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词两首

高考补习学校一轮复习教学一体案

篇目: 苏轼词两首 时间: 月 日 教学目标:

1.背诵苏轼的这两首词。 2.体会诗词的意境。

3.分析诗词的表现手法,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基础检验

苏轼的海南(节选)

海南的真正幸运始于苏轼以一代宗师开南荒文化教育之风。

苏轼作为一个高贵的文化大师,他深刻地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海南当时是未化的,中原文化被一道琼州海峡割断,不遗余力地在边鄙荒郊敷扬文教应该是苏轼对海南这块落后土地最突出贡献。

当时的苏轼,是“一生凡九迁”的悲痛,是远谪荒岛的悲凉。他没有忽视一生的灾难,却在灾难中形成更自由更独特的姿态。

苏轼当然也是幸运的。这种幸运从他被一群文化小人围攻陷入黄州开始。灾难于人往往有两种:一种人被灾难击伤,他们整日地怨天尤人,憔悴于痛苦之中;另一种人灾难于他只是涅槃的一道程序。

我真不敢想象,没有这群文化小人的围攻,是否会有我们今天的豪迈、豁达、高贵的苏轼。如果真的没有那一系列的灾难,苏轼会幸福地生活在都城,与许多文人一样众星伴月地围着宋朝的皇帝吟诗作对或同朝廷众臣们互赠书,他的灵气会在歌和诗中磨光吗?

我于是在那些痛苦的灾难中看到文化的光芒。

苏轼的幸运还表现在他诗词风格的成熟。苏轼最伟大的作品大多数在被贬到黄州之后写成,“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豪迈、开阔的诗词在我们读来心胸豁然开朗,我们仿佛站在长江江边,听到那千古不断的声音。但是这种壮丽的声音并没有持续多久,灾难一个接着一个,日益苍老日益憔悴的苏轼显得更加痛苦,那是一种精神上的孤独、寂寞的痛苦。

从大声到寂静,心灵回归当然是从黄州开始,但在儋州,平淡、自然、超脱的思想与诗风达到极臻。苏轼谪海南,生与死的思想始终折磨着他,沉重的灾难使他对死生有更透彻的认识与体会,可以说,他对生命有了更深的体验更激烈的爱。

有时夜读苏轼一些谪琼诗,我总有一种超越自我的感觉。当时海南是非常落后的,苏轼来到海南,军使张中对苏氏父子热情接待,但不久,湖南提举常平官董必察访广西,派员过海,谕令苏轼不准住官屋。黎民为他在桄榔树建屋,于是有了闻名的桄榔园。生活更是艰苦,又没有医药。但困境能够埋没的往往只是庸才,天才是能超越困境的。

海南给予苏轼最后一个敞开心灵地方,使他精神达到了顶峰。

他的精神渐渐达到空灵与纯清,达到淡泊与静定。 这便是超越。

可以说,海南,真正为苏轼提供超越的机会。贬来海南,灾难让他目光更加透明,思想进一步纯正,跨越一个个灾难,他得于再生。同样,苏轼为海南提供一次脱胎的机会,苏轼播种的文化光芒在日后渐渐长出绿意。可以说,历史上几个小人开的玩笑给一个地方与一个伟人之间达成了一个共同的幸运。

这是历史。

历史常带有玩笑的性质,但历史是公正的。正如苏轼的生命里有着海南的精血,海南的土地上有着苏轼高贵的足迹。足迹是一条河流,海南是只古老的船。船在启航。

教学小结:

高考补习学校一轮复习教学一体案

篇目: 苏轼词两首 时间: 月 日 教学目标:

1.背诵苏轼的这两首词。 2.体会诗词的意境。

3.分析诗词的表现手法,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基础检验

苏轼的海南(节选)

海南的真正幸运始于苏轼以一代宗师开南荒文化教育之风。

苏轼作为一个高贵的文化大师,他深刻地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海南当时是未化的,中原文化被一道琼州海峡割断,不遗余力地在边鄙荒郊敷扬文教应该是苏轼对海南这块落后土地最突出贡献。

当时的苏轼,是“一生凡九迁”的悲痛,是远谪荒岛的悲凉。他没有忽视一生的灾难,却在灾难中形成更自由更独特的姿态。

苏轼当然也是幸运的。这种幸运从他被一群文化小人围攻陷入黄州开始。灾难于人往往有两种:一种人被灾难击伤,他们整日地怨天尤人,憔悴于痛苦之中;另一种人灾难于他只是涅槃的一道程序。

我真不敢想象,没有这群文化小人的围攻,是否会有我们今天的豪迈、豁达、高贵的苏轼。如果真的没有那一系列的灾难,苏轼会幸福地生活在都城,与许多文人一样众星伴月地围着宋朝的皇帝吟诗作对或同朝廷众臣们互赠书,他的灵气会在歌和诗中磨光吗?

我于是在那些痛苦的灾难中看到文化的光芒。

苏轼的幸运还表现在他诗词风格的成熟。苏轼最伟大的作品大多数在被贬到黄州之后写成,“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豪迈、开阔的诗词在我们读来心胸豁然开朗,我们仿佛站在长江江边,听到那千古不断的声音。但是这种壮丽的声音并没有持续多久,灾难一个接着一个,日益苍老日益憔悴的苏轼显得更加痛苦,那是一种精神上的孤独、寂寞的痛苦。

从大声到寂静,心灵回归当然是从黄州开始,但在儋州,平淡、自然、超脱的思想与诗风达到极臻。苏轼谪海南,生与死的思想始终折磨着他,沉重的灾难使他对死生有更透彻的认识与体会,可以说,他对生命有了更深的体验更激烈的爱。

有时夜读苏轼一些谪琼诗,我总有一种超越自我的感觉。当时海南是非常落后的,苏轼来到海南,军使张中对苏氏父子热情接待,但不久,湖南提举常平官董必察访广西,派员过海,谕令苏轼不准住官屋。黎民为他在桄榔树建屋,于是有了闻名的桄榔园。生活更是艰苦,又没有医药。但困境能够埋没的往往只是庸才,天才是能超越困境的。

海南给予苏轼最后一个敞开心灵地方,使他精神达到了顶峰。

他的精神渐渐达到空灵与纯清,达到淡泊与静定。 这便是超越。

可以说,海南,真正为苏轼提供超越的机会。贬来海南,灾难让他目光更加透明,思想进一步纯正,跨越一个个灾难,他得于再生。同样,苏轼为海南提供一次脱胎的机会,苏轼播种的文化光芒在日后渐渐长出绿意。可以说,历史上几个小人开的玩笑给一个地方与一个伟人之间达成了一个共同的幸运。

这是历史。

历史常带有玩笑的性质,但历史是公正的。正如苏轼的生命里有着海南的精血,海南的土地上有着苏轼高贵的足迹。足迹是一条河流,海南是只古老的船。船在启航。

教学小结:


相关内容

  • 苏轼的敌人
  • 5学术界6(双月刊) 总第129期,2008.2 ACADEMICSINCHINA No.2Mar.20081史实追踪2 苏轼的敌人 o莫砺锋 (南京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3) 1摘 要2苏轼一生中树敌甚多,他的政敌不但包括整个新党,也有不少旧党中人. 事实上苏轼从未进入过旧党的权力中 ...

  • [苏轼信佛吗]苏轼祖籍在哪里
  • [苏轼信佛吗]苏轼祖籍在哪里 苏轼祖籍 苏轼的祖籍在河北栾城.根据<旧唐书>记载,苏轼的祖先苏味道是河北栾城人士.苏味道的一个儿子在四川眉县生活,后来便有了眉县苏氏.苏轼的父亲苏洵,以及弟弟苏辙都是眉县苏氏一族.所以,苏轼是唐代宰相苏味道的后裔,祖籍在河北栾城.苏东坡祖籍纪念馆 苏洵曾在 ...

  • 苏轼和王弗
  • 苏轼和王弗 王弗,一个叫多情才子垂泪的女人. 北宋年间,中岩有座书院,青神乡贡进士王方执教时,好友苏洵送他儿子苏轼到中岩书院读书.苏轼聪明好学,王方喜爱在心. 中岩下寺丹岩赤壁下,有绿水一泓,平静如半轮明月,相传为慈姥龙之宅.苏轼读书之余常临流观景,想入非非中不禁大叫:"好水岂能无鱼?&q ...

  • 活得有滋有味的苏轼--从苏轼作品看他的生活情趣
  • 活得有滋有味的苏轼 --从苏轼作品看他的生活情趣 陆蓉江苏省南通市妇幼保健院江苏南通226006 摘要:苏轼不仅是个文豪.诗人.书画家.思想家,还是个崇尚个性,懂得和热爱生活的人.他的个人生活丰富多彩,喜好旅游,美食.艺术.健身等,这些都在他的诗文作品中可以找到踪迹.关键词:苏轼生活情趣[中图分类号 ...

  • 苏轼生平事迹研究
  • 一. 摘要 苏轼的生平.文学成就和创作思想.以及苏轼的 书法.绘画创作成就. 二. 问题的提出 在课本中,苏轼的词出现的频率极高.并且苏轼获得千古以来无数文人志士的好评.其文才同样令我们折服,于是我们想深入了解苏轼,并探究出苏轼能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 . 三. 课题研究目的 本次课题研究的目标主要是关 ...

  • 男人当如苏子瞻
  • 公元1101年,65岁的苏轼在从荒蛮之地岭南应召回京途中凄然而逝,弟弟苏辙把他和在京西寺院里停放了10年的王闰之的灵柩一同安葬.苏轼终于实现了他在王闰之的祭文中所说的"惟有同穴"的誓言. 王闰之是苏轼的第二任夫人.在他的一生中,先后有三个女人,伴着他走过命运多舛,孤独坎坷.而苏轼 ...

  • 苏轼研究(苏轼的家庭生活,民间故事,苏轼大学设想等)
  • 1. 期中诗词赏析作业: 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首江城子乃是苏轼豪放气概的代表作.作者当时虽已经是头发微白的老人,但是全 ...

  • 论苏轼和陶诗的意蕴
  • 摘要:苏轼一生著作卷帙浩繁,然而在逝前却只用"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总结其一生.人生在于体验,体验给我们思考的起点,同时又使我们关心生命意义超过关心生命本身,这就是苏轼和陶诗所传达出来的意蕴.� 关键词:苏轼;和陶诗;意蕴� 中图分类号:I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

  • 苏轼的的诗词全集.诗集(3459首全)
  • 苏轼的诗词全集.诗集(3459首全) 查询到苏轼的古诗一共3459首! 281.<春宵>哲理诗 宋·苏轼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歌管楼亭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282.<哨遍·为米折腰> 宋·苏轼 其陋.独鄱阳董毅夫过而悦之,有卜邻之意.乃取归去来词,稍加概 ...

  • 苏轼的旷达精神及其特点
  • 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第8卷第1期2009年03月 JournalofChangshaTelecommunications andTechnologyVocationalCollege V01.8No.1 Mar.2009 苏轼的旷达精神及其特点 权梨舟 (陕西师范大学,陕西西安7100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