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冬至节

  在我国农历中,冬至不仅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   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诸如馄饨、饺子、汤圆、赤豆粥、黍米糕等都可作为年节食品。曾较为时兴的“冬至亚岁宴”的名目也很多,如吃冬至肉、献冬至盘、供冬至团、馄饨拜冬等。   较为普遍的有冬至吃馄饨的风俗。早在南宋时,临安人就在冬至吃馄饨,开始是为了祭祀祖先,后逐渐盛行开来,民间有“冬至馄饨夏至面”之说。馄饨发展至今,更成为名号繁多、制作各异、鲜香味美、遍布全国各地、深受人们喜爱的著名小吃。馄饨名号繁多,江浙等大多数地方称馄饨,而广东则称云吞,湖北称包面,江西称清汤,四川称抄手,新疆称曲曲等等。   吃汤圆也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旧时上海人最讲究吃汤团。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   在我国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之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同姓同宗者于冬至或前后约定之早日,集到祖祠中照长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称“祭祖”。祭典之后,还会大摆宴席,招待前来祭祖的宗亲们。大家开怀畅饮,相互联络久别生疏的感情,称之为“食祖”,以示不忘自己的“根”。   据传,冬至在历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曾经是个很热闹的日子,有不少有趣的传说。   冬至传说之一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吃“捏冻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饺子的俗称。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时适逢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冻耳朵”此种习俗。以后人们称它为“饺子”,也有的称它为“扁食”和“烫面饺”,人们还纷纷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人。   冬至传说之二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在我国农历中,冬至不仅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   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诸如馄饨、饺子、汤圆、赤豆粥、黍米糕等都可作为年节食品。曾较为时兴的“冬至亚岁宴”的名目也很多,如吃冬至肉、献冬至盘、供冬至团、馄饨拜冬等。   较为普遍的有冬至吃馄饨的风俗。早在南宋时,临安人就在冬至吃馄饨,开始是为了祭祀祖先,后逐渐盛行开来,民间有“冬至馄饨夏至面”之说。馄饨发展至今,更成为名号繁多、制作各异、鲜香味美、遍布全国各地、深受人们喜爱的著名小吃。馄饨名号繁多,江浙等大多数地方称馄饨,而广东则称云吞,湖北称包面,江西称清汤,四川称抄手,新疆称曲曲等等。   吃汤圆也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旧时上海人最讲究吃汤团。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   在我国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之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同姓同宗者于冬至或前后约定之早日,集到祖祠中照长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称“祭祖”。祭典之后,还会大摆宴席,招待前来祭祖的宗亲们。大家开怀畅饮,相互联络久别生疏的感情,称之为“食祖”,以示不忘自己的“根”。   据传,冬至在历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曾经是个很热闹的日子,有不少有趣的传说。   冬至传说之一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吃“捏冻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饺子的俗称。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时适逢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冻耳朵”此种习俗。以后人们称它为“饺子”,也有的称它为“扁食”和“烫面饺”,人们还纷纷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人。   冬至传说之二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相关内容

  • 中国传统节日诗词诗歌总汇(语文版七年级备课资料)
  • 中国传统节日诗词诗歌总汇一.春节诗词 春节的诗歌    < 田家元日 >  (唐)孟浩然: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卖痴呆词>(唐)范成大: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 ...

  • 古诗词中的风花雪月.春夏秋冬
  • 古诗词中的风花雪月.春夏秋冬 风 1.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王维<观猎>) 3.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塞下曲>) 4.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5. 柴门 ...

  • 高考复习如何读懂诗歌
  • 高考复习--古诗鉴赏之如何读懂一首诗 教学目的: 高考复习--古诗鉴赏之如何读懂一首诗 1. 明确高考对诗歌鉴赏的考查要求 2. 掌握读懂诗歌的方法.步骤 3. 通过高考试题进行夯实.反馈 教学重点.难点 以高考试题为例,分析在做题中读懂一首诗的方法.步骤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诗歌鉴赏考查的角度 ...

  • 诗歌鉴赏(思想情感)
  • 诗歌鉴赏(思想感情) 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送刘帅归蜀 万水朝东弱水西,先生归去老峨眉. 人间那得楼千尺,望得峨眉山见时.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

  • 诗词分类记忆
  • 第七份资料诗词分类记忆 [诗中春] 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 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5.野火烧不尽, ...

  • 七年级上16首课外补充古诗词
  • 短歌行·对酒当歌(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 ...

  • 诗歌鉴赏:理解诗歌--结构
  • 诗歌鉴赏:理解诗歌--结构 [教学目标] 了解诗歌结构特点 学会运用诗歌结构特点,分析诗句在诗歌中的作用 掌握概括诗歌结构层次的思路和方法 掌握高考命题特点和解题思路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高考命题点与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学方法] 练习.归纳.讲授.点拨 [教学步骤] 一.诗句在诗歌中结构中的作用 ...

  • 高考语文复习:羁旅思乡诗鉴赏教案
  • 高考语文复习:羁旅思乡诗鉴赏教案 教学园地 11-05 2316 : 高考语文复习:羁旅思乡诗鉴赏教案 教学目标: 1.把握羁旅行役类诗歌的常见命题角度. 2.了解羁旅行役类诗歌的表达技巧(常用哪些意象表达愁思之情) 3.结合具体作品把握羁旅愁思之情的几种具体表现形式. 教学重难点:羁旅行役类诗歌的 ...

  • 鉴赏古代诗歌的相关知识
  • 古代诗歌思想内容分类鉴赏学案 [高考目标] 1.识记 体裁以近体诗和词为主,考点分布比较全面,形象语言表达观点态度均有不同程度的考查,题量稳定,一般设2道题,分值有增加的趋势.唐诗鉴赏一直是古代诗歌鉴赏的主轴,直到2005年以前都是独霸天下的.随着地方卷的增多,命题的选材.题型等也随着呈现出百花争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