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路交通安全法》中的第三者强制责任险
姓名: 学号: 专业:法学专科 学校:广播电视大学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2013年5月
目录
内容摘要------------------------------------------------------------------------------------------------------2 关键词-------------------------------------------------------------------------------------------2 一,第三者强制责任保险的含义----------------------------------------------------------3 二,第三者强制责任险实施的影响-------------------------------------------------------5
(1) 对于交通事故受害者来讲-----------------------------------------------------------5
(2) 对医疗机构来讲-----------------------------------------------------------------------5
(3) 对保险业来讲--------------------------------------------------------------------------5
(4) 对国家来讲-----------------------------------------------------------------------------6
(5) 对公安、交通管理机关来讲--------------------------------------------------------6
(6) 从车险本身来讲-----------------------------------------------------------------------6 三,存在问题及立法建议--------------------------------------------------------------------6
(一)存在的问题-----------------------------------------------------------------------------6
(二)立法建议--------------------------------------------------------------------------------9
内容摘要 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是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17条确立的一项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基础性制度。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是指根据专门的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保险车辆在运行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致使第三者遭受人身伤亡和直接财产损失,被保险人依法承担的对受害人的赔偿责任,由保险公司在保险责任限额内承担的法定保险制度。这是国家为了保护道路交通受害人能够得到及时救助而采取的一项法定保险制度。这是中国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明确提出机动车必须强制投保第三者责任险,而此前第三者责任险只是一个附加险种,不具有强制性。但是,这只是一个原则性的条款,在一片赞叹声之中,高兴之余,随之而来便是对它的争议。事实是相应配套措施出台的滞后,使第三者强制责任险仍然处于混沌状态。
关键词 《道路交通安全法》责任险 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 社会救助基金
论《道路交通安全法》中的第三者强制责任险
备受社会关注的我国首部涉及道路安全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并于2004年的5月1日起正式实施。同年4月30日由国务院公布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也同时于5月1日起生效。 新法值得圈点的地方很多,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还是第三者强制责任险——《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十七条的规定。这意味着,全国所有上路行驶的机动车都必须投保第三者强制责任险。这是中国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明确提出机动车必须强制投保第三者责任险,而此前第三者责任险只是一个附加险种,不具有强制性。这对于第三者权益的保障是飞跃性的进步。
一,第三者强制责任保险的含义
责任保险是财产保险的一种,是以被保险人依法应负的民事损害赔偿责任或经过特别约定的合同责任为保险标的的保险。关于第三者按通常的理解保险合同中的保险人是第一者,被保险人是第二者,除他们以外的均属于第三者。所谓的第三者责任是指由于疏忽或者过失致使他人财产损失或人身伤亡而依法应负有的赔偿责任1。 所谓机动车强制险是指机动车在使用过程中发生道路交通事故,致使第三者遭受人身伤亡和财产的直接损失,被保险人依法承担对受害人的赔偿责任,由保险公司在规定的保险责任限额内承担的一种强制保险。强制保险是以法律、行政法规为依而建立保险关系的一种保险,一般基于国家实施有关政治、经济、社会和公共安全等方面的政策需要而开办,凡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对象都必须依法参加保险;设立强制保险的目的在于利用保险聚集众人的力量,分散风险的原理和大数法则,将被保险人个人原本难以承担的赔偿数额分散于社会之中,以减轻被保险人的损害、维护受害人的利益、保障社会的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十七条规定:国家实行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设立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七十六条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超过责任限额的部分,按照下列方1 引自 孙积禄 著《保险法论》 第24页 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 1997年9月北京第1版。
式承担赔偿责任: (一)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 (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责任。 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责任。
现实中,很多法院运用了新交通法第十七条处理案件。安徽省马鞍山交通事故全责者亲属状告保险公司的理赔案,在马鞍山市花山区法院一审结案,法院判决被告保险公司赔偿原告(受害人亲属)各项经济损失18万元。 2005年5月,金某酒后驾驶小客车与洪某的货车追尾,造成金某及小客车乘车人季某当场死亡,两车受损。后经交警部门认定,金某负该起事故的全部责任,洪某、季某无责任。事后,受害人金某的妻、女、父、母向法院起诉,请求判令被告保险公司赔偿各项经济损失18万元。 院经审理认为,2004年5月1日起施行的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国家实行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本案中,洪某驾驶的货车于2005年4月在被告保险公司投保了保险金额为20万元的第三者综合损害责任险,被告承保的虽然是商业保险,但双方签订保险合同是在该法实施之后。同时,从本地区相关部门的规定看,车辆管理等部门均将第三者责任险作为强制保险推行,其目的就是要分散社会风险。因此,现行的第三者责任险,具有强制保险的性质,与第三者强制责任保险并无本质区别。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从该条规定可以看出,对机动车参加了第三者责任保险的,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导致他人人身、财产损失时,保险公司理赔不以被保险车辆是否承担责任为前提,该条赋予了道路交通事故的受害人对保险公司直接请求赔偿的权利。四原告作为受害人的亲属起诉被告,要求被告在肇事车辆投保的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符合法律规定, 依法应予支持。2
二,第三者强制责任险实施的影响
这个强制险种的实施,将给方方面面带来影响,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 《法学研究》2005年 第4期。法律出版社出版。
(1)对于交通事故受害者来讲,绝不会出现以往撞了白撞的情况。此前的第三者责任保险品种只是保险公司自己的规定,并不具有强制性;或是一些地方交通管理部门出台的类似规定,虽然体现了对交通受害者的强制性保护,但法律效力层次较低。这次以国家法律的形式予以确认,具有广泛的覆盖率,突出了对当事人、受害者的保护。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这种强制性的立法规定关系到人身安全和社会稳定,是为尽力挽救伤者生命、体现社会对生命权的尊重和减少社会矛盾的经济高效手段。
(二)对医疗机构来讲,增加了医疗机构对交通事故中的受伤人员应当及时抢救,不得因抢救费用未及时支付而拖延救治的规定。肇事车辆参加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由保险公司在责任限额范围内支付抢救费用;抢救费用超过责任限额的,未参加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或者肇事后逃逸的,由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先行垫付部分或者全部抢救费用,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机构有权向交通事故责任人追偿,这就避免了受害者因种种情况得不到及时救治的弊端。
(三)对保险业来讲,这种新的责任险给保险业的发展既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一个新的契机。目前保监会以及各保险公司都在积极运作,以配合该法的尽快实施。现在关键的问题是如何确定费率水平,这是一个难点。定得高了,投保人肯定不愿意,毕竟这是不以赢利为目的的政策性保险业务;定得太低,保险公司则可能亏损,而这笔亏损该由谁来承担呢,是由国家财政来兜底,或是由各地区自行解决?而且,在费率过低的情况下,保险公司因无利可图,也会失去经营这一险种的动力。有的地方的做法是在费率标准的基础上实行浮动费率,对于经常违章的车辆实行高费率,特别是酒后驾车、超载、超速、闯红灯等违章行为,其第三者责任险的费率最高,可在基准保费的基础上上浮70%;没有交通违章记录的车辆,费率一般可下浮10%;两年以上没有理赔记录的车辆,费率可能下浮30%。利用费率杠杆加强对机动车和驾驶员的社会管理、控制交通事故的发生、参与交通事故的预防、减少事故发生频率,殊值借鉴。
(四)对国家来讲,国家实行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设立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当受害者无力支付医疗费时,由社会救助基金先行垫付,
这种支付是一种替代责任,可以先支付费用,再向有关责任人追偿,从而保证了医疗机构对受伤人员的救助。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国家与社会的力量保护弱者的利益。
(五)对公安、交通管理机关来讲,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未按照国家规定投保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扣留车辆至依照规定投保后,并处依照规定投保最低责任限额应缴纳的保险费的二倍罚款。交管部门每年都要验照,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将是机动车定期安检需要查验的一项重要内容。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未按照国家规定投保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由公安机关交管部门扣留车辆至依照规定投保后,并处依照规定投保最低责任限额应交纳的保险费的2倍罚款。同时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同机动车的所有人、管理人的联系,使其明确违章驾驶同保费的缴纳的关系。
(六)从车险本身来讲,虽然中国大部分地区已经实行了机动车第三者责任险,但它的覆盖面仍然不完整,该法的出台无疑也将会扩大机动车第三者责任险市场规模,乃至促进整个车险业快速发展,以适应随着中国汽车保有量迅速增长、人民群众保险需求快速增加的局面。
三,存在问题及立法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关于保险业界和《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矛盾。 对于保险业界依据该规定,保险公司基于“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在出现交通事故时,不论当事双方过错与否,都应对遭受人身伤害或是财产损失的一方在该险限额内先行支付保险金。这种改变以往按保险合同依过错程度承担责任的法律条文,显然不会给保险公司以“保险”的感觉。 造成这种感觉的症结之一,在于交法第17条规定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该规定至今尚未出台。而交法第76条则在保险公司承担责任的问题上,直接运用到了第17条所谓之“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那么在第17条规定的“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在国务院的具体办法没有出台之前,第76条之保险理赔的诸项原则可否在这个尚不明确的“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基础上径直运用呢?这两条规定的“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与之前保险公司已有的“机动车第三者责任险”又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中开始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分歧,有
的认定保险公司此前已经开展的机动车第三者险就是新法规定的强制险,而直接按第76条判定保险公司先行赔付;有的则直接依据第17条机动车第三者强制险待定的条款,判定保险公司不按第76条规定的内容承担理赔责任。这种自相矛盾的结果到今天为止,也并没有完全统一。”
在交法实施之后,随着理赔案件的增多,发现不妙的保险公司开始寻找其他理由进行抗辩,其中一条就是:在交法实施之前,保险公司已办理的机动车第三者险是商业险,而商业险的相关权利义务条款是保险合同双方当事人自治的结果,因此在发生保险事故,进行理赔时,就应当按照合同办理,而不能抛开已有的合同条款,径直按照第76条判定保险公司向受害方履行理赔责任。就在交法于2004年5月实施前夕,保监会发布了一份“保监会(2004)保监发39号通知”,该通知第二条规定:“5月1日起,各财产保险公司暂时按照各地现行做法,采用公司现有第三者险条款来履行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强制第三者险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待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正式出台后,再根据相关规定进行调整,统一在全国实施”。针对这一观点,法院认定,在交法实施之后,“被告的保险公司及机动车一方应当按照新法的规定变更保险合同,不能因为被告之间并未依法变更合同而使原告不能享受交法所给予其人身权利的特别保护”。单从内容上看,这都是一个颇值玩味的判词:一方面罕见的径直认定一部交法的制定有当然强令变更合同的效力;另一方面,则用立法者的口吻,宣示交法给予车祸受害方“人身权利的特别保护”的立法目的。对错合适与否,姑且不论,但却可以窥见法院填补立法空隙的努力。 而这些判决的出现,则更在凸现出这部已经生效的法带来的一个衍生冲突———法律强制和合同自治的边界究竟在哪里?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是民商事私权关系中被奉为圭臬的原则内容,保险合同亦不能例外3。而合同“变更”本身也应当是当事人之间自治的事项,没有当事人意思参与的“变更”应当叫做“情势变更”,只有某种不可抗力或意外事件的情形,才可以归纳进去4,而一个显然的问题是,交法的实施,属于不可抗力或是意外事件吗?它能直接否定既存保险合同条款的效力吗?而与此更为密切的问题还有:与车祸受害方没有直接合同关系的保险公司在具体诉讼中地位到底如何确定?3
4 参见 冯大同 主编《国际商法》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2年 第287~291页。 《合同法原论》余延满著第446页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地方司法机关做出了自己的判断,比如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审理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其中明确规定了事故受害人在起诉机动车方要求其承担赔偿责任的时候,必须追加该机动车的保险公司作为被告,但是从民事诉讼的角度而言,其当事人地位是否适格实际仍不无争议。另外一个问题是,原有保险合同中约定的所谓免赔率等内容是否可以约束非合同当事人的车祸受害者?各地法院的判决也仍不统一。 都是法律不配套惹的祸 。只有静待《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的出台来解决这一矛盾了。但是据了解,这一规定的出台牵扯到法院、交管局、保监会等九个政府部门的协调,因此能否顺利出台并不像人们想象中那么简单。
2,关于无过错机动车到底该不该赔偿的问题 。在最受社会关注的“司机无责任的交通事故保险公司如何赔偿”的问题上,新交通法明确作出规定:司机无责任时,人身损害要依法赔偿,保险公司要理赔;而财产损失方面的赔偿略有不同,即按过错责任赔偿,司机无责任时,司机和保险公司均不予赔偿。众所周知,与新“道交法”同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极大地提高了机动车三者险的保险责任范围和赔付成本。如果保险公司对人身损害实行“无责也赔偿”,势必造成强制三者险费率将处在一个不低的水平。因为,保险公司是按不盈不亏原则厘定费率,也就是费率结构中虽不含利润因素但起码必须含成本因子。可是这样的费率老百姓又能承受和接受吗?这实际上是一个两难。
3,关于救助基金来源何处的问题。 机动车三者险本身经营风险很大,至于说,超过强制保险责任限额的损失都将由国家设立的救助基金来垫付,那么,这个救济基金能有多大规模,其未来偿付能力如何呢?救助基金的来源包括:按照强制保险的保险费的一定比例提取的资金;对未按照规定投保强制保险的机动车的所有人、管理人的罚款;救助基金管理机构依法向道路交通事故责任人追偿的资金;救助基金孳息及其他资金。设立救助基金这一制度安排可谓极得民心,它最大程度地保护了交通参与者的利益。但从新交通法看,救助基金最主要的来源就是按一定比例从保险公司提取的强制三者险保费,而这个比例最多设定在3%-5%左右,提供的保障程度是很低的。“将来一旦赔破了,由于没有财政兜底,基金则形同虚设!” 救助基金应该有一个专门的机构来执行,应该有一
个稳定的来源,目前提到的4种来源显然是不够的,而且也没有明确这一部分工作的具体执行部门。
(二)立法建议。
立法的科学化是解决之途。出现问题并不见得就是坏事,交法实施后暴露的问题实际上颇具代表性,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法律与实施条例的同步协调问题。因此应尽快出台与之相配套的实施条例 。实施条例当中可进一步加强对受害人的保护力度以及对违法者的处罚力度。
1,是明确规定“没有购买第三者责任险的车辆不得上路行驶”。新交通法所规定的内容,其处罚力度似乎还不足以有力打击逃避强制保险行为。从国外立法例来看,德国保险法规定,无论以何种方式购买汽车,都必须投保第三者责任险,否则就不能上路。英国则采取严厉措施对付不上保险的车主,严重者将处以巨额罚款甚至判刑。这值得借鉴。5
2,是尽量扩大保险赔偿范围,以使受害人能够得到基本保障。草案第二十条规定了保险公司在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只须垫付抢救费用,并有权向致害人追偿的情形,包括驾驶人未取得驾驶资格或者醉酒的;被保险人与受害人恶意串通的;被保险人或者受害人故意的。这个赔偿范围限定得比较狭窄,使受害人获取保险金的风险难度系数加大。我国台湾地区实施的强制保险则规定:因汽车交通事故致受害人伤、残或死亡者,加害人不论有无过失,在相当于本法规定的保险金额范围内,受害人均得请求保险赔偿给付。加害人有下列情形的,保险人仍应给付保险金,但可在给付金额的范围内,向加害人求偿,如酒醉或吸食毒品、迷幻药而驾车者;自杀或故意行为所致者等。我国强制保险赔偿范围也应设置得宽松一些。
3,明确强制险到底什么样。笔者认为,未来的车险应有三种:强制性第三者责任险、商业第三者责任险和商业车损险。商业第三者责任险将成为强制性第三者责任险的一个补充和延伸,车主可以根据需要把两者结合,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第三者强制责任险既然是强制的,考虑到大众的接受能力,收费标准不会很高,相应的其保证金额也不会很高。未来的强制第三者责任险主要保证的是人的安全,也就是保障交通事故伤者在紧急情况下“救命”的基本费用。而一旦5 引自《台湾强制汽车责任保险法》(1996年7月12日发布) 载中国民商法律网(www.civillaw.com.cn)
发生道路交通事故,财产的损失是多方面的,因此可能出现保障不足的情况,就需要补充,这就是第三者商业险。第三者商业险是自愿投保的,里面可能涉及车辆等物的损坏赔偿,保险种类和条款应更加细化。一旦强制第三者责任保险条例出台,将应实行统一条款、统一费率、统一价格。而第三者强制责任险将成为保险公司的非盈利险种,任何一家保险公司不能拒保。
4,引入判例法是一个可行的做法。即使国务院的相关条例出台,该法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也不可奢望能全部得到解决,这是制定法的本质决定的。判例的引入至少可以减少司法运用当中出现过分大的分歧。
参考文献
(1)太平保险有限公司机动车辆保险条款
(2)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机动车辆第三者责任保险条款
(3)华安全国机动车辆保险条款
(4)太平保险有限公司机动车辆保险条款
(5)华泰深圳市机动车辆综合险条款
(6)蔡荫恩 著 《商事法概要》 三民书局印行 中华民国六十年九月出版
(7)王书江 主编《中国商法》 中国经济出版社 1994年9月版
(8)蔡荫恩 著 《商事法概要》 三民书局印行 中华民国六十年九月出版
( 9 )冯大同 主编《国际商法》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2年
(10)《台湾强制汽车责任保险法》(1996年7月12日发布) 载中国民商法律网(www.civillaw.com.cn)
论《道路交通安全法》中的第三者强制责任险
姓名: 学号: 专业:法学专科 学校:广播电视大学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2013年5月
目录
内容摘要------------------------------------------------------------------------------------------------------2 关键词-------------------------------------------------------------------------------------------2 一,第三者强制责任保险的含义----------------------------------------------------------3 二,第三者强制责任险实施的影响-------------------------------------------------------5
(1) 对于交通事故受害者来讲-----------------------------------------------------------5
(2) 对医疗机构来讲-----------------------------------------------------------------------5
(3) 对保险业来讲--------------------------------------------------------------------------5
(4) 对国家来讲-----------------------------------------------------------------------------6
(5) 对公安、交通管理机关来讲--------------------------------------------------------6
(6) 从车险本身来讲-----------------------------------------------------------------------6 三,存在问题及立法建议--------------------------------------------------------------------6
(一)存在的问题-----------------------------------------------------------------------------6
(二)立法建议--------------------------------------------------------------------------------9
内容摘要 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是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17条确立的一项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基础性制度。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是指根据专门的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保险车辆在运行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致使第三者遭受人身伤亡和直接财产损失,被保险人依法承担的对受害人的赔偿责任,由保险公司在保险责任限额内承担的法定保险制度。这是国家为了保护道路交通受害人能够得到及时救助而采取的一项法定保险制度。这是中国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明确提出机动车必须强制投保第三者责任险,而此前第三者责任险只是一个附加险种,不具有强制性。但是,这只是一个原则性的条款,在一片赞叹声之中,高兴之余,随之而来便是对它的争议。事实是相应配套措施出台的滞后,使第三者强制责任险仍然处于混沌状态。
关键词 《道路交通安全法》责任险 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 社会救助基金
论《道路交通安全法》中的第三者强制责任险
备受社会关注的我国首部涉及道路安全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并于2004年的5月1日起正式实施。同年4月30日由国务院公布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也同时于5月1日起生效。 新法值得圈点的地方很多,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还是第三者强制责任险——《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十七条的规定。这意味着,全国所有上路行驶的机动车都必须投保第三者强制责任险。这是中国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明确提出机动车必须强制投保第三者责任险,而此前第三者责任险只是一个附加险种,不具有强制性。这对于第三者权益的保障是飞跃性的进步。
一,第三者强制责任保险的含义
责任保险是财产保险的一种,是以被保险人依法应负的民事损害赔偿责任或经过特别约定的合同责任为保险标的的保险。关于第三者按通常的理解保险合同中的保险人是第一者,被保险人是第二者,除他们以外的均属于第三者。所谓的第三者责任是指由于疏忽或者过失致使他人财产损失或人身伤亡而依法应负有的赔偿责任1。 所谓机动车强制险是指机动车在使用过程中发生道路交通事故,致使第三者遭受人身伤亡和财产的直接损失,被保险人依法承担对受害人的赔偿责任,由保险公司在规定的保险责任限额内承担的一种强制保险。强制保险是以法律、行政法规为依而建立保险关系的一种保险,一般基于国家实施有关政治、经济、社会和公共安全等方面的政策需要而开办,凡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对象都必须依法参加保险;设立强制保险的目的在于利用保险聚集众人的力量,分散风险的原理和大数法则,将被保险人个人原本难以承担的赔偿数额分散于社会之中,以减轻被保险人的损害、维护受害人的利益、保障社会的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十七条规定:国家实行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设立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七十六条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超过责任限额的部分,按照下列方1 引自 孙积禄 著《保险法论》 第24页 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 1997年9月北京第1版。
式承担赔偿责任: (一)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 (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责任。 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责任。
现实中,很多法院运用了新交通法第十七条处理案件。安徽省马鞍山交通事故全责者亲属状告保险公司的理赔案,在马鞍山市花山区法院一审结案,法院判决被告保险公司赔偿原告(受害人亲属)各项经济损失18万元。 2005年5月,金某酒后驾驶小客车与洪某的货车追尾,造成金某及小客车乘车人季某当场死亡,两车受损。后经交警部门认定,金某负该起事故的全部责任,洪某、季某无责任。事后,受害人金某的妻、女、父、母向法院起诉,请求判令被告保险公司赔偿各项经济损失18万元。 院经审理认为,2004年5月1日起施行的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国家实行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本案中,洪某驾驶的货车于2005年4月在被告保险公司投保了保险金额为20万元的第三者综合损害责任险,被告承保的虽然是商业保险,但双方签订保险合同是在该法实施之后。同时,从本地区相关部门的规定看,车辆管理等部门均将第三者责任险作为强制保险推行,其目的就是要分散社会风险。因此,现行的第三者责任险,具有强制保险的性质,与第三者强制责任保险并无本质区别。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从该条规定可以看出,对机动车参加了第三者责任保险的,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导致他人人身、财产损失时,保险公司理赔不以被保险车辆是否承担责任为前提,该条赋予了道路交通事故的受害人对保险公司直接请求赔偿的权利。四原告作为受害人的亲属起诉被告,要求被告在肇事车辆投保的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符合法律规定, 依法应予支持。2
二,第三者强制责任险实施的影响
这个强制险种的实施,将给方方面面带来影响,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 《法学研究》2005年 第4期。法律出版社出版。
(1)对于交通事故受害者来讲,绝不会出现以往撞了白撞的情况。此前的第三者责任保险品种只是保险公司自己的规定,并不具有强制性;或是一些地方交通管理部门出台的类似规定,虽然体现了对交通受害者的强制性保护,但法律效力层次较低。这次以国家法律的形式予以确认,具有广泛的覆盖率,突出了对当事人、受害者的保护。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这种强制性的立法规定关系到人身安全和社会稳定,是为尽力挽救伤者生命、体现社会对生命权的尊重和减少社会矛盾的经济高效手段。
(二)对医疗机构来讲,增加了医疗机构对交通事故中的受伤人员应当及时抢救,不得因抢救费用未及时支付而拖延救治的规定。肇事车辆参加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由保险公司在责任限额范围内支付抢救费用;抢救费用超过责任限额的,未参加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或者肇事后逃逸的,由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先行垫付部分或者全部抢救费用,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机构有权向交通事故责任人追偿,这就避免了受害者因种种情况得不到及时救治的弊端。
(三)对保险业来讲,这种新的责任险给保险业的发展既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一个新的契机。目前保监会以及各保险公司都在积极运作,以配合该法的尽快实施。现在关键的问题是如何确定费率水平,这是一个难点。定得高了,投保人肯定不愿意,毕竟这是不以赢利为目的的政策性保险业务;定得太低,保险公司则可能亏损,而这笔亏损该由谁来承担呢,是由国家财政来兜底,或是由各地区自行解决?而且,在费率过低的情况下,保险公司因无利可图,也会失去经营这一险种的动力。有的地方的做法是在费率标准的基础上实行浮动费率,对于经常违章的车辆实行高费率,特别是酒后驾车、超载、超速、闯红灯等违章行为,其第三者责任险的费率最高,可在基准保费的基础上上浮70%;没有交通违章记录的车辆,费率一般可下浮10%;两年以上没有理赔记录的车辆,费率可能下浮30%。利用费率杠杆加强对机动车和驾驶员的社会管理、控制交通事故的发生、参与交通事故的预防、减少事故发生频率,殊值借鉴。
(四)对国家来讲,国家实行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设立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当受害者无力支付医疗费时,由社会救助基金先行垫付,
这种支付是一种替代责任,可以先支付费用,再向有关责任人追偿,从而保证了医疗机构对受伤人员的救助。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国家与社会的力量保护弱者的利益。
(五)对公安、交通管理机关来讲,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未按照国家规定投保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扣留车辆至依照规定投保后,并处依照规定投保最低责任限额应缴纳的保险费的二倍罚款。交管部门每年都要验照,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将是机动车定期安检需要查验的一项重要内容。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未按照国家规定投保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由公安机关交管部门扣留车辆至依照规定投保后,并处依照规定投保最低责任限额应交纳的保险费的2倍罚款。同时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同机动车的所有人、管理人的联系,使其明确违章驾驶同保费的缴纳的关系。
(六)从车险本身来讲,虽然中国大部分地区已经实行了机动车第三者责任险,但它的覆盖面仍然不完整,该法的出台无疑也将会扩大机动车第三者责任险市场规模,乃至促进整个车险业快速发展,以适应随着中国汽车保有量迅速增长、人民群众保险需求快速增加的局面。
三,存在问题及立法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关于保险业界和《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矛盾。 对于保险业界依据该规定,保险公司基于“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在出现交通事故时,不论当事双方过错与否,都应对遭受人身伤害或是财产损失的一方在该险限额内先行支付保险金。这种改变以往按保险合同依过错程度承担责任的法律条文,显然不会给保险公司以“保险”的感觉。 造成这种感觉的症结之一,在于交法第17条规定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该规定至今尚未出台。而交法第76条则在保险公司承担责任的问题上,直接运用到了第17条所谓之“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那么在第17条规定的“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在国务院的具体办法没有出台之前,第76条之保险理赔的诸项原则可否在这个尚不明确的“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基础上径直运用呢?这两条规定的“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与之前保险公司已有的“机动车第三者责任险”又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中开始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分歧,有
的认定保险公司此前已经开展的机动车第三者险就是新法规定的强制险,而直接按第76条判定保险公司先行赔付;有的则直接依据第17条机动车第三者强制险待定的条款,判定保险公司不按第76条规定的内容承担理赔责任。这种自相矛盾的结果到今天为止,也并没有完全统一。”
在交法实施之后,随着理赔案件的增多,发现不妙的保险公司开始寻找其他理由进行抗辩,其中一条就是:在交法实施之前,保险公司已办理的机动车第三者险是商业险,而商业险的相关权利义务条款是保险合同双方当事人自治的结果,因此在发生保险事故,进行理赔时,就应当按照合同办理,而不能抛开已有的合同条款,径直按照第76条判定保险公司向受害方履行理赔责任。就在交法于2004年5月实施前夕,保监会发布了一份“保监会(2004)保监发39号通知”,该通知第二条规定:“5月1日起,各财产保险公司暂时按照各地现行做法,采用公司现有第三者险条款来履行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强制第三者险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待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正式出台后,再根据相关规定进行调整,统一在全国实施”。针对这一观点,法院认定,在交法实施之后,“被告的保险公司及机动车一方应当按照新法的规定变更保险合同,不能因为被告之间并未依法变更合同而使原告不能享受交法所给予其人身权利的特别保护”。单从内容上看,这都是一个颇值玩味的判词:一方面罕见的径直认定一部交法的制定有当然强令变更合同的效力;另一方面,则用立法者的口吻,宣示交法给予车祸受害方“人身权利的特别保护”的立法目的。对错合适与否,姑且不论,但却可以窥见法院填补立法空隙的努力。 而这些判决的出现,则更在凸现出这部已经生效的法带来的一个衍生冲突———法律强制和合同自治的边界究竟在哪里?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是民商事私权关系中被奉为圭臬的原则内容,保险合同亦不能例外3。而合同“变更”本身也应当是当事人之间自治的事项,没有当事人意思参与的“变更”应当叫做“情势变更”,只有某种不可抗力或意外事件的情形,才可以归纳进去4,而一个显然的问题是,交法的实施,属于不可抗力或是意外事件吗?它能直接否定既存保险合同条款的效力吗?而与此更为密切的问题还有:与车祸受害方没有直接合同关系的保险公司在具体诉讼中地位到底如何确定?3
4 参见 冯大同 主编《国际商法》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2年 第287~291页。 《合同法原论》余延满著第446页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地方司法机关做出了自己的判断,比如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审理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其中明确规定了事故受害人在起诉机动车方要求其承担赔偿责任的时候,必须追加该机动车的保险公司作为被告,但是从民事诉讼的角度而言,其当事人地位是否适格实际仍不无争议。另外一个问题是,原有保险合同中约定的所谓免赔率等内容是否可以约束非合同当事人的车祸受害者?各地法院的判决也仍不统一。 都是法律不配套惹的祸 。只有静待《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的出台来解决这一矛盾了。但是据了解,这一规定的出台牵扯到法院、交管局、保监会等九个政府部门的协调,因此能否顺利出台并不像人们想象中那么简单。
2,关于无过错机动车到底该不该赔偿的问题 。在最受社会关注的“司机无责任的交通事故保险公司如何赔偿”的问题上,新交通法明确作出规定:司机无责任时,人身损害要依法赔偿,保险公司要理赔;而财产损失方面的赔偿略有不同,即按过错责任赔偿,司机无责任时,司机和保险公司均不予赔偿。众所周知,与新“道交法”同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极大地提高了机动车三者险的保险责任范围和赔付成本。如果保险公司对人身损害实行“无责也赔偿”,势必造成强制三者险费率将处在一个不低的水平。因为,保险公司是按不盈不亏原则厘定费率,也就是费率结构中虽不含利润因素但起码必须含成本因子。可是这样的费率老百姓又能承受和接受吗?这实际上是一个两难。
3,关于救助基金来源何处的问题。 机动车三者险本身经营风险很大,至于说,超过强制保险责任限额的损失都将由国家设立的救助基金来垫付,那么,这个救济基金能有多大规模,其未来偿付能力如何呢?救助基金的来源包括:按照强制保险的保险费的一定比例提取的资金;对未按照规定投保强制保险的机动车的所有人、管理人的罚款;救助基金管理机构依法向道路交通事故责任人追偿的资金;救助基金孳息及其他资金。设立救助基金这一制度安排可谓极得民心,它最大程度地保护了交通参与者的利益。但从新交通法看,救助基金最主要的来源就是按一定比例从保险公司提取的强制三者险保费,而这个比例最多设定在3%-5%左右,提供的保障程度是很低的。“将来一旦赔破了,由于没有财政兜底,基金则形同虚设!” 救助基金应该有一个专门的机构来执行,应该有一
个稳定的来源,目前提到的4种来源显然是不够的,而且也没有明确这一部分工作的具体执行部门。
(二)立法建议。
立法的科学化是解决之途。出现问题并不见得就是坏事,交法实施后暴露的问题实际上颇具代表性,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法律与实施条例的同步协调问题。因此应尽快出台与之相配套的实施条例 。实施条例当中可进一步加强对受害人的保护力度以及对违法者的处罚力度。
1,是明确规定“没有购买第三者责任险的车辆不得上路行驶”。新交通法所规定的内容,其处罚力度似乎还不足以有力打击逃避强制保险行为。从国外立法例来看,德国保险法规定,无论以何种方式购买汽车,都必须投保第三者责任险,否则就不能上路。英国则采取严厉措施对付不上保险的车主,严重者将处以巨额罚款甚至判刑。这值得借鉴。5
2,是尽量扩大保险赔偿范围,以使受害人能够得到基本保障。草案第二十条规定了保险公司在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只须垫付抢救费用,并有权向致害人追偿的情形,包括驾驶人未取得驾驶资格或者醉酒的;被保险人与受害人恶意串通的;被保险人或者受害人故意的。这个赔偿范围限定得比较狭窄,使受害人获取保险金的风险难度系数加大。我国台湾地区实施的强制保险则规定:因汽车交通事故致受害人伤、残或死亡者,加害人不论有无过失,在相当于本法规定的保险金额范围内,受害人均得请求保险赔偿给付。加害人有下列情形的,保险人仍应给付保险金,但可在给付金额的范围内,向加害人求偿,如酒醉或吸食毒品、迷幻药而驾车者;自杀或故意行为所致者等。我国强制保险赔偿范围也应设置得宽松一些。
3,明确强制险到底什么样。笔者认为,未来的车险应有三种:强制性第三者责任险、商业第三者责任险和商业车损险。商业第三者责任险将成为强制性第三者责任险的一个补充和延伸,车主可以根据需要把两者结合,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第三者强制责任险既然是强制的,考虑到大众的接受能力,收费标准不会很高,相应的其保证金额也不会很高。未来的强制第三者责任险主要保证的是人的安全,也就是保障交通事故伤者在紧急情况下“救命”的基本费用。而一旦5 引自《台湾强制汽车责任保险法》(1996年7月12日发布) 载中国民商法律网(www.civillaw.com.cn)
发生道路交通事故,财产的损失是多方面的,因此可能出现保障不足的情况,就需要补充,这就是第三者商业险。第三者商业险是自愿投保的,里面可能涉及车辆等物的损坏赔偿,保险种类和条款应更加细化。一旦强制第三者责任保险条例出台,将应实行统一条款、统一费率、统一价格。而第三者强制责任险将成为保险公司的非盈利险种,任何一家保险公司不能拒保。
4,引入判例法是一个可行的做法。即使国务院的相关条例出台,该法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也不可奢望能全部得到解决,这是制定法的本质决定的。判例的引入至少可以减少司法运用当中出现过分大的分歧。
参考文献
(1)太平保险有限公司机动车辆保险条款
(2)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机动车辆第三者责任保险条款
(3)华安全国机动车辆保险条款
(4)太平保险有限公司机动车辆保险条款
(5)华泰深圳市机动车辆综合险条款
(6)蔡荫恩 著 《商事法概要》 三民书局印行 中华民国六十年九月出版
(7)王书江 主编《中国商法》 中国经济出版社 1994年9月版
(8)蔡荫恩 著 《商事法概要》 三民书局印行 中华民国六十年九月出版
( 9 )冯大同 主编《国际商法》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2年
(10)《台湾强制汽车责任保险法》(1996年7月12日发布) 载中国民商法律网(www.civilla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