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 论
法国画家达盖尔一心想发明摄影术,他和他人合作,通过多次实验终于发现碘化银版在摄影曝光后,通过显像、定影步骤,能使银版上的影像长期固定。于是达盖尔用自己的名字发表了“达盖尔摄影术”并申请了专利。1839年8月19日法国学术院就“达盖尔摄影术”作了详细阐述,国际上通常就把这天定为摄影术的正式发明日。
第一章 摄影成像原理
第一节 摄影光学知识
1、光与色:光是一种电磁波,它在均匀的介质中以每秒30万公里的速度沿直线传播。电磁波的波长范围非常宽,但人眼能看见的,只有波长范围从380~780毫微米(nm)的非常窄的一段,这段波长范围叫做可见光。不同波长的可见光,在我们的眼睛中产生不同的颜色感觉,按波长由长到短,光的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青、蓝、紫等色。比红光波长更长的叫红外线,比紫光波长更短的叫紫外线,它们都是人眼看不见的,叫做不可见光。
2、光线和光束:几何光学把光线看成是无直径,无体积,有一定方向的几何线条,用来表示光能传播的方向。有一定关系的一些光线集合起来,称为光束。由一发光点发出的光束,称为发散光束。所有光线汇聚于一点的光束,称为会聚光束。发光点或汇聚点在无穷远时,光束中的所有光线互相平行,称之为平行光束。以上都属于同心光束。而光束中的光线既不相交于一点又不互相平行时,称为像散光束。
3、透镜:照相机镜头是由若干片透镜组成,透镜有凸透镜和凹透镜两种。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称为凸透镜,又称“正透镜”,因为具有会聚光线的性能,也称“会聚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称为凹透镜,又称“负透镜”,因为具有发散光线的性能,也称“发散透镜”。注意“凸凹透镜”是凹度大于凸度的,而“凹凸透镜”则是凸度大于凹度的。
4、会聚和发散作用:在光路中,凸透镜能使平行光线会聚于透镜后一点F',凹透镜能使平行光线发散,使光线好像是从透镜前一点F'发出。
5、光轴:是指经过透镜两球面中心的直线,或通过一个球面中心并垂直于透镜另一面的直线。
6、透镜成像:当透镜的两个折射面为同轴球面,且将透镜的厚度看成接近零(薄透镜),折射率为n时,物体通过透镜的成像关系式为:1/像距-1/物距=1/焦距,称为高斯透镜公式。式中:像距为像点至透镜的距离,物距为物点至透镜的距离,焦距为焦点至透镜的距离。
7、透镜的片组:单透镜成像质量差,照相机上通常用组合透镜,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消除像差等不利因素。一般有3片3组、4片3组、10片8组等。
8、光线的传播规律:1、在均匀透明介质中按直线传播。2、光线在两种介质面上的传播遵守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反射定律: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分属法线两侧,且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折射定律:入射线、反射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角正弦与折射角正弦之比,等于第二种介质
的折射率(n’)与第一种介质的折射率(n)之比。即sinI/sinI’=n’/n。
9、小孔成像:在全黑的暗室中,给被摄体布置照明,并用一张描图纸对着它,在描图纸和被摄体之间布置一个带有针孔的不透明的屏障,结果在针孔另一侧的描图纸上可以看到一个被摄体的暗淡的倒立影像。很显然,小孔成像的现象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而进行的。
第二节 摄影化学知识
1、感光材料:是摄影中所使用的胶片胶卷和相纸的总称,可分为黑白感光材料和彩色感光材料两大类。黑白感光材料按对各种色光的敏感程度可分为X光片、紫外片、色盲片、分色片、全色片、红外片等。色盲片只感紫、蓝色光,对于其他色光几乎不起作用,反差极大、层次很少,多用于翻拍、拷贝;分色片感受除红光外的大部分可见光,反差大、层次少,一般只用于翻拍复制和印刷行业中;全色片能感受的色光范围基本上包括了全部的可见光,表现景物明暗层次丰富,在普通摄影中用的几乎全是全色片。彩色感光材料按用途可分为彩色正片、彩色负片、彩色反转片、彩色中间片、彩色一次成像片等。
感光材料按用途也可分为负性感光材料、正性感光材料和反转感光材料三类。负性感光材料经过曝光冲洗加工后,得到的影像其明暗正好与被摄景物相反,彩色负片的色彩则为被摄物体的补色,一般叫做“底片”。如用彩色负片拍摄的红花绿叶在底片上分别被记录为青色花、品红色叶 。正性感光材料经过曝光冲洗加工后,得到的影像其明暗和色彩与被摄景物一致,如照片、幻灯片等。反转感光材料经过曝光反转工艺冲洗加工后,得到的影像其明暗和色彩与被摄景物一致的正像,一般叫做“反转片”。如红、绿、蓝色的景物在彩色反转片上分别被记录为红、绿、蓝色。
2、像纸:分黑白相纸和彩色相纸两大类。黑白相纸按用途分印相纸和放大纸两类,按反差分为:特软性、软性、中性、硬性、特硬性五类。按号排列为0、1、2、3、4号相纸,纸号小反差小,纸号大反差大。
3、胶片:分黑白胶片和彩色胶片两大类。黑白胶卷有全色片、色盲片和分色片等,还有染料型黑白胶卷。彩色胶卷中分负片和反转片、灯光片和日光片、业余片和专业片。ISO、ASA、DIN、GB为胶卷感光度的四种标注方法,感光度和曝光量的关系是:感光度越低,需要的曝光量越多。感光度为ASA50的胶片相当于DIN标准的DIN18。按ISO标准规定的感光度标记,ASA200的胶片应标注为ISO200/24o。一般地说,卤化银晶体的直径越大,接受光照捕获光子的机会越多,就越容易变成可显影状态,感光能力也越强。故胶卷感光度越高,颗粒越粗,反差也越低。
4、感光材料乳剂层和附加层:感光乳剂层是感光材料的核心,由明胶、银盐和补加剂等组成,明胶一般是大型动物骨骼和皮中提炼出的高级动物胶,银盐可以是溴化银、氯化银、碘化银,也可以是它们的混合物。在乳剂中添加增感剂可以扩大胶片的感色范围。感光乳剂层和它的载体是感光材料的主体结构。附加层有表面的保护层、中间的粘合层和背面的假漆层。假漆层作用是防止片基产生静电,防止产生光晕,防止胶片卷曲。
5、感光材料的保存:一般中速黑白负片保存温度在13°C以下,高速黑白负片保存温度在0~8°C之间,黑白正片和相纸保存温度在20°C以下,各类彩色感光材料一般均应在0~8°C或更底的温度下保存,专业型彩色负片、
彩色反转片等则应保存在0°C以下。保存环境的相对湿度均应不超过65%。
6、显影:是指感光材料曝光产生潜影后,在显影液中进行处理,产生出可见影像的过程。现以黑白感光材料冲洗为例说明显影液的组成。显影剂作用:使已曝光的卤化银还原产生金属银,是显影液中必不可少的成分,主要成分米吐尔和对苯二酚应用的最广。促进剂作用:使显影速度加快,缩短显影时间,主要成分是碳酸钠,硼砂等碱性物质,若忘了添加促进剂按正常显影条件冲洗出的胶卷将密度偏小。保护剂作用:显影液在保存过程中与空气接触,显影剂很容易被氧化,保护剂将减缓这一过程的进行,使用最普遍的是亚硫酸钠。抑制剂作用:又称防灰雾剂,可以抑制显影中灰雾的产生,使底片通透,照片明亮,常用的有溴化钾、溴化钠等。在显影的过程中要搅拌,使药膜面和药水充分接触,否则会产生感光材料高光部位显影不足,反差过小等质量问题。
7、定影:显影之后,感光材料上既有感过光,显过影的金属银颗粒,又有既未感光也未显影的卤化银晶体。这些卤化银晶体如果在光照作用下,即使不进行显影也会产生可见的银密度,从而引起画面质量的变化。因此,必须把感光材料上未感光多余的卤化银除去,才能使影像质量稳定不变,这个处理过程称作“定影”。定影剂的主要成分是硫代硫酸钠,为了减缓定影剂的氧化,定影液中的保护剂一般也使用亚硫酸钠。
8、水洗:定影之后,必须用清水将感光材料上的硫代硫酸钠洗去,而且要漂洗干净。因为如有残存的硫代硫酸钠日后析出,会使胶片或像纸的质量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照片变黄,反差降低,而且这种质量的变化一般要经过若干时间才能看到,所以水洗程序的重要性往往被人们忽略。
9、胶卷和照片制作:黑白负片和照片的冲洗工艺流程是:显影→停显→定影→水洗→清洁→干燥等,彩色负片C—41的(罐冲)冲洗工艺流程是:彩显→漂白→水洗→定影→水洗→稳定→干燥。彩色照片RA-4的冲洗工艺流程是:彩显→漂定→水洗→稳定→干燥。放大照片的曝光量取决于底片的密度、光源的亮度、相纸的光感度、洗相药液的能力和镜头光圈的系数等要素。彩色照片制作可分为扩印和放大两种,彩色扩印照片与彩色放大照片制作工艺的区别在于前者无法剪裁,后者可以任意剪裁。
10、化学整修法:黑白底片和照片中,除去金属银的方法通常是先使用氧化剂(如铁氰化钾等)使金属银被氧化,再使用定影液,将被氧化的银离子变为可溶的物质,溶于水溶液中,这种方法通常称“减薄”。黑白底片和照片中可以在组成影像的金属银周围使用重铬酸钾、汞等物质,使金属阻光能力加大,也被称作“加厚”。
11、物理整修法:包括三种情况,增加密度:一般是使用毛笔沾上墨或颜料进行填补,对底片也经常使用铅笔,笔尖削得细而尖,并配以修相油。减少密度:主要工具是刮刀,刀具小,非常锋利,使用时要稳、准、轻,多用于黑白影像。增加色彩:选用柔软的毛笔和照相专用的透明色颜料。
第二章 照相机
第一节 照相机的结构
1、照相机的基本结构:有主体、镜头、快门、取景器、输片机构、计数
器,而性能比较完善的照相机还有调焦装置、测距器、连闪装置、自拍机等,性能更完善的照相机还有测光装置和小型闪光灯装置等。禄莱(Roueiflex)、哈苏(Hasseblad)、玛米亚(Mamiya)等是120照相机的常见品牌。
2、快门:快门作用是配合光圈,控制胶片曝光时间。快门速度以1秒为中心,一则数字表示实际快门速度的倒数,如1/2秒、1/4秒、1/8秒、1/16秒„1/1000秒、1/2000秒、1/4000秒;另一则表示实际快门的速度。
第二节 摄影镜头
1、 焦距:简单的可以理解为“镜头中心至焦平面的距离”。焦距的长短决定了被摄物体在焦平面上成像的大小,即镜头焦距长,所成的像大,视场角小;镜头焦距短,所成的像小,视场角大。
2、 调焦:作用是调节镜头和胶片平面的距离,使胶片得到清晰的影像。
3、 光圈:又称相对口径,由若干金属片组成,可调节进光大小的孔,通常位于镜头内。光圈的大小用光圈的F值系数表示,一般是2的倍数,其F值的系列是这样的:F/1、F/1.4、F/2、F/2.8、F/4、F/5.6、F/8、F/11、F/16、F/22„。F值的计算公式为F=镜头焦距÷光圈直径,F值和光圈的口径成反比。光圈的作用:1、调节进光量,2、调节景深。相邻两级光圈系数,前一级的通光量是后一级的2倍,后一级的通光量是前一级的1/2。
4、 景深:是照片中主体前至主体后的影像清晰的范围。光圈大景深短;光圈小景深长,镜头焦距长,景深短;镜头焦距短,景深长。获得大景深方法:小光圈+长摄距+短焦距镜头+超焦距对焦;获得小景深方法:大光圈+短摄距+长焦距镜头。
5、 焦深:是指在保持影像较为清晰的前提下,焦点沿着镜头光轴所允许移动的范围。获得大焦深方法:小光圈+长摄距+长焦距镜头。
6、加膜:镜头内部光线的散射和反射,不能形成正常影像的光,会破坏影像的
品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镜头的加膜技术出现了。加膜也称镀膜,即将某一种色光波长1/4厚度的特殊化学物质覆于镜头表面(在真空中进行),使之形成抗反射层,能显著地减少散射的光量,提高镜头的透光能力。加膜镜头分为单层加膜和多层加膜两种,单层加膜只能对某一种色光起作用,而多层加膜则能对多种色光起作用,透光能力大大增强。如一只7片6组的标准镜头,不加膜透光率为59%,单层加膜透光率为为81%,多层加膜透光率为则为97%。
7、镜头种类:标准镜头 指镜头的焦距接近所摄画面对角线的长度场,视角为40°到60°之间,如135型照相机胶片的画面是24×36mm,对角线为44mm,则135型照相机标准镜头的焦距为45mm左右,这样拍出照片比较真切、自然,成像质量也好,符合人眼的视角。广角镜头 指镜头的焦距短于相机画面对角线的长度,如135型照相机焦距为35mm,视场角70°左右,称为广角镜头;焦距为21mm,视场角90°左右,称为超广角镜头,鱼眼镜头的视场角等于180°。广角镜头景深大,视场角大,焦距短,近大远小收缩比例强烈,影像畸变较大。长焦距镜头 指镜头的焦距的长于相机画面对角线的长度,如135型照相机焦距为135mm以上称为长焦距镜头。长焦距镜头景深短,视角窄,能改善近大远小的视差,减少透视变形,影像畸变较小,适合于人像摄影。焦距60mm~135mm镜头称为中焦距镜头。
第三章 曝光控制
第一节 曝光的概念
1、曝光:按动照相机快门使胶片感光的这以时刻称为曝光。它涉及光源,景物,光圈,快门速度,及胶片的感光度等诸多因素。曝光恰当与否,直接影响着影像的密度、质感、清晰度以及色彩表现。由于光源的照度不同以及物体的反射率的不同,物体就形成了不同的亮度。
2、正确曝光:指底片上所得的密度与拍摄者的要求一致或近似。它应该涵括两个概念:(1)正常曝光指曝光影像正常地反映了原景物的亮度关系,是对原景物客观、真实的再现。(2)控制曝光按照拍摄师的创作意图为目的,改变原景物的亮度与底片密度之间的关系,是摄影师使原景物主观意图的再现。
3、曝光组合参数:指拍摄时照相机光圈系数和快门时间的组合,可以用EV值(Exposure Value)来表示,当使用ISO100/21°胶卷时,快门速度为1秒,光圈F值为1时,曝光组合参数EV值为0。以EV0为基础,曝光量每减少一档,EV值就增加1;曝光量每增加一档,EV值就减少1。如快门速度为1/2秒,光圈F值为1时,曝光组合参数EV值为1。如快门速度为2秒,光圈F值为1时,曝光组合参数EV值为-1。
4、互易律及互易律失效:互易律也称“倒易律”“互易效应”,曝光量由光的照度(光圈控制)和曝光时间(快门速度控制)的乘积所构成的。互易律就是指这种光的照度和曝光时间可以按照正比互易而曝光量不变。例如在同样的光线条件下,光圈放大一档,快门速度提高一档;光圈缩小两档,快门速度降低两档,胶卷的感光量不会发生变化。在摄影曝光组合中,大多数情况都符合这种互易律。但是在快门速度太快或太慢的情况下,这种互易律就会失效,通常认为曝光时间在1秒~1/1000秒时为互易律的适用范围。黑白胶卷互易律失效表现形式为影像密度下降,补偿方法是通过增加曝光时间和调整显影时间。彩色胶卷互易律失效不仅会导致影像密度下降,而且会产生偏色,补偿方法是拍摄时增加曝光时间并使用色补偿滤镜。
5、密度:指感光材料经曝光和冲洗后变黑的程度,简单的说:密度即黑度。通俗称密度大为“厚”,称密度小为“薄”。
6、反差:指景物或影像的明暗对比的差别,通俗称为反差大为“硬”,反差小为“软”。
6、 层次:指影像对于景物中明暗细微变化的记录,记录的明暗细微变化越多,层次越丰富。曝光过度或不足都会使影像丧失层次。
7、 曝光状况类型:根据底片密度的情况把底片的曝光状况归结为四种类型:曝光正常、曝光不足、曝光过度、曝光不足和曝光过度同时出现在同一张底片上。曝光不足底片:整个底片密度较薄,对于景物暗部的密度往往很小,甚至完全透明,失去层次。曝光过度底片:整个底片密度较厚,对应于景物亮度的密度往往很大,影像没有层次,严重时,底片画框中的密度会蔓延到没有感光的区域。一张底片同时出现曝光不足和曝光过度:密度最大和最小的地方都超过了胶片的宽容度,因此失去了层次。发生这种现象是由于景物的亮度范围比胶片所能记录的亮度范围要大,比如拍摄日落、日出等场景。
第二节 曝光基本操作
1、室外自然光摄影:自然界的光线变化千变万化,多姿多彩,随着季节、时间、气候、地点的变化而产生照度不同的变化,但归根结底,室外光线的性质不外乎直射光和散射光两种。
2、测光:是为了获得正确曝光,使照片的影像层次和色彩有良好的表现,合乎人们对自然景观的客观感受或摄影师的个人主观感受。有根据照度测光,根据亮度测光和根据摄影师意图测光三种。
3、订光:是指确定曝光组合参数,常规有两种定光方法可以使曝光基本正常:一是以光照度订光,另一种是以中级反光率物体的亮度订光。形成物体亮度的基本因素:照度和反光率,反光率表示物体反射光线的能力。一般是以反光率为18%的灰板订光。
4、曝光宽容度:指胶片对不恰当的曝光所允许的程度,和胶卷的宽容度有关,也和景物的亮度范围有关。即曝光宽容度=胶卷的宽容度-景物的曝光范围。胶卷的宽容度越大,曝光宽容度越大;景物亮度范围越小,曝光的宽容度越大。
5、光比:即主光与辅助光之比,其大小是指被摄物体的明亮面和阴影面之间的反差或亮度间距。
6、曝光方法:括弧式曝光法又称“加减曝光法”,“阶梯曝光法”,“包围式曝光法”,即对同一拍摄对象采用不同的曝光量拍摄。通常先按估计的曝光量拍摄一张,然后在此基础上加半档或一档曝光再减半档或一档曝光,各拍一至两张,确保其中有一张曝光正确,该方法拍摄反转片尤其实用。平均式曝光法是在照相机的位置上测量全部取景范围内的景物亮度,得到景物的平均亮度值,并以此平均亮度曝光,平均曝光法只有在被摄物体的平均亮度基本等于18%中性灰反光率时,曝光的结果是正常的;如果被摄物体中有大面积的暗景物或亮景物,按此曝光法会导致曝光过度或曝光不足,要对曝光参数进行适当的修正。高光曝光法是以高亮度景物作为曝光依据的一种计算曝光方法。这种方法是测量画面中高亮度景物的亮度,并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加曝光量(1~2级),使得这类景物的密度正常还原。这种曝光方法保证了明亮物体的正常影调关系和层次,适合于以明亮物体为视觉中心画面的曝光控制。阴影曝光法是以低亮度景物作为曝光依据的一种计算曝光方法,与高光曝光法恰恰相反。这种方法是测量画面中低亮度景物的亮度,并在此基础上适当减少曝光量(1~2级),使得这类景物的密度正常还原。这种曝光方法保证了暗物体的正常影调关系和层次,适合于以暗物体为视觉中心画面的曝光控制。
7、影响曝光的因素:胶片感光度、照度、被摄体反光率、光线方向、被摄体周围环境、有无使用滤光镜、曝光互易律、测光的误差等。
第四章 摄影构图
第一节 构 图
1、构图:来自拉丁语,意为组织、结构、联结等,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称为章法和布局。构图是摄影创作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在摄影时通过构图的手段在混乱中找出次序,在平凡中发现视觉美感。
2、趣味中心:是指画面中最引人注意的地方,可以是被摄的主体或主体所处的位置,也可以是画面中各人物情感交流的汇聚点。是画面中最具有视觉价值的部位。用“三分法”的原理将画面分为九等份,线条相交之处就是该画面视觉地位最突出的地方。
3、均衡:在人们的视觉心理上,画面的四条边框线之间总有一种对立的力量存在,只有当这个力量达到平衡时,画面才能达到稳定。摄影构图上的均衡,不是数量和形体上的相等对称,而是人们心理和生活经验形成力量和价值上的均衡。
4、静态与动态:画面以水平线条或垂直线条为主线,会给人以宁静的感觉;画面以倾斜线条为主线,会给人产生活动的感觉。我们可以有意识的利用这一原理来处理画面的动静感觉,来增加照片的艺术感染力。
5、透视: 透视是构图手段的一个重要因素,对画面的造型效果有着明显的影响,尤其对于增加空间深度感,加强画面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第五章 摄影色彩知识
第一节 色彩基本知识
1、 三原色:连续光谱色中的红、绿、蓝三种颜色成分,等比例相加,便得到白光。我们将红、绿、蓝三种颜色称之为“三原色”。
2、 三补色:连续光谱色中的黄、品红、青三种颜色成分,等比例相加,便得到黑。我们将黄、品红、青三种颜色称之为“三补色”。因为它们和三原色正好成互补关系。红+青=白(红青互补)、绿+品红=白(绿品互补)、蓝+黄=白(蓝黄互补)。
3、 色彩的三要素:色别(也称色相)、明度和饱和度(也称色纯度)。色别就是颜色的名字、相貌;明度也就是颜色的明暗程度,其中黄色明度最高,紫色明度最低,胶卷对颜色的明度感觉与人眼大不相同;饱和度是指颜色的纯净程度,饱和度最高的颜色是光谱色。
4、色环:也称“六星图”为了方便的分析研究色彩,我们把三原色和三补色按
照光谱波长的顺序排列,并围成一个圈,这就是“色环”。功能之一表明图中的每一种色光都是由它相邻的两种色光组成,每一种原色光都是由两种补色光组成;每一种补色光都是由两原种色光组成。功能之二表明了每一种原色光所对应的补色光。
5、色调:是指画面的基本色彩基调,也就是画面的主要色彩倾向或给人们总的
色彩视觉印象。
6、冷暖色:在整个光谱色中,青蓝色给人以寒冷收缩的感觉,称为冷色,也叫
“后退色”;而红橙黄色给人以热烈膨胀的感觉,称为暖色,也叫“前进色”。
第二节 色彩的运用
1、 消色的构成:消色是指黑、白、灰物体,对照明光线具有非选择性的吸收。当白光照射到消色物体上时,反光率在75%以上,即呈白色;反光率在10%以下,即呈黑色;介于这两者之间的,就呈不同的灰色。消色构成就是由黑白和灰色来协调画面中各种颜色的构成方法。由于消色没有颜色(其实消色
包含了各种颜色),所以任何一种颜色和消色搭配都能得到强调与和谐。
2、 有色的构成:有色物体是对照明光线有选择性的吸收,即光线照到有色物体上时,入射光中被吸收的各种波长的色光是不等量的,有的多吸收,有的少吸收,这样就会呈现出颜色来。如白光照到红色的物体上,反射出来的光和红色光的波长是相等的,所以看上去是红色的。
3、 对比色的构成:在色环上处于相对位置的称为对比色,其中处在对角线位置上的互补色为最强烈的对比色。对比色构成的画面比较热烈,往往不容易达到和谐,消弱一方,加强另一方是较为普遍的手法,如“万绿丛中一点红”或加入消色成分使其和谐。
4、冷调:画面基本用蓝与青的色调构成,或偏蓝与偏青的色调构成。紫色或绿色与蓝青调组合在一起时,也能形成冷调。冷调构成的画面含蓄宁静,并有神秘的感觉,空间感也较强。
5、暖调:画面基本用红、橙、黄的色调构成,或偏红橙与偏黄的色调构成。紫色或绿色与红、橙、黄组合在一起时,也能形成暖调。暖调构成的画面热烈奔放,但空间感不强。
6、色彩的情感特性:色彩本身是没有什么感情内容的,但色彩与人的情感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而且色彩所对应的情感表达十分显著,不同的色彩会激起人们不同的情绪反映。如医院的白色、邮局的绿色、消防车的红色等等都成为专门色。不同的民族、社会制度、地理环境的人们会对同样色彩产生不同的感觉或感情。
第六章 初中级摄影师实拍
第一节 室内摄影
1、 布光:按照拍摄要求,灯处在不同的位置,也叫灯位,按水平位置可分:顺光(0°)、前侧光(45°)、侧光(90°)、侧逆光(135°)和逆光(180°)。按垂直位置可分为:顶位光(90°)、高位光(60°)、中位光(30°)水平光(0°)和底位光(-30至-70°)等。按用途可分主光灯、辅光灯、背景灯和轮廓灯等。
2、 光质:按照光的特性可将光分为软光、硬光和聚光、散光等。软光一般是间接光,利用反射板、白纸、白布或天花板等反射回来的光,投影淡,光质柔和圆润;硬光一般是直接光,不加任何遮挡,直射被摄物体的光,光质硬、反差大、投影浓,光质刚挺硬朗。
3、 光照度的平方反比定律:光照度与距离成平方反比。如照射距离为1米时的照度为X单位,那么照射距离2米时的照度就是X/4。为了便于摄影上的运用,可以按照距离翻一番,曝光量翻两番的原则来掌握。
4、 影调:是构成摄影画面明暗的调子,指光线照射下不同亮度的景物,经过拍照、冲洗、印放,在照片上以黑、白、灰等密度形式反映原景物的亮度。影调在人像摄影中具有表现空间感、人物质感,均衡画面和渲染气氛的作用。如用顺光拍摄少女、儿童,用侧逆光拍摄老人、军人,这就是利用影调效果,表现不同人物质感。
5、影响影调的因素:光线条件因素 不同的光线照射,形成了画面中最高密度到最低密度的过渡、反差、各种光效等影调配置,光线的强弱及角度的变化是影
响画面影调的决定性因素。曝光因素 取平均曝光值能将亮、暗大部分容纳,层次丰富,影调效果较好。显影因素 在显影时搅动快慢,时间长短,温度高低会使影像发生变化。显影液配方的酸碱值不同,冲洗后底片的密度、反差各不相同。黑白冲洗温度控制在18—20℃时,能够有正常的还原能力,产生较好的影调效果。
6、证件照的拍摄:证件照的基本要求是符合发证单位规格式样的要求,真实反映被摄者的形象。
7、艺术照的拍摄:消除被摄者紧张情绪最恰当的办法是鼓励,这样可以让被摄者树立起自信,在轻松自然的环境下完成拍摄任务。艺术照近距离拍摄主要适宜于较小景别或需要进行局部刻画的被摄主体。中等距离拍摄时,被摄主体与环境均能得到表现,但在视觉地位上一般不以哪一方为主。低角度拍摄时,由于地平线被压低,天空位置会显的较为突出,为了强调被摄主体的高大与挺拔的气势,拍摄者往往采用低角度拍摄。
8、生活照的拍摄:男性拍摄要求姿态大方,舒展有力,阳刚洒脱;表情沉稳、端庄、机警为主,反映出人物的职业气质和能力。女性拍摄要求表现妩媚,秀丽,活泼;表情以微笑、平静、回眸、神往为多。对年轻的女性可表现其光滑的肌肤,纤细的手指,修长的双腿等优美的部位,注意扬长避短;职业女性可表现其沉稳,端庄的一面。老者拍摄要求凝重、恬淡、简洁、健康,表现生活题材一般以下棋、读书、绘画和沉思等为主要表现形式。对有特色和个性的老人还可突出其斑驳的面容、饱经风霜的纹理和飘逸的发须等。对男性的老人常使用略大的光比;而对女性的老人则光比略小。拍摄儿童要抓住其天真、可爱、活泼、搞笑的瞬间,摄影师要有耐心,善于使用道具,学会启发和引逗,熟练使用相机和布光,操作动作快捷准确,捕捉儿童稍纵即逝的表情。
9、高调照片:照片的基调是白色,影调主要是由纯白、灰白、浅灰和中灰调子构成,要有小面积的黑。高调照片背景色彩要浅,无明显投影,一般以顺光位为主,拍摄时适当增加曝光,使底片密度略大,制作高调照片时容易表现白色。高调照片制作时宜浅不宜深,软硬适中,这是为了表现照片中白、浅灰、灰作为主要影调的需要。高调照片给人以明快、单纯、活泼的感觉,多用于表现儿童和青年女性等纯真可爱。大面积是高密度,少量为低密度,整个底片偏黑,这样的底片易形成高调照片。
10、低调照片:照片的基调是黑色,影调主要是由纯黑、深灰和中灰、浅灰调子构成,要有小面积的白。低调照片拍摄时背景色彩要暗,光线以侧光、侧逆光为主。低调照片光线越少,其调子就越低,光线安排应简洁,朴实。人物服装宜深不宜浅,在特殊情况下也允许穿浅色服饰,但应以远距离为宜。低调摄影曝光应略少一些。低调照片给人以深沉、坚毅、刚强的感觉,在人像摄影中多用于表现老人和成熟的男性等。大面积是低密度,少量为高密度,层次较丰富,整个底片偏白灰的底片易形成低调照片。
11、中间调照片:中间调指的是一幅画面中,以灰调为主,由深灰到浅灰的影调在画面中占绝对优势而组成的调子。反差适中、层次丰富、色阶均衡是中间调的特点。中间调照片拍照时常使用的背景为中灰色或渐变式。拍摄中间调照片根据被摄对象的特点灵活布光,一般依据被摄者的脸部亮度准确曝光。层次丰富是制作中间调照片的基本要求之一。
12、软硬调:硬调指一幅画面中,亮部与暗部级差较大,中间过度急剧,层次少,光线对比强烈,人物性格突出。软调 指一幅画面中,高光与阴光反差较小,
中间层次较多,最大亮块与最大暗影少,光线柔和舒畅。面部明暗反差是明调和暗调与其他影调最主要的区别。
13、明暗调:介于中间调与高调之间的一种影调,称之为明调 ;介于中间调与低调之间的一种影调,称之为暗调。明调和暗调与其他影调的主要区别在背景和服饰上,明调其背景较浅,但服饰较深,缺少高调的韵味;暗调背景有明有暗,服饰有深有浅,整体效果不是低调。
14、多次曝光:在同一张底片上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的拍摄曝光称为多次曝光。这种方法多用于夜景、广告、人物和婚纱摄影中等多重影像的拍摄。采用纯黑背景作为多次曝光的拍摄背景,目的是使每次曝光时,胶片的其他部分不感光。为了避免多次曝光摄影的影像造成失效,应按事先的安排进行构图取景。多次曝光摄影要求各种光线不能混用,以免让人的视觉产生混乱复杂,不和谐的感觉。室内人像多次曝光拍摄时,若每次曝光的人物并不重叠,则每次曝光均按正常进行,如果影像有重叠,就必须控制曝光,其总曝光量应该是正确曝光量。平调效果婚纱照中重复曝光的技法要领是在正常的拍摄后,根据记忆的构图,选定底纹或图案素材再进行曝光,重复曝光时要注意在画面里(尤其是人物脸部)不宜有不妥的符号。
第二节 室外摄影
1、自然光:自然界光线的照度随着季节、时间、气候、地点的变化而变化。光线性质不外乎直射光和散射光两种。直射光照射物体表面形成明显不同的明暗面,光质硬且反差大,曝光较为难掌握;散射光的光线柔和,物体表面受光均匀,曝光较为容易掌握。光位的种类可分为:顺光照明,侧光照明和逆光照明,在侧光照明应注意光比的变化。
2、自然光拍摄:首先选择被摄景物,其次确定被景物的拍摄范围,再次确定前景,然后请被摄者进入设计好的位置并作适当调整,如是侧光、侧逆光或逆光须用反光板或闪光灯对物体暗部补光,降低光比,以减少脸部的阴影,测好光后抓住被摄者的表情按动快门。
3、团体照的拍摄:被摄者的安排 照顾人物主次、高矮、胖瘦和衣服颜色等关系是多人合影照常用的排列的方法。第一排放椅子,一般是单数,按人物主次坐,最主要人物坐在中心的椅子上,其左侧是2号人物,右侧是3号人物,依此类推排好前排就坐人物。站席较矮者站在第二排,较高者站在第二排的椅子上。根据镜头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较胖者站后排。每排中较高者站中间,两边逐渐矮一些,平滑过渡。后排的人要站在前排两人的空档中间,以免被遮档。人物表情放松自然,面带微笑,目视照相机,第一排坐者双腿自然并拢,手握空拳,轻放在膝上。拍摄的要求 无论晴天还是阴天,光线宜选用前侧光,因顺光刺眼,逆光则脸黑。镜头宜选用标准镜头,如用广角镜头拍摄,可将被摄者排成相应的弧形,减少广角镜头带来的变形,广角镜头焦距越短,被摄者排成的弧度越大。聚焦应对准第二排人物,充分利用镜头前景深短后景深长的特点,保证照片中的每一个人都清晰。拍摄过程中要多拍摄几张,挑选出人物表情好的,供放大照片使用。
多人合影照即将按动快门之际,纠正被摄者服装,姿态,神情等方面问题时,不可过于烦琐,要以大局为重。
室内拍50人左右合影照,其摄影室的长度不短于8米,宽度不短于7米,净高度不应低于4米。
人物位置调整原则是:人物排列的宽度与高度要根据画面的长、宽比例来决定,同时衣服色彩相近和颜色深浅相近的人物不要集中在一起。
拍合影照若使用亮度测光表的近位测光法,测光表距被测部分宜控制在10cm左右,测光表所选择的测光区应为被摄者脸部。
第三节 滤光镜的使用
1、滤色镜概述:色光通过滤光镜的规律是全部或部分通过与其相同或相邻的色光,吸收其补色光。黑白摄影中滤光镜的基本作用包括控制影调、柔化影象、调整反差。色温滤光镜的基本类型有校正色温滤光镜、色温转换滤光镜、色温补偿滤光镜。
2、黑白摄影滤光镜:主要作用是调整反差改善影调。通过或大部分通过与滤光镜色相同的色光,部分通过滤光镜色相临的色光,阻挡或大部分阻挡其余的色光。滤光镜的颜色越深,这种通过或阻挡的性能就越强。通常有黄色镜、橙色镜和红色镜等。
3、彩色摄影滤光镜:主要作用是调整色温。通常分橙色和蓝色两大系列,橙色用于降低色温,如雷登80,蓝色用于提高色温,如雷登85等。
4、黑白彩色摄影通用滤光镜:主要有UV镜、天光镜、偏振镜、中性灰阻光镜等等。UV镜又称去雾镜,也叫紫外线滤镜,能有效的阻止紫外线,使紫外线不得在胶片上感光,提高远处景物的清晰度。天光镜呈微红色,在彩色摄影中除了起到UV镜的作用外,还能减少蓝色天空给照片带来的偏蓝色。以上两种镜可长期套在镜头上保护镜头且不必进行曝光补偿。偏振镜也称偏光镜,有线偏振和圆偏振两种,线偏振用于手动对焦照相机,圆偏振用于自动对焦照相机。偏振镜能消除物体表面的反光(镜面和金属面除外),加强物体表面的质感,提高物体的色彩饱和度和清晰度。偏振镜不能在每一个拍摄方向都起作用,使用时要旋转镜片,以找到最佳角度。拍摄艺术人像时,使用偏振镜能够加强物体颜色的质感,提高物体颜色的饱和度,还起到中灰阻光滤光镜的作用。中性灰阻光镜能起到阻光作用但不改变光线色光成分的滤镜,有多种密度可供选择,如“ND2”增加一档曝光量,“ND4”增加两档曝光量“ND8”增加三档曝光量,既可单片使用也可组合使用。还有渐变镜,柔光镜,星光镜等这里就不一一介绍。
5、滤光镜的曝光补偿:大多数滤光镜都需要进行曝光补偿,因为它们阻挡了一部分光线。一般滤光镜厂家都会提供“滤镜因数”作为曝光补偿参数,如“因数1.5” 意味着增加0.5EV曝光量,“因数2” 意味着增加1EV曝光量,“因数3” 意味着增加1.5EV曝光量,“因数4” 意味着增加2EV曝光量,“因数8” 意味着增加3EV曝光量,依此类推。“滤镜因数”只是一种参考值,最可靠的解决办法是通过实践试拍。另外有三点比较实用的方法:1、避免曝光过度,任何滤镜尤其是黑白摄影滤镜,曝光过度会削弱其效果。2、在摄影光线或被摄物体中,与滤镜颜色相同或相似的色光在数量上占很大比例时,应该把滤镜因数适当减小。3、在摄影光线或被摄物体中,与滤镜颜色互为补色的色光在数量上占很大比例时,应该把滤镜因数适当增大。
第四节 婚纱摄影
1、 婚纱摄影的设备:有场景、道具、服饰、灯具、照相机及附件。
2、 灯具:婚纱照拍摄的场景较大,光型变化丰富多样,顾及被摄人物整体及背景光亮度,营造出细腻的光型效果,灯具数量要充足,对婚纱照的闪光灯GN指数的要求是不能小于GN50,常用的附件有柔光箱、反光罩、遮光板、蜂窝罩、滤光片等。
3、 场景:从地域风格上划分,可以分为中式景、欧式景和日式景等。中式场景以中式建筑为物等为背景,有名胜古迹、明山秀水、有园林小景,也可以是古典风格的宫廷建筑或洞房等格局;日式场景以日式建筑为物等为背景,有方格窗居室建筑、有榻榻米的卧室格局,有富士山等名山胜景;欧式场景以欧式建筑为物等为背景,或庄严肃穆的教堂,或富丽堂皇的宫廷建筑、客厅、花园等。从造型效果上可以分平面景、立体景和投影景等。
4、 道具:既可以作为人物姿态造型的支撑物,又可以作为画面的陪衬和点缀,在画面中或有助于人物的造型、或有利于渲染气氛、或有利于传递感情、或有利于丰富色彩、或有利于美化画面、或有利于揭示主题等,但要注意与整体场景和人物情感的一致性,繁简要得当,不可喧宾夺主。
5、 服饰:主要有欧式婚纱礼服系列、晚礼服系列、日式和服系列、中式结婚系列等。欧式婚纱礼服以白色为主,表示纯真和整洁,是婚纱摄影最主要的服饰,晚礼服是欧式礼服基础上的简化产品,款式更多样,变化更随意,颜色也非常丰富;日式和服是日本传统的民族服装,分礼服和便服两大类;中式婚庆服饰系列是指我国传统的婚庆用服饰,有汉族和满族的,也有其他少数民族的结婚礼服。
6、姿态:即体态,婚纱摄影中姿态有站姿、坐姿和跪姿三大类。站姿时脚的站位要避免直对照相机,一般以侧向45°,取小跨步或丁字步为宜;坐姿时要保持体形优美,人物应向侧一些,不要向后仰身,被摄者可以坐椅子、台阶、也可席地而坐,腿也不可忽视,应使腿的位置舒适协调。跪姿在婚纱摄影中特别是在日式和服拍照中屡见不鲜。无论是取站姿、坐姿或是跪姿脸部总是婚纱人像摄影的重点。
第五节 平面翻拍
1、翻拍摄影:就是把照片、文件、文物等复制成图像,要求复制件应忠实地反映原件的特征。
2、原件要求:尽量使原件平整,可用玻璃夹住原件或用双面胶将原件裱在平板上并注意消除反光,翻拍绒面相纸照片的关键在于用柔和光消除照片表面凹凸不平的纹络,也可在照片表面均匀涂上一层甘油以减轻颗粒状。
3、照相机要求:用翻拍架或三脚架固定好照相机防止震动,照相机与原件保持平行,相机镜头居原件中间,防止变形。光圈宜选用F/5.6或F/8,对准焦距。在近距离拍摄时使用了近摄附件,当焦距延长2倍时,应该增加3级曝光量。
4、胶片的要求:根据负片感色性的不同,其用途也不同,一般可分为色盲片、分色片和全色片。无论翻拍彩色或者黑白的大幅图表,都应该用低感光度高反差的胶片。
5、光线的要求:翻拍不怕光线弱,就怕光线不均匀。翻拍不管大幅还是小幅原件照明必须均匀,因为翻拍对象大都是平面原件。在室内翻拍要用两盏灯,光源要从原件两侧照射,亮度要一致。灯位要和原件形成45°,光照均匀,可用四角测光法以获得正确曝光。在原件中有大面积黑或白的情况下,要酌情减少和增加曝光量,可以中间灰为基准亮度,据此定光。在室外翻拍要选在光线均匀柔和的背荫处。
6、滤光镜的应用:黑白摄影翻拍中,使用滤光镜是为了调节翻拍底片的影调和反差,还可以消除文稿上有色污迹和表面光滑的非金属物原件上的强反射光。
第七章 消费心理学和审美心理学
第一节 消费心理学常识
1、消费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 研究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心理过程
② 研究消费者个性心理特征的形式和发展
③ 研究消费者心理和企业营销的关系
2、消费心理学的研究,必须遵循客观性、发展性、联系性和时机性四大原 则,经常使用的方法是:观察法、实验法和调查法。
3、消费者产生消费行为的根本原因是需要。人们多种多样的需要可以归纳为五大类,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及自我实现需要。
第二节 审美心理学常识
1、要了解顾客的审美心理,可以通过有意识地通过语言铺垫,引导顾客表达审美意识而达到。时刻要牢记:顾客是被服务的对象而不是被教育的对象。
2、每个人都有审美的需要,这种审美需要是潜在的审美欲求,它表现为对形式、结构、秩序、规律的一种把握与感受的欲望。审美需要不是认识需要,而是一种内在情感的欲求,即与形式进行直接感情交流的欲望。
3、感觉,是对事物个别特性的反映,是审美经验的起点和基础。知觉,是对事物个别特性组成的完整形象的反映,是听觉、视觉、味觉、嗅觉等各种感觉的协同活动。在长期的协同活动中,各种感觉出现相互联系,彼此沟通的现象,
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之为“联觉”,也就是“通感”。
4、审美理解是指审美经验中的认识因素,是审美中的理性能力。审美理解是一种直觉和领悟,是各种心理机能的自由协调运动中的领悟,不同于概念认识,
5、审美心理结构是由感知、想象、理解和情感这四种心理机能交融组合而成的一个网状结构,就是审美的心理结构。审美感知是审美经验的基础和依托,如果没有它的存在,审美根本就无从发生,同时审美感知又是审美经验的归宿。
第八章 高级摄影师实拍
第一节 大型团体照拍摄
1、大型团体照的背景里必须尽量避免高于人物的强光,避免诸如烟囱、电线杆、塔架、枯枝等难看景物。光源的照射方向要用顺光或前侧光。应该以第二排被摄者作为调焦的中心位置。
2、用中型相机拍摄大型团体照时,排面总宽度÷底片影像长度=缩小倍率。镜头焦距×(缩小倍率﹢1)=物距。例如:排面总宽度为15米,底片影像长度为60毫米,使用90毫米焦距的镜头拍摄,那么相机与被摄体中心位置的距离是22.59米。对场地长度的要求和所用镜头的光圈值无关。
3、用转机拍摄大型团体照时,为了消除透视带来的同一幅照片被摄者缩小倍率不同的情况,应该让被摄人物在相机的拍摄角度内,沿以照相机为圆心的圆弧线排列。假设有300人,使用焦距85mm镜头的转机拍摄,底片中人物影像的长度为18cm,那么,相机应该至少旋转141度。
第二节 近摄翻拍技术
1、保持相机的稳定:在近距离拍摄时,稍有震动都会影响被摄对象的清晰度。因此,最好的办法是使用牢固的三脚架,并使用快门线或自拍机。使用单反相机可将反光镜锁住,以减少机械振动。
2、调焦要准确:近距离摄影对清晰度要求高,但相机与被摄物体很近时,景深很小,同时,由于近摄时像距延长,使有效口径变小,取景屏光线较暗,不利于准确调焦,因此,应特别注意仔细调焦。
3、控制景深:在近距离拍摄中,控制景深十分重要。因为拍摄距离近,景深范围很小,如果光圈使用较大,就无法将整个物体表现清楚。由于近距离多需要表现被摄物体的质感、立体感及鲜艳色彩等,因此多使用较小的光圈以扩大景深范围。
4、使用小型照相机要避免使用大口径镜头:即使优质大口径镜头,在近摄时也要缩至工作光圈,仔细审视。如若影像四角、四边发虚,则不宜于近摄。
5、近距离拍摄时曝光测定方法:近距离摄影方法很多,有些方法不需要额外增加曝光量,如镜头前面加用近摄镜或使用微距镜头等。而有些方法则需要额外增加曝光量,如镜头之间加用增距镜、近摄接圈、近摄皮腔等。这是因为镜头与机身之间的距离拉长,光线达到焦平面的亮度降低,实际等于镜头口径变小,通光量减少,因此必须对曝光量进行补偿。
加用近摄附件后补偿曝光的倍数可用下列公式求得:
补偿曝光的倍数=(原镜头焦距+接圈长度) ²/原镜头焦距²
例如:皮腔延长为100㎜,镜头焦距为50㎜,代入上式得:
应增加的曝光倍数=(50+100)²/50²=9(倍)
即:若机外测光,快门速度为1秒,加上100毫米的皮腔后,曝光时间应延长为9秒。
此外,也可以根据以下经验公式推算出应增加的曝光量:
焦距延长一倍,增加二级曝光量;
焦距延长二倍,增加三级曝光量;
焦距延长三倍,增加四级曝光量。
使用以上经验公式时,应注意:“增加三级曝光量”与上述公式计算出的曝光倍数“9倍”是不同的概念。“增加三级曝光量”是指开大三级光圈或减慢三级快门速度,相当于增加8倍曝光量或约等于增加了9倍曝光量。因此,“焦距延长二倍,增加三级曝光量”实际上就约等于增加9倍曝光量。反之,公式求得应增加9倍曝光量,换算成光圈或快门就是应开大三级光圈或调慢三档快门速度。
以上是在近距离拍摄中使用没有内测光(TTL)装置的照相机时的曝光补偿计算方法。如果使用有内测光(TTL)装置的照相机拍摄时,只要求按照内测光的指示调整光圈速度,便可准确曝光,不必进行计算。但是,如果照相机装上近摄接圈或皮腔后,有些近摄装置没有收缩光圈的杠杆,光圈自动调节装置就会失去作用,这时,应开大光圈对焦,然后将光圈缩小到使用的光圈系数,按内测光值曝光或使用自动曝光。
第三节 艺术人像的拍摄
1.软调(低反差)照片处理的要领是:用软光(散射光)拍摄,用软性(低反差)显影药液冲洗,用适宜的相纸制作。室外拍摄时,在阴天或朦胧阳光下是可以得到软光光效的。后期制作软调照片的基本要求是尽量选用软调显影液和软调相纸。 在进行室内拍摄时,采用电子频闪装置并配有柔光箱,可以获得理想的软调照片用光。用软光拍摄高调照片,可以获得柔和悦目影调效果的画面,曝光量一般增一级至一级半即可。
2、硬调(高反差)照片的处理要领是:用硬光(直射光)拍摄,被拍摄的人物和景物的光比很大,要控制好光比。拍摄一般景物,宜将最亮和最暗部分控制在七级光孔以内。拍摄人物主要是控制面部的光比,一般应控制在1:4(即两级光孔)以内,也就是说硬调照片的光比控制主要是降低光比。
3、高调照片的处理:有两个关键点:一是必须用软光(散射光)拍摄;二是曝光量要增加一些。用软光拍摄,可以减小光比,获得更自由的曝光调节,在视觉效果上,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明暗反差感觉。“8”级白占画面的90%,“9”级白占画面的8%,“1”级黑占画面的2% 的构成模式是一种典型的高调。
4、低调照片的处理:拍摄低调照片除了必须选择暗背景外,一般适宜用硬光。为了取得锐利与响亮的低调效果,在风光摄影、拍摄静物、广告产品和人物肖像时,常采用逆光与侧逆光拍摄。“2”级黑占画面的85%,“9”级白占画面的10%,“1”级黑占画面的5%的构成模式是一种典型的低调。
5、 布白与留空:构图中往往将空白也作为一种块状符号来安排,在画面里求得空白的合理布局或空灵效果。在平面视觉艺术中,画面的空间感表达往往受到极大的限制,在有限的画面空间中通过大量的“布白”与“留空”来获得无限的空间感觉,这就是所谓的“画留三分空,生气随处生。”
6、影调:影调的配置原则是“均衡”、“透气”和“活”。表现人物立体感的主要方法是以侧逆光拍摄低调人像来获得层次丰富的影调,选择斜侧向拍摄角度,利用透视对比等。表现人物细腻肌肤的用光要点是运用诸如散射光、反射光之类的软光均匀照射。 表现人物粗糙肌肤的用光要点是运用侧向或侧逆向的硬光作为主光。
7、构图:“构图讲究”的含义是按照黄金分割比例或对应位置原则安排画面布局,讲究均衡感,有较高的影调或色调上的追求,讲究构图呼应关系,追求构图的精致或完美效果。封闭性人像构图的特点是人像视线不直视读者;开放性人像构图的特点是人像视线直视读者。检验构图成功还是失败的标准便是:人物的美是得到了强调突出,还是受到了削弱。
“求稳”的构图原则是画面讲究均衡感,讲究相对完整性,讲究构成的统一和秩序,追求精致或完美效果,人物姿态、造型相对平稳,色彩和谐。“求险”的构图原则是画面讲究节奏变化,讲究“破”秩序、“破”对称、“破”通达的线条,追求动感、倾斜、挤压等效果,追求色彩的对立或跳动感觉。构图中的“破”含义是对照片画面里过分死板的线条或大面积块采取措施,目的是改变构图的死板,使构图生动起来。起伏性线条的主要视觉效果是富有动感,使画面充满活力。
第四节 婚纱照片的拍摄
概述:现代婚纱摄影没有规定的程式,完全靠摄影师根据顾客的实际情况进行现场创作。在拍摄过程中,交流、化妆和服装造型、拍摄、选片制作等是比较规范的现代婚纱摄影的基本环节。现代婚纱照也可以走出摄影室,到风景名胜、宫殿教堂、田野湖畔、街头巷尾等各种不同的环境拍摄,背景处理的基本类型可分为:全虚、半虚、全实等。
单色调的拍摄:单色调照片是从黑白摄影演变而来的。单色调拍摄婚纱照的含义是以黑白摄影的感觉和方式拍摄,制作时用黑白暗房工艺或彩色扩印、放大手段,洗成只有一种颜色的婚纱照。单色调婚纱照一般不用大红、深蓝、墨绿等颜色。
偏色调的拍摄:偏色调婚纱照的含义是追求一种非常规色温光源下特殊成像效果的婚纱照,借以烘托特定的气氛。既可以用低色温的光线表现新婚人物的浪漫与温馨,又可以用高色温的光线表现新娘的冰清玉洁或梦境、神话般的幸福。一般可以改变光源的色温也可以错用色温平衡胶卷的类型达到拍摄效果。
淡彩效果的拍摄: 淡彩效果婚纱照的含义是运用加柔顺光(避免深硬投影),过2级的曝光。在取景范围回避纯度较高颜色等手段拍摄的婚纱照效果。淡彩效果婚纱照的主光灯位范围是顺光位,灯位尽量靠近镜头主轴延长线。新娘化妆时深画眼、唇线和眉、眼、鼻影,以增加立体感。背景选择的基本要求是无深重色块和阴影。
重彩效果的拍摄: 重彩效果婚纱照的含义是获得高反差和饱和度较高的颜色,运用诸如红蜡烛、红盖头、红灯笼、红喜字等浓重色块点缀画面,烘托婚纱照的喜庆气氛。重彩效果婚纱照道具选择的基本要求是:道具应尽量避免消色物品,最好有可以点缀、烘托喜庆气氛的浓重颜色。重彩效果婚纱照曝光一定要准确,曝光过度和不足都会影响色彩的鲜艳程度和色彩平衡,为了强调气氛可以用一些硬光照明,还可以用色光打些有装饰效果的光型来。反转负冲技法的含义是用正片拍摄,用冲洗负片的C—041工艺冲洗正片,以获得高反差和饱和度较高的颜色,达到重彩照片的效果。
仿旧效果的拍摄:仿旧效果婚纱照的含义是以长袍、马褂、中山装、旗袍、格格服等旧装束,闺房或洞房的旧物品,轿子、百子图帷帐等旧场景点缀、烘托,制作成棕黄色类似老照片的婚纱照。仿旧效果婚纱照服装常见款式包括:新郎穿长袍、唐装、马褂、中山装,新娘穿旗袍、格格服。仿旧效果婚纱照场景设计的基本要求是能体现年代和民俗的特点。例如闺房场景、洞房场景、轿子场景、百子图帷帐场景等。被摄者的姿态要庄重,神情要端庄,旧时新婚夫妇是没有过于亲昵的动作和开放的表情,新娘要有大家闺秀的仪态为佳。仿旧效果婚纱照的基本色调是棕黄色调,类是旧黑白照片中的银被硫化了的效果。
仿拟效果的拍摄:仿拟效果婚纱照的含义是婚纱照仿拟油画、绢画、白描、版画及挂历、贺卡等绘画或装饰品效果。仿拟效果婚纱照几种常见效果有:油画效果、绢画效果、白描效果、版画效果及挂历、贺卡、海报等效果。浮雕效果处理、中途曝光处理不是婚纱套照常用的装饰样式。
画面调子的营造:摄影属于视觉艺术的范畴,本来没有什么调子,所谓调子是从听觉艺术门类里转借过来的。从密度角度上划分,照片可以分为高调、低调、全调、软调和硬调五个大类。从色系的角度上来划分,照片可以分为暖调、冷调和中间调。从色彩浓度上来分类,又把色极其淡雅的称为淡彩,把色彩饱和浓重的称为重彩。摄影师要善于营造调子,可以从选装、造景、选择胶卷、用光、选用滤色镜、曝光控制和后期制作等七个方面来营造所需要的照片调子。
第五节 产品照片的拍摄
用光:产品照片的用光主要是给产品造型和表现产品的质感,因此很少用直射光,而多用质感表现的散射光。产品照片的造型光大多用前侧光、顶光和逆光。硬光性质的主光光源最适合表现吸收型粗糙质感的产品。而平滑型质感的产品拍摄应该用间接照明的扩散光作为光源照明。拍摄复合型产品时,用光应该光位和光性都要以重点质感为中心布置,可以适当兼顾次要质感。
拍摄:好的产品照看上去应令人振奋、构图充满活力,最终效果富于人情味。产品照拍摄前可以按照客户的意图,绘制相应的草图。草图至少应该体现物品如何摆放、文字部分加在什么地方和如何表现等内容。
玻璃器皿的拍摄:关键要表现出透明体的玲珑剔透的质感和刻画出它们俏丽秀美的造型及纹样。暗线条表现的重要特征是将玻璃器皿的轮廓线刻画为深暗色的线条,用亮调子作背景并与被摄体留足距离才能将玻璃器皿的轮廓线刻画为深暗的线条。无论用什么材质作背景,欲用暗线条表现玻璃器皿,主光的布光目的是为了使背景发出大面积的散射光以照亮被摄体,几乎不作直接照明。亮线条表现的重要特征是将玻璃器皿的轮廓线刻画为明亮的线条。要使玻璃器皿的两侧外轮廓及顶面出现明亮的线条,必须在被摄体侧上方用大面积散射光照明,或在背景前,玻璃器皿的两侧后方各置一块白色的反光板,然后用定向的直射光源,利用反光板反射出的散射光照亮被摄体的两侧,形成明亮的线条。本体表现方法背景如为半透明,主光从背景的后方投射,用散射光照明被摄物体;背景若是彩色不透光物,将投射光投向背景,再利用背景的反射光照明被摄物体,但此时一定要再灯光上加蜂巢导光罩或加遮光挡板,不要使光投到被摄体上。
纺织品的拍摄:不同的纺织品会有粗糙、柔挺、轻重、厚薄的质感。一般而言,主光主要表现纺织物的纹理,辅助光多用于强调暗部的层次和轻柔、薄透的性质。如表现纱的质感,一要有相对暗的背景(指浅色的纱而言);二要反映纱
本身的皱褶起伏;三要从纱的后面或侧方布光;四要使用软光,才能充分展示纱的轻薄和柔软。粗糙厚实纹路气息的纺织品,主光可稍硬。光位要低、侧,辅助光要软、散。光亮的面料主光一定要软、散、弱。面料的皱褶处的反光是加强质感不可缺少的因素,应加辅助光塑造,但反光面积不宜过大,且走向流畅,不可造成耀斑。纱类纺织品的半透明主要靠逆光来表现。
第九章 摄影作品的内容与形式
任何一件艺术作品都有内容和形式,作为视觉艺术品的摄影艺术作品更加追求有意义的思想内容与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
照片的内容是指画面形象的各种因素的内在联系与组合,包括瞬间、情节、气氛以及人物的性格、情感等;照片的形式则是指照片形象所借以传达的物质媒介的组成方式,即线条、形体,影调、色调、空间、结构的组合方式,各组合方式也称为“构图”、“造型”。
评价照片优秀的主要标准包括形式或内容有表现出色的方面,形式与内容和谐统一。衡量图片摄影艺术价值的主要标准:形式与内容是否和谐,是否体现了创新精神,是否发挥了艺术想象力关注人文精神。衡量图片摄影纪录价值的主要标准是题材是否热点或典型,是否真实,拍摄难度大小,记录是否完整,记录是否及时。
“形式三方面”指构图精致或别致,调子优美或别致,色彩富于表现力。“内容表现四方面”指被摄主体情态内涵、主题、意境、意象 。
抄袭与借鉴的区别在于:抄袭指换个人物、时间和空间,却几乎不变地照搬别人的构图和创意;借鉴则是指参照他人拍摄的构图和创意,注意取长补短,在模仿中加入自己个性的东西。
艺术创新“法无定法”的含义是指在艺术创新的过程中,艺术家可以打破各种艺术教条的限制,在继承艺术传统的同时否定艺术传统的一些法则。艺术个性的含义是指艺术家在作品中体现出来的,独特的艺术观察、思维和表达方式。
人像摄影画面主体符号是指摄影画面里最重要的,相对自成一体的形象符号。人像摄影画面陪体符号是指摄影画面里陪衬主体而存在的一切形象符号。 具象符号是指摄影画面里可以辨认其物质属性的形象符号,它的物理属性是指摄影画面里具象符号所体现出物理方面的特征和内涵。改变具象符号物理属性的艺术创新方法指根据艺术直觉或想象,运用摄影特技,将具象符号改成与其客观存在截然不同,甚至令人意外的样子,表现出新奇的审美感受。
抽象符号是指摄影画面里无法辨认其物质属性的形象符号。
潜在符号是指画面里没有具体形态,仅作用于人潜意识的,想象中符号,是艺术创新常用的符号。人像摄影中潜在符号的作用是以无形胜有形,使画面简洁而富于想象力,以悬念的产生,画意的延伸,丰富了形象语言,增强了人像摄影艺术的表现力。
图片摄影伴随着照相术的诞生而出现,指运用光学等科学原理,通过镜头对客观世界进行平面瞬间影像记录或反映的一种平面图像摄制技能。图片摄影的子概念主要有商业摄影、记录摄影、艺术摄影。
取景效果基本到位的含义是画面里被摄主体相对完整。虚实效果基本到位的含义,通俗地说,就是指画面里该实的地方要实透(清晰)。
样片艺术创新的基本标准是:新于本地其他同行样片,新于本企业以往样片,
美观且艺术个性鲜明,能吸引消费者。样片设计的典型性是指其造型属于多数消费者需要的类型,可以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样片设计的针对性是指其能够照顾到地域或民族特色,符合当地风俗习惯。样片设计的多样性是指其在服饰、发型、背景以及在用光、构图、造型风格等方面都尽可能地有所变化,做到既美观,又丰富。
对比示范的含义是指让学员先行操作,老师再进行示范操作,操作时说明操作难点以及学员操作上的失误或不妥之处 。
第十章 影楼设计.
影室环境设计:基本原则是设计风格符合企业定位和当地的审美情趣、与拍摄风格统一、装饰新颖简洁、美观大方、空间利用率高、杜绝安全隐患。
影室照明设计:设计基础照明亮度一般将照相机处布置的亮一些,以便于操作,将被拍摄者的位置布置的暗些,以便于观察摄影时布光的效果。对一些要强调的某个部位,如化妆台前的照明、对服装柜的照明、对陈列品或样片的照明要特殊处理。
设计照明灯的开关方案,即照明灯点燃时摄影灯处于断电状态;当打开摄影灯时,照明灯就熄灭了。这样做,一则是为了便于摄影师观察光线的造型效果,其二也是为了被摄者的精力能够集中,不会被周围的环境所干扰。
影室中固定光源应安装在被摄者右前方或正前方的墙壁上。摄影室的照明光线不可太亮,要比营业厅、接待室、休息室都暗一些,当然也不能太暗,一般应控制在3EV值左右。
影室灯光设计:影室灯光的类型一般有:普通照相白炽灯、碘钨灯、影室闪光灯、小型电子闪光灯、石英灯具等等。水银灯不是影室中常用的灯具。
摄影室灯具根据灯光造型作用的不同可分为主光灯、辅光灯、背景灯、轮廓灯、脚光灯、发光灯等。
影室灯具根据光质的软硬进行分类可以分为聚光灯和散光灯。
固定光源的照射角度要注意涵盖到摄影室拍摄的最大角度和纵深,在被拍摄的中心位置测量,其固定的照度应达到10EV值以上(相当于使用ISO100/21°胶卷,F/5.6 1/30秒的曝光组合),否则难以保证拍摄时景深范围和适当的快门速度。
背景、道具设计:影室常见的背景主要有各种颜色的单色背景、各种图案的梦幻(喷绘)背景、立体形式的实体场景和幻灯投影背景等。拍摄证件照片一般可以用红色、蓝色、黑色和白色的背景,黄颜色的背景不是专门拍摄证件照的影室所必备的。
背景、道具是照片中烘托气氛、揭示主题、交待环境、美化画面的重要元素。因此不可千人一面,也不可使用同一背景,给一个人拍摄若干张照片。背景、道具的设计要注意一景多用,一物多用,同一景物的不同区域都要独立成景,拓展其利用空间。特别注意背景、道具与被摄人物的成像比例关系,包括平面背景中所画景物的高度和规格的大小,不能造成画面的不协调。
安装电动背景架的摄影室要求影室宽度不少于3.5米,高度不低于3米。
绪 论
法国画家达盖尔一心想发明摄影术,他和他人合作,通过多次实验终于发现碘化银版在摄影曝光后,通过显像、定影步骤,能使银版上的影像长期固定。于是达盖尔用自己的名字发表了“达盖尔摄影术”并申请了专利。1839年8月19日法国学术院就“达盖尔摄影术”作了详细阐述,国际上通常就把这天定为摄影术的正式发明日。
第一章 摄影成像原理
第一节 摄影光学知识
1、光与色:光是一种电磁波,它在均匀的介质中以每秒30万公里的速度沿直线传播。电磁波的波长范围非常宽,但人眼能看见的,只有波长范围从380~780毫微米(nm)的非常窄的一段,这段波长范围叫做可见光。不同波长的可见光,在我们的眼睛中产生不同的颜色感觉,按波长由长到短,光的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青、蓝、紫等色。比红光波长更长的叫红外线,比紫光波长更短的叫紫外线,它们都是人眼看不见的,叫做不可见光。
2、光线和光束:几何光学把光线看成是无直径,无体积,有一定方向的几何线条,用来表示光能传播的方向。有一定关系的一些光线集合起来,称为光束。由一发光点发出的光束,称为发散光束。所有光线汇聚于一点的光束,称为会聚光束。发光点或汇聚点在无穷远时,光束中的所有光线互相平行,称之为平行光束。以上都属于同心光束。而光束中的光线既不相交于一点又不互相平行时,称为像散光束。
3、透镜:照相机镜头是由若干片透镜组成,透镜有凸透镜和凹透镜两种。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称为凸透镜,又称“正透镜”,因为具有会聚光线的性能,也称“会聚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称为凹透镜,又称“负透镜”,因为具有发散光线的性能,也称“发散透镜”。注意“凸凹透镜”是凹度大于凸度的,而“凹凸透镜”则是凸度大于凹度的。
4、会聚和发散作用:在光路中,凸透镜能使平行光线会聚于透镜后一点F',凹透镜能使平行光线发散,使光线好像是从透镜前一点F'发出。
5、光轴:是指经过透镜两球面中心的直线,或通过一个球面中心并垂直于透镜另一面的直线。
6、透镜成像:当透镜的两个折射面为同轴球面,且将透镜的厚度看成接近零(薄透镜),折射率为n时,物体通过透镜的成像关系式为:1/像距-1/物距=1/焦距,称为高斯透镜公式。式中:像距为像点至透镜的距离,物距为物点至透镜的距离,焦距为焦点至透镜的距离。
7、透镜的片组:单透镜成像质量差,照相机上通常用组合透镜,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消除像差等不利因素。一般有3片3组、4片3组、10片8组等。
8、光线的传播规律:1、在均匀透明介质中按直线传播。2、光线在两种介质面上的传播遵守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反射定律: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分属法线两侧,且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折射定律:入射线、反射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角正弦与折射角正弦之比,等于第二种介质
的折射率(n’)与第一种介质的折射率(n)之比。即sinI/sinI’=n’/n。
9、小孔成像:在全黑的暗室中,给被摄体布置照明,并用一张描图纸对着它,在描图纸和被摄体之间布置一个带有针孔的不透明的屏障,结果在针孔另一侧的描图纸上可以看到一个被摄体的暗淡的倒立影像。很显然,小孔成像的现象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而进行的。
第二节 摄影化学知识
1、感光材料:是摄影中所使用的胶片胶卷和相纸的总称,可分为黑白感光材料和彩色感光材料两大类。黑白感光材料按对各种色光的敏感程度可分为X光片、紫外片、色盲片、分色片、全色片、红外片等。色盲片只感紫、蓝色光,对于其他色光几乎不起作用,反差极大、层次很少,多用于翻拍、拷贝;分色片感受除红光外的大部分可见光,反差大、层次少,一般只用于翻拍复制和印刷行业中;全色片能感受的色光范围基本上包括了全部的可见光,表现景物明暗层次丰富,在普通摄影中用的几乎全是全色片。彩色感光材料按用途可分为彩色正片、彩色负片、彩色反转片、彩色中间片、彩色一次成像片等。
感光材料按用途也可分为负性感光材料、正性感光材料和反转感光材料三类。负性感光材料经过曝光冲洗加工后,得到的影像其明暗正好与被摄景物相反,彩色负片的色彩则为被摄物体的补色,一般叫做“底片”。如用彩色负片拍摄的红花绿叶在底片上分别被记录为青色花、品红色叶 。正性感光材料经过曝光冲洗加工后,得到的影像其明暗和色彩与被摄景物一致,如照片、幻灯片等。反转感光材料经过曝光反转工艺冲洗加工后,得到的影像其明暗和色彩与被摄景物一致的正像,一般叫做“反转片”。如红、绿、蓝色的景物在彩色反转片上分别被记录为红、绿、蓝色。
2、像纸:分黑白相纸和彩色相纸两大类。黑白相纸按用途分印相纸和放大纸两类,按反差分为:特软性、软性、中性、硬性、特硬性五类。按号排列为0、1、2、3、4号相纸,纸号小反差小,纸号大反差大。
3、胶片:分黑白胶片和彩色胶片两大类。黑白胶卷有全色片、色盲片和分色片等,还有染料型黑白胶卷。彩色胶卷中分负片和反转片、灯光片和日光片、业余片和专业片。ISO、ASA、DIN、GB为胶卷感光度的四种标注方法,感光度和曝光量的关系是:感光度越低,需要的曝光量越多。感光度为ASA50的胶片相当于DIN标准的DIN18。按ISO标准规定的感光度标记,ASA200的胶片应标注为ISO200/24o。一般地说,卤化银晶体的直径越大,接受光照捕获光子的机会越多,就越容易变成可显影状态,感光能力也越强。故胶卷感光度越高,颗粒越粗,反差也越低。
4、感光材料乳剂层和附加层:感光乳剂层是感光材料的核心,由明胶、银盐和补加剂等组成,明胶一般是大型动物骨骼和皮中提炼出的高级动物胶,银盐可以是溴化银、氯化银、碘化银,也可以是它们的混合物。在乳剂中添加增感剂可以扩大胶片的感色范围。感光乳剂层和它的载体是感光材料的主体结构。附加层有表面的保护层、中间的粘合层和背面的假漆层。假漆层作用是防止片基产生静电,防止产生光晕,防止胶片卷曲。
5、感光材料的保存:一般中速黑白负片保存温度在13°C以下,高速黑白负片保存温度在0~8°C之间,黑白正片和相纸保存温度在20°C以下,各类彩色感光材料一般均应在0~8°C或更底的温度下保存,专业型彩色负片、
彩色反转片等则应保存在0°C以下。保存环境的相对湿度均应不超过65%。
6、显影:是指感光材料曝光产生潜影后,在显影液中进行处理,产生出可见影像的过程。现以黑白感光材料冲洗为例说明显影液的组成。显影剂作用:使已曝光的卤化银还原产生金属银,是显影液中必不可少的成分,主要成分米吐尔和对苯二酚应用的最广。促进剂作用:使显影速度加快,缩短显影时间,主要成分是碳酸钠,硼砂等碱性物质,若忘了添加促进剂按正常显影条件冲洗出的胶卷将密度偏小。保护剂作用:显影液在保存过程中与空气接触,显影剂很容易被氧化,保护剂将减缓这一过程的进行,使用最普遍的是亚硫酸钠。抑制剂作用:又称防灰雾剂,可以抑制显影中灰雾的产生,使底片通透,照片明亮,常用的有溴化钾、溴化钠等。在显影的过程中要搅拌,使药膜面和药水充分接触,否则会产生感光材料高光部位显影不足,反差过小等质量问题。
7、定影:显影之后,感光材料上既有感过光,显过影的金属银颗粒,又有既未感光也未显影的卤化银晶体。这些卤化银晶体如果在光照作用下,即使不进行显影也会产生可见的银密度,从而引起画面质量的变化。因此,必须把感光材料上未感光多余的卤化银除去,才能使影像质量稳定不变,这个处理过程称作“定影”。定影剂的主要成分是硫代硫酸钠,为了减缓定影剂的氧化,定影液中的保护剂一般也使用亚硫酸钠。
8、水洗:定影之后,必须用清水将感光材料上的硫代硫酸钠洗去,而且要漂洗干净。因为如有残存的硫代硫酸钠日后析出,会使胶片或像纸的质量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照片变黄,反差降低,而且这种质量的变化一般要经过若干时间才能看到,所以水洗程序的重要性往往被人们忽略。
9、胶卷和照片制作:黑白负片和照片的冲洗工艺流程是:显影→停显→定影→水洗→清洁→干燥等,彩色负片C—41的(罐冲)冲洗工艺流程是:彩显→漂白→水洗→定影→水洗→稳定→干燥。彩色照片RA-4的冲洗工艺流程是:彩显→漂定→水洗→稳定→干燥。放大照片的曝光量取决于底片的密度、光源的亮度、相纸的光感度、洗相药液的能力和镜头光圈的系数等要素。彩色照片制作可分为扩印和放大两种,彩色扩印照片与彩色放大照片制作工艺的区别在于前者无法剪裁,后者可以任意剪裁。
10、化学整修法:黑白底片和照片中,除去金属银的方法通常是先使用氧化剂(如铁氰化钾等)使金属银被氧化,再使用定影液,将被氧化的银离子变为可溶的物质,溶于水溶液中,这种方法通常称“减薄”。黑白底片和照片中可以在组成影像的金属银周围使用重铬酸钾、汞等物质,使金属阻光能力加大,也被称作“加厚”。
11、物理整修法:包括三种情况,增加密度:一般是使用毛笔沾上墨或颜料进行填补,对底片也经常使用铅笔,笔尖削得细而尖,并配以修相油。减少密度:主要工具是刮刀,刀具小,非常锋利,使用时要稳、准、轻,多用于黑白影像。增加色彩:选用柔软的毛笔和照相专用的透明色颜料。
第二章 照相机
第一节 照相机的结构
1、照相机的基本结构:有主体、镜头、快门、取景器、输片机构、计数
器,而性能比较完善的照相机还有调焦装置、测距器、连闪装置、自拍机等,性能更完善的照相机还有测光装置和小型闪光灯装置等。禄莱(Roueiflex)、哈苏(Hasseblad)、玛米亚(Mamiya)等是120照相机的常见品牌。
2、快门:快门作用是配合光圈,控制胶片曝光时间。快门速度以1秒为中心,一则数字表示实际快门速度的倒数,如1/2秒、1/4秒、1/8秒、1/16秒„1/1000秒、1/2000秒、1/4000秒;另一则表示实际快门的速度。
第二节 摄影镜头
1、 焦距:简单的可以理解为“镜头中心至焦平面的距离”。焦距的长短决定了被摄物体在焦平面上成像的大小,即镜头焦距长,所成的像大,视场角小;镜头焦距短,所成的像小,视场角大。
2、 调焦:作用是调节镜头和胶片平面的距离,使胶片得到清晰的影像。
3、 光圈:又称相对口径,由若干金属片组成,可调节进光大小的孔,通常位于镜头内。光圈的大小用光圈的F值系数表示,一般是2的倍数,其F值的系列是这样的:F/1、F/1.4、F/2、F/2.8、F/4、F/5.6、F/8、F/11、F/16、F/22„。F值的计算公式为F=镜头焦距÷光圈直径,F值和光圈的口径成反比。光圈的作用:1、调节进光量,2、调节景深。相邻两级光圈系数,前一级的通光量是后一级的2倍,后一级的通光量是前一级的1/2。
4、 景深:是照片中主体前至主体后的影像清晰的范围。光圈大景深短;光圈小景深长,镜头焦距长,景深短;镜头焦距短,景深长。获得大景深方法:小光圈+长摄距+短焦距镜头+超焦距对焦;获得小景深方法:大光圈+短摄距+长焦距镜头。
5、 焦深:是指在保持影像较为清晰的前提下,焦点沿着镜头光轴所允许移动的范围。获得大焦深方法:小光圈+长摄距+长焦距镜头。
6、加膜:镜头内部光线的散射和反射,不能形成正常影像的光,会破坏影像的
品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镜头的加膜技术出现了。加膜也称镀膜,即将某一种色光波长1/4厚度的特殊化学物质覆于镜头表面(在真空中进行),使之形成抗反射层,能显著地减少散射的光量,提高镜头的透光能力。加膜镜头分为单层加膜和多层加膜两种,单层加膜只能对某一种色光起作用,而多层加膜则能对多种色光起作用,透光能力大大增强。如一只7片6组的标准镜头,不加膜透光率为59%,单层加膜透光率为为81%,多层加膜透光率为则为97%。
7、镜头种类:标准镜头 指镜头的焦距接近所摄画面对角线的长度场,视角为40°到60°之间,如135型照相机胶片的画面是24×36mm,对角线为44mm,则135型照相机标准镜头的焦距为45mm左右,这样拍出照片比较真切、自然,成像质量也好,符合人眼的视角。广角镜头 指镜头的焦距短于相机画面对角线的长度,如135型照相机焦距为35mm,视场角70°左右,称为广角镜头;焦距为21mm,视场角90°左右,称为超广角镜头,鱼眼镜头的视场角等于180°。广角镜头景深大,视场角大,焦距短,近大远小收缩比例强烈,影像畸变较大。长焦距镜头 指镜头的焦距的长于相机画面对角线的长度,如135型照相机焦距为135mm以上称为长焦距镜头。长焦距镜头景深短,视角窄,能改善近大远小的视差,减少透视变形,影像畸变较小,适合于人像摄影。焦距60mm~135mm镜头称为中焦距镜头。
第三章 曝光控制
第一节 曝光的概念
1、曝光:按动照相机快门使胶片感光的这以时刻称为曝光。它涉及光源,景物,光圈,快门速度,及胶片的感光度等诸多因素。曝光恰当与否,直接影响着影像的密度、质感、清晰度以及色彩表现。由于光源的照度不同以及物体的反射率的不同,物体就形成了不同的亮度。
2、正确曝光:指底片上所得的密度与拍摄者的要求一致或近似。它应该涵括两个概念:(1)正常曝光指曝光影像正常地反映了原景物的亮度关系,是对原景物客观、真实的再现。(2)控制曝光按照拍摄师的创作意图为目的,改变原景物的亮度与底片密度之间的关系,是摄影师使原景物主观意图的再现。
3、曝光组合参数:指拍摄时照相机光圈系数和快门时间的组合,可以用EV值(Exposure Value)来表示,当使用ISO100/21°胶卷时,快门速度为1秒,光圈F值为1时,曝光组合参数EV值为0。以EV0为基础,曝光量每减少一档,EV值就增加1;曝光量每增加一档,EV值就减少1。如快门速度为1/2秒,光圈F值为1时,曝光组合参数EV值为1。如快门速度为2秒,光圈F值为1时,曝光组合参数EV值为-1。
4、互易律及互易律失效:互易律也称“倒易律”“互易效应”,曝光量由光的照度(光圈控制)和曝光时间(快门速度控制)的乘积所构成的。互易律就是指这种光的照度和曝光时间可以按照正比互易而曝光量不变。例如在同样的光线条件下,光圈放大一档,快门速度提高一档;光圈缩小两档,快门速度降低两档,胶卷的感光量不会发生变化。在摄影曝光组合中,大多数情况都符合这种互易律。但是在快门速度太快或太慢的情况下,这种互易律就会失效,通常认为曝光时间在1秒~1/1000秒时为互易律的适用范围。黑白胶卷互易律失效表现形式为影像密度下降,补偿方法是通过增加曝光时间和调整显影时间。彩色胶卷互易律失效不仅会导致影像密度下降,而且会产生偏色,补偿方法是拍摄时增加曝光时间并使用色补偿滤镜。
5、密度:指感光材料经曝光和冲洗后变黑的程度,简单的说:密度即黑度。通俗称密度大为“厚”,称密度小为“薄”。
6、反差:指景物或影像的明暗对比的差别,通俗称为反差大为“硬”,反差小为“软”。
6、 层次:指影像对于景物中明暗细微变化的记录,记录的明暗细微变化越多,层次越丰富。曝光过度或不足都会使影像丧失层次。
7、 曝光状况类型:根据底片密度的情况把底片的曝光状况归结为四种类型:曝光正常、曝光不足、曝光过度、曝光不足和曝光过度同时出现在同一张底片上。曝光不足底片:整个底片密度较薄,对于景物暗部的密度往往很小,甚至完全透明,失去层次。曝光过度底片:整个底片密度较厚,对应于景物亮度的密度往往很大,影像没有层次,严重时,底片画框中的密度会蔓延到没有感光的区域。一张底片同时出现曝光不足和曝光过度:密度最大和最小的地方都超过了胶片的宽容度,因此失去了层次。发生这种现象是由于景物的亮度范围比胶片所能记录的亮度范围要大,比如拍摄日落、日出等场景。
第二节 曝光基本操作
1、室外自然光摄影:自然界的光线变化千变万化,多姿多彩,随着季节、时间、气候、地点的变化而产生照度不同的变化,但归根结底,室外光线的性质不外乎直射光和散射光两种。
2、测光:是为了获得正确曝光,使照片的影像层次和色彩有良好的表现,合乎人们对自然景观的客观感受或摄影师的个人主观感受。有根据照度测光,根据亮度测光和根据摄影师意图测光三种。
3、订光:是指确定曝光组合参数,常规有两种定光方法可以使曝光基本正常:一是以光照度订光,另一种是以中级反光率物体的亮度订光。形成物体亮度的基本因素:照度和反光率,反光率表示物体反射光线的能力。一般是以反光率为18%的灰板订光。
4、曝光宽容度:指胶片对不恰当的曝光所允许的程度,和胶卷的宽容度有关,也和景物的亮度范围有关。即曝光宽容度=胶卷的宽容度-景物的曝光范围。胶卷的宽容度越大,曝光宽容度越大;景物亮度范围越小,曝光的宽容度越大。
5、光比:即主光与辅助光之比,其大小是指被摄物体的明亮面和阴影面之间的反差或亮度间距。
6、曝光方法:括弧式曝光法又称“加减曝光法”,“阶梯曝光法”,“包围式曝光法”,即对同一拍摄对象采用不同的曝光量拍摄。通常先按估计的曝光量拍摄一张,然后在此基础上加半档或一档曝光再减半档或一档曝光,各拍一至两张,确保其中有一张曝光正确,该方法拍摄反转片尤其实用。平均式曝光法是在照相机的位置上测量全部取景范围内的景物亮度,得到景物的平均亮度值,并以此平均亮度曝光,平均曝光法只有在被摄物体的平均亮度基本等于18%中性灰反光率时,曝光的结果是正常的;如果被摄物体中有大面积的暗景物或亮景物,按此曝光法会导致曝光过度或曝光不足,要对曝光参数进行适当的修正。高光曝光法是以高亮度景物作为曝光依据的一种计算曝光方法。这种方法是测量画面中高亮度景物的亮度,并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加曝光量(1~2级),使得这类景物的密度正常还原。这种曝光方法保证了明亮物体的正常影调关系和层次,适合于以明亮物体为视觉中心画面的曝光控制。阴影曝光法是以低亮度景物作为曝光依据的一种计算曝光方法,与高光曝光法恰恰相反。这种方法是测量画面中低亮度景物的亮度,并在此基础上适当减少曝光量(1~2级),使得这类景物的密度正常还原。这种曝光方法保证了暗物体的正常影调关系和层次,适合于以暗物体为视觉中心画面的曝光控制。
7、影响曝光的因素:胶片感光度、照度、被摄体反光率、光线方向、被摄体周围环境、有无使用滤光镜、曝光互易律、测光的误差等。
第四章 摄影构图
第一节 构 图
1、构图:来自拉丁语,意为组织、结构、联结等,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称为章法和布局。构图是摄影创作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在摄影时通过构图的手段在混乱中找出次序,在平凡中发现视觉美感。
2、趣味中心:是指画面中最引人注意的地方,可以是被摄的主体或主体所处的位置,也可以是画面中各人物情感交流的汇聚点。是画面中最具有视觉价值的部位。用“三分法”的原理将画面分为九等份,线条相交之处就是该画面视觉地位最突出的地方。
3、均衡:在人们的视觉心理上,画面的四条边框线之间总有一种对立的力量存在,只有当这个力量达到平衡时,画面才能达到稳定。摄影构图上的均衡,不是数量和形体上的相等对称,而是人们心理和生活经验形成力量和价值上的均衡。
4、静态与动态:画面以水平线条或垂直线条为主线,会给人以宁静的感觉;画面以倾斜线条为主线,会给人产生活动的感觉。我们可以有意识的利用这一原理来处理画面的动静感觉,来增加照片的艺术感染力。
5、透视: 透视是构图手段的一个重要因素,对画面的造型效果有着明显的影响,尤其对于增加空间深度感,加强画面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第五章 摄影色彩知识
第一节 色彩基本知识
1、 三原色:连续光谱色中的红、绿、蓝三种颜色成分,等比例相加,便得到白光。我们将红、绿、蓝三种颜色称之为“三原色”。
2、 三补色:连续光谱色中的黄、品红、青三种颜色成分,等比例相加,便得到黑。我们将黄、品红、青三种颜色称之为“三补色”。因为它们和三原色正好成互补关系。红+青=白(红青互补)、绿+品红=白(绿品互补)、蓝+黄=白(蓝黄互补)。
3、 色彩的三要素:色别(也称色相)、明度和饱和度(也称色纯度)。色别就是颜色的名字、相貌;明度也就是颜色的明暗程度,其中黄色明度最高,紫色明度最低,胶卷对颜色的明度感觉与人眼大不相同;饱和度是指颜色的纯净程度,饱和度最高的颜色是光谱色。
4、色环:也称“六星图”为了方便的分析研究色彩,我们把三原色和三补色按
照光谱波长的顺序排列,并围成一个圈,这就是“色环”。功能之一表明图中的每一种色光都是由它相邻的两种色光组成,每一种原色光都是由两种补色光组成;每一种补色光都是由两原种色光组成。功能之二表明了每一种原色光所对应的补色光。
5、色调:是指画面的基本色彩基调,也就是画面的主要色彩倾向或给人们总的
色彩视觉印象。
6、冷暖色:在整个光谱色中,青蓝色给人以寒冷收缩的感觉,称为冷色,也叫
“后退色”;而红橙黄色给人以热烈膨胀的感觉,称为暖色,也叫“前进色”。
第二节 色彩的运用
1、 消色的构成:消色是指黑、白、灰物体,对照明光线具有非选择性的吸收。当白光照射到消色物体上时,反光率在75%以上,即呈白色;反光率在10%以下,即呈黑色;介于这两者之间的,就呈不同的灰色。消色构成就是由黑白和灰色来协调画面中各种颜色的构成方法。由于消色没有颜色(其实消色
包含了各种颜色),所以任何一种颜色和消色搭配都能得到强调与和谐。
2、 有色的构成:有色物体是对照明光线有选择性的吸收,即光线照到有色物体上时,入射光中被吸收的各种波长的色光是不等量的,有的多吸收,有的少吸收,这样就会呈现出颜色来。如白光照到红色的物体上,反射出来的光和红色光的波长是相等的,所以看上去是红色的。
3、 对比色的构成:在色环上处于相对位置的称为对比色,其中处在对角线位置上的互补色为最强烈的对比色。对比色构成的画面比较热烈,往往不容易达到和谐,消弱一方,加强另一方是较为普遍的手法,如“万绿丛中一点红”或加入消色成分使其和谐。
4、冷调:画面基本用蓝与青的色调构成,或偏蓝与偏青的色调构成。紫色或绿色与蓝青调组合在一起时,也能形成冷调。冷调构成的画面含蓄宁静,并有神秘的感觉,空间感也较强。
5、暖调:画面基本用红、橙、黄的色调构成,或偏红橙与偏黄的色调构成。紫色或绿色与红、橙、黄组合在一起时,也能形成暖调。暖调构成的画面热烈奔放,但空间感不强。
6、色彩的情感特性:色彩本身是没有什么感情内容的,但色彩与人的情感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而且色彩所对应的情感表达十分显著,不同的色彩会激起人们不同的情绪反映。如医院的白色、邮局的绿色、消防车的红色等等都成为专门色。不同的民族、社会制度、地理环境的人们会对同样色彩产生不同的感觉或感情。
第六章 初中级摄影师实拍
第一节 室内摄影
1、 布光:按照拍摄要求,灯处在不同的位置,也叫灯位,按水平位置可分:顺光(0°)、前侧光(45°)、侧光(90°)、侧逆光(135°)和逆光(180°)。按垂直位置可分为:顶位光(90°)、高位光(60°)、中位光(30°)水平光(0°)和底位光(-30至-70°)等。按用途可分主光灯、辅光灯、背景灯和轮廓灯等。
2、 光质:按照光的特性可将光分为软光、硬光和聚光、散光等。软光一般是间接光,利用反射板、白纸、白布或天花板等反射回来的光,投影淡,光质柔和圆润;硬光一般是直接光,不加任何遮挡,直射被摄物体的光,光质硬、反差大、投影浓,光质刚挺硬朗。
3、 光照度的平方反比定律:光照度与距离成平方反比。如照射距离为1米时的照度为X单位,那么照射距离2米时的照度就是X/4。为了便于摄影上的运用,可以按照距离翻一番,曝光量翻两番的原则来掌握。
4、 影调:是构成摄影画面明暗的调子,指光线照射下不同亮度的景物,经过拍照、冲洗、印放,在照片上以黑、白、灰等密度形式反映原景物的亮度。影调在人像摄影中具有表现空间感、人物质感,均衡画面和渲染气氛的作用。如用顺光拍摄少女、儿童,用侧逆光拍摄老人、军人,这就是利用影调效果,表现不同人物质感。
5、影响影调的因素:光线条件因素 不同的光线照射,形成了画面中最高密度到最低密度的过渡、反差、各种光效等影调配置,光线的强弱及角度的变化是影
响画面影调的决定性因素。曝光因素 取平均曝光值能将亮、暗大部分容纳,层次丰富,影调效果较好。显影因素 在显影时搅动快慢,时间长短,温度高低会使影像发生变化。显影液配方的酸碱值不同,冲洗后底片的密度、反差各不相同。黑白冲洗温度控制在18—20℃时,能够有正常的还原能力,产生较好的影调效果。
6、证件照的拍摄:证件照的基本要求是符合发证单位规格式样的要求,真实反映被摄者的形象。
7、艺术照的拍摄:消除被摄者紧张情绪最恰当的办法是鼓励,这样可以让被摄者树立起自信,在轻松自然的环境下完成拍摄任务。艺术照近距离拍摄主要适宜于较小景别或需要进行局部刻画的被摄主体。中等距离拍摄时,被摄主体与环境均能得到表现,但在视觉地位上一般不以哪一方为主。低角度拍摄时,由于地平线被压低,天空位置会显的较为突出,为了强调被摄主体的高大与挺拔的气势,拍摄者往往采用低角度拍摄。
8、生活照的拍摄:男性拍摄要求姿态大方,舒展有力,阳刚洒脱;表情沉稳、端庄、机警为主,反映出人物的职业气质和能力。女性拍摄要求表现妩媚,秀丽,活泼;表情以微笑、平静、回眸、神往为多。对年轻的女性可表现其光滑的肌肤,纤细的手指,修长的双腿等优美的部位,注意扬长避短;职业女性可表现其沉稳,端庄的一面。老者拍摄要求凝重、恬淡、简洁、健康,表现生活题材一般以下棋、读书、绘画和沉思等为主要表现形式。对有特色和个性的老人还可突出其斑驳的面容、饱经风霜的纹理和飘逸的发须等。对男性的老人常使用略大的光比;而对女性的老人则光比略小。拍摄儿童要抓住其天真、可爱、活泼、搞笑的瞬间,摄影师要有耐心,善于使用道具,学会启发和引逗,熟练使用相机和布光,操作动作快捷准确,捕捉儿童稍纵即逝的表情。
9、高调照片:照片的基调是白色,影调主要是由纯白、灰白、浅灰和中灰调子构成,要有小面积的黑。高调照片背景色彩要浅,无明显投影,一般以顺光位为主,拍摄时适当增加曝光,使底片密度略大,制作高调照片时容易表现白色。高调照片制作时宜浅不宜深,软硬适中,这是为了表现照片中白、浅灰、灰作为主要影调的需要。高调照片给人以明快、单纯、活泼的感觉,多用于表现儿童和青年女性等纯真可爱。大面积是高密度,少量为低密度,整个底片偏黑,这样的底片易形成高调照片。
10、低调照片:照片的基调是黑色,影调主要是由纯黑、深灰和中灰、浅灰调子构成,要有小面积的白。低调照片拍摄时背景色彩要暗,光线以侧光、侧逆光为主。低调照片光线越少,其调子就越低,光线安排应简洁,朴实。人物服装宜深不宜浅,在特殊情况下也允许穿浅色服饰,但应以远距离为宜。低调摄影曝光应略少一些。低调照片给人以深沉、坚毅、刚强的感觉,在人像摄影中多用于表现老人和成熟的男性等。大面积是低密度,少量为高密度,层次较丰富,整个底片偏白灰的底片易形成低调照片。
11、中间调照片:中间调指的是一幅画面中,以灰调为主,由深灰到浅灰的影调在画面中占绝对优势而组成的调子。反差适中、层次丰富、色阶均衡是中间调的特点。中间调照片拍照时常使用的背景为中灰色或渐变式。拍摄中间调照片根据被摄对象的特点灵活布光,一般依据被摄者的脸部亮度准确曝光。层次丰富是制作中间调照片的基本要求之一。
12、软硬调:硬调指一幅画面中,亮部与暗部级差较大,中间过度急剧,层次少,光线对比强烈,人物性格突出。软调 指一幅画面中,高光与阴光反差较小,
中间层次较多,最大亮块与最大暗影少,光线柔和舒畅。面部明暗反差是明调和暗调与其他影调最主要的区别。
13、明暗调:介于中间调与高调之间的一种影调,称之为明调 ;介于中间调与低调之间的一种影调,称之为暗调。明调和暗调与其他影调的主要区别在背景和服饰上,明调其背景较浅,但服饰较深,缺少高调的韵味;暗调背景有明有暗,服饰有深有浅,整体效果不是低调。
14、多次曝光:在同一张底片上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的拍摄曝光称为多次曝光。这种方法多用于夜景、广告、人物和婚纱摄影中等多重影像的拍摄。采用纯黑背景作为多次曝光的拍摄背景,目的是使每次曝光时,胶片的其他部分不感光。为了避免多次曝光摄影的影像造成失效,应按事先的安排进行构图取景。多次曝光摄影要求各种光线不能混用,以免让人的视觉产生混乱复杂,不和谐的感觉。室内人像多次曝光拍摄时,若每次曝光的人物并不重叠,则每次曝光均按正常进行,如果影像有重叠,就必须控制曝光,其总曝光量应该是正确曝光量。平调效果婚纱照中重复曝光的技法要领是在正常的拍摄后,根据记忆的构图,选定底纹或图案素材再进行曝光,重复曝光时要注意在画面里(尤其是人物脸部)不宜有不妥的符号。
第二节 室外摄影
1、自然光:自然界光线的照度随着季节、时间、气候、地点的变化而变化。光线性质不外乎直射光和散射光两种。直射光照射物体表面形成明显不同的明暗面,光质硬且反差大,曝光较为难掌握;散射光的光线柔和,物体表面受光均匀,曝光较为容易掌握。光位的种类可分为:顺光照明,侧光照明和逆光照明,在侧光照明应注意光比的变化。
2、自然光拍摄:首先选择被摄景物,其次确定被景物的拍摄范围,再次确定前景,然后请被摄者进入设计好的位置并作适当调整,如是侧光、侧逆光或逆光须用反光板或闪光灯对物体暗部补光,降低光比,以减少脸部的阴影,测好光后抓住被摄者的表情按动快门。
3、团体照的拍摄:被摄者的安排 照顾人物主次、高矮、胖瘦和衣服颜色等关系是多人合影照常用的排列的方法。第一排放椅子,一般是单数,按人物主次坐,最主要人物坐在中心的椅子上,其左侧是2号人物,右侧是3号人物,依此类推排好前排就坐人物。站席较矮者站在第二排,较高者站在第二排的椅子上。根据镜头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较胖者站后排。每排中较高者站中间,两边逐渐矮一些,平滑过渡。后排的人要站在前排两人的空档中间,以免被遮档。人物表情放松自然,面带微笑,目视照相机,第一排坐者双腿自然并拢,手握空拳,轻放在膝上。拍摄的要求 无论晴天还是阴天,光线宜选用前侧光,因顺光刺眼,逆光则脸黑。镜头宜选用标准镜头,如用广角镜头拍摄,可将被摄者排成相应的弧形,减少广角镜头带来的变形,广角镜头焦距越短,被摄者排成的弧度越大。聚焦应对准第二排人物,充分利用镜头前景深短后景深长的特点,保证照片中的每一个人都清晰。拍摄过程中要多拍摄几张,挑选出人物表情好的,供放大照片使用。
多人合影照即将按动快门之际,纠正被摄者服装,姿态,神情等方面问题时,不可过于烦琐,要以大局为重。
室内拍50人左右合影照,其摄影室的长度不短于8米,宽度不短于7米,净高度不应低于4米。
人物位置调整原则是:人物排列的宽度与高度要根据画面的长、宽比例来决定,同时衣服色彩相近和颜色深浅相近的人物不要集中在一起。
拍合影照若使用亮度测光表的近位测光法,测光表距被测部分宜控制在10cm左右,测光表所选择的测光区应为被摄者脸部。
第三节 滤光镜的使用
1、滤色镜概述:色光通过滤光镜的规律是全部或部分通过与其相同或相邻的色光,吸收其补色光。黑白摄影中滤光镜的基本作用包括控制影调、柔化影象、调整反差。色温滤光镜的基本类型有校正色温滤光镜、色温转换滤光镜、色温补偿滤光镜。
2、黑白摄影滤光镜:主要作用是调整反差改善影调。通过或大部分通过与滤光镜色相同的色光,部分通过滤光镜色相临的色光,阻挡或大部分阻挡其余的色光。滤光镜的颜色越深,这种通过或阻挡的性能就越强。通常有黄色镜、橙色镜和红色镜等。
3、彩色摄影滤光镜:主要作用是调整色温。通常分橙色和蓝色两大系列,橙色用于降低色温,如雷登80,蓝色用于提高色温,如雷登85等。
4、黑白彩色摄影通用滤光镜:主要有UV镜、天光镜、偏振镜、中性灰阻光镜等等。UV镜又称去雾镜,也叫紫外线滤镜,能有效的阻止紫外线,使紫外线不得在胶片上感光,提高远处景物的清晰度。天光镜呈微红色,在彩色摄影中除了起到UV镜的作用外,还能减少蓝色天空给照片带来的偏蓝色。以上两种镜可长期套在镜头上保护镜头且不必进行曝光补偿。偏振镜也称偏光镜,有线偏振和圆偏振两种,线偏振用于手动对焦照相机,圆偏振用于自动对焦照相机。偏振镜能消除物体表面的反光(镜面和金属面除外),加强物体表面的质感,提高物体的色彩饱和度和清晰度。偏振镜不能在每一个拍摄方向都起作用,使用时要旋转镜片,以找到最佳角度。拍摄艺术人像时,使用偏振镜能够加强物体颜色的质感,提高物体颜色的饱和度,还起到中灰阻光滤光镜的作用。中性灰阻光镜能起到阻光作用但不改变光线色光成分的滤镜,有多种密度可供选择,如“ND2”增加一档曝光量,“ND4”增加两档曝光量“ND8”增加三档曝光量,既可单片使用也可组合使用。还有渐变镜,柔光镜,星光镜等这里就不一一介绍。
5、滤光镜的曝光补偿:大多数滤光镜都需要进行曝光补偿,因为它们阻挡了一部分光线。一般滤光镜厂家都会提供“滤镜因数”作为曝光补偿参数,如“因数1.5” 意味着增加0.5EV曝光量,“因数2” 意味着增加1EV曝光量,“因数3” 意味着增加1.5EV曝光量,“因数4” 意味着增加2EV曝光量,“因数8” 意味着增加3EV曝光量,依此类推。“滤镜因数”只是一种参考值,最可靠的解决办法是通过实践试拍。另外有三点比较实用的方法:1、避免曝光过度,任何滤镜尤其是黑白摄影滤镜,曝光过度会削弱其效果。2、在摄影光线或被摄物体中,与滤镜颜色相同或相似的色光在数量上占很大比例时,应该把滤镜因数适当减小。3、在摄影光线或被摄物体中,与滤镜颜色互为补色的色光在数量上占很大比例时,应该把滤镜因数适当增大。
第四节 婚纱摄影
1、 婚纱摄影的设备:有场景、道具、服饰、灯具、照相机及附件。
2、 灯具:婚纱照拍摄的场景较大,光型变化丰富多样,顾及被摄人物整体及背景光亮度,营造出细腻的光型效果,灯具数量要充足,对婚纱照的闪光灯GN指数的要求是不能小于GN50,常用的附件有柔光箱、反光罩、遮光板、蜂窝罩、滤光片等。
3、 场景:从地域风格上划分,可以分为中式景、欧式景和日式景等。中式场景以中式建筑为物等为背景,有名胜古迹、明山秀水、有园林小景,也可以是古典风格的宫廷建筑或洞房等格局;日式场景以日式建筑为物等为背景,有方格窗居室建筑、有榻榻米的卧室格局,有富士山等名山胜景;欧式场景以欧式建筑为物等为背景,或庄严肃穆的教堂,或富丽堂皇的宫廷建筑、客厅、花园等。从造型效果上可以分平面景、立体景和投影景等。
4、 道具:既可以作为人物姿态造型的支撑物,又可以作为画面的陪衬和点缀,在画面中或有助于人物的造型、或有利于渲染气氛、或有利于传递感情、或有利于丰富色彩、或有利于美化画面、或有利于揭示主题等,但要注意与整体场景和人物情感的一致性,繁简要得当,不可喧宾夺主。
5、 服饰:主要有欧式婚纱礼服系列、晚礼服系列、日式和服系列、中式结婚系列等。欧式婚纱礼服以白色为主,表示纯真和整洁,是婚纱摄影最主要的服饰,晚礼服是欧式礼服基础上的简化产品,款式更多样,变化更随意,颜色也非常丰富;日式和服是日本传统的民族服装,分礼服和便服两大类;中式婚庆服饰系列是指我国传统的婚庆用服饰,有汉族和满族的,也有其他少数民族的结婚礼服。
6、姿态:即体态,婚纱摄影中姿态有站姿、坐姿和跪姿三大类。站姿时脚的站位要避免直对照相机,一般以侧向45°,取小跨步或丁字步为宜;坐姿时要保持体形优美,人物应向侧一些,不要向后仰身,被摄者可以坐椅子、台阶、也可席地而坐,腿也不可忽视,应使腿的位置舒适协调。跪姿在婚纱摄影中特别是在日式和服拍照中屡见不鲜。无论是取站姿、坐姿或是跪姿脸部总是婚纱人像摄影的重点。
第五节 平面翻拍
1、翻拍摄影:就是把照片、文件、文物等复制成图像,要求复制件应忠实地反映原件的特征。
2、原件要求:尽量使原件平整,可用玻璃夹住原件或用双面胶将原件裱在平板上并注意消除反光,翻拍绒面相纸照片的关键在于用柔和光消除照片表面凹凸不平的纹络,也可在照片表面均匀涂上一层甘油以减轻颗粒状。
3、照相机要求:用翻拍架或三脚架固定好照相机防止震动,照相机与原件保持平行,相机镜头居原件中间,防止变形。光圈宜选用F/5.6或F/8,对准焦距。在近距离拍摄时使用了近摄附件,当焦距延长2倍时,应该增加3级曝光量。
4、胶片的要求:根据负片感色性的不同,其用途也不同,一般可分为色盲片、分色片和全色片。无论翻拍彩色或者黑白的大幅图表,都应该用低感光度高反差的胶片。
5、光线的要求:翻拍不怕光线弱,就怕光线不均匀。翻拍不管大幅还是小幅原件照明必须均匀,因为翻拍对象大都是平面原件。在室内翻拍要用两盏灯,光源要从原件两侧照射,亮度要一致。灯位要和原件形成45°,光照均匀,可用四角测光法以获得正确曝光。在原件中有大面积黑或白的情况下,要酌情减少和增加曝光量,可以中间灰为基准亮度,据此定光。在室外翻拍要选在光线均匀柔和的背荫处。
6、滤光镜的应用:黑白摄影翻拍中,使用滤光镜是为了调节翻拍底片的影调和反差,还可以消除文稿上有色污迹和表面光滑的非金属物原件上的强反射光。
第七章 消费心理学和审美心理学
第一节 消费心理学常识
1、消费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 研究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心理过程
② 研究消费者个性心理特征的形式和发展
③ 研究消费者心理和企业营销的关系
2、消费心理学的研究,必须遵循客观性、发展性、联系性和时机性四大原 则,经常使用的方法是:观察法、实验法和调查法。
3、消费者产生消费行为的根本原因是需要。人们多种多样的需要可以归纳为五大类,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及自我实现需要。
第二节 审美心理学常识
1、要了解顾客的审美心理,可以通过有意识地通过语言铺垫,引导顾客表达审美意识而达到。时刻要牢记:顾客是被服务的对象而不是被教育的对象。
2、每个人都有审美的需要,这种审美需要是潜在的审美欲求,它表现为对形式、结构、秩序、规律的一种把握与感受的欲望。审美需要不是认识需要,而是一种内在情感的欲求,即与形式进行直接感情交流的欲望。
3、感觉,是对事物个别特性的反映,是审美经验的起点和基础。知觉,是对事物个别特性组成的完整形象的反映,是听觉、视觉、味觉、嗅觉等各种感觉的协同活动。在长期的协同活动中,各种感觉出现相互联系,彼此沟通的现象,
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之为“联觉”,也就是“通感”。
4、审美理解是指审美经验中的认识因素,是审美中的理性能力。审美理解是一种直觉和领悟,是各种心理机能的自由协调运动中的领悟,不同于概念认识,
5、审美心理结构是由感知、想象、理解和情感这四种心理机能交融组合而成的一个网状结构,就是审美的心理结构。审美感知是审美经验的基础和依托,如果没有它的存在,审美根本就无从发生,同时审美感知又是审美经验的归宿。
第八章 高级摄影师实拍
第一节 大型团体照拍摄
1、大型团体照的背景里必须尽量避免高于人物的强光,避免诸如烟囱、电线杆、塔架、枯枝等难看景物。光源的照射方向要用顺光或前侧光。应该以第二排被摄者作为调焦的中心位置。
2、用中型相机拍摄大型团体照时,排面总宽度÷底片影像长度=缩小倍率。镜头焦距×(缩小倍率﹢1)=物距。例如:排面总宽度为15米,底片影像长度为60毫米,使用90毫米焦距的镜头拍摄,那么相机与被摄体中心位置的距离是22.59米。对场地长度的要求和所用镜头的光圈值无关。
3、用转机拍摄大型团体照时,为了消除透视带来的同一幅照片被摄者缩小倍率不同的情况,应该让被摄人物在相机的拍摄角度内,沿以照相机为圆心的圆弧线排列。假设有300人,使用焦距85mm镜头的转机拍摄,底片中人物影像的长度为18cm,那么,相机应该至少旋转141度。
第二节 近摄翻拍技术
1、保持相机的稳定:在近距离拍摄时,稍有震动都会影响被摄对象的清晰度。因此,最好的办法是使用牢固的三脚架,并使用快门线或自拍机。使用单反相机可将反光镜锁住,以减少机械振动。
2、调焦要准确:近距离摄影对清晰度要求高,但相机与被摄物体很近时,景深很小,同时,由于近摄时像距延长,使有效口径变小,取景屏光线较暗,不利于准确调焦,因此,应特别注意仔细调焦。
3、控制景深:在近距离拍摄中,控制景深十分重要。因为拍摄距离近,景深范围很小,如果光圈使用较大,就无法将整个物体表现清楚。由于近距离多需要表现被摄物体的质感、立体感及鲜艳色彩等,因此多使用较小的光圈以扩大景深范围。
4、使用小型照相机要避免使用大口径镜头:即使优质大口径镜头,在近摄时也要缩至工作光圈,仔细审视。如若影像四角、四边发虚,则不宜于近摄。
5、近距离拍摄时曝光测定方法:近距离摄影方法很多,有些方法不需要额外增加曝光量,如镜头前面加用近摄镜或使用微距镜头等。而有些方法则需要额外增加曝光量,如镜头之间加用增距镜、近摄接圈、近摄皮腔等。这是因为镜头与机身之间的距离拉长,光线达到焦平面的亮度降低,实际等于镜头口径变小,通光量减少,因此必须对曝光量进行补偿。
加用近摄附件后补偿曝光的倍数可用下列公式求得:
补偿曝光的倍数=(原镜头焦距+接圈长度) ²/原镜头焦距²
例如:皮腔延长为100㎜,镜头焦距为50㎜,代入上式得:
应增加的曝光倍数=(50+100)²/50²=9(倍)
即:若机外测光,快门速度为1秒,加上100毫米的皮腔后,曝光时间应延长为9秒。
此外,也可以根据以下经验公式推算出应增加的曝光量:
焦距延长一倍,增加二级曝光量;
焦距延长二倍,增加三级曝光量;
焦距延长三倍,增加四级曝光量。
使用以上经验公式时,应注意:“增加三级曝光量”与上述公式计算出的曝光倍数“9倍”是不同的概念。“增加三级曝光量”是指开大三级光圈或减慢三级快门速度,相当于增加8倍曝光量或约等于增加了9倍曝光量。因此,“焦距延长二倍,增加三级曝光量”实际上就约等于增加9倍曝光量。反之,公式求得应增加9倍曝光量,换算成光圈或快门就是应开大三级光圈或调慢三档快门速度。
以上是在近距离拍摄中使用没有内测光(TTL)装置的照相机时的曝光补偿计算方法。如果使用有内测光(TTL)装置的照相机拍摄时,只要求按照内测光的指示调整光圈速度,便可准确曝光,不必进行计算。但是,如果照相机装上近摄接圈或皮腔后,有些近摄装置没有收缩光圈的杠杆,光圈自动调节装置就会失去作用,这时,应开大光圈对焦,然后将光圈缩小到使用的光圈系数,按内测光值曝光或使用自动曝光。
第三节 艺术人像的拍摄
1.软调(低反差)照片处理的要领是:用软光(散射光)拍摄,用软性(低反差)显影药液冲洗,用适宜的相纸制作。室外拍摄时,在阴天或朦胧阳光下是可以得到软光光效的。后期制作软调照片的基本要求是尽量选用软调显影液和软调相纸。 在进行室内拍摄时,采用电子频闪装置并配有柔光箱,可以获得理想的软调照片用光。用软光拍摄高调照片,可以获得柔和悦目影调效果的画面,曝光量一般增一级至一级半即可。
2、硬调(高反差)照片的处理要领是:用硬光(直射光)拍摄,被拍摄的人物和景物的光比很大,要控制好光比。拍摄一般景物,宜将最亮和最暗部分控制在七级光孔以内。拍摄人物主要是控制面部的光比,一般应控制在1:4(即两级光孔)以内,也就是说硬调照片的光比控制主要是降低光比。
3、高调照片的处理:有两个关键点:一是必须用软光(散射光)拍摄;二是曝光量要增加一些。用软光拍摄,可以减小光比,获得更自由的曝光调节,在视觉效果上,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明暗反差感觉。“8”级白占画面的90%,“9”级白占画面的8%,“1”级黑占画面的2% 的构成模式是一种典型的高调。
4、低调照片的处理:拍摄低调照片除了必须选择暗背景外,一般适宜用硬光。为了取得锐利与响亮的低调效果,在风光摄影、拍摄静物、广告产品和人物肖像时,常采用逆光与侧逆光拍摄。“2”级黑占画面的85%,“9”级白占画面的10%,“1”级黑占画面的5%的构成模式是一种典型的低调。
5、 布白与留空:构图中往往将空白也作为一种块状符号来安排,在画面里求得空白的合理布局或空灵效果。在平面视觉艺术中,画面的空间感表达往往受到极大的限制,在有限的画面空间中通过大量的“布白”与“留空”来获得无限的空间感觉,这就是所谓的“画留三分空,生气随处生。”
6、影调:影调的配置原则是“均衡”、“透气”和“活”。表现人物立体感的主要方法是以侧逆光拍摄低调人像来获得层次丰富的影调,选择斜侧向拍摄角度,利用透视对比等。表现人物细腻肌肤的用光要点是运用诸如散射光、反射光之类的软光均匀照射。 表现人物粗糙肌肤的用光要点是运用侧向或侧逆向的硬光作为主光。
7、构图:“构图讲究”的含义是按照黄金分割比例或对应位置原则安排画面布局,讲究均衡感,有较高的影调或色调上的追求,讲究构图呼应关系,追求构图的精致或完美效果。封闭性人像构图的特点是人像视线不直视读者;开放性人像构图的特点是人像视线直视读者。检验构图成功还是失败的标准便是:人物的美是得到了强调突出,还是受到了削弱。
“求稳”的构图原则是画面讲究均衡感,讲究相对完整性,讲究构成的统一和秩序,追求精致或完美效果,人物姿态、造型相对平稳,色彩和谐。“求险”的构图原则是画面讲究节奏变化,讲究“破”秩序、“破”对称、“破”通达的线条,追求动感、倾斜、挤压等效果,追求色彩的对立或跳动感觉。构图中的“破”含义是对照片画面里过分死板的线条或大面积块采取措施,目的是改变构图的死板,使构图生动起来。起伏性线条的主要视觉效果是富有动感,使画面充满活力。
第四节 婚纱照片的拍摄
概述:现代婚纱摄影没有规定的程式,完全靠摄影师根据顾客的实际情况进行现场创作。在拍摄过程中,交流、化妆和服装造型、拍摄、选片制作等是比较规范的现代婚纱摄影的基本环节。现代婚纱照也可以走出摄影室,到风景名胜、宫殿教堂、田野湖畔、街头巷尾等各种不同的环境拍摄,背景处理的基本类型可分为:全虚、半虚、全实等。
单色调的拍摄:单色调照片是从黑白摄影演变而来的。单色调拍摄婚纱照的含义是以黑白摄影的感觉和方式拍摄,制作时用黑白暗房工艺或彩色扩印、放大手段,洗成只有一种颜色的婚纱照。单色调婚纱照一般不用大红、深蓝、墨绿等颜色。
偏色调的拍摄:偏色调婚纱照的含义是追求一种非常规色温光源下特殊成像效果的婚纱照,借以烘托特定的气氛。既可以用低色温的光线表现新婚人物的浪漫与温馨,又可以用高色温的光线表现新娘的冰清玉洁或梦境、神话般的幸福。一般可以改变光源的色温也可以错用色温平衡胶卷的类型达到拍摄效果。
淡彩效果的拍摄: 淡彩效果婚纱照的含义是运用加柔顺光(避免深硬投影),过2级的曝光。在取景范围回避纯度较高颜色等手段拍摄的婚纱照效果。淡彩效果婚纱照的主光灯位范围是顺光位,灯位尽量靠近镜头主轴延长线。新娘化妆时深画眼、唇线和眉、眼、鼻影,以增加立体感。背景选择的基本要求是无深重色块和阴影。
重彩效果的拍摄: 重彩效果婚纱照的含义是获得高反差和饱和度较高的颜色,运用诸如红蜡烛、红盖头、红灯笼、红喜字等浓重色块点缀画面,烘托婚纱照的喜庆气氛。重彩效果婚纱照道具选择的基本要求是:道具应尽量避免消色物品,最好有可以点缀、烘托喜庆气氛的浓重颜色。重彩效果婚纱照曝光一定要准确,曝光过度和不足都会影响色彩的鲜艳程度和色彩平衡,为了强调气氛可以用一些硬光照明,还可以用色光打些有装饰效果的光型来。反转负冲技法的含义是用正片拍摄,用冲洗负片的C—041工艺冲洗正片,以获得高反差和饱和度较高的颜色,达到重彩照片的效果。
仿旧效果的拍摄:仿旧效果婚纱照的含义是以长袍、马褂、中山装、旗袍、格格服等旧装束,闺房或洞房的旧物品,轿子、百子图帷帐等旧场景点缀、烘托,制作成棕黄色类似老照片的婚纱照。仿旧效果婚纱照服装常见款式包括:新郎穿长袍、唐装、马褂、中山装,新娘穿旗袍、格格服。仿旧效果婚纱照场景设计的基本要求是能体现年代和民俗的特点。例如闺房场景、洞房场景、轿子场景、百子图帷帐场景等。被摄者的姿态要庄重,神情要端庄,旧时新婚夫妇是没有过于亲昵的动作和开放的表情,新娘要有大家闺秀的仪态为佳。仿旧效果婚纱照的基本色调是棕黄色调,类是旧黑白照片中的银被硫化了的效果。
仿拟效果的拍摄:仿拟效果婚纱照的含义是婚纱照仿拟油画、绢画、白描、版画及挂历、贺卡等绘画或装饰品效果。仿拟效果婚纱照几种常见效果有:油画效果、绢画效果、白描效果、版画效果及挂历、贺卡、海报等效果。浮雕效果处理、中途曝光处理不是婚纱套照常用的装饰样式。
画面调子的营造:摄影属于视觉艺术的范畴,本来没有什么调子,所谓调子是从听觉艺术门类里转借过来的。从密度角度上划分,照片可以分为高调、低调、全调、软调和硬调五个大类。从色系的角度上来划分,照片可以分为暖调、冷调和中间调。从色彩浓度上来分类,又把色极其淡雅的称为淡彩,把色彩饱和浓重的称为重彩。摄影师要善于营造调子,可以从选装、造景、选择胶卷、用光、选用滤色镜、曝光控制和后期制作等七个方面来营造所需要的照片调子。
第五节 产品照片的拍摄
用光:产品照片的用光主要是给产品造型和表现产品的质感,因此很少用直射光,而多用质感表现的散射光。产品照片的造型光大多用前侧光、顶光和逆光。硬光性质的主光光源最适合表现吸收型粗糙质感的产品。而平滑型质感的产品拍摄应该用间接照明的扩散光作为光源照明。拍摄复合型产品时,用光应该光位和光性都要以重点质感为中心布置,可以适当兼顾次要质感。
拍摄:好的产品照看上去应令人振奋、构图充满活力,最终效果富于人情味。产品照拍摄前可以按照客户的意图,绘制相应的草图。草图至少应该体现物品如何摆放、文字部分加在什么地方和如何表现等内容。
玻璃器皿的拍摄:关键要表现出透明体的玲珑剔透的质感和刻画出它们俏丽秀美的造型及纹样。暗线条表现的重要特征是将玻璃器皿的轮廓线刻画为深暗色的线条,用亮调子作背景并与被摄体留足距离才能将玻璃器皿的轮廓线刻画为深暗的线条。无论用什么材质作背景,欲用暗线条表现玻璃器皿,主光的布光目的是为了使背景发出大面积的散射光以照亮被摄体,几乎不作直接照明。亮线条表现的重要特征是将玻璃器皿的轮廓线刻画为明亮的线条。要使玻璃器皿的两侧外轮廓及顶面出现明亮的线条,必须在被摄体侧上方用大面积散射光照明,或在背景前,玻璃器皿的两侧后方各置一块白色的反光板,然后用定向的直射光源,利用反光板反射出的散射光照亮被摄体的两侧,形成明亮的线条。本体表现方法背景如为半透明,主光从背景的后方投射,用散射光照明被摄物体;背景若是彩色不透光物,将投射光投向背景,再利用背景的反射光照明被摄物体,但此时一定要再灯光上加蜂巢导光罩或加遮光挡板,不要使光投到被摄体上。
纺织品的拍摄:不同的纺织品会有粗糙、柔挺、轻重、厚薄的质感。一般而言,主光主要表现纺织物的纹理,辅助光多用于强调暗部的层次和轻柔、薄透的性质。如表现纱的质感,一要有相对暗的背景(指浅色的纱而言);二要反映纱
本身的皱褶起伏;三要从纱的后面或侧方布光;四要使用软光,才能充分展示纱的轻薄和柔软。粗糙厚实纹路气息的纺织品,主光可稍硬。光位要低、侧,辅助光要软、散。光亮的面料主光一定要软、散、弱。面料的皱褶处的反光是加强质感不可缺少的因素,应加辅助光塑造,但反光面积不宜过大,且走向流畅,不可造成耀斑。纱类纺织品的半透明主要靠逆光来表现。
第九章 摄影作品的内容与形式
任何一件艺术作品都有内容和形式,作为视觉艺术品的摄影艺术作品更加追求有意义的思想内容与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
照片的内容是指画面形象的各种因素的内在联系与组合,包括瞬间、情节、气氛以及人物的性格、情感等;照片的形式则是指照片形象所借以传达的物质媒介的组成方式,即线条、形体,影调、色调、空间、结构的组合方式,各组合方式也称为“构图”、“造型”。
评价照片优秀的主要标准包括形式或内容有表现出色的方面,形式与内容和谐统一。衡量图片摄影艺术价值的主要标准:形式与内容是否和谐,是否体现了创新精神,是否发挥了艺术想象力关注人文精神。衡量图片摄影纪录价值的主要标准是题材是否热点或典型,是否真实,拍摄难度大小,记录是否完整,记录是否及时。
“形式三方面”指构图精致或别致,调子优美或别致,色彩富于表现力。“内容表现四方面”指被摄主体情态内涵、主题、意境、意象 。
抄袭与借鉴的区别在于:抄袭指换个人物、时间和空间,却几乎不变地照搬别人的构图和创意;借鉴则是指参照他人拍摄的构图和创意,注意取长补短,在模仿中加入自己个性的东西。
艺术创新“法无定法”的含义是指在艺术创新的过程中,艺术家可以打破各种艺术教条的限制,在继承艺术传统的同时否定艺术传统的一些法则。艺术个性的含义是指艺术家在作品中体现出来的,独特的艺术观察、思维和表达方式。
人像摄影画面主体符号是指摄影画面里最重要的,相对自成一体的形象符号。人像摄影画面陪体符号是指摄影画面里陪衬主体而存在的一切形象符号。 具象符号是指摄影画面里可以辨认其物质属性的形象符号,它的物理属性是指摄影画面里具象符号所体现出物理方面的特征和内涵。改变具象符号物理属性的艺术创新方法指根据艺术直觉或想象,运用摄影特技,将具象符号改成与其客观存在截然不同,甚至令人意外的样子,表现出新奇的审美感受。
抽象符号是指摄影画面里无法辨认其物质属性的形象符号。
潜在符号是指画面里没有具体形态,仅作用于人潜意识的,想象中符号,是艺术创新常用的符号。人像摄影中潜在符号的作用是以无形胜有形,使画面简洁而富于想象力,以悬念的产生,画意的延伸,丰富了形象语言,增强了人像摄影艺术的表现力。
图片摄影伴随着照相术的诞生而出现,指运用光学等科学原理,通过镜头对客观世界进行平面瞬间影像记录或反映的一种平面图像摄制技能。图片摄影的子概念主要有商业摄影、记录摄影、艺术摄影。
取景效果基本到位的含义是画面里被摄主体相对完整。虚实效果基本到位的含义,通俗地说,就是指画面里该实的地方要实透(清晰)。
样片艺术创新的基本标准是:新于本地其他同行样片,新于本企业以往样片,
美观且艺术个性鲜明,能吸引消费者。样片设计的典型性是指其造型属于多数消费者需要的类型,可以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样片设计的针对性是指其能够照顾到地域或民族特色,符合当地风俗习惯。样片设计的多样性是指其在服饰、发型、背景以及在用光、构图、造型风格等方面都尽可能地有所变化,做到既美观,又丰富。
对比示范的含义是指让学员先行操作,老师再进行示范操作,操作时说明操作难点以及学员操作上的失误或不妥之处 。
第十章 影楼设计.
影室环境设计:基本原则是设计风格符合企业定位和当地的审美情趣、与拍摄风格统一、装饰新颖简洁、美观大方、空间利用率高、杜绝安全隐患。
影室照明设计:设计基础照明亮度一般将照相机处布置的亮一些,以便于操作,将被拍摄者的位置布置的暗些,以便于观察摄影时布光的效果。对一些要强调的某个部位,如化妆台前的照明、对服装柜的照明、对陈列品或样片的照明要特殊处理。
设计照明灯的开关方案,即照明灯点燃时摄影灯处于断电状态;当打开摄影灯时,照明灯就熄灭了。这样做,一则是为了便于摄影师观察光线的造型效果,其二也是为了被摄者的精力能够集中,不会被周围的环境所干扰。
影室中固定光源应安装在被摄者右前方或正前方的墙壁上。摄影室的照明光线不可太亮,要比营业厅、接待室、休息室都暗一些,当然也不能太暗,一般应控制在3EV值左右。
影室灯光设计:影室灯光的类型一般有:普通照相白炽灯、碘钨灯、影室闪光灯、小型电子闪光灯、石英灯具等等。水银灯不是影室中常用的灯具。
摄影室灯具根据灯光造型作用的不同可分为主光灯、辅光灯、背景灯、轮廓灯、脚光灯、发光灯等。
影室灯具根据光质的软硬进行分类可以分为聚光灯和散光灯。
固定光源的照射角度要注意涵盖到摄影室拍摄的最大角度和纵深,在被拍摄的中心位置测量,其固定的照度应达到10EV值以上(相当于使用ISO100/21°胶卷,F/5.6 1/30秒的曝光组合),否则难以保证拍摄时景深范围和适当的快门速度。
背景、道具设计:影室常见的背景主要有各种颜色的单色背景、各种图案的梦幻(喷绘)背景、立体形式的实体场景和幻灯投影背景等。拍摄证件照片一般可以用红色、蓝色、黑色和白色的背景,黄颜色的背景不是专门拍摄证件照的影室所必备的。
背景、道具是照片中烘托气氛、揭示主题、交待环境、美化画面的重要元素。因此不可千人一面,也不可使用同一背景,给一个人拍摄若干张照片。背景、道具的设计要注意一景多用,一物多用,同一景物的不同区域都要独立成景,拓展其利用空间。特别注意背景、道具与被摄人物的成像比例关系,包括平面背景中所画景物的高度和规格的大小,不能造成画面的不协调。
安装电动背景架的摄影室要求影室宽度不少于3.5米,高度不低于3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