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纪录片观后感

作业名称:追忆似水年华

——观《高三》有感

姓 名:

学 号:

班 级:

学 院:

指导教师:

今天这节纪录片赏析课上,老师给我们放了一部勾起我们无限回忆的纪录片——《高三》。在放这部影片之前,老师就说,这部影片很长,但是相信你们在观看的过程中不会有人想走。结果证实了老师的话,从影片开始到结束放映,没有人走,因为,我们都被故事的情节感动了。俗话说,没有经历过高三的人生,

是不完整的人生,正因为经历过,所以我们深有感触,这部纪录片将我们的思绪拉回到了那段煎熬的日子里,仿佛我们又踏上了漫长的迎接高考的旅途。

《高三》这部纪录片记录了2006年武平一中高三(7)班全体学生高三一年的学习与生活,真实,却不平淡。这虽然是一部纪录片,但对于我们这些经历过高考的同学来说,却更像是一部回忆录,因为在影片中,我们找不到自己的脸,但是却一定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还记得曾经为了高考早上天还没亮就爬起来学习,晚上挑灯夜读;还记得曾经桌上堆满了各种复习资料及试卷;还记得曾经老师在讲台上喋喋不休的讲着各种答题技巧及注意事项;还记得曾经陪伴过我们的那些人、那些事„„如此熟悉的画面,怎能不与之产生共鸣?

纪录片的开始,片中的主人公们在照相,这意味着他们即将步入神圣的高三生活。看那一张张淳朴的笑脸展现的是自信与希望,或许此时他们并不知道接下来一年的生活会有多么苦,多么累,他们怀抱着梦想,准备迎接挑战。

纪录片拍摄的是一个由78个学生组成的文科班的高三生活,看过之后,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这个班的班主任—王景春老师。刚开始他做自我介绍时,我就在想,这是个什么样的老师呢?是严格?还是宽容?是负责?还是敷衍?也许片中的同学们此时心里也在想这个问题吧,毕竟,他们要与这个班主任相处一年。

接下来,同学们就正式进入紧张的高三生活了。早上,熟悉的音乐声响起,同学们要出早操了,班主任老师催促着同学们,然而有两个男生却没有去早操,而是躲在宿舍里睡大觉,此时的特写镜头让我们忍俊不禁,然而我们笑的正开怀的时候,班主任进来了,“批评教育”了两个未出早操的同学,站在两个受批评学生的角度看,班主任破坏了他们的美梦,站在他人的角度看,班主任是为了他们的未来着想,此时,他们还感觉不到班主任的爱。

高三的生活紧张却有规律。镜头在各个课堂上不停地切换着,从历史到地理,到政治,每一节课同学们都听得那么认真,认真的做笔记,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曾经,我们也这样专注过,只是,我们的认真远远比不上片中主人公们的认真。他们大多数是来自农村,考上大学,对他们来说是多么光荣的事情啊,于是,他们付出更多的努力,为了走出贫穷的山村,为了自己从小的梦想,对于他们来说,考上大学,是他们改变命运的唯一方式,而我们这些来自城市的孩子,家庭背景

比他们要好得多,考不上大学,我们还有很多其他的出路,因此,我们永远体会不到他们心中那份强烈的对大学的渴望之情。

林佳燕,一个普通的来自农村的女孩,在片中,很多情景都是以她日记的口吻讲述的,因此,我对她印象也很深刻。林佳燕是个成绩优异的女孩,家境不是很好,但很刻苦,她的日记记录着她的内心独白,从她的内心独白中,我们可以看出,她是多么在意自己的每一次的成绩,因为她是多么想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啊。记得我们高三的时候,每一次考试后,班主任都分析每个同学的成绩,有失落,有高兴,有沮丧,有兴奋„„太多的情感充斥着我们的高三生活。

不知不觉,纪录片已经放了大半,片中的主人公们也已经进入了考前冲刺的阶段,黑板上距高考倒计时的数字在不断减小,此时正值炎热的夏季,要做到安心复习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高三的学子们此时的心情变得很烦躁,不想学习,甚至有人想放弃参加高考。就像片中的一个男生,在这么关键的时刻选择了出走,我本以为班主任会报告给学校,让学校给他警告处分,甚至开除学籍,但是他却并没有这样做,相反,他四处打听,四处寻找,终于找到了出走的学生,没有辱骂,没有责备,取而代之的是耐心的劝说,并且给他坚持下去的动力。看到这儿,我真的好感动,被班主任这种负责的精神所感动,让我想到张艺谋导演的一部影片:《一个都不能少》。是啊,都是他的学生,他要看着他们毕业,一个都不能少。换做其他班主任,或许就会放弃这个同学了吧。还有,看着片中的班主任每天从早到晚耐心的辅导同学,找同学谈话,尤其是晚自习,对他的学生无微不至的关心,高考当天的早晨,对每一位同学说鼓励的话,给大家无限信心,还给大家买补品吃„„如此如此、有谁会不被这样的班主任所感动呢?不得不说,我很羡慕他们,因为我们高中的班主任,只会关心我们的成绩,不会关心我们的生活,能遇到王景春老师这样的班主任,真的很幸福。这样的班主任很难得,一定要珍惜。

纪录片进入了尾声,终于,他们高考完了,他们可以解放了,他们为自己高兴,家长们为他们高兴,班主任为他们高兴,任课老师为他们高兴,就连我们观看纪录片的我们都为他们高兴,因为,在他们的身上,我们找到了当年考完时那种释怀的感觉,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夏天。他们有的人考得很好,很开心,而有的人却没有考好,伤心的哭泣。不过、既然都考完了,为什么还要去想呢?再想

也无法改变原有的结局啊,既然都已经结束了,就应该想想未来的路该怎么走,而不是沉浸在过去的悲伤中。总之,我们当时高考完大家都很开心,无论考的好与坏。

“那片笑声让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儿

在我生命每个角落静静为我开着

我曾以为我会永远守在她身旁

今天我们已经离去在人海茫茫

她们都老了吧?

她们在哪里呀?

我们就这样,各自奔天涯

啦„„想她.

啦„她还在开吗?

啦„„去呀!

她们已经被风吹走散落在天涯

有些故事还没讲完那就算了吧

那些心情在岁月中已经难辨真假

如今这里荒草丛生没有了鲜花

好在曾经拥有你们的春秋和冬夏

她们都老了吧?

她们在哪里呀?

我们就这样,各自奔天涯 „„”

伴随着《那些花儿》,他们结束了高中的生活,各自奔向了天涯,留下了最深刻的回忆。纪录片的最后,一张名单显示了主人公们的去留情况,看到后面那一个个“复读”的字眼,我们心里有无限感慨,这意味着,他们又要经历一年高三,哎,不知他们每个人最后是否都考上了理想的大学,还是祝福吧,毕竟是几年前的事了。

纪录片放映结束了,我的心里被各种感觉充斥着,突然特别回忆高三的生活,虽然苦,却那么有意义,那么值得回忆。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一次甚至几次属于自己的高三生活,那会是我们人生中最痛苦也是最美好的记忆。

作业名称:追忆似水年华

——观《高三》有感

姓 名:

学 号:

班 级:

学 院:

指导教师:

今天这节纪录片赏析课上,老师给我们放了一部勾起我们无限回忆的纪录片——《高三》。在放这部影片之前,老师就说,这部影片很长,但是相信你们在观看的过程中不会有人想走。结果证实了老师的话,从影片开始到结束放映,没有人走,因为,我们都被故事的情节感动了。俗话说,没有经历过高三的人生,

是不完整的人生,正因为经历过,所以我们深有感触,这部纪录片将我们的思绪拉回到了那段煎熬的日子里,仿佛我们又踏上了漫长的迎接高考的旅途。

《高三》这部纪录片记录了2006年武平一中高三(7)班全体学生高三一年的学习与生活,真实,却不平淡。这虽然是一部纪录片,但对于我们这些经历过高考的同学来说,却更像是一部回忆录,因为在影片中,我们找不到自己的脸,但是却一定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还记得曾经为了高考早上天还没亮就爬起来学习,晚上挑灯夜读;还记得曾经桌上堆满了各种复习资料及试卷;还记得曾经老师在讲台上喋喋不休的讲着各种答题技巧及注意事项;还记得曾经陪伴过我们的那些人、那些事„„如此熟悉的画面,怎能不与之产生共鸣?

纪录片的开始,片中的主人公们在照相,这意味着他们即将步入神圣的高三生活。看那一张张淳朴的笑脸展现的是自信与希望,或许此时他们并不知道接下来一年的生活会有多么苦,多么累,他们怀抱着梦想,准备迎接挑战。

纪录片拍摄的是一个由78个学生组成的文科班的高三生活,看过之后,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这个班的班主任—王景春老师。刚开始他做自我介绍时,我就在想,这是个什么样的老师呢?是严格?还是宽容?是负责?还是敷衍?也许片中的同学们此时心里也在想这个问题吧,毕竟,他们要与这个班主任相处一年。

接下来,同学们就正式进入紧张的高三生活了。早上,熟悉的音乐声响起,同学们要出早操了,班主任老师催促着同学们,然而有两个男生却没有去早操,而是躲在宿舍里睡大觉,此时的特写镜头让我们忍俊不禁,然而我们笑的正开怀的时候,班主任进来了,“批评教育”了两个未出早操的同学,站在两个受批评学生的角度看,班主任破坏了他们的美梦,站在他人的角度看,班主任是为了他们的未来着想,此时,他们还感觉不到班主任的爱。

高三的生活紧张却有规律。镜头在各个课堂上不停地切换着,从历史到地理,到政治,每一节课同学们都听得那么认真,认真的做笔记,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曾经,我们也这样专注过,只是,我们的认真远远比不上片中主人公们的认真。他们大多数是来自农村,考上大学,对他们来说是多么光荣的事情啊,于是,他们付出更多的努力,为了走出贫穷的山村,为了自己从小的梦想,对于他们来说,考上大学,是他们改变命运的唯一方式,而我们这些来自城市的孩子,家庭背景

比他们要好得多,考不上大学,我们还有很多其他的出路,因此,我们永远体会不到他们心中那份强烈的对大学的渴望之情。

林佳燕,一个普通的来自农村的女孩,在片中,很多情景都是以她日记的口吻讲述的,因此,我对她印象也很深刻。林佳燕是个成绩优异的女孩,家境不是很好,但很刻苦,她的日记记录着她的内心独白,从她的内心独白中,我们可以看出,她是多么在意自己的每一次的成绩,因为她是多么想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啊。记得我们高三的时候,每一次考试后,班主任都分析每个同学的成绩,有失落,有高兴,有沮丧,有兴奋„„太多的情感充斥着我们的高三生活。

不知不觉,纪录片已经放了大半,片中的主人公们也已经进入了考前冲刺的阶段,黑板上距高考倒计时的数字在不断减小,此时正值炎热的夏季,要做到安心复习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高三的学子们此时的心情变得很烦躁,不想学习,甚至有人想放弃参加高考。就像片中的一个男生,在这么关键的时刻选择了出走,我本以为班主任会报告给学校,让学校给他警告处分,甚至开除学籍,但是他却并没有这样做,相反,他四处打听,四处寻找,终于找到了出走的学生,没有辱骂,没有责备,取而代之的是耐心的劝说,并且给他坚持下去的动力。看到这儿,我真的好感动,被班主任这种负责的精神所感动,让我想到张艺谋导演的一部影片:《一个都不能少》。是啊,都是他的学生,他要看着他们毕业,一个都不能少。换做其他班主任,或许就会放弃这个同学了吧。还有,看着片中的班主任每天从早到晚耐心的辅导同学,找同学谈话,尤其是晚自习,对他的学生无微不至的关心,高考当天的早晨,对每一位同学说鼓励的话,给大家无限信心,还给大家买补品吃„„如此如此、有谁会不被这样的班主任所感动呢?不得不说,我很羡慕他们,因为我们高中的班主任,只会关心我们的成绩,不会关心我们的生活,能遇到王景春老师这样的班主任,真的很幸福。这样的班主任很难得,一定要珍惜。

纪录片进入了尾声,终于,他们高考完了,他们可以解放了,他们为自己高兴,家长们为他们高兴,班主任为他们高兴,任课老师为他们高兴,就连我们观看纪录片的我们都为他们高兴,因为,在他们的身上,我们找到了当年考完时那种释怀的感觉,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夏天。他们有的人考得很好,很开心,而有的人却没有考好,伤心的哭泣。不过、既然都考完了,为什么还要去想呢?再想

也无法改变原有的结局啊,既然都已经结束了,就应该想想未来的路该怎么走,而不是沉浸在过去的悲伤中。总之,我们当时高考完大家都很开心,无论考的好与坏。

“那片笑声让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儿

在我生命每个角落静静为我开着

我曾以为我会永远守在她身旁

今天我们已经离去在人海茫茫

她们都老了吧?

她们在哪里呀?

我们就这样,各自奔天涯

啦„„想她.

啦„她还在开吗?

啦„„去呀!

她们已经被风吹走散落在天涯

有些故事还没讲完那就算了吧

那些心情在岁月中已经难辨真假

如今这里荒草丛生没有了鲜花

好在曾经拥有你们的春秋和冬夏

她们都老了吧?

她们在哪里呀?

我们就这样,各自奔天涯 „„”

伴随着《那些花儿》,他们结束了高中的生活,各自奔向了天涯,留下了最深刻的回忆。纪录片的最后,一张名单显示了主人公们的去留情况,看到后面那一个个“复读”的字眼,我们心里有无限感慨,这意味着,他们又要经历一年高三,哎,不知他们每个人最后是否都考上了理想的大学,还是祝福吧,毕竟是几年前的事了。

纪录片放映结束了,我的心里被各种感觉充斥着,突然特别回忆高三的生活,虽然苦,却那么有意义,那么值得回忆。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一次甚至几次属于自己的高三生活,那会是我们人生中最痛苦也是最美好的记忆。


相关内容

  • 成由勤俭败由奢([楚国八百年]观后感)
  • 成由勤俭败由奢 居安思危.求变才能谋兴 --观纪录片<楚国八百年>感 2015年农历五月初五 今日端午,写写楚国,祭奠伟大的屈原.楚国是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之一,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曾经波澜壮阔存在八百年之久. 屈原,公元前342-278年,出生于战国后期,丹阳(今湖北秭归),楚国贵族, ...

  • 大国外交纪录片首播观后感(第一集大道之行)
  • 大国外交纪录片首播观后感(第一集大道之 行) 大国外交纪录片首播观后感[1] 大国外交彰显了一个国家的情怀,提升了国家形象.近几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外交思想的指引下,在继承传统外交理念的同时,中国的外交走出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在新形势下有了新的拓展. 地方外事是对国家外交的有力支撑.地方外事非常 ...

  • 长城纪录片观后感
  • 长城纪录片观后感 长城纪录片>观后感(一) 在这里,我们赞颂我们祖国母亲的无疆大地:赞颂我们经久不衰的中华文明:赞颂我们'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的炎黄子孙! 那滔滔不竭的黄河流水,滋养我们中华民族世世代代:那巍峨屹立的雄伟泰山,撑起中华民族顶天立地的脊梁:那被尊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 ...

  • 最后的特科观后感
  • <最后的特科>纪录片是以他们2012年对李云的亲身采访以及中国福利会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往事与情缘:李云回忆录>为依据的,主要为李云口述的经历和手写的文章.下面是语文迷为大家提供的纪录片观后感范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最后的特科>观后感一 2015年5月,&l ...

  • 教师筑梦中国观后感(共8篇)
  • 篇一:2015教师筑梦中国观后感 2015教师筑梦中国观后感 教师筑梦中国观后感(一) <筑梦中国>通过回顾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屈辱苦难中奋起抗争,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的种种探索,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光辉历程,教育引导广大 ...

  • 铁血三江观后感
  • 铁血三江观后感 铁血三江>观后感(一) 电视文献记录片<铁血三江>在政府六号楼会议室举行了开机仪式,市委常委贾君出席了活动,并携手该片的总顾问富宏博同志一起为<铁血三江>的开机仪式揭镜,标志着文献纪录片<铁血三江>的拍摄工作进入到实质性阶段,也就此掀开了我市 ...

  • 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观后感
  • 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观后感 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由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 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党的90 ...

  • 信仰的力量__纪录片[信仰]_观后感
  • 信仰的力量 --纪录片<信仰>观后感 大型纪录片<信仰>诠释了中国人是如何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如何坚守信仰,如何取得信仰的胜利.历史选择毛泽东和蒋介石代表各自的阶级和政党,用手中的枪杆和心中的信仰,用对历史的感触,和对未来的预测,在饱经风霜的中国大地上,在进行 ...

  • 组织生活观后感(22)
  • 贵州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09级化学(1)班学生党支部 特色组织生活之坚定党的信仰 ----收看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 2012年6月24日和25晚,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在中央电视台首播.在学院党委的组织下,我支部全体党员同志集聚一堂,开展这次特色组织生活之共同收看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