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近代壬子癸丑学制体育学科特点及其历史价值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9月,教育部公布教育宗旨:“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的军国民教育方针。这里的军国民教育即体育。按照蔡元培的说法“六艺之射御,军国民主义也。”以教育界之言三育者衡之,军国民主义为体育[1]。所以,当时军国民主义的氛围很浓,且贯穿于学校体育之中。  在这一教育宗旨指导下,1912年民国政府颁布了壬子学制。1913年,在壬子学制的基础上补充了十二条内容,颁布了壬子癸丑学制。这一学制终止于1922年,其间经历了袁世凯复辟,使该学制一度中断。但总体而言,壬子癸丑学制在1922年新学制没有颁布之前仍占主导地位。这一学制体系之下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呈现出重军国民教育的特点。 这一学制对各阶段学校体育教育宗旨有着不同的规定,主要是强健体魄、注意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等。例如“中学校令”中规定:“体育要旨在使身心各部平均发育,强健体质,活泼精神,兼养成守规律,尚协同之习惯[2]”。笔者通过对这种特殊时期体育学科教学发展研究,来为现今的教学改革提供历史参考。  一、壬子癸丑学制体育教学内容  壬子癸丑学制主要模仿日本学制。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当时由蔡元培任教育总长,负责新学制的制定。而这一学制的内容主要沿袭了清末的兵式体操,创新较少,教育方针上明显的带有资产阶级色彩,多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在课程安排上,初小七门课,其中一门体操课为体育课。初小“宜授适宜之游戏,渐及普通体操。”高小“宜授普通体操,加时令游戏”中学开设课程十三门,包括体操课一门。男生每周三小时,女生每周两小时。“体操分普通体操、兵式体操两种,兵式体操尤宜注意”。女子中学免课兵式体操。师范学校男师预科三年及本科一年各学年每周四小时,女师前三学年每周三小时,第四年每周两小时,“体操宜受以普通体操,游戏及兵式体操”[3]。  在民国初年,学校一般按学生年龄阶段的性质可划分为小学,高等小学,初中,中学这几个阶段对体育课程安排的内容又不一样,根据各年龄段的身体特征,制定了相应的教学内容。  体操课教学内容:初等小学校首宜授适宜之游戏,渐加普通体操。高等小学校宜授普通体操,仍时令游戏,男生加授兵式体操。视地方情形,得在体操教授时间或时间外,授适宜之户外运动或游泳。暂行课程标准时期有关体育课程及体操内容的规定(1929年)1929年颁布的“暂行课程标准”有:《小学暂行课程标准——小学体育》、《初级中学体育暂行课程标准》、《高级中学普通科体育暂行课程标准》等3个体育课程文件。对教材有具体的规定和说明,体操教材内容见表1-3。暂行体育课程标准对教材实施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要求,如:小学:“体育教材的选择,应根据儿童的身体、年龄、和技术程度的高下;并适合儿童生活的需要。……须以兴趣为主。……标准操,如整队、步伐、转向、变排等,在每次上课时间内,低年级不得过五分钟,中年级不得过八分钟,高年级不得过十分钟。……鼓励儿童保持好的姿势,举行姿势比赛。”初中:“矫正体操专为体格有缺点之学生而设。……活泼器械操之基本动作,编成体操,以自然方法,训练球戏等基本的技能,……活泼器械操在冬季用之。……舞蹈女生宜占十分之三四[4]。……课间活动,宜多用自然活动,如机巧运动,自然体操等。”高中:对体育教材的选择应注意“男女性别不同、身体发育的不同、年龄的不同,全靠体育教员随时断定适当教材的质量。如重器械上的活动,是有相当价值的,但里面有许多动作可以不适于个人的身体情形,不能不临时酌定”等。  二、壬子癸丑学制的体育方面的特点  壬子癸丑学制时期的学校体操(1912~1919)“癸卯学制”颁布后,虽经多次补充修订但仍不断有批评意见。民国成立,政体变更,彻底改订清末学制已势在必行。南京教育部成立之初,即召集专家进行新学制的制定。在仍旧参照日本学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经验,形成了民国新学制草案。于1912年9月教育部公布了民国学制系统的结构框架,因当年为阴历壬子年,故称该系统框架为壬子学制。壬子学制公布后至1913年8月,教育部又陆续公布了《小学校令》、《中学校令》在内的一系列法令规程。综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全面完整的学制系统,称为壬子癸丑学制,又称1912~1913学制。壬子癸丑学制将小学分为初等小学校和高等小学校,其中初等小学校4年,为义务教育,法定入学年龄为6周岁;高等小学校3年。中学校4年,不分级,但专为女子设立女子中学。  1.壬子癸丑学制对体育课的规定  壬子癸丑学制对体育课作了以下规则:1.小学校教则及课程表(1)教育宗旨:小学校教育以留意儿童身心之发育,培养国民道德之基础,并授以生活所必需之知识技能为宗旨引。(2)学制:初等小学校4年;高等小学校3年。(3)体操课程目标:使儿童身体各部平均发育,强健体质,活泼精神,兼养成守规律、尚协同之习惯。(4)规定课时:初等小学校第一、二学年唱歌、游戏与普通体操为每周4学时;第三、四学年游戏、体操为每周3学时。高等小学校每年旧中国的学校体操学年的周学时为3学时。(5)体操课教学内容:初等小学校首宜授适宜之游戏,渐加普通体操。高等小学校宜授普通体操,仍时令游戏,男生加授兵式体操。视地方情形,得在体操教授时间或时间外,授适宜之户外运动或游泳。  2.中学校令施行规则(1)教育宗旨:中学校以完足普通教育,造成健全国民为宗旨。(2)学制:4年毕业。(3)体操课程11标:使身体各部平均发育,强健体质,活泼精神,兼养成守规律、尚协同之习惯。(4)规定课时:男生每学年周课时为3学时;女生每学年周课时为2学时。(5)体操教学内容:体操分普通体操、兵式体操二种,兵式体操尤宜注意;女生中学校免课兵式体操。  2.学校体操的教学情况  在1912年公布的《小学校令》[5]和《小学校教则及课程表》[6]中,作了如下规定:体操要旨是“使儿童身体各部平均发育,强健体质,活泼精神,兼养成守纪律、尚协同之习惯。”初小授适宜之游戏,渐加普通体操。其教育宗旨是:“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教育完成其道德”。仍然重视军国民教育,兵式体操是军国民教育的主要体现。在壬子癸丑学制施行期间,体育课仍称为体操课。壬子癸丑学制时期体育课教学仍旧是普通体操、兵式体操和游戏运动等。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9月,教育部公布教育宗旨:“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的军国民教育方针。这里的军国民教育即体育。按照蔡元培的说法“六艺之射御,军国民主义也。”以教育界之言三育者衡之,军国民主义为体育[1]。所以,当时军国民主义的氛围很浓,且贯穿于学校体育之中。  在这一教育宗旨指导下,1912年民国政府颁布了壬子学制。1913年,在壬子学制的基础上补充了十二条内容,颁布了壬子癸丑学制。这一学制终止于1922年,其间经历了袁世凯复辟,使该学制一度中断。但总体而言,壬子癸丑学制在1922年新学制没有颁布之前仍占主导地位。这一学制体系之下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呈现出重军国民教育的特点。 这一学制对各阶段学校体育教育宗旨有着不同的规定,主要是强健体魄、注意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等。例如“中学校令”中规定:“体育要旨在使身心各部平均发育,强健体质,活泼精神,兼养成守规律,尚协同之习惯[2]”。笔者通过对这种特殊时期体育学科教学发展研究,来为现今的教学改革提供历史参考。  一、壬子癸丑学制体育教学内容  壬子癸丑学制主要模仿日本学制。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当时由蔡元培任教育总长,负责新学制的制定。而这一学制的内容主要沿袭了清末的兵式体操,创新较少,教育方针上明显的带有资产阶级色彩,多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在课程安排上,初小七门课,其中一门体操课为体育课。初小“宜授适宜之游戏,渐及普通体操。”高小“宜授普通体操,加时令游戏”中学开设课程十三门,包括体操课一门。男生每周三小时,女生每周两小时。“体操分普通体操、兵式体操两种,兵式体操尤宜注意”。女子中学免课兵式体操。师范学校男师预科三年及本科一年各学年每周四小时,女师前三学年每周三小时,第四年每周两小时,“体操宜受以普通体操,游戏及兵式体操”[3]。  在民国初年,学校一般按学生年龄阶段的性质可划分为小学,高等小学,初中,中学这几个阶段对体育课程安排的内容又不一样,根据各年龄段的身体特征,制定了相应的教学内容。  体操课教学内容:初等小学校首宜授适宜之游戏,渐加普通体操。高等小学校宜授普通体操,仍时令游戏,男生加授兵式体操。视地方情形,得在体操教授时间或时间外,授适宜之户外运动或游泳。暂行课程标准时期有关体育课程及体操内容的规定(1929年)1929年颁布的“暂行课程标准”有:《小学暂行课程标准——小学体育》、《初级中学体育暂行课程标准》、《高级中学普通科体育暂行课程标准》等3个体育课程文件。对教材有具体的规定和说明,体操教材内容见表1-3。暂行体育课程标准对教材实施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要求,如:小学:“体育教材的选择,应根据儿童的身体、年龄、和技术程度的高下;并适合儿童生活的需要。……须以兴趣为主。……标准操,如整队、步伐、转向、变排等,在每次上课时间内,低年级不得过五分钟,中年级不得过八分钟,高年级不得过十分钟。……鼓励儿童保持好的姿势,举行姿势比赛。”初中:“矫正体操专为体格有缺点之学生而设。……活泼器械操之基本动作,编成体操,以自然方法,训练球戏等基本的技能,……活泼器械操在冬季用之。……舞蹈女生宜占十分之三四[4]。……课间活动,宜多用自然活动,如机巧运动,自然体操等。”高中:对体育教材的选择应注意“男女性别不同、身体发育的不同、年龄的不同,全靠体育教员随时断定适当教材的质量。如重器械上的活动,是有相当价值的,但里面有许多动作可以不适于个人的身体情形,不能不临时酌定”等。  二、壬子癸丑学制的体育方面的特点  壬子癸丑学制时期的学校体操(1912~1919)“癸卯学制”颁布后,虽经多次补充修订但仍不断有批评意见。民国成立,政体变更,彻底改订清末学制已势在必行。南京教育部成立之初,即召集专家进行新学制的制定。在仍旧参照日本学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经验,形成了民国新学制草案。于1912年9月教育部公布了民国学制系统的结构框架,因当年为阴历壬子年,故称该系统框架为壬子学制。壬子学制公布后至1913年8月,教育部又陆续公布了《小学校令》、《中学校令》在内的一系列法令规程。综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全面完整的学制系统,称为壬子癸丑学制,又称1912~1913学制。壬子癸丑学制将小学分为初等小学校和高等小学校,其中初等小学校4年,为义务教育,法定入学年龄为6周岁;高等小学校3年。中学校4年,不分级,但专为女子设立女子中学。  1.壬子癸丑学制对体育课的规定  壬子癸丑学制对体育课作了以下规则:1.小学校教则及课程表(1)教育宗旨:小学校教育以留意儿童身心之发育,培养国民道德之基础,并授以生活所必需之知识技能为宗旨引。(2)学制:初等小学校4年;高等小学校3年。(3)体操课程目标:使儿童身体各部平均发育,强健体质,活泼精神,兼养成守规律、尚协同之习惯。(4)规定课时:初等小学校第一、二学年唱歌、游戏与普通体操为每周4学时;第三、四学年游戏、体操为每周3学时。高等小学校每年旧中国的学校体操学年的周学时为3学时。(5)体操课教学内容:初等小学校首宜授适宜之游戏,渐加普通体操。高等小学校宜授普通体操,仍时令游戏,男生加授兵式体操。视地方情形,得在体操教授时间或时间外,授适宜之户外运动或游泳。  2.中学校令施行规则(1)教育宗旨:中学校以完足普通教育,造成健全国民为宗旨。(2)学制:4年毕业。(3)体操课程11标:使身体各部平均发育,强健体质,活泼精神,兼养成守规律、尚协同之习惯。(4)规定课时:男生每学年周课时为3学时;女生每学年周课时为2学时。(5)体操教学内容:体操分普通体操、兵式体操二种,兵式体操尤宜注意;女生中学校免课兵式体操。  2.学校体操的教学情况  在1912年公布的《小学校令》[5]和《小学校教则及课程表》[6]中,作了如下规定:体操要旨是“使儿童身体各部平均发育,强健体质,活泼精神,兼养成守纪律、尚协同之习惯。”初小授适宜之游戏,渐加普通体操。其教育宗旨是:“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教育完成其道德”。仍然重视军国民教育,兵式体操是军国民教育的主要体现。在壬子癸丑学制施行期间,体育课仍称为体操课。壬子癸丑学制时期体育课教学仍旧是普通体操、兵式体操和游戏运动等。


相关内容

  • 近代中国学制
  • (一) 壬寅学制 (二) 癸卯学制 (三) 壬子癸丑学制(壬子) (四) 壬戌学制(1922新学制) (一) 壬寅学制 1902 ① ② ③ ④ ⑤ 张百熙 <钦定学堂章程> 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法定学校系统 纵向:初等,中等.高等,形成三段七级--主 横向:实业学堂.师范学 ...

  • 中国教育管理史答案
  • 第一章先秦的教育管理 1.稷下学宫管理的特点有哪些p33 答:稷下学宫讲学实行门户开放,并将讲学.著述.育才和咨政结合起来.私学的特点是叫着学者自由讲学求学.自由择徒求师,学宫集中了众家私学,更难封闭门户,促进了学派间的交流.交锋与交融,学者也可跨越门墙,学无常师.各派学者定期举行讲演.讨论.辩难之 ...

  • 第五章 从形式化教育向制度化教育的转变
  • 幻灯片1 导言--课程性质.相关学科和研究对象 ● 教学内容 ● 第一章 从非形式化教育向形式化教育的转变 ● 第二章 古代教育理论的奠基 ● 第三章 古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 ● 第四章 古代教育理论发展的高峰 ● 第五章 从形式化教育向制度化教育的转变 ● 第六章 近代资产阶级的教育理论 幻灯片2 ...

  • 2016安徽教师招聘考试重要知识点:壬戌学制
  • 2016安徽教师招聘考试重要知识点:壬戌学制 一.壬戌学制产生的社会背景 1919年中国爆发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时期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揭开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新篇章.这使&qu ...

  • 2016年顺德区中小学教师招聘重要知识点:壬戌学制
  • 2016年顺德区中小学教师招聘重要知识点:壬戌学制 根据15年的考试时间,预计2016年顺德区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考试时间在12月进行,教师招聘考试应该注意的问题有哪些?你知道哪里有相关资料的吗?小编为大家准备了2016年顺德区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考试备考专题. 一.壬戌学制产生的社会背景 1919年中 ...

  • 中外教育管理史3
  • 中外教育管理史 一.填空.选择: 1.教育管理一般指对教育进行管理和教育过程中的管理. 2.史栽五帝时期有成均之学, 时有痒. 3.夏朝创立了我国最早的学校,学校的名称有"序"和"校". 4.学校发展到商代又创设了瞽宗和学. 5.视学包括两种:一是天子象征性的 ...

  • 教师基本素养题集
  • 教师基本素养题集 基本模拟测试题.doc 菏泽市教师职称评定基本素养模拟测试题.doc 默认分类 2009-12-07 14:34:20 阅读1955 评论1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填空题及答案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现象) 2.教育现象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3.教育学是一种 ...

  • 中外教育史名词解释
  • 中国教育史名词解释: 1.学在官府:学在官府又称学术官守,指教育机构设立于官府之中,官府垄断着学术典籍.学在官府"是西周教育的显著特点.是对西周教育制度的高度概括,也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学术和教育为官方所把持,国家有文字记录的法规.典籍文献以及祭祀典礼的礼器全部掌握在官府. ...

  • 中国教育史资料
  • 一.有关常识: 1.四书.五经:四书为儒家主要经典<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为儒家经书<诗>.<书>.<礼>.<易>.<春秋>. 2.西周形成"学在官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