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课程作业(第二章)

《统计学》课程作业

第二章 统计调查与整理

一、单项选择题

1、制定统计调查方案,首先要明确 ( )

A 、统计调查对象 B 、统计调查单位 C 、统计调查项目 D 、统计调查目的

2、下列调查属于全面调查的是 ( )

A 、1%人口抽样调查 B 、经济普查

C 、家庭生活水平抽样调查 D 、农产品重点调查

3、在编制组距数列时,影响各组次数多少的主要因素是 ( A )

A 、组距和组数 B 、组数 C 、组距 D 、组中值

4、经常调查与一时调查是按( )来划分的。

A 、调查组织形式 B 、登记事物连续性

C 、调查方法 D 、调查对象包括范围

5、在同一变量数列中,组距的大小和组数的多少的关系是 ( )

A 、组数越多,组距越大 B 、组数越多,组距越小

C 、组数和组距成正比 D 、组数和组距没有必然联系

6、某市工商企业2004年生产经营成果的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2005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 ( )

A、一日 B 、一个月 C 、一年 D、一年零一个月

7、以下有关典型调查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 、可以检验全面调查数据的真实性 B 、能够补充全面调查资料的不足

C 、必须同其他调查结果结合起来使用 D 、不容易受人们主观认识上的影响

8、指出下列哪种分组是按品质标志分组的 ( )

A 、企业按职工人数多少分组 B 、企业按资金拥有量分组

C 、企业按经济类型分组 D 、企业按设备拥有量分组

9、权数对于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实质上取决于 ( )

A 、标志值本身的大小 B 、标志值数量的多少

C 、各组标志值占总体标志总量比重的大小

D 、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总数比重的大小

10、调查时间的含义是 ( )

A 、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 B 、进行调查的时间C 、调查工作期限 D 、调

查资料报送的时间

11、某城市拟对占全市储蓄额4/5的几个大储蓄所进行调查,以了解全市储蓄的一

般情况,则这种调查方式是 ( )

A 、普查 B 、抽样调查 C 、重点调查 D 、典型调查

12、分配数列是 ( )A 、按数量标志值分组形成的数列 B 、按品质标志表现分组形成的数列C 、按统计

指标分组形成的数列 D 、按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分组所形成的数列

13、重点调查中重点单位是指 ( )

A 、标志总量在总体中有很大比重的单位 B 、具有典型意义或代表性的单位

C 、具有反映事物属性差异的品质标志的单位 D 、能用以推算总体标志总量的单位

14、企业按商品销售额分组 ( )

A 、只能使用单项式分组 B 、只能使用组距式分组

C 、可以用单项式分组,也可以用组距式分组 D 、无法分组

15、某连续变量数列,第一组设置为开口组,其上限为800,相邻组的组中值为880,

则第一组的组中值为 ( )

A 、700 B 、710 C 、720 D 、740

16、就一次统计活动来讲,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依次分为( C )三个阶段。

A 、统计设计、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B 、统计调查、统计设计、统计分析

C 、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D 、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

17、统计服务的具体内容可归纳为 ( D )

A 、信息和咨询 B 、信息和监督 C 、信息和管理 D 、咨询和监督

18、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 ( )

A 、企业固定资产使用情况调查 B 、人口普查

C 、工业企业现状调查 D 、某地区工商企业职工基本情况调查

19、划分连续变量的组限时,相邻的组限必须 ( )

A 、重叠 B 、相近 C 、不等 D 、无所谓

20、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500,相邻组的组中值为480,则末

组的组中值为 ( )

A 、520 B 、510 C 、500 D 、540

21、事物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统计工作为 ( )

A 、统计调查 B 、统计整理 C 、统计分析 D 、统计方法

22、人口普查属于 ( )

A 、典型调查 B 、抽样调查 C 、全面统计报表 D 、全面调查

23、次数分布的类型主要取决于 ( )

A 、统计总体所处的条件 B 、分组标志的选择

C 、社会经济现象的性质 D 、变量是连续还是离散

24、在次数分布中,频率是指 ( )

A 、各组的频数相互之比 B 、各组分布次数相互之比

C 、各组分布次数与总次数之比 D 、各组分布次数与比重之比

25、统计工作( )阶段是认识客观经济现象的起点。

A 、统计设计 B 、统计调查 C 、统计整理 D 、统计分析

26、某灯泡厂生产一批灯泡,欲了解其产品质量,需要采用 ( )

A 、重点调查 B 、典型调查 C 、抽样调查 D 、普查

27、从内容上看,统计表的构成包括 ( )

A 、单一表和一览 B 、分组表和简单表

C 、总标题、分标题和数字资料 D 、主词和宾词

28、在全国人口普查中,调查单位是 ( )

A 、全国的人口 B 、每一个人 C 、全国的居民户 D 、每一户

29、对某工业企业的下述指标进行调查时,适宜于连续登记的是( )。

A 、产品产量 B、厂房面积 C、职工人数 D、生产设备数

30、某连续变量组距数列,其末组组限为500以上,又知其邻组组中值为480,则

其末组组中值为( )。

A 、510 B、520 C、500 D、490

31、对一批商品进行质量检验,最适宜采用的方法是 ( )

A 、全面调查 B、抽样调查 C、典型调查 D、重点调查

32、下列分组中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是 ( )

A 、学生按考试分数分组 B、产品按品种分组

C 、企业按计划完成程度分组 D、家庭按年收入分组

33、正常情况按成绩分组的学生人数次数分布图呈 ( A )

A 、钟型分布 B、U 型分布 C、正J 型分布 D、反J 型分布

34、某市为了掌握流动人口情况,拟对该市几个流动人口较集中的地区进行调查,

这种调查的组织方式是( )

A 、重点调查 B 、典型调查 C 、普查 D 、抽样调查

35、在分组时,凡遇到某单位的标志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数值时,一般是

( )

A. 将此值归入上限所在组 B. 将此值归入下限所在组

C. 此值归入两组均可 D. 另立一组

36、对同一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分别进行简单分组,形成 ( )

A. 复合分组 B.层叠分组 C.平行分组体系 D. 复合分组体系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情况下,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不一致的是 ( )

A 、人口普查 B 、工业企业普查

C 、某市零售商店销售情况调查 D 、农产量调查 E 、高校在校生情况调查

2、我国统计调查的方法有 ( )

A 、统计报表 B、普查

C 、重点调查 D、典型调查 E 、抽样调查

3、在组距数列中,组中值是 ( )

A 、就是组平均数

B 、上限和下限之间的中点数值

C 、可用来代表各组标志值的平均水平

D 、在开放式分组中,可参照相邻组的组距来确定 E 、在开放式分组中无法确定

4、统计分布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 )

A 、各组的频数大于0 B 、各组的频率大于1 C 、各组的频率总和等于1

D 、各组的向上累计频率大于1 E 、各组的向下累计频率小于1

5、下列对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的陈述中,错误的有 ( )

A 、两者都是非全面调查

B 、两者都是按随机的原则抽取单位

C 、两者都是按非随机的原则抽取单位

D 、两者都属于专门调查

E 、两者都用以推算总体的数量特征

6、组距数列中,影响各组次数分布的要素有 ( )

A 、总体单位数的多少 B 、变量值的大小

C 、组距 D 、组限 E 、组数

7、普查是一种( )。

A、全面调查 B、非全面调查 C、专门调查 D、经常性调查 E、一次性调查

8、对于离散型变量数列 ( )

A 、只能编制组距式数列

B 、只能编制单项式数列

C 、对于变量值项数少的可编制单项数列

D 、对于变量值项数多的可编制组距式数列

E 、既能编制单项式数列,也能编制组距式数列

三、判断题

1、重点调查的误差是可以事先计算和控制的。 ( )

2、统计分组是统计整理的基本方法,因此它并不能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

3、离散型变量既可以进行单项式分组,也可以进行组距式分组。 ( )

4、连续型变量既可以进行单项式分组,也可以进行组距式分组。 ( )

5、统计分组的关键是正确选择分组标志。 ( )

6、典型调查可以从数量上推断总体,因其也遵守随机原则。 ( )

7、编制组距数列在具体确定组距时,应使组距能体现组内资料的差异性和组间资料的同质性。 ( )

8、普查必须统一规定调查资料所属的标准时点。 ( )

邻组组距9、缺上限的开口组组中值 。 ( ) 2

10、一次性调查是指只调查一次,以后不再进行的调查。( )

11、一般来说,离散型变量组距数列,相邻组的组限必须重叠。( )

12、普查一般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它并不排斥对属于时期现象的项目的调查。 ( )

13、分组以后,各组的频数越大,则组的标志值对于全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用也越大;而各组的频率越大,则组的标志值对全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用越小。( )

14、离散型变量既可以进行单项式分组,也可以进行组距式分组。 ( )

四、简答题

1、什么是统计分布?它包括哪两个要素?

2、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式分组分别在什么情况下运用?

3、统计调查方案设计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统计学》课程作业

第二章 统计调查与整理

一、单项选择题

1、制定统计调查方案,首先要明确 ( )

A 、统计调查对象 B 、统计调查单位 C 、统计调查项目 D 、统计调查目的

2、下列调查属于全面调查的是 ( )

A 、1%人口抽样调查 B 、经济普查

C 、家庭生活水平抽样调查 D 、农产品重点调查

3、在编制组距数列时,影响各组次数多少的主要因素是 ( A )

A 、组距和组数 B 、组数 C 、组距 D 、组中值

4、经常调查与一时调查是按( )来划分的。

A 、调查组织形式 B 、登记事物连续性

C 、调查方法 D 、调查对象包括范围

5、在同一变量数列中,组距的大小和组数的多少的关系是 ( )

A 、组数越多,组距越大 B 、组数越多,组距越小

C 、组数和组距成正比 D 、组数和组距没有必然联系

6、某市工商企业2004年生产经营成果的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2005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 ( )

A、一日 B 、一个月 C 、一年 D、一年零一个月

7、以下有关典型调查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 、可以检验全面调查数据的真实性 B 、能够补充全面调查资料的不足

C 、必须同其他调查结果结合起来使用 D 、不容易受人们主观认识上的影响

8、指出下列哪种分组是按品质标志分组的 ( )

A 、企业按职工人数多少分组 B 、企业按资金拥有量分组

C 、企业按经济类型分组 D 、企业按设备拥有量分组

9、权数对于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实质上取决于 ( )

A 、标志值本身的大小 B 、标志值数量的多少

C 、各组标志值占总体标志总量比重的大小

D 、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总数比重的大小

10、调查时间的含义是 ( )

A 、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 B 、进行调查的时间C 、调查工作期限 D 、调

查资料报送的时间

11、某城市拟对占全市储蓄额4/5的几个大储蓄所进行调查,以了解全市储蓄的一

般情况,则这种调查方式是 ( )

A 、普查 B 、抽样调查 C 、重点调查 D 、典型调查

12、分配数列是 ( )A 、按数量标志值分组形成的数列 B 、按品质标志表现分组形成的数列C 、按统计

指标分组形成的数列 D 、按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分组所形成的数列

13、重点调查中重点单位是指 ( )

A 、标志总量在总体中有很大比重的单位 B 、具有典型意义或代表性的单位

C 、具有反映事物属性差异的品质标志的单位 D 、能用以推算总体标志总量的单位

14、企业按商品销售额分组 ( )

A 、只能使用单项式分组 B 、只能使用组距式分组

C 、可以用单项式分组,也可以用组距式分组 D 、无法分组

15、某连续变量数列,第一组设置为开口组,其上限为800,相邻组的组中值为880,

则第一组的组中值为 ( )

A 、700 B 、710 C 、720 D 、740

16、就一次统计活动来讲,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依次分为( C )三个阶段。

A 、统计设计、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B 、统计调查、统计设计、统计分析

C 、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D 、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

17、统计服务的具体内容可归纳为 ( D )

A 、信息和咨询 B 、信息和监督 C 、信息和管理 D 、咨询和监督

18、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 ( )

A 、企业固定资产使用情况调查 B 、人口普查

C 、工业企业现状调查 D 、某地区工商企业职工基本情况调查

19、划分连续变量的组限时,相邻的组限必须 ( )

A 、重叠 B 、相近 C 、不等 D 、无所谓

20、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500,相邻组的组中值为480,则末

组的组中值为 ( )

A 、520 B 、510 C 、500 D 、540

21、事物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统计工作为 ( )

A 、统计调查 B 、统计整理 C 、统计分析 D 、统计方法

22、人口普查属于 ( )

A 、典型调查 B 、抽样调查 C 、全面统计报表 D 、全面调查

23、次数分布的类型主要取决于 ( )

A 、统计总体所处的条件 B 、分组标志的选择

C 、社会经济现象的性质 D 、变量是连续还是离散

24、在次数分布中,频率是指 ( )

A 、各组的频数相互之比 B 、各组分布次数相互之比

C 、各组分布次数与总次数之比 D 、各组分布次数与比重之比

25、统计工作( )阶段是认识客观经济现象的起点。

A 、统计设计 B 、统计调查 C 、统计整理 D 、统计分析

26、某灯泡厂生产一批灯泡,欲了解其产品质量,需要采用 ( )

A 、重点调查 B 、典型调查 C 、抽样调查 D 、普查

27、从内容上看,统计表的构成包括 ( )

A 、单一表和一览 B 、分组表和简单表

C 、总标题、分标题和数字资料 D 、主词和宾词

28、在全国人口普查中,调查单位是 ( )

A 、全国的人口 B 、每一个人 C 、全国的居民户 D 、每一户

29、对某工业企业的下述指标进行调查时,适宜于连续登记的是( )。

A 、产品产量 B、厂房面积 C、职工人数 D、生产设备数

30、某连续变量组距数列,其末组组限为500以上,又知其邻组组中值为480,则

其末组组中值为( )。

A 、510 B、520 C、500 D、490

31、对一批商品进行质量检验,最适宜采用的方法是 ( )

A 、全面调查 B、抽样调查 C、典型调查 D、重点调查

32、下列分组中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是 ( )

A 、学生按考试分数分组 B、产品按品种分组

C 、企业按计划完成程度分组 D、家庭按年收入分组

33、正常情况按成绩分组的学生人数次数分布图呈 ( A )

A 、钟型分布 B、U 型分布 C、正J 型分布 D、反J 型分布

34、某市为了掌握流动人口情况,拟对该市几个流动人口较集中的地区进行调查,

这种调查的组织方式是( )

A 、重点调查 B 、典型调查 C 、普查 D 、抽样调查

35、在分组时,凡遇到某单位的标志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数值时,一般是

( )

A. 将此值归入上限所在组 B. 将此值归入下限所在组

C. 此值归入两组均可 D. 另立一组

36、对同一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分别进行简单分组,形成 ( )

A. 复合分组 B.层叠分组 C.平行分组体系 D. 复合分组体系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情况下,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不一致的是 ( )

A 、人口普查 B 、工业企业普查

C 、某市零售商店销售情况调查 D 、农产量调查 E 、高校在校生情况调查

2、我国统计调查的方法有 ( )

A 、统计报表 B、普查

C 、重点调查 D、典型调查 E 、抽样调查

3、在组距数列中,组中值是 ( )

A 、就是组平均数

B 、上限和下限之间的中点数值

C 、可用来代表各组标志值的平均水平

D 、在开放式分组中,可参照相邻组的组距来确定 E 、在开放式分组中无法确定

4、统计分布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 )

A 、各组的频数大于0 B 、各组的频率大于1 C 、各组的频率总和等于1

D 、各组的向上累计频率大于1 E 、各组的向下累计频率小于1

5、下列对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的陈述中,错误的有 ( )

A 、两者都是非全面调查

B 、两者都是按随机的原则抽取单位

C 、两者都是按非随机的原则抽取单位

D 、两者都属于专门调查

E 、两者都用以推算总体的数量特征

6、组距数列中,影响各组次数分布的要素有 ( )

A 、总体单位数的多少 B 、变量值的大小

C 、组距 D 、组限 E 、组数

7、普查是一种( )。

A、全面调查 B、非全面调查 C、专门调查 D、经常性调查 E、一次性调查

8、对于离散型变量数列 ( )

A 、只能编制组距式数列

B 、只能编制单项式数列

C 、对于变量值项数少的可编制单项数列

D 、对于变量值项数多的可编制组距式数列

E 、既能编制单项式数列,也能编制组距式数列

三、判断题

1、重点调查的误差是可以事先计算和控制的。 ( )

2、统计分组是统计整理的基本方法,因此它并不能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

3、离散型变量既可以进行单项式分组,也可以进行组距式分组。 ( )

4、连续型变量既可以进行单项式分组,也可以进行组距式分组。 ( )

5、统计分组的关键是正确选择分组标志。 ( )

6、典型调查可以从数量上推断总体,因其也遵守随机原则。 ( )

7、编制组距数列在具体确定组距时,应使组距能体现组内资料的差异性和组间资料的同质性。 ( )

8、普查必须统一规定调查资料所属的标准时点。 ( )

邻组组距9、缺上限的开口组组中值 。 ( ) 2

10、一次性调查是指只调查一次,以后不再进行的调查。( )

11、一般来说,离散型变量组距数列,相邻组的组限必须重叠。( )

12、普查一般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它并不排斥对属于时期现象的项目的调查。 ( )

13、分组以后,各组的频数越大,则组的标志值对于全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用也越大;而各组的频率越大,则组的标志值对全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用越小。( )

14、离散型变量既可以进行单项式分组,也可以进行组距式分组。 ( )

四、简答题

1、什么是统计分布?它包括哪两个要素?

2、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式分组分别在什么情况下运用?

3、统计调查方案设计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相关内容

  • 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 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生物统计学(biostatistics ) 课程编码:1313017215 课程类别:专业课 总学时数:36 课内实验时数:0 学分:2 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综合教研室 适用专业:生物科学 适用对象:本科(四年) 一.课程的性质.类型.目的和任务 生物统计学是 ...

  • 2013年 经济类专业[会计学原理]学习指导
  • 2013年秋季学期经济类专业<会计学原理>课程学习指导 一.课程简介 会计学是一门研究财务活动和成本资料的收集.分类.综合.分析和解释并为决策提供信息的学科.会计学原理是会计学的一个分支,主要阐述会计的基本理论.会计的基本知识和会计基本方法,是学好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基 ...

  •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大纲
  • <中级财务会计(上)>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会计学 学 时 数:64 学 分 数:4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中级财务会计(上)是高等学校会计学专业本科生.财务管理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它与中级财务会计(下)构成中级财务会计的完整内容.中级财务会计是以企业的资金运 ...

  • [铁路运输组织学](上)自学任务书
  • <铁路运输组织学>(上)自学任务书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属交通运输专业必修课,是该专业重要的专业特色课程,也是该专业最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 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应了解铁路运输组织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铁路车站.分局(路局)运营管理工作的基本原理和最有效地综合运用铁路技 ...

  • 优教班班通使用说明文档
  • 1 优教班班通概述 优教班班通由郑州威科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设计.开发,它根据教师.学生及家长需求,基于中小学班班通系统,秉承"服务教师.专注学生.助力家长"的理念,引进丰富的优质教育资源,提供教师备授课功能:提供资源推荐辅助学生预习和课后复习:提供在线作业提高作业批改效率及学生作 ...

  • [卫生事业管理]教学大纲
  • <卫生事业管理>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1. 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卫生事业管理课程是介绍管理相关理论.卫生政策和管理技术的综合性课程.在学科分类上属于管理学中公共管理的分支领域.在课程结构中属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也是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的专业必修课程.本课程将为从事卫生事业管 ...

  •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课堂作业的设计
  • 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大多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的改革,却对有效作业并不关注.小学数学作业普遍还存在机械重复作业,缺乏思维参与,埋没了学生的潜能,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数学作业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检验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主要形式. 传统的数学教学主要是传授与接 ...

  • 新学期新目标新举措
  • 新学期.新目标.新举措 各位老师,为了进一步规范教学常规管理,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本学期采取一系列务实举措. 第一:加大教学常规检查力度.教学常规检查实行学校常规检查与日常检查相结合.日常检查以备课组自查为主,每周一查.学校组织检查组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开学初检查一次,期中后检查一次,期末 ...

  • 网络课程使用手册-学生使用说明
  • 尔雅平台使用手册 学生版 2014年12月 目录 如何登录系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