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广高高压电器有限公司
工作指导文件
部门 技质部
编号 YD/QJ4.07 版本2.0 日期 2006.01.01 共5页 第1页
它是制造完成高、低压成套设备所有的电器和机械的连接,用结构部件完整地组装在一起的一种组合体的一个过程。加工设备是保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的有效手段。加工工艺是完成产品组装、最终交付用户,运行满意的有效工作程序。二者相辅相成,构成了完整的质量保证能力。由于各工厂的设备、设施、人力资源不完全相同,工艺水平差异很大。
静电粉末涂漆工艺
1 适用范围
适用于成套装置的箱、柜、屏、台及其他零部件表面静电粉末涂漆加工。
2 设备
喷塑装置、烘箱、气泵等。
3 术语解释
3.1. 零部件粉末涂装质量
零部件粉末涂装质量是指为实现装饰,防护(防腐蚀)密封等要求,而涂装在零部件表面上的静电粉末涂装层的外观质量和内在质量。
(1)外观质量包括:露底、遮盖不良、脱落、杂物(混粉)、针孔、橘皮、颗粒、麻点堆积(粉末)、锈痕、碰划痕等缺陷。
(2)内在质量包括:深模硬度、厚度、附着力,耐腐蚀性等技术工艺参数。
1.3.2 喷涂外观缺陷种类
(1)露底:涂层或未能完全覆盖材料色泽的现象(清晰可见)。
(2)遮盖不良:深层涂覆面漆薄致使底色隐约可见的现象(有粉末的原因)。
(3)脱落:涂层从深面呈现片状脱离造成金属表面层清晰可见的现象。
(4)杂色:涂层表面的不同颜色或颜色深浅不一的斑点,色块或阴影。
(5)橘皮:涂层表面呈现橘皮状纹路的现象。
(6)针孔:涂层表面呈现针状小孔或毛孔的现象。
(7)颗粒:涂层表面附着的清晰可见的颗粒状物质的现象。
(8)麻点:涂层表面因水、油等异物影响致使涂料不能均匀流平,形成泡状疤痕。
(9)堆积:涂层表面因局部涂料过厚而形成涂料集结的现象。
(10)锈痕:涂层中产生锈点或接缝处呈现锈斑的现象。
(11)碰划痕:涂层表面受外力碰撞或摩擦而呈现划痕的现象。
1)严重划痕:穿透涂层并对金属层造成划痕的现象(可清晰看到)。
2)划痕:穿透涂层表面对金属层未造成划痕的现象(可清晰看到)。
3)磨损:经仔细观察才可发现的,轻度轻微的划痕现象。
4)碰伤:涂层表面出现的各种原因造成的凹凸痕。
3.3 喷涂外观缺陷的严重度分类
3.3.1. 观察涂层表面的缺陷的环境要求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部门 技质部 编号 YD/QJ4.09 版本2.0 日期 2006.01.01 共5页 第2页
部门 技质部 编号 YD/QJ4.09 版本2.0 日期 2006.01.01 共5页 第3页
部门 技质部 编号 YD/QJ4.09 版本2.0 日期 2006.01.01 共5页 第4页 (3)操作程序如下:
1)喷工件前检查并疏通各条供粉线路及喷枪,并清理干净喷粉室及供粉桶。
2)检查接地线是否正常。合上电源开关,打开静电电源,开通喷粉风机,接通压缩空气。
3)打开静电发生器开关,检查各部分仪表工作是否正常。把高压调到所规定的工艺数再打开喷枪供粉、喷涂。工作过程中,根据工件的不同调整喷枪的供粉量(喷枪头与工件的距离小于200mm ,以保证涂膜的质量。
4)喷粉操作人员必须赤手握枪(必要时戴手套,必须在手掌心处剪一洞),以保证皮肤与金属的直接接触。
5)作业结束后,检查设备,关闭电源及气源,将喷枪好,并清理粉房的卫 生。
8.6. 固化工序
(1)方式:热空气置换固化过程(电阻加热或空气自然对流加热)。
(2)温度: 180~200℃
(3)时间:180℃固化(恒温时间20分钟)、200℃固化(恒温时间不少于10分钟)
(4)定期清理固化通道卫生。
8.7. 涂层质量技术要求
(1)涂层颜色及外观:涂层平整、颜色均匀。
(2)涂层厚度:40~60μm, 按GB1764规定进行。特殊情况除外。
(3)涂层硬度:不小于6H ,按GB/T6739规定进行。
(4)涂层附着力:大于一级,按GB9286规定进行。
(5)涂层耐冲击:1级,按GB1732规定进行。
8.8.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
(1)喷粉区10m 范围内,除了工件外,不准有其他易燃物质进入。
(2)喷粉区内不允许存在发热源,明火和产生热源的设备器具。
(3)喷粉区内要配置灭火器。
(4)喷粉区内所有导体,都要可靠接地。
(5)在喷粉区醒目的位置要有安全标识。
(6)喷粉区的环境要保持一定的相对湿度,其噪声不超过85dB 。
(7)喷粉室的排风量,必须定期校核。
(8)喷粉室的通风管道必须保持一定的风速,同时应有良好接地防止粉末 聚积和产生静电。
(9)在喷粉区内只允许存放当班所需粉末用量,不应存放过多的粉末涂料。
(10)喷粉操作必须在排风启动后至少3分钟,方可开启高压静电发生器和喷粉装置。停止作业时,必须先停高压静电发生器和喷粉装置,3分钟后再关闭风机。
(11)当班必须清理喷粉室内积粉。积粉清理应采用吸尘器吸收,严禁采用单独吹扫的方式。
(12)应及时清除作业区地面,设备管道、墙壁上沉积的粉末,以防止形成悬浮状粉气混合物。
(13)挂具上的涂层应经常清理,以确保工件接地效果。
(14)当喷涂系统处于运行状态时,操作者除持枪手臂外人体各部分均不得进入喷涂室。
(15)作业进行中应注意观察,挂件及工件是否有摇摆碰撞和滑位滑落现象。
(16)喷粉操作人员应穿戴防静电工作服、鞋、帽,严禁戴手套及金属饰物。
(17)非岗位操作人员不得进行设备操作。
9 前处理工艺
(1)前处理作业前,将各槽按工艺技术参数调整完毕(做好记录)。
(2)重点监测:
部门 技质部 编号 YD/QJ4.09 版本2.0 日期 2006.01.01 共5页 第5页 1)脱脂槽液:
a. 离碱度=3~6pt ;
b. 温度:40~60℃.
2)磷化槽液(每小时检测一次):
a.FA=0.6~1.3点;
b.FA=18~25;促进值=1.5~3.5点;温度:40~60℃.
( 3)及时填写“前处理”工序槽“测验”记录(规定表格)。
( 4)每小时巡视一次各槽液的情况,以及磷化后的质量情况。
(5)对前处理操作人员进行技术控制,并做好配合,保证生产顺利进行。对出现的任何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处理和解决(做好记录)并上报有关人员。
(6)保持化验室的环境干净整洁,操作安全可靠,实验用品摆放合理、安全。所用药业和试剂要统一贴标识管理,增减有记录。
(7)对所需的药液和试剂及其他用品提前作计划准备配备相应的存量,以保证生产需要。
(8)对所有的记录妥善保存,以备查证。
广州广高高压电器有限公司
工作指导文件
部门 技质部
编号 YD/QJ4.07 版本2.0 日期 2006.01.01 共5页 第1页
它是制造完成高、低压成套设备所有的电器和机械的连接,用结构部件完整地组装在一起的一种组合体的一个过程。加工设备是保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的有效手段。加工工艺是完成产品组装、最终交付用户,运行满意的有效工作程序。二者相辅相成,构成了完整的质量保证能力。由于各工厂的设备、设施、人力资源不完全相同,工艺水平差异很大。
静电粉末涂漆工艺
1 适用范围
适用于成套装置的箱、柜、屏、台及其他零部件表面静电粉末涂漆加工。
2 设备
喷塑装置、烘箱、气泵等。
3 术语解释
3.1. 零部件粉末涂装质量
零部件粉末涂装质量是指为实现装饰,防护(防腐蚀)密封等要求,而涂装在零部件表面上的静电粉末涂装层的外观质量和内在质量。
(1)外观质量包括:露底、遮盖不良、脱落、杂物(混粉)、针孔、橘皮、颗粒、麻点堆积(粉末)、锈痕、碰划痕等缺陷。
(2)内在质量包括:深模硬度、厚度、附着力,耐腐蚀性等技术工艺参数。
1.3.2 喷涂外观缺陷种类
(1)露底:涂层或未能完全覆盖材料色泽的现象(清晰可见)。
(2)遮盖不良:深层涂覆面漆薄致使底色隐约可见的现象(有粉末的原因)。
(3)脱落:涂层从深面呈现片状脱离造成金属表面层清晰可见的现象。
(4)杂色:涂层表面的不同颜色或颜色深浅不一的斑点,色块或阴影。
(5)橘皮:涂层表面呈现橘皮状纹路的现象。
(6)针孔:涂层表面呈现针状小孔或毛孔的现象。
(7)颗粒:涂层表面附着的清晰可见的颗粒状物质的现象。
(8)麻点:涂层表面因水、油等异物影响致使涂料不能均匀流平,形成泡状疤痕。
(9)堆积:涂层表面因局部涂料过厚而形成涂料集结的现象。
(10)锈痕:涂层中产生锈点或接缝处呈现锈斑的现象。
(11)碰划痕:涂层表面受外力碰撞或摩擦而呈现划痕的现象。
1)严重划痕:穿透涂层并对金属层造成划痕的现象(可清晰看到)。
2)划痕:穿透涂层表面对金属层未造成划痕的现象(可清晰看到)。
3)磨损:经仔细观察才可发现的,轻度轻微的划痕现象。
4)碰伤:涂层表面出现的各种原因造成的凹凸痕。
3.3 喷涂外观缺陷的严重度分类
3.3.1. 观察涂层表面的缺陷的环境要求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部门 技质部 编号 YD/QJ4.09 版本2.0 日期 2006.01.01 共5页 第2页
部门 技质部 编号 YD/QJ4.09 版本2.0 日期 2006.01.01 共5页 第3页
部门 技质部 编号 YD/QJ4.09 版本2.0 日期 2006.01.01 共5页 第4页 (3)操作程序如下:
1)喷工件前检查并疏通各条供粉线路及喷枪,并清理干净喷粉室及供粉桶。
2)检查接地线是否正常。合上电源开关,打开静电电源,开通喷粉风机,接通压缩空气。
3)打开静电发生器开关,检查各部分仪表工作是否正常。把高压调到所规定的工艺数再打开喷枪供粉、喷涂。工作过程中,根据工件的不同调整喷枪的供粉量(喷枪头与工件的距离小于200mm ,以保证涂膜的质量。
4)喷粉操作人员必须赤手握枪(必要时戴手套,必须在手掌心处剪一洞),以保证皮肤与金属的直接接触。
5)作业结束后,检查设备,关闭电源及气源,将喷枪好,并清理粉房的卫 生。
8.6. 固化工序
(1)方式:热空气置换固化过程(电阻加热或空气自然对流加热)。
(2)温度: 180~200℃
(3)时间:180℃固化(恒温时间20分钟)、200℃固化(恒温时间不少于10分钟)
(4)定期清理固化通道卫生。
8.7. 涂层质量技术要求
(1)涂层颜色及外观:涂层平整、颜色均匀。
(2)涂层厚度:40~60μm, 按GB1764规定进行。特殊情况除外。
(3)涂层硬度:不小于6H ,按GB/T6739规定进行。
(4)涂层附着力:大于一级,按GB9286规定进行。
(5)涂层耐冲击:1级,按GB1732规定进行。
8.8.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
(1)喷粉区10m 范围内,除了工件外,不准有其他易燃物质进入。
(2)喷粉区内不允许存在发热源,明火和产生热源的设备器具。
(3)喷粉区内要配置灭火器。
(4)喷粉区内所有导体,都要可靠接地。
(5)在喷粉区醒目的位置要有安全标识。
(6)喷粉区的环境要保持一定的相对湿度,其噪声不超过85dB 。
(7)喷粉室的排风量,必须定期校核。
(8)喷粉室的通风管道必须保持一定的风速,同时应有良好接地防止粉末 聚积和产生静电。
(9)在喷粉区内只允许存放当班所需粉末用量,不应存放过多的粉末涂料。
(10)喷粉操作必须在排风启动后至少3分钟,方可开启高压静电发生器和喷粉装置。停止作业时,必须先停高压静电发生器和喷粉装置,3分钟后再关闭风机。
(11)当班必须清理喷粉室内积粉。积粉清理应采用吸尘器吸收,严禁采用单独吹扫的方式。
(12)应及时清除作业区地面,设备管道、墙壁上沉积的粉末,以防止形成悬浮状粉气混合物。
(13)挂具上的涂层应经常清理,以确保工件接地效果。
(14)当喷涂系统处于运行状态时,操作者除持枪手臂外人体各部分均不得进入喷涂室。
(15)作业进行中应注意观察,挂件及工件是否有摇摆碰撞和滑位滑落现象。
(16)喷粉操作人员应穿戴防静电工作服、鞋、帽,严禁戴手套及金属饰物。
(17)非岗位操作人员不得进行设备操作。
9 前处理工艺
(1)前处理作业前,将各槽按工艺技术参数调整完毕(做好记录)。
(2)重点监测:
部门 技质部 编号 YD/QJ4.09 版本2.0 日期 2006.01.01 共5页 第5页 1)脱脂槽液:
a. 离碱度=3~6pt ;
b. 温度:40~60℃.
2)磷化槽液(每小时检测一次):
a.FA=0.6~1.3点;
b.FA=18~25;促进值=1.5~3.5点;温度:40~60℃.
( 3)及时填写“前处理”工序槽“测验”记录(规定表格)。
( 4)每小时巡视一次各槽液的情况,以及磷化后的质量情况。
(5)对前处理操作人员进行技术控制,并做好配合,保证生产顺利进行。对出现的任何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处理和解决(做好记录)并上报有关人员。
(6)保持化验室的环境干净整洁,操作安全可靠,实验用品摆放合理、安全。所用药业和试剂要统一贴标识管理,增减有记录。
(7)对所需的药液和试剂及其他用品提前作计划准备配备相应的存量,以保证生产需要。
(8)对所有的记录妥善保存,以备查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