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品包扶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按照市发展一村一品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我们进一步加大包扶工作实施力度,制定包扶计划,分解年度任务,落实帮扶措施,做到了认识到位、领导到位、措施到位,通过采取各项扎实有效的工作措施,为全年目标任务的完成打下良好的基础。现将景村街社区2011年一村一品产业发展状况、部门包扶工作情况及2011年包扶工作计划汇报如下:

一、产业发展情况

景村街社区“一村一品”的发展集生猪运销,仔猪运销、生猪养殖为一体,在11年的基础上,2011年发展态势良好,群众热情较高,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仅此一项使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203元

1、生猪运销。2011年社区发展本地运销户68户,通过基地及龙头企业的引导,辐射带动周边丹凤、商州、庙坪、城关、石门、永丰等地发展运销户520余户,其所收购的生猪都运往景村街社区基地,基地通过联系将生猪运往陕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四川、北京等14个地区,或者直接送往基地屠宰冷冻场。目前,景村街社区有运销生猪车辆68辆,发展外地客户580余人,全年共运销生猪8万余头,仅此一项实现收入380万元。

2、仔猪运销。2011年社区发展仔猪运销车辆38辆,带动周边庙坪、官桥、柏峪寺、古城、三要、永丰、城关、石门等地发展运输车310余辆。仔猪主要销往陕西(澄城、合阳、蒲城、白水、潼关、临潼、西安、咸阳、宝鸡)、河南、湖北、山西(运城、芮城、风陵渡)等地,年外销26万余头,社区实现收入221万元左右。

3、生猪养殖。以洛南县明和食品有限公司和郑州红宇屠宰冷冻公司为依托,2011年社区养殖规模再创新高,全年实现生猪存栏3800头,母猪存栏170头,生猪出栏6800头,创收185万元。

4、其他产业。在“一村一品”的带动下,社区利用自身优势不断推动种植业、饲料加工业、运输业、饮食等产业迅速发展,转变了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一步拓宽了农业的多种功能,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二、包扶工作开展情况

1、认真研究安排全年包扶工作。元月12日,局班子听取了包抓领导和驻村指导员上年工作开展情况,研究安排2011年一村一品包扶工作。元月28日,包抓领导***到景村社区,在听取驻村指导员的汇报,查看景村社区运销场点,养殖大户后,与村干部共同研究确定全年产业发展计划。3月16日,包抓领导***再次深入景村社区进行督促检查,并就建好运销合作化组织、加快服务体系建设等问题召开会议进行研究安排,全年包抓领导6次深入村组进行调研、座谈,和社区干部共同商议、制定发展方案。

2、扩大运销队伍建设。

2011年,景村街社区在11年运销队伍的基础上,积极发展、扩大运销队伍规模,新增生猪运销13户,增加车13辆;发展仔猪运销8户,增加车8辆,辐射带动周边等地发展新运销户80余户,极大的推动的全县生猪运销产业的发展。

3、加强舆论宣传。为增强群众参与一村一品建设的积极性,利用春节前后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时机,鼓励群众积极创业,大力营造发展一村一品的浓厚氛围,全年共发布公告4次,制作标语68条、条幅2条,召开会议4次。

4、加强培训教育。邀请镇防疫站技术人员进行养殖技术、疾病防治培训8次760人次。并采取上门指导等形式对群众进行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和规范种养户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

5、协助做好村组各项工作。协助的工作主要有:和社区两委班子共同制定产业发展规划;“三大战线”植树造林,共栽植杨树4500多株,扦插柳树xx余株,成活率达到95%;核桃建园,新建良种核桃园50亩、点播100亩;做好7组民房5户25间的拆迁重建工作;在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不断完善集镇功能建设,先后粉刷河东新街居民住房墙面2700余㎡;铺设马路砖3500㎡;安装路灯50盏,修建河堤栏杆180米;硬化鲁家巷至景村中心小学路面380米,同时对街道进行绿化、美化、亮化。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做到大事不出村,小事不出组,将不良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计划生育“三查”工作做到不漏一人;此外,协助村委会做好党建活动等工作。落实包抓责任,解决实际问题。按照市、县一村一品发展规划、包抓考核管理办法及驻村指导员管理办法等要求,切实落实包抓责任。

6、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大棚菜、精细菜等蔬菜种植播种到480亩;烤烟栽种110亩;药材50亩;林果380亩;桑蚕45亩。积极鼓励支持群众兴办个体私营企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今年新发展个体经营户24户,私营企业1户。

三、存在主要问题

一是在争取资金上需下功夫。景村社区是全市唯一一个以营销为主导产业的示范村,发展工作具有初探性、组织性、服务性、带动性,专业合作组织初建运营,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等许多工作,因缺少启动资金,不能顺利开展,虽然市乡企局在经费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给了一些资金支持,但远远不能满足工作的需求,需要包扶单位积极争取各项资金,需要市、县发展一村一品办公室重视并协调给予资金扶持;二是品牌建设有待加强。我社区生猪运销产业具有一定知名度,享有较好声誉,但如何打造成一个规范化的知名品牌,需要进一步努力;三是基地建设滞后。由于养猪成本较高,群众投入有限,加之防疫形势依然严峻,影响群众养猪的积极性,影响总体养殖数量不能快速提高,生猪来源不能满足运输需求。

四、2011年工作计划

(一)工作思路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本村土地、劳动力等资源优势为基础,以发展龙头企业和完善生猪运销和生猪养殖合作化组织为突破口,以规范管理为切入点,努力开拓市场,通过运销带动养殖,通过养殖带动种植业、饲料加工业、服务业等产业发展,扩大运销规模和集散地影响力,提高本村养殖业和种植业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增强群众组织化程度,推动产业结构由种养业为主向种养、加工、服务等产业共同发展转变,生产经营方式由传统的小农户分散经营为主向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转变。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一核心,坚持产业优先、科技引领、生态先行、人才保障、企业带动、资金扶持的方针,进一步形成规模优势,坚持“一村一品”工程与新农村建设、与科技入户工程、农业结构调整结合,与农业产业化、建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及国家扶持的农业项目建设结合,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全面提升本村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实现产业富民强村。

(二)目标任务

到2011年底,全社区生猪出售10万头;大棚菜、精细菜等蔬菜种植发展到500亩;烤烟发展到150亩;药材发展到130亩;林果发展到400亩;桑蚕发展到50亩。做大规模,做优产品,使景村街社区生猪直销产业成为洛南县乃至全市推进“一品一村”工程的先进的典范。

(三)工作重点

1、加强舆论宣传,营造发展氛围。

采取利用广播、公告、标语、条幅等方式对“一村一品”的发展重点、发展目标、先进经验、致富典型,重点宣传省、市、县扶持发展“一村一品”的政策措施。全年计划至少发布公告3次,制作标语100条、条幅5条,召开会议4次,做好舆论宣传工作,营造发展氛围,激发广大农民群众参与“一村一品”建设的积极性。

2、多方筹集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建立村民为主、政府扶持、社会参与的多元投入体系。积极争取各种扶持资金,用于营销网络体系建设,群众培训,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畜牧养殖小区配套设施建设以及疫情防治等方面。积极联系金融机构、信用社提供贷款,努力争取省、市、县“一村一品”发展资金和其他各种扶持资金,为运输户购置车辆和设备,养殖户扩大规模,购买优良畜禽,繁育良种,改善生产设施,提高养殖效益,提供资金支持支持。策划、推介特色项目,通过招商,吸引社会资金投入。

3、规范合作社组织,强化信息服务。规范设立洛南县明和运销专业合作社,建立完整专业的管理制度,积极扩大社区养猪专业协会,把千家万户按市场需求组织起来,提高运销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小规模与大市场的对接;提供信息服务。建立起农业信息服务站点,帮助农民了解市场信息,分析市场前景,提供市场情报,为农民提供更加便捷、有效的信息服务。

4、强化科技带动,提高标准化、规范化种养水平。充分发挥乡防疫站和驻村防疫员的作用,加强技术服务,依靠品种的新特性,开发市场,增加效益。采取多种形式对群众进行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和规范种养户的生产技术操作能力。

5、发挥区位优势,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利用本村临近集镇,交通便利,基地资源好等条件,发展以生猪养殖为主,蔬菜、烤烟、药材、林果、桑蚕种植为副的发展格局,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6、落实包抓责任,解决实际问题。按照市、县一村一品发展规划、包抓考核管理办法及驻村指导员管理办法等要求,切实落实包抓责任。实行市直包抓单位和县上联系单位、镇包抓干部、党员村组干部,联手齐抓的推进方式,重点抓示范户、抓宣传培训、抓政策扶持、抓信息服务。结合工作实际,全面安排部署,精心组织,认真抓好各个阶段工作的落实,解决村组和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今年以来,按照市发展一村一品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我们进一步加大包扶工作实施力度,制定包扶计划,分解年度任务,落实帮扶措施,做到了认识到位、领导到位、措施到位,通过采取各项扎实有效的工作措施,为全年目标任务的完成打下良好的基础。现将景村街社区2011年一村一品产业发展状况、部门包扶工作情况及2011年包扶工作计划汇报如下:

一、产业发展情况

景村街社区“一村一品”的发展集生猪运销,仔猪运销、生猪养殖为一体,在11年的基础上,2011年发展态势良好,群众热情较高,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仅此一项使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203元

1、生猪运销。2011年社区发展本地运销户68户,通过基地及龙头企业的引导,辐射带动周边丹凤、商州、庙坪、城关、石门、永丰等地发展运销户520余户,其所收购的生猪都运往景村街社区基地,基地通过联系将生猪运往陕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四川、北京等14个地区,或者直接送往基地屠宰冷冻场。目前,景村街社区有运销生猪车辆68辆,发展外地客户580余人,全年共运销生猪8万余头,仅此一项实现收入380万元。

2、仔猪运销。2011年社区发展仔猪运销车辆38辆,带动周边庙坪、官桥、柏峪寺、古城、三要、永丰、城关、石门等地发展运输车310余辆。仔猪主要销往陕西(澄城、合阳、蒲城、白水、潼关、临潼、西安、咸阳、宝鸡)、河南、湖北、山西(运城、芮城、风陵渡)等地,年外销26万余头,社区实现收入221万元左右。

3、生猪养殖。以洛南县明和食品有限公司和郑州红宇屠宰冷冻公司为依托,2011年社区养殖规模再创新高,全年实现生猪存栏3800头,母猪存栏170头,生猪出栏6800头,创收185万元。

4、其他产业。在“一村一品”的带动下,社区利用自身优势不断推动种植业、饲料加工业、运输业、饮食等产业迅速发展,转变了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一步拓宽了农业的多种功能,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二、包扶工作开展情况

1、认真研究安排全年包扶工作。元月12日,局班子听取了包抓领导和驻村指导员上年工作开展情况,研究安排2011年一村一品包扶工作。元月28日,包抓领导***到景村社区,在听取驻村指导员的汇报,查看景村社区运销场点,养殖大户后,与村干部共同研究确定全年产业发展计划。3月16日,包抓领导***再次深入景村社区进行督促检查,并就建好运销合作化组织、加快服务体系建设等问题召开会议进行研究安排,全年包抓领导6次深入村组进行调研、座谈,和社区干部共同商议、制定发展方案。

2、扩大运销队伍建设。

2011年,景村街社区在11年运销队伍的基础上,积极发展、扩大运销队伍规模,新增生猪运销13户,增加车13辆;发展仔猪运销8户,增加车8辆,辐射带动周边等地发展新运销户80余户,极大的推动的全县生猪运销产业的发展。

3、加强舆论宣传。为增强群众参与一村一品建设的积极性,利用春节前后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时机,鼓励群众积极创业,大力营造发展一村一品的浓厚氛围,全年共发布公告4次,制作标语68条、条幅2条,召开会议4次。

4、加强培训教育。邀请镇防疫站技术人员进行养殖技术、疾病防治培训8次760人次。并采取上门指导等形式对群众进行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和规范种养户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

5、协助做好村组各项工作。协助的工作主要有:和社区两委班子共同制定产业发展规划;“三大战线”植树造林,共栽植杨树4500多株,扦插柳树xx余株,成活率达到95%;核桃建园,新建良种核桃园50亩、点播100亩;做好7组民房5户25间的拆迁重建工作;在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不断完善集镇功能建设,先后粉刷河东新街居民住房墙面2700余㎡;铺设马路砖3500㎡;安装路灯50盏,修建河堤栏杆180米;硬化鲁家巷至景村中心小学路面380米,同时对街道进行绿化、美化、亮化。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做到大事不出村,小事不出组,将不良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计划生育“三查”工作做到不漏一人;此外,协助村委会做好党建活动等工作。落实包抓责任,解决实际问题。按照市、县一村一品发展规划、包抓考核管理办法及驻村指导员管理办法等要求,切实落实包抓责任。

6、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大棚菜、精细菜等蔬菜种植播种到480亩;烤烟栽种110亩;药材50亩;林果380亩;桑蚕45亩。积极鼓励支持群众兴办个体私营企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今年新发展个体经营户24户,私营企业1户。

三、存在主要问题

一是在争取资金上需下功夫。景村社区是全市唯一一个以营销为主导产业的示范村,发展工作具有初探性、组织性、服务性、带动性,专业合作组织初建运营,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等许多工作,因缺少启动资金,不能顺利开展,虽然市乡企局在经费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给了一些资金支持,但远远不能满足工作的需求,需要包扶单位积极争取各项资金,需要市、县发展一村一品办公室重视并协调给予资金扶持;二是品牌建设有待加强。我社区生猪运销产业具有一定知名度,享有较好声誉,但如何打造成一个规范化的知名品牌,需要进一步努力;三是基地建设滞后。由于养猪成本较高,群众投入有限,加之防疫形势依然严峻,影响群众养猪的积极性,影响总体养殖数量不能快速提高,生猪来源不能满足运输需求。

四、2011年工作计划

(一)工作思路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本村土地、劳动力等资源优势为基础,以发展龙头企业和完善生猪运销和生猪养殖合作化组织为突破口,以规范管理为切入点,努力开拓市场,通过运销带动养殖,通过养殖带动种植业、饲料加工业、服务业等产业发展,扩大运销规模和集散地影响力,提高本村养殖业和种植业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增强群众组织化程度,推动产业结构由种养业为主向种养、加工、服务等产业共同发展转变,生产经营方式由传统的小农户分散经营为主向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转变。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一核心,坚持产业优先、科技引领、生态先行、人才保障、企业带动、资金扶持的方针,进一步形成规模优势,坚持“一村一品”工程与新农村建设、与科技入户工程、农业结构调整结合,与农业产业化、建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及国家扶持的农业项目建设结合,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全面提升本村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实现产业富民强村。

(二)目标任务

到2011年底,全社区生猪出售10万头;大棚菜、精细菜等蔬菜种植发展到500亩;烤烟发展到150亩;药材发展到130亩;林果发展到400亩;桑蚕发展到50亩。做大规模,做优产品,使景村街社区生猪直销产业成为洛南县乃至全市推进“一品一村”工程的先进的典范。

(三)工作重点

1、加强舆论宣传,营造发展氛围。

采取利用广播、公告、标语、条幅等方式对“一村一品”的发展重点、发展目标、先进经验、致富典型,重点宣传省、市、县扶持发展“一村一品”的政策措施。全年计划至少发布公告3次,制作标语100条、条幅5条,召开会议4次,做好舆论宣传工作,营造发展氛围,激发广大农民群众参与“一村一品”建设的积极性。

2、多方筹集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建立村民为主、政府扶持、社会参与的多元投入体系。积极争取各种扶持资金,用于营销网络体系建设,群众培训,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畜牧养殖小区配套设施建设以及疫情防治等方面。积极联系金融机构、信用社提供贷款,努力争取省、市、县“一村一品”发展资金和其他各种扶持资金,为运输户购置车辆和设备,养殖户扩大规模,购买优良畜禽,繁育良种,改善生产设施,提高养殖效益,提供资金支持支持。策划、推介特色项目,通过招商,吸引社会资金投入。

3、规范合作社组织,强化信息服务。规范设立洛南县明和运销专业合作社,建立完整专业的管理制度,积极扩大社区养猪专业协会,把千家万户按市场需求组织起来,提高运销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小规模与大市场的对接;提供信息服务。建立起农业信息服务站点,帮助农民了解市场信息,分析市场前景,提供市场情报,为农民提供更加便捷、有效的信息服务。

4、强化科技带动,提高标准化、规范化种养水平。充分发挥乡防疫站和驻村防疫员的作用,加强技术服务,依靠品种的新特性,开发市场,增加效益。采取多种形式对群众进行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和规范种养户的生产技术操作能力。

5、发挥区位优势,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利用本村临近集镇,交通便利,基地资源好等条件,发展以生猪养殖为主,蔬菜、烤烟、药材、林果、桑蚕种植为副的发展格局,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6、落实包抓责任,解决实际问题。按照市、县一村一品发展规划、包抓考核管理办法及驻村指导员管理办法等要求,切实落实包抓责任。实行市直包抓单位和县上联系单位、镇包抓干部、党员村组干部,联手齐抓的推进方式,重点抓示范户、抓宣传培训、抓政策扶持、抓信息服务。结合工作实际,全面安排部署,精心组织,认真抓好各个阶段工作的落实,解决村组和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相关内容

  • 乡镇(街道)岗位责任制部分重点工作半年检查汇报
  • 按照工作安排,市农业局组织相关科室人员,从7月9日至7月13日,利用一周的时间,对全市12个乡镇(街道)的农业产业化.新农村建设.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机安全管理等四项工作进行了半年检查,现将检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上半年农业和农村经济部分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农业产业化各项任务指标完成情况 1.新建 ...

  • 扶贫办年度工作情况总结
  • 2010年,***扶贫办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扶贫部门的指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创新工作方法和工作机制,坚持以实施村级扶贫规划为中心,以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为重点,创 ...

  • 扶贫办工作安排.建议
  • 2012年我办的工作思路我们必将全面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会议精神,以整体推进为载体,创新扶贫开发方式,力求实现三个突破,即促进农产品专业化发展,在改变贫困村基础条件上实现新的突破;强化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实现产业化转移;进一步提升农民自身素质,在培养创业型农民上实现新的突破。 一、2012年工作安 ...

  • 县扶贫办公室工作计划
  • 2011年我办的工作思路我们必将全面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会议精神,以整体推进为载体,创新扶贫开发方式,力求实现三个突破,即促进农产品专业化发展,在改变贫困村基础条件上实现新的突破;强化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实现产业化转移;进一步提升农民自身素质,在培养创业型农民上实现新的突破。 一、2011年工作安 ...

  • 2010年扶贫开发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计划
  • 一、2010年扶贫开发工作完成情况 今年以来,在省、市扶贫办的正确指导和省、市直帮扶部门的大力帮助下,我县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围绕“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全面进步,贫困村新型家园建设扎实推进,贫困群众生产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的总目标,以“推进贫困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整村推进建设贫困村 ...

  • 2010年县扶贫办工作总结
  • 今年以来,**县扶贫办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扶贫部门的具体指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创新工作方法和工作机制,坚持以实施村级扶贫规划为中心,以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为重点, ...

  • 扶贫开发工作总结
  •  今年以来,在省、市扶贫办的正确指导和省、市直帮扶部门的大力帮助下,我县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围绕“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全面进步,贫困村新型家园建设扎实推进,贫困群众生产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的总目标,以“推进贫困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整村推进建设贫困村新型家园”的实践载体,不断提高扶贫 ...

  • 2017年乡镇精准扶贫调研工作情况汇报材料总1
  • 2017年乡镇精准扶贫调研工作情况汇报材料总结 一.基本情况 xx 乡位于竹溪县南山中部,距县城97公里,辖29个村.199个村民小组.3797户.14460人,劳动力8491人.版土面积222平方公里,耕地52361亩,林地292640亩.2014年,xx 乡农村经济总收入2.25亿元,人均纯收入 ...

  • 乡镇2010年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缩小城乡差距,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xx镇按照县十二届十一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尊重农民意愿,开展了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