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一节地理课

《如何上好一堂地理课》专题探究

古人把文章开头称为“凤头”,就是说文章的开头要漂亮,给人以先声夺人之

感. 我们的地理课的导入,虽不能做到先声夺人,但也要做到新颖、简洁、有趣,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在我在给各位教师呈现一些我在课堂教学的几个导课的案例。

一、导课的形式多种多样:

1、 比如《气温和气温分布》这节课, 我就是从生活入手, 简单的几句话,就把学生带入地理课的学习空间。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一定要亲切、自然,这样就拉进了和学生之间的距离,给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氛围。

我现在就以《气温和气温的分布》这节课为例。

假如我今天就是给学生上《气温和气温的分布》课我会这样导课:

同学们好!老师今天穿的裙子漂亮吗?学生肯定回答漂亮,那老师在冬天也穿他行了,学生会回答不行,为什么?冬天太冷,为什么夏天能穿裙子呢?学生会回答夏天天气热,老师马上提问,大气的这种冷热程度是我们上一节课学习的哪个名词的概念?生:气温!师;气温这个名词大家熟悉吗?生:熟悉!师:你们是通过哪些途径知道的?生:电视、报纸、广播等。师:可见气温与我们的日常生活非常密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气温的知识,

第三章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首先我们学习第一个问题——气温与生活

我就是从日常生活的实际入手,让学生感受到气温就在我们身边与学生建立一种亲切、平等、愉悦的师生关系进行对话、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也可以用一些历史事件的视频或录像导课,但一定要简洁、明了。

比如《两个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这节课,我就利用视频导课,效果也很好。 首先我让学生观看香港和澳门回归的视频(演示课件),学生观看思考如情入境时,教师这样导课,刚才我和大家再一次重温了这永载史册的庄严时刻,同学们!你知道这一时刻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件什么大事?发生大事的时间是哪一年?澳门是哪一年回归的?港澳的位置在哪?他们的经济特征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如何?带着这些问题,这节课我们走进香港和澳门。

3、可以用听故事明道理的形式导课。

首先我让学生观看《沧海桑田》FLASHI 动画,接着教师引导, 同学们,你知道沧海桑田这个成语故事吗?

让学生带着情趣、好奇在听故事中明白沧海桑田成语的原意就是指海陆的变迁,这种导课非常适合初一学生的心理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的兴趣。

4、也可以用复习提问的形式

例如:《美国》的这节课,首先我创设的情景是让学生回顾所学的知识,引导学生从宏观的角度走进西半球,让学生有一种居高临下、耳目一新的感觉走近一个崭新的区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课堂教学中利用现代的媒体与手段,是教学改革的必然。我能利用电脑把一般教学手段不好表现的内容开发为地理课件,不仅包含文字和图形,还能呈现声音、动画。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有时把我们难以表达的内容能高效率、高质量、生动而又形象的表示出来。 比如《气温和气温分布》教师在引导日、月、年平均气温该如何计算时,出示日平均气温的课件,同学们你们能说出这幅图中一日观测了几次气温吗?

生:四次。

师:如果让你计算这一天的平均气温,你认为应该怎让算?

生:先读出每一时刻的气温,再把每一时刻的气温加起来除以四。

师:每一时刻的气温该怎样读呢?

生:看温度计的刻度来读。

师:14时的温度计没有刻度那怎么读?

生:描述自己的读法。

师: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正确的指导、点拨并演示判读14时气温的课件:

从图片下飞入一个与温度刻度垂直的三角板,静止到14时温度计的红色液面上,过液面作一条水平线与温度计相交的那一点就是14时的气温度数。

师:把学生分四小组,让学生用这种方法,分别读出8时、14时、20时、2时的气温度数。 生:分小组判读四次气温的度数。

师生互动:学生小组交流判读的结果,教师演示课件,师生互动,最后判读出一天四次气温的准确结果。

在这个环节中我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一个三角板的飞入帮助学生攻克难关,既科学又生动、形象,还提高课堂时间利用率。多媒体课件起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气温和气温分布》难点的突破,我用课件展示我国北京、广州,南半球的悉尼、北半球的某地年最高、最低气温的变化,帮助学生归纳年气温变化规律; 用课件展示年气温曲线的绘制过程,加深学生对气温曲线绘图方法的掌握

《气温和气温分布》整节课的内容的回顾,课件能演示 2006年哈尔滨气温曲线的变化规律、北京气温曲线变化规律、南极东方站气温曲线变化规律、热带沙漠气温曲线的变化规律,每一幅图的变化规律是主体,所以是静态的变化,而在变化规律影响下的人们的生产生活是丰富多样的,是动态的变化,每一幅图插入音乐,给学生创设优美的情景,缓解一节课的紧张和疲劳,我只用了简单的四句话总结整节课:气温的变化让我们的哈尔滨独具魅力;气温的变化让我们的祖国更加雄伟壮观; 气温的变化把我们的世界装点的五彩缤纷;也正是由于气温的变化让人类生活更加多姿多彩。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回顾整节课所学的知识,我觉得这是任何教学手段是不能代替的,所以我说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地理教学中关于多媒体与板图结合更具实效性

我们地理学科的特点就试图从文来,文从图来,而我们的教材也正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出所有的知识点,读图、填图、析图变成为学生学习地理必须掌握的基本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必须循序善诱的培养学生掌握识图、用图的技能。

如何让学生能真正的掌握这种技能呢?下面将我在地理教学中的一点体会跟大家交流一下,比如降水和降水分布这节课,首先我是板图世界降水量分布图,在用多媒体课件出示 巴黎、乌兰巴托、北京、新加坡、阿斯旺五地的降水量柱状图,先让学生复习每一幅图的年降水量的季节变化规律,再把这五个地点落实到地图上,让学生观察这五地在空间的变化。这种把板图和多媒体结合起来,很具实效性。

比如,世界地理上册在讲亚洲的海陆位置,我用多媒体出示亚洲地形图、分界线图,学生很快通过读图完成老师所设计的问题,但是我感觉这个知识点学生并没有真正的完全掌握,如果让学生在地图册上再填一遍,这时候就发现学生出现很多很多的问题,但是老师在课堂上没有时间一一的当面给他们指正,只有教师能及时出示板图,找几名有代表性的学生亲自在板图填一遍,教师带着学生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指导,我感觉到效果更好。

四、换个思路讲区域地理

位置范围

地形

气候

河流

农业

城市

矿产资源

这种思路将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分块开,特别是自然地理学生感到很枯燥,如果将人文地理贯穿于区域地理学习的始终效果会更好。

我就以此思路讲授了美国,从人的生活、人的活动角度讲区域地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都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教师还是在教一个区域的基础知识,但是换了一个角度。特别是对人地关系的教学,不再把它作为一个独立的“知识块”来学习,而是真正做到贯穿教学的始终,体现了它是“主线”的意义。

既然是“换个思路”,思路就可以是多样的。多样化的教学是可以把更多的学生从“主科”的作业中拉回来,让他们有兴趣好好学学地理的。

现在我们的地理教材更注重人文教学,更注重种教学过程的趣味性,这时把板图和多媒体有机结合起来辅助课堂教学,更能强化知识点。比如《美国》这节课,我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以人文形式体现美国所处的温度带和地形特征的两个小活动。

活动一:“想想看?”如果你到美国去旅游, 在美国的哪些地方能欣赏到A 地、B 地、C 地的自然风光?

活动二:“猜猜看?”如果你从美国的西部旧金山乘车到东部纽约去旅游, 你能依次说出沿途经过的主要的地形区吗?

这是一个以旅游的形式,把知识点呈现给学生,学生对旅游非常感兴趣,这就吸引学生观察美国不同地方的景观,让学生从感官材料入手判断美国处所的温度带,根据对景观的观察,判断出美国各部分所处的地型区,并分析其地型特征。多媒体课件能把比较生硬的两

个知识点以富有人文色彩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时再有机的结合一下板图,让学生亲自到黑板上填出美国所处的温度带及地形特征,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强化知识点,在教学中更具实效性。

五、教学中关于重点、难点的突破问题

教学活动的设计一定要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在重难点突破时, 尽量降低难度分散难点来突出重点。

比如:《海陆变迁》为了让学生真正的了解板块运动的学说着一种难点,我设计三个实验让学生亲身实验来了解板块运动学说,并能运用板块运动的学说来解释地理现象。 试验一:请同学们将书托手上在,两手做相对运动积压教科书,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 针对这一现象,让学生用板块运动的观点,解释喜马拉雅山是怎样形成的?珠穆朗玛峰为什么还在升高?

实验二:请同学们将双手用力向相反的方向伸拉一张纸,会发生什么现象?

针对这一现象,让学生用板块运动的观点,解释为什么红还在不断的扩张?

实验三:让学生双手碰撞,然后谈感受,利用这一现象,让学生解释板块在碰撞挤压时,地表会产生什么现象?进而让学生读出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通过三个小试验及解释现象,让学生加深理解板块运动的基本内容。

读图——实验——解释现象,这一活动的设计是分散了这节课的难点,突出了这节课的重点,培养了学生亲身实践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让学生把所掌握的知识能灵活运用到生活中去,给学生设计一个小活动四、争当小地质学家

用板块运动的知识解释5.12汶川地震的原因,这一活动的设计既能练习所学的知识,也能体现让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地理这一教学理念。

六、 小组合作具有目的、要求、探究性、实效性。

教师组织活动时要让学生明确活动的目的,活动的规则。这就要求平时要注意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地理课上会用“地理头脑”分析问题的能力。 比如:《气温和气温分布》这节课,我给同学们设计一个活动:小组合作绘图大比拼,绘制一幅2006年哈尔滨气温曲线图。

1、出示小组绘图的数据;

2、步骤:

(1)、绘出横坐标轴、把它平均分成12段,逐月标上月份

(2)、绘出纵坐标轴,按相等的温度差标上气温刻度。

(3)、将表中各月的气温数据用点标注出来,再用平滑的线把各点连接起来,画出一条曲线。

(4)、在图的适当位置写上图名,完成气温曲图。

3、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同桌2人), 共同完成一幅气温曲线图

(2)、每小组由一人完成甲图(只标1-6月的气温值);一

人完成乙图(只标7-12月的气温值)。

(3)、甲图、乙图绘完后拼和在一起,补充完整后,在适当的位置上再标出气温曲线图的名称。

(4)、合作愉快 。

4、目的:一是同桌两人讨论确定纵轴相等温差;二是合作绘制一幅年气温曲线图。 我在学生绘图之前给了他们两点提示:一是关于绘图时纵轴相等温差的确定;二是小组合作时同桌两人的纵轴温差及气温值必需完全一致。

在学生合作过程中,我深入学生中进行辅导,把学生合作完成的作品粘在黑板上,展示给大家,并给与鼓励性的评价。我觉得学生小组(同桌两人)合作绘制一幅图重要的是为了让学生共同合作攻破绘图难点——纵轴相等温差的确定,同时也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探们的竞争意识和参与意识。所以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我教学的主体,但是它始终离不开教师这个组织者、引导者,所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我教学的关键。

七、地理课的结束

人们把好文章的结尾誉为“豹尾”,结尾达到 “余音不绝”的艺术效果。我们地理课的结束课时,我觉得也一定要有创意, 给学生留下一个难以忘记的画面,我在结束课时习惯播放点音乐,缓解一节课的紧张和疲劳,让学生感觉我们的地理课很有出趣, 非常想上地理课。

如《香港和澳门》我用课件播放港澳的图片,插播东方之珠的音乐,我是这样结束课的,同学们当我们再次游览香港这林立的高楼、繁忙的葵涌码头、灯火璀璨的不夜城、金碧辉煌的交易大厅时,我们的确感叹香港这颗东方璀璨的明珠,向世人展示了他无穷的魅力,澳门这个海上花园也向世人展示他独特的风采,香港、澳门这对历经沧桑的游子现在回归了祖国的怀抱,让我们共同祝愿港澳的明天更美好,也祝愿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在《气温和气温分布》〉这节课结束时在音乐声中,课间

播放气温曲线的变化规律,我是这样结束课,同学们!由

于气温的变化,让我们的哈尔滨独具魅力:由于气温的变化让我们的祖国更加雄伟壮观; 由于气温的变化把我们的世界装点的五彩缤纷;也正是由于气温的变化让人类生活更加多姿多彩。气温曲线的变化代表着从我们的家乡到我们祖国,从世界的南半球到北半球各地气温的变化;每幅图片代表气温的变化影响的生产生活的变化;音乐给学生创设优美的情景,缓解一节课的紧张和疲劳,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回顾这节课所学的的知识。

在《海陆变迁>> 这节我是这样结束这节课。

同学们,我们真得很幸福,拥有一个神奇奥妙的家园,尽管他历经沧桑,变化万千,但它给我们提供了探索与发现的空间,所以我们要尊重他,保护它。当然我们还会用双手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加美丽、壮观. 珍爱生活,保护地球吧!

在《美国》这节课结束时,我先让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哪些感想或启示?我是这样结束这节课。

同学们! 少年强则国家强,少年富则国家富,希望你们能把握机会,刻苦学习,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将来用科学文化知识改变家乡的面貌,让我们的国家快速富强起来,尽快赶上并超过美国。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够做到!!

八、每节课都要有反思

教师如果做到每节课都有反思, 那么你的教学水平一定能提高!

《气温和气温分布》这节课的反思

对备课的反思:

这节课的特点一:容量大,知识点多,时间紧。所以教者在备课中每个环节的设计必须简洁、紧凑。

这节课的特点二: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对于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说都很难,所以每一个问题设计首先要贴近生活,其次要有层次性: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思维过程。

这节课的特点三:这节课知识性强,学生学起来感到有些枯燥,,首先要与学生创设亲切、平和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者尽量把理性化的问题形象化,人文化,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对课件的反思:

我觉得这节课能顺利地完成,课件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第一点:在学生判读一日四次的气温值时,课件三角板的飞入既直观科学,学生又容易懂,不需要语言的描述,节省时间。

第二点:气温日变化、年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课件首先 展示早、午、晚三个不同时刻衣着的变换图片来体现气温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接着用同一个地点不同季节(春、夏、秋、冬)景观的图片来体现气温年变化对人们的影响,让学生加深了解气温的日、年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即直观、生动、形象,又具有说服性、实效性。

第三点:气温曲线变化规律的归纳,用课件演示每一幅气温曲线的变化规律,帮助学生分散难点,突出这节课的重点。

第四:用课件演示气温曲线的绘制过程,即形象直观又具指导 性、实效性。

第五:最后对这节课整体内容的回顾,教者只用了四句话,而课件把整节课的内容(气温的变化规律、气温对人类生产、

生活的影响)都呈现给学生,课件的确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3. 对学生小组活动的反思:

我觉得这节课最大的亮点是学生的小组合作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第一点:不论在一日四次气温的判读,还是日、年气温曲线的判读都采用分小组合作、交流,既节省时间又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第二点:小组绘图大比拼,采取同桌合作共同绘制一幅气温曲线图,既能突破绘图难点相等温差的确定,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

4、课堂中教师教学应变能力的反思:

教师应该具备对课堂教学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这节课我最深刻的反思是在课堂教学进行的非常顺利时,突然大气受热过程的课件出现问题,视频播不出来,我只是非常沉稳的给学生用最简洁的语言讲解清楚,课后感觉这样处理并非最佳方法,如果当时能冷静回身在黑板上画一个大气受热示意图,用图来说明,这样对于突然出现的事件处理不但没有影响课堂教学,反而是锦上添花,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要逐步培养自己的课堂教学应变能力

《如何上好一堂地理课》专题探究

古人把文章开头称为“凤头”,就是说文章的开头要漂亮,给人以先声夺人之

感. 我们的地理课的导入,虽不能做到先声夺人,但也要做到新颖、简洁、有趣,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在我在给各位教师呈现一些我在课堂教学的几个导课的案例。

一、导课的形式多种多样:

1、 比如《气温和气温分布》这节课, 我就是从生活入手, 简单的几句话,就把学生带入地理课的学习空间。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一定要亲切、自然,这样就拉进了和学生之间的距离,给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氛围。

我现在就以《气温和气温的分布》这节课为例。

假如我今天就是给学生上《气温和气温的分布》课我会这样导课:

同学们好!老师今天穿的裙子漂亮吗?学生肯定回答漂亮,那老师在冬天也穿他行了,学生会回答不行,为什么?冬天太冷,为什么夏天能穿裙子呢?学生会回答夏天天气热,老师马上提问,大气的这种冷热程度是我们上一节课学习的哪个名词的概念?生:气温!师;气温这个名词大家熟悉吗?生:熟悉!师:你们是通过哪些途径知道的?生:电视、报纸、广播等。师:可见气温与我们的日常生活非常密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气温的知识,

第三章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首先我们学习第一个问题——气温与生活

我就是从日常生活的实际入手,让学生感受到气温就在我们身边与学生建立一种亲切、平等、愉悦的师生关系进行对话、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也可以用一些历史事件的视频或录像导课,但一定要简洁、明了。

比如《两个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这节课,我就利用视频导课,效果也很好。 首先我让学生观看香港和澳门回归的视频(演示课件),学生观看思考如情入境时,教师这样导课,刚才我和大家再一次重温了这永载史册的庄严时刻,同学们!你知道这一时刻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件什么大事?发生大事的时间是哪一年?澳门是哪一年回归的?港澳的位置在哪?他们的经济特征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如何?带着这些问题,这节课我们走进香港和澳门。

3、可以用听故事明道理的形式导课。

首先我让学生观看《沧海桑田》FLASHI 动画,接着教师引导, 同学们,你知道沧海桑田这个成语故事吗?

让学生带着情趣、好奇在听故事中明白沧海桑田成语的原意就是指海陆的变迁,这种导课非常适合初一学生的心理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的兴趣。

4、也可以用复习提问的形式

例如:《美国》的这节课,首先我创设的情景是让学生回顾所学的知识,引导学生从宏观的角度走进西半球,让学生有一种居高临下、耳目一新的感觉走近一个崭新的区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课堂教学中利用现代的媒体与手段,是教学改革的必然。我能利用电脑把一般教学手段不好表现的内容开发为地理课件,不仅包含文字和图形,还能呈现声音、动画。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有时把我们难以表达的内容能高效率、高质量、生动而又形象的表示出来。 比如《气温和气温分布》教师在引导日、月、年平均气温该如何计算时,出示日平均气温的课件,同学们你们能说出这幅图中一日观测了几次气温吗?

生:四次。

师:如果让你计算这一天的平均气温,你认为应该怎让算?

生:先读出每一时刻的气温,再把每一时刻的气温加起来除以四。

师:每一时刻的气温该怎样读呢?

生:看温度计的刻度来读。

师:14时的温度计没有刻度那怎么读?

生:描述自己的读法。

师: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正确的指导、点拨并演示判读14时气温的课件:

从图片下飞入一个与温度刻度垂直的三角板,静止到14时温度计的红色液面上,过液面作一条水平线与温度计相交的那一点就是14时的气温度数。

师:把学生分四小组,让学生用这种方法,分别读出8时、14时、20时、2时的气温度数。 生:分小组判读四次气温的度数。

师生互动:学生小组交流判读的结果,教师演示课件,师生互动,最后判读出一天四次气温的准确结果。

在这个环节中我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一个三角板的飞入帮助学生攻克难关,既科学又生动、形象,还提高课堂时间利用率。多媒体课件起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气温和气温分布》难点的突破,我用课件展示我国北京、广州,南半球的悉尼、北半球的某地年最高、最低气温的变化,帮助学生归纳年气温变化规律; 用课件展示年气温曲线的绘制过程,加深学生对气温曲线绘图方法的掌握

《气温和气温分布》整节课的内容的回顾,课件能演示 2006年哈尔滨气温曲线的变化规律、北京气温曲线变化规律、南极东方站气温曲线变化规律、热带沙漠气温曲线的变化规律,每一幅图的变化规律是主体,所以是静态的变化,而在变化规律影响下的人们的生产生活是丰富多样的,是动态的变化,每一幅图插入音乐,给学生创设优美的情景,缓解一节课的紧张和疲劳,我只用了简单的四句话总结整节课:气温的变化让我们的哈尔滨独具魅力;气温的变化让我们的祖国更加雄伟壮观; 气温的变化把我们的世界装点的五彩缤纷;也正是由于气温的变化让人类生活更加多姿多彩。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回顾整节课所学的知识,我觉得这是任何教学手段是不能代替的,所以我说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地理教学中关于多媒体与板图结合更具实效性

我们地理学科的特点就试图从文来,文从图来,而我们的教材也正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出所有的知识点,读图、填图、析图变成为学生学习地理必须掌握的基本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必须循序善诱的培养学生掌握识图、用图的技能。

如何让学生能真正的掌握这种技能呢?下面将我在地理教学中的一点体会跟大家交流一下,比如降水和降水分布这节课,首先我是板图世界降水量分布图,在用多媒体课件出示 巴黎、乌兰巴托、北京、新加坡、阿斯旺五地的降水量柱状图,先让学生复习每一幅图的年降水量的季节变化规律,再把这五个地点落实到地图上,让学生观察这五地在空间的变化。这种把板图和多媒体结合起来,很具实效性。

比如,世界地理上册在讲亚洲的海陆位置,我用多媒体出示亚洲地形图、分界线图,学生很快通过读图完成老师所设计的问题,但是我感觉这个知识点学生并没有真正的完全掌握,如果让学生在地图册上再填一遍,这时候就发现学生出现很多很多的问题,但是老师在课堂上没有时间一一的当面给他们指正,只有教师能及时出示板图,找几名有代表性的学生亲自在板图填一遍,教师带着学生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指导,我感觉到效果更好。

四、换个思路讲区域地理

位置范围

地形

气候

河流

农业

城市

矿产资源

这种思路将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分块开,特别是自然地理学生感到很枯燥,如果将人文地理贯穿于区域地理学习的始终效果会更好。

我就以此思路讲授了美国,从人的生活、人的活动角度讲区域地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都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教师还是在教一个区域的基础知识,但是换了一个角度。特别是对人地关系的教学,不再把它作为一个独立的“知识块”来学习,而是真正做到贯穿教学的始终,体现了它是“主线”的意义。

既然是“换个思路”,思路就可以是多样的。多样化的教学是可以把更多的学生从“主科”的作业中拉回来,让他们有兴趣好好学学地理的。

现在我们的地理教材更注重人文教学,更注重种教学过程的趣味性,这时把板图和多媒体有机结合起来辅助课堂教学,更能强化知识点。比如《美国》这节课,我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以人文形式体现美国所处的温度带和地形特征的两个小活动。

活动一:“想想看?”如果你到美国去旅游, 在美国的哪些地方能欣赏到A 地、B 地、C 地的自然风光?

活动二:“猜猜看?”如果你从美国的西部旧金山乘车到东部纽约去旅游, 你能依次说出沿途经过的主要的地形区吗?

这是一个以旅游的形式,把知识点呈现给学生,学生对旅游非常感兴趣,这就吸引学生观察美国不同地方的景观,让学生从感官材料入手判断美国处所的温度带,根据对景观的观察,判断出美国各部分所处的地型区,并分析其地型特征。多媒体课件能把比较生硬的两

个知识点以富有人文色彩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时再有机的结合一下板图,让学生亲自到黑板上填出美国所处的温度带及地形特征,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强化知识点,在教学中更具实效性。

五、教学中关于重点、难点的突破问题

教学活动的设计一定要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在重难点突破时, 尽量降低难度分散难点来突出重点。

比如:《海陆变迁》为了让学生真正的了解板块运动的学说着一种难点,我设计三个实验让学生亲身实验来了解板块运动学说,并能运用板块运动的学说来解释地理现象。 试验一:请同学们将书托手上在,两手做相对运动积压教科书,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 针对这一现象,让学生用板块运动的观点,解释喜马拉雅山是怎样形成的?珠穆朗玛峰为什么还在升高?

实验二:请同学们将双手用力向相反的方向伸拉一张纸,会发生什么现象?

针对这一现象,让学生用板块运动的观点,解释为什么红还在不断的扩张?

实验三:让学生双手碰撞,然后谈感受,利用这一现象,让学生解释板块在碰撞挤压时,地表会产生什么现象?进而让学生读出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通过三个小试验及解释现象,让学生加深理解板块运动的基本内容。

读图——实验——解释现象,这一活动的设计是分散了这节课的难点,突出了这节课的重点,培养了学生亲身实践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让学生把所掌握的知识能灵活运用到生活中去,给学生设计一个小活动四、争当小地质学家

用板块运动的知识解释5.12汶川地震的原因,这一活动的设计既能练习所学的知识,也能体现让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地理这一教学理念。

六、 小组合作具有目的、要求、探究性、实效性。

教师组织活动时要让学生明确活动的目的,活动的规则。这就要求平时要注意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地理课上会用“地理头脑”分析问题的能力。 比如:《气温和气温分布》这节课,我给同学们设计一个活动:小组合作绘图大比拼,绘制一幅2006年哈尔滨气温曲线图。

1、出示小组绘图的数据;

2、步骤:

(1)、绘出横坐标轴、把它平均分成12段,逐月标上月份

(2)、绘出纵坐标轴,按相等的温度差标上气温刻度。

(3)、将表中各月的气温数据用点标注出来,再用平滑的线把各点连接起来,画出一条曲线。

(4)、在图的适当位置写上图名,完成气温曲图。

3、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同桌2人), 共同完成一幅气温曲线图

(2)、每小组由一人完成甲图(只标1-6月的气温值);一

人完成乙图(只标7-12月的气温值)。

(3)、甲图、乙图绘完后拼和在一起,补充完整后,在适当的位置上再标出气温曲线图的名称。

(4)、合作愉快 。

4、目的:一是同桌两人讨论确定纵轴相等温差;二是合作绘制一幅年气温曲线图。 我在学生绘图之前给了他们两点提示:一是关于绘图时纵轴相等温差的确定;二是小组合作时同桌两人的纵轴温差及气温值必需完全一致。

在学生合作过程中,我深入学生中进行辅导,把学生合作完成的作品粘在黑板上,展示给大家,并给与鼓励性的评价。我觉得学生小组(同桌两人)合作绘制一幅图重要的是为了让学生共同合作攻破绘图难点——纵轴相等温差的确定,同时也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探们的竞争意识和参与意识。所以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我教学的主体,但是它始终离不开教师这个组织者、引导者,所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我教学的关键。

七、地理课的结束

人们把好文章的结尾誉为“豹尾”,结尾达到 “余音不绝”的艺术效果。我们地理课的结束课时,我觉得也一定要有创意, 给学生留下一个难以忘记的画面,我在结束课时习惯播放点音乐,缓解一节课的紧张和疲劳,让学生感觉我们的地理课很有出趣, 非常想上地理课。

如《香港和澳门》我用课件播放港澳的图片,插播东方之珠的音乐,我是这样结束课的,同学们当我们再次游览香港这林立的高楼、繁忙的葵涌码头、灯火璀璨的不夜城、金碧辉煌的交易大厅时,我们的确感叹香港这颗东方璀璨的明珠,向世人展示了他无穷的魅力,澳门这个海上花园也向世人展示他独特的风采,香港、澳门这对历经沧桑的游子现在回归了祖国的怀抱,让我们共同祝愿港澳的明天更美好,也祝愿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在《气温和气温分布》〉这节课结束时在音乐声中,课间

播放气温曲线的变化规律,我是这样结束课,同学们!由

于气温的变化,让我们的哈尔滨独具魅力:由于气温的变化让我们的祖国更加雄伟壮观; 由于气温的变化把我们的世界装点的五彩缤纷;也正是由于气温的变化让人类生活更加多姿多彩。气温曲线的变化代表着从我们的家乡到我们祖国,从世界的南半球到北半球各地气温的变化;每幅图片代表气温的变化影响的生产生活的变化;音乐给学生创设优美的情景,缓解一节课的紧张和疲劳,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回顾这节课所学的的知识。

在《海陆变迁>> 这节我是这样结束这节课。

同学们,我们真得很幸福,拥有一个神奇奥妙的家园,尽管他历经沧桑,变化万千,但它给我们提供了探索与发现的空间,所以我们要尊重他,保护它。当然我们还会用双手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加美丽、壮观. 珍爱生活,保护地球吧!

在《美国》这节课结束时,我先让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哪些感想或启示?我是这样结束这节课。

同学们! 少年强则国家强,少年富则国家富,希望你们能把握机会,刻苦学习,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将来用科学文化知识改变家乡的面貌,让我们的国家快速富强起来,尽快赶上并超过美国。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够做到!!

八、每节课都要有反思

教师如果做到每节课都有反思, 那么你的教学水平一定能提高!

《气温和气温分布》这节课的反思

对备课的反思:

这节课的特点一:容量大,知识点多,时间紧。所以教者在备课中每个环节的设计必须简洁、紧凑。

这节课的特点二: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对于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说都很难,所以每一个问题设计首先要贴近生活,其次要有层次性: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思维过程。

这节课的特点三:这节课知识性强,学生学起来感到有些枯燥,,首先要与学生创设亲切、平和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者尽量把理性化的问题形象化,人文化,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对课件的反思:

我觉得这节课能顺利地完成,课件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第一点:在学生判读一日四次的气温值时,课件三角板的飞入既直观科学,学生又容易懂,不需要语言的描述,节省时间。

第二点:气温日变化、年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课件首先 展示早、午、晚三个不同时刻衣着的变换图片来体现气温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接着用同一个地点不同季节(春、夏、秋、冬)景观的图片来体现气温年变化对人们的影响,让学生加深了解气温的日、年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即直观、生动、形象,又具有说服性、实效性。

第三点:气温曲线变化规律的归纳,用课件演示每一幅气温曲线的变化规律,帮助学生分散难点,突出这节课的重点。

第四:用课件演示气温曲线的绘制过程,即形象直观又具指导 性、实效性。

第五:最后对这节课整体内容的回顾,教者只用了四句话,而课件把整节课的内容(气温的变化规律、气温对人类生产、

生活的影响)都呈现给学生,课件的确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3. 对学生小组活动的反思:

我觉得这节课最大的亮点是学生的小组合作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第一点:不论在一日四次气温的判读,还是日、年气温曲线的判读都采用分小组合作、交流,既节省时间又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第二点:小组绘图大比拼,采取同桌合作共同绘制一幅气温曲线图,既能突破绘图难点相等温差的确定,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

4、课堂中教师教学应变能力的反思:

教师应该具备对课堂教学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这节课我最深刻的反思是在课堂教学进行的非常顺利时,突然大气受热过程的课件出现问题,视频播不出来,我只是非常沉稳的给学生用最简洁的语言讲解清楚,课后感觉这样处理并非最佳方法,如果当时能冷静回身在黑板上画一个大气受热示意图,用图来说明,这样对于突然出现的事件处理不但没有影响课堂教学,反而是锦上添花,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要逐步培养自己的课堂教学应变能力


相关内容

  • 2010年上期高二地理教学工作总结
  • 2011年上期高二地理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本人担任高二(理科1.2.3,文科4.5.6)班的地理课程教学工作,为了抓好教学,本着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课前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督促学生及时完成作业并复习,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观点.具体主要是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提高教学质量,上好 ...

  • 高二地理工作总结
  • 高二地理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本人担任高二(4).(5).(6)班的地理课程,为了抓好教学,本着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课前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督促学生及时完成作业并复习,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观点.具体主要是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提高教学质量,上好每一堂课.为了上好课,我课前做了下 ...

  • 趾高二地理教学工作总结
  • 高二地理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本人担任高二(3.4)班的地理课程,为了抓好教学,本着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课前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督促学生及时完成作业并复习,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观点.具体主要是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提高教学质量,上好每一堂课.为了上好课,我课前做了下面的工作: ...

  • 冀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工作总结
  • 冀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河沿小学:邵华 科学学科有其本身的特殊性,转变育人观念,进一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加强学科质量意识,认真执行教学常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因此,我们非常重视课前的准备,包括认真备课,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准备教学材料.认真上课.这个学期,我们 ...

  • 初中地理期末工作总结
  • 篇一:初二地理期末工作总结 初二 期末工作总结 本学期地理科教学 能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在上个学期的基础上又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同 时,在教学和工作中有成绩也又不足,现特将本学期教学工作和思想情况总结如下: 一.思想方面 积极参加理论知识 学习,关心国家大事,拥护党中央的领导,遵守劳 ...

  • 地理毕业实习总结
  • 时光飞逝,转眼间,为期四十天的教育教学实习工作已经接近尾声了!对此真得很不舍! 再回首看看,这近一个多月的日子里,认识了许多人,也遇到了一些实习上的困难。在这次实习 中,我初次体会到为人师表的滋味,真正体会到处于教育 工作第一线的酸甜苦辣。但是不管将来会怎样,这都是我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之一,这些难能 ...

  • 中学地理教师工作总结
  • 时间匆匆而过,回顾一学期来的工作,除了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外,还要参加各种主题教育培训,各级教研活动和继续教育。闲暇之时,还要习惯性的作好自我充电,不仅广泛涉猎地理学科知识,而且认真研究现阶段新课改教育思潮。 下面简述一下本人一年来的具体工作: 1、紧 ...

  • 怎样上好一节地理课
  •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怎样上好一节地理课 我们伟大祖国有着悠久的地理,在这个地理长河中,中华民族以高度的智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对人类文明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我们积极地从古代文明中汲取营养,同时借鉴世界上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创造出更加光辉灿烂的当代社会主义文明,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就要 ...

  • 教学工作总结.doc
  • 教学工作总结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已结束.本学期我担任高二 (4).(5).(6).(7)班的地理课.回顾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感触颇深.为了抓好教学,我本着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课前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督促学生及时完成作业并复习,使学生较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