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音乐教学设计

1

(人音版)

杭州市余杭区教育局教研室音乐教研大组

2004年6月

第一课 《好 朋 友》 (三课时)

第一课时

(设计者:余杭区临平二小 徐叶青)

教学内容:

1、学唱并表演《你的名字叫什么》。 2、认识课本中的几种音乐学习标志。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对通过《你的名字叫什么》这首歌的学习来认识新同学和老师感到有趣,同时对音乐课和音乐老师多了一份亲切感。

2、(过程和方法目标)在开心,和谐的气氛中聆听和演唱《你的名字叫什么》并通过身体的姿态表演《你的名字叫什么》。 3、(知识和技能目标)初步学唱《你的名字叫什么》。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

教学难点:尝试用动作和语言表达活泼欢快的情绪。 教学用具:制作小话筒、孔雀开屏、小电脑等图标。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设计者:余杭区临平二小 徐叶青)

教学内容:

1、聆听《玩具兵进行曲》。 2、编创与活动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以音乐的方式与教师和同学交往,喜欢并乐于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2、(过程和方法目标)在活泼欢快的音乐声中聆听《玩具兵进行曲》,并编创动作表演玩具兵。 3、(知识和技能目标)聆听《玩具兵进行曲》 教学重点:聆听《玩具兵进行曲》 教学难点:在音乐中进行表演。

心得体会:

1、在本堂课中学生不管是游戏、学唱《你的名字叫什么》还是表演、聆听《玩具兵进行曲》,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 2、我在设计教学时,能尽量从学生的角度去设想,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意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通过第一堂课的教学看得出,一年级的新生比较喜欢上音乐课。

第三课时

(设计者:余杭区临平二小李晓娟)

教学内容:

1、学唱并巩固歌曲《拉勾勾》,模仿或自编动作表演。

2、聆听《口哨和小狗》。 3、认识课本中的两个音乐学习标志。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的兴趣及创造意识与合作 精神。

2、(过程和方法目标)鼓励、引导学生尝试以动作和语言表达活泼欢快的情绪。 3、(知识和技能目标)初步认识课本中的两个音乐学习标志(做游戏、动脑筋);能 够和大家一起整齐地演唱并背唱《拉勾勾》,并能自编动作表演。 教学重点:能够和大家一起整齐地演唱并背唱 《拉勾勾》。 教学难点:创编动作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心得体会:

1、音乐教学的内容应丰富多彩,重视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到亲切、真实,有吸引力。

2、教师在启发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艺术表扬中,不要用“标准答案”去束缚学生。同一首乐曲,可能有多种理解。比如:聆听《口哨与小狗》后,师问:“音乐中表现的是什么小动物?它在干什么?”学生的回答有多种:“是小狗在玩耍。”“是小狗在散步”“是小狗在洗澡”“是小狗和小猫在玩毛线球”等等。对于这些回答,都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3、在设计课堂提问时,不要总是将学生的思维纳入自己铺设的轨道,束缚了学生学习音乐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想象力和活跃的思维得不到充分发挥,课堂气氛也不佳,因此教师要带着一份童心去设计提问,还要考虑到问题的多向性,可发散性。

第二课 《快乐的一天》 (三课时)

第一课时

(设计者:余杭区星桥中心小学 马宏全)

教学内容:

1、聆听《快乐的一天》 2、编创与活动 教学目标:

1、能以“快乐的一天”为题,按一定时值编创一句话。

2、初步知道怎样聆听音乐,学习以动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3、通过《快乐的一天》的聆听,体验听音乐的乐趣,初步感受不同情绪的乐曲。 教学重点:

学会聆听音乐并能用动作表现音乐。 教学难点:

学习用动作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

教学心得:

聆听音乐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使学生能更好地体验音乐,创造音乐。在教学中以“快乐”为主线,让学生

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注重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让每一位孩子都能感受、体验音乐,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具体做法如下:

一、创设情境,聆听快乐:通过猜小朋友一天的快乐生活,引导学生认真听音乐,体验音乐,从 初听——复听——细听感受音乐,把感受到的音乐情绪用动作表演出来。

二、创编节奏,分享快乐:通过自己快乐一天的生活,把自己的快乐按一定的节奏说出来,与大家 分享。体现音乐教学中的人文关怀。

三、尊重个性,主动参与:在教学中采用多种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与好朋友一起学习,选择 自己喜欢的一件事来表演等,让有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音乐,从中体验快乐。

第二课时

(设计者:余杭区星桥中心小学 马宏全)

教学内容:

1、表演《其多列》 2、编创与活动

教学目标:

1、知道音有长短,能读出走与跑的长短。

2、能够整齐地演唱《其多列》,学习用歌声及动作表达活泼欢快的情绪。 教学重点:能读出走与跑的长短

教学难点:能用动作方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教学准备:钢琴、图片、多媒体

教学心得:

《其多列》是云南哈尼族的一首儿歌,歌曲轻快、活泼,简单上口便于演唱。本课设计紧紧围绕“走”与“跑”的节奏教学展开,课堂教学在节奏活动中展开。首先,在讲节奏时,通过从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物导入,并联系生活说说其它相似节奏的声音,从中体会这两个节奏的时值长短。并通过读一读,看一看图片,用动作表示等方法充分体验,这两个节奏的时值。接着通过图形谱深入的读、练,巩固这两个节奏的运用。最后在歌曲的学唱中,再次让学生到歌曲中去应用,通过多种方法的练习和巩固,学生掌握了这两个节奏的时值。为了更好的让学生能表演歌曲,通过聆听、看多媒体的演示,体验歌曲的情绪,为准确演唱歌曲奠定基础。通过和云南小朋友比赛唱歌,颁发“小小作词家”等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课时

(设计者;余杭区星桥中心小学 郑 李)

教学内容;

1、表演《跳绳》。 2、创编与活动。

教学目标:

1、用轻快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跳绳》。

2、自编歌词,自编动作表现歌曲。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感受音乐的基本情绪,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行即兴的节奏创编,表演。

教具准备:手风琴、录音机、多媒体、跳绳、小铃铛、溜溜球

教学心得:

一开始学生跟着音乐跳起绳。让学生在活动中开始音乐课的学习。(初次见到手风琴都感觉很新鲜,上课的积极性一下子调动起来了。)这种形式没有了一般上课时师生问好的陈旧套式,拉近了我与他们的距离,他们很快融入了自己营造的音乐课民主、积极参与的气氛中。对于思维活跃,又有表演欲望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在教学中,我根据本课的教学目的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设计,启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让他们在实践参与中去感受,去体验,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教学中采用分组的学习表演,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合作精神,学生之间自主学习,主动探究 。在设计这节课时,我过多考虑了利用每一个教学环节,来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或发挥各种思维,而忽略了一节好课生命力的体现——即情感主线,缺少动人激情,学生的想象力没有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这主要是由于我的启发不到位引起的。

总之,通过这节课的教学, 使我深深的感到在低年级音乐教学中,将游戏、表演、器乐等诸形式引进课堂,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中学习,是变苦学为乐学的良好途径。

第三课 《祖国您好》 (三课时)

第一课时

(设计者:余杭区南苑中心小学 黄兰娣、吴晓燕)

教学内容:

1、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学唱并表演《国旗国旗真美丽》。 3、为歌曲创编歌词。 教学目标:

1、知道国旗国歌是祖国的象征,能够以崇敬的心情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能用自然、亲切的声音背唱《国旗国旗真美丽》。 3、为歌曲创编歌词。

教学重点:用自然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能在歌唱中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新歌教学中的附点节奏。

教学心得:

通过录象、MTV 及模拟到天安门广场参加升旗仪式等等,让学生有一种亲临现场的感觉,很容易感受到庄严、自豪的情绪,爱国之情也油然而生。在歌曲教学中,通过音乐中画画国旗、挥挥国旗,不仅了解了国旗,在反复聆听中也轻而易举地学会了歌曲。

第二课时

(设计者:余杭区南苑中心小学 黄兰娣、吴晓燕)

教学内容:

1、游戏“传消息”。 2、学会并表演《同唱一首歌》。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传消息”学会传递节奏。 2、自己创编节奏、传递节奏。 3、表演《同唱一首歌》,能用歌声和动作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学会用亲切、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同唱一首歌》中的休止符节奏。

教学心得:

通过故事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戴着动物头饰传消息,学生兴趣很浓,创编节奏的积极性也很高,但应引导学生学会安静倾听。新歌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创编不同的三拍子,跟着音乐拍拍,小组拉起圆圈跟着音乐跳跳,熟悉了歌曲的旋律,并很快学会了歌曲。在休止符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学会看图形谱唱,教师再进行指导。

第三课时

(设计者:余杭区南苑中心小学 黄兰娣、吴晓燕)

教学内容:

1、复习《国旗国旗真美丽》、《同唱一首歌》。

2、聆听《颂祖国》,并进行创编。 3、学习简单的唱名。 教学目标:

复习《国旗国旗真美丽》,并且会唱简单的唱名。 复习《同唱一首歌》。 聆听《颂祖国》,创编动作,让学生将自己对乐曲的愉快感受表现在动作上。 教学重点:用动作来表现歌曲欢快的情绪。 教学难点:学唱简单的唱名。

教学心得:

通过小擂台的形式来复习歌曲,训练学生的胆量,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学会评价。在请你跟我这样唱的游戏,让学生初步感受了唱名的音高。通过看录象、一句话来赞美祖国、到最后的民族大聚会,逐步引发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第四课 《可爱的动物》 (三课时)

第一课时

(设计者:余杭区实验小学 李燕华)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动物说话》第一、二段词

2、编创与活动(按节奏读歌谣) 3、歌表演及歌词创编 教学目标:

1、能注意聆听、有感情的演唱描写小动物的歌(乐)曲,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与动物应和睦相处。

2、能够用亲切、柔和的声音演唱《动物说话》,在表演时能尝试用动作表达自己想象中的动物神态,在歌声与表演中表

达出对小动物的爱护之情。

教学重点:能用亲切、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能尝试用动作表演自己想象中的动物神态。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音乐律动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节奏练习

1、 × × | × × × ||(出示图形谱) 2、师生互动节奏游戏

(如)师问:小鸡说话怎么样?(按上面的节奏问)

学生:表演小鸡的样子边走边唱: 叽 叽 | 叽 叽 叽|| 师问:小鸭小鸭怎么走? 学生:表演小鸭的样子走一走„„

教师引导学生模仿学生熟悉的几种小动物叫一叫,走一走,激发学生喜爱小动物的感情,让学生体验表演的乐趣,同时巩固该节奏型。

三、音乐游戏《谁在叫,谁在走?》

让学生走成圆圈形,听《动物说话》的音乐,表演小鸡、小鸭、喜鹊、青蛙的可爱的样子走一走,在没有歌词的地

方按节奏表演小动物的可爱神态。

四、新课教学

1、启发谈话:

走着走着小动物们来到了小河边,现在鸭妈妈要带着他的孩子学习游泳的本领了。小朋友你知道鸭妈妈是怎样游泳的吗?学生身势表演。

2、情境表演

(1)小朋友分别扮演小鸭和老鸭,边听老师念歌谣边表演。 (2)启发思考:模仿老鸭和小鸭的 不同叫声。 (3)学生分角色集体表演。 3、学唱歌曲

(1)导入新课:小朋友,老鸭和小鸭玩得真开心呀,他们的叫声引来了他的邻居小鸡,听小鸡唱着 歌儿走来了。

(听老师范唱一遍)

(2)小朋友你会学小鸡来 唱一唱吗?

(3)跟老师学唱第一段歌词,并随老师按节奏拍手。 (4)跟琴声学唱,间奏处按节奏拍手。

(5)小鸡动听的歌声惹得小鸭心里痒痒的,他也想来和小鸡唱唱,比比谁的歌声好听。小朋友你会学学小鸭唱唱吗? (6)跟琴学唱歌曲第二段。

(7)同座学生互相献歌,引导学生学会互相鼓励。

(8)学生扮演小鸡、小鸭歌表演,后互相评价,引导学生会说赞扬的话鼓励同伴表演得更棒。如:小鸡你的歌声真

棒!小鸭你的歌声真美!„„

(9)歌表演,小鸡和小鸭一起快乐地唱歌、跳舞。

(10)歌词创编。小朋友,你还能编编别的小动物的歌声吗?分小组讨论。 (11)小组汇报表演,激励小朋友大胆创编,学会合作学习,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课堂小结,师生再见。

设计意图:

1、尝试用不同的声音表现动物的叫声,让学生能够充分体验创造的乐趣,学习生动有趣的表演,享受编创的快乐。 2、运用图形谱让学生掌握歌曲的基本节奏,同时进行简单的节奏律动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

3、喜爱小动物是孩子们的天性,教学中启发学生想象并表演动物的神态,让音乐教学更亲近的融入学生的生活,启迪学生更细心、仔细地观察生活中的一切事物。

教学心得:

《动物说话》是一首适合低年级学生表演的儿童歌曲,歌曲旋律平稳而有趣味,教学中采用游戏、律动等方式,使孩子们好动、好模仿的天性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在音乐声中孩子们可以尽情的表演,大胆、有创造的表现小动物稚嫩可爱的拙态和叫声,同时在游戏的进行中,孩子们相互合作、互相谦让,有礼貌的与自己的同伴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第二课时

(设计者: 余杭区实验小学 陈云良 徐 凤)

教学内容:

学唱《 动物说话》第 三、四段,欣赏《三只小猪》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木鱼碰钟并为歌曲伴奏。 2、能力目标: 能用亲切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进行简单的创编歌词。

3、情感目标: 通过学唱歌曲、创编歌词、欣赏乐曲,培养热爱小动物、保护小动物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体验活泼欢快的情绪 教学难点:伴奏时木鱼的强弱把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歌曲:

1、听录音范唱歌曲前两段,学生回忆歌曲的情绪。老师可以跟着音乐做一些动作 2、学生跟着钢琴伴奏演唱歌曲前两段。 3、学生跟着伴奏边唱边表演。 二、学习歌曲后两段:

1、听老师边范唱边表演,熟悉歌曲的内容和情景。 2、听录音范唱,请学生和老师一起来表演。(熟悉歌曲) 3、请学生跟着钢琴伴奏在心里一边默唱歌曲一边拍手。

4、请学生跟琴齐唱歌曲。不拍手,动头。老师用琴强调拍手的节奏。 5、个别地方单独训练,然后跟琴边拍手边唱歌。

6、请学生和老师一起愉快的表演整首《动物说话》。 7、请学生整齐的演唱整首歌曲并表演。 三、认识木鱼并用木鱼为歌曲进行简单的伴奏。

1、先听声音,从感知入手。老师准备一个盒子,在盒子里敲,让学生先听然后猜是什么东西呢?

2、出示木鱼,让学生先观察外观, 让学生说说你觉得像什么?你觉得是怎么敲的?然后老师示范正确的演奏姿势。 3、请学生来敲一敲,并提问你能敲出哪几种不同的声音?并敲一敲。

4、听老师边唱歌边用木鱼为歌曲伴奏,提醒学生注意听老师敲的声音都一样吗? 5、让学生按照第一拍重第二拍轻的方法再敲一敲。有的敲木鱼,有的敲凳子。 6、让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按歌曲的强弱规律来敲一敲。 7、让学生跟钢琴伴奏自己独立的按歌曲的强弱规律来敲一敲。

8、分组进行表演,一组唱一组表演。(提醒伴奏的声音不能超过唱歌的声音) 9、然后跟着钢琴的伴奏一边唱,一边用木鱼伴奏。 三、欣赏《三只小猪》

1、出示小猪的个别特征让小朋友来猜一猜。(很轻的背景音乐《三只小猪》)(可以先出示部分再出示全部。然后让学生想想小猪还有什么特征,比如它是怎么叫的,慢慢走的时候又是怎么样的,小猪睡觉的时候又是怎样的等。让学生尽情的说)

2、今天也有三个小客人到我们教室来做客了,听乐曲里的三只小猪在干什么!他们的心情怎么样?你听到小猪叫了吗? 3、复听让学生自编动作表演三只可爱的小猪。并能在听到小猪叫的地方我们也来叫一叫。 四、总结

今天老师看见小朋友门都很活泼,特别是平常不积极发言的那几个小朋友,表演起小猪的样子真可爱。我相信今天我们的客人三只小猪一定也很开心。他们都是人类的朋友,我门要怎样对待他们呀?请每个小朋友回家和一种小动物交个朋友,真的没有就把你想和什么动物交朋友写成一句话,下次告诉老师!

设计意图:

新课程要求,在课堂上充分的体现人文精神。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扮演着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双重角色。我在这堂课上就充分的体现了这一原则。在认识木鱼,这一环节上,我先从音乐的声音的艺术这一特点出发,设计了一个魔术盒,让学生先听木鱼的声音,对它的声音产生第一印象,这样学生对木鱼的音色有了第一感觉,这对以后的配器会有很大的帮助。然后再呈现木鱼,让学生从外型上来认识展开想象—你觉得像什么?来打开学生的思维。这样学生就很快的认识了木鱼,在后面的敲一敲中,我让学生带着“你能敲出不同的声音吗?”这样的问题自己去敲敲,学生在讨论推敲当中亲身的感受了木鱼的强弱,加深了对木鱼的理解。在欣赏三只小猪时,我也是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让他们自由的先扮演各种可爱的小猪,然后在来听音乐,最后在跟着音乐来表演就水到渠成了! 教学心得:

这一课上下来,总体效果很好,教学过程设计合理。学生欣赏《三只小猪》时,尽量让学生用身体来体验感受音乐的特点。引导学生想象用什么动作可以表现可爱的小猪(用手抵鼻子上翘、两手做大耳朵、扭屁股等),用肢体来表现音乐,这样就可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课时

(设计者:余杭区实验小学 路宇珍 罗 晟)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我有一只小羊羔》 2、欣赏《快乐的小熊猫》 3、认识打击乐器:碰铃 教学目标:

1、够注意聆听描写小动物的歌曲,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与动物应和谐相处。

2、能够用亲切、柔和的声音演唱《我有一只小羊羔》,在歌声与表演中表达出对小动物的爱护之情。 3、能根据自己最喜爱的动物形象即兴创编歌词,并会演唱和表演。 4、认识碰钟、铝片琴,学习并探索演奏方法,练习为歌曲演唱伴奏。 教学重点:

1、即兴创编歌词,并会演唱和表演。 2、器乐的演奏运用。 教学难点:

铝片琴在歌曲伴奏中的运用。 教学用具:

各种动物头饰、铝片琴、碰钟、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

1、请小朋友们课前自己制作一个最喜欢的动物头饰。 2、老师准备一件小羊羔的衣服和头饰。 教材分析:

《我有一只小羊羔》是一首美国儿童歌曲,全曲是由两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2/4拍,大调式。这首短小精悍的儿歌节奏明快,旋律活泼流畅,•颇有一气呵成之感。歌曲以 3 2 12│ 33 3│为主题,并以 × × × │ 为骨干节奏,加之同音重复的手法,生动地塑造了小羊羔蹦蹦跳跳、活泼可爱的性格和形象,表达了小主人公对小羊羔真挚、亲切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体现引入部分:

1、老师与学生一起随着歌曲《动物说话》自由律动,拉近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使学生在平等、轻松、自由的气氛下进入音乐课堂。

2、提问引入:刚才我们表演了一首与动物有关的歌曲,小朋友们还会唱其它与动物有关的歌曲吗?(自由表演唱,培养学生自信演唱的能力)

二、感受新课部分:

1、变魔术引入新课:请一位小朋友协助老师,其余小朋友闭上眼睛,老师事先让这位小朋友穿上小羊羔衣服和头饰,不让孩子们看见,其他孩子闭上眼睛,老师说:" 一、二、三变" ,小羊羔从教室外咩咩叫绕场一周。

2、老师引导小朋友看着小羊羔有节奏地朗读歌词。 3、用听唱、模唱法学会《我有一只小羊羔》。

(1)、要以完整有感情的范唱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愿望。

(2)、采用适合学生演唱的调高进行听唱教学。听唱教学中可提示学生在同音反复处唱得轻松、亲切。 (3)、表演《我有一只小羊羔》:跟着音乐做自由律动,编创动作,表达喜爱小动物的情感。 4、认识碰钟、铝片琴,学习敲击的正确姿势。

5、为了使学生很容易用铝片琴敲出旋律,减少技术负担,老师先在铝片琴上分别贴上“1、2、3、5 ” 四个音,用 “ 数字谱唱法 ” 学习。

∣ 3 ∣ 2 ∣ 5 ∣ ∣ ∣ ∣ 1 — ‖

6、老师示范用铝片琴敲出歌曲《我有一只小羊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7、分成四个小组,分别用" 数字谱唱法" 把歌谱分成四组接龙,用铝板琴演奏自己的音乐部分,小朋友轮换着玩一玩打击乐器。

三、表演《我有一只小羊羔》

1、方法:每组推荐几名小朋友分别敲铝片琴和碰钟,为歌曲伴奏,其余小朋友围着本组自由表演自己创编的歌,大家可唱得不一样,让小朋友尽情地表现自我,角色可以轮换。

2、分小组进行编创歌词:请小朋友们戴上自己制作的动物头饰。每个小朋友在组内编唱自己最喜欢的动物歌《我有一只X X X 》。分小组展示成果(唱、奏 、演结合,培养学生自信地唱歌,与同学相互合作能力以及培养创新思维)。

四、欣赏《我的小绵羊》并小结。

1、用多媒体展示现实生活中各类不同品种的羊的图片,边欣赏边听歌曲《我的小绵羊》,让学生感受除今天学习的《我有一只小羊羔》外,还有许多关于羊的歌曲。

2、让学生自由发言和讨论,教育学生:小动物给我们人类增添了很多乐趣,对人类作了很多贡献,我们要爱护小动物,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与动物应和谐相处。

设计意图 :

音乐是依靠听觉感知流动音响的艺术音乐形象,是非视觉的,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心智活动的多种思维方式参与,通过联想、想象等心理活动构成有思想情感、有审美价值的内容。因此音乐教育强调体验、感受。

音乐学科中有明确、严格的技能要求这是艺术教育的基本功。音乐教育中,歌唱、乐器表演、听觉训练、读谱等基本技能,都需要在不脱离艺术本质和目的的前提下,进行技能、技巧的训练和实践。在实践活动中既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协作关系,又通过严格、自主的技能训练促进学生的准确、精细,毅力、耐心、自控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促进个性的和谐发展,提高人的整体素质。

根据以上两项音乐学科特点我为本节课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够注意聆听描写小动物的歌曲,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与动物应和谐相处。

2、能够用亲切、柔和的声音演唱《我有一只小羊羔》,在歌声与表演中表达出对小动物的爱护之情。 3、能根据自己最喜爱的动物形象即兴创编歌词,并会演唱和表演。 4、认识碰钟、铝片琴,学习并探索演奏方法,练习为歌曲演唱伴奏。

教学心得:

由变魔术引入主题,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注意。将音乐文化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进行探究性学习。通过有节奏地朗读歌词、听唱、模唱学会歌曲。鼓励表演创编,跟着音乐做自由律动,来巩固歌曲,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意识。学习打击乐器铝片琴,用铝片琴敲出歌曲《我有一只小羊羔》,再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展示成果时,唱、奏 、演结合,培养学生自信地唱歌,与同学相互合作能力以及培养创新思维。课的最后用多媒体展示现实生活中各类不同品种的羊的图片,边欣赏边听歌曲《我的小绵羊》,感受除今天学习的《我有一只小羊羔》外,还有许多关于羊的歌曲。最后让学生自由发言和讨论,教育学生:小动物给我们人类增添了很多乐趣,对人类作了很多贡献,我们要爱护小动物,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与动物应和谐相处。

第四课 《可爱的动物》 (第二方案)

课时安排:三课时 内容安排:

第一课时: 聆听《三只小猪》。

初学歌曲《动物说话》(一、二两段)。 创编活动(歌谣朗读)。 第二课时: 继续学唱歌曲《动物说话》。

聆听《快乐的小熊猫》。 创编活动 认识木鱼。 第三课时: 学唱歌曲《我有一只小羊羔》。

创编活动 1、认识碰铃。 2、创编歌词。

第三课时

(设计者 信达外国语学校 朱丽蓉)

教学目标:

1、够注意聆听描写小动物的歌曲,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与动物应和谐相处。

2、能够用亲切、柔和的声音演唱《我有一只小羊羔》,在歌声与表演中表达出对小动物的爱护之情。 3、能根据自己最喜爱的动物形象即兴创编歌词,并会演唱和表演。 4、认识碰钟,学习并探索演奏方法,练习为歌曲演唱伴奏。 教学重点:会用亲切、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和表演。 教学难点:碰铃在歌曲伴奏中的正确运用。

教学用具:小羊羔动物头饰、白色的小羊羔衣服、碰铃、多媒体课件。

心得体会

下课后,从学生脸上的笑容看到了他们开心、快乐的审美体验。回顾这堂课觉得有下列几点亮点:

1、用学生自己扮演的小羊羔引入新课的学习,能大大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一直观教学用得较到位。

2、创设相应的情景,在游戏活动中感受音乐、在实践活动中贯穿学习音乐知识。这一环节较好地落实、遵循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3、课堂中有多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自由创编表演,培养了他们的合作能力、表现能力,发展了他们的即兴自由发挥的创造思维能力。

第五课 《静静的夜》 (三课时)

第一课时

(设计者:乔司镇小 李佳 赵琴花)

教学内容:聆听中外两首《摇篮曲》。 学唱《小宝宝睡着了》,并创作表演。 教学目标:1、聆听中外两首《摇篮曲》,感受摇篮曲体裁的风格特点。 2、引导学生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小宝宝睡着了》。 3、创设情境,表现歌曲,培养小组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用柔和的声音演唱、表现歌曲

教学心得:通过拉上窗帘,由教师扮演妈妈哄小宝宝睡觉等活动等这些环节很好,能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在静谧、安详的

氛围中愉快的学习。同时通过把自己最想对父母说的一句话写下来,培养了学生爱父母,体贴父母的情感。

第二课时

(设计者:乔司镇小 赵琴花 李佳)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闪烁的小星》。 2、聆听《星光恰恰恰》。 3、学习集体舞《星光恰恰恰》。 4、区别《闪烁的小星》和《星光恰恰恰》两首歌的不同之处。 教学目标:

1、用轻快的声音演唱《闪烁的小星》 2、用找“最高一颗星星”的方式表达自己对音高的感受 3、用欢快的动作表演集体舞《星光恰恰恰》,体验欢快的情绪,增强身体动作的协调性。 教学重点:用轻快的声音演唱《闪烁的小星》

教学心得:

1、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以学生为主体,表演潜能,如以上设计的教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姿势律动及表演。

2、同时通过设计小星星该休息了,以及课件出示早晨太阳升起的画面,自然地区分《闪烁的小星星》和《星光恰恰恰》的不同之处,培养学生听辩不同音乐的能力。

第三课时

(设计者:乔司镇小 赵琴花 李佳)

教学内容:

1、复习《闪烁的小星星》。 2、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理解音的强弱。 教学目标:

1、生活中的经验,用敲击各种物品的方式,探索感知、体验音的强弱。 2、集体舞《星光恰恰恰》 教学重点:感受、体验音的强弱。

教学心得:从聆听动物的叫声,出示大鼓,敲击身边的物品等生活经验进行分组创编,由难到易,轻松地探索、感知、体验

音的强弱。

第五课 《静静的夜》(第二方案)(二课时)

第一课时

(设计者:余杭区运河镇亭趾实验学校 胡娟)

教学内容:

1、律动《星光恰恰》。 2、聆听《摇篮曲》,并创编动作。 3、学唱歌曲《小宝宝睡着了》。 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中外两首摇篮曲,感受优美抒情,轻柔安宁的意境。 2、在聆听音乐中尝试用动作表达自己对乐曲的感受。

3、学习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小宝宝睡着》,体会父母亲真挚的爱心。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尝试用动作和歌声表达出一个安宁、舒适的甜美意境。(情感体验) 教具准备:音乐录音、碰铃、道具(头巾、围裙)

教材分析

《摇篮曲》的节奏舒缓,旋律优美、抒情、中速、力度稍弱,给人以安静并有一种轻轻摇晃的动感,表现母亲在亲切温柔地摇着摇篮,哄婴儿睡觉的情景。全曲旋律流畅,一气呵成,没有大的跳动。以级进的方式上下回旋进行,在平稳中又生动地表现了“小鸟早已回巢,花园里多么安静、舒适、甜美的意境。

《小宝宝睡着了》是一首摇篮曲,2/4拍,曲调优美抒情,歌词结合紧密,描绘了静静的夜晚,天上地上一片安宁,宝宝入睡的情景。 教学理念:

新课程标准下,根据“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兴趣为动力,面向全体”的教育理念,结合学生的想象和模仿力来感悟音乐。 情感体验:

艺术教育的目的,是通过生动的艺术想象,使学生在情操上得到陶冶,心灵上得到启迪,在感悟音乐中渐渐实现心灵的共振和谐。

体会:1、创设良好的音乐氛围,感受到音乐美的熏陶。 2、培养专注聆听的习惯。

3、培养积极的创造意识,合作学习的能力。

第二课时

(设计者:余杭区运河镇亭趾实验学校 郑健美)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闪烁的小星》。 2、探索音的强弱。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的经验,用敲击各种物品的方式探索体验音的强弱。 2、学习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并通过演星星、画星星的方式感受音的高低。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 教学难点:感受音的强弱与高低。

第六课 《爱劳动》 (三课时)

第一课时

(设计者:余杭区运河镇五杭小学 张俊娟 黄亚琴 尤慧娣)

教学内容

1、认识音的长短 2、学唱歌曲《洗手绢》 3、欣赏《劳动最光荣》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学会唱歌曲《洗手绢》并能用欢快的情绪来演唱歌曲

2、过程方法:通过聆听《劳动最光荣》感受音乐的欢快情绪和音乐所描绘的人物形象。 3、情感体验:在音乐中用活动的形式表达劳动的喜悦。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洗手绢》 教学难点:用木鱼和碰钟为歌曲伴奏 课前准备:录音机、磁带、手绢、课件

教学心得:本课在设计时采用了在律动中创编、在律动中学唱等手段,在教学过程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在课堂上,学生

学习兴趣浓厚,学得轻松、自然。但活动时教师要讲清活动的要求,避免出现浮于形式,课堂散乱的情况。

第二课时

(设计者:余杭区运河镇五杭小学 张俊娟 黄亚琴 尤慧娣) 教学内容

1、认识“走呕”并练习三声部节奏声势 2、学唱歌曲《大家来劳动》 3、复听《劳动最光荣》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学会歌曲《大家来劳动》并能用轻而蕴含力量的声音演唱 2、过程方法:在劳动的过程中学唱歌曲,感受歌曲坚定的情绪 3、情感体验:感受、表现劳动所带来的喜悦情绪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

教学难点:多声部的劳动节奏

课前准备:图谱“小人”、小奖章、图片、磁带等。

教学心得:本课基本设计是第一课时的延伸,很多内容都与第一课时紧密相连。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对本单元的教学

内容有一个整体了解。本课教学时,课堂气氛没有第一课时那么活跃,可能是前半节课的节奏练习动得比较多,后半节课学生表现就显得一般。如能在教学内容做些适当调整,或许整堂课会更流畅一些。

第三课时

(设计者:余杭区运河镇五杭小学 张俊娟 黄亚琴 尤慧娣)

教学内容:1、欣赏《三个和尚》 2、巩固《大家来劳动》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巩固歌曲《大家来劳动》,能用打击乐为歌曲进行简单的伴奏。

2、过程方法:(1)、通过演唱、演奏、体态律动等综合性艺术活动,进一步体验歌曲的特点。

(2)、以动画的形式感受音乐所描绘的人物形象及所表达主题 —— 爱劳动

3、情感体验:感受 、表现劳动所带来的喜悦情绪 教学重点:欣赏《三个和尚》、打击乐伴奏 教学难点:组织综合性表演 教学准备:录音、课件

教学心得:这一课时因为没有歌曲教学,在内容上显得不太充实,而其中的打击乐伴奏更成为教学难点,必须在学生对歌曲

相当熟悉的基础上进行。音乐动画非常迎合学生年龄特点,但在表演要注意引导学生投入地表演角色。

第七课 《小精灵》 (三课时)

第一课时

(设计者:余杭区临平一小吕 婷)

教学目标:1、学会寻找、发现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在尝试实践中模拟具体音响。 2、初步学会演唱《小青蛙找家》,体验着急、快乐的不同情绪。 教学重点:通过参与故事的表演与寻找声音,从而学唱歌曲。 教学难点:学会用不同的表情演唱歌曲。

教学心得: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贯穿音乐教学的全过程。 我把音乐的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

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在这堂课上,以故事表演的形式贯穿教学全过程,使学生在玩玩、演演、学学、试试中,充分地体验与感悟,进行了有趣地音乐学习。

2、把生活作为教学资源,关注生活中的音乐。 因为生活是学生的大课堂。学生通过在生活中

寻找与发现各种声响,运用瓶子、报纸等废物磨擦、摇晃发出的声音来模拟各种风、水、雷声等具体音响,培养了学生倾听与发现的能力,并从中获得了较大的成就感,收到了良好的课堂效应。

第二课时

(设计者:余杭区临平一小 邱永年)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二胡齐奏《小青蛙》,感受民族乐器所表现的动物形象,同时使学生熟悉我国的民族乐器,热爱民族乐器。 2、通过演唱和身体的动作表现自己爱护动物,保护大自然的心情。 教学重点:感受二胡所表现的《小青蛙》音乐形象。

教学难点:用颜色、图案给乐曲分段,用图谱表示第二段音乐中所描写的事物。

教学心得:

新课标强调学生在学习时的独特体验。我们在教学中往往过分强化了学习前创设情景的作用,这虽然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与学习内容相吻合的课堂氛围,但如每节课都如此使用,不但会使效果淡化,而且会制约学习音乐想象能力的发展,同时也与音乐内涵多义性的特点相悖。在这堂课中,开放性的教学设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新课程注重学科内以及学科之间的多元整合,本课设计中的音画结合学习法、肢体表演法等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有助于深化和释放学生的学习感悟,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第三课时

(设计者:余杭区临平一小 朱小燕)

教学目标:

1、初步学唱歌曲《小蜻蜓》,并在听、看、说、唱、演等活动中,感受表现《小蜻蜓》优美抒情的情绪。 2、欣赏管弦乐《野蜂飞舞》,并能用动作表现野蜂急促飞舞的形象。 3、教育学生爱护蜻蜓、保护蜻蜓。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

教学难点:感受不同情绪的音乐所表现的不同形象。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随《星光恰恰恰》音乐律动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感受音乐

1、谜语导人: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学生说)那好,老师这儿也有一则谜语,要请大家

猜一猜,看哪个小朋友最聪明。仔细听好:小小飞机大眼睛,两只翅膀轻又轻,飞东飞西忙不停,消灭害虫有本领。

2、模仿蜻蜓“飞”。(要求按节奏)

3、第一遍感受音乐,自由表演。(要求动作连贯) 4、第二遍,发现并请动作美的学生做一做。 5、第三遍,大家学一学。

6、第四遍,在律动中教育学生爱护、保护蜻蜓。 7、第五遍,情境表演。 三、学唱歌词

1、导入:小蜻蜓一边闭目养神,一边唱起了自己的歌, 听!(学生边听边配上拍手节奏) 2、录音范唱。

3、随音乐三拍子律动。 4、读读歌词。

5、师范唱,学生口型跟唱。 6、跟琴唱,要求连贯。 7、跟录音伴奏唱。 四、欣赏《野蜂飞舞》

1、导入:看到小蜻蜓和我们相处的那么融恰,有些小动物也赶来了,看,是谁飞来了? 2、学生听《野蜂飞舞》片段。 3、继续听,感受野蜂飞舞的情景。 4、讨论:想象野蜂飞舞的形象。 5、用身体动作表现野蜂飞舞。 五、总结

学生随《野蜂飞舞》的音乐走出教室。

设计意图:

1、创设轻松快乐的音乐学习氛围。

2、在课堂中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让他们在快乐的音乐感受中,尽情的创造,尽情的发挥和表现。 3、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引导学生在感受音乐的实践过程中学习掌握音乐。

教学心得:

1、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课堂中每一次对音乐的感受与理解,都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从而激活每一位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

2、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教学中让学生发展想象力,创编各种不同的造型,既有视觉上的美,也使学生有一种成功的体验。

第七课 《小精灵》 (第二方案)(三课时)

第一课时

(设计者:余杭区育才实验小学 应笑月、仲婷婷)

教学内容:

按节奏创编歌谣,学唱《小青蛙找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小青蛙找家》,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的节奏美和旋律美。

2、通过多种形式的创编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音乐想象力、创造力,并激发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

激情和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以《小青蛙找家》为载体,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会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1、学生律动进教室。

(设计意图:创设良好的氛围) 2、音乐结束,学生坐在自己的位置上。

师:上节课我们做了《找朋友》的游戏,现在我们在一起做一做好吗? 生:好!

在老师伴奏下,学生自由结队,用肢体语言交朋友,全体学生离开座位,在教室的任意一个角落随音乐进行律动。

整个过程老师都不说话,用钢琴声引导学生。

(二)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交了这么多朋友真幸福!如果朋友有困难我们大家应不应该帮助他呢? 生:应该!

师:现在,就有几位朋友遇到麻烦了,他们在森林里玩着玩着居然迷路了,找不到家了。我们一起伸出援手帮一把这位朋友好吗?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渗透互帮互助的好风尚) 生:好!

师:他们是谁呢?请你们来猜一猜。

“凸眼睛,宽嘴巴,他是一位歌唱家,白肚皮,绿衣褂,消灭害虫顶呱呱!”

生:青蛙。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兴趣) 师:现在我们就一起出发喽!

途中我们遇到了好多小动物,有小麻雀,是怎么叫的呢?吱吱喳,还看到了小羊羔,咩咩叫,小花狗,把尾摇,还

有……

(设计意图:学生自由创编,小黄鹂、小花狗、小松鼠、小花猫,有节奏的说出来,锻炼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并且能

够及时巩固节奏)

三、新授

师:终于,在小朋友的帮助下,小青 蛙 回 到了 家-

这一切被一个名叫王全仁的音乐家叔叔看到了,他特地为小青蛙作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名字叫《小青蛙找家》。

听,他是怎么说的

1、听范唱

2、随音乐模仿小青蛙动作

(设计意图:再听,在律动中感受歌曲情绪。) 3、音乐游戏《小青蛙找家》

师:假如你是一只迷路的小青蛙,你能顺利的找到家吗?

师讲游戏规则,并示范(在地面上写上歌词,边唱边跳。分成四队,比赛看哪一队的小青蛙们最先一只不落的回到

家,哪一队就算胜。)

生分组做。

(设计意图:在游戏中学会歌曲,及处理歌曲的情绪。找家时候的着急,找到家之后的快乐。哪里不好及时纠正) 4、创编歌曲

师:听到王叔叔给小青蛙们的做的歌曲,其他小动物可羡慕了。它们也想拥有一首这样的歌曲。小朋友们能帮他们编一首这样的歌吗?

师:瞧,小公鸡一摇一摆地过来了。咱们给他编一首《小公鸡找家》吧! 师生齐唱 师:现在以小组为单位,选一种小动物,请你们给这种小动物编一首好听的歌曲。开始

(设计意图:学生分组创编,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师:时间到了,小朋友们都编好了吗?(请各小组表演汇报) 四、总结

师:这一堂课,我们不仅帮助小青蛙找到了家,而且还为许多小动物创编了非常优美的歌曲。真棒!现在,请小朋友们唱着自己创编的歌曲和小动物们说再见!

五、组织下课

在《小青蛙找家》的伴奏音乐中,律动出教室。

教学心得: 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本课通过节奏创编、歌曲创编等不同形式的创编,为学生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活动内容和场景,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增强了学生的创造意识。

第二课时

(设计者:余杭区育才实验小学 秦秀英、陈世娥)

教学内容:欣赏二胡齐奏《小青蛙》,进一步巩固《小青蛙找家》 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歌曲《小青蛙找家》。

2、通过欣赏,使学生在音乐中充分感受小青蛙的鲜明形象。 3、认识乐器二胡。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根据音乐所描绘的内容, 表达自己对乐曲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在《小青蛙找家》的音乐中,带领学生律动进教室。 (设计意图:承前启后,创设良好氛围) 2、音乐结束,学生坐在自己的位置上。 3、巩固所学歌曲

师:嘿嘿,真好玩!(示范敲击木鱼)。你想玩玩吗? 生:想

师:请你先找找其中的奥秘(再次敲击) (设计意图:通过敲击让学生充分感受音的强弱) 师请生用手势集体表演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好玩的东西,(出示碰铃,示范敲击) 生:请学生表演

师:大家一起试试。配乐演唱歌曲《小青蛙找家》

师:相信有很多小朋友都会纳闷:矣?小青蛙怎么会迷路的呢?嘿嘿,让我们的录音机来告诉大家吧! 二、分段欣赏

师:先来说说开头吧。那天是国庆节学校放假,小青蛙们高高兴兴拿着美味可口的东西去郊外游玩。听,他们都干了些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初听,让学生感受歌曲的速度和情绪,放飞想象的翅膀) 生:小青蛙在草地上玩耍、唱歌、吃东西。。。。。。

师:老师竖起大拇指夸夸大家,真棒!对,这段音乐描绘了这群可爱的小青蛙们在绿油油的草地上快乐的玩耍。它们载歌载舞。咱们应该给它一张笑脸。 (板书:第一段 笑脸)

师:突然,太阳躲进了自己的屋子里,乌云、闪电、暴风雨手牵着手出来了。一时间,电闪雷鸣,大雨倾盆。听,小青蛙们是怎么面对这些的?

(设计意图:感受第二段与第一段在情绪速度等方面的不同) 生:赶快把东西收拾好,不让雨淋湿……

师:你们真会听,这段音乐听起来很紧张,表现了小青蛙在和暴风雨搏斗的情景。这里我们应该各它一个笑的脸呢还是一个不笑的脸?

生:不笑的脸 (板书:第二段 不笑的脸)

师:终于,乌云、闪电、暴风雨灰溜溜的逃走了。一切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小青蛙们可高兴了。听,现在小青蛙们在干什么了呢?

(设计意图:在想象中感受第三段不同的节奏变化、速度力度情绪的变化) 生:在庆功。。。。。。。

师:我们是不是应该给它贴上一个? 生:笑脸 (板书:第三段 笑脸) 三、欣赏全曲

师:要求在听到活泼快乐的情绪时做小鸟飞,在听到于暴风雨搏斗的情绪时做青蛙跳。 四、情景剧表演

师:以小组为单位,每一个小组成员担任一种角色:太阳、乌云、暴风雨、小青蛙、荷叶……,根据音乐现场表演。 五、介绍二胡

师:你们知道刚才播放的音乐是什么乐器演奏的吗?老师这里有三个答案,请小朋友们来选一选。

(图片出示:二胡、琵琶、古筝) 生:二胡

师:那你们知道有关二胡的知识吗? 生:是民族乐器,有两根弦…… 师:讲得好。 (出示实物)

师:二胡有时不用弓拉,而用食指钩弦,这种演奏方法叫“拨弦”。二胡还可以模仿鸟儿、马儿叫,风儿的声音、下雨的声音等等。

六、总结

师:小朋友们,这节课好玩吗?最重要的是你在玩中学会了什么呢? 生:认识了二胡,表演情景剧《小青蛙》……

师:你们的回答真令人老师感到满意,我们合作非常愉快。谢谢你们!最后,让我们像小青蛙一样唱着跳着告诉大家:小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都来保护小青蛙。

教学心得: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聆听《小青蛙》,通过表演情景剧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体验,引发想象和联想。在分段欣赏时,尊重学生的独立感受和见解,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

第三课时

(设计者:余杭区育才实验小学 应笑月、仲婷婷、秦秀英、陈世娥)

教学内容:欣赏《野蜂飞舞》,学唱《小蜻蜓》。

教学目标:1、聆听《野蜂飞舞》,想像音乐中所表现的野蜂飞舞的形象,能用线条、动作、声音等表现自己听后的印象。 2、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小蜻蜓》,用身体的动作感受、表现优美抒情的音乐情绪。 教学重难点:学唱歌曲时,唱得柔和、抒情。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在《小青蛙》的音乐中,带领小朋友律动进教室。

(设计意图:创设良好氛围) 2、音乐结束,学生坐在自己的位置上。

师:听完了小青蛙的故事,今天我们要给大家讲一讲《萨丹王的故事》:从前,有一个国王名叫萨丹,有一次正当萨丹王出征在外的时候,皇后在皇宫生下了一个王子。本来这是一件大喜事,可是,皇后有一个非常狠毒的姐姐,出于妒忌,给沙皇写信诬告皇后生了个怪胎,萨丹王听信了谗言,下令把皇后和王子装进木桶,投入大海。后来,木桶被海水冲上荒岛,母子死里逃生。王子长大后无意中从鹰抓下救下了被魔法变成天鹅的公主。公主为了报答王子,帮助王子变成一只野蜂,跟随

商船飞越大海,会到皇宫去报仇。在船主的帮助下,王子最终实现了目的,战胜了恶人,使萨丹王终于醒悟,接回了皇后。父子、夫妻终得团圆,王子也和公主结为终身伴侣。过着幸福的生活。

二、分段欣赏

师:王子变成野蜂后都干了些什么呢?听

第一乐段:音乐主题(曲调忽高忽低,音量时强时弱,表现了野蜂盘旋飞舞的情景) 师:请你用肢体语言告诉老师

(设计意图:加深对音乐的感受)

师:王子看到皇后的姐姐可生气啦,你能用图形谱画一画他当时的心情吗?

第二乐段:另一主题(跳进音程构成,强而有力,仿佛在表现王子的怒火) 生:边听音乐边画

师:最后王子终于胜利了,听,他多高兴啊!

第三乐段:乐曲在干脆利落的尾声中结束。 三、学唱歌曲

师:听完了《野蜂飞舞》,今天我们一起去田边走一走吧。瞧,那是谁在转悠呢。原来是我们可爱的朋友小蜻蜓阿,听,他们嘴里还在唱着歌呢!

1、初听音乐 师:你听到了什么?

生:听到了小蜻蜓、是益虫……

(设计意图: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记忆歌词的能力) 2、有节奏的念歌词

师:小朋友们听的真认真!(出示歌词)念歌词

(设计意图:为学歌曲打下基础) 3、自由创编动作模仿小蜻蜓

师: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做超级模仿秀。今天我们要模仿的是小蜻蜓。你能用肢体语言来模仿一下吗?

生:自由模仿 4、随音乐律动

师:把我们的椅子看成是一块块稻田,你是一只小蜻蜓,你会怎么做? 5、学唱

师: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 6、情景剧

师:谁来表演小草、小花、小鸟、小树 生:找到自己喜欢的地方表演

师:其余小朋友表演小蜻蜓,边唱边表演 四、下课

教学心得:本课的教学载体是《小精灵》。目的在于体现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和传统的新课相比较,在设计教案是更注重对学生创编能力的培养,学生参与率很高。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以后,通过听和比较,培养他们的初步审美能力,使学生能比较准确地体会和感受音乐。在大家的相互鼓励和赞赏中,每个表演者获得了自信和愉悦,灵感的萌动也在这儿得到了无拘无束的体现。

第八课 《小小音乐家》 (三课时)

第一课时

(设计者:双林小学 张建萍)

教学内容:1、聆听《会跳舞的洋娃娃》 2、学唱《布娃娃弹琴》

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会跳舞的洋娃娃》感受音乐的情绪,分辨小提琴的音色与节拍 2、学习用甜美而富有弹性的歌声演唱《布娃娃弹琴》 3、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并会用自己的动作来表现 教学重点:1、聆听乐曲感受音乐的情绪与小提琴的音色 2、会用甜美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1、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乐曲表现的音乐形象 2、用甜美而富有弹性的歌声表达歌曲情绪

3、歌曲的中一字多音

教学准备:洋娃娃 玩具小提琴 教学光盘 碰铃等 座位排列:

心得体会:

新课程在教育理念上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而现代教育要求音乐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与完善。因此,一切音乐教学活动都不应该强求一致,应该允许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允许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允许学生有个性化的独立见解。

在本课的各个环节中,非常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与个性的发展,无论是思维的引导还是动作的表现上等各个方面,均要求学生做出与别人不一样的个人见解。长此以往,学生的想象力更丰富,思维更活跃,课堂气氛也很活跃。这样做,不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重要的是学生个性完善。

第二课时

(设计者:余杭区双林中心小学 鲁易)

教学内容:

1、聆听《星光圆舞曲》 2、表演《法国号》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星光圆舞曲》感受钢琴的音色及三拍子节拍。 2、用甜美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法国号》感受三拍子的强弱。 教学材料:磁带、图片、电子琴 教学过程:

听《星光圆舞曲》进教室

1、围成圆圈后,站在原地身体随音乐晃动。 2、师生手拉手,朝前晃,朝后晃。

3、师生坐下(音乐停),问题一:小朋友这段音乐好听吗?你们听到这段音乐,你会想到做什么? 4、师表演(带上星星面具或头饰)

师:老师听了也想到了跳舞,你们想不想看我表演呀?我想请一位小朋友合作表演(师走到一位小朋友面前,作邀请状) 师:老师跳得怎么样啊?这段音乐有个非常特别的名字,想知道吗?(师出示卡片 舞曲,星光圆舞曲) 5、师生边听音乐边表演

师:小朋友想不想和你的好朋友一起来跳跳这个圆舞曲 6、说说乐器的名称,边听音乐边用手拍敲击节拍。

7、问题二:哪位小朋友能听出这首舞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小朋友的耳朵真灵,你们知道钢琴是用什么弹的?

师生同坐在地上,边听音乐边模拟手作弹琴状,体验三拍子的感觉。 导入:老师要向小朋友们介绍一个特别的朋友,仔细听是谁啊?

1、初听全曲,学生讨论。

2、学生模拟法国号的声音,试着模仿吹的动作

问题:法国号发现怎样的声音?你能模仿它的声音吗?(师出示卡片) 3、师弹电子琴(法国号音色),生模拟吹法国号嘴里唱“嗡巴巴” 师:小朋友学的真像,这法国号的声音有些低沉,粗粗的。 4、学生边听伴奏音乐边模仿吹法国号,师带生沿教室边走圈。

师:有个小男孩吹得可好听了,想不想跟他一起吹呀?走吧,跟我来,我们去找找他。 5、按节奏念歌词

师:老师想问小朋友,那小男孩喜欢这个法国号吗?(师让学生打开书本) 6、师范唱生给师伴奏,用身体打击或轻轻发出法国号“嗡巴巴”。 7、师生接龙唱。 8、边唱边自由表演

生自由选择打击乐器,舞蹈、唱歌。

师:老师有个提议举行一个班级音乐会,可以有唱歌,有舞蹈,有打击乐器等,小朋友动动你们的小脑筋。 1、练习

2、表演、评价、鼓励 五、结束

第三课时

(设计者:双林中心小学 鲁易)

教学内容:

1、听辨音的强弱 2、认识、探索音的长短 3、聆听《号手与鼓手》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声音的探索游戏活动,让学生体会用打击乐器和多种音源材料体验感受音的强弱及认识音的长短。 2、创设良好的音乐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在身心愉悦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3、通过聆听《号手与鼓手》感受不同乐器的音色及情绪,提高对音乐的表现和创造力。 教学材料:卡片、木鱼、双响筒、哑铃、舞板、电子琴等,生活中的小物品 教学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设计意图:打击木鱼进教室,敲击时,时强时弱,为下面的课堂教学作铺垫。

师打击木鱼带领生走进教室走成圆圈(师可以敲击时而强,时而弱)生跟着木鱼节奏走(手可以

有变化或头动等)

二、听辨音的强弱

设计意图:了解强弱后,寻找身边的东西尝试着声音的强弱,

让学生自主探究。用游戏的形式,在走走停停中进一步感受音的强弱,创编游戏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1.问题:小朋友你们注意听了吗?老师在敲击木鱼的时候,木鱼声音有变化吗?

2.师出卡片学生说出用力大声音响,用力小时声音轻。

3.师敲击强弱,问“你听到这声音时,你的心里是高兴快乐,还是悲伤难过?”让学生感受音的强弱造成的心理体验。 4.生探索音的强弱。

师:小朋友找找看你身边的东西可以让它发出声音,试试看能不能让它的声音有变化。

师:请个别回答,师生评价,互动。 5.游戏“走走停停”

师:我想到了一个游戏,想不想一起玩?

说明游戏规则:老师在中间击鼓,你们围着圆圈走,听到鼓声响按着鼓声节奏夸张的走,听到鼓声轻,你们就停

(一蹲一起或摆造型)

师生游戏活动 5.分组,生创编游戏

师:小朋友出出金点了,除了这样玩还可以有其他的游戏吗?

各组汇报,鼓励。

6.选取一二个,师生进行活动,体验音的强弱。 三、认识音的长短

设计意图:动物的声音有长有短,模仿动物声音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十分具体形象,符合学生学习心理特点。用

生活中的物品及打击乐器体验音的长短,激起学生探索音乐奥秘的兴趣。

1.感觉音的长短。

师:声音的世界除了轻、重还有很多变化,不信,我们来做个试验,老师在电子琴上弹几个音,把你听到声音的变化用线条记录下来。

2.个别提问,鼓励,并说出动物中叫声的变化,音的长短。 师:在动物的世界中你能找出两种动物叫声来比比看

师:老师这儿袋子里有一些打击乐器和我们平时用的小物品,你怎样让它出声音,并敲出变化来? 3.师出示袋子(袋子里有一些打击乐器与生活的物品)生探索体验音的长短。 四、聆听《号手与鼓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边聆听边表演,表演后又引导学生自我评价。 1.导入:老师这儿有段音乐,小朋友们仔细听,音乐里你听到了什么? 2.学习讨论,并用动作模仿。 3.复听乐曲

师:老师有个小小的提议,音乐中听到喇叭声就请你吹起来,听到鼓声,请打起鼓来。 4.分辨音的长短

师:你觉得喇叭声与鼓声它们有变化吗? 5.生自由选择模拟表演(分两组,边走边表演)

师:老师想,我们有这么为小朋友可以组成××班鼓号队(沿着教室边走,边听音乐表演) 6.生分组选择打击乐器模仿鼓、号的声音。

师出示双响筒、舞板、木鱼、水桶等。汇报、鼓励。 五、在老师的鼓声中走出教室

师在中间击鼓,生作打鼓状,师敲击强,生作敲击强的动作,师敲击弱,生作敲击轻的动作。

心得体会:

游戏则是小朋友们最喜欢的活动方式,让他们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真切地体验声音,感受声音。在层层递进通过动物的叫声,自己探索生活中的乐器,感知音我强弱、长短,亲自动手,亲自参与,自己探索中得出结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感受音的强弱造成的不同心理体验,例如“你听到这声音时,你的心理是高兴快乐还是难过悲伤?我们要给予学生中的真情,懂得音乐、体会音乐。

第九课 《游戏》 (四课时)

第一课时

(设计者:余杭区小林中心小学 沈黎霞)

一、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火车开了》并随音乐做动作。

2、练习与火车有关的三种节奏和节奏组合。 3、创编歌曲。 二、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活泼的情绪演唱《火车开了》,做到咬字、吐字清楚,并能边听音乐边做动作。

2、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不同时值节奏的感受,能结合自己的感受填写节奏,并能整齐的读出两声部(或三声部)的节奏。

3、根据《火车开了》的歌曲作简单改编,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主动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节奏感受为重点。

四、教学难点:歌曲中第一、二句旋律的比较及歌曲创作为难点。

六、教学心得:

本教案设计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兴趣爱好,始终围绕“火车”这一主动脉做文章,安排了“火车进入教室——模仿火车有节奏的声音——说和火车有关的话——开着火车去旅行——和匈牙利小朋友学唱火车歌曲——改编火车歌曲送小朋友回家”几个主要环节,抓住火车的节奏“XX XX ”,通过学生的模仿说话、演唱和创造性表演等使学生在游戏中学习音乐。在本课的节奏组合学习中,我根据学生情况提出了三个层次的要求,(1)三种节奏单独都能念;(2)能把两组节奏整齐的念出来:(3)尝试分声部把三组节奏念出来。在歌曲创编中,我又明确的提出了分层要求,课堂上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完成,课外可在家长帮助下再尝试完成较高的要求。使培养目标真正落实到了每一个学生,从而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第二课时

(余杭区小林中心小学 张李君)

一、教学内容:1、聆听乐曲《火车波尔卡》。

2、做开火车的游戏。(按节奏念歌谣) 3、复习歌曲《火车开啦》。

二、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乐曲《火车波尔卡》,感受音乐欢快的情绪。

2、通过聆听音乐和歌谣游戏,养成听音乐做动作的习惯。 3、能准确地按节奏念歌谣, 在游戏中复习歌曲《火车开啦》。

三、教学重点:聆听乐曲《火车波尔卡》,感受音乐欢快的情绪并能随音乐做动作。 四、教学难点:能按节奏念歌谣和游戏的创编活动。

六、教学心得:

本教案设计安排了五个教学活动:做火车去奥地利(组织教学)——认识奥地利的火车(聆听《火车波尔卡》)——路经各个车站(复习歌曲、学习歌谣)——到达奥地利坐各种交通工具游玩(创编歌谣)为主线。在游戏中复习歌曲、学习歌谣和创编歌谣,充分创设情景,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乐趣、乐于学习。

第三课时

(余杭区小林中心小学 陈 慧)

一、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躲猫猫》。 2、边唱歌边做《躲猫猫》的游戏。 二、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和演唱《躲猫猫》的音乐活动,表达自己童年生活幸福欢乐的情绪。

2、学习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躲猫猫》。并通过音乐游戏,养成边听音乐边做动作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歌曲的学唱和能跟着音乐做动作。

四、教学难点:① 516 50 ∣ 516 50 小节中的“快”“来”等一字多音处指导学生唱准确。 ②处理好游戏和乐曲曲调的协调性。

六、教学心得:

《躲猫猫》是一首反映苗族儿童课余生活的歌曲。曲调活泼轻松,歌词节奏感强,特别适合于学生一边玩学一边玩。在愉快的游戏中,学生不但很快熟悉了歌曲的旋律,也轻松地记住了歌词。整堂课课堂气氛轻松愉快,学习效果也较好!

第四课时

(余杭区小林中心小学 张李君)

一、教学内容:1、复习歌曲《躲猫猫》。 2、聆听乐曲《捉迷藏》。

3、游戏《捉迷藏》。 4、随音乐创编游戏。 二、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乐曲《捉迷藏》,表达自己童年生活欢乐的情绪。

2、根据音乐来做游戏,养成听音乐做动作的习惯。 3、复习巩固所学歌曲。 三、教学重点:能边听音乐边做动作。 四、教学难点:根据音乐创编游戏。

六、教学心得:

《捉迷藏》是一首短小、活泼的乐曲,本节课从复习歌曲《躲猫猫》来引入乐曲《捉迷藏》。通过聆听乐曲、感受气氛——复听乐曲、感受音乐的变化——根据音乐做动作、进一步感受音乐——随音乐做游戏、体验音乐的欢快情绪——创编游戏、再现乐曲,这几遍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欣赏,培养学生良好的欣赏习惯和随音乐做动作的习惯。鼓励学生创编表演,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感到上音乐课的乐趣。

第十课 《过新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设计者:余杭区运河镇博陆中心小学 沈燕萍)

教学内容:

1、欣赏器乐曲《小拜年》。 2、学唱歌曲《龙咚锵》。 3、学习民族打击乐器锣、鼓、镲。 教学目标:

1、认识民族打击乐器锣、鼓、镲,能掌握其演奏姿势,探索其演奏方法并能为歌曲伴奏。 2、欣赏《小拜年》感受其音乐情绪。

3、学唱歌曲《龙咚锵》,感受中国小朋友过新年的气氛,并通过红绸舞、秧歌舞步的学习,表现过年的愉快心情,教育学生要珍惜现在的生活。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龙咚锵》,感受并表现过年的愉快心情。 教学难点:

1 .2 1 2 | 3 0 | 6 .1 6 1 | 和2. 3 2 3 | 5 0 | 的区别和最后一句。 教学媒体:课件、锣、鼓、镲、红绸、手绢

教学心得:

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游戏、模仿、比赛,但注意力容易转移,自我控制能力差,所以本课用灵活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来调动、保持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在教学中重视学生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通过模仿、游戏表演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音乐学习中去,使学生在欣赏歌曲、演唱歌曲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美,体验过新年的欢乐气氛,并努力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使学手在和谐、平等、友好的情绪中去学习、探索。当然,在教学中也存在着许多不足,如:如何指导学生充分地进行创编,在形式和步骤上还有待改进。本课因教学内容较多,时间上安排还要更紧奏一些,有些环节不应过多展开。在此希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提出好的建议。

第二课时

(设计者:余杭区运河镇博陆中心小学 赵琰)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参加平安夜、送贺卡和互相祝贺的几个音乐活,了解西方圣诞节的一些基本情况并体会平安夜的详和气氛和圣诞节快乐的心情。(人文主题)

2、通过创编节奏、律动,让学生大胆地交流、展示自己的表演,并学会用圣诞歌《新年好》来祝贺别人。(知识技法主题) 教学内容:

1、聆听《平安夜》 2、节奏练习。 3、用《新年好》进行祝贺。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平安夜》中的详和的气氛。 2、体会圣诞节的快乐。 教学媒体:圣诞老人、圣诞树、歌谱、图片、蜡烛、贺卡、磁带、投影仪。

教学心得:

这堂课教师以圣诞老人的身份与小朋友一起过圣诞节。短短的四十分钟时间,看不出上课的痕迹。学生在音乐活动中既感受到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又能学到渗透在音乐活动中音乐知识;既能培养他们的音乐兴趣又能懂得外国圣诞节的一些风俗。只是这堂课需要准备的教学用具比较多,如:圣诞老人的玩具、网上下载的关于圣诞节的图片、圣诞树等。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简单得运用,玩具和图片可不用,教师只需戴一顶红帽子介绍圣诞节就可,圣诞树可找一般的大盆景代替。在教学中,由于这堂课用的教学手段比较丰富,所以有些环节当孩子们还想玩的时候,已经接下一个环节了。因此,教师要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时刻跟着学生的感觉走,以他们的兴趣(价值观)为主流,来安排教学过程。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音乐教学设计

1

(人音版)

杭州市余杭区教育局教研室音乐教研大组

2004年6月

第一课 《好 朋 友》 (三课时)

第一课时

(设计者:余杭区临平二小 徐叶青)

教学内容:

1、学唱并表演《你的名字叫什么》。 2、认识课本中的几种音乐学习标志。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对通过《你的名字叫什么》这首歌的学习来认识新同学和老师感到有趣,同时对音乐课和音乐老师多了一份亲切感。

2、(过程和方法目标)在开心,和谐的气氛中聆听和演唱《你的名字叫什么》并通过身体的姿态表演《你的名字叫什么》。 3、(知识和技能目标)初步学唱《你的名字叫什么》。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

教学难点:尝试用动作和语言表达活泼欢快的情绪。 教学用具:制作小话筒、孔雀开屏、小电脑等图标。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设计者:余杭区临平二小 徐叶青)

教学内容:

1、聆听《玩具兵进行曲》。 2、编创与活动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以音乐的方式与教师和同学交往,喜欢并乐于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2、(过程和方法目标)在活泼欢快的音乐声中聆听《玩具兵进行曲》,并编创动作表演玩具兵。 3、(知识和技能目标)聆听《玩具兵进行曲》 教学重点:聆听《玩具兵进行曲》 教学难点:在音乐中进行表演。

心得体会:

1、在本堂课中学生不管是游戏、学唱《你的名字叫什么》还是表演、聆听《玩具兵进行曲》,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 2、我在设计教学时,能尽量从学生的角度去设想,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意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通过第一堂课的教学看得出,一年级的新生比较喜欢上音乐课。

第三课时

(设计者:余杭区临平二小李晓娟)

教学内容:

1、学唱并巩固歌曲《拉勾勾》,模仿或自编动作表演。

2、聆听《口哨和小狗》。 3、认识课本中的两个音乐学习标志。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的兴趣及创造意识与合作 精神。

2、(过程和方法目标)鼓励、引导学生尝试以动作和语言表达活泼欢快的情绪。 3、(知识和技能目标)初步认识课本中的两个音乐学习标志(做游戏、动脑筋);能 够和大家一起整齐地演唱并背唱《拉勾勾》,并能自编动作表演。 教学重点:能够和大家一起整齐地演唱并背唱 《拉勾勾》。 教学难点:创编动作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心得体会:

1、音乐教学的内容应丰富多彩,重视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到亲切、真实,有吸引力。

2、教师在启发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艺术表扬中,不要用“标准答案”去束缚学生。同一首乐曲,可能有多种理解。比如:聆听《口哨与小狗》后,师问:“音乐中表现的是什么小动物?它在干什么?”学生的回答有多种:“是小狗在玩耍。”“是小狗在散步”“是小狗在洗澡”“是小狗和小猫在玩毛线球”等等。对于这些回答,都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3、在设计课堂提问时,不要总是将学生的思维纳入自己铺设的轨道,束缚了学生学习音乐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想象力和活跃的思维得不到充分发挥,课堂气氛也不佳,因此教师要带着一份童心去设计提问,还要考虑到问题的多向性,可发散性。

第二课 《快乐的一天》 (三课时)

第一课时

(设计者:余杭区星桥中心小学 马宏全)

教学内容:

1、聆听《快乐的一天》 2、编创与活动 教学目标:

1、能以“快乐的一天”为题,按一定时值编创一句话。

2、初步知道怎样聆听音乐,学习以动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3、通过《快乐的一天》的聆听,体验听音乐的乐趣,初步感受不同情绪的乐曲。 教学重点:

学会聆听音乐并能用动作表现音乐。 教学难点:

学习用动作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

教学心得:

聆听音乐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使学生能更好地体验音乐,创造音乐。在教学中以“快乐”为主线,让学生

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注重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让每一位孩子都能感受、体验音乐,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具体做法如下:

一、创设情境,聆听快乐:通过猜小朋友一天的快乐生活,引导学生认真听音乐,体验音乐,从 初听——复听——细听感受音乐,把感受到的音乐情绪用动作表演出来。

二、创编节奏,分享快乐:通过自己快乐一天的生活,把自己的快乐按一定的节奏说出来,与大家 分享。体现音乐教学中的人文关怀。

三、尊重个性,主动参与:在教学中采用多种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与好朋友一起学习,选择 自己喜欢的一件事来表演等,让有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音乐,从中体验快乐。

第二课时

(设计者:余杭区星桥中心小学 马宏全)

教学内容:

1、表演《其多列》 2、编创与活动

教学目标:

1、知道音有长短,能读出走与跑的长短。

2、能够整齐地演唱《其多列》,学习用歌声及动作表达活泼欢快的情绪。 教学重点:能读出走与跑的长短

教学难点:能用动作方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教学准备:钢琴、图片、多媒体

教学心得:

《其多列》是云南哈尼族的一首儿歌,歌曲轻快、活泼,简单上口便于演唱。本课设计紧紧围绕“走”与“跑”的节奏教学展开,课堂教学在节奏活动中展开。首先,在讲节奏时,通过从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物导入,并联系生活说说其它相似节奏的声音,从中体会这两个节奏的时值长短。并通过读一读,看一看图片,用动作表示等方法充分体验,这两个节奏的时值。接着通过图形谱深入的读、练,巩固这两个节奏的运用。最后在歌曲的学唱中,再次让学生到歌曲中去应用,通过多种方法的练习和巩固,学生掌握了这两个节奏的时值。为了更好的让学生能表演歌曲,通过聆听、看多媒体的演示,体验歌曲的情绪,为准确演唱歌曲奠定基础。通过和云南小朋友比赛唱歌,颁发“小小作词家”等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课时

(设计者;余杭区星桥中心小学 郑 李)

教学内容;

1、表演《跳绳》。 2、创编与活动。

教学目标:

1、用轻快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跳绳》。

2、自编歌词,自编动作表现歌曲。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感受音乐的基本情绪,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行即兴的节奏创编,表演。

教具准备:手风琴、录音机、多媒体、跳绳、小铃铛、溜溜球

教学心得:

一开始学生跟着音乐跳起绳。让学生在活动中开始音乐课的学习。(初次见到手风琴都感觉很新鲜,上课的积极性一下子调动起来了。)这种形式没有了一般上课时师生问好的陈旧套式,拉近了我与他们的距离,他们很快融入了自己营造的音乐课民主、积极参与的气氛中。对于思维活跃,又有表演欲望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在教学中,我根据本课的教学目的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设计,启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让他们在实践参与中去感受,去体验,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教学中采用分组的学习表演,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合作精神,学生之间自主学习,主动探究 。在设计这节课时,我过多考虑了利用每一个教学环节,来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或发挥各种思维,而忽略了一节好课生命力的体现——即情感主线,缺少动人激情,学生的想象力没有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这主要是由于我的启发不到位引起的。

总之,通过这节课的教学, 使我深深的感到在低年级音乐教学中,将游戏、表演、器乐等诸形式引进课堂,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中学习,是变苦学为乐学的良好途径。

第三课 《祖国您好》 (三课时)

第一课时

(设计者:余杭区南苑中心小学 黄兰娣、吴晓燕)

教学内容:

1、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学唱并表演《国旗国旗真美丽》。 3、为歌曲创编歌词。 教学目标:

1、知道国旗国歌是祖国的象征,能够以崇敬的心情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能用自然、亲切的声音背唱《国旗国旗真美丽》。 3、为歌曲创编歌词。

教学重点:用自然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能在歌唱中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新歌教学中的附点节奏。

教学心得:

通过录象、MTV 及模拟到天安门广场参加升旗仪式等等,让学生有一种亲临现场的感觉,很容易感受到庄严、自豪的情绪,爱国之情也油然而生。在歌曲教学中,通过音乐中画画国旗、挥挥国旗,不仅了解了国旗,在反复聆听中也轻而易举地学会了歌曲。

第二课时

(设计者:余杭区南苑中心小学 黄兰娣、吴晓燕)

教学内容:

1、游戏“传消息”。 2、学会并表演《同唱一首歌》。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传消息”学会传递节奏。 2、自己创编节奏、传递节奏。 3、表演《同唱一首歌》,能用歌声和动作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学会用亲切、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同唱一首歌》中的休止符节奏。

教学心得:

通过故事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戴着动物头饰传消息,学生兴趣很浓,创编节奏的积极性也很高,但应引导学生学会安静倾听。新歌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创编不同的三拍子,跟着音乐拍拍,小组拉起圆圈跟着音乐跳跳,熟悉了歌曲的旋律,并很快学会了歌曲。在休止符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学会看图形谱唱,教师再进行指导。

第三课时

(设计者:余杭区南苑中心小学 黄兰娣、吴晓燕)

教学内容:

1、复习《国旗国旗真美丽》、《同唱一首歌》。

2、聆听《颂祖国》,并进行创编。 3、学习简单的唱名。 教学目标:

复习《国旗国旗真美丽》,并且会唱简单的唱名。 复习《同唱一首歌》。 聆听《颂祖国》,创编动作,让学生将自己对乐曲的愉快感受表现在动作上。 教学重点:用动作来表现歌曲欢快的情绪。 教学难点:学唱简单的唱名。

教学心得:

通过小擂台的形式来复习歌曲,训练学生的胆量,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学会评价。在请你跟我这样唱的游戏,让学生初步感受了唱名的音高。通过看录象、一句话来赞美祖国、到最后的民族大聚会,逐步引发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第四课 《可爱的动物》 (三课时)

第一课时

(设计者:余杭区实验小学 李燕华)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动物说话》第一、二段词

2、编创与活动(按节奏读歌谣) 3、歌表演及歌词创编 教学目标:

1、能注意聆听、有感情的演唱描写小动物的歌(乐)曲,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与动物应和睦相处。

2、能够用亲切、柔和的声音演唱《动物说话》,在表演时能尝试用动作表达自己想象中的动物神态,在歌声与表演中表

达出对小动物的爱护之情。

教学重点:能用亲切、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能尝试用动作表演自己想象中的动物神态。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音乐律动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节奏练习

1、 × × | × × × ||(出示图形谱) 2、师生互动节奏游戏

(如)师问:小鸡说话怎么样?(按上面的节奏问)

学生:表演小鸡的样子边走边唱: 叽 叽 | 叽 叽 叽|| 师问:小鸭小鸭怎么走? 学生:表演小鸭的样子走一走„„

教师引导学生模仿学生熟悉的几种小动物叫一叫,走一走,激发学生喜爱小动物的感情,让学生体验表演的乐趣,同时巩固该节奏型。

三、音乐游戏《谁在叫,谁在走?》

让学生走成圆圈形,听《动物说话》的音乐,表演小鸡、小鸭、喜鹊、青蛙的可爱的样子走一走,在没有歌词的地

方按节奏表演小动物的可爱神态。

四、新课教学

1、启发谈话:

走着走着小动物们来到了小河边,现在鸭妈妈要带着他的孩子学习游泳的本领了。小朋友你知道鸭妈妈是怎样游泳的吗?学生身势表演。

2、情境表演

(1)小朋友分别扮演小鸭和老鸭,边听老师念歌谣边表演。 (2)启发思考:模仿老鸭和小鸭的 不同叫声。 (3)学生分角色集体表演。 3、学唱歌曲

(1)导入新课:小朋友,老鸭和小鸭玩得真开心呀,他们的叫声引来了他的邻居小鸡,听小鸡唱着 歌儿走来了。

(听老师范唱一遍)

(2)小朋友你会学小鸡来 唱一唱吗?

(3)跟老师学唱第一段歌词,并随老师按节奏拍手。 (4)跟琴声学唱,间奏处按节奏拍手。

(5)小鸡动听的歌声惹得小鸭心里痒痒的,他也想来和小鸡唱唱,比比谁的歌声好听。小朋友你会学学小鸭唱唱吗? (6)跟琴学唱歌曲第二段。

(7)同座学生互相献歌,引导学生学会互相鼓励。

(8)学生扮演小鸡、小鸭歌表演,后互相评价,引导学生会说赞扬的话鼓励同伴表演得更棒。如:小鸡你的歌声真

棒!小鸭你的歌声真美!„„

(9)歌表演,小鸡和小鸭一起快乐地唱歌、跳舞。

(10)歌词创编。小朋友,你还能编编别的小动物的歌声吗?分小组讨论。 (11)小组汇报表演,激励小朋友大胆创编,学会合作学习,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课堂小结,师生再见。

设计意图:

1、尝试用不同的声音表现动物的叫声,让学生能够充分体验创造的乐趣,学习生动有趣的表演,享受编创的快乐。 2、运用图形谱让学生掌握歌曲的基本节奏,同时进行简单的节奏律动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

3、喜爱小动物是孩子们的天性,教学中启发学生想象并表演动物的神态,让音乐教学更亲近的融入学生的生活,启迪学生更细心、仔细地观察生活中的一切事物。

教学心得:

《动物说话》是一首适合低年级学生表演的儿童歌曲,歌曲旋律平稳而有趣味,教学中采用游戏、律动等方式,使孩子们好动、好模仿的天性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在音乐声中孩子们可以尽情的表演,大胆、有创造的表现小动物稚嫩可爱的拙态和叫声,同时在游戏的进行中,孩子们相互合作、互相谦让,有礼貌的与自己的同伴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第二课时

(设计者: 余杭区实验小学 陈云良 徐 凤)

教学内容:

学唱《 动物说话》第 三、四段,欣赏《三只小猪》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木鱼碰钟并为歌曲伴奏。 2、能力目标: 能用亲切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进行简单的创编歌词。

3、情感目标: 通过学唱歌曲、创编歌词、欣赏乐曲,培养热爱小动物、保护小动物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体验活泼欢快的情绪 教学难点:伴奏时木鱼的强弱把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歌曲:

1、听录音范唱歌曲前两段,学生回忆歌曲的情绪。老师可以跟着音乐做一些动作 2、学生跟着钢琴伴奏演唱歌曲前两段。 3、学生跟着伴奏边唱边表演。 二、学习歌曲后两段:

1、听老师边范唱边表演,熟悉歌曲的内容和情景。 2、听录音范唱,请学生和老师一起来表演。(熟悉歌曲) 3、请学生跟着钢琴伴奏在心里一边默唱歌曲一边拍手。

4、请学生跟琴齐唱歌曲。不拍手,动头。老师用琴强调拍手的节奏。 5、个别地方单独训练,然后跟琴边拍手边唱歌。

6、请学生和老师一起愉快的表演整首《动物说话》。 7、请学生整齐的演唱整首歌曲并表演。 三、认识木鱼并用木鱼为歌曲进行简单的伴奏。

1、先听声音,从感知入手。老师准备一个盒子,在盒子里敲,让学生先听然后猜是什么东西呢?

2、出示木鱼,让学生先观察外观, 让学生说说你觉得像什么?你觉得是怎么敲的?然后老师示范正确的演奏姿势。 3、请学生来敲一敲,并提问你能敲出哪几种不同的声音?并敲一敲。

4、听老师边唱歌边用木鱼为歌曲伴奏,提醒学生注意听老师敲的声音都一样吗? 5、让学生按照第一拍重第二拍轻的方法再敲一敲。有的敲木鱼,有的敲凳子。 6、让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按歌曲的强弱规律来敲一敲。 7、让学生跟钢琴伴奏自己独立的按歌曲的强弱规律来敲一敲。

8、分组进行表演,一组唱一组表演。(提醒伴奏的声音不能超过唱歌的声音) 9、然后跟着钢琴的伴奏一边唱,一边用木鱼伴奏。 三、欣赏《三只小猪》

1、出示小猪的个别特征让小朋友来猜一猜。(很轻的背景音乐《三只小猪》)(可以先出示部分再出示全部。然后让学生想想小猪还有什么特征,比如它是怎么叫的,慢慢走的时候又是怎么样的,小猪睡觉的时候又是怎样的等。让学生尽情的说)

2、今天也有三个小客人到我们教室来做客了,听乐曲里的三只小猪在干什么!他们的心情怎么样?你听到小猪叫了吗? 3、复听让学生自编动作表演三只可爱的小猪。并能在听到小猪叫的地方我们也来叫一叫。 四、总结

今天老师看见小朋友门都很活泼,特别是平常不积极发言的那几个小朋友,表演起小猪的样子真可爱。我相信今天我们的客人三只小猪一定也很开心。他们都是人类的朋友,我门要怎样对待他们呀?请每个小朋友回家和一种小动物交个朋友,真的没有就把你想和什么动物交朋友写成一句话,下次告诉老师!

设计意图:

新课程要求,在课堂上充分的体现人文精神。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扮演着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双重角色。我在这堂课上就充分的体现了这一原则。在认识木鱼,这一环节上,我先从音乐的声音的艺术这一特点出发,设计了一个魔术盒,让学生先听木鱼的声音,对它的声音产生第一印象,这样学生对木鱼的音色有了第一感觉,这对以后的配器会有很大的帮助。然后再呈现木鱼,让学生从外型上来认识展开想象—你觉得像什么?来打开学生的思维。这样学生就很快的认识了木鱼,在后面的敲一敲中,我让学生带着“你能敲出不同的声音吗?”这样的问题自己去敲敲,学生在讨论推敲当中亲身的感受了木鱼的强弱,加深了对木鱼的理解。在欣赏三只小猪时,我也是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让他们自由的先扮演各种可爱的小猪,然后在来听音乐,最后在跟着音乐来表演就水到渠成了! 教学心得:

这一课上下来,总体效果很好,教学过程设计合理。学生欣赏《三只小猪》时,尽量让学生用身体来体验感受音乐的特点。引导学生想象用什么动作可以表现可爱的小猪(用手抵鼻子上翘、两手做大耳朵、扭屁股等),用肢体来表现音乐,这样就可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课时

(设计者:余杭区实验小学 路宇珍 罗 晟)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我有一只小羊羔》 2、欣赏《快乐的小熊猫》 3、认识打击乐器:碰铃 教学目标:

1、够注意聆听描写小动物的歌曲,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与动物应和谐相处。

2、能够用亲切、柔和的声音演唱《我有一只小羊羔》,在歌声与表演中表达出对小动物的爱护之情。 3、能根据自己最喜爱的动物形象即兴创编歌词,并会演唱和表演。 4、认识碰钟、铝片琴,学习并探索演奏方法,练习为歌曲演唱伴奏。 教学重点:

1、即兴创编歌词,并会演唱和表演。 2、器乐的演奏运用。 教学难点:

铝片琴在歌曲伴奏中的运用。 教学用具:

各种动物头饰、铝片琴、碰钟、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

1、请小朋友们课前自己制作一个最喜欢的动物头饰。 2、老师准备一件小羊羔的衣服和头饰。 教材分析:

《我有一只小羊羔》是一首美国儿童歌曲,全曲是由两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2/4拍,大调式。这首短小精悍的儿歌节奏明快,旋律活泼流畅,•颇有一气呵成之感。歌曲以 3 2 12│ 33 3│为主题,并以 × × × │ 为骨干节奏,加之同音重复的手法,生动地塑造了小羊羔蹦蹦跳跳、活泼可爱的性格和形象,表达了小主人公对小羊羔真挚、亲切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体现引入部分:

1、老师与学生一起随着歌曲《动物说话》自由律动,拉近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使学生在平等、轻松、自由的气氛下进入音乐课堂。

2、提问引入:刚才我们表演了一首与动物有关的歌曲,小朋友们还会唱其它与动物有关的歌曲吗?(自由表演唱,培养学生自信演唱的能力)

二、感受新课部分:

1、变魔术引入新课:请一位小朋友协助老师,其余小朋友闭上眼睛,老师事先让这位小朋友穿上小羊羔衣服和头饰,不让孩子们看见,其他孩子闭上眼睛,老师说:" 一、二、三变" ,小羊羔从教室外咩咩叫绕场一周。

2、老师引导小朋友看着小羊羔有节奏地朗读歌词。 3、用听唱、模唱法学会《我有一只小羊羔》。

(1)、要以完整有感情的范唱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愿望。

(2)、采用适合学生演唱的调高进行听唱教学。听唱教学中可提示学生在同音反复处唱得轻松、亲切。 (3)、表演《我有一只小羊羔》:跟着音乐做自由律动,编创动作,表达喜爱小动物的情感。 4、认识碰钟、铝片琴,学习敲击的正确姿势。

5、为了使学生很容易用铝片琴敲出旋律,减少技术负担,老师先在铝片琴上分别贴上“1、2、3、5 ” 四个音,用 “ 数字谱唱法 ” 学习。

∣ 3 ∣ 2 ∣ 5 ∣ ∣ ∣ ∣ 1 — ‖

6、老师示范用铝片琴敲出歌曲《我有一只小羊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7、分成四个小组,分别用" 数字谱唱法" 把歌谱分成四组接龙,用铝板琴演奏自己的音乐部分,小朋友轮换着玩一玩打击乐器。

三、表演《我有一只小羊羔》

1、方法:每组推荐几名小朋友分别敲铝片琴和碰钟,为歌曲伴奏,其余小朋友围着本组自由表演自己创编的歌,大家可唱得不一样,让小朋友尽情地表现自我,角色可以轮换。

2、分小组进行编创歌词:请小朋友们戴上自己制作的动物头饰。每个小朋友在组内编唱自己最喜欢的动物歌《我有一只X X X 》。分小组展示成果(唱、奏 、演结合,培养学生自信地唱歌,与同学相互合作能力以及培养创新思维)。

四、欣赏《我的小绵羊》并小结。

1、用多媒体展示现实生活中各类不同品种的羊的图片,边欣赏边听歌曲《我的小绵羊》,让学生感受除今天学习的《我有一只小羊羔》外,还有许多关于羊的歌曲。

2、让学生自由发言和讨论,教育学生:小动物给我们人类增添了很多乐趣,对人类作了很多贡献,我们要爱护小动物,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与动物应和谐相处。

设计意图 :

音乐是依靠听觉感知流动音响的艺术音乐形象,是非视觉的,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心智活动的多种思维方式参与,通过联想、想象等心理活动构成有思想情感、有审美价值的内容。因此音乐教育强调体验、感受。

音乐学科中有明确、严格的技能要求这是艺术教育的基本功。音乐教育中,歌唱、乐器表演、听觉训练、读谱等基本技能,都需要在不脱离艺术本质和目的的前提下,进行技能、技巧的训练和实践。在实践活动中既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协作关系,又通过严格、自主的技能训练促进学生的准确、精细,毅力、耐心、自控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促进个性的和谐发展,提高人的整体素质。

根据以上两项音乐学科特点我为本节课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够注意聆听描写小动物的歌曲,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与动物应和谐相处。

2、能够用亲切、柔和的声音演唱《我有一只小羊羔》,在歌声与表演中表达出对小动物的爱护之情。 3、能根据自己最喜爱的动物形象即兴创编歌词,并会演唱和表演。 4、认识碰钟、铝片琴,学习并探索演奏方法,练习为歌曲演唱伴奏。

教学心得:

由变魔术引入主题,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注意。将音乐文化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进行探究性学习。通过有节奏地朗读歌词、听唱、模唱学会歌曲。鼓励表演创编,跟着音乐做自由律动,来巩固歌曲,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意识。学习打击乐器铝片琴,用铝片琴敲出歌曲《我有一只小羊羔》,再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展示成果时,唱、奏 、演结合,培养学生自信地唱歌,与同学相互合作能力以及培养创新思维。课的最后用多媒体展示现实生活中各类不同品种的羊的图片,边欣赏边听歌曲《我的小绵羊》,感受除今天学习的《我有一只小羊羔》外,还有许多关于羊的歌曲。最后让学生自由发言和讨论,教育学生:小动物给我们人类增添了很多乐趣,对人类作了很多贡献,我们要爱护小动物,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与动物应和谐相处。

第四课 《可爱的动物》 (第二方案)

课时安排:三课时 内容安排:

第一课时: 聆听《三只小猪》。

初学歌曲《动物说话》(一、二两段)。 创编活动(歌谣朗读)。 第二课时: 继续学唱歌曲《动物说话》。

聆听《快乐的小熊猫》。 创编活动 认识木鱼。 第三课时: 学唱歌曲《我有一只小羊羔》。

创编活动 1、认识碰铃。 2、创编歌词。

第三课时

(设计者 信达外国语学校 朱丽蓉)

教学目标:

1、够注意聆听描写小动物的歌曲,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与动物应和谐相处。

2、能够用亲切、柔和的声音演唱《我有一只小羊羔》,在歌声与表演中表达出对小动物的爱护之情。 3、能根据自己最喜爱的动物形象即兴创编歌词,并会演唱和表演。 4、认识碰钟,学习并探索演奏方法,练习为歌曲演唱伴奏。 教学重点:会用亲切、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和表演。 教学难点:碰铃在歌曲伴奏中的正确运用。

教学用具:小羊羔动物头饰、白色的小羊羔衣服、碰铃、多媒体课件。

心得体会

下课后,从学生脸上的笑容看到了他们开心、快乐的审美体验。回顾这堂课觉得有下列几点亮点:

1、用学生自己扮演的小羊羔引入新课的学习,能大大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一直观教学用得较到位。

2、创设相应的情景,在游戏活动中感受音乐、在实践活动中贯穿学习音乐知识。这一环节较好地落实、遵循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3、课堂中有多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自由创编表演,培养了他们的合作能力、表现能力,发展了他们的即兴自由发挥的创造思维能力。

第五课 《静静的夜》 (三课时)

第一课时

(设计者:乔司镇小 李佳 赵琴花)

教学内容:聆听中外两首《摇篮曲》。 学唱《小宝宝睡着了》,并创作表演。 教学目标:1、聆听中外两首《摇篮曲》,感受摇篮曲体裁的风格特点。 2、引导学生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小宝宝睡着了》。 3、创设情境,表现歌曲,培养小组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用柔和的声音演唱、表现歌曲

教学心得:通过拉上窗帘,由教师扮演妈妈哄小宝宝睡觉等活动等这些环节很好,能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在静谧、安详的

氛围中愉快的学习。同时通过把自己最想对父母说的一句话写下来,培养了学生爱父母,体贴父母的情感。

第二课时

(设计者:乔司镇小 赵琴花 李佳)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闪烁的小星》。 2、聆听《星光恰恰恰》。 3、学习集体舞《星光恰恰恰》。 4、区别《闪烁的小星》和《星光恰恰恰》两首歌的不同之处。 教学目标:

1、用轻快的声音演唱《闪烁的小星》 2、用找“最高一颗星星”的方式表达自己对音高的感受 3、用欢快的动作表演集体舞《星光恰恰恰》,体验欢快的情绪,增强身体动作的协调性。 教学重点:用轻快的声音演唱《闪烁的小星》

教学心得:

1、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以学生为主体,表演潜能,如以上设计的教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姿势律动及表演。

2、同时通过设计小星星该休息了,以及课件出示早晨太阳升起的画面,自然地区分《闪烁的小星星》和《星光恰恰恰》的不同之处,培养学生听辩不同音乐的能力。

第三课时

(设计者:乔司镇小 赵琴花 李佳)

教学内容:

1、复习《闪烁的小星星》。 2、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理解音的强弱。 教学目标:

1、生活中的经验,用敲击各种物品的方式,探索感知、体验音的强弱。 2、集体舞《星光恰恰恰》 教学重点:感受、体验音的强弱。

教学心得:从聆听动物的叫声,出示大鼓,敲击身边的物品等生活经验进行分组创编,由难到易,轻松地探索、感知、体验

音的强弱。

第五课 《静静的夜》(第二方案)(二课时)

第一课时

(设计者:余杭区运河镇亭趾实验学校 胡娟)

教学内容:

1、律动《星光恰恰》。 2、聆听《摇篮曲》,并创编动作。 3、学唱歌曲《小宝宝睡着了》。 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中外两首摇篮曲,感受优美抒情,轻柔安宁的意境。 2、在聆听音乐中尝试用动作表达自己对乐曲的感受。

3、学习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小宝宝睡着》,体会父母亲真挚的爱心。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尝试用动作和歌声表达出一个安宁、舒适的甜美意境。(情感体验) 教具准备:音乐录音、碰铃、道具(头巾、围裙)

教材分析

《摇篮曲》的节奏舒缓,旋律优美、抒情、中速、力度稍弱,给人以安静并有一种轻轻摇晃的动感,表现母亲在亲切温柔地摇着摇篮,哄婴儿睡觉的情景。全曲旋律流畅,一气呵成,没有大的跳动。以级进的方式上下回旋进行,在平稳中又生动地表现了“小鸟早已回巢,花园里多么安静、舒适、甜美的意境。

《小宝宝睡着了》是一首摇篮曲,2/4拍,曲调优美抒情,歌词结合紧密,描绘了静静的夜晚,天上地上一片安宁,宝宝入睡的情景。 教学理念:

新课程标准下,根据“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兴趣为动力,面向全体”的教育理念,结合学生的想象和模仿力来感悟音乐。 情感体验:

艺术教育的目的,是通过生动的艺术想象,使学生在情操上得到陶冶,心灵上得到启迪,在感悟音乐中渐渐实现心灵的共振和谐。

体会:1、创设良好的音乐氛围,感受到音乐美的熏陶。 2、培养专注聆听的习惯。

3、培养积极的创造意识,合作学习的能力。

第二课时

(设计者:余杭区运河镇亭趾实验学校 郑健美)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闪烁的小星》。 2、探索音的强弱。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的经验,用敲击各种物品的方式探索体验音的强弱。 2、学习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并通过演星星、画星星的方式感受音的高低。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 教学难点:感受音的强弱与高低。

第六课 《爱劳动》 (三课时)

第一课时

(设计者:余杭区运河镇五杭小学 张俊娟 黄亚琴 尤慧娣)

教学内容

1、认识音的长短 2、学唱歌曲《洗手绢》 3、欣赏《劳动最光荣》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学会唱歌曲《洗手绢》并能用欢快的情绪来演唱歌曲

2、过程方法:通过聆听《劳动最光荣》感受音乐的欢快情绪和音乐所描绘的人物形象。 3、情感体验:在音乐中用活动的形式表达劳动的喜悦。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洗手绢》 教学难点:用木鱼和碰钟为歌曲伴奏 课前准备:录音机、磁带、手绢、课件

教学心得:本课在设计时采用了在律动中创编、在律动中学唱等手段,在教学过程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在课堂上,学生

学习兴趣浓厚,学得轻松、自然。但活动时教师要讲清活动的要求,避免出现浮于形式,课堂散乱的情况。

第二课时

(设计者:余杭区运河镇五杭小学 张俊娟 黄亚琴 尤慧娣) 教学内容

1、认识“走呕”并练习三声部节奏声势 2、学唱歌曲《大家来劳动》 3、复听《劳动最光荣》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学会歌曲《大家来劳动》并能用轻而蕴含力量的声音演唱 2、过程方法:在劳动的过程中学唱歌曲,感受歌曲坚定的情绪 3、情感体验:感受、表现劳动所带来的喜悦情绪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

教学难点:多声部的劳动节奏

课前准备:图谱“小人”、小奖章、图片、磁带等。

教学心得:本课基本设计是第一课时的延伸,很多内容都与第一课时紧密相连。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对本单元的教学

内容有一个整体了解。本课教学时,课堂气氛没有第一课时那么活跃,可能是前半节课的节奏练习动得比较多,后半节课学生表现就显得一般。如能在教学内容做些适当调整,或许整堂课会更流畅一些。

第三课时

(设计者:余杭区运河镇五杭小学 张俊娟 黄亚琴 尤慧娣)

教学内容:1、欣赏《三个和尚》 2、巩固《大家来劳动》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巩固歌曲《大家来劳动》,能用打击乐为歌曲进行简单的伴奏。

2、过程方法:(1)、通过演唱、演奏、体态律动等综合性艺术活动,进一步体验歌曲的特点。

(2)、以动画的形式感受音乐所描绘的人物形象及所表达主题 —— 爱劳动

3、情感体验:感受 、表现劳动所带来的喜悦情绪 教学重点:欣赏《三个和尚》、打击乐伴奏 教学难点:组织综合性表演 教学准备:录音、课件

教学心得:这一课时因为没有歌曲教学,在内容上显得不太充实,而其中的打击乐伴奏更成为教学难点,必须在学生对歌曲

相当熟悉的基础上进行。音乐动画非常迎合学生年龄特点,但在表演要注意引导学生投入地表演角色。

第七课 《小精灵》 (三课时)

第一课时

(设计者:余杭区临平一小吕 婷)

教学目标:1、学会寻找、发现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在尝试实践中模拟具体音响。 2、初步学会演唱《小青蛙找家》,体验着急、快乐的不同情绪。 教学重点:通过参与故事的表演与寻找声音,从而学唱歌曲。 教学难点:学会用不同的表情演唱歌曲。

教学心得: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贯穿音乐教学的全过程。 我把音乐的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

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在这堂课上,以故事表演的形式贯穿教学全过程,使学生在玩玩、演演、学学、试试中,充分地体验与感悟,进行了有趣地音乐学习。

2、把生活作为教学资源,关注生活中的音乐。 因为生活是学生的大课堂。学生通过在生活中

寻找与发现各种声响,运用瓶子、报纸等废物磨擦、摇晃发出的声音来模拟各种风、水、雷声等具体音响,培养了学生倾听与发现的能力,并从中获得了较大的成就感,收到了良好的课堂效应。

第二课时

(设计者:余杭区临平一小 邱永年)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二胡齐奏《小青蛙》,感受民族乐器所表现的动物形象,同时使学生熟悉我国的民族乐器,热爱民族乐器。 2、通过演唱和身体的动作表现自己爱护动物,保护大自然的心情。 教学重点:感受二胡所表现的《小青蛙》音乐形象。

教学难点:用颜色、图案给乐曲分段,用图谱表示第二段音乐中所描写的事物。

教学心得:

新课标强调学生在学习时的独特体验。我们在教学中往往过分强化了学习前创设情景的作用,这虽然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与学习内容相吻合的课堂氛围,但如每节课都如此使用,不但会使效果淡化,而且会制约学习音乐想象能力的发展,同时也与音乐内涵多义性的特点相悖。在这堂课中,开放性的教学设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新课程注重学科内以及学科之间的多元整合,本课设计中的音画结合学习法、肢体表演法等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有助于深化和释放学生的学习感悟,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第三课时

(设计者:余杭区临平一小 朱小燕)

教学目标:

1、初步学唱歌曲《小蜻蜓》,并在听、看、说、唱、演等活动中,感受表现《小蜻蜓》优美抒情的情绪。 2、欣赏管弦乐《野蜂飞舞》,并能用动作表现野蜂急促飞舞的形象。 3、教育学生爱护蜻蜓、保护蜻蜓。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

教学难点:感受不同情绪的音乐所表现的不同形象。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随《星光恰恰恰》音乐律动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感受音乐

1、谜语导人: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学生说)那好,老师这儿也有一则谜语,要请大家

猜一猜,看哪个小朋友最聪明。仔细听好:小小飞机大眼睛,两只翅膀轻又轻,飞东飞西忙不停,消灭害虫有本领。

2、模仿蜻蜓“飞”。(要求按节奏)

3、第一遍感受音乐,自由表演。(要求动作连贯) 4、第二遍,发现并请动作美的学生做一做。 5、第三遍,大家学一学。

6、第四遍,在律动中教育学生爱护、保护蜻蜓。 7、第五遍,情境表演。 三、学唱歌词

1、导入:小蜻蜓一边闭目养神,一边唱起了自己的歌, 听!(学生边听边配上拍手节奏) 2、录音范唱。

3、随音乐三拍子律动。 4、读读歌词。

5、师范唱,学生口型跟唱。 6、跟琴唱,要求连贯。 7、跟录音伴奏唱。 四、欣赏《野蜂飞舞》

1、导入:看到小蜻蜓和我们相处的那么融恰,有些小动物也赶来了,看,是谁飞来了? 2、学生听《野蜂飞舞》片段。 3、继续听,感受野蜂飞舞的情景。 4、讨论:想象野蜂飞舞的形象。 5、用身体动作表现野蜂飞舞。 五、总结

学生随《野蜂飞舞》的音乐走出教室。

设计意图:

1、创设轻松快乐的音乐学习氛围。

2、在课堂中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让他们在快乐的音乐感受中,尽情的创造,尽情的发挥和表现。 3、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引导学生在感受音乐的实践过程中学习掌握音乐。

教学心得:

1、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课堂中每一次对音乐的感受与理解,都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从而激活每一位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

2、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教学中让学生发展想象力,创编各种不同的造型,既有视觉上的美,也使学生有一种成功的体验。

第七课 《小精灵》 (第二方案)(三课时)

第一课时

(设计者:余杭区育才实验小学 应笑月、仲婷婷)

教学内容:

按节奏创编歌谣,学唱《小青蛙找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小青蛙找家》,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的节奏美和旋律美。

2、通过多种形式的创编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音乐想象力、创造力,并激发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

激情和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以《小青蛙找家》为载体,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会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1、学生律动进教室。

(设计意图:创设良好的氛围) 2、音乐结束,学生坐在自己的位置上。

师:上节课我们做了《找朋友》的游戏,现在我们在一起做一做好吗? 生:好!

在老师伴奏下,学生自由结队,用肢体语言交朋友,全体学生离开座位,在教室的任意一个角落随音乐进行律动。

整个过程老师都不说话,用钢琴声引导学生。

(二)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交了这么多朋友真幸福!如果朋友有困难我们大家应不应该帮助他呢? 生:应该!

师:现在,就有几位朋友遇到麻烦了,他们在森林里玩着玩着居然迷路了,找不到家了。我们一起伸出援手帮一把这位朋友好吗?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渗透互帮互助的好风尚) 生:好!

师:他们是谁呢?请你们来猜一猜。

“凸眼睛,宽嘴巴,他是一位歌唱家,白肚皮,绿衣褂,消灭害虫顶呱呱!”

生:青蛙。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兴趣) 师:现在我们就一起出发喽!

途中我们遇到了好多小动物,有小麻雀,是怎么叫的呢?吱吱喳,还看到了小羊羔,咩咩叫,小花狗,把尾摇,还

有……

(设计意图:学生自由创编,小黄鹂、小花狗、小松鼠、小花猫,有节奏的说出来,锻炼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并且能

够及时巩固节奏)

三、新授

师:终于,在小朋友的帮助下,小青 蛙 回 到了 家-

这一切被一个名叫王全仁的音乐家叔叔看到了,他特地为小青蛙作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名字叫《小青蛙找家》。

听,他是怎么说的

1、听范唱

2、随音乐模仿小青蛙动作

(设计意图:再听,在律动中感受歌曲情绪。) 3、音乐游戏《小青蛙找家》

师:假如你是一只迷路的小青蛙,你能顺利的找到家吗?

师讲游戏规则,并示范(在地面上写上歌词,边唱边跳。分成四队,比赛看哪一队的小青蛙们最先一只不落的回到

家,哪一队就算胜。)

生分组做。

(设计意图:在游戏中学会歌曲,及处理歌曲的情绪。找家时候的着急,找到家之后的快乐。哪里不好及时纠正) 4、创编歌曲

师:听到王叔叔给小青蛙们的做的歌曲,其他小动物可羡慕了。它们也想拥有一首这样的歌曲。小朋友们能帮他们编一首这样的歌吗?

师:瞧,小公鸡一摇一摆地过来了。咱们给他编一首《小公鸡找家》吧! 师生齐唱 师:现在以小组为单位,选一种小动物,请你们给这种小动物编一首好听的歌曲。开始

(设计意图:学生分组创编,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师:时间到了,小朋友们都编好了吗?(请各小组表演汇报) 四、总结

师:这一堂课,我们不仅帮助小青蛙找到了家,而且还为许多小动物创编了非常优美的歌曲。真棒!现在,请小朋友们唱着自己创编的歌曲和小动物们说再见!

五、组织下课

在《小青蛙找家》的伴奏音乐中,律动出教室。

教学心得: 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本课通过节奏创编、歌曲创编等不同形式的创编,为学生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活动内容和场景,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增强了学生的创造意识。

第二课时

(设计者:余杭区育才实验小学 秦秀英、陈世娥)

教学内容:欣赏二胡齐奏《小青蛙》,进一步巩固《小青蛙找家》 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歌曲《小青蛙找家》。

2、通过欣赏,使学生在音乐中充分感受小青蛙的鲜明形象。 3、认识乐器二胡。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根据音乐所描绘的内容, 表达自己对乐曲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在《小青蛙找家》的音乐中,带领学生律动进教室。 (设计意图:承前启后,创设良好氛围) 2、音乐结束,学生坐在自己的位置上。 3、巩固所学歌曲

师:嘿嘿,真好玩!(示范敲击木鱼)。你想玩玩吗? 生:想

师:请你先找找其中的奥秘(再次敲击) (设计意图:通过敲击让学生充分感受音的强弱) 师请生用手势集体表演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好玩的东西,(出示碰铃,示范敲击) 生:请学生表演

师:大家一起试试。配乐演唱歌曲《小青蛙找家》

师:相信有很多小朋友都会纳闷:矣?小青蛙怎么会迷路的呢?嘿嘿,让我们的录音机来告诉大家吧! 二、分段欣赏

师:先来说说开头吧。那天是国庆节学校放假,小青蛙们高高兴兴拿着美味可口的东西去郊外游玩。听,他们都干了些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初听,让学生感受歌曲的速度和情绪,放飞想象的翅膀) 生:小青蛙在草地上玩耍、唱歌、吃东西。。。。。。

师:老师竖起大拇指夸夸大家,真棒!对,这段音乐描绘了这群可爱的小青蛙们在绿油油的草地上快乐的玩耍。它们载歌载舞。咱们应该给它一张笑脸。 (板书:第一段 笑脸)

师:突然,太阳躲进了自己的屋子里,乌云、闪电、暴风雨手牵着手出来了。一时间,电闪雷鸣,大雨倾盆。听,小青蛙们是怎么面对这些的?

(设计意图:感受第二段与第一段在情绪速度等方面的不同) 生:赶快把东西收拾好,不让雨淋湿……

师:你们真会听,这段音乐听起来很紧张,表现了小青蛙在和暴风雨搏斗的情景。这里我们应该各它一个笑的脸呢还是一个不笑的脸?

生:不笑的脸 (板书:第二段 不笑的脸)

师:终于,乌云、闪电、暴风雨灰溜溜的逃走了。一切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小青蛙们可高兴了。听,现在小青蛙们在干什么了呢?

(设计意图:在想象中感受第三段不同的节奏变化、速度力度情绪的变化) 生:在庆功。。。。。。。

师:我们是不是应该给它贴上一个? 生:笑脸 (板书:第三段 笑脸) 三、欣赏全曲

师:要求在听到活泼快乐的情绪时做小鸟飞,在听到于暴风雨搏斗的情绪时做青蛙跳。 四、情景剧表演

师:以小组为单位,每一个小组成员担任一种角色:太阳、乌云、暴风雨、小青蛙、荷叶……,根据音乐现场表演。 五、介绍二胡

师:你们知道刚才播放的音乐是什么乐器演奏的吗?老师这里有三个答案,请小朋友们来选一选。

(图片出示:二胡、琵琶、古筝) 生:二胡

师:那你们知道有关二胡的知识吗? 生:是民族乐器,有两根弦…… 师:讲得好。 (出示实物)

师:二胡有时不用弓拉,而用食指钩弦,这种演奏方法叫“拨弦”。二胡还可以模仿鸟儿、马儿叫,风儿的声音、下雨的声音等等。

六、总结

师:小朋友们,这节课好玩吗?最重要的是你在玩中学会了什么呢? 生:认识了二胡,表演情景剧《小青蛙》……

师:你们的回答真令人老师感到满意,我们合作非常愉快。谢谢你们!最后,让我们像小青蛙一样唱着跳着告诉大家:小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都来保护小青蛙。

教学心得: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聆听《小青蛙》,通过表演情景剧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体验,引发想象和联想。在分段欣赏时,尊重学生的独立感受和见解,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

第三课时

(设计者:余杭区育才实验小学 应笑月、仲婷婷、秦秀英、陈世娥)

教学内容:欣赏《野蜂飞舞》,学唱《小蜻蜓》。

教学目标:1、聆听《野蜂飞舞》,想像音乐中所表现的野蜂飞舞的形象,能用线条、动作、声音等表现自己听后的印象。 2、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小蜻蜓》,用身体的动作感受、表现优美抒情的音乐情绪。 教学重难点:学唱歌曲时,唱得柔和、抒情。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在《小青蛙》的音乐中,带领小朋友律动进教室。

(设计意图:创设良好氛围) 2、音乐结束,学生坐在自己的位置上。

师:听完了小青蛙的故事,今天我们要给大家讲一讲《萨丹王的故事》:从前,有一个国王名叫萨丹,有一次正当萨丹王出征在外的时候,皇后在皇宫生下了一个王子。本来这是一件大喜事,可是,皇后有一个非常狠毒的姐姐,出于妒忌,给沙皇写信诬告皇后生了个怪胎,萨丹王听信了谗言,下令把皇后和王子装进木桶,投入大海。后来,木桶被海水冲上荒岛,母子死里逃生。王子长大后无意中从鹰抓下救下了被魔法变成天鹅的公主。公主为了报答王子,帮助王子变成一只野蜂,跟随

商船飞越大海,会到皇宫去报仇。在船主的帮助下,王子最终实现了目的,战胜了恶人,使萨丹王终于醒悟,接回了皇后。父子、夫妻终得团圆,王子也和公主结为终身伴侣。过着幸福的生活。

二、分段欣赏

师:王子变成野蜂后都干了些什么呢?听

第一乐段:音乐主题(曲调忽高忽低,音量时强时弱,表现了野蜂盘旋飞舞的情景) 师:请你用肢体语言告诉老师

(设计意图:加深对音乐的感受)

师:王子看到皇后的姐姐可生气啦,你能用图形谱画一画他当时的心情吗?

第二乐段:另一主题(跳进音程构成,强而有力,仿佛在表现王子的怒火) 生:边听音乐边画

师:最后王子终于胜利了,听,他多高兴啊!

第三乐段:乐曲在干脆利落的尾声中结束。 三、学唱歌曲

师:听完了《野蜂飞舞》,今天我们一起去田边走一走吧。瞧,那是谁在转悠呢。原来是我们可爱的朋友小蜻蜓阿,听,他们嘴里还在唱着歌呢!

1、初听音乐 师:你听到了什么?

生:听到了小蜻蜓、是益虫……

(设计意图: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记忆歌词的能力) 2、有节奏的念歌词

师:小朋友们听的真认真!(出示歌词)念歌词

(设计意图:为学歌曲打下基础) 3、自由创编动作模仿小蜻蜓

师: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做超级模仿秀。今天我们要模仿的是小蜻蜓。你能用肢体语言来模仿一下吗?

生:自由模仿 4、随音乐律动

师:把我们的椅子看成是一块块稻田,你是一只小蜻蜓,你会怎么做? 5、学唱

师: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 6、情景剧

师:谁来表演小草、小花、小鸟、小树 生:找到自己喜欢的地方表演

师:其余小朋友表演小蜻蜓,边唱边表演 四、下课

教学心得:本课的教学载体是《小精灵》。目的在于体现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和传统的新课相比较,在设计教案是更注重对学生创编能力的培养,学生参与率很高。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以后,通过听和比较,培养他们的初步审美能力,使学生能比较准确地体会和感受音乐。在大家的相互鼓励和赞赏中,每个表演者获得了自信和愉悦,灵感的萌动也在这儿得到了无拘无束的体现。

第八课 《小小音乐家》 (三课时)

第一课时

(设计者:双林小学 张建萍)

教学内容:1、聆听《会跳舞的洋娃娃》 2、学唱《布娃娃弹琴》

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会跳舞的洋娃娃》感受音乐的情绪,分辨小提琴的音色与节拍 2、学习用甜美而富有弹性的歌声演唱《布娃娃弹琴》 3、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并会用自己的动作来表现 教学重点:1、聆听乐曲感受音乐的情绪与小提琴的音色 2、会用甜美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1、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乐曲表现的音乐形象 2、用甜美而富有弹性的歌声表达歌曲情绪

3、歌曲的中一字多音

教学准备:洋娃娃 玩具小提琴 教学光盘 碰铃等 座位排列:

心得体会:

新课程在教育理念上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而现代教育要求音乐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与完善。因此,一切音乐教学活动都不应该强求一致,应该允许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允许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允许学生有个性化的独立见解。

在本课的各个环节中,非常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与个性的发展,无论是思维的引导还是动作的表现上等各个方面,均要求学生做出与别人不一样的个人见解。长此以往,学生的想象力更丰富,思维更活跃,课堂气氛也很活跃。这样做,不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重要的是学生个性完善。

第二课时

(设计者:余杭区双林中心小学 鲁易)

教学内容:

1、聆听《星光圆舞曲》 2、表演《法国号》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星光圆舞曲》感受钢琴的音色及三拍子节拍。 2、用甜美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法国号》感受三拍子的强弱。 教学材料:磁带、图片、电子琴 教学过程:

听《星光圆舞曲》进教室

1、围成圆圈后,站在原地身体随音乐晃动。 2、师生手拉手,朝前晃,朝后晃。

3、师生坐下(音乐停),问题一:小朋友这段音乐好听吗?你们听到这段音乐,你会想到做什么? 4、师表演(带上星星面具或头饰)

师:老师听了也想到了跳舞,你们想不想看我表演呀?我想请一位小朋友合作表演(师走到一位小朋友面前,作邀请状) 师:老师跳得怎么样啊?这段音乐有个非常特别的名字,想知道吗?(师出示卡片 舞曲,星光圆舞曲) 5、师生边听音乐边表演

师:小朋友想不想和你的好朋友一起来跳跳这个圆舞曲 6、说说乐器的名称,边听音乐边用手拍敲击节拍。

7、问题二:哪位小朋友能听出这首舞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小朋友的耳朵真灵,你们知道钢琴是用什么弹的?

师生同坐在地上,边听音乐边模拟手作弹琴状,体验三拍子的感觉。 导入:老师要向小朋友们介绍一个特别的朋友,仔细听是谁啊?

1、初听全曲,学生讨论。

2、学生模拟法国号的声音,试着模仿吹的动作

问题:法国号发现怎样的声音?你能模仿它的声音吗?(师出示卡片) 3、师弹电子琴(法国号音色),生模拟吹法国号嘴里唱“嗡巴巴” 师:小朋友学的真像,这法国号的声音有些低沉,粗粗的。 4、学生边听伴奏音乐边模仿吹法国号,师带生沿教室边走圈。

师:有个小男孩吹得可好听了,想不想跟他一起吹呀?走吧,跟我来,我们去找找他。 5、按节奏念歌词

师:老师想问小朋友,那小男孩喜欢这个法国号吗?(师让学生打开书本) 6、师范唱生给师伴奏,用身体打击或轻轻发出法国号“嗡巴巴”。 7、师生接龙唱。 8、边唱边自由表演

生自由选择打击乐器,舞蹈、唱歌。

师:老师有个提议举行一个班级音乐会,可以有唱歌,有舞蹈,有打击乐器等,小朋友动动你们的小脑筋。 1、练习

2、表演、评价、鼓励 五、结束

第三课时

(设计者:双林中心小学 鲁易)

教学内容:

1、听辨音的强弱 2、认识、探索音的长短 3、聆听《号手与鼓手》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声音的探索游戏活动,让学生体会用打击乐器和多种音源材料体验感受音的强弱及认识音的长短。 2、创设良好的音乐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在身心愉悦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3、通过聆听《号手与鼓手》感受不同乐器的音色及情绪,提高对音乐的表现和创造力。 教学材料:卡片、木鱼、双响筒、哑铃、舞板、电子琴等,生活中的小物品 教学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设计意图:打击木鱼进教室,敲击时,时强时弱,为下面的课堂教学作铺垫。

师打击木鱼带领生走进教室走成圆圈(师可以敲击时而强,时而弱)生跟着木鱼节奏走(手可以

有变化或头动等)

二、听辨音的强弱

设计意图:了解强弱后,寻找身边的东西尝试着声音的强弱,

让学生自主探究。用游戏的形式,在走走停停中进一步感受音的强弱,创编游戏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1.问题:小朋友你们注意听了吗?老师在敲击木鱼的时候,木鱼声音有变化吗?

2.师出卡片学生说出用力大声音响,用力小时声音轻。

3.师敲击强弱,问“你听到这声音时,你的心里是高兴快乐,还是悲伤难过?”让学生感受音的强弱造成的心理体验。 4.生探索音的强弱。

师:小朋友找找看你身边的东西可以让它发出声音,试试看能不能让它的声音有变化。

师:请个别回答,师生评价,互动。 5.游戏“走走停停”

师:我想到了一个游戏,想不想一起玩?

说明游戏规则:老师在中间击鼓,你们围着圆圈走,听到鼓声响按着鼓声节奏夸张的走,听到鼓声轻,你们就停

(一蹲一起或摆造型)

师生游戏活动 5.分组,生创编游戏

师:小朋友出出金点了,除了这样玩还可以有其他的游戏吗?

各组汇报,鼓励。

6.选取一二个,师生进行活动,体验音的强弱。 三、认识音的长短

设计意图:动物的声音有长有短,模仿动物声音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十分具体形象,符合学生学习心理特点。用

生活中的物品及打击乐器体验音的长短,激起学生探索音乐奥秘的兴趣。

1.感觉音的长短。

师:声音的世界除了轻、重还有很多变化,不信,我们来做个试验,老师在电子琴上弹几个音,把你听到声音的变化用线条记录下来。

2.个别提问,鼓励,并说出动物中叫声的变化,音的长短。 师:在动物的世界中你能找出两种动物叫声来比比看

师:老师这儿袋子里有一些打击乐器和我们平时用的小物品,你怎样让它出声音,并敲出变化来? 3.师出示袋子(袋子里有一些打击乐器与生活的物品)生探索体验音的长短。 四、聆听《号手与鼓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边聆听边表演,表演后又引导学生自我评价。 1.导入:老师这儿有段音乐,小朋友们仔细听,音乐里你听到了什么? 2.学习讨论,并用动作模仿。 3.复听乐曲

师:老师有个小小的提议,音乐中听到喇叭声就请你吹起来,听到鼓声,请打起鼓来。 4.分辨音的长短

师:你觉得喇叭声与鼓声它们有变化吗? 5.生自由选择模拟表演(分两组,边走边表演)

师:老师想,我们有这么为小朋友可以组成××班鼓号队(沿着教室边走,边听音乐表演) 6.生分组选择打击乐器模仿鼓、号的声音。

师出示双响筒、舞板、木鱼、水桶等。汇报、鼓励。 五、在老师的鼓声中走出教室

师在中间击鼓,生作打鼓状,师敲击强,生作敲击强的动作,师敲击弱,生作敲击轻的动作。

心得体会:

游戏则是小朋友们最喜欢的活动方式,让他们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真切地体验声音,感受声音。在层层递进通过动物的叫声,自己探索生活中的乐器,感知音我强弱、长短,亲自动手,亲自参与,自己探索中得出结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感受音的强弱造成的不同心理体验,例如“你听到这声音时,你的心理是高兴快乐还是难过悲伤?我们要给予学生中的真情,懂得音乐、体会音乐。

第九课 《游戏》 (四课时)

第一课时

(设计者:余杭区小林中心小学 沈黎霞)

一、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火车开了》并随音乐做动作。

2、练习与火车有关的三种节奏和节奏组合。 3、创编歌曲。 二、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活泼的情绪演唱《火车开了》,做到咬字、吐字清楚,并能边听音乐边做动作。

2、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不同时值节奏的感受,能结合自己的感受填写节奏,并能整齐的读出两声部(或三声部)的节奏。

3、根据《火车开了》的歌曲作简单改编,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主动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节奏感受为重点。

四、教学难点:歌曲中第一、二句旋律的比较及歌曲创作为难点。

六、教学心得:

本教案设计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兴趣爱好,始终围绕“火车”这一主动脉做文章,安排了“火车进入教室——模仿火车有节奏的声音——说和火车有关的话——开着火车去旅行——和匈牙利小朋友学唱火车歌曲——改编火车歌曲送小朋友回家”几个主要环节,抓住火车的节奏“XX XX ”,通过学生的模仿说话、演唱和创造性表演等使学生在游戏中学习音乐。在本课的节奏组合学习中,我根据学生情况提出了三个层次的要求,(1)三种节奏单独都能念;(2)能把两组节奏整齐的念出来:(3)尝试分声部把三组节奏念出来。在歌曲创编中,我又明确的提出了分层要求,课堂上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完成,课外可在家长帮助下再尝试完成较高的要求。使培养目标真正落实到了每一个学生,从而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第二课时

(余杭区小林中心小学 张李君)

一、教学内容:1、聆听乐曲《火车波尔卡》。

2、做开火车的游戏。(按节奏念歌谣) 3、复习歌曲《火车开啦》。

二、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乐曲《火车波尔卡》,感受音乐欢快的情绪。

2、通过聆听音乐和歌谣游戏,养成听音乐做动作的习惯。 3、能准确地按节奏念歌谣, 在游戏中复习歌曲《火车开啦》。

三、教学重点:聆听乐曲《火车波尔卡》,感受音乐欢快的情绪并能随音乐做动作。 四、教学难点:能按节奏念歌谣和游戏的创编活动。

六、教学心得:

本教案设计安排了五个教学活动:做火车去奥地利(组织教学)——认识奥地利的火车(聆听《火车波尔卡》)——路经各个车站(复习歌曲、学习歌谣)——到达奥地利坐各种交通工具游玩(创编歌谣)为主线。在游戏中复习歌曲、学习歌谣和创编歌谣,充分创设情景,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乐趣、乐于学习。

第三课时

(余杭区小林中心小学 陈 慧)

一、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躲猫猫》。 2、边唱歌边做《躲猫猫》的游戏。 二、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和演唱《躲猫猫》的音乐活动,表达自己童年生活幸福欢乐的情绪。

2、学习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躲猫猫》。并通过音乐游戏,养成边听音乐边做动作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歌曲的学唱和能跟着音乐做动作。

四、教学难点:① 516 50 ∣ 516 50 小节中的“快”“来”等一字多音处指导学生唱准确。 ②处理好游戏和乐曲曲调的协调性。

六、教学心得:

《躲猫猫》是一首反映苗族儿童课余生活的歌曲。曲调活泼轻松,歌词节奏感强,特别适合于学生一边玩学一边玩。在愉快的游戏中,学生不但很快熟悉了歌曲的旋律,也轻松地记住了歌词。整堂课课堂气氛轻松愉快,学习效果也较好!

第四课时

(余杭区小林中心小学 张李君)

一、教学内容:1、复习歌曲《躲猫猫》。 2、聆听乐曲《捉迷藏》。

3、游戏《捉迷藏》。 4、随音乐创编游戏。 二、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乐曲《捉迷藏》,表达自己童年生活欢乐的情绪。

2、根据音乐来做游戏,养成听音乐做动作的习惯。 3、复习巩固所学歌曲。 三、教学重点:能边听音乐边做动作。 四、教学难点:根据音乐创编游戏。

六、教学心得:

《捉迷藏》是一首短小、活泼的乐曲,本节课从复习歌曲《躲猫猫》来引入乐曲《捉迷藏》。通过聆听乐曲、感受气氛——复听乐曲、感受音乐的变化——根据音乐做动作、进一步感受音乐——随音乐做游戏、体验音乐的欢快情绪——创编游戏、再现乐曲,这几遍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欣赏,培养学生良好的欣赏习惯和随音乐做动作的习惯。鼓励学生创编表演,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感到上音乐课的乐趣。

第十课 《过新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设计者:余杭区运河镇博陆中心小学 沈燕萍)

教学内容:

1、欣赏器乐曲《小拜年》。 2、学唱歌曲《龙咚锵》。 3、学习民族打击乐器锣、鼓、镲。 教学目标:

1、认识民族打击乐器锣、鼓、镲,能掌握其演奏姿势,探索其演奏方法并能为歌曲伴奏。 2、欣赏《小拜年》感受其音乐情绪。

3、学唱歌曲《龙咚锵》,感受中国小朋友过新年的气氛,并通过红绸舞、秧歌舞步的学习,表现过年的愉快心情,教育学生要珍惜现在的生活。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龙咚锵》,感受并表现过年的愉快心情。 教学难点:

1 .2 1 2 | 3 0 | 6 .1 6 1 | 和2. 3 2 3 | 5 0 | 的区别和最后一句。 教学媒体:课件、锣、鼓、镲、红绸、手绢

教学心得:

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游戏、模仿、比赛,但注意力容易转移,自我控制能力差,所以本课用灵活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来调动、保持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在教学中重视学生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通过模仿、游戏表演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音乐学习中去,使学生在欣赏歌曲、演唱歌曲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美,体验过新年的欢乐气氛,并努力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使学手在和谐、平等、友好的情绪中去学习、探索。当然,在教学中也存在着许多不足,如:如何指导学生充分地进行创编,在形式和步骤上还有待改进。本课因教学内容较多,时间上安排还要更紧奏一些,有些环节不应过多展开。在此希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提出好的建议。

第二课时

(设计者:余杭区运河镇博陆中心小学 赵琰)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参加平安夜、送贺卡和互相祝贺的几个音乐活,了解西方圣诞节的一些基本情况并体会平安夜的详和气氛和圣诞节快乐的心情。(人文主题)

2、通过创编节奏、律动,让学生大胆地交流、展示自己的表演,并学会用圣诞歌《新年好》来祝贺别人。(知识技法主题) 教学内容:

1、聆听《平安夜》 2、节奏练习。 3、用《新年好》进行祝贺。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平安夜》中的详和的气氛。 2、体会圣诞节的快乐。 教学媒体:圣诞老人、圣诞树、歌谱、图片、蜡烛、贺卡、磁带、投影仪。

教学心得:

这堂课教师以圣诞老人的身份与小朋友一起过圣诞节。短短的四十分钟时间,看不出上课的痕迹。学生在音乐活动中既感受到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又能学到渗透在音乐活动中音乐知识;既能培养他们的音乐兴趣又能懂得外国圣诞节的一些风俗。只是这堂课需要准备的教学用具比较多,如:圣诞老人的玩具、网上下载的关于圣诞节的图片、圣诞树等。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简单得运用,玩具和图片可不用,教师只需戴一顶红帽子介绍圣诞节就可,圣诞树可找一般的大盆景代替。在教学中,由于这堂课用的教学手段比较丰富,所以有些环节当孩子们还想玩的时候,已经接下一个环节了。因此,教师要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时刻跟着学生的感觉走,以他们的兴趣(价值观)为主流,来安排教学过程。


相关内容

  • 音乐学科教学论教学大纲(音乐学)2011版
  • 重庆文理学院音乐学院课程教学大纲 <音乐学科教学论>教学大纲 2011 二.课程性质 音乐学科教学论属于理论与实践相兼的.综合性极强的一门课程,它研究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并探究音乐教学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及其发展规律.要学好这门课程,学生必须拥有声乐.钢琴(伴奏).音乐理论 ...

  • 音乐教学的三维目标及其实践意义_蔡觉民
  • DOI:10. 14113/j.cn k i . cn11-1316/j.1999. 03. 011 中国音乐学(季刊) 1999年第3期 MU SICOLOGY IN CH IN A ●蔡觉民 音乐教学的三维目标及其实践意义 [内容提要] 美国音乐教育界将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应用于音乐教学领域, ...

  •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
  •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 目 录 第一部分 前言一.课程性质与价值 二.基本理念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二.学段目标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一.感受与鉴赏 二.表现 三.创造 四.音乐与相关文化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课程资源的 ...

  • 小学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 小学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小学音乐教学是整个音乐教学的基础阶段,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对于提高小学生的自身素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对小学音乐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解决小学音乐教学问题的对策与建议,希望能够有效推进小学音乐的 ...

  • 音乐教师业务考试试题
  • 小学音乐 小学音乐 小学音乐 小学音乐 小学音乐 小学音乐 小学音乐 小学音乐 小学音乐 小学音乐 小学音乐 小学音乐 小学音乐 小学音乐 小学音乐 小学音乐 小学音乐 小学音乐 小学音乐 小学音乐 教师进行本单元设计前,分析学习者已有知识基础应首先考虑的是( ). 对本课知识技能教学目标表述比较准 ...

  • 关于学前教育音乐课程设置的调查与探讨
  • 第27卷第3期 肇庆学院学报 V01.27.No.3 2006年6月 JouRNALoFzHAoQINGuNrVER5ITY Jun揣 关于学前教育音乐课程设置的 调查与探讨 黄春蕾 (肇庆学院教育学系,广东肇庆526061) 摘要:对禹师学前蓑育膏乐课程谩王和实施的现状调圭的结果显示,与高师学前教 ...

  • 普通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
  • 普通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 前 言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形态和载体,音乐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 ...

  • 以培养内涵为目标,明晰正确的中学音乐教学方向
  • [摘要]我国教育部明确指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国家教育的主要目的,要实现这一目的,就必须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进行全面教育.在这里面,德育与美育就可以很好的借助音乐教学的手段进行培养,通过对学生进行音乐基础的教学,发挥音乐的感染力,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活动中,让学生在音乐的学习和感受中,丰富 ...

  • 中小学音乐课课型与教学结构设计
  • 中小学音乐课课型与教学 结构设计 (欣赏篇) 广州市荔湾区 莫黎丽 仅仅感受音乐而不思索音乐会失去音乐的真髓,仅仅思索音乐而不感受音乐便丢掉了音乐的灵魂. 音乐欣赏课应该是什么样的? 音乐的本身是多姿多彩的, 音乐欣赏课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 音乐是什么? 音乐可以用来描绘一切大自然的美景和人类的生活 ...

  •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2011年版)
  • 实施建议 为保证本标准的实施,教师要深入领会课程的基本理念,以音乐为本,以学生为本,全面实现课程价值和课程目标. (一)教学中应注童的几个问题 1.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 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