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向标语口号说"不"

校园向标语口号说“不”

作者:王亮伟

来源:《江苏教育·职业教育》2014年第02期

到过刘国钧高职校的人都会发现:在这里,你看不到惯常在学校里会看到的“理直气壮”的标语、横幅,甚至看不到诸如“小草青青,脚下留情”之类“温柔”的提示。那些被广泛认可的可以规整学生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校园标语口号,在刘国钧高职校几无踪影。在这里,除了崭新的教学大楼、先进的教学工厂,还有别处少见的洁白的风力光能发电装置,你还会看到,校门口那其貌不扬的“三品石”、火红的校园主雕、跨越80余载的历史步道、国钧广场上那一届届学生所崇拜的偶像刘国钧铜像,还有图书馆东侧的百年老纺机、机电教学工厂前题为《联动》的雕塑等。一块块极富内蕴的景观绿地,一件件连接历史和未来的雕塑小品,让师生们在涵泳、品味中触景生情,因美生爱。

当然,我们不是全盘否定校园的标语口号,相当数量的标语口号是正确的,是与培养人有关系的,也是与时俱进的。学校有无标语口号,不在于标语口号内容本身,而在于实际效果。 我们先设想一个场景:走进一所学校,正门最显眼的地方张贴着校训(一般学校“四词八字”式较多,如“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等);经过草地,看到“脚下留情”的标识牌;走进教学楼,走廊上、教室里,“静”字似乎无处不在,间或再有“学会生活、学会生存”的谆谆教导。每一条标语都是一个潜在的真理,发表着不容置疑的观点,体现着绝对服从的话语霸权;即使是些“含情脉脉”的标语,也在用一种无须商量的口吻传达着某种既定的价值观。就像一个个手持法杖的救赎者,无论你立于哪里,他都在看着你;偌大的校园仿佛到处都在回响着他厚重的话语,空气中似乎也弥漫着一种严肃、紧张的气氛。

这些标语口号不仅渗透着“怎样做才是正确”的训诫,更体现着“必须这样做”的话语权力。从某个角度讲,这种话语权力在行为上束缚了学生的手脚(似乎可以使其不敢“胡作非为”),在思想上也约束了学生的自由。而在现实中,学生并不完全受制于标语口号的规约:如果学生否认它对自身有用,那么,标语口号虽然仍旧“高高在上”行使着自己的话语权力,但它同时也会成为被忽视或者被拒绝的对象,此时的标语口号没有丝毫教育作用,更不要说感染力了。 如果从文化哲学的角度去看,学校文化应该是以人的完善为最高目的。而文化本身绝不是一种固定的模式,它应该是多样化的;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对文化有不同的解读,每种解读都会有其合理性。因此,多元文化的存在是合理的,而一元话语与文化的本意是相悖的。基于此,作为一元话语的校园标语口号,其本身即与校园的文化传播是背道而驰的。

校园标语口号极易被误认为是学校文化。某些出现在校园里的口号标语,给人感觉貌似新鲜,挺有冲击力,但深究下去,或是不着边际,或是缺少内涵,或是令人费解,这对学生健康成长是极为不利的。从古到今,这方面的反面事例数不胜数,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的各项运动

中,口号标语多得“满天飞”、新得“层出不穷”,制造了许多人为的社会“污染”和视觉“噪音”,形成了社会性的“口号疲劳”。

行文至此,笔者想起余秋雨在他的《何谓文化》中论及“公共审美”,这里不妨化用。如同一座建筑、一个景观、一盏路灯一样,校园标语口号也是学校公共审美的载体,属于强制性的公共审美。公共审美必须遵守“免惊扰”原则,即内容不易于接受,或者形式兀然的均应列于公共审美之外。这条原则必然会使学校在文化环境上删除缤纷、删除烦冗、走向简约、走向本真。公共审美的最终标准,就是融入历史、融入自然,让它们成为校园的主角和灵魂。于是,出现在我校校园里的高大的银杏、纷飞的樱花、静穆的杉树林,还有三块普通的黄石、历经百年的老纺机,这些都能体现学校文化对自然的谦恭、对历史的谦恭,体现公共审美的无穷魅力。

如此,我们真的可以对校园标语口号说“不”了。■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校园向标语口号说“不”

作者:王亮伟

来源:《江苏教育·职业教育》2014年第02期

到过刘国钧高职校的人都会发现:在这里,你看不到惯常在学校里会看到的“理直气壮”的标语、横幅,甚至看不到诸如“小草青青,脚下留情”之类“温柔”的提示。那些被广泛认可的可以规整学生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校园标语口号,在刘国钧高职校几无踪影。在这里,除了崭新的教学大楼、先进的教学工厂,还有别处少见的洁白的风力光能发电装置,你还会看到,校门口那其貌不扬的“三品石”、火红的校园主雕、跨越80余载的历史步道、国钧广场上那一届届学生所崇拜的偶像刘国钧铜像,还有图书馆东侧的百年老纺机、机电教学工厂前题为《联动》的雕塑等。一块块极富内蕴的景观绿地,一件件连接历史和未来的雕塑小品,让师生们在涵泳、品味中触景生情,因美生爱。

当然,我们不是全盘否定校园的标语口号,相当数量的标语口号是正确的,是与培养人有关系的,也是与时俱进的。学校有无标语口号,不在于标语口号内容本身,而在于实际效果。 我们先设想一个场景:走进一所学校,正门最显眼的地方张贴着校训(一般学校“四词八字”式较多,如“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等);经过草地,看到“脚下留情”的标识牌;走进教学楼,走廊上、教室里,“静”字似乎无处不在,间或再有“学会生活、学会生存”的谆谆教导。每一条标语都是一个潜在的真理,发表着不容置疑的观点,体现着绝对服从的话语霸权;即使是些“含情脉脉”的标语,也在用一种无须商量的口吻传达着某种既定的价值观。就像一个个手持法杖的救赎者,无论你立于哪里,他都在看着你;偌大的校园仿佛到处都在回响着他厚重的话语,空气中似乎也弥漫着一种严肃、紧张的气氛。

这些标语口号不仅渗透着“怎样做才是正确”的训诫,更体现着“必须这样做”的话语权力。从某个角度讲,这种话语权力在行为上束缚了学生的手脚(似乎可以使其不敢“胡作非为”),在思想上也约束了学生的自由。而在现实中,学生并不完全受制于标语口号的规约:如果学生否认它对自身有用,那么,标语口号虽然仍旧“高高在上”行使着自己的话语权力,但它同时也会成为被忽视或者被拒绝的对象,此时的标语口号没有丝毫教育作用,更不要说感染力了。 如果从文化哲学的角度去看,学校文化应该是以人的完善为最高目的。而文化本身绝不是一种固定的模式,它应该是多样化的;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对文化有不同的解读,每种解读都会有其合理性。因此,多元文化的存在是合理的,而一元话语与文化的本意是相悖的。基于此,作为一元话语的校园标语口号,其本身即与校园的文化传播是背道而驰的。

校园标语口号极易被误认为是学校文化。某些出现在校园里的口号标语,给人感觉貌似新鲜,挺有冲击力,但深究下去,或是不着边际,或是缺少内涵,或是令人费解,这对学生健康成长是极为不利的。从古到今,这方面的反面事例数不胜数,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的各项运动

中,口号标语多得“满天飞”、新得“层出不穷”,制造了许多人为的社会“污染”和视觉“噪音”,形成了社会性的“口号疲劳”。

行文至此,笔者想起余秋雨在他的《何谓文化》中论及“公共审美”,这里不妨化用。如同一座建筑、一个景观、一盏路灯一样,校园标语口号也是学校公共审美的载体,属于强制性的公共审美。公共审美必须遵守“免惊扰”原则,即内容不易于接受,或者形式兀然的均应列于公共审美之外。这条原则必然会使学校在文化环境上删除缤纷、删除烦冗、走向简约、走向本真。公共审美的最终标准,就是融入历史、融入自然,让它们成为校园的主角和灵魂。于是,出现在我校校园里的高大的银杏、纷飞的樱花、静穆的杉树林,还有三块普通的黄石、历经百年的老纺机,这些都能体现学校文化对自然的谦恭、对历史的谦恭,体现公共审美的无穷魅力。

如此,我们真的可以对校园标语口号说“不”了。■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相关内容

  • 校园不文明现象调查报告
  • 校园不文明现象调查报告 学院:外国语学院 专业:英语 姓名:高金玲 学号:[1**********]6 一.调查时间:2014年1月 二.调查范围:西北师范大学部分学生 三.调查目的:了解校园的不文明现象,寻找原因,探讨解决方法,使同学们意识到建设文明校园.的重要性,并从自身做起,提高文化修养. 四 ...

  • 谈谈初中班主任的常规工作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谈谈初中班主任的常规工作 作者:蔡东升 来源:<读写算·教研版>2016年第10期 摘 要:笔者认为作为班主任,要明白自己的一言一行给学生带来的影响,并将会对学生起着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在工作中笔者一直遵循" ...

  • 第二单元 地图
  • 第二单元 地图 第一节 地图的三要素 德州十中 七年级地理组 张健荣 教学目标: 1.学会在各类地图上辨别方向. 2. 掌握比例尺的含义.公式.应用以及相互转换和比较大小. 3. 记住地图上常用图例. 教学重难点: 1. 知道地图的三要素,学会绘制简单平面图. 2.掌握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的基本方法. ...

  • 追寻风的足迹
  • 12 追寻风的足迹 教学目标: 1.知道风吹来的方向叫风向以及八个风向的表示方法. 2.知道风的大小用风力来表示及风力有十三个等级. 3.能观察记录风向和风力. 4.会制作简易风向标和风力计. 5.体会到观测风向和风力的乐趣 教具准备:课件或挂图,电风扇,制作好的简易风向标和风力计. 学具准备:制作 ...

  • 鄂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 1.我们又长大了 学习目标: 1.了解青少年身体生长发育的外部特征. 2.学习运用科学预测方法,预测自己今后的生长发育情况. 3.能利用简单测量工具,比较细致地观察事物的变化,知道使用工 具比感官更有效. 4.从多方面长期观测身体的变化,了解人体生长发育规律,并做 好分项记录. 5.能与同学合作测量 ...

  • 四年级上册科学
  • 目 录 1.我们又长大了 2.升旗台在哪里 3.国旗是怎样升起来的 4.旗杆的影子 5.影子为什么会变化 自由研究 6 .校园里有哪些动植物 7 .观察一棵树 8. 小动物的家 9. 观察蚂蚁 10. 更多的小动物 11.今天的气温是多少 12.追寻风的足迹 13 .是谁制造了风 14 .云的观测 ...

  • 人教版地理七上第一章第三节[地图的阅读]同步试题
  • 第三节<地图的阅读>同步试题 1.阅读地图的基本要素是( ) A .比例尺.方向.颜色 B .大小.方向.图例 C .比例尺.方向.图例 D .大小.图例.颜色 2.在1:50 000 000的地图上,量得我国最东端到最西端的距离是10㎝,则我国东西的实地距离是( ) A .500千米 ...

  • 校园报刊策划书
  • 校 园 报 刊 策 划 书 目录 一.前言 二.报刊概述 三.报刊名称 四.创刊口号 五.创刊目的 六.创刊理念 七.报刊定位 八.招商对象 九.发行机构 十.发行方式 十一.发行周期. 十二.版面设计 十三.版面内容 十四.报刊创作流程 十五.报刊印刷派发 十六.人员组织安排 十七.报刊宣传与销售 ...

  • 校园电台旅游节目策划书
  • <旅游风向标>旅游节目策划 一.节目概况 1.节目名称:<旅游风向标> 2.节目版块:①旅游快讯(出游小贴士)②游声游色③乐此一游 3.节目时长:25分钟 二.节目定位 以旅游新闻.旅游知识.旅游探秘为主.通过主持人的介绍引领听众,力争做到最及时的旅游信息,最人本的旅游关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