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赤壁][次北固山下]古诗词赏析

《次北固山下》《赤壁》《浣溪沙》教学案

教案背景:古诗赏析一直是学生较为头疼的项目,为了帮助学生,我采用文本赏析与问题引导这样双保险的方式帮助学生来理解《次北固山下》《赤壁》《浣溪沙》这三首古诗词。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每首诗的诗意和主题。

2、学生会赏析每首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每首诗的诗意和主题。

教学难点:学生会赏析每首诗中的名句。

教学方法:小组提问法,师生互问法等。

课时:1课时

一、知识回顾: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旅途思乡之作,主要写诗人清晨在江面上的所见所感,作者在江南北固山下停宿,为北固山下壮美秀丽的景色所陶醉,不由生起思乡之情,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名篇。前三联写景,最后一联抒情。开头两句先写北固山的地势,分为水路和陆路。作者清晨在江岸边远眺所见景物:青山重叠小路蜿蜒;碧波荡漾,小船疾驶而去。“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写潮水漫无边际涨,江面也变得宽阔了,风势正顺,船帆高悬,一轮旭日升起。作者置身于青山绿水中,自有一番情趣在其中。“阔”写出了涨潮时长江的气势,水面变得辽阔了。“悬”反映了一帆风顺,行船平稳。表现出诗人胸襟的开阔和心情的舒坦。“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抓住海上日出的瞬息变化和江上春气回转的微妙特征,虽然是在腊月里,江南却春意盎然,诗人用“生”入文,把大自然拟人化,把夜和日在旧和新之间的互相依存生动地表达出来,反映出新的一年又开始了,也暗含着诗人对流年消逝的感伤。这两句是脍炙人口的诗句。末联两句由旅途景色引起乡思,引出以归雁捎书,表达了诗人羁旅愁怀、思念家乡的深情。诗人很注意炼字炼句,“入旧年”、“生残夜”等用字准确精练,生动细致地描写了动人的景色。

【问题】1、本诗的景物描写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什么样的情景?

“阔”表现出了春潮上涌,江水与岸齐平的浩渺广阔之景。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了春回大地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赏析:

以小景与大景相互映衬,画面非常精彩。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衬托的更加恢弘阔大。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赏析:

(1)残夜将尽,旭日从海中孕育而去;时令虽在旧年,春意已经闯入江南。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着自然的理趣。(2)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的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

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3)海日用“生”,江春用“入” 将景物拟人化而富有生机。(4)两句对仗工整,形象生动。

4“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作用: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点明主旨。

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末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赏析】这一首七绝,是诗人借遗物而感兴,引起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议论。沉埋在泥沙中的断戟还没有烂掉,经过一番磨洗确认它出自于前朝。遥想当年如果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战机,恐怕春色幽深的铜雀台上早就锁上了东吴“二乔”了吧。

此诗是一首咏史诗,诗篇的重心在后两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是议论,是说周瑜的获胜是偶然的机遇所致,不是靠的安邦定国之策。假若不是东风骤起,蜀军相助,周瑜的火攻之计就不会大显神威,那么,东吴政权就必然为曹操所灭。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

【问题】1、“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赏析: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 的命运,讽喻当朝统治者不能抱有侥幸心理, 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

2、《赤壁》是一首怀古咏史之作,是诗人经过赤壁这个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是由什么引发“怀古之幽情”的? 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慨。(在那次大战中,遗留下来的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经过了六百多年还没有时光消蚀掉,经过自己一番磨洗,鉴定了它的确是赤壁之战的遗 物,不禁引发了“怀古之幽情”。)前两句写兴感之由。

3、有人认为这首诗的第四句可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你怎么看? 不合适。原诗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讽喻当朝统治者不能抱有侥幸心理,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正是此诗艺术处理上独特的成功之处。若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意思自然没错,但一点诗味 也没有了。

浣溪沙 宋·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赏析】:这首词从山川景物着笔,意旨却是探索人生的哲理,表达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整首词流露出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读之令人奋 发自强。 上阕写暮春三月兰溪幽雅的风光和环境:山下小溪潺潺,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芽。松林间的沙路,仿佛经过清泉冲刷,一尘不染,异常洁净。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了杜鹃的啼声。作者选取几种富有特征的景物,描绘出一幅明丽、清新的风景画,令人身临其境,心旷神怡,表现出词人热爱自然、执着人生的情怀。 下阕迸发出使人感奋的议论。这种议论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韵的语言,表达有关人生的哲理。“谁道”两句,以反诘唤起,以借喻回答。结尾两句以溪水西流的个别现象,即景生感,借景抒怀,自我勉励,表达出词人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 这首词,上片以淡疏的笔墨写景,景色自然明丽,雅淡凄美;下片既以形象的语言抒情,又即景抒怀中融入哲理,启人心智,令人振奋。词人以顺处逆的豪迈情怀,政治上失意后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催人奋进,激动人心。

【问题】1、“山下兰芽短浸溪”一句中的“浸”的作用:

“浸”字既写出小溪流水清浅透明,又突出了兰草伸出水面向上生长的勃勃生机。

2、赏析“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这几句诗以溪水西流的个别现象,即景生感,借喻抒怀,体现出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而最后一句反用白居易“听唱黄鸡与白日”其意,更表现了他进一步自勉:虽然自己年老,但仍是可用之材,用不着为衰老叹息!写作此词时,苏轼正是政治上失意,生活处于逆境时,但他积极地态度、豁达的胸襟、乐观的精神却跃然纸上。

3、展开合理的想象,说说词的上阕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山下溪水潺潺,岸边的兰草刚刚生出嫩绿的芽儿。松林间的沙路,仿佛刚洗过,一尘不染,异常洁净。蒙蒙细雨中传来了子规清脆的鸣叫。描写了一幅清新自然,充满生机的画面。

4、 这首词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体现出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也表现了作者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

二、方法指导:

① 体味诗歌的遣词,应从诗歌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三方面来考虑用词的精之

处。

② ②体味诗歌的意象(意境)。所谓“意”,就是作者的主观情思;所谓“象”“境”,就是诗

中的自然景物、生活画面,即意中有景,景中含意。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想象

和联想把握诗歌所写的情怀。

③体味 诗歌所表现的情感旨趣、情物之美、含蓄之妙。④体味诗题的要求,把握解答的切入点,把握试题的侧重点。

教后反思:尽管与学生赏析了每首古诗词中的名句,体会了每首古诗词的诗人或词人所抒发的感情,赏析了运用巧妙的诗或词中的个别字,学生掌握情况较之前有所好转,但仍然有许多盲点:赏析名句时是否只能按照书上的语句,能否用通俗易懂的语句将它们记下来?等。

《次北固山下》《赤壁》《浣溪沙》教学案

教案背景:古诗赏析一直是学生较为头疼的项目,为了帮助学生,我采用文本赏析与问题引导这样双保险的方式帮助学生来理解《次北固山下》《赤壁》《浣溪沙》这三首古诗词。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每首诗的诗意和主题。

2、学生会赏析每首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每首诗的诗意和主题。

教学难点:学生会赏析每首诗中的名句。

教学方法:小组提问法,师生互问法等。

课时:1课时

一、知识回顾: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旅途思乡之作,主要写诗人清晨在江面上的所见所感,作者在江南北固山下停宿,为北固山下壮美秀丽的景色所陶醉,不由生起思乡之情,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名篇。前三联写景,最后一联抒情。开头两句先写北固山的地势,分为水路和陆路。作者清晨在江岸边远眺所见景物:青山重叠小路蜿蜒;碧波荡漾,小船疾驶而去。“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写潮水漫无边际涨,江面也变得宽阔了,风势正顺,船帆高悬,一轮旭日升起。作者置身于青山绿水中,自有一番情趣在其中。“阔”写出了涨潮时长江的气势,水面变得辽阔了。“悬”反映了一帆风顺,行船平稳。表现出诗人胸襟的开阔和心情的舒坦。“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抓住海上日出的瞬息变化和江上春气回转的微妙特征,虽然是在腊月里,江南却春意盎然,诗人用“生”入文,把大自然拟人化,把夜和日在旧和新之间的互相依存生动地表达出来,反映出新的一年又开始了,也暗含着诗人对流年消逝的感伤。这两句是脍炙人口的诗句。末联两句由旅途景色引起乡思,引出以归雁捎书,表达了诗人羁旅愁怀、思念家乡的深情。诗人很注意炼字炼句,“入旧年”、“生残夜”等用字准确精练,生动细致地描写了动人的景色。

【问题】1、本诗的景物描写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什么样的情景?

“阔”表现出了春潮上涌,江水与岸齐平的浩渺广阔之景。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了春回大地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赏析:

以小景与大景相互映衬,画面非常精彩。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衬托的更加恢弘阔大。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赏析:

(1)残夜将尽,旭日从海中孕育而去;时令虽在旧年,春意已经闯入江南。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着自然的理趣。(2)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的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

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3)海日用“生”,江春用“入” 将景物拟人化而富有生机。(4)两句对仗工整,形象生动。

4“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作用: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点明主旨。

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末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赏析】这一首七绝,是诗人借遗物而感兴,引起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议论。沉埋在泥沙中的断戟还没有烂掉,经过一番磨洗确认它出自于前朝。遥想当年如果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战机,恐怕春色幽深的铜雀台上早就锁上了东吴“二乔”了吧。

此诗是一首咏史诗,诗篇的重心在后两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是议论,是说周瑜的获胜是偶然的机遇所致,不是靠的安邦定国之策。假若不是东风骤起,蜀军相助,周瑜的火攻之计就不会大显神威,那么,东吴政权就必然为曹操所灭。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

【问题】1、“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赏析: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 的命运,讽喻当朝统治者不能抱有侥幸心理, 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

2、《赤壁》是一首怀古咏史之作,是诗人经过赤壁这个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是由什么引发“怀古之幽情”的? 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慨。(在那次大战中,遗留下来的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经过了六百多年还没有时光消蚀掉,经过自己一番磨洗,鉴定了它的确是赤壁之战的遗 物,不禁引发了“怀古之幽情”。)前两句写兴感之由。

3、有人认为这首诗的第四句可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你怎么看? 不合适。原诗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讽喻当朝统治者不能抱有侥幸心理,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正是此诗艺术处理上独特的成功之处。若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意思自然没错,但一点诗味 也没有了。

浣溪沙 宋·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赏析】:这首词从山川景物着笔,意旨却是探索人生的哲理,表达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整首词流露出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读之令人奋 发自强。 上阕写暮春三月兰溪幽雅的风光和环境:山下小溪潺潺,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芽。松林间的沙路,仿佛经过清泉冲刷,一尘不染,异常洁净。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了杜鹃的啼声。作者选取几种富有特征的景物,描绘出一幅明丽、清新的风景画,令人身临其境,心旷神怡,表现出词人热爱自然、执着人生的情怀。 下阕迸发出使人感奋的议论。这种议论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韵的语言,表达有关人生的哲理。“谁道”两句,以反诘唤起,以借喻回答。结尾两句以溪水西流的个别现象,即景生感,借景抒怀,自我勉励,表达出词人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 这首词,上片以淡疏的笔墨写景,景色自然明丽,雅淡凄美;下片既以形象的语言抒情,又即景抒怀中融入哲理,启人心智,令人振奋。词人以顺处逆的豪迈情怀,政治上失意后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催人奋进,激动人心。

【问题】1、“山下兰芽短浸溪”一句中的“浸”的作用:

“浸”字既写出小溪流水清浅透明,又突出了兰草伸出水面向上生长的勃勃生机。

2、赏析“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这几句诗以溪水西流的个别现象,即景生感,借喻抒怀,体现出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而最后一句反用白居易“听唱黄鸡与白日”其意,更表现了他进一步自勉:虽然自己年老,但仍是可用之材,用不着为衰老叹息!写作此词时,苏轼正是政治上失意,生活处于逆境时,但他积极地态度、豁达的胸襟、乐观的精神却跃然纸上。

3、展开合理的想象,说说词的上阕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山下溪水潺潺,岸边的兰草刚刚生出嫩绿的芽儿。松林间的沙路,仿佛刚洗过,一尘不染,异常洁净。蒙蒙细雨中传来了子规清脆的鸣叫。描写了一幅清新自然,充满生机的画面。

4、 这首词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体现出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也表现了作者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

二、方法指导:

① 体味诗歌的遣词,应从诗歌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三方面来考虑用词的精之

处。

② ②体味诗歌的意象(意境)。所谓“意”,就是作者的主观情思;所谓“象”“境”,就是诗

中的自然景物、生活画面,即意中有景,景中含意。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想象

和联想把握诗歌所写的情怀。

③体味 诗歌所表现的情感旨趣、情物之美、含蓄之妙。④体味诗题的要求,把握解答的切入点,把握试题的侧重点。

教后反思:尽管与学生赏析了每首古诗词中的名句,体会了每首古诗词的诗人或词人所抒发的感情,赏析了运用巧妙的诗或词中的个别字,学生掌握情况较之前有所好转,但仍然有许多盲点:赏析名句时是否只能按照书上的语句,能否用通俗易懂的语句将它们记下来?等。


相关内容

  • 苏教七上古代诗词三首教案
  • 课题:古代诗词三首 编写:侍爱娟 审阅:张 丽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诵读古诗词,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三首古诗词. 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初步学会赏析名句的方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知识链接] 1. 作者简介 (1)王湾,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洛阳人. (2)杜牧(803-852 ...

  • 古诗词赏析
  • 古诗词赏析 一.阅读杜牧<赤壁>,回答问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在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几十首古诗词,有的咏史,有的写景,有的叙事„„请问杜牧的<赤壁>属于那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脍 ...

  • 古诗复习训练七上答案No
  • 古诗复习训练一 No.1 初三( )班 姓名 学号 成绩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 "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春潮上涨与岸齐平,水面显得更加宽阔,顺风行船 ...

  • 初中古诗词考点梳理
  • 古诗词考点梳理 1. 次北固山下 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富于生活哲理,说明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之中,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的句子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在我们所学的诗词中,包含此相同哲理的诗句还有: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表 ...

  • 苏教版七年级(上)古诗
  • 雨后的景色.以远看似有 ,近看却无 ,描画 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写出了春草1.次北固山下 王湾(唐) 刚刚发芽时,若有若无,稀疏,矮小的特点.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三.四句转为议论,以对比手法写出早春的可风正一帆悬. 爱,对初春景色大加赞美:"最是一年春好处,海 ...

  • 七上古诗词赏析
  •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诗词赏析 <次北固山下>唐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作者借写长江的风景,表达他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又写出了他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胸襟. 1.本诗的景物描写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 ...

  • 初中古诗词名句赏析
  • 初中古诗词名句赏析 1.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意思:潮水上涨,使江面显得更加开阔,江风顺吹,鼓满了高悬的船帆. 赏析:"阔"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 "悬"字写出了江风劲吹,扬帆前行的景 ...

  • 辽宁高考必背古诗文64篇填空试题
  • 高考必背古诗文竞赛试题(A 卷) ( 每空1分共100分60分钟) 1. 青,取之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 ,其曲中规. (荀子<劝学>) 2.北冥有鱼,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 .(庄子<逍遥游>) ...

  • 七年级古诗词赏析题
  • 七年级课标内古诗词赏析题 班级 姓名 一.<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澹澹"是形容 的样子,"竦峙"是写 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