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教育部门的有力指导下,全县教育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创新和发展的工作思路,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深化改革、加大投入,科学布局、提高质量,进一步加快了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步伐,政府惠民工程圆满完成,“两基”水平不断巩固,学校布局调整有序推进,基础教育质量稳步提高,高考取得历史性突破,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一、以班子建设为基础,齐心协力,提高教育工作水平
当前,教育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中央和省、市、县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先发展教育的重大举措:xx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发展要求;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也提出了要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的总体要求,同时也提出,要实现农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的历史性任务。这是对农村教育工作提出的新的要求;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今年召开的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也就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提出了明确指示。2010年,全县三级干部会议上,王县长提出:我县将突出实施“六大”民生工程,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教育均衡发展工程。多年的工作实践使我深刻体会到,要提高工作水平,树立良好的教育形象,必须以班子建设为突破口,齐心协力,形成合力,多干事,干实事,出成绩,出效益。
首先是着眼于建设团结协作、战斗力强的领导班子。只有努力提高每个班子成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才能对工作高瞻远瞩,驾驭全局。教育局领导班子现有成员7人,大家分工明确,协调配合,工作中团结一致,作风务实,凡要求下面职工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绝对不做,大家时时处处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为己任,以创建“廉洁高效、务实求真”的领导班子为目标,取得了明显成效。
其次是实现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服务化,努力创建“学习型、服务型、落实型”机关新形象。根据省、市、县精神,教育局机关继续开展了以改进机关作风、优化政务环境,全面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活动,始终坚持“教育局机关工作人员十不准”要求,通过活动,全局工作人员的工作意识和纪律观念得到了明显增强,学习理论的自觉性有了明显的提高,更加牢固地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意识,更加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的目标。
第三是进一步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机制,积极推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深入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县教育局深入扎实地开展了政风行风民主评议活动,成立了工作领导组,制定了《县教育局关于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的实施方案》,召开了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动员大会,举办了听证对话会,建立了有效的监督机制,突出抓了规范收费行为、完善校务公开、师德师风建设、加强内部管理等四项重点工作,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局机关的岗位责任制、首办负责制、行政首长问责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工作流程图、行政不作为和过错追究制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进一步形成了“廉洁高效,务实求真,服务大局,争创一流”的机关作风,体现出了传播先进文化、推进教育改革和社会进步的时代特征。
第四是认真开展了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教育各级成立了治理商业贿赂领导组,制定下发了《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实施方案》,面向社会公布了县教育局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举报电话,接受全社会的监督,和各学校校长签订了收费工作承诺书,在实施过程中,把专项治理工作与纠风工作相结合,努力为群众办实事,解决实际困难,确保了专项治理工作取得成效。
二、以创新发展为目标,扎实工作,增强教育发展后劲
首先,通过加大投入,进一步提高了全县“普九”水平。
一是教育经费实现了“三个增长”。2010年财政对教育的拨款19666万元,比上年的14779万元增长33.07%;财政经常性收入29330万元,比上年的28654万元增长2.36%。全县生均教育事业费4050元,比上年的3253元增长797元;小学生均公用经费404元,比上年267元增长137元;初中生均公用经费584元,比上年的368元增长216元。
二是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改革不断深入,保障范围逐步扩大。2010年,全县安排中小学公用经费总额为2061.14万元(其中中央补助公用经费876.88万元,省补助292.32万元,市补助105.66万元,上级转移支付资金482万元,县财政安排304.18万元,农村小学、中学、县城小学、中学的基本标准每生每年分别为354元、534元、470元、652元);安排校舍维修改造资金为211万元(其中中央147万元,省级64万元);2010年春秋两季,全县中小学免费提供教科书总额为5699955.64元;全年补助寄宿生生活费80万元,补助人数1111人(小学133人,初中978人)。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住宿费61万元。
三是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努力促进教育公平,积极为贫困家庭学生提供救助。救助残疾学生25名,金额近4万元。继续对全县所有孤儿学生进行学习和生活救助,使每个孤儿享受从小学到高中12年全免费教育,免费总金额为20万元。2010年,不断加大对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困难家庭学生资助力度。先后有兴大高中助学工程、省彩票基金助学行动、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县关工委助学行动、县政协育才济困基金会助学行动对全县困难家庭高中学生进行学业救助,受惠学生570人次,资助金额83万元。
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的全面实施,使全县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得到了提高,有效地保障了学校正常运转,减轻了农民负担、降低了学生辍学率,进一步巩固提高了全县“普九”成果。目前,全县6-11周岁适龄儿童人口数22841人,在校生数22841人,入学率100%;12—14周岁适龄少年人口数12316人,在初中就读数11986人,入初中率97.3%。辍学率:上学年初小学在校生数28592人,学年末在校生数28592人,学年内无辍学学生。上学年初初中在校生数14374人,学年末在校生数14309人,学年内辍学65人,辍学率0.45%。普及率:14周岁人口数4608人,受完初级教育人数4608人,初级教育完成率100%;16周岁人口数4735人,受完初级中等教育人数4640人,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98%。残疾少年儿童随班就读率:残疾少年儿童51人(其中三类残疾21人),全部随班就读,入学率为100%,进城务工子女614人,全部入学。
其次,通过配套建设,进一步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
一是列入政府惠民实事中的教育建设工程圆满完成。继xx年年投资3300余万元完成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宿舍取暖改造工程和东关学校搬迁新建工程后,2010年,全县5所学校的改扩建列入省惠民实事,其中:一中新建学生公寓楼,建筑面积4591平方米,投资500万元;三中新建教学楼,建筑面积2016平方米,投资246万元;岔口中学学生宿舍楼改扩建,建筑面积1030平方米,投资100万元;新建冠庄小学,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投资269.5万元;平定二中教学楼新建工程,投资540万元。全县10所农村寄宿制学校食堂改造工程列入市惠民实事,分别是张庄中学、巨城中学、娘子关中学、岩会中学、槐树铺中学、柏井中学、东回中学、古贝中学、石门口中学、阳胜中学。市财政对上述每所学校食堂达标改造支持4万元,共计40万元。2010年列入县惠民实事的项目是平定一中校舍扩建、平定二中和平定三中教学楼新建工程和农村寄宿制学校食堂改造工程,其中,平定一中扩建工程,投资300多万元;农村寄宿制学校食堂改造工程除市10所项目工程校外,涉及全县31所寄宿制中小学,县财政安排53万元。目前,各项目工程均已完工投入使用,农村寄宿制学校食堂全部实现卫生防疫达标。
二是进一步整合了优质教育资源。2010年,按照规划要求,我县完成了6所小学的撤并任务,合并教学点10个,农村中小学总数由174所降至168所。同时,继续兴办寄宿制小学,目前全县共有25所农村寄宿制小学,已经显现出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办学效益。
三是学校教育技术装备水平稳步提升。继xx年投资100万元进行中小学体育器材配套后,2010年,投资170.9万元为全县中小学配备音乐、美术和卫生器材14667件,使全县所有中小学音乐、美术、卫生器材达到国家要求配备的标准。图书馆建设方面,全县学校通过购置和捐赠的办法,新增图书1万余册,利用省教育技术装备对我县奖励的10万元资金,我县配套10万元用于中小学图书馆建设,增加图书近3万余册,全年图书馆藏书新增4万余册,生均增长约0.9册,城关中学等五所中学通过了省二级图书馆验收。
第三,通过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了校长教师的职业能力
一是加强教师师德建设。制定教师职业行为“十不准”规范,建立完善师德档案考核。积极强化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育的公信力,做人民满意的教师。班主任队伍建设取得实效。2010年3月份,在全县开展爱心班主任评选活动,共评出“双十佳爱心班主任”20名,“爱心班主任”20名,并将先进事迹材料印发全县学习交流。2010年5月,组织全县班主任素质展示活动,通过六个单项活动的评比,共评选出小学优秀班主任11人,中学优秀班主任20人,共有4名教师参加市级素质展示评选活动,并被评为市级优秀班主任。2010年教师节,在市委、市政府组织的“阳泉市教育功臣”、“阳泉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评奖中,平定一中张俊田等10名教师被评为“阳泉市教育功臣教师”,平定一中李华峰等4名校长被评为“阳泉市教育功臣校长”。
二是继续实行城镇教师下乡支教制度,增强城乡学校校际之间的教研合作与交流。继续坚持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定期送教下乡。2010年全县共有51名城镇教师到农村中小学支教,其中全职支教15人,兼职支教36人,促进了城乡教师的交流互动。
三是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2010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教育部门的有力指导下,全县教育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创新和发展的工作思路,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深化改革、加大投入,科学布局、提高质量,进一步加快了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步伐,政府惠民工程圆满完成,“两基”水平不断巩固,学校布局调整有序推进,基础教育质量稳步提高,高考取得历史性突破,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一、以班子建设为基础,齐心协力,提高教育工作水平
当前,教育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中央和省、市、县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先发展教育的重大举措:xx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发展要求;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也提出了要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的总体要求,同时也提出,要实现农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的历史性任务。这是对农村教育工作提出的新的要求;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今年召开的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也就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提出了明确指示。2010年,全县三级干部会议上,王县长提出:我县将突出实施“六大”民生工程,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教育均衡发展工程。多年的工作实践使我深刻体会到,要提高工作水平,树立良好的教育形象,必须以班子建设为突破口,齐心协力,形成合力,多干事,干实事,出成绩,出效益。
首先是着眼于建设团结协作、战斗力强的领导班子。只有努力提高每个班子成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才能对工作高瞻远瞩,驾驭全局。教育局领导班子现有成员7人,大家分工明确,协调配合,工作中团结一致,作风务实,凡要求下面职工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绝对不做,大家时时处处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为己任,以创建“廉洁高效、务实求真”的领导班子为目标,取得了明显成效。
其次是实现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服务化,努力创建“学习型、服务型、落实型”机关新形象。根据省、市、县精神,教育局机关继续开展了以改进机关作风、优化政务环境,全面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活动,始终坚持“教育局机关工作人员十不准”要求,通过活动,全局工作人员的工作意识和纪律观念得到了明显增强,学习理论的自觉性有了明显的提高,更加牢固地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意识,更加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的目标。
第三是进一步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机制,积极推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深入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县教育局深入扎实地开展了政风行风民主评议活动,成立了工作领导组,制定了《县教育局关于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的实施方案》,召开了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动员大会,举办了听证对话会,建立了有效的监督机制,突出抓了规范收费行为、完善校务公开、师德师风建设、加强内部管理等四项重点工作,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局机关的岗位责任制、首办负责制、行政首长问责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工作流程图、行政不作为和过错追究制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进一步形成了“廉洁高效,务实求真,服务大局,争创一流”的机关作风,体现出了传播先进文化、推进教育改革和社会进步的时代特征。
第四是认真开展了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教育各级成立了治理商业贿赂领导组,制定下发了《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实施方案》,面向社会公布了县教育局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举报电话,接受全社会的监督,和各学校校长签订了收费工作承诺书,在实施过程中,把专项治理工作与纠风工作相结合,努力为群众办实事,解决实际困难,确保了专项治理工作取得成效。
二、以创新发展为目标,扎实工作,增强教育发展后劲
首先,通过加大投入,进一步提高了全县“普九”水平。
一是教育经费实现了“三个增长”。2010年财政对教育的拨款19666万元,比上年的14779万元增长33.07%;财政经常性收入29330万元,比上年的28654万元增长2.36%。全县生均教育事业费4050元,比上年的3253元增长797元;小学生均公用经费404元,比上年267元增长137元;初中生均公用经费584元,比上年的368元增长216元。
二是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改革不断深入,保障范围逐步扩大。2010年,全县安排中小学公用经费总额为2061.14万元(其中中央补助公用经费876.88万元,省补助292.32万元,市补助105.66万元,上级转移支付资金482万元,县财政安排304.18万元,农村小学、中学、县城小学、中学的基本标准每生每年分别为354元、534元、470元、652元);安排校舍维修改造资金为211万元(其中中央147万元,省级64万元);2010年春秋两季,全县中小学免费提供教科书总额为5699955.64元;全年补助寄宿生生活费80万元,补助人数1111人(小学133人,初中978人)。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住宿费61万元。
三是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努力促进教育公平,积极为贫困家庭学生提供救助。救助残疾学生25名,金额近4万元。继续对全县所有孤儿学生进行学习和生活救助,使每个孤儿享受从小学到高中12年全免费教育,免费总金额为20万元。2010年,不断加大对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困难家庭学生资助力度。先后有兴大高中助学工程、省彩票基金助学行动、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县关工委助学行动、县政协育才济困基金会助学行动对全县困难家庭高中学生进行学业救助,受惠学生570人次,资助金额83万元。
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的全面实施,使全县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得到了提高,有效地保障了学校正常运转,减轻了农民负担、降低了学生辍学率,进一步巩固提高了全县“普九”成果。目前,全县6-11周岁适龄儿童人口数22841人,在校生数22841人,入学率100%;12—14周岁适龄少年人口数12316人,在初中就读数11986人,入初中率97.3%。辍学率:上学年初小学在校生数28592人,学年末在校生数28592人,学年内无辍学学生。上学年初初中在校生数14374人,学年末在校生数14309人,学年内辍学65人,辍学率0.45%。普及率:14周岁人口数4608人,受完初级教育人数4608人,初级教育完成率100%;16周岁人口数4735人,受完初级中等教育人数4640人,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98%。残疾少年儿童随班就读率:残疾少年儿童51人(其中三类残疾21人),全部随班就读,入学率为100%,进城务工子女614人,全部入学。
其次,通过配套建设,进一步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
一是列入政府惠民实事中的教育建设工程圆满完成。继xx年年投资3300余万元完成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宿舍取暖改造工程和东关学校搬迁新建工程后,2010年,全县5所学校的改扩建列入省惠民实事,其中:一中新建学生公寓楼,建筑面积4591平方米,投资500万元;三中新建教学楼,建筑面积2016平方米,投资246万元;岔口中学学生宿舍楼改扩建,建筑面积1030平方米,投资100万元;新建冠庄小学,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投资269.5万元;平定二中教学楼新建工程,投资540万元。全县10所农村寄宿制学校食堂改造工程列入市惠民实事,分别是张庄中学、巨城中学、娘子关中学、岩会中学、槐树铺中学、柏井中学、东回中学、古贝中学、石门口中学、阳胜中学。市财政对上述每所学校食堂达标改造支持4万元,共计40万元。2010年列入县惠民实事的项目是平定一中校舍扩建、平定二中和平定三中教学楼新建工程和农村寄宿制学校食堂改造工程,其中,平定一中扩建工程,投资300多万元;农村寄宿制学校食堂改造工程除市10所项目工程校外,涉及全县31所寄宿制中小学,县财政安排53万元。目前,各项目工程均已完工投入使用,农村寄宿制学校食堂全部实现卫生防疫达标。
二是进一步整合了优质教育资源。2010年,按照规划要求,我县完成了6所小学的撤并任务,合并教学点10个,农村中小学总数由174所降至168所。同时,继续兴办寄宿制小学,目前全县共有25所农村寄宿制小学,已经显现出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办学效益。
三是学校教育技术装备水平稳步提升。继xx年投资100万元进行中小学体育器材配套后,2010年,投资170.9万元为全县中小学配备音乐、美术和卫生器材14667件,使全县所有中小学音乐、美术、卫生器材达到国家要求配备的标准。图书馆建设方面,全县学校通过购置和捐赠的办法,新增图书1万余册,利用省教育技术装备对我县奖励的10万元资金,我县配套10万元用于中小学图书馆建设,增加图书近3万余册,全年图书馆藏书新增4万余册,生均增长约0.9册,城关中学等五所中学通过了省二级图书馆验收。
第三,通过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了校长教师的职业能力
一是加强教师师德建设。制定教师职业行为“十不准”规范,建立完善师德档案考核。积极强化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育的公信力,做人民满意的教师。班主任队伍建设取得实效。2010年3月份,在全县开展爱心班主任评选活动,共评出“双十佳爱心班主任”20名,“爱心班主任”20名,并将先进事迹材料印发全县学习交流。2010年5月,组织全县班主任素质展示活动,通过六个单项活动的评比,共评选出小学优秀班主任11人,中学优秀班主任20人,共有4名教师参加市级素质展示评选活动,并被评为市级优秀班主任。2010年教师节,在市委、市政府组织的“阳泉市教育功臣”、“阳泉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评奖中,平定一中张俊田等10名教师被评为“阳泉市教育功臣教师”,平定一中李华峰等4名校长被评为“阳泉市教育功臣校长”。
二是继续实行城镇教师下乡支教制度,增强城乡学校校际之间的教研合作与交流。继续坚持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定期送教下乡。2010年全县共有51名城镇教师到农村中小学支教,其中全职支教15人,兼职支教36人,促进了城乡教师的交流互动。
三是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