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文化历史名城,乐山保留了很多老城门和城墙。据介绍:现外城墙存约300米,分布从人和门经兴发街、嘉乐门至草堂高中;内城墙尚存约3500米,分布从肖公嘴、虾蟆口、人民医院、卫校、唐儿湾、老霄顶、黄家山、海棠山、桂花楼、高北门至九龙巷。
乐山古城墙上尚存城门11座,它们是丽正门、会江门、拱辰门、望洋门、瞻峨门、育贤门、来薰门、人和门、平江门、承宣桥门、兴发门等。
拱辰门
涵春门,城门上是观佛楼,乐山睡佛的最佳观察点。
会江门(唐代修建),1994年12月,会江门被擅自摧毁。在国家文物执法部门的干涉下,会江门“在原地,用原材料,按原规模恢复重建”。背后建筑是建设银行宿舍
莱熏门,位于乐山嘉州宾馆旁。莱熏门上层已经作为沫若广场的舞台
丽正门(又称铁牛门),因明朝在门楼上曾置二座铁铸水牛以镇水患而得名,门券通高11米,宽8米,门高5米,为四出门洞,四门券交汇于穹心,建筑上称为“十字交叉拱门”,俗称“一脚踏四门”,门始建于宋,现为明代建筑。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不可多得的珍贵实物。
铁牛门石砌城门作四出门洞,四门卷交汇与穹心,一点,称“十字交叉拱”,为中国古建筑上一大奇迹,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育贤门,位于县街与滨江路交汇处。《嘉定府志》载“对岸有坝,唐时学宫在焉,因名育贤坝,而城门亦以得名”。门始建与宋,现为明代建筑,红砂石砌门卷,卷上为育贤门楼,重建于2002年。
仁和门
平江门
平江门城内
承宣桥门
兴发门
桂花楼原滋原味的老城墙
桂花楼还有一段保存较好的城墙
承宣桥门城墙
兴发街古城墙
老肖顶是乐山城区的制高点,公元6世纪的北周时期,就在山上建弘明观等宫观楼阁。隋大业末年又建飞天神王殿。北来改该殿为万寿宫,又名神霄玉清宫,老霄顶之名由此而来。是一处藏于闹市中几乎遗忘了的城市绿心。
老肖顶上现存古建筑有万寿观(又名万寿宫)、万景楼、灵官殿以及其他楼台亭阁,形成较大规模的古建筑群。现存万景楼为清嘉庆年间(1796―1820)重建,为穿斗木结构,重檐歇山式顶,屋面盖琉璃瓦。
作为文化历史名城,乐山保留了很多老城门和城墙。据介绍:现外城墙存约300米,分布从人和门经兴发街、嘉乐门至草堂高中;内城墙尚存约3500米,分布从肖公嘴、虾蟆口、人民医院、卫校、唐儿湾、老霄顶、黄家山、海棠山、桂花楼、高北门至九龙巷。
乐山古城墙上尚存城门11座,它们是丽正门、会江门、拱辰门、望洋门、瞻峨门、育贤门、来薰门、人和门、平江门、承宣桥门、兴发门等。
拱辰门
涵春门,城门上是观佛楼,乐山睡佛的最佳观察点。
会江门(唐代修建),1994年12月,会江门被擅自摧毁。在国家文物执法部门的干涉下,会江门“在原地,用原材料,按原规模恢复重建”。背后建筑是建设银行宿舍
莱熏门,位于乐山嘉州宾馆旁。莱熏门上层已经作为沫若广场的舞台
丽正门(又称铁牛门),因明朝在门楼上曾置二座铁铸水牛以镇水患而得名,门券通高11米,宽8米,门高5米,为四出门洞,四门券交汇于穹心,建筑上称为“十字交叉拱门”,俗称“一脚踏四门”,门始建于宋,现为明代建筑。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不可多得的珍贵实物。
铁牛门石砌城门作四出门洞,四门卷交汇与穹心,一点,称“十字交叉拱”,为中国古建筑上一大奇迹,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育贤门,位于县街与滨江路交汇处。《嘉定府志》载“对岸有坝,唐时学宫在焉,因名育贤坝,而城门亦以得名”。门始建与宋,现为明代建筑,红砂石砌门卷,卷上为育贤门楼,重建于2002年。
仁和门
平江门
平江门城内
承宣桥门
兴发门
桂花楼原滋原味的老城墙
桂花楼还有一段保存较好的城墙
承宣桥门城墙
兴发街古城墙
老肖顶是乐山城区的制高点,公元6世纪的北周时期,就在山上建弘明观等宫观楼阁。隋大业末年又建飞天神王殿。北来改该殿为万寿宫,又名神霄玉清宫,老霄顶之名由此而来。是一处藏于闹市中几乎遗忘了的城市绿心。
老肖顶上现存古建筑有万寿观(又名万寿宫)、万景楼、灵官殿以及其他楼台亭阁,形成较大规模的古建筑群。现存万景楼为清嘉庆年间(1796―1820)重建,为穿斗木结构,重檐歇山式顶,屋面盖琉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