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课程作业
第二章 统计调查与整理
一、单项选择题
1、制定统计调查方案,首先要明确 ( )
A 、统计调查对象 B 、统计调查单位 C 、统计调查项目 D 、统计调查目的
2、下列调查属于全面调查的是 ( )
A 、1%人口抽样调查 B 、经济普查
C 、家庭生活水平抽样调查 D 、农产品重点调查
3、在编制组距数列时,影响各组次数多少的主要因素是 ( A )
A 、组距和组数 B 、组数 C 、组距 D 、组中值
4、经常调查与一时调查是按( )来划分的。
A 、调查组织形式 B 、登记事物连续性
C 、调查方法 D 、调查对象包括范围
5、在同一变量数列中,组距的大小和组数的多少的关系是 ( )
A 、组数越多,组距越大 B 、组数越多,组距越小
C 、组数和组距成正比 D 、组数和组距没有必然联系
6、某市工商企业2004年生产经营成果的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2005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 ( )
A、一日 B 、一个月 C 、一年 D、一年零一个月
7、以下有关典型调查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 、可以检验全面调查数据的真实性 B 、能够补充全面调查资料的不足
C 、必须同其他调查结果结合起来使用 D 、不容易受人们主观认识上的影响
8、指出下列哪种分组是按品质标志分组的 ( )
A 、企业按职工人数多少分组 B 、企业按资金拥有量分组
C 、企业按经济类型分组 D 、企业按设备拥有量分组
9、权数对于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实质上取决于 ( )
A 、标志值本身的大小 B 、标志值数量的多少
C 、各组标志值占总体标志总量比重的大小
D 、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总数比重的大小
10、调查时间的含义是 ( )
A 、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 B 、进行调查的时间C 、调查工作期限 D 、调
查资料报送的时间
11、某城市拟对占全市储蓄额4/5的几个大储蓄所进行调查,以了解全市储蓄的一
般情况,则这种调查方式是 ( )
A 、普查 B 、抽样调查 C 、重点调查 D 、典型调查
12、分配数列是 ( )A 、按数量标志值分组形成的数列 B 、按品质标志表现分组形成的数列C 、按统计
指标分组形成的数列 D 、按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分组所形成的数列
13、重点调查中重点单位是指 ( )
A 、标志总量在总体中有很大比重的单位 B 、具有典型意义或代表性的单位
C 、具有反映事物属性差异的品质标志的单位 D 、能用以推算总体标志总量的单位
14、企业按商品销售额分组 ( )
A 、只能使用单项式分组 B 、只能使用组距式分组
C 、可以用单项式分组,也可以用组距式分组 D 、无法分组
15、某连续变量数列,第一组设置为开口组,其上限为800,相邻组的组中值为880,
则第一组的组中值为 ( )
A 、700 B 、710 C 、720 D 、740
16、就一次统计活动来讲,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依次分为( C )三个阶段。
A 、统计设计、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B 、统计调查、统计设计、统计分析
C 、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D 、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
17、统计服务的具体内容可归纳为 ( D )
A 、信息和咨询 B 、信息和监督 C 、信息和管理 D 、咨询和监督
18、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 ( )
A 、企业固定资产使用情况调查 B 、人口普查
C 、工业企业现状调查 D 、某地区工商企业职工基本情况调查
19、划分连续变量的组限时,相邻的组限必须 ( )
A 、重叠 B 、相近 C 、不等 D 、无所谓
20、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500,相邻组的组中值为480,则末
组的组中值为 ( )
A 、520 B 、510 C 、500 D 、540
21、事物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统计工作为 ( )
A 、统计调查 B 、统计整理 C 、统计分析 D 、统计方法
22、人口普查属于 ( )
A 、典型调查 B 、抽样调查 C 、全面统计报表 D 、全面调查
23、次数分布的类型主要取决于 ( )
A 、统计总体所处的条件 B 、分组标志的选择
C 、社会经济现象的性质 D 、变量是连续还是离散
24、在次数分布中,频率是指 ( )
A 、各组的频数相互之比 B 、各组分布次数相互之比
C 、各组分布次数与总次数之比 D 、各组分布次数与比重之比
25、统计工作( )阶段是认识客观经济现象的起点。
A 、统计设计 B 、统计调查 C 、统计整理 D 、统计分析
26、某灯泡厂生产一批灯泡,欲了解其产品质量,需要采用 ( )
A 、重点调查 B 、典型调查 C 、抽样调查 D 、普查
27、从内容上看,统计表的构成包括 ( )
A 、单一表和一览 B 、分组表和简单表
C 、总标题、分标题和数字资料 D 、主词和宾词
28、在全国人口普查中,调查单位是 ( )
A 、全国的人口 B 、每一个人 C 、全国的居民户 D 、每一户
29、对某工业企业的下述指标进行调查时,适宜于连续登记的是( )。
A 、产品产量 B、厂房面积 C、职工人数 D、生产设备数
30、某连续变量组距数列,其末组组限为500以上,又知其邻组组中值为480,则
其末组组中值为( )。
A 、510 B、520 C、500 D、490
31、对一批商品进行质量检验,最适宜采用的方法是 ( )
A 、全面调查 B、抽样调查 C、典型调查 D、重点调查
32、下列分组中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是 ( )
A 、学生按考试分数分组 B、产品按品种分组
C 、企业按计划完成程度分组 D、家庭按年收入分组
33、正常情况按成绩分组的学生人数次数分布图呈 ( A )
A 、钟型分布 B、U 型分布 C、正J 型分布 D、反J 型分布
34、某市为了掌握流动人口情况,拟对该市几个流动人口较集中的地区进行调查,
这种调查的组织方式是( )
A 、重点调查 B 、典型调查 C 、普查 D 、抽样调查
35、在分组时,凡遇到某单位的标志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数值时,一般是
( )
A. 将此值归入上限所在组 B. 将此值归入下限所在组
C. 此值归入两组均可 D. 另立一组
36、对同一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分别进行简单分组,形成 ( )
A. 复合分组 B.层叠分组 C.平行分组体系 D. 复合分组体系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情况下,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不一致的是 ( )
A 、人口普查 B 、工业企业普查
C 、某市零售商店销售情况调查 D 、农产量调查 E 、高校在校生情况调查
2、我国统计调查的方法有 ( )
A 、统计报表 B、普查
C 、重点调查 D、典型调查 E 、抽样调查
3、在组距数列中,组中值是 ( )
A 、就是组平均数
B 、上限和下限之间的中点数值
C 、可用来代表各组标志值的平均水平
D 、在开放式分组中,可参照相邻组的组距来确定 E 、在开放式分组中无法确定
4、统计分布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 )
A 、各组的频数大于0 B 、各组的频率大于1 C 、各组的频率总和等于1
D 、各组的向上累计频率大于1 E 、各组的向下累计频率小于1
5、下列对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的陈述中,错误的有 ( )
A 、两者都是非全面调查
B 、两者都是按随机的原则抽取单位
C 、两者都是按非随机的原则抽取单位
D 、两者都属于专门调查
E 、两者都用以推算总体的数量特征
6、组距数列中,影响各组次数分布的要素有 ( )
A 、总体单位数的多少 B 、变量值的大小
C 、组距 D 、组限 E 、组数
7、普查是一种( )。
A、全面调查 B、非全面调查 C、专门调查 D、经常性调查 E、一次性调查
8、对于离散型变量数列 ( )
A 、只能编制组距式数列
B 、只能编制单项式数列
C 、对于变量值项数少的可编制单项数列
D 、对于变量值项数多的可编制组距式数列
E 、既能编制单项式数列,也能编制组距式数列
三、判断题
1、重点调查的误差是可以事先计算和控制的。 ( )
2、统计分组是统计整理的基本方法,因此它并不能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
3、离散型变量既可以进行单项式分组,也可以进行组距式分组。 ( )
4、连续型变量既可以进行单项式分组,也可以进行组距式分组。 ( )
5、统计分组的关键是正确选择分组标志。 ( )
6、典型调查可以从数量上推断总体,因其也遵守随机原则。 ( )
7、编制组距数列在具体确定组距时,应使组距能体现组内资料的差异性和组间资料的同质性。 ( )
8、普查必须统一规定调查资料所属的标准时点。 ( )
邻组组距9、缺上限的开口组组中值 。 ( ) 2
10、一次性调查是指只调查一次,以后不再进行的调查。( )
11、一般来说,离散型变量组距数列,相邻组的组限必须重叠。( )
12、普查一般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它并不排斥对属于时期现象的项目的调查。 ( )
13、分组以后,各组的频数越大,则组的标志值对于全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用也越大;而各组的频率越大,则组的标志值对全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用越小。( )
14、离散型变量既可以进行单项式分组,也可以进行组距式分组。 ( )
四、简答题
1、什么是统计分布?它包括哪两个要素?
2、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式分组分别在什么情况下运用?
3、统计调查方案设计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统计学》课程作业
第二章 统计调查与整理
一、单项选择题
1、制定统计调查方案,首先要明确 ( )
A 、统计调查对象 B 、统计调查单位 C 、统计调查项目 D 、统计调查目的
2、下列调查属于全面调查的是 ( )
A 、1%人口抽样调查 B 、经济普查
C 、家庭生活水平抽样调查 D 、农产品重点调查
3、在编制组距数列时,影响各组次数多少的主要因素是 ( A )
A 、组距和组数 B 、组数 C 、组距 D 、组中值
4、经常调查与一时调查是按( )来划分的。
A 、调查组织形式 B 、登记事物连续性
C 、调查方法 D 、调查对象包括范围
5、在同一变量数列中,组距的大小和组数的多少的关系是 ( )
A 、组数越多,组距越大 B 、组数越多,组距越小
C 、组数和组距成正比 D 、组数和组距没有必然联系
6、某市工商企业2004年生产经营成果的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2005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 ( )
A、一日 B 、一个月 C 、一年 D、一年零一个月
7、以下有关典型调查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 、可以检验全面调查数据的真实性 B 、能够补充全面调查资料的不足
C 、必须同其他调查结果结合起来使用 D 、不容易受人们主观认识上的影响
8、指出下列哪种分组是按品质标志分组的 ( )
A 、企业按职工人数多少分组 B 、企业按资金拥有量分组
C 、企业按经济类型分组 D 、企业按设备拥有量分组
9、权数对于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实质上取决于 ( )
A 、标志值本身的大小 B 、标志值数量的多少
C 、各组标志值占总体标志总量比重的大小
D 、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总数比重的大小
10、调查时间的含义是 ( )
A 、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 B 、进行调查的时间C 、调查工作期限 D 、调
查资料报送的时间
11、某城市拟对占全市储蓄额4/5的几个大储蓄所进行调查,以了解全市储蓄的一
般情况,则这种调查方式是 ( )
A 、普查 B 、抽样调查 C 、重点调查 D 、典型调查
12、分配数列是 ( )A 、按数量标志值分组形成的数列 B 、按品质标志表现分组形成的数列C 、按统计
指标分组形成的数列 D 、按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分组所形成的数列
13、重点调查中重点单位是指 ( )
A 、标志总量在总体中有很大比重的单位 B 、具有典型意义或代表性的单位
C 、具有反映事物属性差异的品质标志的单位 D 、能用以推算总体标志总量的单位
14、企业按商品销售额分组 ( )
A 、只能使用单项式分组 B 、只能使用组距式分组
C 、可以用单项式分组,也可以用组距式分组 D 、无法分组
15、某连续变量数列,第一组设置为开口组,其上限为800,相邻组的组中值为880,
则第一组的组中值为 ( )
A 、700 B 、710 C 、720 D 、740
16、就一次统计活动来讲,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依次分为( C )三个阶段。
A 、统计设计、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B 、统计调查、统计设计、统计分析
C 、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D 、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
17、统计服务的具体内容可归纳为 ( D )
A 、信息和咨询 B 、信息和监督 C 、信息和管理 D 、咨询和监督
18、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 ( )
A 、企业固定资产使用情况调查 B 、人口普查
C 、工业企业现状调查 D 、某地区工商企业职工基本情况调查
19、划分连续变量的组限时,相邻的组限必须 ( )
A 、重叠 B 、相近 C 、不等 D 、无所谓
20、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500,相邻组的组中值为480,则末
组的组中值为 ( )
A 、520 B 、510 C 、500 D 、540
21、事物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统计工作为 ( )
A 、统计调查 B 、统计整理 C 、统计分析 D 、统计方法
22、人口普查属于 ( )
A 、典型调查 B 、抽样调查 C 、全面统计报表 D 、全面调查
23、次数分布的类型主要取决于 ( )
A 、统计总体所处的条件 B 、分组标志的选择
C 、社会经济现象的性质 D 、变量是连续还是离散
24、在次数分布中,频率是指 ( )
A 、各组的频数相互之比 B 、各组分布次数相互之比
C 、各组分布次数与总次数之比 D 、各组分布次数与比重之比
25、统计工作( )阶段是认识客观经济现象的起点。
A 、统计设计 B 、统计调查 C 、统计整理 D 、统计分析
26、某灯泡厂生产一批灯泡,欲了解其产品质量,需要采用 ( )
A 、重点调查 B 、典型调查 C 、抽样调查 D 、普查
27、从内容上看,统计表的构成包括 ( )
A 、单一表和一览 B 、分组表和简单表
C 、总标题、分标题和数字资料 D 、主词和宾词
28、在全国人口普查中,调查单位是 ( )
A 、全国的人口 B 、每一个人 C 、全国的居民户 D 、每一户
29、对某工业企业的下述指标进行调查时,适宜于连续登记的是( )。
A 、产品产量 B、厂房面积 C、职工人数 D、生产设备数
30、某连续变量组距数列,其末组组限为500以上,又知其邻组组中值为480,则
其末组组中值为( )。
A 、510 B、520 C、500 D、490
31、对一批商品进行质量检验,最适宜采用的方法是 ( )
A 、全面调查 B、抽样调查 C、典型调查 D、重点调查
32、下列分组中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是 ( )
A 、学生按考试分数分组 B、产品按品种分组
C 、企业按计划完成程度分组 D、家庭按年收入分组
33、正常情况按成绩分组的学生人数次数分布图呈 ( A )
A 、钟型分布 B、U 型分布 C、正J 型分布 D、反J 型分布
34、某市为了掌握流动人口情况,拟对该市几个流动人口较集中的地区进行调查,
这种调查的组织方式是( )
A 、重点调查 B 、典型调查 C 、普查 D 、抽样调查
35、在分组时,凡遇到某单位的标志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数值时,一般是
( )
A. 将此值归入上限所在组 B. 将此值归入下限所在组
C. 此值归入两组均可 D. 另立一组
36、对同一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分别进行简单分组,形成 ( )
A. 复合分组 B.层叠分组 C.平行分组体系 D. 复合分组体系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情况下,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不一致的是 ( )
A 、人口普查 B 、工业企业普查
C 、某市零售商店销售情况调查 D 、农产量调查 E 、高校在校生情况调查
2、我国统计调查的方法有 ( )
A 、统计报表 B、普查
C 、重点调查 D、典型调查 E 、抽样调查
3、在组距数列中,组中值是 ( )
A 、就是组平均数
B 、上限和下限之间的中点数值
C 、可用来代表各组标志值的平均水平
D 、在开放式分组中,可参照相邻组的组距来确定 E 、在开放式分组中无法确定
4、统计分布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 )
A 、各组的频数大于0 B 、各组的频率大于1 C 、各组的频率总和等于1
D 、各组的向上累计频率大于1 E 、各组的向下累计频率小于1
5、下列对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的陈述中,错误的有 ( )
A 、两者都是非全面调查
B 、两者都是按随机的原则抽取单位
C 、两者都是按非随机的原则抽取单位
D 、两者都属于专门调查
E 、两者都用以推算总体的数量特征
6、组距数列中,影响各组次数分布的要素有 ( )
A 、总体单位数的多少 B 、变量值的大小
C 、组距 D 、组限 E 、组数
7、普查是一种( )。
A、全面调查 B、非全面调查 C、专门调查 D、经常性调查 E、一次性调查
8、对于离散型变量数列 ( )
A 、只能编制组距式数列
B 、只能编制单项式数列
C 、对于变量值项数少的可编制单项数列
D 、对于变量值项数多的可编制组距式数列
E 、既能编制单项式数列,也能编制组距式数列
三、判断题
1、重点调查的误差是可以事先计算和控制的。 ( )
2、统计分组是统计整理的基本方法,因此它并不能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
3、离散型变量既可以进行单项式分组,也可以进行组距式分组。 ( )
4、连续型变量既可以进行单项式分组,也可以进行组距式分组。 ( )
5、统计分组的关键是正确选择分组标志。 ( )
6、典型调查可以从数量上推断总体,因其也遵守随机原则。 ( )
7、编制组距数列在具体确定组距时,应使组距能体现组内资料的差异性和组间资料的同质性。 ( )
8、普查必须统一规定调查资料所属的标准时点。 ( )
邻组组距9、缺上限的开口组组中值 。 ( ) 2
10、一次性调查是指只调查一次,以后不再进行的调查。( )
11、一般来说,离散型变量组距数列,相邻组的组限必须重叠。( )
12、普查一般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它并不排斥对属于时期现象的项目的调查。 ( )
13、分组以后,各组的频数越大,则组的标志值对于全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用也越大;而各组的频率越大,则组的标志值对全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用越小。( )
14、离散型变量既可以进行单项式分组,也可以进行组距式分组。 ( )
四、简答题
1、什么是统计分布?它包括哪两个要素?
2、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式分组分别在什么情况下运用?
3、统计调查方案设计的主要内容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