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义寻常见,社会在哪里?

某顺

浙江宁波有个众口皆碑的好媳妇余丽清,丈夫早逝后,她没有怨天尤人、悲观丧气,而是靠微薄的打工收入,奋力拉扯养活一家老小。余丽清的行为感动了中国,她因此获得了全国妇联等五部门联合颁发的“中华孝亲敬老之星”奖牌。(见7月7日的《钱江晚报》)。

余丽清,一个不到40岁的羸弱女人,带着11岁的孩子,伺候着大小便都失禁的婆婆,一家三口,加上特困补贴,月入仍不足千元,生活之艰苦可想而知。余丽清的行为确实感天动地,她也完全担当得起“中华孝亲敬老之星”这荣誉。但问题是,感动之余咱免不了要辛酸:这枚奖牌抵得过她数年如一日的含辛茹苦么?余丽清领受了这枚奖牌,是不是意味着她将只能以英模的状态、继续艰辛下去?作为女人的她自己的幸福又在哪里呢?

五部门联合颁发一枚奖牌,此奖牌的分量真够沉重的,这荣誉不是一般人能获得的,当然也不是一般人想要的。因为它貌似古代旌表节妇烈妇的贞洁牌。余丽清头顶“中华”字样的高帽,若再想随意放下婆婆而自行改嫁,都难了。我们的和谐社会倒是因余丽清多了一抹亮色,但,除了回馈一枚换不来吃喝的奖牌,以及敷衍了事的感动之外,能不能使女人余丽清摆脱困苦、重获幸福?似乎不能。所以,再大的奖牌,也不如给余丽清的婆婆切实的生活帮助,由社会负责她的生老病死,把余丽清解放出来,这才是功德无量。

这里还有更多的令人迷惘的问题:余丽清的丈夫已病故,她的婚姻关系不复存在,那么,亡夫的母亲还算她的婆婆吗?《婚姻法》中没有对此类问题予以明确规定。余丽清继续赡养前任婆婆,是她应尽的责任、还是额外的负担?余丽清如果再婚,她的前婆婆该归谁管?

我们的国家是一个拥有伟大理想的社会主义国家,“主义”是天天见,“社会”却经常失踪。本该由社会、由政府来承担的责任,压在一个弱女子的肩上,公民想倚靠的“社会”,却只负责发放不值钱的奖牌和定期煽煽情,是不是有些荒诞?我们的和谐社会,不该由这样的一个个具体的不和谐构造出来。

说起“社会”,还有比这更荒诞的。有一对夫妇,把一个弃儿抚养成人,现在孩子都十九岁了,却依然办不上“户口”,成不了法定公民,理由倒也合理:这对夫妇自己有孩子,不符合收养条件。看来我们的“社会”,不仅会制造感动,还会为主动减轻国家负担的良民设置障碍,但就是不会承担本该由“社会”承担的责任。所以,当我们每每被好人感动之后,总有些纳闷:“社会”呢?我们的“社会”到哪儿去了?

在此顺便批评一下新浪等网站的编辑,在转载《婆婆瘫痪丈夫早逝/ 九年如一日她只手撑起一个家》这条报道时,把标题更改为《丈夫早逝/女子照顾婆婆十年未改嫁》。显然有些编辑也跟我们的“社会”一样,没正形。余丽清的丈夫三年前才病故,某些媒体竟然盼望人家10年后还不改嫁。三年已是不短的时间了,难道我们的社会真愿意看到余丽清守十年、甚至更多年的寡?仅仅为了感动中国?我真害怕绕世界都是这样的感动,什么时代了,还有人为丧夫女人的不改嫁喝彩,真是可笑啊。

想当年汉朝陈平他老婆嫁了六回,唐代再嫁公主多达20多人,其中不乏二嫁、三嫁者;蔡文姬改嫁改出了著名的《胡笳十八拍》,朱买臣他老婆改嫁改出了广为流传的京剧《马前泼水》,花鼓女刘娥改嫁改出惊天悬案“狸猫换太子”;就连理学盛行的宋明两朝,改嫁也并非想象中的艰难,曾放言“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程颐,他自己的侄媳妇就改嫁了;王安石的儿媳、陆游的老婆,还有词人李清照,都改嫁过;范仲淹为支持寡妇改嫁,甚至搞了个“义庄”,专门给改嫁妇女提供嫁妆支持。可见历朝历代,女人死了丈夫,日子过不下去时,社会都是基本认可她改嫁的。

五十多年前有部家喻户晓的吕剧《李二嫂改嫁》,说的是山东农村寡妇李二嫂不顾婆婆的阻拦、在妇女会组织的帮助下胜利改嫁的故事。如今余丽清就不如李二嫂那么幸运了:头顶五部门的联合表彰,手托甩不去的道义良心,是不是只能穷到底、累到死了?解放初咱政府帮助李二嫂改嫁,如今咱政府鼓励余丽清不改嫁,唉,我们的“社会”呢,光叫余丽清坚持“主义”啊?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照心

某顺

浙江宁波有个众口皆碑的好媳妇余丽清,丈夫早逝后,她没有怨天尤人、悲观丧气,而是靠微薄的打工收入,奋力拉扯养活一家老小。余丽清的行为感动了中国,她因此获得了全国妇联等五部门联合颁发的“中华孝亲敬老之星”奖牌。(见7月7日的《钱江晚报》)。

余丽清,一个不到40岁的羸弱女人,带着11岁的孩子,伺候着大小便都失禁的婆婆,一家三口,加上特困补贴,月入仍不足千元,生活之艰苦可想而知。余丽清的行为确实感天动地,她也完全担当得起“中华孝亲敬老之星”这荣誉。但问题是,感动之余咱免不了要辛酸:这枚奖牌抵得过她数年如一日的含辛茹苦么?余丽清领受了这枚奖牌,是不是意味着她将只能以英模的状态、继续艰辛下去?作为女人的她自己的幸福又在哪里呢?

五部门联合颁发一枚奖牌,此奖牌的分量真够沉重的,这荣誉不是一般人能获得的,当然也不是一般人想要的。因为它貌似古代旌表节妇烈妇的贞洁牌。余丽清头顶“中华”字样的高帽,若再想随意放下婆婆而自行改嫁,都难了。我们的和谐社会倒是因余丽清多了一抹亮色,但,除了回馈一枚换不来吃喝的奖牌,以及敷衍了事的感动之外,能不能使女人余丽清摆脱困苦、重获幸福?似乎不能。所以,再大的奖牌,也不如给余丽清的婆婆切实的生活帮助,由社会负责她的生老病死,把余丽清解放出来,这才是功德无量。

这里还有更多的令人迷惘的问题:余丽清的丈夫已病故,她的婚姻关系不复存在,那么,亡夫的母亲还算她的婆婆吗?《婚姻法》中没有对此类问题予以明确规定。余丽清继续赡养前任婆婆,是她应尽的责任、还是额外的负担?余丽清如果再婚,她的前婆婆该归谁管?

我们的国家是一个拥有伟大理想的社会主义国家,“主义”是天天见,“社会”却经常失踪。本该由社会、由政府来承担的责任,压在一个弱女子的肩上,公民想倚靠的“社会”,却只负责发放不值钱的奖牌和定期煽煽情,是不是有些荒诞?我们的和谐社会,不该由这样的一个个具体的不和谐构造出来。

说起“社会”,还有比这更荒诞的。有一对夫妇,把一个弃儿抚养成人,现在孩子都十九岁了,却依然办不上“户口”,成不了法定公民,理由倒也合理:这对夫妇自己有孩子,不符合收养条件。看来我们的“社会”,不仅会制造感动,还会为主动减轻国家负担的良民设置障碍,但就是不会承担本该由“社会”承担的责任。所以,当我们每每被好人感动之后,总有些纳闷:“社会”呢?我们的“社会”到哪儿去了?

在此顺便批评一下新浪等网站的编辑,在转载《婆婆瘫痪丈夫早逝/ 九年如一日她只手撑起一个家》这条报道时,把标题更改为《丈夫早逝/女子照顾婆婆十年未改嫁》。显然有些编辑也跟我们的“社会”一样,没正形。余丽清的丈夫三年前才病故,某些媒体竟然盼望人家10年后还不改嫁。三年已是不短的时间了,难道我们的社会真愿意看到余丽清守十年、甚至更多年的寡?仅仅为了感动中国?我真害怕绕世界都是这样的感动,什么时代了,还有人为丧夫女人的不改嫁喝彩,真是可笑啊。

想当年汉朝陈平他老婆嫁了六回,唐代再嫁公主多达20多人,其中不乏二嫁、三嫁者;蔡文姬改嫁改出了著名的《胡笳十八拍》,朱买臣他老婆改嫁改出了广为流传的京剧《马前泼水》,花鼓女刘娥改嫁改出惊天悬案“狸猫换太子”;就连理学盛行的宋明两朝,改嫁也并非想象中的艰难,曾放言“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程颐,他自己的侄媳妇就改嫁了;王安石的儿媳、陆游的老婆,还有词人李清照,都改嫁过;范仲淹为支持寡妇改嫁,甚至搞了个“义庄”,专门给改嫁妇女提供嫁妆支持。可见历朝历代,女人死了丈夫,日子过不下去时,社会都是基本认可她改嫁的。

五十多年前有部家喻户晓的吕剧《李二嫂改嫁》,说的是山东农村寡妇李二嫂不顾婆婆的阻拦、在妇女会组织的帮助下胜利改嫁的故事。如今余丽清就不如李二嫂那么幸运了:头顶五部门的联合表彰,手托甩不去的道义良心,是不是只能穷到底、累到死了?解放初咱政府帮助李二嫂改嫁,如今咱政府鼓励余丽清不改嫁,唉,我们的“社会”呢,光叫余丽清坚持“主义”啊?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照心


相关内容

  • 常见的修辞的资料
  • 常见的修辞的资料 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修辞方法又称修辞格.据专家研究, 汉语修辞格可达70种之多, 常见的有10多种. (1)比喻. 定义: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分类:比喻分 ...

  • 七年级上册[可爱的四川]2016新版教材教案
  • 第一单元 秀美的山川 第一课 我的家乡在哪里 教学目标: 了解四川的区域位置.行政区划以及四川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对四川有一个在地理文化上的初步认识. 重点难点: 1.四川的地理位置,21个地级行政单位的名称.行政中心及其分布.2.21个地级行政单位的名称.行政中心及其分布. 教学过程: 一.设问 ...

  • 语文常见8种修辞手法说明
  • 语文常见8种修辞手法说明(附作用和例子) 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1 对比 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 作用:能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 示例: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 ...

  • 农家书屋图书管理员知识竞赛题库
  • 农家书屋管理员手册题库 第一章: 1.农家书屋管理员的地位和作用.(一是农家书屋的实际管理者:二是农家书屋的具体维护者:三是农家书屋的服务创新者.) 2. 农家书屋管理员的岗位职责是什么?(可主要概括为:管理.服务.创新三个方面.) 3.做好农家书屋的管理工作是书屋得以正常运转并发挥作用的保证.因此 ...

  • 初中生常见心理问题成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 引子: 1.工作中的误区:道德问题还是心理问题?(什么原因造成的?) 案例:你怎么是这样? 2.问题呈现:数据 (1)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 <中小学生心理素质建构与培养研究>的课题组在对北京.河南.重庆.浙江.新疆等五个不同地区抽样选取16472名中 ...

  • 高考语文状元告诉你
  • 高考语文状元告诉你:这样做阅读分数肯定高 我刚刚参加完高考,以665分考进中国人民大学,语文全省第一,高三英语稳定在140以上,数学最终141,所以对高中的知识还是滚热的哦~ 在学习方面,我总结了不少自己的学习小窍门,对于任何一科我都有自己的逻辑和体系,对于知识结构,我可以画知识树状图,对大纲了然于 ...

  •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毛泽东1963年5月修改<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时增写的一段话,1964年6月收入<毛泽东著作选读(乙种本)>,后收入<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文章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原理,在肯定了人的 ...

  • 如何定义自由
  • 如何定义自由?不如换一个话题,自由的范围在哪里?自由似乎从来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当超过限度时它成为了放纵,当低于限度的时候它成为了束缚.至于这个度在哪里其实正是关于自由定义的最终话题,也是人类对于自由主题探讨的始终出发点.当我们自己的言语不足以说明一些问题的时候,我们常常会援引一些过去的伟大的人曾经 ...

  • 人民日报:让法治成为全民信仰
  • 人民日报:让法治成为全民信仰 管用而有效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 到2012年底,我国制定宪法和现行有效法律243件,行政法规721件,地方性法规9000多件.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一部婚姻法起步,到今天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既让人们感慨数千年的&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