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香菱学诗]教学案[生用]

20、《香菱学诗》教学案

姓名: 班级: 日期:2012年 月 日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理清全文思路,把握文章主旨。

2、赏析精彩的描写语段,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3、学习古典文化的精髓,培养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操。

教学过程:

一、介绍有关的文学常识。(5分钟)(学生预习,教师重点讲解)

1.题目解读:《香菱学诗》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香菱是个苦命女子,原籍姑苏,出身乡宦家庭。她三岁被拐,长大后被呆霸王薛蟠买去做妾,后随薛家进京,一直住在荣府的梨香院。平日她伺候薛蟠,难得有空。这一次因薛蟠外出经商,宝钗便把她带进了大观园给自己做伴。环境的改变激发了香菱写诗的愿望,宝钗笑她“得陇望蜀”,劝她“且缓一缓”,可她急切得很,于是去找林黛玉。选文便从这里开始。

2.走近作者:曹雪芹(1715—1763),名霑,字梦阮,又字芹圃,雪芹是他的号,属满洲正白旗。曹家从清代初年起到曹雪芹这一代止,是一个“百年望族”。康熙二年(1663)清王朝设江宁织造,这是一个财富要职,其第一任就是曹雪芹的曾祖曹玺,此后父子兄弟相次继任,一共约60年。后来曹家势败家亡,曹雪芹流落在北京西郊,住着破房子。他善画,只能靠卖画来维持终年吃粥的生活。乾隆二十八年(1763)秋冬之间,曹雪芹唯一的儿子病死,他因伤感太甚,于这年除夕病逝。《红楼梦》就是这期间写的——他只写了前八十回,后四十回是高鹗续写的。

3.相关资料:

(1)关于《红楼梦》。《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描写了贾家荣、宁两府由盛而衰的过程。书中成功的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袭人等一系列富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政治礼教、经济制度及文化发展,可以说是一部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

(2)金陵十二钗: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

二、检查预习,双基训练。(5分钟)(学生课前完成,上课时小组互评。)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摩诘( ) 应玚( ) 墟( )里 胡诌( ) ....

暧暧( ) 颦( )儿 抠( )土 辋( )川 ....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香菱听了,( )的回来,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 ),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 )。李纨、宝钗、探春、宝玉等听得此信,都远远的站在山坡上瞧看他。只见他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

3、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八回。《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 )为线索,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作者( ),名霑,字梦阮,号雪芹,清代( )。

三、合作探究,理解品味(3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小组研讨、学生展示。)

1、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本文运用细腻准确的语言、动作描写塑造人物,试结合具体语句加以分析。

3、本文描写了黛玉的教诗和香菱的学诗,请分析黛玉和香菱的性格特征。

4、林黛玉的教学方式有什么特点。

5、香菱学诗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四、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或学生总结。)

20、《香菱学诗》教学案

姓名: 班级: 日期:2012年 月 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了解《红楼梦》的有关知识,复习本文生字词语。

2、反复练习,提高阅读古典小说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5分钟)(各组选派一位代表上黑板去听写课后重点字词,其他同学在下面进行听写,互批互改,互评)

二、合作探究,理解品味(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小组研讨、学生展示。)

各自散后,香菱满心中还是想诗。至晚间对灯出了一回神,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下,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一时天亮,宝钗醒了,听了一听,他安稳睡了,心下想:“他翻腾了一夜,不知可作成了?这会子乏了,且别叫他。”正想着,只听香菱从梦中笑道:“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宝钗听了,又是可叹,又是可笑,连忙唤醒了他,问他:“得了什么?你这诚心都通了仙了。学不成诗,还弄出病来呢。”一面说,一面梳洗了,会同姊妹往贾母处来。原来香菱苦志学诗,精血诚聚,日间做不出,忽于梦中得了八句。梳洗已毕,便忙录出来,自己并不知好歹,便拿来又找黛玉。刚到沁芳亭,只见李纨与众姊妹方从王夫人处回来,宝钗正告诉他们说他梦中作诗说梦话。众人正笑,抬头见他来了,便都争着要诗看。

1、“只听香菱从梦中笑道:‘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香菱的什么性格特点?

2、“宝钗听了,又是可叹,又是可笑”,“可叹”“可笑”的内容分别指什么?

3、宝钗用“呆”“疯”“魔”来形容香菱的什么精神?(可用文中词语回答)

4、香菱学诗的过程,可用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古今成大事者所必须经历的三种境界来概括,试写出这三种境界。

请简要叙述。

三、拓展延伸(12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小组研讨、学生展示。)

5、按照提示写古诗词。

有关秋花的:

有关秋雨的:

有关秋风的:

6、请参照示例,以“灯泡”“短尺”为对象,各写一句话,要求借物喻理,表达出一种人生的感悟。

示例:雨伞:总是用潮湿的身躯,彰显自身的价值。

灯泡:

短尺:

7、《红楼梦》第五回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翻看副册时,只见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后面书云: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大家知道这首判词说的是谁吗?

8、解释以下词语,并用“人杰地灵”造句。

解释:

挖心搜胆

精血诚聚

地灵人杰

造句:

地灵人杰

六、总结(5分钟)(教师完成)

20、《香菱学诗》教学案

姓名: 班级: 日期:2012年 月 日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理清全文思路,把握文章主旨。

2、赏析精彩的描写语段,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3、学习古典文化的精髓,培养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操。

教学过程:

一、介绍有关的文学常识。(5分钟)(学生预习,教师重点讲解)

1.题目解读:《香菱学诗》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香菱是个苦命女子,原籍姑苏,出身乡宦家庭。她三岁被拐,长大后被呆霸王薛蟠买去做妾,后随薛家进京,一直住在荣府的梨香院。平日她伺候薛蟠,难得有空。这一次因薛蟠外出经商,宝钗便把她带进了大观园给自己做伴。环境的改变激发了香菱写诗的愿望,宝钗笑她“得陇望蜀”,劝她“且缓一缓”,可她急切得很,于是去找林黛玉。选文便从这里开始。

2.走近作者:曹雪芹(1715—1763),名霑,字梦阮,又字芹圃,雪芹是他的号,属满洲正白旗。曹家从清代初年起到曹雪芹这一代止,是一个“百年望族”。康熙二年(1663)清王朝设江宁织造,这是一个财富要职,其第一任就是曹雪芹的曾祖曹玺,此后父子兄弟相次继任,一共约60年。后来曹家势败家亡,曹雪芹流落在北京西郊,住着破房子。他善画,只能靠卖画来维持终年吃粥的生活。乾隆二十八年(1763)秋冬之间,曹雪芹唯一的儿子病死,他因伤感太甚,于这年除夕病逝。《红楼梦》就是这期间写的——他只写了前八十回,后四十回是高鹗续写的。

3.相关资料:

(1)关于《红楼梦》。《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描写了贾家荣、宁两府由盛而衰的过程。书中成功的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袭人等一系列富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政治礼教、经济制度及文化发展,可以说是一部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

(2)金陵十二钗: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

二、检查预习,双基训练。(5分钟)(学生课前完成,上课时小组互评。)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摩诘( ) 应玚( ) 墟( )里 胡诌( ) ....

暧暧( ) 颦( )儿 抠( )土 辋( )川 ....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香菱听了,( )的回来,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 ),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 )。李纨、宝钗、探春、宝玉等听得此信,都远远的站在山坡上瞧看他。只见他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

3、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八回。《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 )为线索,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作者( ),名霑,字梦阮,号雪芹,清代( )。

三、合作探究,理解品味(3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小组研讨、学生展示。)

1、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本文运用细腻准确的语言、动作描写塑造人物,试结合具体语句加以分析。

3、本文描写了黛玉的教诗和香菱的学诗,请分析黛玉和香菱的性格特征。

4、林黛玉的教学方式有什么特点。

5、香菱学诗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四、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或学生总结。)

20、《香菱学诗》教学案

姓名: 班级: 日期:2012年 月 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了解《红楼梦》的有关知识,复习本文生字词语。

2、反复练习,提高阅读古典小说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5分钟)(各组选派一位代表上黑板去听写课后重点字词,其他同学在下面进行听写,互批互改,互评)

二、合作探究,理解品味(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小组研讨、学生展示。)

各自散后,香菱满心中还是想诗。至晚间对灯出了一回神,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下,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一时天亮,宝钗醒了,听了一听,他安稳睡了,心下想:“他翻腾了一夜,不知可作成了?这会子乏了,且别叫他。”正想着,只听香菱从梦中笑道:“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宝钗听了,又是可叹,又是可笑,连忙唤醒了他,问他:“得了什么?你这诚心都通了仙了。学不成诗,还弄出病来呢。”一面说,一面梳洗了,会同姊妹往贾母处来。原来香菱苦志学诗,精血诚聚,日间做不出,忽于梦中得了八句。梳洗已毕,便忙录出来,自己并不知好歹,便拿来又找黛玉。刚到沁芳亭,只见李纨与众姊妹方从王夫人处回来,宝钗正告诉他们说他梦中作诗说梦话。众人正笑,抬头见他来了,便都争着要诗看。

1、“只听香菱从梦中笑道:‘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香菱的什么性格特点?

2、“宝钗听了,又是可叹,又是可笑”,“可叹”“可笑”的内容分别指什么?

3、宝钗用“呆”“疯”“魔”来形容香菱的什么精神?(可用文中词语回答)

4、香菱学诗的过程,可用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古今成大事者所必须经历的三种境界来概括,试写出这三种境界。

请简要叙述。

三、拓展延伸(12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小组研讨、学生展示。)

5、按照提示写古诗词。

有关秋花的:

有关秋雨的:

有关秋风的:

6、请参照示例,以“灯泡”“短尺”为对象,各写一句话,要求借物喻理,表达出一种人生的感悟。

示例:雨伞:总是用潮湿的身躯,彰显自身的价值。

灯泡:

短尺:

7、《红楼梦》第五回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翻看副册时,只见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后面书云: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大家知道这首判词说的是谁吗?

8、解释以下词语,并用“人杰地灵”造句。

解释:

挖心搜胆

精血诚聚

地灵人杰

造句:

地灵人杰

六、总结(5分钟)(教师完成)


相关内容

  • 第二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附件
  • 附件1 第二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 组委会和办公室成员名单 一.竞赛组委会 主 任: 刘利民 教育部副部长 江广平 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 副主任: 万明东 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主席 许 涛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 委 员: 葛振江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副司长 陈 晖 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副主席 ...

  • 高中物理教研组第一学期教学计划17
  • 20xx -20xx 学年度第一学期中学物理教研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物理教研工作以提升学科核心素养为研究重点,引导教师开展课堂转型研究.初步形成"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物理学科教学关键性问题"的解决思路和策略. 通过区域教研.校本教研.网络教研.联片教研.送培上门等多种研修 ...

  • 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实施方案
  • 附件: 辽宁省第二届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教学 竞赛实施方案 一.竞赛宗旨 以加强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和能力训练为着力点,充分发挥教学竞赛在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中的引领示范作用,培养青年教师爱岗敬业.严谨治学的态度,进一步激发广大青年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和掌握现代教学方法的热情,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 ...

  • 小学素质教育督导评估自评报告2
  • 慈化中心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督导评估 自评报告 慈化中心小学位于宜春市袁州区西北角偏远的老区贫困镇--慈化镇集镇.原名玉山书院,始建于同治八年(1869年)已有130多年校史,为慈化第一所学府,后几度易名,数度变迁,渐成今日规模.目前学校新旧校区占地面积约5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1000平方米,现 ...

  • 述职报告的开头
  • 我是板芙镇深湾小学的教师,大专毕业,共青团员,20xx年7月参加工作,自任职以来,我曾担任过五年级的语文、五年级的数学以及两届毕业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担任过三年的班主任工作,20xx年兼任学校高年级组成员和学校广播管-理-员工作。本人工作勤恳,尽职尽责,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回顾过去的4年,主要工作情况 ...

  • 技术工作总结范文
  • 本人1987年毕来于哲明师范学校,同年分配到库伦蒙小从事教学工作,20xx年调入通辽市教研室从事小学蒙语文教研工作.20xx年被评为中学一级教. 任现职以来,一贯拥护中国***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社会主义,严格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热爱党的教育事业,认真履行中学一级教师职责,有优良的职业道德,为 ...

  • 中学美术教材教法历年试卷2005-2014(答案)
  • C .教学效果 D .教学过程 B .民间竹刻 D .地方戏剧脸谱 B .学生 浙江省200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学美术教学法试题 课程代码:00741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美育目的主要体 ...

  • [小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6) (1)
  •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学与教的过程中,要有效传递的主要信息是( ) A..教学过程 B.教学手段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 2.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 ) A.19世纪20年代以前 B.19世纪80年代 C. 20世纪20年代以前 D.20世纪80年 ...

  • 暑假教师培训计划
  • 教师暑期培训计划 教师暑期>培训计划(一) 暑期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我校推进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要制度之一.根据<关于20xx 年徐汇区暑期教师培训工作安排的通知>的培训工作要求,结合我校发展和教师的实际情况,特制定20xx 年暑期教师培训计划. 一.培训目标与任务 ...

  • 教师成长小结2篇
  • xx年毕业的我,满怀自信地跨进小学校门。从教后的点点滴滴历历在目,闭上眼睛,一幕幕都可以清晰地在脑海中浮现。忘不了开学第一天面对里三层外三层家长的恐慌,忘不了上第一堂课的兴奋与紧张,更忘不了第一次与家长交流时的不知所措。斗转星移,日复一日,渐渐地了解了孩子们,慢慢地熟悉了教学工作。不知不觉中,曾经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