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言文试题

199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上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阅读(80分)

考生注意:填空、简答题的空格数是答案字数的最大限度,要求答题在准确的前提下,文字力求简明。

(一)阅读下文,完成1—5题(11分)

路是人走出来的,有了路,就要桥。

(1)桥是路的一部分,没有路,当然就没有桥;桥不能没有联系的路而孤立存在。(2)桥的存在是为路服务的。(3)既然是为路服务。就要能满足路的要求:(4)第一,所有路上的车辆行人,都要能安全地顺利地在桥上通过。(5)第二,车在桥上走,要能和在路上走一样,不能因为过桥而使行车有所限制,比如减轻载重,降低速度,一车单行等等。(6)第三,路上交通运输,总是天天发展的,路还可以跟着改造、加强,桥就不那么简单,一定要造得比路更为坚固耐久。(7)满足了以上这些要求,桥和路才能成为一体、合为一家。(8)否则那就是“路归路,桥归桥”,不能密切合作,共同为陆上运输服务了。

桥和路不但要为陆上运输而合作,还要为水上运输而合作。 过河的桥。下面要走船,水涨船高,

桥要造得高, 路也要着高。桥在过河的地位上要服从路,路在两岸的高度上,必要迁就桥。桥和路都是越高越难造的,但是为了行船方便,就把困难留给自己。桥和路跟船合作得好,这个困难就解决了。

不论行车或走路,总不要因为桥而使人感到不适,或是激烈震动,或是骤然改变方向,使桥形成一个

“关”,如果车在桥上走,如同在路走一样;船在桥下过,如同河上没有桥一样,有桥恍同无桥,这种桥就算是造得真好了。对行人来说,有桥也并非坏事,能在一座桥上走走,饱览河上风光,两岸景色,岂不令人心旷神怡!

1、第二自然段使用的说明方法,除引用外,还有 (2分)

2、第二自然段在层次划分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1)/(2)/(3)(4)(5)(6)/(7)/(8)

B、 (1)/(2)(3)/(4)(5)(6)/(7)(8)

C、(1)/(2)(3)/(4)(5)(6)/(7)/(8)

D、(1)(2)/(3)(4)(5)(6)(7)/(8)

答:

3、第三自然段空格中依次填入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虽然 但是 而且 B、如果 那么 况且 C、因为 不但 而且 D:由于 不过 因此

答:

4.第二自然段的中心是: ;第三自然段的中心是: (2分)

5、第四自然段回答了一个什么问题?(3分)

答:

[二]阅读下文,完成6—12题(19分)

《礼记》中有一句颇有点辩证法精神的话:“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对于我们的文学艺术创作来说,这个规律是有启发性的。比如一首乐曲,光是一股劲儿的快,一股劲儿

的紧,从头到尾都是最强音,那就显得很单调,没有什么节奏感

了。 在《琵琶行》中所描写的

那支曲子,开始有“大弦嘈嘈如急雨, ”的一段,接着有“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

难”的一段,后来又有“银瓶乍破水装进, ”的一段,这倒是很合乎一张一弛的规律的,

我相信,弹奏起来一定很优美动听,可惜我们谁都没有听到过。

一幅画,也是如此。布景成局,全凭有疏有密;有浓有淡,相间相成,方能错落有致。只密不疏,则必嫌迫塞。只疏不密,必嫌 。只浓不淡,则嫌 。只淡不浓,则嫌 。(1)虽然不同的艺

术风格难免各有所偏,(2)一个作品总有一个作品的基调,(3)或以强烈见长,(4)或以柔和取胜,(5)但“单打一”的旋律和笔墨终究是容易使人感到单调的。

推而广之,写小说,写戏剧,甚至写评论文章,亦无不如此。假如小说中段段都是高潮,那么,高潮就反而不突出了;戏剧中场场都是密锣紧鼓,让观众的神经拉得像弓弦一投紧,就反而使人家不大想看下去了;文章中句句都加上着重点;主要的论点就反而不明确了。比如《水浒传》中“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那一回,写到林冲发现陆虞侯来暗害他,特地买了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准备跟他拼个死活,可是作者在这里不肯急转直下,却又回过头来。写上林冲去看管草料场,在大雪中出门买酒吃那一段比较轻松的笔墨,然后再转向高潮。我看,这些都不是可有可无的闲笔浪墨,没有它们穿插在其中,就显不出一张一弛、一起一伏的妙用了。弛,正是为了张;伏,,正是为了起。

有些同志不大懂得一张一弛、相间相成的道理,常常主张把作品中、文章中一些乍看起来似乎与主线主

题并无直接关联,而其实与主线主题颇有些内在联系的所谓“闻笔浪墨”大笔勾销。他们这样做,似乎是为

了艺术的完整性,实际上倒往往破坏了艺术的完整性。牡丹虽好;还仗绿叶扶持。”不妨设想一下,假如把绿叶全部去掉,只剩下一朵光秃秃的牡丹花,那还有什么好看呢?

一张一弛的规律,不仅适用于作品的艺术结构,似乎也可以适用于艺术家和作家的创作过程。古人说,

画家作画,有时候需要“解衣磅礴,有凌厉一切之雄”,有时候又需要“揎袖摩挲,有动不遗矩之妙”(见《芥舟学画编》)。这话说得有道理。,艺术创作,自然是极度紧张的劳动。不过,作者在精神上却不宜弄得过分紧张,太紧张,反而会失常态,疑是疑非,患得患失,产生不出好作品来。杜甫云:“五日画一水,十日画一石,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这是真正懂得创作甘苦的经验之谈。有时候,稍为“弛”一下,倒是会对创作有好处的。

6.在第二自然段的空格中分别填上作者的姓名和诗句(3分)

《琵琶行》的作者是

大弦嘈嘈如急雨

银瓶乍破水浆迸

7.填入第三自然段的空格中员合适的词语是(2分)

A.繁缛 空松 单薄 B.单薄 繁缛 空松

C.空松 繁缛 单薄 D.空松 单薄 繁缛

8.第三自然段画线的句子是一个多重复句,第一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1)/(2)(3)(4)(5) B、(1)(2)(3)/(4)(5)

C. (1)(2)/(3)(4)(5) D. (1)(2)(3)(4)/(5)

9.第四自然段在论证过程中运用的论证方法

是 、 ,这是为了论证

的观点。(4分)

10.第五自然段中作者引用了“牡丹虽好,还仗绿叶扶持”这句话,“牡丹”比喻

“绿叶”比喻 (用文中词语回答)(3分)

11.全文从文艺作品的 和文学艺术家的 两个角度论证了文艺创作的规律。(2分)

12.文最恰当的题目是(3分)

A.起与伏 B.张与弛

C.艺术结构与艺术创作 D、辩证法与文学

(三)阅读下文,完成13—19题(20分)

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

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最高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他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段有力的洪

涛,向下奔注,他曲折的穿过了悬岩削壁;冲倒了层沙积土。挟卷着滚滚的沙石,快乐勇敢的流走,一路上他享乐着他所遭遇的一切。有时候他遇到巉岩前阻。他愤激的奔腾了起来,怒吼着,回旋着,前波后浪的起伏催逼,直到他过了,冲倒了这危崖,他才心平气和的一泻千里。有时候他经过了细细的平沙,斜阳芳草里,看见了夹岸红艳的桃花,他快乐而又羞怯,静静的流着,低低的吟唱着,轻轻的度过这一段浪漫的行程。有时候他遇到暴风雨,这激电,这迅雷,使他心魂惊骇,疾风吹卷起他,大雨击打着他,他暂时浑浊了,扰乱了,

而雨过天晴,只加给他许多新生的力量。有时候他遇到了晚霞和新月,向他照耀,向他投影,清冷中带些幽幽的温暖,这时他只想休憩息,只想睡眠,而那股前进的力量,仍催逼他向前走„„终于有一天,他远远的望见了大海,呵!他已到了行程的终结,这大海,使他屏息,使他低头,她多么辽阔,多么伟大!多么光明,又多么黑暗!大海庄严的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的流入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也许有一天,他再从海上蓬蓬的雨点中升起,飞向西来,再形成一道江流,再冲例两旁的石壁,再来寻夹岸的桃花。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他从地底聚集起许多生力,在冰雪下久伸,在早春润湿的泥土今,勇敢快乐的破壳出来,他也许长在平原上,岩石上,城墙上,只要他抬头看见了天,呵!看见了天!他便伸出嫩叶来吸收空气,承受日光,在南中吟唱,在风中跳舞,他也许受着大树的荫遮,也许受着大树的覆压,而他青春生长的力量,终使他穿技拂叶的挣脱了出来,在烈日下挺立抬头!他遇着骄奢的春天,他也许开出满树的繁花,蜂蝶围绕着他飘翔喧闹,小鸟在他枝头欣赏唱歌,他会听见黄莺清吟,杜鹃啼血,也许还听见枭鸟的怪鸣。他长到

最 的中年,他伸出他如盖的浓阴,来 树下的幽花芳草,他结出累累的果实,来呈现大地无尽的甜美与芳馨;秋风起了,将他叶子,由浓绿吹到绯红,秋阳下他再有一番的庄严灿烂,不是开花的骄傲,也不是结果的快乐,而是成功后的宁静和怡悦!终于有一天,冬天的朔风,把他的黄叶干枝,卷落吹抖,他无力的在空中旋舞,在根下呻吟,大地庄严的伸出臀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的落在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他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也许有一天,他再从地下的果仁中,破裂了出来,又长成一棵小树,再穿过丛莽的严遮,再来听黄莺的歌喝,然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宇宙是一个大生命,我们是宇宙大气中之一息。江流入海,叶落归根。我们是大生命中之一叶,大生命

中之一滴。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

运行。

要记住: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材,不生长的使成了空壳!

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等于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

要经过常变的四时。在快乐中我们委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

不美丽!

13.第二自然段告诉我们,在生命的历程中,不论是逆境(如遇到巉岩前阻;遇到暴风雨),还是顺境(如

经过细细的平沙,遇到晚霞和新月),都要 的前进。(用

本段词语回答)(3分)

14.填入第三自然段的空格中最合适的词语是(2分)

A.茂密 荫遮 B.茂盛 荫庇

C.茂密 荫庇 D.茂盛 荫遮

15.第三自然段是以 作为描写顺序的。(2分)

16.在文中分别找出反问句、对偶句、排比句各一例。(6.分)

(1)反问句

(2)对偶句

(3)排比句

17.第五自然段的作用是(2分)

A.使文章更严密更全面 B.使文章更生动更形象

C.使文章更通顺更流畅 D.使文章更概括更精练

18.文章把生命比作江水和小树,展示了生命是一

个 、 的过程。(2分)

19、对本文的写作意图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阐述生命的内涵并指出应该如何对待生命

B.解释生命是什么并说明生命的历程是怎样的

C.阐明生命发展过程中快乐与痛苦相生相成

D、要求人们珍惜并感谢充满了快乐与痛苦的生命

[四)阅读下文,完成20—24题(14分]

明季吴县洞庭山,乡有樵子者,貌髯而伟,姓名不著,绝有力。每幕夜樵采,独行山中,不避蛇虎。”所得薪,人负百斤而止,髯独负二百四十斤,然鬻于人,止取百斤价。人或讶问之。髯曰:“薪取之山,人各自食其力耳。彼非不欲多负,力不赡也。吾力倍蓰而食不兼人、故贱其值。且值贱,则吾薪易售;不庸有利乎?”由是颇异之,加刮目焉。

髯目不知书,然好听人谈古今事,常激于义,出言辩是非;儒者无以难。尝荷薪至演剧所,观《精忠传》,所谓秦桧者出,髯怒,飞跃上台、摔桧殴,流血几毙。众咸惊救。髯曰:“若为丞相,奸似此,不殴杀何待?”众曰:“此戏也,非真桧。”髯曰:“吾亦知戏,故殴;若真,膏

吾斧矣!”其性刚疾恶类如此。

20.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是(4分)

貌露而伟( ) 姓名不著( )

如吾薪( )易售 尝荷至演剧所( )

21.下面两个“若”字在句中的意思分别是(2分)

若( )为远相 若( )真,青吾斧矣

22.与“故贱其值”中“贱”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范增数目项王 B.云青青兮欲雨

C.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D.故请母命而宁汝于斯

23.与“不殴杀何待”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吾屑今为之虏矣 B.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C.沛公安在 D.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

24.本文叙述了两件事,表现了“髯樵”性格的两个侧面,一是 ,二是 。(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25-30题(16分)

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阖庐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对

曰:“可。”阖庐曰:“可试以妇人乎?”曰:“可。”于是许之,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孙子分为二队;以王之宠姬二人各为队长,皆令持戟。令之曰:“汝知而心与左右手、背乎?”妇人曰;“知之。”孙子曰:“前,则视心;左,视左手;右,视右手;后,即视背。”妇人曰:“诺。”约束既布,乃设鈇钺,即三令五申之。于是鼓之右。妇人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复三令五申而鼓之左,妇人复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乃欲斩左、右队长。吴王从台上观,见且斩爱姬,大骇。趣使使下令曰;“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寡人非此二

姬,食不甘味,愿勿斩也!”孙子曰:“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遂斩队长二人以徇。用其次为队长,于是复鼓之。妇人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规矩绳墨,无敢出声。于是孙子使使报王日:“兵既整齐,王可试下观之,唯王所欲用之,虽赴水火犹可也。”吴王曰:“将军罢休就舍,寡人不愿下观。”孙子曰:“王徙好其言;不能用其实。”于是阖庐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

25.下列加点的词语在句中的意思是(4分)

子( )之十三篇 皆中规矩绳墨( )

王徒( )好其言 北威( )齐、晋

26.下面两个“使”字在句中的意思分别是(2分)

于是孙子使( )使( )报王曰

27.把下列句子中省略的词境入括号内(2分)

可试( )以妇人乎

28.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3分)

卒以为将 译文

29.本文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除“列传”外,《史记)记述人物的体裁还有 、

(写两种)(2分)

30.孙武拒绝吴王赦免宠姬的理由

是 (用文中词句回答)(3分)

二、写作(70分)

(一)写作第一题[20分)

31.请以“开考时刻”为题,写一篇二百五十字左右的短文。

提示:(1)“开考”的“考”,指的是1999年的普通高校招生考试。

(2)适当描写场景,着重写出自已的心情。

(二)写作第二题[50分)

32.阅读下面文字,以“‘回声’的启示”为题,写一篇700-800字的文章。 回 声

有一个小孩子,不如道回声是什么东西。有一次,他独自站在旷野,大声叫道:“喂!喂!”附近小山立即反射出他的回声,“喂!喂!”他又叫:“你是谁?”回声答道:“你是谁?”他又尖声大叫:“你是蠢材!”立刻又从山上传来“蠢材”的回答声。孩子十分愤怒,向小山骂起来,然而,小山仍旧毫不客气地回敬他。孩子回家后对母亲诉说,母亲对他说:“孩子呀,那是你做得不对。如果你和和气气地对它说,它就会和和气气地对待你。其实,世上许多事情都是这样的啊!”

参考答案

一、

(一)

1、举例子 作比较

2.D

3.C

4.桥和路要为陆上运输面合作 桥和路还要为水上运输而合作

5.怎样才是造得好的桥(或:造得好的桥的标准)

(二)

6.白届易 小弦切切如私语 铁骑突出刀枪鸣

7、C

8.D

9.例证法 对比论证法 弛,正是为了张;伏,正是为了起

10.主线主题“闲笔浪墨”;所谓闲笔浪墨(既没有引号,又没有”所谓”给1分)

11.艺术结构 创作过程

12.B

(三)13.快乐勇敢

14、B

15.时间

16 (1)反向句 苦痛又何尝不美丽

(2)对偶句 江流人海,叶落归根

(3)排比句 再形成一道江流,再冲倒两旁的石壁,再来寻夹岸桃花(被句号、叹号隔开的,只有两个分句的,均不算排比句)

17、A

18、流动(前进;发展)生长(成长)

19.A

(四)

20、伟岸;高大;魁梧 明显;显露;出名,著名 柴;柴火 场所

21.你 假如

22.D

23.C

24.不见利忘义(不计小利)性刚疾恶

(五)

25、你(或先生) 规矩;法度 白白地;但,仅 称威;威服;威摄

26、派 使者

27.之(或兵法)

28、终于任命他为将军(重点词“卒”“以[之]为”“将”)

29、本纪 世家

30.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

二、写作

(一)写作第一题

31、

一类卷:感情真实。场景描写具体适当。语言凝练,有一定文采。 二类卷:感情较真实。场景描写较具体。语言简明。

三类卷:有一定感情。有场景描写。语言欠通顺;

四类卷;场景描写过多,写心情很少。内容空洞、文理不通。

(二)写作第二题

32、

一类卷:能够正确理解材料,联想自然贴切,立意正确,有新意。结构严谨,条理清晰。语言简洁流畅。

二类卷:能够较为正确地理解材料,立意正确。结构完整,条理较清晰。语言通顺。

三类卷:能够利用材料,立意基本正确;结构尚完整,条理尚清楚。语言基本通顺,偶有语病。

四类卷:游离材料,泛泛而谈,观点无明显错误。结构不完整,条理不清楚。语言欠通顺,语病较多。

五类卷。符合以下一项即属五类卷:观点错误。完全脱离材料。文理不通。全文不足400字。

说明:

①错别字(含不规范的简化字)满3个扣1分,至多扣5分。

②标点错误多酌情扣分。

③卷面整洁与否。可酌情加减2—3分。

2003年上海春季高考之文言文阅读

上海高考 2008-01-08 19:30:26 阅读83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3—26题。(17分)

沂州山坡险,故多猛虎。邑宰时令猎户扑之,往往反为所噬。有焦奇者,陕人,投亲不值,流寓于

沂。素神勇,曾挟千佛寺前石鼎,飞腾大雄殿左脊,故人呼为“焦石鼎”云。

知沂岭多虎,日徒步入山,遇虎辄手格毙之,负以归,如是为常。一日入山遇两虎,帅一小虎至,

焦性起,连毙两虎,左右肩负之,而以小虎生擒而返。众皆辟易,焦笑语自若。

富家某,钦其勇,设是款之。焦于座上,自述其平生缚虎状,听者俱色变,而焦亦张大其词,口讲指画,意气自豪。倏有一猫,登筵攫食,腥汁淋漓满座上。焦以为主人之猫也,听其大嚼而去。主人曰:“邻家孽畜,可厌乃尔!”亡何,猫又来,焦急起奋拳击之,座上肴核尽倾碎,而猫已跃伏窗隅。焦怒,又逐击之,窗棂尽裂,猫一跃登屋角,目眈眈视焦。焦愈怒,张臂作擒缚状,而猫嗥然一声,曳尾徐步,

过邻墙而去。焦计无所施,面墙呆望而已。主人抚掌笑,焦大惭而退。

夫能缚虎,而不能缚猫,岂真大敌勇,小敌怯哉?亦分量不相当耳。函牛之鼎,不可以烹小鲜;千

斤之弩,不可以中鼷鼠。怀才者宜知,用才者亦宜知也。

23.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5分)

(1)投亲不值( )(2)而猫已跃伏窗隅( )(3)可厌乃尔( )(4)亡何,猫又来( )

(5)曳尾徐步( )

答案:(1)相遇。(2)角落。(3)如此:这样。(4)通“无”。(5)拖。

细解:先请看该文的详细注解——

[1]沂州:今山东临沂。[2]邑宰:县令或知州。[3]噬(shì式):咬,吃。[4]投亲不值:投奔亲戚而没有遇到。[5]辟易:因害怕而退却。[6]倏(shū书):突然之间。[7]攫(jué决)食:用爪去抓取食物。[8]乃尔:如此。[9]亡何:没过多久。亡,音义同“无”。[10]肴核:肉菜里品之类。[11]窗隅:窗户的角落里。[12]眈眈:注目而视。[13]嗥(háo嚎):野兽怒吼声。[14]“函牛”二句:容得下一头年的鼎锅,而不能用来烹煮小鱼。函,包容。鼎,古代煮东西用的锅。鲜,小鱼。[15]“千斤”二句:用千斤之力才能拉开的强弓,不能射中小小的鼷鼠。鼷(xī希)鼠,一种很小的鼠类动物。[16]“怀材”二句:具有一定本领才干

的人应该明白这个道理,使用人才的人也应该明白这个道理。

“主人曰:邻家孽畜,可厌乃尔!”要求解释句中“乃尔”一词。其实,这个词在课文《孔雀东南飞》

中早已学过。原句是“府吏再拜过,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这里的“乃尔”作“这样”解。全句

的意思是“(自杀的)主意就这样打定了。”考题中的“乃尔”,正是解释为“这样,如此”。

2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邑宰时令猎户扑之,往往反为所噬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县宫经常派猎人捕捉老虎,(猎人却)常常被猛虎吃掉。(重点:“邑宰”“扑”、被动句式)。 细解:需要提醒的还有补出省略“(猎人却)”,第二个分句的主语。另外“时”做状语,为“时时”、

“经常”、“常常”义。

(2)日徒步入山,遇虎辄手格毙之,负以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他)每天步行到山中,遇见老虎就赤手空拳将它杀死,扛着老虎回家。(重点:“辄”“负”)。 细解:对于古代汉语中的时间名词充当状语。王力先生重点讨论了“岁”、“月”、“日”这三个表示时间的名词做状语的用法,他认为有三种用法:“第一,‘岁’、‘月’、‘日’放在具有行动性的动词的前面,有‘岁岁(每年)’、‘月月(每月)’、‘日日(每天)’的意思行,表示行动的频数或经常。第二,‘日’放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前面,当‘一天天地’讲,表示情况的逐渐发展。第三,‘日’

字用在句首主语的前面,当‘往日’讲,用来追溯过去的。”

25.写出与“函牛之鼎,不可以烹小鲜”意思相同的一句成语或俗语。(不能用文中句子)(2分)

答案:如:杀鸡用牛刀、高射炮打蚊子等。

细解:(“术业有专攻;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有勇无谋,物尽其用”判错)

26.为什么焦奇能缚虎却不能缚猫?为什么怀才者、用才者都要知道这个道理?(4分)

答案:他用缚虎的方法去抓猫,分量不相当(或:方法不恰当)。怀才者知道这个道理才能发挥所长,用

才者知道这个道理才能量材录用。

细解:关键是“量材录用”。

《吴越春秋·子胥与渔父》译文(2004年春季上海高考试题)

【原文】:子胥入船。渔父知其意也,乃渡之千浔之津。

子胥既渡,渔父乃视之有其饥色。乃谓曰:“子俟我此树下,为子取饷。”渔父去后,子胥疑之,乃潜身于深苇之中。有顷,父来,持麦饭、鲍鱼羹、盎浆,求之树下,不见,因歌而呼之,曰:“芦中人,芦中人,岂非穷士乎?”如是至再,子胥乃出芦中而应。渔父曰:“吾见子有饥色,为子取饷,子何嫌哉?”子胥曰:“性命属天,今属丈人,岂敢有嫌哉? ” 二人饮食毕,欲去,胥乃解百金之剑以与渔者:“此吾前君之剑,中有七星,价直百金,以此相答。”渔父曰:“吾闻楚之法令: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爵执圭,岂图取百金之剑乎?”

遂辞不受。谓子胥曰:“子急去勿留,且为楚所得?”子胥曰:“请丈人姓字。”渔父曰:“今日凶凶,两贼相逢,吾所谓渡楚贼也。两贼相得,得形于默,何用姓字为?子为芦中人,吾为渔丈人,富贵莫相忘也。”子胥曰:“诺。”既去,诫渔父曰:“掩子之盎浆,无令其露。”渔父诺。子胥行数步,顾视渔者已覆船自沉于江水之中矣。

[注]执圭:春秋时楚国设置的爵位名,它是楚国的最高爵位。

【译文】:位子胥到船上,渔父知道他的意思,就渡他到了千寻之渡口。

子胥渡过以后,渔父看他脸有饥饿的颜色,于是对他说:“你在树下等我,我为你取饭。”渔父离开后,开始怀疑他,就藏在深深的苇荡中,不久,渔父来,拿着麦饭、鲍鱼羹、盎浆,在树下寻找,没见到。因此用歌声来呼唤他,说“芦中人,芦中人,难道不是穷的士人吗?”如这样多次,于奇才从芦苇中应声。渔父说:“我看见你饥饿,给你取饭,你为何猜疑我?”子胥说:“性命属于上天,现在属于丈人,怎么敢猜疑你呢?”

两人吃完了饭,想离去,子胥就解下百金之剑,给渔父并说:“这是我前君的剑,上有七星北斗,价值百金,用这剑来报答您。”渔父说:“我听楚王的命令,得到伍子胥的人,赐给粟五万石,进爵执圭。难道企图百金之剑吗?”于是推辞不接受。对子胥说:“你马上离去,不要停留,将要被楚国人抓获。”子胥说:“请问丈人姓名。”渔父说:“今天很凶险,两个贼相遇,我所谓是摆渡楚国罪犯的贼。两个贼相互理解,在于默契,为何问姓名呢?你是苇中人,我是渔父,富贵了不要忘了我。”子胥说:“好!”于是就离去,告诫渔父说:“掩盖你的盎浆,不要让它暴露了。”渔父说好。于今行走数步,回头看渔父,已经翻船自己沉到江水之中了。

199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上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阅读(80分)

考生注意:填空、简答题的空格数是答案字数的最大限度,要求答题在准确的前提下,文字力求简明。

(一)阅读下文,完成1—5题(11分)

路是人走出来的,有了路,就要桥。

(1)桥是路的一部分,没有路,当然就没有桥;桥不能没有联系的路而孤立存在。(2)桥的存在是为路服务的。(3)既然是为路服务。就要能满足路的要求:(4)第一,所有路上的车辆行人,都要能安全地顺利地在桥上通过。(5)第二,车在桥上走,要能和在路上走一样,不能因为过桥而使行车有所限制,比如减轻载重,降低速度,一车单行等等。(6)第三,路上交通运输,总是天天发展的,路还可以跟着改造、加强,桥就不那么简单,一定要造得比路更为坚固耐久。(7)满足了以上这些要求,桥和路才能成为一体、合为一家。(8)否则那就是“路归路,桥归桥”,不能密切合作,共同为陆上运输服务了。

桥和路不但要为陆上运输而合作,还要为水上运输而合作。 过河的桥。下面要走船,水涨船高,

桥要造得高, 路也要着高。桥在过河的地位上要服从路,路在两岸的高度上,必要迁就桥。桥和路都是越高越难造的,但是为了行船方便,就把困难留给自己。桥和路跟船合作得好,这个困难就解决了。

不论行车或走路,总不要因为桥而使人感到不适,或是激烈震动,或是骤然改变方向,使桥形成一个

“关”,如果车在桥上走,如同在路走一样;船在桥下过,如同河上没有桥一样,有桥恍同无桥,这种桥就算是造得真好了。对行人来说,有桥也并非坏事,能在一座桥上走走,饱览河上风光,两岸景色,岂不令人心旷神怡!

1、第二自然段使用的说明方法,除引用外,还有 (2分)

2、第二自然段在层次划分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1)/(2)/(3)(4)(5)(6)/(7)/(8)

B、 (1)/(2)(3)/(4)(5)(6)/(7)(8)

C、(1)/(2)(3)/(4)(5)(6)/(7)/(8)

D、(1)(2)/(3)(4)(5)(6)(7)/(8)

答:

3、第三自然段空格中依次填入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虽然 但是 而且 B、如果 那么 况且 C、因为 不但 而且 D:由于 不过 因此

答:

4.第二自然段的中心是: ;第三自然段的中心是: (2分)

5、第四自然段回答了一个什么问题?(3分)

答:

[二]阅读下文,完成6—12题(19分)

《礼记》中有一句颇有点辩证法精神的话:“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对于我们的文学艺术创作来说,这个规律是有启发性的。比如一首乐曲,光是一股劲儿的快,一股劲儿

的紧,从头到尾都是最强音,那就显得很单调,没有什么节奏感

了。 在《琵琶行》中所描写的

那支曲子,开始有“大弦嘈嘈如急雨, ”的一段,接着有“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

难”的一段,后来又有“银瓶乍破水装进, ”的一段,这倒是很合乎一张一弛的规律的,

我相信,弹奏起来一定很优美动听,可惜我们谁都没有听到过。

一幅画,也是如此。布景成局,全凭有疏有密;有浓有淡,相间相成,方能错落有致。只密不疏,则必嫌迫塞。只疏不密,必嫌 。只浓不淡,则嫌 。只淡不浓,则嫌 。(1)虽然不同的艺

术风格难免各有所偏,(2)一个作品总有一个作品的基调,(3)或以强烈见长,(4)或以柔和取胜,(5)但“单打一”的旋律和笔墨终究是容易使人感到单调的。

推而广之,写小说,写戏剧,甚至写评论文章,亦无不如此。假如小说中段段都是高潮,那么,高潮就反而不突出了;戏剧中场场都是密锣紧鼓,让观众的神经拉得像弓弦一投紧,就反而使人家不大想看下去了;文章中句句都加上着重点;主要的论点就反而不明确了。比如《水浒传》中“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那一回,写到林冲发现陆虞侯来暗害他,特地买了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准备跟他拼个死活,可是作者在这里不肯急转直下,却又回过头来。写上林冲去看管草料场,在大雪中出门买酒吃那一段比较轻松的笔墨,然后再转向高潮。我看,这些都不是可有可无的闲笔浪墨,没有它们穿插在其中,就显不出一张一弛、一起一伏的妙用了。弛,正是为了张;伏,,正是为了起。

有些同志不大懂得一张一弛、相间相成的道理,常常主张把作品中、文章中一些乍看起来似乎与主线主

题并无直接关联,而其实与主线主题颇有些内在联系的所谓“闻笔浪墨”大笔勾销。他们这样做,似乎是为

了艺术的完整性,实际上倒往往破坏了艺术的完整性。牡丹虽好;还仗绿叶扶持。”不妨设想一下,假如把绿叶全部去掉,只剩下一朵光秃秃的牡丹花,那还有什么好看呢?

一张一弛的规律,不仅适用于作品的艺术结构,似乎也可以适用于艺术家和作家的创作过程。古人说,

画家作画,有时候需要“解衣磅礴,有凌厉一切之雄”,有时候又需要“揎袖摩挲,有动不遗矩之妙”(见《芥舟学画编》)。这话说得有道理。,艺术创作,自然是极度紧张的劳动。不过,作者在精神上却不宜弄得过分紧张,太紧张,反而会失常态,疑是疑非,患得患失,产生不出好作品来。杜甫云:“五日画一水,十日画一石,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这是真正懂得创作甘苦的经验之谈。有时候,稍为“弛”一下,倒是会对创作有好处的。

6.在第二自然段的空格中分别填上作者的姓名和诗句(3分)

《琵琶行》的作者是

大弦嘈嘈如急雨

银瓶乍破水浆迸

7.填入第三自然段的空格中员合适的词语是(2分)

A.繁缛 空松 单薄 B.单薄 繁缛 空松

C.空松 繁缛 单薄 D.空松 单薄 繁缛

8.第三自然段画线的句子是一个多重复句,第一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1)/(2)(3)(4)(5) B、(1)(2)(3)/(4)(5)

C. (1)(2)/(3)(4)(5) D. (1)(2)(3)(4)/(5)

9.第四自然段在论证过程中运用的论证方法

是 、 ,这是为了论证

的观点。(4分)

10.第五自然段中作者引用了“牡丹虽好,还仗绿叶扶持”这句话,“牡丹”比喻

“绿叶”比喻 (用文中词语回答)(3分)

11.全文从文艺作品的 和文学艺术家的 两个角度论证了文艺创作的规律。(2分)

12.文最恰当的题目是(3分)

A.起与伏 B.张与弛

C.艺术结构与艺术创作 D、辩证法与文学

(三)阅读下文,完成13—19题(20分)

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

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最高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他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段有力的洪

涛,向下奔注,他曲折的穿过了悬岩削壁;冲倒了层沙积土。挟卷着滚滚的沙石,快乐勇敢的流走,一路上他享乐着他所遭遇的一切。有时候他遇到巉岩前阻。他愤激的奔腾了起来,怒吼着,回旋着,前波后浪的起伏催逼,直到他过了,冲倒了这危崖,他才心平气和的一泻千里。有时候他经过了细细的平沙,斜阳芳草里,看见了夹岸红艳的桃花,他快乐而又羞怯,静静的流着,低低的吟唱着,轻轻的度过这一段浪漫的行程。有时候他遇到暴风雨,这激电,这迅雷,使他心魂惊骇,疾风吹卷起他,大雨击打着他,他暂时浑浊了,扰乱了,

而雨过天晴,只加给他许多新生的力量。有时候他遇到了晚霞和新月,向他照耀,向他投影,清冷中带些幽幽的温暖,这时他只想休憩息,只想睡眠,而那股前进的力量,仍催逼他向前走„„终于有一天,他远远的望见了大海,呵!他已到了行程的终结,这大海,使他屏息,使他低头,她多么辽阔,多么伟大!多么光明,又多么黑暗!大海庄严的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的流入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也许有一天,他再从海上蓬蓬的雨点中升起,飞向西来,再形成一道江流,再冲例两旁的石壁,再来寻夹岸的桃花。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他从地底聚集起许多生力,在冰雪下久伸,在早春润湿的泥土今,勇敢快乐的破壳出来,他也许长在平原上,岩石上,城墙上,只要他抬头看见了天,呵!看见了天!他便伸出嫩叶来吸收空气,承受日光,在南中吟唱,在风中跳舞,他也许受着大树的荫遮,也许受着大树的覆压,而他青春生长的力量,终使他穿技拂叶的挣脱了出来,在烈日下挺立抬头!他遇着骄奢的春天,他也许开出满树的繁花,蜂蝶围绕着他飘翔喧闹,小鸟在他枝头欣赏唱歌,他会听见黄莺清吟,杜鹃啼血,也许还听见枭鸟的怪鸣。他长到

最 的中年,他伸出他如盖的浓阴,来 树下的幽花芳草,他结出累累的果实,来呈现大地无尽的甜美与芳馨;秋风起了,将他叶子,由浓绿吹到绯红,秋阳下他再有一番的庄严灿烂,不是开花的骄傲,也不是结果的快乐,而是成功后的宁静和怡悦!终于有一天,冬天的朔风,把他的黄叶干枝,卷落吹抖,他无力的在空中旋舞,在根下呻吟,大地庄严的伸出臀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的落在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他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也许有一天,他再从地下的果仁中,破裂了出来,又长成一棵小树,再穿过丛莽的严遮,再来听黄莺的歌喝,然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宇宙是一个大生命,我们是宇宙大气中之一息。江流入海,叶落归根。我们是大生命中之一叶,大生命

中之一滴。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

运行。

要记住: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材,不生长的使成了空壳!

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等于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

要经过常变的四时。在快乐中我们委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

不美丽!

13.第二自然段告诉我们,在生命的历程中,不论是逆境(如遇到巉岩前阻;遇到暴风雨),还是顺境(如

经过细细的平沙,遇到晚霞和新月),都要 的前进。(用

本段词语回答)(3分)

14.填入第三自然段的空格中最合适的词语是(2分)

A.茂密 荫遮 B.茂盛 荫庇

C.茂密 荫庇 D.茂盛 荫遮

15.第三自然段是以 作为描写顺序的。(2分)

16.在文中分别找出反问句、对偶句、排比句各一例。(6.分)

(1)反问句

(2)对偶句

(3)排比句

17.第五自然段的作用是(2分)

A.使文章更严密更全面 B.使文章更生动更形象

C.使文章更通顺更流畅 D.使文章更概括更精练

18.文章把生命比作江水和小树,展示了生命是一

个 、 的过程。(2分)

19、对本文的写作意图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阐述生命的内涵并指出应该如何对待生命

B.解释生命是什么并说明生命的历程是怎样的

C.阐明生命发展过程中快乐与痛苦相生相成

D、要求人们珍惜并感谢充满了快乐与痛苦的生命

[四)阅读下文,完成20—24题(14分]

明季吴县洞庭山,乡有樵子者,貌髯而伟,姓名不著,绝有力。每幕夜樵采,独行山中,不避蛇虎。”所得薪,人负百斤而止,髯独负二百四十斤,然鬻于人,止取百斤价。人或讶问之。髯曰:“薪取之山,人各自食其力耳。彼非不欲多负,力不赡也。吾力倍蓰而食不兼人、故贱其值。且值贱,则吾薪易售;不庸有利乎?”由是颇异之,加刮目焉。

髯目不知书,然好听人谈古今事,常激于义,出言辩是非;儒者无以难。尝荷薪至演剧所,观《精忠传》,所谓秦桧者出,髯怒,飞跃上台、摔桧殴,流血几毙。众咸惊救。髯曰:“若为丞相,奸似此,不殴杀何待?”众曰:“此戏也,非真桧。”髯曰:“吾亦知戏,故殴;若真,膏

吾斧矣!”其性刚疾恶类如此。

20.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是(4分)

貌露而伟( ) 姓名不著( )

如吾薪( )易售 尝荷至演剧所( )

21.下面两个“若”字在句中的意思分别是(2分)

若( )为远相 若( )真,青吾斧矣

22.与“故贱其值”中“贱”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范增数目项王 B.云青青兮欲雨

C.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D.故请母命而宁汝于斯

23.与“不殴杀何待”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吾屑今为之虏矣 B.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C.沛公安在 D.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

24.本文叙述了两件事,表现了“髯樵”性格的两个侧面,一是 ,二是 。(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25-30题(16分)

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阖庐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对

曰:“可。”阖庐曰:“可试以妇人乎?”曰:“可。”于是许之,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孙子分为二队;以王之宠姬二人各为队长,皆令持戟。令之曰:“汝知而心与左右手、背乎?”妇人曰;“知之。”孙子曰:“前,则视心;左,视左手;右,视右手;后,即视背。”妇人曰:“诺。”约束既布,乃设鈇钺,即三令五申之。于是鼓之右。妇人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复三令五申而鼓之左,妇人复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乃欲斩左、右队长。吴王从台上观,见且斩爱姬,大骇。趣使使下令曰;“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寡人非此二

姬,食不甘味,愿勿斩也!”孙子曰:“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遂斩队长二人以徇。用其次为队长,于是复鼓之。妇人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规矩绳墨,无敢出声。于是孙子使使报王日:“兵既整齐,王可试下观之,唯王所欲用之,虽赴水火犹可也。”吴王曰:“将军罢休就舍,寡人不愿下观。”孙子曰:“王徙好其言;不能用其实。”于是阖庐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

25.下列加点的词语在句中的意思是(4分)

子( )之十三篇 皆中规矩绳墨( )

王徒( )好其言 北威( )齐、晋

26.下面两个“使”字在句中的意思分别是(2分)

于是孙子使( )使( )报王曰

27.把下列句子中省略的词境入括号内(2分)

可试( )以妇人乎

28.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3分)

卒以为将 译文

29.本文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除“列传”外,《史记)记述人物的体裁还有 、

(写两种)(2分)

30.孙武拒绝吴王赦免宠姬的理由

是 (用文中词句回答)(3分)

二、写作(70分)

(一)写作第一题[20分)

31.请以“开考时刻”为题,写一篇二百五十字左右的短文。

提示:(1)“开考”的“考”,指的是1999年的普通高校招生考试。

(2)适当描写场景,着重写出自已的心情。

(二)写作第二题[50分)

32.阅读下面文字,以“‘回声’的启示”为题,写一篇700-800字的文章。 回 声

有一个小孩子,不如道回声是什么东西。有一次,他独自站在旷野,大声叫道:“喂!喂!”附近小山立即反射出他的回声,“喂!喂!”他又叫:“你是谁?”回声答道:“你是谁?”他又尖声大叫:“你是蠢材!”立刻又从山上传来“蠢材”的回答声。孩子十分愤怒,向小山骂起来,然而,小山仍旧毫不客气地回敬他。孩子回家后对母亲诉说,母亲对他说:“孩子呀,那是你做得不对。如果你和和气气地对它说,它就会和和气气地对待你。其实,世上许多事情都是这样的啊!”

参考答案

一、

(一)

1、举例子 作比较

2.D

3.C

4.桥和路要为陆上运输面合作 桥和路还要为水上运输而合作

5.怎样才是造得好的桥(或:造得好的桥的标准)

(二)

6.白届易 小弦切切如私语 铁骑突出刀枪鸣

7、C

8.D

9.例证法 对比论证法 弛,正是为了张;伏,正是为了起

10.主线主题“闲笔浪墨”;所谓闲笔浪墨(既没有引号,又没有”所谓”给1分)

11.艺术结构 创作过程

12.B

(三)13.快乐勇敢

14、B

15.时间

16 (1)反向句 苦痛又何尝不美丽

(2)对偶句 江流人海,叶落归根

(3)排比句 再形成一道江流,再冲倒两旁的石壁,再来寻夹岸桃花(被句号、叹号隔开的,只有两个分句的,均不算排比句)

17、A

18、流动(前进;发展)生长(成长)

19.A

(四)

20、伟岸;高大;魁梧 明显;显露;出名,著名 柴;柴火 场所

21.你 假如

22.D

23.C

24.不见利忘义(不计小利)性刚疾恶

(五)

25、你(或先生) 规矩;法度 白白地;但,仅 称威;威服;威摄

26、派 使者

27.之(或兵法)

28、终于任命他为将军(重点词“卒”“以[之]为”“将”)

29、本纪 世家

30.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

二、写作

(一)写作第一题

31、

一类卷:感情真实。场景描写具体适当。语言凝练,有一定文采。 二类卷:感情较真实。场景描写较具体。语言简明。

三类卷:有一定感情。有场景描写。语言欠通顺;

四类卷;场景描写过多,写心情很少。内容空洞、文理不通。

(二)写作第二题

32、

一类卷:能够正确理解材料,联想自然贴切,立意正确,有新意。结构严谨,条理清晰。语言简洁流畅。

二类卷:能够较为正确地理解材料,立意正确。结构完整,条理较清晰。语言通顺。

三类卷:能够利用材料,立意基本正确;结构尚完整,条理尚清楚。语言基本通顺,偶有语病。

四类卷:游离材料,泛泛而谈,观点无明显错误。结构不完整,条理不清楚。语言欠通顺,语病较多。

五类卷。符合以下一项即属五类卷:观点错误。完全脱离材料。文理不通。全文不足400字。

说明:

①错别字(含不规范的简化字)满3个扣1分,至多扣5分。

②标点错误多酌情扣分。

③卷面整洁与否。可酌情加减2—3分。

2003年上海春季高考之文言文阅读

上海高考 2008-01-08 19:30:26 阅读83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3—26题。(17分)

沂州山坡险,故多猛虎。邑宰时令猎户扑之,往往反为所噬。有焦奇者,陕人,投亲不值,流寓于

沂。素神勇,曾挟千佛寺前石鼎,飞腾大雄殿左脊,故人呼为“焦石鼎”云。

知沂岭多虎,日徒步入山,遇虎辄手格毙之,负以归,如是为常。一日入山遇两虎,帅一小虎至,

焦性起,连毙两虎,左右肩负之,而以小虎生擒而返。众皆辟易,焦笑语自若。

富家某,钦其勇,设是款之。焦于座上,自述其平生缚虎状,听者俱色变,而焦亦张大其词,口讲指画,意气自豪。倏有一猫,登筵攫食,腥汁淋漓满座上。焦以为主人之猫也,听其大嚼而去。主人曰:“邻家孽畜,可厌乃尔!”亡何,猫又来,焦急起奋拳击之,座上肴核尽倾碎,而猫已跃伏窗隅。焦怒,又逐击之,窗棂尽裂,猫一跃登屋角,目眈眈视焦。焦愈怒,张臂作擒缚状,而猫嗥然一声,曳尾徐步,

过邻墙而去。焦计无所施,面墙呆望而已。主人抚掌笑,焦大惭而退。

夫能缚虎,而不能缚猫,岂真大敌勇,小敌怯哉?亦分量不相当耳。函牛之鼎,不可以烹小鲜;千

斤之弩,不可以中鼷鼠。怀才者宜知,用才者亦宜知也。

23.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5分)

(1)投亲不值( )(2)而猫已跃伏窗隅( )(3)可厌乃尔( )(4)亡何,猫又来( )

(5)曳尾徐步( )

答案:(1)相遇。(2)角落。(3)如此:这样。(4)通“无”。(5)拖。

细解:先请看该文的详细注解——

[1]沂州:今山东临沂。[2]邑宰:县令或知州。[3]噬(shì式):咬,吃。[4]投亲不值:投奔亲戚而没有遇到。[5]辟易:因害怕而退却。[6]倏(shū书):突然之间。[7]攫(jué决)食:用爪去抓取食物。[8]乃尔:如此。[9]亡何:没过多久。亡,音义同“无”。[10]肴核:肉菜里品之类。[11]窗隅:窗户的角落里。[12]眈眈:注目而视。[13]嗥(háo嚎):野兽怒吼声。[14]“函牛”二句:容得下一头年的鼎锅,而不能用来烹煮小鱼。函,包容。鼎,古代煮东西用的锅。鲜,小鱼。[15]“千斤”二句:用千斤之力才能拉开的强弓,不能射中小小的鼷鼠。鼷(xī希)鼠,一种很小的鼠类动物。[16]“怀材”二句:具有一定本领才干

的人应该明白这个道理,使用人才的人也应该明白这个道理。

“主人曰:邻家孽畜,可厌乃尔!”要求解释句中“乃尔”一词。其实,这个词在课文《孔雀东南飞》

中早已学过。原句是“府吏再拜过,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这里的“乃尔”作“这样”解。全句

的意思是“(自杀的)主意就这样打定了。”考题中的“乃尔”,正是解释为“这样,如此”。

2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邑宰时令猎户扑之,往往反为所噬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县宫经常派猎人捕捉老虎,(猎人却)常常被猛虎吃掉。(重点:“邑宰”“扑”、被动句式)。 细解:需要提醒的还有补出省略“(猎人却)”,第二个分句的主语。另外“时”做状语,为“时时”、

“经常”、“常常”义。

(2)日徒步入山,遇虎辄手格毙之,负以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他)每天步行到山中,遇见老虎就赤手空拳将它杀死,扛着老虎回家。(重点:“辄”“负”)。 细解:对于古代汉语中的时间名词充当状语。王力先生重点讨论了“岁”、“月”、“日”这三个表示时间的名词做状语的用法,他认为有三种用法:“第一,‘岁’、‘月’、‘日’放在具有行动性的动词的前面,有‘岁岁(每年)’、‘月月(每月)’、‘日日(每天)’的意思行,表示行动的频数或经常。第二,‘日’放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前面,当‘一天天地’讲,表示情况的逐渐发展。第三,‘日’

字用在句首主语的前面,当‘往日’讲,用来追溯过去的。”

25.写出与“函牛之鼎,不可以烹小鲜”意思相同的一句成语或俗语。(不能用文中句子)(2分)

答案:如:杀鸡用牛刀、高射炮打蚊子等。

细解:(“术业有专攻;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有勇无谋,物尽其用”判错)

26.为什么焦奇能缚虎却不能缚猫?为什么怀才者、用才者都要知道这个道理?(4分)

答案:他用缚虎的方法去抓猫,分量不相当(或:方法不恰当)。怀才者知道这个道理才能发挥所长,用

才者知道这个道理才能量材录用。

细解:关键是“量材录用”。

《吴越春秋·子胥与渔父》译文(2004年春季上海高考试题)

【原文】:子胥入船。渔父知其意也,乃渡之千浔之津。

子胥既渡,渔父乃视之有其饥色。乃谓曰:“子俟我此树下,为子取饷。”渔父去后,子胥疑之,乃潜身于深苇之中。有顷,父来,持麦饭、鲍鱼羹、盎浆,求之树下,不见,因歌而呼之,曰:“芦中人,芦中人,岂非穷士乎?”如是至再,子胥乃出芦中而应。渔父曰:“吾见子有饥色,为子取饷,子何嫌哉?”子胥曰:“性命属天,今属丈人,岂敢有嫌哉? ” 二人饮食毕,欲去,胥乃解百金之剑以与渔者:“此吾前君之剑,中有七星,价直百金,以此相答。”渔父曰:“吾闻楚之法令: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爵执圭,岂图取百金之剑乎?”

遂辞不受。谓子胥曰:“子急去勿留,且为楚所得?”子胥曰:“请丈人姓字。”渔父曰:“今日凶凶,两贼相逢,吾所谓渡楚贼也。两贼相得,得形于默,何用姓字为?子为芦中人,吾为渔丈人,富贵莫相忘也。”子胥曰:“诺。”既去,诫渔父曰:“掩子之盎浆,无令其露。”渔父诺。子胥行数步,顾视渔者已覆船自沉于江水之中矣。

[注]执圭:春秋时楚国设置的爵位名,它是楚国的最高爵位。

【译文】:位子胥到船上,渔父知道他的意思,就渡他到了千寻之渡口。

子胥渡过以后,渔父看他脸有饥饿的颜色,于是对他说:“你在树下等我,我为你取饭。”渔父离开后,开始怀疑他,就藏在深深的苇荡中,不久,渔父来,拿着麦饭、鲍鱼羹、盎浆,在树下寻找,没见到。因此用歌声来呼唤他,说“芦中人,芦中人,难道不是穷的士人吗?”如这样多次,于奇才从芦苇中应声。渔父说:“我看见你饥饿,给你取饭,你为何猜疑我?”子胥说:“性命属于上天,现在属于丈人,怎么敢猜疑你呢?”

两人吃完了饭,想离去,子胥就解下百金之剑,给渔父并说:“这是我前君的剑,上有七星北斗,价值百金,用这剑来报答您。”渔父说:“我听楚王的命令,得到伍子胥的人,赐给粟五万石,进爵执圭。难道企图百金之剑吗?”于是推辞不接受。对子胥说:“你马上离去,不要停留,将要被楚国人抓获。”子胥说:“请问丈人姓名。”渔父说:“今天很凶险,两个贼相遇,我所谓是摆渡楚国罪犯的贼。两个贼相互理解,在于默契,为何问姓名呢?你是苇中人,我是渔父,富贵了不要忘了我。”子胥说:“好!”于是就离去,告诫渔父说:“掩盖你的盎浆,不要让它暴露了。”渔父说好。于今行走数步,回头看渔父,已经翻船自己沉到江水之中了。


相关内容

  • [文言文化]古代官职升贬的称谓
  • [文言 文化]古代官职升贬的称谓 全国历年高考语文试题中的文言文阅读题多为人物传记,其中往往涉及古代官职升降调动的一些专用词语.正确理解.掌握这些词语,对于疏通文意,培养和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当不无裨益.文言文中涉及古代官职升贬的专用词语有三种情况: 一.用于升职 拜:授予官职.例:诏书特下,拜臣郎 ...

  • 谈高考语文试卷改革
  • 谈高考语文试卷改革 --从"唯一论"到"统一论" 目 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高考语文试卷改革的背景 2.1培养人才是高考语文试卷改革的动力 2.2高中语文教育改革拉开了高考语文试卷改革的序幕 3 1990年--2001年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对 ...

  • 高考语文冲刺精华分享
  • 高考冲刺阶段应着力培养考生的考试素质 在高考语文复习的冲刺阶段,我们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考试素质,力争考试得高分. 上篇 2005年<考试大纲>的特点:全开放 细析2005年新出台的<考试大纲>,与往年相比,我们发现其突出变化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2004年<考试大纲& ...

  • 备战高考(三)
  • 备战高考(三) 有关填报平行志愿的问题温柔一哮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致墨子的一封信 2010年全国高考优秀作文荟萃·明月我心· 后高考时代huibaise2010 怎么查高考分数,高考分数终极档案风计时吹 郑州大学新中国首所综合大学_新闻中心_新浪网bluewhale 2010年江苏省高考优秀作文 ...

  • 高考语文复习方法指导_-
  • 高考语文三轮复习法:建立完整的知识系统 请即将进入高三的同学们认真读读下面这段文字,结合自己的学习和老师的计划,认真制定复习的计划,力争进入复习后突出重点,提高效率. 语文学习,重在平时的积累和领悟.很多考生在进入高三总复习阶段后,总是觉得找不到复习的头绪,无从下手.其实,只要考生在复习阶段,能够在 ...

  • 语文学科网址大全
  • 语文学科网址大全 1. - 大学语文基本能力训练. 2.- 中小学生作文辅导专业网站. 3.- 初中语文教学网,含作文.日记.咨询.教学等. 4.- 含语文论文.教案.课件资源等. 5.百分网 - 提供教案下载,课件.试卷等资源. 6. - 含教研动态,科研课题,中考辅导等. 7. - 高考语文教案 ...

  • 高考语文的经验
  • 掌握语文答题策略,助你高考胜券在握 经过紧张的复习,高三学生已在知识上作好了充分的应考准备,大都已是成竹在胸.在这个阶段,如果考生能够掌握一些语文答题策略,熟悉一些语文考试技巧,在有限的时间里作到科学准确地解答试题,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极致,那就更胜券在握了.我在教学实践中感觉到复习备考以及考场答题时 ...

  • 2012高考相关信息整理
  • 湖北省2012年高考相关信息整理 湖北省2012年高考改革的四大变化 2011年湖北高校的录取分数线 2012高考考试日期 2012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武汉教科院给四月调考"号脉"(长江商报) 四月调考试卷部分学科解析(金报) 湖北省:2012年高考改革四大变化 2 ...

  •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技巧初探
  •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技巧初探 学生对文言文阅读的难度应该说是仅次于诗词鉴赏题的难度.那么应怎样引导学生度过这一难关呢? 从近几年高考文言文阅读命题来看,"写人叙事类"的人物传记成了高考文言文命题的主旋律,所以我们在平时教学.高考前备考复习时应重视此类文体,掌握阅读这类文言文材料的 ...

  • 高考复习语文知识大全
  • 高考语文总复习金钥匙--方法篇 01 高考语文试题答题要点 一.选择题 要求:看清题干要求,注意选对的.错的.错的少的.多的.相同的.不相同的,用铅笔划出. 1.拼音:复习形声字误读的,多音字,常见读错字.见<优化设计(上)>. 2.错别字:见整理出的或<优化设计(上)>,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