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第三课 别了, 我爱的中国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生字和词语部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课文中的语言知识,并能运用4个重点词语和3 个重点句型进行语言交际。
2、掌握课文的内容和结构。
3、扩展听说读写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熟读课文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的写作手法和积累丰富的词汇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积贫积弱的旧中国,无数学者为了祖国的富强,为了能更好地报效祖国,不得不暂别,去国外留学。通过学习课文体会作者离开时的心情。
课前预习
回答问题:
狗熊认为蜗牛获奖合算吗?为什么?
你们要学习蜗牛的什么精神?
教学重点
1、生字、重点词语的理解和用途
2、重点句型的使用方法及会用到日常交际上。
3、会理解课文内容及会分析课文。
教学难点
1、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用简单的语言表达意义。
教学课时:共5课时
第一课时讲生字和词语,第二课时阅读课文,第三课时分析课文,第四课时学习自读课文。第五课时口语交际和综合练习。
教学过程
(一)抽查学生读生字并纠正发音。
(二)板书生字和词语。
(三)领读词语。
生字:
1. 倚yǐ 2.鞭 3.润 4.滴 5.舰 6.帝 7.跃 8.弃 9.腔 10.暂 11.猛 12.归 13.毁 14.誓
重点词语:
1.悬挂:挂的意思。如:一轮明月悬挂在夜空。
2.放弃:表示丢掉原有的权力、主张、意见等。如:
因为沙漠侵袭,他们不得不放弃这个美丽的村庄。
3.建造:建筑,修建的意思。如:
伊犁河上建造了一座新大桥。
4.毁灭:指毁坏消灭。如:解放军战士们毁灭了敌人。
课后测试 :
做练习二 字词练习
布置作业:
把本课的生字和词语抄写一行并组词造句。
板书设计: 第三课 别了我爱的中国
词语 相应练习
课后小结 布置作业
课后反思:
教研组组长签字:
课时:第二课时
第三课 别了,我爱的中国
教学内容 阅读课文
课前预习 听写词语
课文导入 你离开过家乡吗?离开时心情怎样?
教学过程
(一)听老师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让学生朗读课文,先讲认识和理解。
(三)预设问题。
1、我离开中国时是怎样的情景?
2、在生活中为什么有人想当旅行家,有人想当音乐家,有人想当教师?
3、沿途的景色如何?
4、你们为什么读书?
5、“我”为什么不忍心离开?
6、“我”为什么要离开?
7、“我”打算回来以后干什么?
8、校长听了周恩来的话,为什么非常满意?
课后测试
做练习四 课文练习
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第三课 别了我爱的中国
课后反思:
组长批语:
课时: 第三课时
第三课 别了,我爱的中国
教学内容 分析课文
课前预习 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课解重点句型。 (二)串讲课文。
(三)总结课文意义。
重点句型:3个
1、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如: .....
没有大家的帮助就没有我的进步。
2、我们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
3、此后,他便加入到革命运动中,为中华崛起奋斗了一生。 ..
课后测试
本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预习下节课
板书设计
第三课 别了,我爱的中国
分析课文
课后反思:
组长批语:
第四课时
第三课 别了,我爱的中国
教学内容 学习自读课文“送别”
课前预习
默读自读课文,并做课后练习的第一题。
课文导入 你爸爸妈妈出差时,你怎么做?
教学过程
(一)让学生自己阅读,通过阅读找出不会读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典理解掌握,同时加深对本课主题的理解,要有感情地朗读,以增强语感,在阅读中提高阅读能力,在阅读中学习词语。
(二)让学生讲认识和理解。(三)重点词语
(四)预设问题。
1.“我”离开中国时是怎样的情景?
2. 沿途的景色如何? 3.“我”为什么要离开?
课后测试
练习二,。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错。 练习三
布置作业
练习的第六题,写作训练。
1.爱祖国,从小事做起。2.我眼中的中国。请从以上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体裁不限,要求语句通顺内容完整,不少于200字。
板书设计: 第三课,别来我爱的中国
学习自读课文“送别”
第五课时
第三课 别了,我爱的中国
教学内容 口语交际和综合练习
课前预习
李波为爸爸做了些什么?
教学过程
(一)本节课主要以课文材料,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要求每个学生都能运用课文提供的材料,语言知识进行听、说、读、写,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体验,通过真实的场景设计,进行切合实际的交流,达到在现实生活中的自由运用,交际的目的。
(二)交际话题
话题一:请你谈一谈第一次离开家远行的感受。
话题二:“爱国只是成年人才能做的事,与我们中学生无关。”请你就这个观点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课后测试
做第三课的没做的练习题
布置作业
完成一课三练,预习下节课内容
板书设计 第三课 别了,我爱的中国
口语交际和综合练习
课后反思:
组长批语:
第一课时
第四课 告别昨天的我
教学内容 生字和词语部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课文中的语言知识,并能运用4个重点词语和3 个重点句型进行语言交际。
2、掌握课文的内容和结构。
3、扩展听说读写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熟读课文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的写作手法和积累丰富的词汇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作者以给自己写信的方式来告别昨天,并准备克服缺点,发扬优点,重塑自我。了解作者通过几件事来描写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课前预习
答问题:
1、李波为爸爸做了些什么? 2、你有什么缺点?
教学重点
1、生字、重点词语的理解和用途
2、重点句型的使用方法及会用到日常交际上。
3、会理解课文内容及会分析课文。
教学难点
1、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用简单的语言表达意义。
教学课时:共5课时
教学过程
(一)抽查学生读生字并纠正发音。
(二)板书生字和词语。
(三)领读词语。
生字:
1.唉 ài 2.肃 3.亏 4.虚 5.狡 6.帝 7.跃 8.泛 9.绘 10.暂 11.猛 12.归
13.毁 14.塑
重点词语:
1.稍微:副词,表示数量不多,程度不深,时间不长。如:稍微加点糖,味道更好。稍微讲他两句,他就受不了。
2.可惜kěxī:表示值得惋惜。如:这手套还没有破,扔了多可惜。 3.严肃yán sù:(精神、态度、作风等)严格认真。①令人敬畏。
例:严肃的表情。 ② 认真:例:严肃对待。严肃法制。
【反义词】随和随性【近义词】严厉严苛 4.暗暗:副词,表示私下里或暗中,不显露出。近义词:悄悄、偷偷
例:他暗暗发誓要为死去的朋友报仇。
5.明明:表示显然如此或确实,以加重语气。 例:学习下降的问题明明是你们自己的问题。
课后测试
做练习二 字词练习
布置作业
把本课的生字和词语抄写一行并组词造句。
板书设计
第四课 告别昨天的我
生字和词语部分
课后反思:
组长批语:
第二课时
第四课 告别昨天的我
教学内容 阅读课文
课前预习 听写词语
课文导入 你想告别从前的你吗?为什么?
教学过程
(一)听老师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让学生朗读课文,先讲认识和理解。
(三)预设问题。
1、“我”怎么告别昨天?
2、数学考试时“我”写错了什么?结果怎么样?
3、考完数学考试“我”回去给妈妈说了什么?
4、妈妈怎么批评了“我”?
5、妈妈的脸为什么“晴转阴”了?
6、“我”有哪些缺点?“我”的优点是什么?
7、“我”明白了什么道理?
8、“我”的什么作品获了奖?得了第几名?
9、“我”应该怎样重塑自我?
课后测试
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的答案。
1.文中第二段是想说明: (A)
A.在女儿成长的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B.女儿对父母会发脾气
C.父母说设想在女儿成长的过程中因双方观念不同而发生冲突
D.女儿会不服从父母的决定
2.从某种意义上说,父母认为人生需要的是什么? (B)
A.快乐无比 B.选择
C.看守 D.护养
3.这篇短文想要表达的是: (B)
A.女儿长大将会遇到的难题
B.出于爱和责任,父母都会帮助并鼓励女儿走好人生之路
C.父母对女儿的要求
D.女儿宣布她长大了
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第四课 告别昨天的我
阅读课文
课后反思:
组长批语:
第三课时
第四课 告别昨天的我
教学内容 分析课文
课前预习 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课解重点句型。 (二)串讲课文。
(三)总结课文意义。
重点句型:3个
课后测试
你是怎么理解文章中的“初学三年,天下无敌;再学三年,寸步难行”这几句话? 本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预习下节课
板书设计
第四课 告别昨天的我
分析课文
课后反思:
组长批语:
第四课时
第四课 告别昨天的我
教学内容 学习自读课文“老师,请一路走好”
课前预习
默读自读课文,并做课后练习的第一题。
课文导入 你们爱老师吗?为什么?
教学过程
(一)让学生自己阅读,通过阅读找出不会读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典理解掌握,同时加深对本课主题的理解,要有感情地朗读,以增强语感,在阅读中提高阅读能力,在阅读中学习词语。
(二)让学生讲认识和理解。(三)重点词语
(四)预设问题。
1.文章中为什么说“台上一出题,台下搔头皮”?
2. 老师第一次是怎样给“我们”上作文课的? 3. 文章最后为什么说“请您一路走好”?
4. 这篇文章通过什么事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课后测试
练习二,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错。 练习三
布置作业
练习的第六题,写作训练。
请以“我的优点”或“我的缺点”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要求通过具体事例写出“我”的优点和缺点,同时,语句通顺内容完整,不少于200字。
板书设计
第四课 告别昨天的我
学习自读课文“老师,请一路走好”
课后反思:
组长批语:
第五课时
第四课 告别昨天的我
教学内容 口语交际和综合练习
课前预习
这篇文章在怎样的情况下写的?
教学过程
(一)本节课主要以课文材料,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要求每个学生都能运用课文提供的材料,语言知识进行听、说、读、写,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体验,通过真实的场景设计,进行切合实际的交流,达到在现实生活中的自由运用,交际的目的。
(二)交际话题
话题一:以“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为话题,谈自己的看法。
话题二:你的老师、同桌都有哪些优点?举例说明并在班里进行交流。
课后测试
做第三课的没做的练习题
布置作业
完成一课三练,预习下节课内容
板书设计
第四课 告别昨天的我
口语交际和综合练习
课后反思:
组长批语:
第一课时
第五课 果园机器人
教学内容 生字和词语部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知道机器人是怎样的。
2、掌握课文的内容和结构。
3、扩展听说读写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就自己感兴趣的地方与同学交流讨论。
2、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的写作手法和积累丰富的词汇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机器人的神奇,感受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激发学生对神奇的科技世界的兴趣及探索的欲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课前预习
回答问题:
大家在动画片上是不是都见机器人呢?机器人真是无所不能啊!大家彼此讨论一下你在动画片中见到过的机器人能干什么呢?现实中有没有像动画片中那样无所不能的机器人呢?
教学重点
1、生字、重点词语的理解和用途
2、重点句型的使用方法及会用到日常交际上。
3、会理解课文内容及会分析课文。
教学难点
1、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用简单的语言表达意义。
教学课时:共5课时
第一课时讲生字和词语,第二课时阅读课文,第三课时分析课文,第四课时学习自读课文。第五课时口语交际和综合练习。
教学过程
(一)抽查学生读生字并纠正发音。
(二)板书生字和词语。
(三)领读词语。
生字:
1. 销xiāo 2.售 3.勤 4.炎 5.闷 6.蚊 7.叮 8. 致 9. 罢 10. 型 11. 殊
重点词语: 1.聪明:表示智力发达。如:记忆和理解能力强。
2.能力:有才能,会办事。
3.罢工:停止工作的意思。无论发生什么事都不不能罢工。
4.特殊:本课指机器人肚子里的电池和一般的电池的不相同。
课后测试 做练习二 字词练习
布置作业 把本课的生字和词语抄写一行并组词造句。
板书设计 第五课 果园机器人 生字和词语部分
课后反思:
组长批语:
第二课时
第五课 果园机器人
教学内容 阅读课文(播放课件)
课前预习 (1)朗读下列词语
发愁 fā chóu 勤奋 qín fèn 罢工 bà gōng
收获 shōuhuò 特殊 tèshū 指挥 zhǐhuī
(2)说出“特殊”这个词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 ( 特别 ) 特殊 {反义词 ( 普通 )
课文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机器人吗?拿出自己画的机器人,给大家介绍。 教学过程
(一)听动画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让学生朗读课文,先讲认识和理解。
(三)预设问题。
1 、果园机器人是怎样的?有什么特点?
2 、你认为课文中哪些地方最有趣?
3 、果园机器人是怎样帮助果农干活的?
4 、果园机器人靠什么工作?
5 、科学家们正在研究的这种机器人是靠什么补充自身的能量的?
你觉得有可能实现吗?
6 、如果让你来设计果园机器人,你想设计成什么样子的果园机器人?
7 、你们知道哪些机器人?自己所知道的说一说。
(4)课文结构
充电
吃落果
摘 果
装 箱 聪明能干 节约能源
运 果
(5)拓展学习
1. 交流:与同学交流你知道还有哪些机器人还能干什么。 ①小组交流;②班级交流。2. 教师在屏幕上显示各种机器人,给学生介绍。
课后测试
同学们,你们想发明什么样的机器人?
做练习四 课文练习
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第五课 果园机器人 阅读课文
作用:摘果子、装箱、运送
能量来源:“吃” 水果 ── 糖 ── 电
课后反思:
组长批语:
第三课时
第五课 果园机器人
教学内容 分析课文
课前预习 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课解重点句型。 (二)串讲课文。
(三)总结课文意义。
重点句型:2个 1 、这些机器人这么聪明能干,看来真是果农的好帮手呢! 2 、这些机器人这么聪明能干,看来真是果农的好帮手呢! 课后测试
本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预习下节课
板书设计
第五课 果园机器人 分析课文
果园机器人
聪明能干
自己充电
神奇 有趣
课后反思:
组长批语:
第四课时
第五课 果园机器人
教学内容 学习自读课文“会说话的机器人”
课前预习
默读自读课文,并做课后练习的第一题。
课文导入 你们知道哪些机器人?他们有什么特征,能干什么呢?
教学过程
(一)让学生自己阅读,通过阅读找出不会读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典理解掌握,同时加深对本课主题的理解,要有感情地朗读,以增强语感,在阅读中提高阅读能力,在阅读
中学习词语。
(二)让学生讲认识和理解。(三)重点词语
(四)预设问题。
1.“我”离开中国时是怎样的情景?
2. 沿途的景色如何? 3.“我”为什么要离开?
课后测试
果园机器人是怎样的?课文的第五自然段讲了什么?
练习二 、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错。 练习三
布置作业
练习的第六题,写作训练。
1.爱祖国,从小事做起。2.我眼中的中国。请从以上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体裁不限,要求语句通顺内容完整,不少于200字。
板书设计
第五课 果园机器人
学习自读课文“会说话的机器人”
课后反思:
组长批语:
第五课时
第五课 果园机器人
教学内容 口语交际和综合练习
课前预习
机器人的应用为什么会越来越普遍?
教学过程
(一)本节课主要以课文材料,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要求每个学生都能运用课文提供的材料,语言知识进行听、说、读、写,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体验,通过真实的场景设计,进行切合实际的交流,达到在现实生活中的自由运用,交际的目的。
(二)交际话题
以“假如我发明了一个机器人„„”为话题,在班级里展开讨论,最后请学生代表发言,你还希望或知道机器人能做什么工作?把你知道的或设想的与同学分享。
课后测试
做第五课的没做的练习题
布置作业
完成一课三练,预习下节课内容
板书设计
第五课 果园机器人
口语交际和综合练习
课后反思:
组长批语:
课题: 第三课 别了, 我爱的中国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生字和词语部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课文中的语言知识,并能运用4个重点词语和3 个重点句型进行语言交际。
2、掌握课文的内容和结构。
3、扩展听说读写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熟读课文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的写作手法和积累丰富的词汇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积贫积弱的旧中国,无数学者为了祖国的富强,为了能更好地报效祖国,不得不暂别,去国外留学。通过学习课文体会作者离开时的心情。
课前预习
回答问题:
狗熊认为蜗牛获奖合算吗?为什么?
你们要学习蜗牛的什么精神?
教学重点
1、生字、重点词语的理解和用途
2、重点句型的使用方法及会用到日常交际上。
3、会理解课文内容及会分析课文。
教学难点
1、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用简单的语言表达意义。
教学课时:共5课时
第一课时讲生字和词语,第二课时阅读课文,第三课时分析课文,第四课时学习自读课文。第五课时口语交际和综合练习。
教学过程
(一)抽查学生读生字并纠正发音。
(二)板书生字和词语。
(三)领读词语。
生字:
1. 倚yǐ 2.鞭 3.润 4.滴 5.舰 6.帝 7.跃 8.弃 9.腔 10.暂 11.猛 12.归 13.毁 14.誓
重点词语:
1.悬挂:挂的意思。如:一轮明月悬挂在夜空。
2.放弃:表示丢掉原有的权力、主张、意见等。如:
因为沙漠侵袭,他们不得不放弃这个美丽的村庄。
3.建造:建筑,修建的意思。如:
伊犁河上建造了一座新大桥。
4.毁灭:指毁坏消灭。如:解放军战士们毁灭了敌人。
课后测试 :
做练习二 字词练习
布置作业:
把本课的生字和词语抄写一行并组词造句。
板书设计: 第三课 别了我爱的中国
词语 相应练习
课后小结 布置作业
课后反思:
教研组组长签字:
课时:第二课时
第三课 别了,我爱的中国
教学内容 阅读课文
课前预习 听写词语
课文导入 你离开过家乡吗?离开时心情怎样?
教学过程
(一)听老师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让学生朗读课文,先讲认识和理解。
(三)预设问题。
1、我离开中国时是怎样的情景?
2、在生活中为什么有人想当旅行家,有人想当音乐家,有人想当教师?
3、沿途的景色如何?
4、你们为什么读书?
5、“我”为什么不忍心离开?
6、“我”为什么要离开?
7、“我”打算回来以后干什么?
8、校长听了周恩来的话,为什么非常满意?
课后测试
做练习四 课文练习
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第三课 别了我爱的中国
课后反思:
组长批语:
课时: 第三课时
第三课 别了,我爱的中国
教学内容 分析课文
课前预习 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课解重点句型。 (二)串讲课文。
(三)总结课文意义。
重点句型:3个
1、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如: .....
没有大家的帮助就没有我的进步。
2、我们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
3、此后,他便加入到革命运动中,为中华崛起奋斗了一生。 ..
课后测试
本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预习下节课
板书设计
第三课 别了,我爱的中国
分析课文
课后反思:
组长批语:
第四课时
第三课 别了,我爱的中国
教学内容 学习自读课文“送别”
课前预习
默读自读课文,并做课后练习的第一题。
课文导入 你爸爸妈妈出差时,你怎么做?
教学过程
(一)让学生自己阅读,通过阅读找出不会读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典理解掌握,同时加深对本课主题的理解,要有感情地朗读,以增强语感,在阅读中提高阅读能力,在阅读中学习词语。
(二)让学生讲认识和理解。(三)重点词语
(四)预设问题。
1.“我”离开中国时是怎样的情景?
2. 沿途的景色如何? 3.“我”为什么要离开?
课后测试
练习二,。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错。 练习三
布置作业
练习的第六题,写作训练。
1.爱祖国,从小事做起。2.我眼中的中国。请从以上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体裁不限,要求语句通顺内容完整,不少于200字。
板书设计: 第三课,别来我爱的中国
学习自读课文“送别”
第五课时
第三课 别了,我爱的中国
教学内容 口语交际和综合练习
课前预习
李波为爸爸做了些什么?
教学过程
(一)本节课主要以课文材料,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要求每个学生都能运用课文提供的材料,语言知识进行听、说、读、写,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体验,通过真实的场景设计,进行切合实际的交流,达到在现实生活中的自由运用,交际的目的。
(二)交际话题
话题一:请你谈一谈第一次离开家远行的感受。
话题二:“爱国只是成年人才能做的事,与我们中学生无关。”请你就这个观点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课后测试
做第三课的没做的练习题
布置作业
完成一课三练,预习下节课内容
板书设计 第三课 别了,我爱的中国
口语交际和综合练习
课后反思:
组长批语:
第一课时
第四课 告别昨天的我
教学内容 生字和词语部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课文中的语言知识,并能运用4个重点词语和3 个重点句型进行语言交际。
2、掌握课文的内容和结构。
3、扩展听说读写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熟读课文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的写作手法和积累丰富的词汇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作者以给自己写信的方式来告别昨天,并准备克服缺点,发扬优点,重塑自我。了解作者通过几件事来描写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课前预习
答问题:
1、李波为爸爸做了些什么? 2、你有什么缺点?
教学重点
1、生字、重点词语的理解和用途
2、重点句型的使用方法及会用到日常交际上。
3、会理解课文内容及会分析课文。
教学难点
1、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用简单的语言表达意义。
教学课时:共5课时
教学过程
(一)抽查学生读生字并纠正发音。
(二)板书生字和词语。
(三)领读词语。
生字:
1.唉 ài 2.肃 3.亏 4.虚 5.狡 6.帝 7.跃 8.泛 9.绘 10.暂 11.猛 12.归
13.毁 14.塑
重点词语:
1.稍微:副词,表示数量不多,程度不深,时间不长。如:稍微加点糖,味道更好。稍微讲他两句,他就受不了。
2.可惜kěxī:表示值得惋惜。如:这手套还没有破,扔了多可惜。 3.严肃yán sù:(精神、态度、作风等)严格认真。①令人敬畏。
例:严肃的表情。 ② 认真:例:严肃对待。严肃法制。
【反义词】随和随性【近义词】严厉严苛 4.暗暗:副词,表示私下里或暗中,不显露出。近义词:悄悄、偷偷
例:他暗暗发誓要为死去的朋友报仇。
5.明明:表示显然如此或确实,以加重语气。 例:学习下降的问题明明是你们自己的问题。
课后测试
做练习二 字词练习
布置作业
把本课的生字和词语抄写一行并组词造句。
板书设计
第四课 告别昨天的我
生字和词语部分
课后反思:
组长批语:
第二课时
第四课 告别昨天的我
教学内容 阅读课文
课前预习 听写词语
课文导入 你想告别从前的你吗?为什么?
教学过程
(一)听老师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让学生朗读课文,先讲认识和理解。
(三)预设问题。
1、“我”怎么告别昨天?
2、数学考试时“我”写错了什么?结果怎么样?
3、考完数学考试“我”回去给妈妈说了什么?
4、妈妈怎么批评了“我”?
5、妈妈的脸为什么“晴转阴”了?
6、“我”有哪些缺点?“我”的优点是什么?
7、“我”明白了什么道理?
8、“我”的什么作品获了奖?得了第几名?
9、“我”应该怎样重塑自我?
课后测试
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的答案。
1.文中第二段是想说明: (A)
A.在女儿成长的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B.女儿对父母会发脾气
C.父母说设想在女儿成长的过程中因双方观念不同而发生冲突
D.女儿会不服从父母的决定
2.从某种意义上说,父母认为人生需要的是什么? (B)
A.快乐无比 B.选择
C.看守 D.护养
3.这篇短文想要表达的是: (B)
A.女儿长大将会遇到的难题
B.出于爱和责任,父母都会帮助并鼓励女儿走好人生之路
C.父母对女儿的要求
D.女儿宣布她长大了
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第四课 告别昨天的我
阅读课文
课后反思:
组长批语:
第三课时
第四课 告别昨天的我
教学内容 分析课文
课前预习 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课解重点句型。 (二)串讲课文。
(三)总结课文意义。
重点句型:3个
课后测试
你是怎么理解文章中的“初学三年,天下无敌;再学三年,寸步难行”这几句话? 本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预习下节课
板书设计
第四课 告别昨天的我
分析课文
课后反思:
组长批语:
第四课时
第四课 告别昨天的我
教学内容 学习自读课文“老师,请一路走好”
课前预习
默读自读课文,并做课后练习的第一题。
课文导入 你们爱老师吗?为什么?
教学过程
(一)让学生自己阅读,通过阅读找出不会读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典理解掌握,同时加深对本课主题的理解,要有感情地朗读,以增强语感,在阅读中提高阅读能力,在阅读中学习词语。
(二)让学生讲认识和理解。(三)重点词语
(四)预设问题。
1.文章中为什么说“台上一出题,台下搔头皮”?
2. 老师第一次是怎样给“我们”上作文课的? 3. 文章最后为什么说“请您一路走好”?
4. 这篇文章通过什么事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课后测试
练习二,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错。 练习三
布置作业
练习的第六题,写作训练。
请以“我的优点”或“我的缺点”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要求通过具体事例写出“我”的优点和缺点,同时,语句通顺内容完整,不少于200字。
板书设计
第四课 告别昨天的我
学习自读课文“老师,请一路走好”
课后反思:
组长批语:
第五课时
第四课 告别昨天的我
教学内容 口语交际和综合练习
课前预习
这篇文章在怎样的情况下写的?
教学过程
(一)本节课主要以课文材料,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要求每个学生都能运用课文提供的材料,语言知识进行听、说、读、写,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体验,通过真实的场景设计,进行切合实际的交流,达到在现实生活中的自由运用,交际的目的。
(二)交际话题
话题一:以“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为话题,谈自己的看法。
话题二:你的老师、同桌都有哪些优点?举例说明并在班里进行交流。
课后测试
做第三课的没做的练习题
布置作业
完成一课三练,预习下节课内容
板书设计
第四课 告别昨天的我
口语交际和综合练习
课后反思:
组长批语:
第一课时
第五课 果园机器人
教学内容 生字和词语部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知道机器人是怎样的。
2、掌握课文的内容和结构。
3、扩展听说读写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就自己感兴趣的地方与同学交流讨论。
2、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的写作手法和积累丰富的词汇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机器人的神奇,感受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激发学生对神奇的科技世界的兴趣及探索的欲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课前预习
回答问题:
大家在动画片上是不是都见机器人呢?机器人真是无所不能啊!大家彼此讨论一下你在动画片中见到过的机器人能干什么呢?现实中有没有像动画片中那样无所不能的机器人呢?
教学重点
1、生字、重点词语的理解和用途
2、重点句型的使用方法及会用到日常交际上。
3、会理解课文内容及会分析课文。
教学难点
1、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用简单的语言表达意义。
教学课时:共5课时
第一课时讲生字和词语,第二课时阅读课文,第三课时分析课文,第四课时学习自读课文。第五课时口语交际和综合练习。
教学过程
(一)抽查学生读生字并纠正发音。
(二)板书生字和词语。
(三)领读词语。
生字:
1. 销xiāo 2.售 3.勤 4.炎 5.闷 6.蚊 7.叮 8. 致 9. 罢 10. 型 11. 殊
重点词语: 1.聪明:表示智力发达。如:记忆和理解能力强。
2.能力:有才能,会办事。
3.罢工:停止工作的意思。无论发生什么事都不不能罢工。
4.特殊:本课指机器人肚子里的电池和一般的电池的不相同。
课后测试 做练习二 字词练习
布置作业 把本课的生字和词语抄写一行并组词造句。
板书设计 第五课 果园机器人 生字和词语部分
课后反思:
组长批语:
第二课时
第五课 果园机器人
教学内容 阅读课文(播放课件)
课前预习 (1)朗读下列词语
发愁 fā chóu 勤奋 qín fèn 罢工 bà gōng
收获 shōuhuò 特殊 tèshū 指挥 zhǐhuī
(2)说出“特殊”这个词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 ( 特别 ) 特殊 {反义词 ( 普通 )
课文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机器人吗?拿出自己画的机器人,给大家介绍。 教学过程
(一)听动画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让学生朗读课文,先讲认识和理解。
(三)预设问题。
1 、果园机器人是怎样的?有什么特点?
2 、你认为课文中哪些地方最有趣?
3 、果园机器人是怎样帮助果农干活的?
4 、果园机器人靠什么工作?
5 、科学家们正在研究的这种机器人是靠什么补充自身的能量的?
你觉得有可能实现吗?
6 、如果让你来设计果园机器人,你想设计成什么样子的果园机器人?
7 、你们知道哪些机器人?自己所知道的说一说。
(4)课文结构
充电
吃落果
摘 果
装 箱 聪明能干 节约能源
运 果
(5)拓展学习
1. 交流:与同学交流你知道还有哪些机器人还能干什么。 ①小组交流;②班级交流。2. 教师在屏幕上显示各种机器人,给学生介绍。
课后测试
同学们,你们想发明什么样的机器人?
做练习四 课文练习
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第五课 果园机器人 阅读课文
作用:摘果子、装箱、运送
能量来源:“吃” 水果 ── 糖 ── 电
课后反思:
组长批语:
第三课时
第五课 果园机器人
教学内容 分析课文
课前预习 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课解重点句型。 (二)串讲课文。
(三)总结课文意义。
重点句型:2个 1 、这些机器人这么聪明能干,看来真是果农的好帮手呢! 2 、这些机器人这么聪明能干,看来真是果农的好帮手呢! 课后测试
本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预习下节课
板书设计
第五课 果园机器人 分析课文
果园机器人
聪明能干
自己充电
神奇 有趣
课后反思:
组长批语:
第四课时
第五课 果园机器人
教学内容 学习自读课文“会说话的机器人”
课前预习
默读自读课文,并做课后练习的第一题。
课文导入 你们知道哪些机器人?他们有什么特征,能干什么呢?
教学过程
(一)让学生自己阅读,通过阅读找出不会读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典理解掌握,同时加深对本课主题的理解,要有感情地朗读,以增强语感,在阅读中提高阅读能力,在阅读
中学习词语。
(二)让学生讲认识和理解。(三)重点词语
(四)预设问题。
1.“我”离开中国时是怎样的情景?
2. 沿途的景色如何? 3.“我”为什么要离开?
课后测试
果园机器人是怎样的?课文的第五自然段讲了什么?
练习二 、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错。 练习三
布置作业
练习的第六题,写作训练。
1.爱祖国,从小事做起。2.我眼中的中国。请从以上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体裁不限,要求语句通顺内容完整,不少于200字。
板书设计
第五课 果园机器人
学习自读课文“会说话的机器人”
课后反思:
组长批语:
第五课时
第五课 果园机器人
教学内容 口语交际和综合练习
课前预习
机器人的应用为什么会越来越普遍?
教学过程
(一)本节课主要以课文材料,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要求每个学生都能运用课文提供的材料,语言知识进行听、说、读、写,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体验,通过真实的场景设计,进行切合实际的交流,达到在现实生活中的自由运用,交际的目的。
(二)交际话题
以“假如我发明了一个机器人„„”为话题,在班级里展开讨论,最后请学生代表发言,你还希望或知道机器人能做什么工作?把你知道的或设想的与同学分享。
课后测试
做第五课的没做的练习题
布置作业
完成一课三练,预习下节课内容
板书设计
第五课 果园机器人
口语交际和综合练习
课后反思:
组长批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