和之作,轻艳流荡,富辞采之美。 “庾信穷南北之胜,暮年诗赋动江关”:

庾信是集南北朝文学之大成的作家。前后期诗风变化极大,庾信文章老更成。

魏晋南北朝文

骈文:作为文体和散文相对而言,也称骈俪之文、骈体、俪体、四六文(或“四六”)。其主要特点是以四六句式为主,讲究对仗,因句式两两相对,犹如两马并驾齐驱,故称骈体。在声韵上,讲究运用平仄,韵律和谐;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

魏晋散文——“清峻、通脱”。

 (一)建安时期

 风格:慷慨悲凉,整饬中带有清刚疏朗之气。

 代表作家:三曹七子

 曹操: 《让县自明本志令》作P281 《举贤勿拘品行令》 《遗令》

 曹丕: 《典论·论文》 《与吴质书》作P287

 曹植: 《与吴季重书》 《与杨德祖书》作P289 《求自试表》 《求通亲亲表》  孔融: 《与曹操论盛孝章书》 作P279

 陈琳: 《为袁绍檄豫州》

诸葛亮:《出师表》

 (二)正始时期

 风格:不但通脱,而且恣肆。文章亦骈亦散,语势灵活。

 代表作家:

 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 (三)西晋

 骈文(形成期):追求对偶工整,语言典雅。

 代表作家:

 陆机:《吊魏武帝文》

 潘岳:《马汧督诔》

李密:《陈情事表》作P299

散文:陈寿《三国志》

(四)东晋:新变

风格:淡远,以情韵取胜,以情致见长。

代表作家:

王羲之《兰亭集序》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

魏晋南北朝小说

《搜神记》:志怪小说。反映统治阶级的凶恶残暴和人民的反抗斗争;反映人民不怕鬼怪、铲除妖魅的无畏精神;反映封建社会青年男女要求婚姻自主的愿望。

《世说新语》:志人小说,

原名《世说》,刘义庆 、刘孝标。反映当时豪门世族的奢侈和残忍 ;描写名士们不同常人的言行与风度;记载了一些文人崇尚的精神。

初唐诗人

• 初唐四杰

•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 沈宋:沈佺期、宋之问

 1. 律诗在他们手中定型。 “黏对”

 沈佺期《杂诗》

2、二人贬谪途中的诗作情韵俱佳。

陈子昂

陈子昂的诗歌创作和理论主张影响了初唐一代。他对风骨的追求,他提出的诗美理想,对于唐诗的变革具有关键性的意义。这为后来唐代文学的进一步发展所证实,成为盛唐诗歌行将到来的序曲。

 1.理论建树

 倡“风骨”“兴寄”,扫除“采丽竞繁”的积弊。

 提出“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的诗美理想。

 2.创作特色

 壮伟之情,豪侠之气。

 诗作质朴有余,文采不足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闻一多

用韵特点:四句一换韵,平仄韵交错。韵与意谐,韵与情谐,换韵即转意

《春江花月夜》的意境创造已臻完美

景:移步换形、散点透视

情:走向成熟的青少年时代对宇宙、人生的淡淡哀伤。“尽管悲伤,仍然轻快;虽然叹息,总是轻盈。”

张若虚在诗歌意境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如将真切的生命体验融入美的兴象,诗情与画意相结合,浓烈的情思氛围,空明纯美的诗境,表明唐诗意境的创造已进入了炉火纯青的阶段,为盛唐诗的到来作了艺术上充分的准备。

盛唐山水田园诗人

王孟比较

王维:艺术特色

诗情、画意、音乐美。

苏轼:“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孟浩然写景喜用简淡笔墨,随意点染;王维则讲究构图布局、选辞着色,诗中有画,既清丽又丰润。

孟浩然:艺术特色

“五言诗天下称其尽美”

1.“淡到看不见诗”.“语淡而味终不薄”

2.重“兴象”——殷璠

3.“冲淡中有壮逸之气”——胡震亨

4. “浩然诗韵高而才短,如造内法酒手,而无材料耳。”——苏轼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摩诘才胜孟襄阳,由工入微,不犯痕迹,所以为佳。……孟造思极苦,既成乃得超然之致。……第其句不能出五字外,篇不能出四十字外,此其所短也。 明◎贺贻孙《诗笺》:诗中有画,不独摩诘也。浩然情景悠然,尤能写生,其便娟之姿,逸宕之气,似欲超王而上,然终不能出王范围者,王厚于孟故也。吾尝譬之,王如一轮秋月,碧天似洗;而孟则江月一色,荡漾空明。虽同此月,而孟所得者,特其光与影耳。 盛唐边塞诗人

高岑之异同

同:边塞

豪迈雄壮 七言歌行

异:1.高雄浑悲壮;岑雄奇壮丽

2.高夹叙夹议,直抒胸臆;岑长于写景,寓情于景

3.高多写实,现实主义;岑瑰奇峭拔,浪漫主义

4.高直追汉魏风骨;岑融汇六朝诗风

李白

1、使用豪壮惊人语,包括惊心动魄的形像。

李白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常以奔放的气势贯穿,将就纵横驰骋,一气呵成,具有以气夺人的特点。

2.神话、幻想、现实交织。

与感情喷发式相结合,礼拜诗歌的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他的奇特的想象,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

3.思绪飘乎,“意接辞不接”。

一个想象与一个紧接着的另一个想象之间,跳跃极大,意象的衔接组合也是大跨度的,离奇恍惚,纵横变幻,极尽才思敏捷之所能。诗中颇多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亦不乏清新明丽的优美意象。

4.夸张

如“燕山雪花大如席”,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杜甫诗的艺术特色

1.诗史

孟棨《本事诗》:“杜逢禄山之乱,流离陇蜀,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故当时号为‘诗史’。”

(1)就内容价值言,杜诗有“史”的认识价值。

历史的真实性、客观性

历史的广阔性、形象性。

(2)就艺术特点言,杜诗有史的写法。

纯熟运用叙事手法。盛唐以抒情为主,重视创造意境。杜诗却往往叙述、记事,杂以议论,却又富于诗情。

2.沉郁顿挫

杜甫《进雕赋表》“臣之述作,虽不能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扬雄、枚皋之徒,庶可企及也。”

“沉郁”在杜诗中表现为意境开阔壮大,感情深沉苍凉。

“顿挫”表现为语言和韵律屈折有力,而非平滑流畅或任情奔放。

中晚唐

韩孟诗派:孟郊、贾岛、卢仝、马异、刘叉……风格或瘦硬,或冷僻,或怪异,成就高下有异,但都有反圆熟、尚奇险的共同倾向,形成声势颇大的韩孟诗派。

元白诗派:是指中唐元和时期活跃于诗坛,以元稹、白居易为首,包括张籍、王建、李绅等在内的一个诗歌创作群体。这一派诗人的创作,继承了盛唐杜甫以及中唐早期元结、顾况等人的现实主义诗歌传统,在诗歌内容上,他们打起哀时济世的旗帜,着力揭露社会现实生活的各种弊端,表现人民生活的疾苦,力求用诗歌干预社会现实,因而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在艺术上,他们力求平易、通俗、浅显,形成了尚实、尚俗的美学特征。 新乐府运动:贞元、元和年间,由白居易、元稹倡导的,以创作新题乐府反映现实为中心的诗歌革新运动。兴起原因:缓解矛盾,成为时代要求,人心思治,成为社会普遍心理。创作宗旨:“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提出诗歌通俗化的具体要求。不足:功利主义诗论;缺乏意蕴

古文运动:

中唐后期,韩愈、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古文在理论和创作实践上达到全盛期。

古文虽称为“古文”,倡导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实则师其意而不师其辞,并要求从唐代活的语言中提炼新的书面散文语言,生动流畅,较近口语,扩大了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对后代散文发展影响很大。

唐五代词

西蜀词人:即花间派词人,晚唐至五代的温庭筠、韦庄、皇甫松等,作品收录在五代西蜀赵崇祚所编《花间集》里,其内容多为风花雪月的男女恋情,且喜好以女子的口吻抒发感情。精求词的形式美,奠定了词婉丽绮靡的传统风格。

南唐词人:南唐词的兴起比西蜀稍晚,成就比花间派更高。代表作者为冯延已、南唐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南唐词在境界和气象方面做出了较大的开拓,而风格上却情致缠绵。

《花间集》:是最早的文人词总集。它集中代表了词在格律方面的规范化,标志着在文辞、风格、意境上词性特征的进一步确立,以其作为词的集合体与文本范例的性质,奠定了以后词体发展的基础。

温庭筠、韦庄、李煜作品风格异同

色泽:温词秾艳,韦词疏淡;韦词有花间词共同的婉媚、柔丽、轻艳的特征。但韦词又常常以其清疏的笔法和显直明朗的抒情,异于温庭筠等人。

抒情:温词含蓄,韦词较明朗;温词是客观描绘,虽可能时或寓有沦落失意的苦闷,却非常隐约,只是唤起人一种深美的联想而已。韦词则直抒胸臆,显而易见。

意象:温词稠密,韦词疏朗。温词意象迭出,一两句能包含多层意蕴,韦词则一首词围绕一件事从容展开。

“千古词帝李煜”:全力以词抒写个人生活与情感体验的词人。“真”

前期词写宫廷享乐生活的感受,后期写亡国之痛,血泪之情。始终保持较为纯真的性格。 李煜词的本色和真性情:

一、真正用血泪写出了他那种亡国破家的不幸,非常感人;

二、本色而不雕琢,多用口语和白描,词篇虽美,却是丽质天成,不靠容饰和词藻;

三、因纯情而缺少理性节制。在亡国后不曾冷静地自省,而是直悟人生苦难无常之悲哀。

唐传奇

定义:是指唐代流行的文言小说,作者大多以记、传名篇,以史家笔法,传奇闻异事。 唐传奇的主要发展阶段、代表作品:

(一) 唐传奇发展初期,也是由六朝志怪到成熟的唐传奇之间的一个过渡阶段。作品数量

少,艺术表现上也不够成熟。代表作品有王度的《古镜记》和无名氏的《补江总白猿传》。

(二) 唐传奇发展盛期。中唐是唐传奇发展的兴盛期。在这一时期,许多著名的文人投入

了小说创作,因而显著地提高了它的艺术性。代表作有元稹的《莺莺传》、陈鸿的《长恨歌传》,白行简《李娃传》等。

(三) 唐传奇发展后期。唐传奇在晚唐时代开始退潮,出现了由盛转衰的局面。出现了不

少唐传奇集。如薛用弱《集异记》,李复言《续玄怪录》、李玫《纂异记》、张读《宣室志》、裴铏《传奇》、袁郊《甘泽谣》和皇甫枚《三水小牍》等。

背诵篇目

曹操《短歌行》《步出夏门行》2首 曹植《白马篇》

阮籍《咏怀诗》(夜中不能寐)

嵇康《赠秀才入军》(息徒兰圃)

左思《咏史》(皓天舒白日)

《归园田居》(一、三)《饮酒》(五)《读山海经》(一)

谢灵运《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鲍照《拟行路难》(泻水置平地、对案不能食)

谢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王维:《终南别业》、《鸟鸣磵》、《鹿柴》《山居秋暝》

高适《燕歌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昌龄《出塞二首》《闺怨》

李白《蜀道难》《将进酒》《行路难》《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独坐敬亭山》、《玉阶怨》 杜甫《羌村三首》《赠卫八处士》《登楼》《登高》《登岳阳楼》《秋兴八首》《咏怀古迹五首》 李贺:《李凭箜篌引》杜牧:《江南春绝句》、《赤壁》

李商隐:《无题二首》(昨夜星辰昨夜风)、《锦瑟》

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

温庭筠《菩萨蛮》(水精帘里)

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李煜《浪淘沙》、《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

《读山海经》陶渊明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闺怨》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羌村三首》(一)

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

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赠卫八处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答未及已,驱儿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李白《菩萨蛮》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瞑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温庭筠《菩萨蛮》

水精帘里颇黎枕, 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乌夜啼》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

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

相留醉,

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相关内容

  • 文学文化常识知识竞赛试题
  • 一.文学常识填空(每小题2分,共22分) 1.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是:< >.<李尔王>.<奥赛罗>和<麦克白>. 2.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顶峰之作的长篇小说是 . 5.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学形式叫"铭".刻在牌上 ...

  • 高考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3)文学常识及作家作品
  • - 高考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3)文学常识及作家作品 例1:中国戏曲主要包括宋元南戏. .明清传奇,以及近代.现代的京剧和各种地方戏. [题型分析]这是一道考查文学体裁知识的主观性题型. [答题技巧]做这种题,第一步先回忆文学体裁的内涵和外延,根据既定的信息,缩小答题范围,确定横线上要答的内容. [技 ...

  • 常识-小学生必知文学常识
  • 奥运,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吉祥物"福娃"(5个).20.三国时期"三曹"指曹操.曹丕和曹植三父子. 集中体现"建安风骨"特点的代表作家.北宋时期"三苏"指苏洵.苏轼和苏辙三父子.小学语文课 ...

  • 人教九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
  • 第1课 沁园春 雪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沁( )园 分( )外 妖娆( ) 3.主一无适便是敬. 出处:<论语·学而> 解释:主一无适,专一于某种工作不旁及其他的事情. 4.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成吉思汗( ) 数( )风流人物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 惟余莽莽 ...

  • 中职语文 文学常识集锦文学常识集锦
  • 1.<我的母亲>作者是字 叙事散文,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 <四世同堂>. <猫城记>等. 剧本 :<龙须沟>.<茶馆>等. 2.<好雪片片>作者是 作家.本文刻画了一位卖奖券的流浪老人. 3.4.&l ...

  • 文学常识题库
  • 题库:语文常识(一)1.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2.第一位女词人是:李清照3.第一部词典是:尔雅4.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5.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6.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7.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8.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9.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10.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1 ...

  • 必修四文学常识与名著导读
  • 必修四文学常识与名著导读 名著导读部分 一.填空题 1.莎士比亚,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一生创作了38个剧本,154首十四行诗及2首长诗.莎士比亚戏剧产生于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他的创作生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1590-1600年,以写作历史剧.喜剧为主,包括10部喜剧( ...

  • 高考文学常识选择题集锦附答案
  • 高考文学常识选择题整理: 9.下面文学常识不恰当的选项( ) A.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们主张废弃六朝以后华而不实的骈俪文,而创作内容充实.形式自由的散文. B.词是诗歌的一种,最初是配合音乐来歌唱的,根据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由于词的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为" ...

  • 九年级语文知识
  • 高一语文基础知识总结(新人教版必修一.二) 沁园春•长沙 1.给加点字注音 分泌( ) 沁园春( ) 百舸( ) 坎坷( ) 拜谒( ) 遏制( ) 竭力( ) 挥斥( ) 干坼( ) 遒劲( ) 酋长( ) 谩骂( ) 散漫( )花蔓( ) 惆怅( ) 稠密( ) 绸缪( ) 寥廓( ) 峥嵘( ...

  •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基础知识总结
  • 第一单元知识点 沁园春·长沙 1.给加点字注音: 分泌( )沁园春( )百舸( ) .... 坎坷( )拜谒( )遏制( )竭力( ) .... 挥斥( )干坼( )遒劲( )酋长( )谩骂( )散漫( )花...... 蔓( )惆怅( )稠密( )绸缪( )寥廓( )峥嵘( ) ....... 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