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卫生学名词解释

环境卫生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与人 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的规律,为充分利用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 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称。

环境介质: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环境条件,通常以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物质形 态而存在,能够容纳和运载各种环境因素。具体来说,环境介质是指大气、水、 土壤(岩石)以及包括人体在内的所有生物体。

环境因素:通过环境介质的载体作用,或参与环境介质的组成而直接或间接对人 体起作用,是被介质容纳和转运的成分或介质中各种无机和有机的组成成分。 一次污染物:从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未发生变化的污染物。

二次污染物:某些一次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作用下,或与其 他物质发生反应而形成与初始污染物的理化性质和毒性完全不同的新的污染物。 (典型污染物:光化学烟雾、甲基汞化合物等)

原生环境:天然形成的未受或少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环境。

次生环境:指受人为活动影响形成的环境。

清洁生产:指能够节约资源、减少资源消耗,有效预防和控制污染物和其他废物 生产的工艺技术过程,包括清洁的能源、清洁的生产过程和清洁的产品。

可持续发展:指国家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不仅应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而且不应损害 子孙后代的发展需要,使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持续发展,达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 发展。

生态环境:是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有关的生态系统所构成的自然环境。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由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组成,借助于各种功能流(物质流、能量流、物种流和信息流)所联结的稳态系统。它具有整体性、开放性、自调性、可持续性等特征。

生态系统服务:由自然系统的生境、物种、生物学状态和生态过程所生产的物质 及其所维持的良好生活环境对人类的服务性能。

生态系统健康:通常具有活力、结构稳定和自调能力的生态系统看做是健康的生 态系统。(生态系统健康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生物放大作用:在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迁移的过程中,生物体内化学物质的浓度随着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现象。

剂量—反应关系:随着暴露剂量的改变,产生某种反应(定量反应或定性反应)的数量而随之改变的相关关系。

化学物的联合毒性作用:凡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学物同时或短期内先后作用于机 体所产生的综合毒性作用。

相加作用:多种化学物质的联合效应的强度为各单独作用强度的总和(2+4=6, 两种有机磷农药)。

协同作用:两种化学物质所产生的联合效应的强度远远超过各单个物质作用强度 的总和。(2+4=20,四氯化碳和乙醇)

增强作用(增效作用):某一化学物本身对机体(某器官或系统)并无毒性,另 一化学物对机体有一定毒性,但当二者同时进入机体时,则可使后者的毒性大为 增强。(0+3=10,异丙醇与四氯化碳)

拮抗作用:两种化学物同时进入机体后,其中一种化学物可干扰另一种化学物的 生物学作用,或两种化学物互相干扰,使其联合效应的强度低于各自单独作用的 强度之和。(大量口服铁剂可减轻锰的毒作用;二氯甲烷与乙醇)

健康效应谱:,环境有害因素作用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健康效应,不同级别的效应

在人群中的分布。(“冰山现象”)健康效应谱:生理负荷增加(对健康有影响)

生理代偿性变化(对健康有影响)

生理反应异常(对健康有影响)

患病(对健康在潜在影响)

死亡(对健康在潜在影响)

易感人群(敏感人群):把这类对环境有害因素反应更为敏感和强烈的人群。 环境应答基因:对环境因素的作用产生应答反应有关的基因。(环境应答基因的多态性是造成人群易感性差异的重要原因)

必需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是维持正常生理、生化功能、生长发育和生殖繁衍所必不可缺的元素。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由于地质原因使得生活在该地区的人群对某种化学元素摄入量过高或过低而引发的疾病。

先天畸形:又称为人类出生缺陷,指胎儿的外观或体内器官的结构异常。

胚胎毒性:外来化学物作用于胚胎发育的不同阶段可引发多种后果,如胚胎重吸 收、死亡、流产、胎儿发育迟缓、结构畸形以及出生后显现的各种生理和心理缺 陷等,对胚胎的这些有害效应的总称。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DCs):指具有类似激素作用,干扰内分泌功能,从而对机 体或后代引起有害的健康效应的一类外源性物质。

内剂量(内暴露剂量):指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机体已吸收入体内的污染物质。 生物有效剂量:指经吸收、代谢活化、转运、最终到达器官、组织、细胞、亚细 胞或分子等靶部位或替代性靶部位的污染物量。

高危人群:即出现某一效应的风险较大的人群,多为高暴露人群或(和)易感的人群。

生物标志:是生物体内发生的与发病机制有关联的关键事件的指示物,是机体由于接触各种环境因子所引起机体器官、细胞、亚细胞的生化、生理、免疫和遗传等任何可测定的改变。

健康危险度评价(HRA):是按一定的准则,对有害环境因素作用于特定人群的 有害健康效应进行综合定性、定量评价的过程。

致癌强度系数(CPF):实验动物或人终生暴露于剂量为每日每公斤体重1mg致 癌物时的终生超额患癌危险度。其表示化学致癌物剂量与致癌反应率之间的定量 关系,致癌强度系数值越大,则单位剂量致癌物所导致的动物或人地超额患癌率 也越高,故又称单位致癌危险度。

环境污染性致病因素:凡能污染环境,使环境质量恶化,而直接或间接使人患病的环境污染因素。

环境污染性疾病;凡因污染环境,环境质量恶化,在暴露人群中直接或间接使人患病的疾病。

公害病:环境污染引起,有政府认定的地区性环境污染性疾病,因此其具有医学和法律的双重含义。

慢性甲基汞中毒:人群长期暴露于被汞(甲基汞)污染的环境,主要是水体汞(甲 基汞)污染和由此导致的鱼贝类等食物甲基汞污染,造成摄入者体内甲基汞蓄积 超过一定阈值所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为主要中毒表现的环境污染性疾病。 水俣病:是因长期食用富含甲基汞的鱼贝类而导致的慢性甲基汞中毒,是以中枢 神经系统症状为主的严重环境污染性疾病。

先天性水俣病:或称胎儿性水俣病,是母亲在妊娠期由于摄入甲基汞,通过胎盘

侵入胎儿脑组织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障碍性疾病。

慢性镉中毒:是人群长期暴露于被镉污染的环境,主要是水体与土壤镉污染和由 此导致的稻米与鱼贝类镉含量增高,造成摄入者体内镉蓄积并超过一定阈值所引起的以肾脏和骨骼损伤为主要中毒表现的环境污染性疾病。

痛痛病:发生在日本富士县神通川流流域部分镉污染地区的一种严重的环境污染 性疾病,以全身剧烈疼痛为主要症状而得名。

军团菌病:又称退伍军人病,主要由嗜肺军团菌引起,以肺部感染伴全身多系统 损伤为主要表现,也可表现为无肺炎的急性自限性流感样疾病,具有分布广、易 造成流行和不易诊断的特点。

庞蒂亚克热:潜伏期短,仅1-3d。表现为发热、咳嗽、胸痛、头痛、乏力、肌痛、 食欲不振、恶心等流感样症状。有时有胸膜炎及渗出炎症,但无肺炎表现。不伴 有休克症状,也可累及肝和肾,症状较轻。病程1周左右,可自愈,预后良好, 无死亡。

环境卫生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与人 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的规律,为充分利用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 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称。

环境介质: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环境条件,通常以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物质形 态而存在,能够容纳和运载各种环境因素。具体来说,环境介质是指大气、水、 土壤(岩石)以及包括人体在内的所有生物体。

环境因素:通过环境介质的载体作用,或参与环境介质的组成而直接或间接对人 体起作用,是被介质容纳和转运的成分或介质中各种无机和有机的组成成分。 一次污染物:从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未发生变化的污染物。

二次污染物:某些一次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作用下,或与其 他物质发生反应而形成与初始污染物的理化性质和毒性完全不同的新的污染物。 (典型污染物:光化学烟雾、甲基汞化合物等)

原生环境:天然形成的未受或少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环境。

次生环境:指受人为活动影响形成的环境。

清洁生产:指能够节约资源、减少资源消耗,有效预防和控制污染物和其他废物 生产的工艺技术过程,包括清洁的能源、清洁的生产过程和清洁的产品。

可持续发展:指国家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不仅应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而且不应损害 子孙后代的发展需要,使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持续发展,达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 发展。

生态环境:是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有关的生态系统所构成的自然环境。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由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组成,借助于各种功能流(物质流、能量流、物种流和信息流)所联结的稳态系统。它具有整体性、开放性、自调性、可持续性等特征。

生态系统服务:由自然系统的生境、物种、生物学状态和生态过程所生产的物质 及其所维持的良好生活环境对人类的服务性能。

生态系统健康:通常具有活力、结构稳定和自调能力的生态系统看做是健康的生 态系统。(生态系统健康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生物放大作用:在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迁移的过程中,生物体内化学物质的浓度随着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现象。

剂量—反应关系:随着暴露剂量的改变,产生某种反应(定量反应或定性反应)的数量而随之改变的相关关系。

化学物的联合毒性作用:凡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学物同时或短期内先后作用于机 体所产生的综合毒性作用。

相加作用:多种化学物质的联合效应的强度为各单独作用强度的总和(2+4=6, 两种有机磷农药)。

协同作用:两种化学物质所产生的联合效应的强度远远超过各单个物质作用强度 的总和。(2+4=20,四氯化碳和乙醇)

增强作用(增效作用):某一化学物本身对机体(某器官或系统)并无毒性,另 一化学物对机体有一定毒性,但当二者同时进入机体时,则可使后者的毒性大为 增强。(0+3=10,异丙醇与四氯化碳)

拮抗作用:两种化学物同时进入机体后,其中一种化学物可干扰另一种化学物的 生物学作用,或两种化学物互相干扰,使其联合效应的强度低于各自单独作用的 强度之和。(大量口服铁剂可减轻锰的毒作用;二氯甲烷与乙醇)

健康效应谱:,环境有害因素作用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健康效应,不同级别的效应

在人群中的分布。(“冰山现象”)健康效应谱:生理负荷增加(对健康有影响)

生理代偿性变化(对健康有影响)

生理反应异常(对健康有影响)

患病(对健康在潜在影响)

死亡(对健康在潜在影响)

易感人群(敏感人群):把这类对环境有害因素反应更为敏感和强烈的人群。 环境应答基因:对环境因素的作用产生应答反应有关的基因。(环境应答基因的多态性是造成人群易感性差异的重要原因)

必需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是维持正常生理、生化功能、生长发育和生殖繁衍所必不可缺的元素。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由于地质原因使得生活在该地区的人群对某种化学元素摄入量过高或过低而引发的疾病。

先天畸形:又称为人类出生缺陷,指胎儿的外观或体内器官的结构异常。

胚胎毒性:外来化学物作用于胚胎发育的不同阶段可引发多种后果,如胚胎重吸 收、死亡、流产、胎儿发育迟缓、结构畸形以及出生后显现的各种生理和心理缺 陷等,对胚胎的这些有害效应的总称。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DCs):指具有类似激素作用,干扰内分泌功能,从而对机 体或后代引起有害的健康效应的一类外源性物质。

内剂量(内暴露剂量):指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机体已吸收入体内的污染物质。 生物有效剂量:指经吸收、代谢活化、转运、最终到达器官、组织、细胞、亚细 胞或分子等靶部位或替代性靶部位的污染物量。

高危人群:即出现某一效应的风险较大的人群,多为高暴露人群或(和)易感的人群。

生物标志:是生物体内发生的与发病机制有关联的关键事件的指示物,是机体由于接触各种环境因子所引起机体器官、细胞、亚细胞的生化、生理、免疫和遗传等任何可测定的改变。

健康危险度评价(HRA):是按一定的准则,对有害环境因素作用于特定人群的 有害健康效应进行综合定性、定量评价的过程。

致癌强度系数(CPF):实验动物或人终生暴露于剂量为每日每公斤体重1mg致 癌物时的终生超额患癌危险度。其表示化学致癌物剂量与致癌反应率之间的定量 关系,致癌强度系数值越大,则单位剂量致癌物所导致的动物或人地超额患癌率 也越高,故又称单位致癌危险度。

环境污染性致病因素:凡能污染环境,使环境质量恶化,而直接或间接使人患病的环境污染因素。

环境污染性疾病;凡因污染环境,环境质量恶化,在暴露人群中直接或间接使人患病的疾病。

公害病:环境污染引起,有政府认定的地区性环境污染性疾病,因此其具有医学和法律的双重含义。

慢性甲基汞中毒:人群长期暴露于被汞(甲基汞)污染的环境,主要是水体汞(甲 基汞)污染和由此导致的鱼贝类等食物甲基汞污染,造成摄入者体内甲基汞蓄积 超过一定阈值所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为主要中毒表现的环境污染性疾病。 水俣病:是因长期食用富含甲基汞的鱼贝类而导致的慢性甲基汞中毒,是以中枢 神经系统症状为主的严重环境污染性疾病。

先天性水俣病:或称胎儿性水俣病,是母亲在妊娠期由于摄入甲基汞,通过胎盘

侵入胎儿脑组织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障碍性疾病。

慢性镉中毒:是人群长期暴露于被镉污染的环境,主要是水体与土壤镉污染和由 此导致的稻米与鱼贝类镉含量增高,造成摄入者体内镉蓄积并超过一定阈值所引起的以肾脏和骨骼损伤为主要中毒表现的环境污染性疾病。

痛痛病:发生在日本富士县神通川流流域部分镉污染地区的一种严重的环境污染 性疾病,以全身剧烈疼痛为主要症状而得名。

军团菌病:又称退伍军人病,主要由嗜肺军团菌引起,以肺部感染伴全身多系统 损伤为主要表现,也可表现为无肺炎的急性自限性流感样疾病,具有分布广、易 造成流行和不易诊断的特点。

庞蒂亚克热:潜伏期短,仅1-3d。表现为发热、咳嗽、胸痛、头痛、乏力、肌痛、 食欲不振、恶心等流感样症状。有时有胸膜炎及渗出炎症,但无肺炎表现。不伴 有休克症状,也可累及肝和肾,症状较轻。病程1周左右,可自愈,预后良好, 无死亡。


相关内容

  • 关于在全县开展创建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活动的通知
  • 关于开展创建生态县.环境优美 乡镇和生态村活动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各单位: 为保护和改善我县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推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加强乡镇基础设施建设,经研究决定,开展创建省级生态县和国家(省)级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活动. 一.指导思想 根据江西省环境保护局•关于开 ...

  • 社会医学知识库
  • 第一章 绪 论 一.名词解释 社会医学是从社会的角度,应用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人类健康和疾病的一门医学学科.社会医学研究社会卫生状况.社会因素和健康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制订社会卫生措施,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生活能力,提高生命质量. 医学模式是在医学科学的发展过程和医疗服务的实践过程 ...

  • 医学试题库
  • 一.填空题 1.社会医学的知识基础主要来自和 2.社会医学是一门学科:从医学思维和观念的角度,社会医学具有学科的特点. 3.社会医学主要研究疾病和健康的问题为主要目的. 4.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三个层面. 5.社会医学的产生使预防医学从传统的扩大到,学科更有生命力. 6.1848年,第一次提出 ...

  • [省级生态县建设指标(试行)]
  • 发布: 信息中心 2008-04-10 四川省环境保护局文件 川环发[2008]41号 关于印发<省级生态县建设指标(试行)>的通知 省直相关部门.各市(州)环保局: 为了进一步加强生态县建设,为生态省建设打好基础,省生态省建设领导小组决定开展省级生态县建设,根据省政府<关于开展省 ...

  •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名词解释及问答
  • 劳卫名解 1.职业性病损:由于预防工作的疏忽及技术局限性,使健康受到损害而引起的职业性病损,包括工伤,职业病(包括职业中毒)和工作相关疾病. 2.工作有关疾病:是指多因素相关的疾病,与工作有联系,但也见于非职业人群中,因而不是每一病种和每一病例都必须具备该项职业史或接触病史. 3.氧需:劳动1min ...

  •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作业1 姓 名_____ 学 号_____ 得 分_____ 教师签名_____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健康教育 2.健康信息 3.自我效能 4.人生三阶段 5.社区健康促进 二.填空题(10空,每空l分.共10分) 1.传播可以分为 ( ). ( ) . ( ) ...

  • 24.厂区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 厂区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1 目的 为创造舒心的生产.工作环境,养成良好的个人行为,提高公司整体形象,特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 公司内环境卫生控制,厂区范围内所有部门.车间.外来施工单位或人员. 3 职责 3.1 安环部负责环境卫生的检查.验收.考核.协调等事宜.每月组织各生产分厂.公用工程部.生产 ...

  • 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答案
  • 参考答案 2011年辽宁省基层卫生人员 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理论考核手册 第一部分 社区卫生服务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社区卫生服务 是在政府领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师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 ...

  •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名词解释
  • 一.名词解释 1. 生产性粉尘 是指在生产中形成的,并能长时间漂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2. 尘肺 是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粉尘而发生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3. 粉尘的分散度 是指物质被粉碎的程度,以粉尘粒径大小的数量或质量组成百分比表示. 4. 空气动力学直径 是指粉尘粒子a,不论其几何形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