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文科数学月考试题

2018届高三第三次月考

数学(文科)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 和第Ⅱ卷(非选择题) 两部分.第Ⅰ卷1至2页.第Ⅱ卷3至4页. 考试结束后,将答卷纸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3.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选择题: 1.

A.

=( )

B.

C.

D.

⎧x -1⎫

2.设集合A ={x |x >3}, B =⎨x |

⎩x -4⎭

A. ∅

B. (3,4) C. (-2,1) D. (4. +∞)

3.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直观图可以是 ( ) .

⎧x +1,x >0,

4.已知函数f (x )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cos x ,x ≤0,⎩A. f (x ) 是偶函数

B. f (x ) 是增函数

D. f (x ) 的值域为[-1,+∞)

2

C. f (x ) 是周期函数

5.设a ,b 是实数,则“a +b >0”是“ab >0”的 (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π

6. 设0<θ<2a =(sin 2θ,cos θ) ,b =(cos θ,1) ,若a ∥b ,则tan θ=( ) A .2

B .3

C .

D .

7.直线l 经过点A (1,2) ,在x 轴上的截距的取值范围是(-3,3) ,则其斜率的取值范围是( ) 1⎛

-1, A. 5⎝⎭

1⎫⎛

-∞, B. ∪(1,+∞) 2⎪⎝⎭

⎛1⎫

D.(-∞,-1) ∪ 2,+∞⎪

⎝⎭

⎛1⎫

C.(-∞,-1) ∪ 5⎪

⎝⎭

8.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均需用A ,B 两种原料,已知生产1吨每种产品所需原料及每天原料的可用限额如表所示,如果生产1吨甲、乙产品可获利润分别为3万元、4万元,则该企业每天可获得最大利润为( )

A.14万元 C.18万元

B.16万元 D.20万元

9.要制作一个容积为4 m3,高为1 m的无盖长方体容器. 已知该容器的底面造价是每平方米20元,侧面造价是每平方米10元,则该容器的最低总造价是( ) A.80元

B.120元

C.160元

D.240元

10.设△ABC 是等腰三角形,∠ABC =120 ,则以A ,B 为焦点且过点C 的椭圆的离心

率为( )

A .

2-1

2

B .

-1

2

C . 2-1 D .-1

11. 如图,已知六棱锥P -ABCDEF 的底面是正六边形,

PA ⊥平面ABC , PA =2AB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PB ⊥AD

B. 平面PAB ⊥平面PBC C. 直线BC ∥平面PAE

D. 直线PD 与平面ABC 所成的角为45°

12.在抛物线y =x 2+ax -5(a ≠0) 上取横坐标为x 1=-4、x 2=2的两点,过这两点引一条割线,有平行于该割线的一条直线同时与抛物线和圆5x 2+5y 2=36相切,则抛物线顶点的

坐标为( )

A .(1,-6)

B .

C .(2,-9)

D .(-2, -9)

第Ⅱ卷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3.不等式x +x 3≥0的解集是 .

14.在明朝程大位《算法统宗》中有这样的一首歌谣:“ 远看巍巍塔七层,红光点点倍

加增,共灯三百八十一,请问尖头几盏灯”。 这首古诗描述的这个宝塔其古称浮屠,本题说它一共有7层,每层悬挂的红灯数是上一层的2倍,共有381盏灯,问塔顶有几盏灯?

你算出顶层有 盏灯.

15.已知二次函数f (x ) 的二次项系数为a ,且不等式f (x ) >-2x 的解集为(1,3) . 若f (x ) 的最大值为正数,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16.设m ∈R ,过定点A 的动直线x +my =0和过定点B 的动直线mx -y -m +3=0交于

点P (x , y ) ,则|PA |+|PB |的取值范围是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0分)

x 已知函数f (x ) =sin x -23sin 2 2. (1)求f (x ) 的最小正周期;

2π⎡0,(2)求f (x ) 在区间⎢上的最小值. 3⎣⎦

18.(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S n =2a n -2.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2)设b n =log 2a 1+log 2a 2+„+log 2a n ,求使(n -8) b n ≥nk 对任意n ∈N *恒成立的实数k 的取值范围.

19、(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P A ⊥平面ABCD ,底面ABCD 是菱形,点O 是对角线AC 与BD 的交点,M 是PD 的中点,且AB =2,∠BAD =60°. (1)求证:OM ∥平面P AB ; (2)求证:平面PBD ⊥平面P AC ;

3

(3)当三棱锥M -BCD 的体积等于4时,求PB 的长.

20.(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矩形ABCD 的对角线交于点P (2,0) ,边AB 所在直线的方程为x -3y -6=0,点(-1,1) 在边AD 所在的直线上. (1)求矩形ABCD 的外接圆的方程;

(2)已知直线l :(1-2k ) x +(1+k ) y -5+4k =0(k ∈R ) ,求证:直线l 与矩形ABCD 的外接圆恒相交,并求出相交的弦长最短时的直线l 的方程.

21.(本小题满分12分)

设a ∈R ,函数f (x ) =ax 3-3x 2.

(Ⅰ)若x =2是函数y =f (x ) 的极值点,求a 的值;

(Ⅱ)若函数g (x ) =f (x ) +f '(x ) ,x ∈[0,2],在x =0处取得最大值,求a 的取值范围. 22.(本小题满分12分)

x 2y 2 已知椭圆C :2+2=1(a >b >

0) ,过右焦点F 的直线l 与C 相交

a b 于A 、B 两点,当l 的斜率为1时,坐标原点O 到l

(I )求a ,b 的值; (II )C 上是否存在点P ,使得当l 绕F 转到某一位置时,

有OP =OA +OB 成立?若存在,求出所有的P 的坐标与l 的方程;

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金川总校第一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第三次月考

数学(文科) 参考答案和评分参考

评分说明:

1.本解答给出了一种或几种解法供参考,如果考生的解法与本解答不同,可根据试题的主要 考查内容比照评分参考制订相应的评分细则.

2.对计算题,当考生的解答在某一步出现错误时,如果后继部分的解答未改变该题的内容和

难度,可视影响的程度决定后继部分的给分,但不得超过该部分正确解答应得分数的一半;如果后继部分的解答有较严重的错误,就不再给分.

3.解答右端所注分数,表示考生正确做到这一步应得的累加分数. 4.只给整数分数.选择题不给中间分.

一、选择题

1.A 2.B 3.D 4.D 5.D 6.C 7.D 8.C 9.C 10.B 11.D 12.D 二、填空题

13. 14. 15.

三、解答题 17.解:

16

解 (1)因为f (x ) =sin x +3cos x -3………….. …2分 ⎛π=2sin x +3-3 …………………4. 分.

⎝⎭所以f (x ) 的最小正周期为2π…………………………………5分 2πππ

(2)因为0≤x ≤33x +3π……………………….6分 π2π

当x +3π,即x =3时,f (x ) 取得最小值………………….8分 2π⎡⎛2π所以f (x ) 在区间⎢0,3上的最小值为f 33……………..10分

⎣⎦⎝⎭

18.解 (1)由S n =2a n -2可得a 1=2,…………..1分

∵S n =2a n -2,

a ∴当n ≥2时,a n =S n -S n -1=2a n -2a n -1,即=2…………..3分

a n -1

∴数列{a n }是以a 1=2为首项,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a n =2n (n ∈N *) ….5分

n (n +1)

(2)b n =log 2a 1+log 2a 2+„+log 2a n =1+2+3+„+n =由(n -8) b n ≥nk 对任意

2n ∈N *恒成立,

(n -8)(n +1)*

即实数≥k 对n ∈N 恒成立;

2

1

设c n =2n -8)(n +1) ,则当n =3或4时,取得最小值为-10,∴k ≤-10. …….12分

19.解:

(1)证明 ∵在△PBD 中,O ,M 分别是BD ,PD 的中点, ∴OM 是△PBD 的中位线,∴OM ∥PB .

∵OM ⊄平面P AB ,PB ⊂平面P AB ,∴OM ∥平面P AB …………………..4分 (2)证明 ∵P A ⊥平面ABCD ,BD ⊂平面ABCD , ∴P A ⊥BD .

∵底面ABCD 是菱形,∴BD ⊥AC . 又AC ⊂平面P AC ,P A ⊂平面P AC ,AC ∩P A =A ,∴BD ⊥平面P AC .

∵BD ⊂平面PBD ,∴平面PBD ⊥平面P AC …………………………….8分 (3)解 ∵底面ABCD 是菱形,M 是PD 的中点, 11

∴V M -BCD =2V M -ABCD =4P -ABCD ,从而V P -ABCD =3. 又AB =2,∠BAD =60°,∴S 菱形ABCD =3. ∵四棱锥P -ABCD 的高为P A , 13∴3×23×P A =3,得P A =2,

∵P A ⊥平面ABCD ,AB ⊂平面ABCD ,∴P A ⊥AB . 在Rt △P AB 中,PB P A +AB =

5⎛32

2+22=..12分

2⎝⎭

20.(1)解 ∵l AB :x -3y -6=0且AD ⊥AB ,

点(-1,1) 在边AD 所在的直线上,∴AD 所在直线的方程是y -1=-3(x +1) , ⎧x -3y -6=0,

即3x +y +2=0. 由⎨得A (0,-2).

⎩3x +y +2=0,

∴|AP |=4+4=22,∴矩形ABCD 的外接圆的方程是(x -2) 2+y 2=8………….6分 (2)证明 直线l 的方程可化为k (-2x +y +4) +x +y -5=0,

l 可看作是过直线-2x +y +4=0和x +y -5=0的交点(3,2) 的直线系, 即l 恒过定点Q (3,2) ,由(3-2) 2+22=5

设PQ 与l 的夹角为θ,则d =|PQ |·sin θ=5sin θ, 当θ=90°时,d 最大,|MN |最短.

1此时l 的斜率为PQ 的斜率的负倒数,即-2,

1

故l 的方程为y -2=-x -3) ,x +2y -7=0……………………………12分

2

21.解:

2

(Ⅰ)f '(x ) =3ax -6x =3x (ax -2) .

因为x =2是函数y =f (x ) 的极值点,所以f '(2)=0,即6(2a -2) =0,因此a =1. 经验证,当a =1时,x =2是函数y =f (x ) 的极值点. ····················································· 4分 (Ⅱ)由题设,g (x ) =ax -3x +3ax -6x =ax (x +3) -3x (x +2) . 当g (x ) 在区间[0,2]上的最大值为g (0)时,

3

2

2

2

g (0)≥g (2),

即0≥20a -24.

6

. ····························································································································· 9分 5

6

反之,当a ≤时,对任意x ∈[0,2],

5

故得a ≤

6

g (x ) ≤x 2(x +3) -3x (x +2)

53x

=(2x 2+x -10) 53x =(2x +5)(x -2) 5

≤0,

而g (0)=0,故g (x ) 在区间[0,2]上的最大值为g (0).

综上,a 的取值范围为 -∞⎥. ························································································· 12分

⎝6⎤5⎦

22.解:(I)设F (c ,0) ,直线l :x -y -c =0,由坐标原点O 到l

c c =1.

又e ==∴a =b =.4分 =

a 2x 2y 2

+=1. 设A (x 1, y 1) 、B (x 2, y 2) (II )由(I)知椭圆的方程为C :

32

由题意知l 的斜率为一定不为0,故不妨设 l :x =my +1

22

代入椭圆的方程中整理得(2m +3) y +4my -4=0,显然∆>0。

4m 4

, y y =-, ........① 1222

2m +32m +3

. 假设存在点P ,使OP =OA +OB 成立,则其充要条件为:

由韦达定理有:y 1+y 2=-

(x 1+x 2) 2(y 1+y 2) 2

+=1。 点P 的坐标为(x 1+x 2, y 1+y 2) ,点P 在椭圆上,即

32

整理得2x 12+3y 12+2x 22+3y 22+4x 1x 2+6y 1y 2=6。 又A 、B 在椭圆上,即2x 12+3y 12=6,2x 22+3y 22=6.

故2x 1x 2+3y 1y 2+3=0................................②

2

将x 1x 2=(my 1+1)(my 2+1) =m 2y 1y 2+m (y 1+y 2) +1及①代入②解得m =

1 2

4m 233+2=, x 1+x 2=-,

即∴y 1+y 2=-P (, .

2m 2+322

当m =

3, P (, -l :x =y +1;

2222

3, P (l :x =y +1……………………………12分 当m =2

2018届高三第三次月考

数学(文科)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 和第Ⅱ卷(非选择题) 两部分.第Ⅰ卷1至2页.第Ⅱ卷3至4页. 考试结束后,将答卷纸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3.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选择题: 1.

A.

=( )

B.

C.

D.

⎧x -1⎫

2.设集合A ={x |x >3}, B =⎨x |

⎩x -4⎭

A. ∅

B. (3,4) C. (-2,1) D. (4. +∞)

3.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直观图可以是 ( ) .

⎧x +1,x >0,

4.已知函数f (x )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cos x ,x ≤0,⎩A. f (x ) 是偶函数

B. f (x ) 是增函数

D. f (x ) 的值域为[-1,+∞)

2

C. f (x ) 是周期函数

5.设a ,b 是实数,则“a +b >0”是“ab >0”的 (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π

6. 设0<θ<2a =(sin 2θ,cos θ) ,b =(cos θ,1) ,若a ∥b ,则tan θ=( ) A .2

B .3

C .

D .

7.直线l 经过点A (1,2) ,在x 轴上的截距的取值范围是(-3,3) ,则其斜率的取值范围是( ) 1⎛

-1, A. 5⎝⎭

1⎫⎛

-∞, B. ∪(1,+∞) 2⎪⎝⎭

⎛1⎫

D.(-∞,-1) ∪ 2,+∞⎪

⎝⎭

⎛1⎫

C.(-∞,-1) ∪ 5⎪

⎝⎭

8.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均需用A ,B 两种原料,已知生产1吨每种产品所需原料及每天原料的可用限额如表所示,如果生产1吨甲、乙产品可获利润分别为3万元、4万元,则该企业每天可获得最大利润为( )

A.14万元 C.18万元

B.16万元 D.20万元

9.要制作一个容积为4 m3,高为1 m的无盖长方体容器. 已知该容器的底面造价是每平方米20元,侧面造价是每平方米10元,则该容器的最低总造价是( ) A.80元

B.120元

C.160元

D.240元

10.设△ABC 是等腰三角形,∠ABC =120 ,则以A ,B 为焦点且过点C 的椭圆的离心

率为( )

A .

2-1

2

B .

-1

2

C . 2-1 D .-1

11. 如图,已知六棱锥P -ABCDEF 的底面是正六边形,

PA ⊥平面ABC , PA =2AB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PB ⊥AD

B. 平面PAB ⊥平面PBC C. 直线BC ∥平面PAE

D. 直线PD 与平面ABC 所成的角为45°

12.在抛物线y =x 2+ax -5(a ≠0) 上取横坐标为x 1=-4、x 2=2的两点,过这两点引一条割线,有平行于该割线的一条直线同时与抛物线和圆5x 2+5y 2=36相切,则抛物线顶点的

坐标为( )

A .(1,-6)

B .

C .(2,-9)

D .(-2, -9)

第Ⅱ卷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3.不等式x +x 3≥0的解集是 .

14.在明朝程大位《算法统宗》中有这样的一首歌谣:“ 远看巍巍塔七层,红光点点倍

加增,共灯三百八十一,请问尖头几盏灯”。 这首古诗描述的这个宝塔其古称浮屠,本题说它一共有7层,每层悬挂的红灯数是上一层的2倍,共有381盏灯,问塔顶有几盏灯?

你算出顶层有 盏灯.

15.已知二次函数f (x ) 的二次项系数为a ,且不等式f (x ) >-2x 的解集为(1,3) . 若f (x ) 的最大值为正数,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16.设m ∈R ,过定点A 的动直线x +my =0和过定点B 的动直线mx -y -m +3=0交于

点P (x , y ) ,则|PA |+|PB |的取值范围是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0分)

x 已知函数f (x ) =sin x -23sin 2 2. (1)求f (x ) 的最小正周期;

2π⎡0,(2)求f (x ) 在区间⎢上的最小值. 3⎣⎦

18.(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S n =2a n -2.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2)设b n =log 2a 1+log 2a 2+„+log 2a n ,求使(n -8) b n ≥nk 对任意n ∈N *恒成立的实数k 的取值范围.

19、(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P A ⊥平面ABCD ,底面ABCD 是菱形,点O 是对角线AC 与BD 的交点,M 是PD 的中点,且AB =2,∠BAD =60°. (1)求证:OM ∥平面P AB ; (2)求证:平面PBD ⊥平面P AC ;

3

(3)当三棱锥M -BCD 的体积等于4时,求PB 的长.

20.(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矩形ABCD 的对角线交于点P (2,0) ,边AB 所在直线的方程为x -3y -6=0,点(-1,1) 在边AD 所在的直线上. (1)求矩形ABCD 的外接圆的方程;

(2)已知直线l :(1-2k ) x +(1+k ) y -5+4k =0(k ∈R ) ,求证:直线l 与矩形ABCD 的外接圆恒相交,并求出相交的弦长最短时的直线l 的方程.

21.(本小题满分12分)

设a ∈R ,函数f (x ) =ax 3-3x 2.

(Ⅰ)若x =2是函数y =f (x ) 的极值点,求a 的值;

(Ⅱ)若函数g (x ) =f (x ) +f '(x ) ,x ∈[0,2],在x =0处取得最大值,求a 的取值范围. 22.(本小题满分12分)

x 2y 2 已知椭圆C :2+2=1(a >b >

0) ,过右焦点F 的直线l 与C 相交

a b 于A 、B 两点,当l 的斜率为1时,坐标原点O 到l

(I )求a ,b 的值; (II )C 上是否存在点P ,使得当l 绕F 转到某一位置时,

有OP =OA +OB 成立?若存在,求出所有的P 的坐标与l 的方程;

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金川总校第一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第三次月考

数学(文科) 参考答案和评分参考

评分说明:

1.本解答给出了一种或几种解法供参考,如果考生的解法与本解答不同,可根据试题的主要 考查内容比照评分参考制订相应的评分细则.

2.对计算题,当考生的解答在某一步出现错误时,如果后继部分的解答未改变该题的内容和

难度,可视影响的程度决定后继部分的给分,但不得超过该部分正确解答应得分数的一半;如果后继部分的解答有较严重的错误,就不再给分.

3.解答右端所注分数,表示考生正确做到这一步应得的累加分数. 4.只给整数分数.选择题不给中间分.

一、选择题

1.A 2.B 3.D 4.D 5.D 6.C 7.D 8.C 9.C 10.B 11.D 12.D 二、填空题

13. 14. 15.

三、解答题 17.解:

16

解 (1)因为f (x ) =sin x +3cos x -3………….. …2分 ⎛π=2sin x +3-3 …………………4. 分.

⎝⎭所以f (x ) 的最小正周期为2π…………………………………5分 2πππ

(2)因为0≤x ≤33x +3π……………………….6分 π2π

当x +3π,即x =3时,f (x ) 取得最小值………………….8分 2π⎡⎛2π所以f (x ) 在区间⎢0,3上的最小值为f 33……………..10分

⎣⎦⎝⎭

18.解 (1)由S n =2a n -2可得a 1=2,…………..1分

∵S n =2a n -2,

a ∴当n ≥2时,a n =S n -S n -1=2a n -2a n -1,即=2…………..3分

a n -1

∴数列{a n }是以a 1=2为首项,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a n =2n (n ∈N *) ….5分

n (n +1)

(2)b n =log 2a 1+log 2a 2+„+log 2a n =1+2+3+„+n =由(n -8) b n ≥nk 对任意

2n ∈N *恒成立,

(n -8)(n +1)*

即实数≥k 对n ∈N 恒成立;

2

1

设c n =2n -8)(n +1) ,则当n =3或4时,取得最小值为-10,∴k ≤-10. …….12分

19.解:

(1)证明 ∵在△PBD 中,O ,M 分别是BD ,PD 的中点, ∴OM 是△PBD 的中位线,∴OM ∥PB .

∵OM ⊄平面P AB ,PB ⊂平面P AB ,∴OM ∥平面P AB …………………..4分 (2)证明 ∵P A ⊥平面ABCD ,BD ⊂平面ABCD , ∴P A ⊥BD .

∵底面ABCD 是菱形,∴BD ⊥AC . 又AC ⊂平面P AC ,P A ⊂平面P AC ,AC ∩P A =A ,∴BD ⊥平面P AC .

∵BD ⊂平面PBD ,∴平面PBD ⊥平面P AC …………………………….8分 (3)解 ∵底面ABCD 是菱形,M 是PD 的中点, 11

∴V M -BCD =2V M -ABCD =4P -ABCD ,从而V P -ABCD =3. 又AB =2,∠BAD =60°,∴S 菱形ABCD =3. ∵四棱锥P -ABCD 的高为P A , 13∴3×23×P A =3,得P A =2,

∵P A ⊥平面ABCD ,AB ⊂平面ABCD ,∴P A ⊥AB . 在Rt △P AB 中,PB P A +AB =

5⎛32

2+22=..12分

2⎝⎭

20.(1)解 ∵l AB :x -3y -6=0且AD ⊥AB ,

点(-1,1) 在边AD 所在的直线上,∴AD 所在直线的方程是y -1=-3(x +1) , ⎧x -3y -6=0,

即3x +y +2=0. 由⎨得A (0,-2).

⎩3x +y +2=0,

∴|AP |=4+4=22,∴矩形ABCD 的外接圆的方程是(x -2) 2+y 2=8………….6分 (2)证明 直线l 的方程可化为k (-2x +y +4) +x +y -5=0,

l 可看作是过直线-2x +y +4=0和x +y -5=0的交点(3,2) 的直线系, 即l 恒过定点Q (3,2) ,由(3-2) 2+22=5

设PQ 与l 的夹角为θ,则d =|PQ |·sin θ=5sin θ, 当θ=90°时,d 最大,|MN |最短.

1此时l 的斜率为PQ 的斜率的负倒数,即-2,

1

故l 的方程为y -2=-x -3) ,x +2y -7=0……………………………12分

2

21.解:

2

(Ⅰ)f '(x ) =3ax -6x =3x (ax -2) .

因为x =2是函数y =f (x ) 的极值点,所以f '(2)=0,即6(2a -2) =0,因此a =1. 经验证,当a =1时,x =2是函数y =f (x ) 的极值点. ····················································· 4分 (Ⅱ)由题设,g (x ) =ax -3x +3ax -6x =ax (x +3) -3x (x +2) . 当g (x ) 在区间[0,2]上的最大值为g (0)时,

3

2

2

2

g (0)≥g (2),

即0≥20a -24.

6

. ····························································································································· 9分 5

6

反之,当a ≤时,对任意x ∈[0,2],

5

故得a ≤

6

g (x ) ≤x 2(x +3) -3x (x +2)

53x

=(2x 2+x -10) 53x =(2x +5)(x -2) 5

≤0,

而g (0)=0,故g (x ) 在区间[0,2]上的最大值为g (0).

综上,a 的取值范围为 -∞⎥. ························································································· 12分

⎝6⎤5⎦

22.解:(I)设F (c ,0) ,直线l :x -y -c =0,由坐标原点O 到l

c c =1.

又e ==∴a =b =.4分 =

a 2x 2y 2

+=1. 设A (x 1, y 1) 、B (x 2, y 2) (II )由(I)知椭圆的方程为C :

32

由题意知l 的斜率为一定不为0,故不妨设 l :x =my +1

22

代入椭圆的方程中整理得(2m +3) y +4my -4=0,显然∆>0。

4m 4

, y y =-, ........① 1222

2m +32m +3

. 假设存在点P ,使OP =OA +OB 成立,则其充要条件为:

由韦达定理有:y 1+y 2=-

(x 1+x 2) 2(y 1+y 2) 2

+=1。 点P 的坐标为(x 1+x 2, y 1+y 2) ,点P 在椭圆上,即

32

整理得2x 12+3y 12+2x 22+3y 22+4x 1x 2+6y 1y 2=6。 又A 、B 在椭圆上,即2x 12+3y 12=6,2x 22+3y 22=6.

故2x 1x 2+3y 1y 2+3=0................................②

2

将x 1x 2=(my 1+1)(my 2+1) =m 2y 1y 2+m (y 1+y 2) +1及①代入②解得m =

1 2

4m 233+2=, x 1+x 2=-,

即∴y 1+y 2=-P (, .

2m 2+322

当m =

3, P (, -l :x =y +1;

2222

3, P (l :x =y +1……………………………12分 当m =2


相关内容

  • 2018届高三第二次月考数学学科分析
  • 成纪中学2017-2018学年度高三第二次月考 数学试题分析报告 一.试题分析: 1. 命题范围: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函数.导数及其应用.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4-4和4-5选修内容. 2. 试题来源:名校月考题.调研题.资料题.近几年高考题. 3. 考查要求:重点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彰 ...

  • 2016年高三二轮复习计划-文科数学
  • 高三文科数学二轮专题复习计划 高三二轮复习是学生学科能力提高的关键环节,具体要求是:巩固.完善.综合.提高,主要方式是专题复习,即在完成一轮复习任务的基础上,结合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依据本学科的主体内容和高考的重点及热点,精选若干个专题进行复习,专题通常分为知识与方法两部分.下面就方法部分的转化与化 ...

  • 高三数学教学计划文科
  • 高三年级数学复习计划(文科) 高三年级备课组 针对本年级学生数学薄弱的实际情况,经过本组老师的共同分析研讨,特制定高三数学复习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根据本年级学生的实际,立足基础,构建知识网络,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面向低.中档题抓训练,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要突出抓思维教学,强化数学思想的运 ...

  • 高三备考发言稿
  • 一:高考分析 考纲分析 (1)对知识要求的分析: 数学科的考试内容以高中阶段的数学内容为主,对知识的考查从低到高分为三个层次,依次为:了解.理解和掌握.灵活和综合运用,并且高一级的要求包含低一级的层次要求. (2)对能力要求的分析: 数学科的考试能力是指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 ...

  • 2016高三文科数学小题狂做(20)
  • 重庆南川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数学(文)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A=x (x +2)(x -1)≤0,B=Z,则A B=( ) A .{-2, -1,0} B .{-2, -1,0,1} ...

  • 高三100天逆袭神话 从学渣到学霸的蜕变
  • 在高三,总有许许多多平时成绩一般或者是老师眼中的差生,奋起一搏,得到了完美的结尾.可能很多考生要问,还剩100多天就高考了,真的有机会逆袭吗?答案是肯定的,但前提是努力方向对头.现在剩这100多天,拼奇迹,活着干死了算! 高三100天逆袭神话一:二本线到超一本线50分 看到魏婉宜高三一年的7场考试成 ...

  • 2014为高三"一模"加油(演讲稿)赵秉乾
  • 为2014届晓社高三加油 上周四.周五,广州市进行了高三一模考试,同学们知道,一模考试是除高考外的最大的一次考试.我校在高三师生的努力之下,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因时间仓促,据初步统计的数据表明: 从总均分看,我校获得荔湾区理科总均分.文科总均分第一名: 从单科平均成绩看:我校获荔湾区第一名的学科有: ...

  • 高中文科生学习方法(共3篇)
  • 篇一:高中文科的学习方法,高中文科学习好的方法 天才总是少数,能成功的,多是在于勤奋与方法.每一个想要成功,亦或是不甘落后的人,都必须付出,只是程度不同罢了.对于我们高中生,无论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要想在高考中取得良好的成绩,进入一所好大学,就必须用尽全身力气去学习.可好多同学,往往困惑的是,我学习 ...

  • 山东高考数学文科导数典型例题
  • 三.解答题 1. ([解析]山东省济南市2013届高三3月高考模拟文科数学)已知函数 f (x ) =(ax 2+x -1) e x , 其中e 是自然对数的底数, a ∈R . (1)若a =1, 求曲线f (x ) 在点(1, f (1)) 处的切线方程; (2)若a (3)若a =-1, 函数 ...

  • 2100年全国各地高考状元
  • 文/网络     编辑制作/荷花小女子 北京: 理科头名:梁思齐 北京理科第一名为人大附中的梁思齐,697分.加上全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一等奖获得的20分加分,他的总分是717分.梁思齐此前已经被保送北大化学学院,但同时也报了港校.他说自己平时爱好足球.乒乓球,是学校足球社的副社长,喜欢音乐,钢琴九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