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阅读及诗歌鉴赏答题术语与模板汇集

语文部分考题题型答题技巧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是指作家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来塑造文学形象和表现作品的内容的。具体来说,对文章的表达技巧的分析主要指:一是作家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技巧和文体知识运用方面的技巧,二是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其他相关写作方面的技巧。

从高考试题来看,对表达技巧的考查不但要求学生判断某种表达技巧是什么,而且要求赏析其表达的作用。

一、叙述人称

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二、叙述方式

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三、描写

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四、修辞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8.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9.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10.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

五、结构安排

布局谋篇的技巧: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度铺垫、设置线索;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记叙文常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情景变化、思维逻辑顺序等来安排层次。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如下几种: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位置为线索。

从结构上明确不同位置的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1、首句——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

2、尾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

3、转承句——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4、中心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5、点睛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6、情感句——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

7、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

(1)记叙文(散文)的结构特点

①按时间顺序或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组织材料。

②按观察点的变换安排材料,如《我的空中楼阁》。

③按场面的安排安排材料,如《内蒙访古》。

④按材料性质归类安排结构,如《琐忆》。

⑤按作者认识的过程或感情的变化安排材料。如《荔枝蜜》。

⑥按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作为行文线索安排材料。

(2)议论文的结构特点

①按逻辑思维分,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绪论、本论、结论三部分。

②按篇章结构分,常见的结构有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和总分式。

六、表达方式入手分析句意:

1、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揭示记叙目的和意义的作用;

2、议论文中的记叙往往起到例证的作用;

3、说明文中描写、文艺性笔调起到点染作品使之更加生动形象的作用。

4、夹叙夹议,记叙与议论交叉运用的写法,使文章在轻松活泼之中,阐发议论,读来饶有兴味,深受教益,文章中的记叙是为议论服务的,而议论又以记叙为基础,叙为议提供了事实依据,使立论有根有据,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七、语言

1、语言是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

2、具有怎样独特的语言风格(幽默、辛辣、平实、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等);

3、运用了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

八、表现手法

1、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2、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3、先抑后扬,引发好奇,感情铺垫,引发好奇。

4、托物言志,作者在对事物的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5、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6、虚实结合,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结构紧凑,笔墨集中。

7、动静相衬,动衬静,静衬动,生动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8、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9、渲染烘托,渲染,是指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形、行为、心理、语言或事件、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挥洒铺陈,集中描写,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用以加深主题的一种表现手法。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比较一下,我们就可以发现二者的不同点:渲染在于对某种事物的有意重彩泼墨式的描写;衬托却是通过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的描写,对该事物起到映衬作用。二者也有相交叉的地方,那就是作者有时用渲染的方法意在起到烘托的作用;对用来衬托的其他事物也可以用渲染的手法来描写。

10、联想想象,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九、议论文论证方法

1、比喻论证,其作用是将抽象的道理寓于具体的形象之中,使道理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容易被人接受。

2、类比论证,通过讲故事、打比方的办法将相类似的两件事进行比较,从而由此及彼,自然地得出新结论的论证方法。它以浅寓深,以近比远,形象鲜明,有很强的说服力。

3、举例论证,用确凿典型的事实来证明论点,事实胜于雄辩,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4、对比论证,运用正反两方面的事例或道理进行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鲜明的对比,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给人印象深刻。

5、引用论证,具有权威性,论证有力。

6、引申论证,通过对事理原因或结果的周密分析,层层剖析,从而证明论点的正确性、合理性,精彩深刻。

十、答题技巧提醒

1、高考对表达技巧题的考查多是主观题,需要组织文字准确的表述。表述可采用三段式:技巧、内容、效果。也就是运用了什么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效果。

2、多角度:条分缕析。有些文段所显示的表达技巧不只一个,所起的作用(效果)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尽的,而且高考题已取消了字数的限制,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完全可以从多个角度出发,条分缕析,答得更全面更详尽一些。特别是在答赋分较高的概括性题目时,一定要设①②③等序号回答,这样清晰明白,显示了答题的深度和广度,也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

3、用术语:

一要熟记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表达技巧的名称,如动静相衬、以小见大、虚实结合、欲扬先抑、托物言志、承上启下、卒章显志、直抒胸臆、烘托渲染、对比、象征、反衬等等;

二要了解一些常用技巧的作用,比如比喻的作用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排比的作用是节奏鲜明,增强气势,便于抒情;第一人称真实,第二人称亲切,第三人称客观;

三要了解一些常用程式,如体现了什么,强调了什么,强化了什么,营造了什么,表现了什么,还有深化了主题,点明了题旨.

歌鉴赏有关的名词术语;

1、评价主旨类

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远、 意境优美 、意味深长、 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

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意在言外 :言外之意 言在此而意在彼 弦外音,味外味 言有尽而意无穷:

含蓄蕴藉 委婉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意含而不露,或表达得不明显,耐人寻味。

2、分析手法类

卒章显志:在文章末尾点明主旨。

画龙点睛: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明主旨。

直抒胸臆:直接抒发感情。

托物言志 象征: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

开门见山:文章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寄寓 、寄托:把感情、主题放在一种事物上表现。

衬托 、烘托: 用一个事物来陪衬另一个事物,以使后者更突出。 渲染:描摹色彩以加强效果。

3、侧面描写:

对比:目的是突出一方。

怀古伤今 借古讽今:追念古代,伤感现实。

起兴(xìng):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

情景交融 情景相生 情因景生 借景抒情 以景衬情 融情入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

4、语言特点类

勾勒:简洁的语言描写,介绍事物的大概。

浓墨重彩:描写详尽、细腻。

惟妙惟肖:描写逼真,多指人或动物。

体物入微 穷形尽态(相):描写细致入微、刻画细致生动。 诗情画意:

5、议论类

富有哲理 淋漓尽致

6、语言风格类

行云流水:结构、语言自然流畅。

形神兼备:语言、结构等形式与内容主旨都无可挑剔。

简洁 洗炼(练):语言简练利落。

浅显 明白如话:不雕塑饰,不加修饰。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直抒胸臆,意境,联想,咏物,叙事,韵律,虚实,象征,烘托渲染,衬托,修辞(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对比,双关,对仗) 平淡无奇 、质朴清新 、淡雅 、词藻华丽

明快:明白通畅。

沉郁顿挫 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等。

雄健 雄浑:雄壮、强健、浑厚。

7、文章结构

做铺垫:在情节发生前的交代、暗示。

埋伏笔:前段为后段埋下的线索。

呼应、 照应:前后的互相联系。

浑然天成:结构非常完整,如同自然生成的。

8、行文技巧类

虚实相生:虚,多指文章中想像的部分。

水乳交融:紧密结合在一起。

9、其它

构思精巧 、新颖、 独树一帜 、别具一格 、不落窠臼 、不落俗套 、自出机杼、有创新,不沿用陈旧的格式、作法、颇具匠心 感情细腻、 感情真挚 、跃然纸上 、曲折 、层次分明

诗歌鉴赏专用术语

语言

(一)风格

1. 激越高亢——如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等豪放派,其他如边塞诗中反映诗人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决心的诗作.

2. 清婉(新)秀丽——如李清照《声声慢 寻寻觅觅》等婉约派,其他如山水田园诗人

3. 语言绮丽(重视修饰,色彩绚丽,词藻华丽,极尽铺陈之能事—— 如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鳃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其他如婉约派中反映儿女情长的诗作.

4. 语言平易(浅显易懂,口语化,但含义隽永) 如李绅《悯农二首》

(二)特点 形象,凝练,富有表现力

1.清新自然——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如王维的山水诗

2.平淡质朴——选用确切的词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如陶渊明的诗,李煜的词。

3. 绚丽——色彩绚丽,词藻华丽,渲染气氛,极尽铺陈之能事. 如李商隐的诗。

4. 明快——斩钉截铁,一语中的. 如白居易的新乐府诗。

5. 含蓄——不直接叙述,意在言外,言此而意他,引而不发,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耐人寻味.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

6. 简洁——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如贾岛的诗。

表达技巧

(一)修辞

1. 比喻——化平淡为神奇,深奥为浅显,抽象为具体, 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

2. 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

3. 比拟——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4. 夸张——提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5. 对偶——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 反问——加强语气

7. 设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 双关——意在言外,言此而意他,含蓄蕴藉.

(二)方法技巧

1. 情景交融——间接而含蓄,景色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情感爱憎。

2. 对比烘托——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

3. 联想想—— 想象犹如天马行空, 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

4. 用典——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5. 象征——形象生动具体,化实为虚.

6. 使用叠词——增强韵律感,起强调作用.

7. 托物言志——感物抒怀,隐晦的表情达意, 含蓄蕴藉.

8. 细节——真实准确传神

9. 白描——即不加渲染烘托,粗笔勾勒,真切深刻.

思想情感

(一) 忧国伤时

1.反映社会的黑暗——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杜牧《过华清宫》 林升《题临安邸》

3.反映离乱的痛苦——杜甫:《春望》

4.同情人民的疾苦——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白居易:《卖炭翁》

5.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杜甫《登楼》

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杜甫《兵车行》(“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

(二) 建功报国

1.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曹操《龟虽寿》;王昌龄《从军行》

2.报国无门的悲伤,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

3.山河沦丧的痛苦——文天祥《过零丁洋》 陆游《示儿》

4.年华消逝,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叹——苏轼《水调歌头 ;赤壁怀古》

(三) 思乡怀人

1.羁旅愁思——孟浩然 宿建德江 温庭筠 商山早行

2.思亲念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3.边关思乡——范仲淹《渔家傲》 .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 李白《子夜吴歌》

(四) 生活杂感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王维《山居秋暝》、

2.昔胜今衰,物是人非,世事沧桑的感慨——姜夔《扬州慢》、 李白 《越中览古》、 刘禹锡《石头城》、

3.借古讽今的情怀——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李商隐《贾

生》 韦庄《台城》

4.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

5.仕途失意的苦闷——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6.告慰平生的喜悦——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五) 长亭送别

1.依依不舍的留念——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2.情深意长的勉励——《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3.坦陈心志的告白——《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诗歌名家风格特色

★隋唐五代

王 勃:劲健婉畅 韩 愈:古朴奇险 陈子昂:古朴雄浑 柳宗元:明净幽峭 高 适:苍凉高壮

白居易:流丽坦畅 岑 参:雄奇瑰丽 元 稹:精警浅切 王昌龄:自然雄浑 刘禹锡:清新豪丽

王之涣:晴朗雄健 李 贺:奇诡璀灿 孟浩然:闲静淡远 杜 牧:俊爽明丽 王 维:幽静谐和

李商隐:幽婉典丽 李 白:飘逸豪放 温庭筠:精巧艳丽 杜 甫:沉郁顿挫 李 煜:凄婉柔丽

★宋金

梅尧臣:朴素平淡 欧阳修:清新疏畅 王安石:遒劲峭拔 晏 殊:闲雅婉丽 柳 永:伤感缠绵 苏 轼:豪放旷达 秦 观:清丽典雅 黄庭坚:瘦硬新奇 范成大:清新妩媚

杨万里:浏亮晓畅 周邦彦:富丽精工 陆 游:雄放流畅 李清照:凄婉清丽 姜 夔:峭拔雅丽 辛弃疾:沉郁豪放 文天祥:沉郁悲壮

★元明清

马致远:清隽流畅 关汉卿:泼辣清新 于 谦:朴直浅近 顾炎武:苍劲沉郁 王士祯:含蓄清远 纳兰性德:抑郁婉约 龚自珍:清奇瑰丽

阅读鉴赏答题关键词(术语)一览表

◎表达方式的答题术语

11

表现手法的答题术语

选材技巧的答题术语

12

结构或情节技巧——布局谋篇技巧的答题术语

语言技巧的答题术语

13

常用答题的引领性的关键动词

渲染了、烘托了、刻画了、突出了、强调了、再现了、集中表现了、反映了、揭示了、塑造了、象征了、折射了、暗示了、铺垫了、设置了、

写出了……

14

语文部分考题题型答题技巧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是指作家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来塑造文学形象和表现作品的内容的。具体来说,对文章的表达技巧的分析主要指:一是作家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技巧和文体知识运用方面的技巧,二是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其他相关写作方面的技巧。

从高考试题来看,对表达技巧的考查不但要求学生判断某种表达技巧是什么,而且要求赏析其表达的作用。

一、叙述人称

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二、叙述方式

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三、描写

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四、修辞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8.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9.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10.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

五、结构安排

布局谋篇的技巧: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度铺垫、设置线索;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记叙文常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情景变化、思维逻辑顺序等来安排层次。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如下几种: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位置为线索。

从结构上明确不同位置的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1、首句——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

2、尾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

3、转承句——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4、中心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5、点睛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6、情感句——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

7、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

(1)记叙文(散文)的结构特点

①按时间顺序或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组织材料。

②按观察点的变换安排材料,如《我的空中楼阁》。

③按场面的安排安排材料,如《内蒙访古》。

④按材料性质归类安排结构,如《琐忆》。

⑤按作者认识的过程或感情的变化安排材料。如《荔枝蜜》。

⑥按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作为行文线索安排材料。

(2)议论文的结构特点

①按逻辑思维分,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绪论、本论、结论三部分。

②按篇章结构分,常见的结构有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和总分式。

六、表达方式入手分析句意:

1、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揭示记叙目的和意义的作用;

2、议论文中的记叙往往起到例证的作用;

3、说明文中描写、文艺性笔调起到点染作品使之更加生动形象的作用。

4、夹叙夹议,记叙与议论交叉运用的写法,使文章在轻松活泼之中,阐发议论,读来饶有兴味,深受教益,文章中的记叙是为议论服务的,而议论又以记叙为基础,叙为议提供了事实依据,使立论有根有据,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七、语言

1、语言是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

2、具有怎样独特的语言风格(幽默、辛辣、平实、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等);

3、运用了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

八、表现手法

1、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2、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3、先抑后扬,引发好奇,感情铺垫,引发好奇。

4、托物言志,作者在对事物的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5、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6、虚实结合,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结构紧凑,笔墨集中。

7、动静相衬,动衬静,静衬动,生动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8、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9、渲染烘托,渲染,是指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形、行为、心理、语言或事件、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挥洒铺陈,集中描写,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用以加深主题的一种表现手法。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比较一下,我们就可以发现二者的不同点:渲染在于对某种事物的有意重彩泼墨式的描写;衬托却是通过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的描写,对该事物起到映衬作用。二者也有相交叉的地方,那就是作者有时用渲染的方法意在起到烘托的作用;对用来衬托的其他事物也可以用渲染的手法来描写。

10、联想想象,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九、议论文论证方法

1、比喻论证,其作用是将抽象的道理寓于具体的形象之中,使道理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容易被人接受。

2、类比论证,通过讲故事、打比方的办法将相类似的两件事进行比较,从而由此及彼,自然地得出新结论的论证方法。它以浅寓深,以近比远,形象鲜明,有很强的说服力。

3、举例论证,用确凿典型的事实来证明论点,事实胜于雄辩,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4、对比论证,运用正反两方面的事例或道理进行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鲜明的对比,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给人印象深刻。

5、引用论证,具有权威性,论证有力。

6、引申论证,通过对事理原因或结果的周密分析,层层剖析,从而证明论点的正确性、合理性,精彩深刻。

十、答题技巧提醒

1、高考对表达技巧题的考查多是主观题,需要组织文字准确的表述。表述可采用三段式:技巧、内容、效果。也就是运用了什么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效果。

2、多角度:条分缕析。有些文段所显示的表达技巧不只一个,所起的作用(效果)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尽的,而且高考题已取消了字数的限制,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完全可以从多个角度出发,条分缕析,答得更全面更详尽一些。特别是在答赋分较高的概括性题目时,一定要设①②③等序号回答,这样清晰明白,显示了答题的深度和广度,也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

3、用术语:

一要熟记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表达技巧的名称,如动静相衬、以小见大、虚实结合、欲扬先抑、托物言志、承上启下、卒章显志、直抒胸臆、烘托渲染、对比、象征、反衬等等;

二要了解一些常用技巧的作用,比如比喻的作用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排比的作用是节奏鲜明,增强气势,便于抒情;第一人称真实,第二人称亲切,第三人称客观;

三要了解一些常用程式,如体现了什么,强调了什么,强化了什么,营造了什么,表现了什么,还有深化了主题,点明了题旨.

歌鉴赏有关的名词术语;

1、评价主旨类

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远、 意境优美 、意味深长、 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

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意在言外 :言外之意 言在此而意在彼 弦外音,味外味 言有尽而意无穷:

含蓄蕴藉 委婉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意含而不露,或表达得不明显,耐人寻味。

2、分析手法类

卒章显志:在文章末尾点明主旨。

画龙点睛: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明主旨。

直抒胸臆:直接抒发感情。

托物言志 象征: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

开门见山:文章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寄寓 、寄托:把感情、主题放在一种事物上表现。

衬托 、烘托: 用一个事物来陪衬另一个事物,以使后者更突出。 渲染:描摹色彩以加强效果。

3、侧面描写:

对比:目的是突出一方。

怀古伤今 借古讽今:追念古代,伤感现实。

起兴(xìng):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

情景交融 情景相生 情因景生 借景抒情 以景衬情 融情入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

4、语言特点类

勾勒:简洁的语言描写,介绍事物的大概。

浓墨重彩:描写详尽、细腻。

惟妙惟肖:描写逼真,多指人或动物。

体物入微 穷形尽态(相):描写细致入微、刻画细致生动。 诗情画意:

5、议论类

富有哲理 淋漓尽致

6、语言风格类

行云流水:结构、语言自然流畅。

形神兼备:语言、结构等形式与内容主旨都无可挑剔。

简洁 洗炼(练):语言简练利落。

浅显 明白如话:不雕塑饰,不加修饰。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直抒胸臆,意境,联想,咏物,叙事,韵律,虚实,象征,烘托渲染,衬托,修辞(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对比,双关,对仗) 平淡无奇 、质朴清新 、淡雅 、词藻华丽

明快:明白通畅。

沉郁顿挫 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等。

雄健 雄浑:雄壮、强健、浑厚。

7、文章结构

做铺垫:在情节发生前的交代、暗示。

埋伏笔:前段为后段埋下的线索。

呼应、 照应:前后的互相联系。

浑然天成:结构非常完整,如同自然生成的。

8、行文技巧类

虚实相生:虚,多指文章中想像的部分。

水乳交融:紧密结合在一起。

9、其它

构思精巧 、新颖、 独树一帜 、别具一格 、不落窠臼 、不落俗套 、自出机杼、有创新,不沿用陈旧的格式、作法、颇具匠心 感情细腻、 感情真挚 、跃然纸上 、曲折 、层次分明

诗歌鉴赏专用术语

语言

(一)风格

1. 激越高亢——如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等豪放派,其他如边塞诗中反映诗人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决心的诗作.

2. 清婉(新)秀丽——如李清照《声声慢 寻寻觅觅》等婉约派,其他如山水田园诗人

3. 语言绮丽(重视修饰,色彩绚丽,词藻华丽,极尽铺陈之能事—— 如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鳃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其他如婉约派中反映儿女情长的诗作.

4. 语言平易(浅显易懂,口语化,但含义隽永) 如李绅《悯农二首》

(二)特点 形象,凝练,富有表现力

1.清新自然——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如王维的山水诗

2.平淡质朴——选用确切的词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如陶渊明的诗,李煜的词。

3. 绚丽——色彩绚丽,词藻华丽,渲染气氛,极尽铺陈之能事. 如李商隐的诗。

4. 明快——斩钉截铁,一语中的. 如白居易的新乐府诗。

5. 含蓄——不直接叙述,意在言外,言此而意他,引而不发,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耐人寻味.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

6. 简洁——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如贾岛的诗。

表达技巧

(一)修辞

1. 比喻——化平淡为神奇,深奥为浅显,抽象为具体, 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

2. 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

3. 比拟——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4. 夸张——提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5. 对偶——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 反问——加强语气

7. 设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 双关——意在言外,言此而意他,含蓄蕴藉.

(二)方法技巧

1. 情景交融——间接而含蓄,景色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情感爱憎。

2. 对比烘托——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

3. 联想想—— 想象犹如天马行空, 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

4. 用典——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5. 象征——形象生动具体,化实为虚.

6. 使用叠词——增强韵律感,起强调作用.

7. 托物言志——感物抒怀,隐晦的表情达意, 含蓄蕴藉.

8. 细节——真实准确传神

9. 白描——即不加渲染烘托,粗笔勾勒,真切深刻.

思想情感

(一) 忧国伤时

1.反映社会的黑暗——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杜牧《过华清宫》 林升《题临安邸》

3.反映离乱的痛苦——杜甫:《春望》

4.同情人民的疾苦——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白居易:《卖炭翁》

5.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杜甫《登楼》

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杜甫《兵车行》(“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

(二) 建功报国

1.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曹操《龟虽寿》;王昌龄《从军行》

2.报国无门的悲伤,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

3.山河沦丧的痛苦——文天祥《过零丁洋》 陆游《示儿》

4.年华消逝,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叹——苏轼《水调歌头 ;赤壁怀古》

(三) 思乡怀人

1.羁旅愁思——孟浩然 宿建德江 温庭筠 商山早行

2.思亲念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3.边关思乡——范仲淹《渔家傲》 .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 李白《子夜吴歌》

(四) 生活杂感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王维《山居秋暝》、

2.昔胜今衰,物是人非,世事沧桑的感慨——姜夔《扬州慢》、 李白 《越中览古》、 刘禹锡《石头城》、

3.借古讽今的情怀——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李商隐《贾

生》 韦庄《台城》

4.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

5.仕途失意的苦闷——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6.告慰平生的喜悦——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五) 长亭送别

1.依依不舍的留念——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2.情深意长的勉励——《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3.坦陈心志的告白——《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诗歌名家风格特色

★隋唐五代

王 勃:劲健婉畅 韩 愈:古朴奇险 陈子昂:古朴雄浑 柳宗元:明净幽峭 高 适:苍凉高壮

白居易:流丽坦畅 岑 参:雄奇瑰丽 元 稹:精警浅切 王昌龄:自然雄浑 刘禹锡:清新豪丽

王之涣:晴朗雄健 李 贺:奇诡璀灿 孟浩然:闲静淡远 杜 牧:俊爽明丽 王 维:幽静谐和

李商隐:幽婉典丽 李 白:飘逸豪放 温庭筠:精巧艳丽 杜 甫:沉郁顿挫 李 煜:凄婉柔丽

★宋金

梅尧臣:朴素平淡 欧阳修:清新疏畅 王安石:遒劲峭拔 晏 殊:闲雅婉丽 柳 永:伤感缠绵 苏 轼:豪放旷达 秦 观:清丽典雅 黄庭坚:瘦硬新奇 范成大:清新妩媚

杨万里:浏亮晓畅 周邦彦:富丽精工 陆 游:雄放流畅 李清照:凄婉清丽 姜 夔:峭拔雅丽 辛弃疾:沉郁豪放 文天祥:沉郁悲壮

★元明清

马致远:清隽流畅 关汉卿:泼辣清新 于 谦:朴直浅近 顾炎武:苍劲沉郁 王士祯:含蓄清远 纳兰性德:抑郁婉约 龚自珍:清奇瑰丽

阅读鉴赏答题关键词(术语)一览表

◎表达方式的答题术语

11

表现手法的答题术语

选材技巧的答题术语

12

结构或情节技巧——布局谋篇技巧的答题术语

语言技巧的答题术语

13

常用答题的引领性的关键动词

渲染了、烘托了、刻画了、突出了、强调了、再现了、集中表现了、反映了、揭示了、塑造了、象征了、折射了、暗示了、铺垫了、设置了、

写出了……

14


相关内容

  •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仍是不会?名师携答题模板来袭轻松拿分!
  • 针对散文阅读总是不会的问题,上学君特邀冯叶老师针对性的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下面是本次答疑汇总,希望对同学们语文散文阅读有所帮助. 问题1:小说和散文的答题格式 老师:小说结合三要素作答,人物,情节,环境. 散文题型较多,理解词语或句子的含义: 1.解释该词语或者句子的字面义 2.若有修辞,先点名 ...

  • 高中语文的诗歌鉴赏和阅读题
  • 高中语文的诗歌鉴赏和阅读题 2007-07-28 16:20 一.知人论诗,知世论诗 知人论诗,知世论诗的方法,古人很早就讲过,即了解诗人的思想性格和生平遭遇,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包括时代氛围和社会风俗)和创作目的,从而设身处地的揣摩诗人的心境,理解其思想内涵和艺术技巧,这样才能提高对诗歌的理解 ...

  • 语文满分答题技巧总结01--古诗文阅读与鉴赏
  • 高考语文满分答题技巧总结01 古诗文阅读与鉴赏 第一版块:古诗文阅读与鉴赏(7题33分) 1.诗歌鉴赏题 考纲陈述:(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第一步]准确解读文本:在了解"诗家语"多省略.多倒装特点的基础上,抓关键点: ( ...

  • 备战高考(三)
  • 备战高考(三) 有关填报平行志愿的问题温柔一哮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致墨子的一封信 2010年全国高考优秀作文荟萃·明月我心· 后高考时代huibaise2010 怎么查高考分数,高考分数终极档案风计时吹 郑州大学新中国首所综合大学_新闻中心_新浪网bluewhale 2010年江苏省高考优秀作文 ...

  • [高三语文古诗文阅读讲评]教案
  • <高三语文古诗文阅读讲评>教案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古诗文阅读鉴赏的要求,掌握文言文(人物传记)的阅读与 诗歌鉴赏的方法, 掌握解题思路. 过程与方法:将学生在本次测验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归类,通过问题法. 诱思探究法等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评,从而让学生更牢固地掌握古诗文的阅读方法 ...

  • [高考语文]最新高三语文复习经验交流材料
  • 2015年高三语文复习情况交流材料 针对我校学生的基础比较差的现实情况,我们把高考的复习分成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知识点或专题复习阶段(第一轮复习)上学期基本结束 本阶段主要是专题复习,总目标是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增强学生的得分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具体目标是狠抓几个基础知识点如多音字. ...

  •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试题答案规范格式
  • 语文:诗歌鉴赏试题答案规范格式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这一考纲规定的考点决定了诗歌鉴赏试题的命题范围和答题指向.尽管每道试题的答案千差万别,但并不意味着答题时毫无规律可循.答案的准确性主要决定于考生对诗歌文本的理解,决定于考生阅读和 ...

  •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型与答题方法
  • 古代诗歌鉴赏复习--答题方法及公式 准确解读文本:在了解诗歌多倒装特点的基础上,抓关键点: (1)上看:看诗歌题目,圈出题眼(某一词语),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再看作者,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注意时代对作家的影响. (2)下看 ...

  • 高考诗歌鉴赏写景抒情类实用术语总结
  • 诗歌鉴赏备考写景抒情类实用术语体系浅谈 廖敏 高考备考中诗歌鉴赏题是一个难点,古典诗歌的要成功理解,与对诗歌创作背景.作者生平.诗歌常见用词.诗歌章法.传统典故等重要的诗歌阅读经验密不可分,这些要求都非一日之功.但是做题时,个人积累是一方面,技术手段也就是诗歌鉴赏术语体系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道不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