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我把你追寻三步四环节教案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读诗吗?想一想,这个学期咱们学过哪些古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现代诗,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师板书课题(幻1),学生齐读。
师介绍背景:同学们,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它记载中国革命的历史,是一本真实的教科书。它记载了共产党人的精神,谱写了中国革命闪光的篇章。因此,被称为革命圣地。在延安的杨家岭、枣园、南泥湾,革命的足迹历历在目。那么,诗人到底在延安追寻什么呢?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一下。
二、过程:
(一)先看第一个学习目标(幻2):自读诗句,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请同学们打开书160页,自己读读这首诗吧。
看看诗句中的词语,你会读吗?(幻3):翩翩归来 茁壮成长 撅头 雨后春笋 满目琳琅 探索
奥秘 毫不犹豫 顶天立地 脊梁 灿烂辉煌 展翅飞翔 明媚 高楼大厦
开火车读。同学们读得不错。好的,同桌互相再读一读这首诗,检查一下读得怎么样?
下面,老师想请6个同学分小节来把诗朗读一下。注意,把诗中的字音读准确,读通顺。谁想来试试?好,现在开始。
(二 )同学们读得很流利。第一个目标圆满完成。下面,我们就来完成第二个学习目标(幻4):大体了解诗句的含义,了解延安精神的内涵。结合查到的资料,在小组里讨论,
1、诗的第二小节讲到了哪几个地方?代表了当年延安的哪些精神?
2、你还读懂了什么?
3、你怎样理解“追寻延安”?开始吧。 (三)信息反馈:
下面,让我们来交流一下。谁来汇报?
生1:诗的第二小节讲到了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四个地方。我给大家说说杨家岭。我查到了有关杨家岭的资料,从1938年到1947年中共中央在这里领导过抗日战争,著名的延安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我想,追寻杨家岭,就是追寻党的正确领导。 理解得这不错,谁来接着说?
生2:延河是黄河的一条支流,它流经延安。当年人们常在延河边上漫步,讨论革命的道理。枣园在延安西北,距市中心约七公里,曾是党中央所在地,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等著作就是在这里写的。
生3:我来给他补充。我读懂了第二小节的这句话,“追寻你,枣园梨花的清香。”我找到了枣园的资料,枣园是中共中央书记处1943年到1947年的驻地,这里有毛泽东旧址,周恩来旧址,刘少奇旧址,任弼时旧址,彭德怀旧址,作战部旧址等。追寻枣园梨花的清香,也是追寻党的正确领导。
师:是的,也是追寻党的正确领导。
生4:我通过学习,我还理解了第二小节这句话的意思。追寻你,南泥湾开荒的撅头。我查到了南泥湾的资料,由王震旅长带领的359旅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把荆棘遍野、荒芜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了处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我想,追寻南泥湾开荒的撅头就是追寻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 师:说得好,看来同学们通过查找到的资料理解了这一小节的意思,谁能把这一小节的诗读给我们听?一生读。
师:作者来到延安,看到这里一处处的革命遗址,写下了这一行行美丽的诗句。他边看这些遗址边想到些什么呢?
生1:我想,他想到了战士们拿着撅头开荒的情景。 生2、他还想到了,毛主席在窑洞中读书写作的情景。
师:是的,诗人在这一处处革命遗址中追寻着,饱含深情地写下了这首诗。谁能把这首诗的前两个小节连起来读一读?一生读。
师:读得很有感情。我想,诗人也一定是这样的,一边看一边想,是那样深情地吟诵着一行行诗句。让我们来深情地把这两小节诗句读一读。生齐读。 师:我们接着来汇报,你还读懂了哪些诗句?
生1:我还读懂了第三小节,我先来读一读。这里是说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可不能忘记延安的精神。 好,你接着来说。
生2:我读懂了第四小节中的一句话,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这句话是指,科技落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的科技得到了飞速发展,但延安的精神我们不能丢掉。 师:是的,我们国家的面貌现在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诗人在欣喜的同时,也在深深的思考。谁能把3、4两小节连起来读一读?生读。 师范读最后一句。读着这一行行诗句,我们也许能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培育出的革命精神,是我们革命的传家宝,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那么,你怎么理解追寻延安呢?生:追寻延安就是追寻延安的精神。那延安的精神到底指的是什么?同学们,你们能结合刚才读过的诗句谈一谈你们的理解吗?
生1:我来说,我觉得延安的精神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生2:我认为是党的正确领导和毛泽东思想。 生3:我来补充,坚定的信念,伟大的理想也是延安精神。
生4:温热的土炕指的是军民一家的关系,这也是延安的精神的体现。
1
生5:我觉得顶天立地、奋力拼搏的精神也是延安的精神。
师:同学们,你们理解得很好。刚刚你们说的这些都是延安精神的具体表现。同学们,作者追寻延安,追寻的是延安精神。延安精神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就是为崇高理想献身的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就是革命战士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精神。即使我们的生活富裕了,科技发展了,我们也要提倡艰苦奋斗,也要发扬延安的精神。
这样我们才能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一步一步地走向胜利。所以,作者在诗句中说,延安,你的精神灿烂辉煌。请同学们齐读诗的最后两个小节。
师:是啊,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可是延安精神却永远不能忘记。先在,就让我们来完整地读读这首诗(幻5):大屏幕出示有节奏的全诗。 诗的内容我们了解了,接下来,我们就来完成第三个学习目标(幻6):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味诗歌的韵律美。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设计这首诗的朗诵,一会儿展示给大家。
(四)拓展提升: 学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收获?生说。 希望我们都继承延安的革命精神,努力奋斗,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 三、布置作业(幻7):
你们读得这么投入,这么有感情,感兴趣的可以把这首诗背下来。
2
延安,我把你追寻三步四环节教案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读诗吗?想一想,这个学期咱们学过哪些古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现代诗,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师板书课题(幻1),学生齐读。
师介绍背景:同学们,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它记载中国革命的历史,是一本真实的教科书。它记载了共产党人的精神,谱写了中国革命闪光的篇章。因此,被称为革命圣地。在延安的杨家岭、枣园、南泥湾,革命的足迹历历在目。那么,诗人到底在延安追寻什么呢?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一下。
二、过程:
(一)先看第一个学习目标(幻2):自读诗句,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请同学们打开书160页,自己读读这首诗吧。
看看诗句中的词语,你会读吗?(幻3):翩翩归来 茁壮成长 撅头 雨后春笋 满目琳琅 探索
奥秘 毫不犹豫 顶天立地 脊梁 灿烂辉煌 展翅飞翔 明媚 高楼大厦
开火车读。同学们读得不错。好的,同桌互相再读一读这首诗,检查一下读得怎么样?
下面,老师想请6个同学分小节来把诗朗读一下。注意,把诗中的字音读准确,读通顺。谁想来试试?好,现在开始。
(二 )同学们读得很流利。第一个目标圆满完成。下面,我们就来完成第二个学习目标(幻4):大体了解诗句的含义,了解延安精神的内涵。结合查到的资料,在小组里讨论,
1、诗的第二小节讲到了哪几个地方?代表了当年延安的哪些精神?
2、你还读懂了什么?
3、你怎样理解“追寻延安”?开始吧。 (三)信息反馈:
下面,让我们来交流一下。谁来汇报?
生1:诗的第二小节讲到了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四个地方。我给大家说说杨家岭。我查到了有关杨家岭的资料,从1938年到1947年中共中央在这里领导过抗日战争,著名的延安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我想,追寻杨家岭,就是追寻党的正确领导。 理解得这不错,谁来接着说?
生2:延河是黄河的一条支流,它流经延安。当年人们常在延河边上漫步,讨论革命的道理。枣园在延安西北,距市中心约七公里,曾是党中央所在地,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等著作就是在这里写的。
生3:我来给他补充。我读懂了第二小节的这句话,“追寻你,枣园梨花的清香。”我找到了枣园的资料,枣园是中共中央书记处1943年到1947年的驻地,这里有毛泽东旧址,周恩来旧址,刘少奇旧址,任弼时旧址,彭德怀旧址,作战部旧址等。追寻枣园梨花的清香,也是追寻党的正确领导。
师:是的,也是追寻党的正确领导。
生4:我通过学习,我还理解了第二小节这句话的意思。追寻你,南泥湾开荒的撅头。我查到了南泥湾的资料,由王震旅长带领的359旅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把荆棘遍野、荒芜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了处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我想,追寻南泥湾开荒的撅头就是追寻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 师:说得好,看来同学们通过查找到的资料理解了这一小节的意思,谁能把这一小节的诗读给我们听?一生读。
师:作者来到延安,看到这里一处处的革命遗址,写下了这一行行美丽的诗句。他边看这些遗址边想到些什么呢?
生1:我想,他想到了战士们拿着撅头开荒的情景。 生2、他还想到了,毛主席在窑洞中读书写作的情景。
师:是的,诗人在这一处处革命遗址中追寻着,饱含深情地写下了这首诗。谁能把这首诗的前两个小节连起来读一读?一生读。
师:读得很有感情。我想,诗人也一定是这样的,一边看一边想,是那样深情地吟诵着一行行诗句。让我们来深情地把这两小节诗句读一读。生齐读。 师:我们接着来汇报,你还读懂了哪些诗句?
生1:我还读懂了第三小节,我先来读一读。这里是说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可不能忘记延安的精神。 好,你接着来说。
生2:我读懂了第四小节中的一句话,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这句话是指,科技落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的科技得到了飞速发展,但延安的精神我们不能丢掉。 师:是的,我们国家的面貌现在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诗人在欣喜的同时,也在深深的思考。谁能把3、4两小节连起来读一读?生读。 师范读最后一句。读着这一行行诗句,我们也许能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培育出的革命精神,是我们革命的传家宝,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那么,你怎么理解追寻延安呢?生:追寻延安就是追寻延安的精神。那延安的精神到底指的是什么?同学们,你们能结合刚才读过的诗句谈一谈你们的理解吗?
生1:我来说,我觉得延安的精神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生2:我认为是党的正确领导和毛泽东思想。 生3:我来补充,坚定的信念,伟大的理想也是延安精神。
生4:温热的土炕指的是军民一家的关系,这也是延安的精神的体现。
1
生5:我觉得顶天立地、奋力拼搏的精神也是延安的精神。
师:同学们,你们理解得很好。刚刚你们说的这些都是延安精神的具体表现。同学们,作者追寻延安,追寻的是延安精神。延安精神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就是为崇高理想献身的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就是革命战士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精神。即使我们的生活富裕了,科技发展了,我们也要提倡艰苦奋斗,也要发扬延安的精神。
这样我们才能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一步一步地走向胜利。所以,作者在诗句中说,延安,你的精神灿烂辉煌。请同学们齐读诗的最后两个小节。
师:是啊,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可是延安精神却永远不能忘记。先在,就让我们来完整地读读这首诗(幻5):大屏幕出示有节奏的全诗。 诗的内容我们了解了,接下来,我们就来完成第三个学习目标(幻6):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味诗歌的韵律美。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设计这首诗的朗诵,一会儿展示给大家。
(四)拓展提升: 学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收获?生说。 希望我们都继承延安的革命精神,努力奋斗,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 三、布置作业(幻7):
你们读得这么投入,这么有感情,感兴趣的可以把这首诗背下来。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