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育发展面临时代挑战

中国正处于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阶段,农村人口素质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的瓶颈。从根本上讲,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必须依靠农村教育,农村教育在中国人力资源强国建设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日益凸显。回顾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伟大成就,正视农村教育面临的时代挑战,深入探讨适应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农村教育发展战略,成为当前和未来农村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穷国办大教育起步,中国政府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中国由人口大国向教育大国的历史跨越。在这一历史跨越中,我国农村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

——农村义务教育走向全面普及。建国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义务教育在党和国家政策引导下逐渐走向普及。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各地根据不同时期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结合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努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普及工作,农村义务教育普及率不断提高。到xx年年底,完成“两基”验收的县占全国总县数的比例达到98.5%,“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99%。

——农村高中阶段教育规模有较大发展。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村人口接受高层次教育需求的增长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拉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开始以较快的速度稳步发展。据统计,xx年年农村初中毕业生升入普通高中的比例为33.3%,同时农村初中毕业生升入非普通高中学校的也占一定比例。农村人口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机会有了较大提高,而且提高速度较快。

——青壮年文盲基本扫除。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农村面临的一个重要教育问题和社会问题是扫除文盲,中国政府致力于扫除文盲工作。经过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努力,扫除文盲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和显著成就。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20世纪90年代的扫盲目标:全国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使青壮年中的文盲率降到5%以下。xx年《中国全民教育国家报告》显示,xx年至xx年,中国青壮年文盲已经控制在4%左右。

——农村教育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据不完全统计,20世纪80年代初,全国中小学危房面积占校舍总面积的16%,且危房多数集中在农村。经过30年的建设,到xx年年底,全国农村初中和小学校舍建筑面积达81507万平方米,危房面积所占比例下降到3.6%。农村中小学体音美器械配备达标学校数的比例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老三室”改造工作不断深化,“新三室”建设正在有序推进。农村教育办学条件得到了非常大的改善。

——农村教师学历达标率不断提高。在我国高等教育和教师教育发展的推动下,我国农村教师学历达标率不断提高。据统计,xx年年农村小学专任教师达到高中阶段毕业及以上的学历、农村初中专任教师达到专科毕业及以上的学历和农村普通高中专任教师达到本科毕业及以上学历的分别占99.0%、96.0%和81.2%。

——支持农村教育发展政策不断完善。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力度,采取了许多支持农村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如,“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以及东西部教育对口支援、城乡教育对口支援政策等,有针对性地支持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村教育发展。

 挑战

在新的发展观视野下,在新的发展阶段,农村教育要以其取得的伟大成就为起点,不断梳理和研究发展中遇到的新课题,积极地迎接时代挑战,以期在更高层次上服从和服务于农村乃至国家发展的大局。

——农村教育体系迫切需要调整。农村教育体系,按阶段可以分为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中和高中教育,按类型可以分为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从阶段上看,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是农村小学教育和初中教育面临的主要矛盾,也是未来农村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和工作重点。农村高中阶段教育和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如何在保证质量基础上稳步扩大规模的问题。从类型上看,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面临的问题更加突出,许多地方出现了普通高中“一头热”的倾向。提高农村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和成人教育的实效性,成为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发展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农村教育资源分布现状有碍教育公平。从宏观上看,中国的教育资源分配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和城乡差异。从县域看,农村教育资源在县城、乡镇和村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农村教育资源过分集中于县城和乡镇,村级教育资源较为缺乏。县城、乡镇和村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使得农村教育发展不仅面临城乡间教育公平问题,而且面临县域内县城、乡镇和村不同层次间教育公平问题。农村教育资源的分布现状使城乡教育公平和农村教育内部教育公平的实现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农村儿童心理与教育问题凸现。我国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是在城镇化背景下进行的。农村大量劳动力以农民工的形式到城镇谋求生活和发展,这种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村教育产生的直接后果是,许多农村儿童以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的身份,在农村和在父母所流入的城镇接受教育。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与教育,农村留守儿童往往容易形成不良的生活习惯和个性,容易受到不良影响。由于缺乏稳定的生活,并且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与城镇儿童差距悬殊,加之外界相应的支持措施不健全,流动儿童也面临很多心理和教育问题。

——农村教师发展与培训空间有限。由于农村教师继续教育与培训经费不足,加之农村教师工作时间紧,农村教师发展与培训空间有限。在许多农村地区,小规模学校普遍存在,还有一些一师一校的小学,这些学校的教师要教一个或多个年级的所有课程。教师没有时间参加培训,即使有时间参加培训,也往往只能参加一个科目的培训,其他科目的培训限于教师本人的时间、精力、经费等而无法进行。这种情况的存在,极大地限制了农村教师发展与培训的空间,给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素质提高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

——农村课程相关性不强问题突出。在城乡二元结构背景下,农村学生接受教育,是为建设农村,还是为流入城市,即“留农”和“离农”的问题,是农村教育研究与实践中的一个争议已久的问题。这个问题导致农村课程发展取向陷入在城市相关性和农村相关性之间难以抉择的两难困境。在当前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新阶段,农村毕业生无论是留在农村,还是进入城镇,都可以直接为农村发展服务,“离农”和“留农”是统一的。但是,由于我们不能过早地对农村学生进行城市或农村定向教育,农村课程仍然要考虑城市相关性和农村相关性问题。相比较而言,在农村教育体系中,普通教育课程的相关性较强,而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课程的相关性较弱。总体来讲,农村课程相关性不强是农村教育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对策

当农村教育的数量增长任务已经基本完成后,中国农村教育必须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将成为未来农村教育发展的恒久主题和战略重点。为适应农村教育发展主题和战略重点的转变,农村教育需要从不同维度作出战略应答。

——在去二元结构思维框架下重新思考农村教育发展。完善农村教育体系要从城乡二元结构中走出来,在去二元结构思维的框架下形成新的思路,也就是在教育(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经济社会(农村经济社会与城市经济社会)促进农村教育发展的关系定位基础上,谋划未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教育发展,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与农村教育发展进行政策干预,重建农村教育发展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互动关系的框架,并在这一新的框架下重新思考农村教育发展问题,研究更新、更系统、更有利于农村教育发展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更有利于中国国家综合国力加速提高的具体的农村教育发展战略。

——在合理布局农村学校基础上促进义务教育高质公平发展。义务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奠基工程,高质量的农村义务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农村人口的基本保障。当前,农村义务教育要以学校布局调整为契机,优化农村师资队伍,整合教育资源,激发内在活力,不断促进义务教育质量的提高,深层次推进教育公平即推进教育质量公平。在此必须指出的是,教育公平水平的提高不但不会影响优秀人才的培养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而且有助于国家经济社会均衡、快速和可持续发展。国际研究早已证明,贫困人口人力资源开发的的重要性要高于富裕人口。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会有效加速中国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

——在了解劳动力流向基础上提高农村职成教育的相关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是职业定向的教育,必须考虑这些受教育对象未来流向的职业和工作地点(如城镇)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在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发展战略上,可以变输出地教育为主导为输入地教育为主导,并与用人单位联合进行教育。这样一来,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对象不仅获得了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而且获得了输入地的生活经验与生活能力,可以有效缩短他们的生活适应和工作适应时间,更快地进入职业角色。具体而言,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要打破“以县为主”的管理模式,由用人单位、输入地政府、输入地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机构共同管理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由国家、输入地政府、用人单位、职业学校学生共同分担教育费用。

——在做好教育需求分析基础上促进高中阶段教育的有序发展。从农村高中阶段入学率和高等教育的生源需求看,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农村高中阶段教育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理论上的发展空间不等于农村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现实空间。实际上,制约农村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农村对高中阶段教育的有效需求不足就是制约农村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有效需求的两个条件是需要并买得起。据调查,有相当比例的学生因为家庭困难而无法接受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战略思路应该是,在充分估计和形成农村对高中阶段教育有效需求的基础上,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稳定扩大规模,从而实现有序发展。

——在教育信息化建设基础上促进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为让农村学生享受到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特别是优秀师资,要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提高农村教育的信息化水平。通过卫星和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增加农村学生共享城市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和进行农村教师专业培训,促进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要真正实现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第一,需要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让社会各界了解农村教育、支持农村教育,让农村教师了解社会发展,不断拓宽专业发展视野,增加专业发展机会和提高认识社会的能力。第二,通过行之有效的农村教育发展政策与措施,让农村教师有持续的发展机会和理想的教学生活环境,吸引和留住大批高素质的教师,实现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第三,为农村教师有效教学和农村学生有效学习,提供各种教育教学设施与条件支持。

中国正处于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阶段,农村人口素质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的瓶颈。从根本上讲,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必须依靠农村教育,农村教育在中国人力资源强国建设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日益凸显。回顾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伟大成就,正视农村教育面临的时代挑战,深入探讨适应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农村教育发展战略,成为当前和未来农村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穷国办大教育起步,中国政府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中国由人口大国向教育大国的历史跨越。在这一历史跨越中,我国农村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

——农村义务教育走向全面普及。建国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义务教育在党和国家政策引导下逐渐走向普及。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各地根据不同时期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结合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努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普及工作,农村义务教育普及率不断提高。到xx年年底,完成“两基”验收的县占全国总县数的比例达到98.5%,“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99%。

——农村高中阶段教育规模有较大发展。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村人口接受高层次教育需求的增长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拉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开始以较快的速度稳步发展。据统计,xx年年农村初中毕业生升入普通高中的比例为33.3%,同时农村初中毕业生升入非普通高中学校的也占一定比例。农村人口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机会有了较大提高,而且提高速度较快。

——青壮年文盲基本扫除。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农村面临的一个重要教育问题和社会问题是扫除文盲,中国政府致力于扫除文盲工作。经过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努力,扫除文盲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和显著成就。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20世纪90年代的扫盲目标:全国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使青壮年中的文盲率降到5%以下。xx年《中国全民教育国家报告》显示,xx年至xx年,中国青壮年文盲已经控制在4%左右。

——农村教育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据不完全统计,20世纪80年代初,全国中小学危房面积占校舍总面积的16%,且危房多数集中在农村。经过30年的建设,到xx年年底,全国农村初中和小学校舍建筑面积达81507万平方米,危房面积所占比例下降到3.6%。农村中小学体音美器械配备达标学校数的比例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老三室”改造工作不断深化,“新三室”建设正在有序推进。农村教育办学条件得到了非常大的改善。

——农村教师学历达标率不断提高。在我国高等教育和教师教育发展的推动下,我国农村教师学历达标率不断提高。据统计,xx年年农村小学专任教师达到高中阶段毕业及以上的学历、农村初中专任教师达到专科毕业及以上的学历和农村普通高中专任教师达到本科毕业及以上学历的分别占99.0%、96.0%和81.2%。

——支持农村教育发展政策不断完善。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力度,采取了许多支持农村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如,“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以及东西部教育对口支援、城乡教育对口支援政策等,有针对性地支持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村教育发展。

 挑战

在新的发展观视野下,在新的发展阶段,农村教育要以其取得的伟大成就为起点,不断梳理和研究发展中遇到的新课题,积极地迎接时代挑战,以期在更高层次上服从和服务于农村乃至国家发展的大局。

——农村教育体系迫切需要调整。农村教育体系,按阶段可以分为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中和高中教育,按类型可以分为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从阶段上看,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是农村小学教育和初中教育面临的主要矛盾,也是未来农村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和工作重点。农村高中阶段教育和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如何在保证质量基础上稳步扩大规模的问题。从类型上看,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面临的问题更加突出,许多地方出现了普通高中“一头热”的倾向。提高农村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和成人教育的实效性,成为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发展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农村教育资源分布现状有碍教育公平。从宏观上看,中国的教育资源分配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和城乡差异。从县域看,农村教育资源在县城、乡镇和村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农村教育资源过分集中于县城和乡镇,村级教育资源较为缺乏。县城、乡镇和村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使得农村教育发展不仅面临城乡间教育公平问题,而且面临县域内县城、乡镇和村不同层次间教育公平问题。农村教育资源的分布现状使城乡教育公平和农村教育内部教育公平的实现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农村儿童心理与教育问题凸现。我国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是在城镇化背景下进行的。农村大量劳动力以农民工的形式到城镇谋求生活和发展,这种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村教育产生的直接后果是,许多农村儿童以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的身份,在农村和在父母所流入的城镇接受教育。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与教育,农村留守儿童往往容易形成不良的生活习惯和个性,容易受到不良影响。由于缺乏稳定的生活,并且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与城镇儿童差距悬殊,加之外界相应的支持措施不健全,流动儿童也面临很多心理和教育问题。

——农村教师发展与培训空间有限。由于农村教师继续教育与培训经费不足,加之农村教师工作时间紧,农村教师发展与培训空间有限。在许多农村地区,小规模学校普遍存在,还有一些一师一校的小学,这些学校的教师要教一个或多个年级的所有课程。教师没有时间参加培训,即使有时间参加培训,也往往只能参加一个科目的培训,其他科目的培训限于教师本人的时间、精力、经费等而无法进行。这种情况的存在,极大地限制了农村教师发展与培训的空间,给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素质提高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

——农村课程相关性不强问题突出。在城乡二元结构背景下,农村学生接受教育,是为建设农村,还是为流入城市,即“留农”和“离农”的问题,是农村教育研究与实践中的一个争议已久的问题。这个问题导致农村课程发展取向陷入在城市相关性和农村相关性之间难以抉择的两难困境。在当前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新阶段,农村毕业生无论是留在农村,还是进入城镇,都可以直接为农村发展服务,“离农”和“留农”是统一的。但是,由于我们不能过早地对农村学生进行城市或农村定向教育,农村课程仍然要考虑城市相关性和农村相关性问题。相比较而言,在农村教育体系中,普通教育课程的相关性较强,而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课程的相关性较弱。总体来讲,农村课程相关性不强是农村教育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对策

当农村教育的数量增长任务已经基本完成后,中国农村教育必须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将成为未来农村教育发展的恒久主题和战略重点。为适应农村教育发展主题和战略重点的转变,农村教育需要从不同维度作出战略应答。

——在去二元结构思维框架下重新思考农村教育发展。完善农村教育体系要从城乡二元结构中走出来,在去二元结构思维的框架下形成新的思路,也就是在教育(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经济社会(农村经济社会与城市经济社会)促进农村教育发展的关系定位基础上,谋划未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教育发展,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与农村教育发展进行政策干预,重建农村教育发展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互动关系的框架,并在这一新的框架下重新思考农村教育发展问题,研究更新、更系统、更有利于农村教育发展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更有利于中国国家综合国力加速提高的具体的农村教育发展战略。

——在合理布局农村学校基础上促进义务教育高质公平发展。义务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奠基工程,高质量的农村义务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农村人口的基本保障。当前,农村义务教育要以学校布局调整为契机,优化农村师资队伍,整合教育资源,激发内在活力,不断促进义务教育质量的提高,深层次推进教育公平即推进教育质量公平。在此必须指出的是,教育公平水平的提高不但不会影响优秀人才的培养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而且有助于国家经济社会均衡、快速和可持续发展。国际研究早已证明,贫困人口人力资源开发的的重要性要高于富裕人口。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会有效加速中国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

——在了解劳动力流向基础上提高农村职成教育的相关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是职业定向的教育,必须考虑这些受教育对象未来流向的职业和工作地点(如城镇)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在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发展战略上,可以变输出地教育为主导为输入地教育为主导,并与用人单位联合进行教育。这样一来,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对象不仅获得了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而且获得了输入地的生活经验与生活能力,可以有效缩短他们的生活适应和工作适应时间,更快地进入职业角色。具体而言,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要打破“以县为主”的管理模式,由用人单位、输入地政府、输入地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机构共同管理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由国家、输入地政府、用人单位、职业学校学生共同分担教育费用。

——在做好教育需求分析基础上促进高中阶段教育的有序发展。从农村高中阶段入学率和高等教育的生源需求看,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农村高中阶段教育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理论上的发展空间不等于农村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现实空间。实际上,制约农村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农村对高中阶段教育的有效需求不足就是制约农村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有效需求的两个条件是需要并买得起。据调查,有相当比例的学生因为家庭困难而无法接受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战略思路应该是,在充分估计和形成农村对高中阶段教育有效需求的基础上,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稳定扩大规模,从而实现有序发展。

——在教育信息化建设基础上促进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为让农村学生享受到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特别是优秀师资,要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提高农村教育的信息化水平。通过卫星和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增加农村学生共享城市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和进行农村教师专业培训,促进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要真正实现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第一,需要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让社会各界了解农村教育、支持农村教育,让农村教师了解社会发展,不断拓宽专业发展视野,增加专业发展机会和提高认识社会的能力。第二,通过行之有效的农村教育发展政策与措施,让农村教师有持续的发展机会和理想的教学生活环境,吸引和留住大批高素质的教师,实现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第三,为农村教师有效教学和农村学生有效学习,提供各种教育教学设施与条件支持。


相关内容

  • 当前大学生创业的机遇与挑战
  • 2010年05月第05期总第180期 思想教育研究 StudiesinIdeologicalEducation 豳专题研究 当前大学生创业的机遇与挑战 姚圣梅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学生工作部, 广东 广州 510225) [摘要]我国日益完善的政策和制度环境.创业环境,不断降低的创业成本和门槛,以及 ...

  • 浅谈大学生村官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本科论文
  • 浅谈大学生村官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专业名称: 行政管理 姓 名: 卢 兰 考点名称: 贵 州 商 专 准考证号: [1**********]9 联系电话: [1**********] 目 录 内容摘要„„„„„„„„„„„„„„„„„„„„„„„„„„„„„„„„„„„„„„1 关键词„„„„„„„„ ...

  • 中小企业发展战略与管理体制研究_论文
  • 论文题目: 中小企业发展战略与管理体制研究 考生姓名: 专 业: 工商企业管理 准考证号: 指导老师: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 日 期: 2011 年月日 摘 要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具有弹性,凭借充沛的人力.旺盛的创业精神与市场灵活性,不仅可为国家经济发展产生重大贡献,也可以为就业人群提 ...

  • 我国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的若干问题
  • 2010年第28期(总第2300期) 我国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的若干问题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吴声功 内容摘要 我国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在当前这场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与转为 后危机时代 的条件下展开的,它既面临着我国由发展中国家向中等发达国家转型,由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向城乡一元经济体制转型,由 ...

  •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刘!冰 $ "!! !龚!维!宫文宁!宋立宁 ""#,$ ("国家林业局三北防护林建设局,银川%&'''":#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沈阳""''"(: 中国科学院研究 ...

  • 十六大以来中共理论创新的科学依据
  • 十六大以来中共理论创新的科学依据 作者: 发布时间:2007-10-12 来源:学习时报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推进理论创新,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受到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在实践中产生了巨大效应.个中原因,在于胡锦涛总书记和党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以时代要求.人民愿望. ...

  • 紧紧抓住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 紧紧抓住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2011-04-12 来源:<中国教育报> ■战略机遇期,也是观念转变期,转变观念是先导,要转变观念,切实增强机遇意识 ■战略机遇期,也是改革攻坚期,改革创新是动力,要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把改革作为突破口 ■战略机遇期,也是发展转型期,加快发展是关键,要加 ...

  • 谈谈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外交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也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中国作为五个社会主义国家之 ...

  • 教师个人自主发展五年规划
  • 教师个人三年发展行动计划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教育在改革.新课程改革像一缕春风飘进了我们每个教育者的心田.作为一名奋斗在课改浪潮第一线的教师,我深感自身的责任和使命.我时刻提醒自己要不断更新观念,改进教育方法,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整合.因此,个人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