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疾病的物理疗法

妇产科疾病的物理疗法

物理疗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应用历史,在公元2世纪前,我国的相关书籍就有记载物理疗法的应用,如《黄帝内经》中,详细记载了按摩、针灸以及用水治病等物理疗法的应用方法。随着时代的进步,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不但完善传统的物理疗法,并且新物理疗法层出不穷,在疾病预防以及治疗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将物理疗法的作用机制以及在妇产科疾病中的常见疗法等进行探讨,报道如下。

一、物理疗法的定义

物理疗法是应用人工或者自然界的物理因子,以及在传统医学中使用的物理方法,在患者的患病机体中发生作用,然后在患者的机体中引起一系列的生物学反应,有效减缓患者病变部位的疼痛,使病因消除,从而使受到破坏的病变部位恢复生理平衡,从而将机体的防卫技能恢复至正常状态,并且还能增强组织的再生能力以及机体的代偿机能,使疾病能够快速痊愈,恢复机体正常。

二、物理疗法的作用以及作用机制

2.1物理疗法的作用机制

运用物理疗法治疗妇产科疾病,在病变部位产生作用的是物理因子,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刺激物,可以在患者的乳腺皮肤、骨盆部以及患者的阴道粘膜中发生作用,然后通过神经中枢,刺激物作用于患者的内生殖器中,改变患者的内分泌系统功能,使患者的各个器官以及小骨盆腔内的相关组织出现功能性变化。另外,物理因子也能够直接作用于患者的病变部位,例如,采取激光、泥疗、红外线以及高频透热等物理治疗方法时,能够在患者的病变部位中直接起作用,达到治疗效果。在阴道内疗法中,物理因子能够对患者的盆腔深部组织产生直接的作用,影响病变部位,使病变部位的组织以及器官的病理过程受到根本性改变,加快治疗效果,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2.2物理疗法的治疗作用

2.2.1抗菌作用

运用物理疗法进行治疗,例如紫外线治疗等,具有明显的杀菌作用,照射的广谱在25nm 至257nm 之间,对于炭疽杆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强大的抑制作用。此治疗方法的杀菌原理主要是,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对细菌的DNA 产生作用,导致两个胸腺嘧啶单体发生变异,在结合的时候,变为胸腺嘧啶二聚体,改变细菌DNA 的原本性质,代谢以及生长繁殖能力受到影响,无法正常进行,从而死亡。

2.2.2消炎作用

物理疗法中的物理因子,不但能够将病患的病原微生物直接杀灭,同时还能够改善患者体内的微循环,使致炎物质的生成受到抑制,从而降低繁殖数量; 另外,还能够对患者的免疫机制起到增强的作用。物理疗法能够应用于各种病因引起的急性炎症以及慢性炎症的治疗中,对于急性炎症,物理疗法中可以应用抗生素或者紫外线照射进行治疗,能够起到较好的作用;

对于慢性炎症,物理疗法中的磁场疗法以及温热疗法能够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2.2.3镇痛作用

疼痛在人体内的反应过程较为复杂,因此,要想得到有效的治疗,就应该对人体内引起疼痛的根源进行详细的诊断,确定导致疼痛的原因之后,可以针对实际情况,导入物理因子,作用于病变部位,从而达到镇痛的作用。

2.2.4脱敏作用

物理疗法中的紫外线照射治疗,能够分解患者机体内的蛋白质,成为组胺,小分子的组胺能够穿过细胞膜,进入到患者的血液中,刺激机体产生组胺酶,当患者体内的组胺酶含量超多的时候,就会对患者血液中的组胺进行分解,达到脱敏的作用。另外,紫外线照射还能够对患者的肾上腺产生作用,促进肾上腺对钙离子的吸收,降低机体的过敏反应。

2.2.5加速伤口愈合作用

物理疗法治疗时,除了能够对伤口感染起到预防以及控制的作用之外,还能够对患者的肉芽组织产生刺激,使其生长,从而加速伤口的愈合速度。

2.2.6缓解痉挛作用

物理疗法在应用中会产生热能,对于人体肌梭中神经纤维的兴奋性能够有效降低,使肌张力以及牵张反射能力降低,达到舒缓痉挛的作用。

2.2.7增强免疫作用

物理疗法中的红外线以及紫外线照射等方法,可以升高患者体内血清中的凝集素以及补体滴度,增强患者体内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在机体中形成更多的抗体,有效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

三、妇产科疾病的常用物理疗法

3.1节段神经反射物理疗法

3.1.1作用的范围

在患者的脊髓进行作用,主要作用于脊髓中的T2-S2以及S2-S4这两个节段中。

3.1.2适应的症状

卵巢功能性疾病的患者可以采取这种物理疗法进行治疗,能够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3.1.3此方法的作用机制

在患者的胸节段、骶脊髓节段以及腰节段中,采取物理疗法对这些节段进行物理因子刺激,可以对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调整,从而对患者的内生殖器官产生刺激,对器官的功能产生直接影响,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3.2神经反射物理疗法

3.2.1作用的范围

在患者乳腺区两侧进行作用,并且此作用区域包含患者脊髓中的T4-T6节段。

3.2.2适应的症状

第一,对患者机体内的血管张力或者子宫肌肉迟缓等原因引起的相关疾病,如:子宫出血以及子宫偏位等现象,可以采取物理疗法进行治疗。第二,发生在患者的输卵管、卵巢以及子宫等器官旁的亚急性炎症,可以采取物理疗法进行治疗。

3.2.3此方法的作用机制

据相关资料显示[2],采取动物实验研究治疗效果,可以用镊子或者手将其乳头夹住,可以清楚见到动物出现子宫收缩现象,并且随着力度的增大,子宫收缩就越明显。将动物的乳头麻醉之后,子宫收缩的持续时间以及收缩的力量都有所改变。如果是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采取哺乳的母亲,子宫复原情况比不哺乳母亲的复原速度快。因此,在临床治疗中,采取物理疗法,将物理因子作用于患者中,能够对患者的乳腺产生刺激,对患者的血管以及小骨盆器官肌肉产生良好的影响,达到治疗目的。

四、结语

临床研究表明[3],对于妇产科疾病,采取物理疗法治疗的效果比采取化学疗法治疗的效果要好,并且物理疗法能够有效舒缓疼痛,降低感染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并且副作用也较小,值得推广。

妇产科疾病的物理疗法

物理疗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应用历史,在公元2世纪前,我国的相关书籍就有记载物理疗法的应用,如《黄帝内经》中,详细记载了按摩、针灸以及用水治病等物理疗法的应用方法。随着时代的进步,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不但完善传统的物理疗法,并且新物理疗法层出不穷,在疾病预防以及治疗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将物理疗法的作用机制以及在妇产科疾病中的常见疗法等进行探讨,报道如下。

一、物理疗法的定义

物理疗法是应用人工或者自然界的物理因子,以及在传统医学中使用的物理方法,在患者的患病机体中发生作用,然后在患者的机体中引起一系列的生物学反应,有效减缓患者病变部位的疼痛,使病因消除,从而使受到破坏的病变部位恢复生理平衡,从而将机体的防卫技能恢复至正常状态,并且还能增强组织的再生能力以及机体的代偿机能,使疾病能够快速痊愈,恢复机体正常。

二、物理疗法的作用以及作用机制

2.1物理疗法的作用机制

运用物理疗法治疗妇产科疾病,在病变部位产生作用的是物理因子,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刺激物,可以在患者的乳腺皮肤、骨盆部以及患者的阴道粘膜中发生作用,然后通过神经中枢,刺激物作用于患者的内生殖器中,改变患者的内分泌系统功能,使患者的各个器官以及小骨盆腔内的相关组织出现功能性变化。另外,物理因子也能够直接作用于患者的病变部位,例如,采取激光、泥疗、红外线以及高频透热等物理治疗方法时,能够在患者的病变部位中直接起作用,达到治疗效果。在阴道内疗法中,物理因子能够对患者的盆腔深部组织产生直接的作用,影响病变部位,使病变部位的组织以及器官的病理过程受到根本性改变,加快治疗效果,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2.2物理疗法的治疗作用

2.2.1抗菌作用

运用物理疗法进行治疗,例如紫外线治疗等,具有明显的杀菌作用,照射的广谱在25nm 至257nm 之间,对于炭疽杆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强大的抑制作用。此治疗方法的杀菌原理主要是,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对细菌的DNA 产生作用,导致两个胸腺嘧啶单体发生变异,在结合的时候,变为胸腺嘧啶二聚体,改变细菌DNA 的原本性质,代谢以及生长繁殖能力受到影响,无法正常进行,从而死亡。

2.2.2消炎作用

物理疗法中的物理因子,不但能够将病患的病原微生物直接杀灭,同时还能够改善患者体内的微循环,使致炎物质的生成受到抑制,从而降低繁殖数量; 另外,还能够对患者的免疫机制起到增强的作用。物理疗法能够应用于各种病因引起的急性炎症以及慢性炎症的治疗中,对于急性炎症,物理疗法中可以应用抗生素或者紫外线照射进行治疗,能够起到较好的作用;

对于慢性炎症,物理疗法中的磁场疗法以及温热疗法能够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2.2.3镇痛作用

疼痛在人体内的反应过程较为复杂,因此,要想得到有效的治疗,就应该对人体内引起疼痛的根源进行详细的诊断,确定导致疼痛的原因之后,可以针对实际情况,导入物理因子,作用于病变部位,从而达到镇痛的作用。

2.2.4脱敏作用

物理疗法中的紫外线照射治疗,能够分解患者机体内的蛋白质,成为组胺,小分子的组胺能够穿过细胞膜,进入到患者的血液中,刺激机体产生组胺酶,当患者体内的组胺酶含量超多的时候,就会对患者血液中的组胺进行分解,达到脱敏的作用。另外,紫外线照射还能够对患者的肾上腺产生作用,促进肾上腺对钙离子的吸收,降低机体的过敏反应。

2.2.5加速伤口愈合作用

物理疗法治疗时,除了能够对伤口感染起到预防以及控制的作用之外,还能够对患者的肉芽组织产生刺激,使其生长,从而加速伤口的愈合速度。

2.2.6缓解痉挛作用

物理疗法在应用中会产生热能,对于人体肌梭中神经纤维的兴奋性能够有效降低,使肌张力以及牵张反射能力降低,达到舒缓痉挛的作用。

2.2.7增强免疫作用

物理疗法中的红外线以及紫外线照射等方法,可以升高患者体内血清中的凝集素以及补体滴度,增强患者体内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在机体中形成更多的抗体,有效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

三、妇产科疾病的常用物理疗法

3.1节段神经反射物理疗法

3.1.1作用的范围

在患者的脊髓进行作用,主要作用于脊髓中的T2-S2以及S2-S4这两个节段中。

3.1.2适应的症状

卵巢功能性疾病的患者可以采取这种物理疗法进行治疗,能够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3.1.3此方法的作用机制

在患者的胸节段、骶脊髓节段以及腰节段中,采取物理疗法对这些节段进行物理因子刺激,可以对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调整,从而对患者的内生殖器官产生刺激,对器官的功能产生直接影响,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3.2神经反射物理疗法

3.2.1作用的范围

在患者乳腺区两侧进行作用,并且此作用区域包含患者脊髓中的T4-T6节段。

3.2.2适应的症状

第一,对患者机体内的血管张力或者子宫肌肉迟缓等原因引起的相关疾病,如:子宫出血以及子宫偏位等现象,可以采取物理疗法进行治疗。第二,发生在患者的输卵管、卵巢以及子宫等器官旁的亚急性炎症,可以采取物理疗法进行治疗。

3.2.3此方法的作用机制

据相关资料显示[2],采取动物实验研究治疗效果,可以用镊子或者手将其乳头夹住,可以清楚见到动物出现子宫收缩现象,并且随着力度的增大,子宫收缩就越明显。将动物的乳头麻醉之后,子宫收缩的持续时间以及收缩的力量都有所改变。如果是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采取哺乳的母亲,子宫复原情况比不哺乳母亲的复原速度快。因此,在临床治疗中,采取物理疗法,将物理因子作用于患者中,能够对患者的乳腺产生刺激,对患者的血管以及小骨盆器官肌肉产生良好的影响,达到治疗目的。

四、结语

临床研究表明[3],对于妇产科疾病,采取物理疗法治疗的效果比采取化学疗法治疗的效果要好,并且物理疗法能够有效舒缓疼痛,降低感染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并且副作用也较小,值得推广。


相关内容

  • 护理毕业实习手册
  • 吉林大学远程教育学院护理专业 毕业实习手册 学习中心: 学 号: 姓 名: 目 录 护理专业毕业实习总纲 .............................................................. 3 内科毕业实习大纲 ....................... ...

  • 医疗技术水平
  • 医疗技术水平 急诊科:诊治各种急性出血者..高血压脑病.脑血管意外.昏迷.严重喘息.呼吸困难者.急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急性泌尿道疾病.急性尿闭.血尿.急性肾功能衰竭者.发病突然.症状剧烈,发病后迅速恶化者:各种原因所致休克者.癫痫发作.急性过敏性疾病.急性中毒.各种意外(溺水.电击伤.自 ...

  • 三甲医院人员及科室配置
  • 1 心脏与血管外科: 能够高质量地完成各种瓣膜替换手术.应用动.静脉移植可给病人搭2-3支 桥.并能实行联合其他心内手术.院内设有绿色通道完成急诊手术. 整形外科: 临床治疗涉及整形美容外科领域的各个方面,尤其是重睑术,下眼袋去除术,鼻整形, 乳房整形,面部轮廓整形等医学美容学方面及先天性才唇腭裂, ...

  • 关爱自己,远离宫颈疾病
  • 秋日的一天,因为得到了黑龙江妇女儿童基金会发的妇科疾病免费普查卡,三位女性朋友相约去此次活动的指定医院,黑龙江玛丽亚妇产医院诊查,结果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三个朋友都患有宫颈炎症,(一个中度宫颈糜烂,一个重度宫颈糜烂,一个轻度宫颈糜烂).三个人在震惊之余,找到了玛丽亚妇产医院妇产科的陈凤主任,让她 ...

  • 居民医学基本常识
  • 基本资料 居民医学基本常识 作者: 青岛市"益民书屋"适用图书系列读本编委会编 出版社: 出版年: 2009.10 页数: 定价: CNY15.00 装帧: ISAN: 内容简介 本书分医学常识.中医中药.营养保健.健康自助四大篇,包括婴幼儿医学.孕产妇医学.中老年医学.中药基本 ...

  • 护理专业教学计划
  • 20 XX 级 护理 专业 实施性教学计划 一. 专业名称 护理 二. 招生对象 初中毕业或相当于初中毕业文化程度 三. 学制 三年 四. 培养目标 培养从事医疗行业,医药销售行业,专业护理的中级技能人才.同时,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毕业生应具有以 ...

  • 核心期刊影响因子国内2006
  • 2006年国内医学类核心期刊及影响因子列表 序号期刊名称被引频次影响因子预防医学.卫生学类 1.中国地方病学杂志11721.237 2.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8291.228 3.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8750.904 4.中华传染病杂志9530.903 5.中华预防医学杂志9680.891 6.中国消毒 ...

  • 浙江省全科医生骨干师资培训大纲,最新版
  • 浙江省全科医师骨干师资培训大纲 一.培养目标 通过深入的全科医学及相关理论与方法的学习,经系统的临床和社区实践技能培训,进一步提高学员对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鉴别诊断.转诊.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技能,提升社区卫生服务组织管理与教学培训能力,达到全科医师骨干师资的基本要求,促进基层卫生人才的培养和城乡 ...

  • 乡村医生临床医学培训教材目录
  • 新编乡村医生临床医学培训教材 目 录 第一篇 卫生法规 (1) 第一章 执业医师法(1) 第二章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5) 第三章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6) 第四章 母婴保健法(13) 第五章 传染病防治法(15) 第六章 艾滋病防治条例(20) 第七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