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河少年》教学实录
鸡西市园丁小学 梁彦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描述的景象,感受语言的优美。
2、理解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学习渡河少年那种执着向上、永不退缩、勇敢自信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重点词语、句子含义,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目标,依标激趣
1、谈话导入:
一条清澈的小河,一条停泊在岸边的渡船,一个少年的命运将在这里改变,你们相信吗?让我们继续学习《渡河少年》这篇课文。
2、出示目标:
(1)我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描述的景象,感受语言的优美。
(2)我要理解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学习渡河少年那种执着向上、永不退缩、勇敢自信的精神。
二、自主学习,以学解标
1、理清脉络: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生回答)
(2)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课文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写什么?(生回答)
2、出示小组合作交流提示:(指名朗读)
⑴选择小组学习内容:
①乘船被拒②毅然渡河③感谢老人
⑵组内阅读相关的段落,交流自己读书的感受,记录或标注重点内容。 ⑶由1号同学分工,安排汇报的形式和内容。
3、小组合作交流,选择小组感兴趣的段落进行学习。教师桌间巡视、指导。
三、展示交流,以展化标
(一)乘船被拒
3:大家好,下面由我们希望号向大家汇报,请大家坐好,认真倾听。 1:现在是读文时间(小组读文)
3:我来谈体会,请大家看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我从这句话体会到,水很清澈。
2:请大家看第三自然段,我从这段话体会到,老人不允许没带钱的少年上船。 1:我从第二自然段体会到,一个少年没钱却想乘船渡河。
1:我从第四自然段体会到,老人不同意少年上船。
4:我来领大家学近、反义词,请大家跟我读:清澈——明澈、晃动——平静
3:我们希望号汇报完毕。请问大家有什么建议和补充吗?
生:你们在汇报的时候要用眼睛看着大家,再自信一点!
1:感谢你的建议,我们今后一定注意。
生:我认为课文第一自然段交代了事情发生的地点。
1:感谢你的补充。
1:老师,您还有什么建议和补充吗?
师:老师有一个疑问,你们从老人的语言,体会到老人是什么样的人? 生:不近人情的人。
生:冷漠的人。
师:这是你们的第一印象,对一个人不要妄下结论,让我们看看下面的事情吧!
(二)毅然渡河
4:现在有由我们春蕾号向大家汇报,请大家做好认真倾听。
2:下面是开心读文时间,我们想请同学来帮助我们读文,谁愿意参加?(指名读文)
3:下面是解词环节:请大家跟我读。奇葩:奇特而美丽的花朵。
1:我来谈体会。我从“少年像当头挨了一棒,孤零零地立在岸上。”体会到老人的话伤害到了少年的自尊心,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请大家标注。
2:我也来谈体会,我从“秋风秋水,他受得了吗?一股同情的潮水从我心头漫过,想喊,没喊出声。”体会到作者看到少年的样子,怜惜之情油然而生,使得平静的心变得波涛汹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3:请大家看这段话“少年举着衣服、书包,踩着水,一摇一摇地向对岸游去,黝黑的脸蛋冻得乌青。撑船的老汉愣愣地望着,忽然大叫:“孩子,上船,快上船!”少年好像没听见。这段话写老人让孩子上船,孩子不理会。表现出孩子的倔强。
我从“船撑到少年跟前,少年使劲把头别过去。”“上船吧———别冻坏了。”老人似乎在哀求,“钱一分也不要。”这几句朴实的话道出了老人的心声,老人同情这个倔强的少年,同时也后悔自己的言行,在为自己的行为作补救,可见这是一位好心的老人。
2:请大家看课文11自然段“好一朵开在浪花丛中的奇葩!好一个倔犟的少年!”我认为这段赞美了少年的行为,把这个渡河的少年比喻成一朵开在浪花丛中的奇葩。
1:我从“终于到了对岸,少年泥鳅一般蹿上了河堤。阳光在他的脊背上滚动,像一条条刚出网的银鱼在蹦跳。他把衣裳一套,捡起书包,飞也似的跑了。河边的沙滩上,留下了一条长长的水线,像一行无限延长的省略号。”体会到倔强的少年一直游过了河,上了岸。运用了比喻句,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 1:我来总结,以上为文章的第二部分,主要写了:少年游泳渡河,摆渡老人
的哀求。我们春蕾号汇报完毕。请问大家有什么建议和补充吗?
生:你们在汇报中,注意带领大家标注重点内容,这一点值得我们小组学习。 1:谢谢你的赞扬,我们会继续努力。
生:我有一个小小的建议,你们在汇报的过程中,要注意课文朗读的语气,只有这样才会感染大家。
1:感谢你的建议,我们一定注意。
1:老师,您还有什么建议和补充吗?
师:你们真的很不简单,能把这么长的课文讲解得如此细致,可见你们进行了精心的准备,而且体会谈得自然、真挚,看得出是你们自己读书的感受。我建议大家一起把嘉奖的掌声送给他们小组的四位同学。(全班热烈地鼓掌) 师:让我们来看这段话。(课件出示课文)“上船吧———别冻坏了。”老人似乎在哀求,“钱一分也不要。”你们从这段语言描写体会到什么? 生:老人朴实、善良。
师:谁愿意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生读)
师:你们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生:他读得很投入,好像老人是在哭着哀求一样。
师:是的,他的朗读很有感染力。全体男同学齐读,读出老人发自肺腑的哀求。(男生齐读)
师:老人的哀求没有打动少年,他依旧在冰冷的秋水中游着,坐在船上的“我”目睹这一切内心怎能平静?(出示课文)“落满彩霞的河水被孩子的臂膀切割成一块块五彩的锦缎,那手中的花格子衬衣活像五彩的花瓣,黄黄的书包真像花瓣中的花蕊。好一朵开在浪花丛中的奇葩!好一个倔犟的少年!” (师范读)你们从这段文字体会到什么?
生:这段话把少年描写得非常美。
生:我来补充,是为了表达对少年的赞美之情。
师:你们真棒,把文字读懂了。这段景物的描写的确是作者情感的一种表达,这就是借景抒情的写法,大家以后在写作中也要学习运用。看着这位倔强的少年,我们心中不也心疼着,敬佩着嘛,让我们齐读这段话,表达出我们对他的赞美之情。(全班齐读)
(三)感谢老人
4:现在由我们和谐号向大家汇报课文的第三部分。
2:下面是开心读文时间,我们想请同学来读文,谁愿意参加?
1:感谢你们的配合,请坐!我来谈体会,我从“有趣的是,以后我每次过河,只要赶学生上学.放学,总会看到那个圆脸少年在河里游来游去。数年后,少年居然从这条小河又进了大海,变成了一名游泳健将。”体会到少年凭借他坚强的毅力、执着的性格成了游泳健将。
3:我来问问题:为什么少年不坐老人的船,坚持自己游过河呢?(指名回答)因为因为少年非常倔强,他想凭借自己的实力游过河去。
4:我来谈体会。我从“他给撑船的老人来过一封信,称老人是他的启蒙教练,要感谢老人。可惜老人已经长眠在河边的沙丘里。”体会到少年已经成为了游泳健将,并写信来感谢已经去世的摆渡老人,说明他是一个知道感恩的人。 2:我是小小解词家,请大家跟我读。
启蒙:使初学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门知识。
可惜:对某件事情的惋惜。
4、我们和谐号汇报完毕。请问大家有什么建议和补充吗?
生:你们在汇报中能把课后问题向全班同学提出,我觉得这样做非常好。我们小组要向你们学习。
1:谢谢你的表扬,我们会再接再厉的。请坐!
生:李小鸣在汇报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了,你又进步了,祝贺你!
4、谢谢你的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1:老师,您还有什么建议和补充吗?
师:你们的汇报给老师一个惊喜,课件制作得精美,而且很实用。全组同学很有默契,对于同学的建议和鼓励能有礼貌地回应,你们真的很了不起。
四、点拨提升、以评验标
1、大胆想象:
师:生活总会给我们带来一些遗憾,但是我们可以大胆地想象。(课件出示:如果你是这个少年,你会在信中写些什么?)
生:我会这样写:老人,感谢您,是您给了我锻炼自己意志的机会,让我成为游泳健将。
生:谢谢您,老人,如果您不拒绝我,就没有我的今天。
生:老人,谢谢您,是您让我知道了勇敢自信的人才能成功。
2、拓展升华:
师:不难看出,少年心中对老人充满了感激之情。你们如果时光可以倒流,老人健在,他收到少年的信后,又会对少年说些什么呢?(课件出示:假如这位老人并没有去世,收到这封信,他又会说些什么呢?)
生:孩子,你的成功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不要光感谢我。
生:孩子,你是一个勇敢自信的好少年,你一定会更强的。
师:“没错,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外界的支持和影响,但更重要的是自身的努力和坚持。一句话,成功不靠天,不靠地,不靠他人,而在于——” 生:自己。
师:你们说得对,摆渡老人可能为少年提供了一个机遇,但更重要的是少年自己的执着、勇气和不懈地努力。(板书:执着、勇气、努力)
五、检测验收、以测达标
1、对照学习目标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2、布置作业:
(1)熟练背诵课文10—12自然段,体会比喻句的形象生动。
(2)以少年的口吻,给撑船老人写一封信。
板书设计:
乘船被拒执着
6渡河少年毅然渡河勇敢
感谢老人努力
教学后记:
追问让理解升华
——执教《渡河少年》一课的反思
第一次执教《渡河少年》一课,不由敬佩教材编写者选材的独具慧眼,也被作者生花的文笔所打动。课文记叙了一个少年由于无钱乘船被摆渡老人拒绝,而毅然渡河,并最终成为游泳健将,写信感谢老人的故事,赞美了少年勇敢自信、执着进取的精神。
在课文结尾,少年给老人写信表达感激之情,没有书信的内容, 由于老人去世而没有阅读到这封信,这都给课堂学习留下了很多的空间。我在“点拨提升”环节,设计了两个问题进行追问,引领学生体会课文的内涵。 第一个问题是“如果你是那个少年,你会在心里写什么?”学生们发言中充满了对摆渡老人的感激之情,由此我引导学生体会少年的感恩之心。第二个问题是:“如果老人仍然健在,看到这封信后,他会对这个少年说什么?”真是“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学生们的发言可谓“百家争鸣”!有的说:“孩子,你的成功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不要光感谢我。”有的说:“孩子,你是一个勇敢自信的好少年,你一定会更强的。”这时,我再次追问:“难道少年的成功,仅仅因为老人的拒绝吗?”这一问打开了学生思考的闸门,他们开始向课文深处的内涵探究了。有的说:“老人是这位少年的贵人,不然少年的潜能不会被激发出来。”有的说:“老人的拒绝只是一个契机,是少年的倔强和执着造就了他的成功。”有的说:“即使没有这位老人,这为位少年也会成为游泳健将。”真理在争论中渐渐明晰,我适时点拨:“没错,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外界的支持和影响,但更重要的是自身的努力和坚持。一句话,成功不靠天,不靠地,不靠他人,而在于——”这时学生们齐答:“自己!”我微笑不语,因为此时无需多言,他们已经走进文本,领会了作者写作的初衷了。
“学习要在无疑处有疑。”看似已经没有悬念的文字,只有你善于质疑,善于追问,就会从中探求出令他人、令自己意想不到的惊喜。
《渡河少年》教学实录
鸡西市园丁小学 梁彦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描述的景象,感受语言的优美。
2、理解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学习渡河少年那种执着向上、永不退缩、勇敢自信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重点词语、句子含义,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目标,依标激趣
1、谈话导入:
一条清澈的小河,一条停泊在岸边的渡船,一个少年的命运将在这里改变,你们相信吗?让我们继续学习《渡河少年》这篇课文。
2、出示目标:
(1)我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描述的景象,感受语言的优美。
(2)我要理解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学习渡河少年那种执着向上、永不退缩、勇敢自信的精神。
二、自主学习,以学解标
1、理清脉络: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生回答)
(2)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课文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写什么?(生回答)
2、出示小组合作交流提示:(指名朗读)
⑴选择小组学习内容:
①乘船被拒②毅然渡河③感谢老人
⑵组内阅读相关的段落,交流自己读书的感受,记录或标注重点内容。 ⑶由1号同学分工,安排汇报的形式和内容。
3、小组合作交流,选择小组感兴趣的段落进行学习。教师桌间巡视、指导。
三、展示交流,以展化标
(一)乘船被拒
3:大家好,下面由我们希望号向大家汇报,请大家坐好,认真倾听。 1:现在是读文时间(小组读文)
3:我来谈体会,请大家看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我从这句话体会到,水很清澈。
2:请大家看第三自然段,我从这段话体会到,老人不允许没带钱的少年上船。 1:我从第二自然段体会到,一个少年没钱却想乘船渡河。
1:我从第四自然段体会到,老人不同意少年上船。
4:我来领大家学近、反义词,请大家跟我读:清澈——明澈、晃动——平静
3:我们希望号汇报完毕。请问大家有什么建议和补充吗?
生:你们在汇报的时候要用眼睛看着大家,再自信一点!
1:感谢你的建议,我们今后一定注意。
生:我认为课文第一自然段交代了事情发生的地点。
1:感谢你的补充。
1:老师,您还有什么建议和补充吗?
师:老师有一个疑问,你们从老人的语言,体会到老人是什么样的人? 生:不近人情的人。
生:冷漠的人。
师:这是你们的第一印象,对一个人不要妄下结论,让我们看看下面的事情吧!
(二)毅然渡河
4:现在有由我们春蕾号向大家汇报,请大家做好认真倾听。
2:下面是开心读文时间,我们想请同学来帮助我们读文,谁愿意参加?(指名读文)
3:下面是解词环节:请大家跟我读。奇葩:奇特而美丽的花朵。
1:我来谈体会。我从“少年像当头挨了一棒,孤零零地立在岸上。”体会到老人的话伤害到了少年的自尊心,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请大家标注。
2:我也来谈体会,我从“秋风秋水,他受得了吗?一股同情的潮水从我心头漫过,想喊,没喊出声。”体会到作者看到少年的样子,怜惜之情油然而生,使得平静的心变得波涛汹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3:请大家看这段话“少年举着衣服、书包,踩着水,一摇一摇地向对岸游去,黝黑的脸蛋冻得乌青。撑船的老汉愣愣地望着,忽然大叫:“孩子,上船,快上船!”少年好像没听见。这段话写老人让孩子上船,孩子不理会。表现出孩子的倔强。
我从“船撑到少年跟前,少年使劲把头别过去。”“上船吧———别冻坏了。”老人似乎在哀求,“钱一分也不要。”这几句朴实的话道出了老人的心声,老人同情这个倔强的少年,同时也后悔自己的言行,在为自己的行为作补救,可见这是一位好心的老人。
2:请大家看课文11自然段“好一朵开在浪花丛中的奇葩!好一个倔犟的少年!”我认为这段赞美了少年的行为,把这个渡河的少年比喻成一朵开在浪花丛中的奇葩。
1:我从“终于到了对岸,少年泥鳅一般蹿上了河堤。阳光在他的脊背上滚动,像一条条刚出网的银鱼在蹦跳。他把衣裳一套,捡起书包,飞也似的跑了。河边的沙滩上,留下了一条长长的水线,像一行无限延长的省略号。”体会到倔强的少年一直游过了河,上了岸。运用了比喻句,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 1:我来总结,以上为文章的第二部分,主要写了:少年游泳渡河,摆渡老人
的哀求。我们春蕾号汇报完毕。请问大家有什么建议和补充吗?
生:你们在汇报中,注意带领大家标注重点内容,这一点值得我们小组学习。 1:谢谢你的赞扬,我们会继续努力。
生:我有一个小小的建议,你们在汇报的过程中,要注意课文朗读的语气,只有这样才会感染大家。
1:感谢你的建议,我们一定注意。
1:老师,您还有什么建议和补充吗?
师:你们真的很不简单,能把这么长的课文讲解得如此细致,可见你们进行了精心的准备,而且体会谈得自然、真挚,看得出是你们自己读书的感受。我建议大家一起把嘉奖的掌声送给他们小组的四位同学。(全班热烈地鼓掌) 师:让我们来看这段话。(课件出示课文)“上船吧———别冻坏了。”老人似乎在哀求,“钱一分也不要。”你们从这段语言描写体会到什么? 生:老人朴实、善良。
师:谁愿意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生读)
师:你们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生:他读得很投入,好像老人是在哭着哀求一样。
师:是的,他的朗读很有感染力。全体男同学齐读,读出老人发自肺腑的哀求。(男生齐读)
师:老人的哀求没有打动少年,他依旧在冰冷的秋水中游着,坐在船上的“我”目睹这一切内心怎能平静?(出示课文)“落满彩霞的河水被孩子的臂膀切割成一块块五彩的锦缎,那手中的花格子衬衣活像五彩的花瓣,黄黄的书包真像花瓣中的花蕊。好一朵开在浪花丛中的奇葩!好一个倔犟的少年!” (师范读)你们从这段文字体会到什么?
生:这段话把少年描写得非常美。
生:我来补充,是为了表达对少年的赞美之情。
师:你们真棒,把文字读懂了。这段景物的描写的确是作者情感的一种表达,这就是借景抒情的写法,大家以后在写作中也要学习运用。看着这位倔强的少年,我们心中不也心疼着,敬佩着嘛,让我们齐读这段话,表达出我们对他的赞美之情。(全班齐读)
(三)感谢老人
4:现在由我们和谐号向大家汇报课文的第三部分。
2:下面是开心读文时间,我们想请同学来读文,谁愿意参加?
1:感谢你们的配合,请坐!我来谈体会,我从“有趣的是,以后我每次过河,只要赶学生上学.放学,总会看到那个圆脸少年在河里游来游去。数年后,少年居然从这条小河又进了大海,变成了一名游泳健将。”体会到少年凭借他坚强的毅力、执着的性格成了游泳健将。
3:我来问问题:为什么少年不坐老人的船,坚持自己游过河呢?(指名回答)因为因为少年非常倔强,他想凭借自己的实力游过河去。
4:我来谈体会。我从“他给撑船的老人来过一封信,称老人是他的启蒙教练,要感谢老人。可惜老人已经长眠在河边的沙丘里。”体会到少年已经成为了游泳健将,并写信来感谢已经去世的摆渡老人,说明他是一个知道感恩的人。 2:我是小小解词家,请大家跟我读。
启蒙:使初学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门知识。
可惜:对某件事情的惋惜。
4、我们和谐号汇报完毕。请问大家有什么建议和补充吗?
生:你们在汇报中能把课后问题向全班同学提出,我觉得这样做非常好。我们小组要向你们学习。
1:谢谢你的表扬,我们会再接再厉的。请坐!
生:李小鸣在汇报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了,你又进步了,祝贺你!
4、谢谢你的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1:老师,您还有什么建议和补充吗?
师:你们的汇报给老师一个惊喜,课件制作得精美,而且很实用。全组同学很有默契,对于同学的建议和鼓励能有礼貌地回应,你们真的很了不起。
四、点拨提升、以评验标
1、大胆想象:
师:生活总会给我们带来一些遗憾,但是我们可以大胆地想象。(课件出示:如果你是这个少年,你会在信中写些什么?)
生:我会这样写:老人,感谢您,是您给了我锻炼自己意志的机会,让我成为游泳健将。
生:谢谢您,老人,如果您不拒绝我,就没有我的今天。
生:老人,谢谢您,是您让我知道了勇敢自信的人才能成功。
2、拓展升华:
师:不难看出,少年心中对老人充满了感激之情。你们如果时光可以倒流,老人健在,他收到少年的信后,又会对少年说些什么呢?(课件出示:假如这位老人并没有去世,收到这封信,他又会说些什么呢?)
生:孩子,你的成功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不要光感谢我。
生:孩子,你是一个勇敢自信的好少年,你一定会更强的。
师:“没错,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外界的支持和影响,但更重要的是自身的努力和坚持。一句话,成功不靠天,不靠地,不靠他人,而在于——” 生:自己。
师:你们说得对,摆渡老人可能为少年提供了一个机遇,但更重要的是少年自己的执着、勇气和不懈地努力。(板书:执着、勇气、努力)
五、检测验收、以测达标
1、对照学习目标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2、布置作业:
(1)熟练背诵课文10—12自然段,体会比喻句的形象生动。
(2)以少年的口吻,给撑船老人写一封信。
板书设计:
乘船被拒执着
6渡河少年毅然渡河勇敢
感谢老人努力
教学后记:
追问让理解升华
——执教《渡河少年》一课的反思
第一次执教《渡河少年》一课,不由敬佩教材编写者选材的独具慧眼,也被作者生花的文笔所打动。课文记叙了一个少年由于无钱乘船被摆渡老人拒绝,而毅然渡河,并最终成为游泳健将,写信感谢老人的故事,赞美了少年勇敢自信、执着进取的精神。
在课文结尾,少年给老人写信表达感激之情,没有书信的内容, 由于老人去世而没有阅读到这封信,这都给课堂学习留下了很多的空间。我在“点拨提升”环节,设计了两个问题进行追问,引领学生体会课文的内涵。 第一个问题是“如果你是那个少年,你会在心里写什么?”学生们发言中充满了对摆渡老人的感激之情,由此我引导学生体会少年的感恩之心。第二个问题是:“如果老人仍然健在,看到这封信后,他会对这个少年说什么?”真是“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学生们的发言可谓“百家争鸣”!有的说:“孩子,你的成功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不要光感谢我。”有的说:“孩子,你是一个勇敢自信的好少年,你一定会更强的。”这时,我再次追问:“难道少年的成功,仅仅因为老人的拒绝吗?”这一问打开了学生思考的闸门,他们开始向课文深处的内涵探究了。有的说:“老人是这位少年的贵人,不然少年的潜能不会被激发出来。”有的说:“老人的拒绝只是一个契机,是少年的倔强和执着造就了他的成功。”有的说:“即使没有这位老人,这为位少年也会成为游泳健将。”真理在争论中渐渐明晰,我适时点拨:“没错,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外界的支持和影响,但更重要的是自身的努力和坚持。一句话,成功不靠天,不靠地,不靠他人,而在于——”这时学生们齐答:“自己!”我微笑不语,因为此时无需多言,他们已经走进文本,领会了作者写作的初衷了。
“学习要在无疑处有疑。”看似已经没有悬念的文字,只有你善于质疑,善于追问,就会从中探求出令他人、令自己意想不到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