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语境下的英语文学教学

  摘要:全球化语境下的跨文化交流所需要的不仅是语言的通晓者,更需要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外语人才,培养这种能力的基本切入点是跨文化的理解与表达能力,因为只有对文化有了真正深入的理解,才能有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文学以其特有的文化内涵提供了培养这一能力的舞台。本文提出建立英语文学的概念,打造合适的教材,建立研究型的文学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全球化;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文学;研究型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6-0071-03

  北京外国语大学于11曰26-27日两天推出了一个新的考试项目――“国际人才英语考试”,简称“国才考试”。“国才考试”的描述是“重点考查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国际人才应具备的核心素养――英语的沟通能力”,主要体现在三个维度,即“通晓国际规则与协同合作能力;跨文化理解与表达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国才考试”的意义不仅在于又有一项新的证书的产生,更在于该考试所体现的对外语人才更高的要求的新趋势,即“通晓国际规则与协同能力;跨文化理解与表达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三项能力指标要求的不仅仅是对语言本身的掌握即传统意义上的“听、说、读、写、译”,更是对目标文化的深入理解与阐释的能力;对现有国际规则的掌握与运用的能力;自我文化和国家利益在跨文化交流和国际事务中得体且有效的表达能力和能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辨能力。

  这表明在应对全球化挑战的语境下,对外语教学的要求是培养具有各种实际能力的全面的人才。培养这种能力的基本切入点是跨文化的理解与表达能力,因为只有对文化有了真正深入的理解,才能明白现有的国际规则,才能有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英语教学中以什么作为手段来促进学生对目标语言文化的深刻理解就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这当然可以通过各种跨文化交际的课程来讲授一些关于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等的概念来培养学生的能力,但作为英语专业来说,还有文学这一利器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目标语言国家的文化。这是因为“文学提供了一个虚拟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故事的情节、环境的描写等等都体现了一定的文化内涵;文学提供了讨论作者视角和蕴涵主题的舞台”(Littlewood 178)。事实上文学以其虚拟现实生活的效果涵盖了人类文化的方方面面,这里不但有文史知识,风土人情,更有价值观念、宗教信仰不同的国家和社会的观念等。对于文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2000年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作了明确的表述:“文学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化的了解。授课内容可包括:文学导论;英国文学概况;美国文学概况;文学批评”。尽管大纲对文学课在英语专业教学中的地位、目的、手段都做了明确的表述,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存在着许多问题诸如“认识有误区,课程设置随意性大;课程设置单一,选修课少;课时偏少等”。(程爱民12)这种现象不利于适应新的全球化挑战的英语人才的培养要求,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建立文学与文化关系的意识培养入手;建立英语文学的概念,打造合适的教材;探索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等三个方面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文学与文化的关系目前已有很多深入的研究,这里就不再赘述。本文主要探讨建立英语文学,打造合适的教材和探索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手段。

  一、打造具有英语文学概念的教材体系

  目前英语专业文学课的教学问题之一在于将自己局限于英美文学的概念上,忽视了以英语为创作语言的英美两国之外的国家、地区、民族和文化文学作品,这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一个更广泛的英语文学的视野,使得我们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失去了对这广泛文化的接触与认知,这不利于我们国家在全球挑战的语境下所需的具有跨文化交际的各种能力外语人才的培养。经典的文学作品体现了文学史上的艺术成就,同时也充分体�F了一个民族的文化与智慧,这是我们要了解的,但是我们也需要有新的视野。特别是在全球化的语境下,要有英语文学的概念,即所有用英语写作的文学,这样才能更全面,更广泛的涵盖不同的文化与民族,和当今世界的潮流。事实上,上个世纪90年代初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William H.New和W.H.Messenger两位教授就做了这样的工作,他们编著的文学选集就名为《英语文学》(Literature in English 1993)。该选集不但收录了自盎格鲁-撒克逊时代至20世纪80年代的1200年间有代表性的英语文学作品,更重要的是其选材多样性的特点,入选的不仅有英国、美国、爱尔兰等经典作家,更有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新加坡、南非、西非、尼日利亚、圭亚那、牙买加、巴巴多斯、圣卢西亚等14个国家的作家。从入选作品的体裁来看,除了经典的诗歌、小说、散文,还有游记,书信,歌词,讲演词,儿童文学,辞条定义,还有翻译作品如埃兹拉・庞德翻译的中国诗人李白的�。从这部选集中“读者不仅可以看到英语的演变,文学定义的变化,文学传统的演进,文学批评观点的变化和艺术表现形式的变化,更可以看出生活在不同的社会里的作家如何使用同一种语言对历史和现实做出的反应,如何在发展自己独特表现手法的同时加强或抵制欧洲的传统表现手法。这部选集展现了不同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不同民族思想和情感”(谷启楠58)。可见文学以其自身的特点反映了当今时代的变化,具有了新的文化体现,让英语文学而不仅是英美文学进课堂,学生们就有了有效的途径去了解全球化语境下的众多的以英语为创作语言的国家的社会与文化。英语文学教学中的另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教材的难度。目前我国现行的本科英美文学的课程结构过于单一,基本模式都为“文学史+选读”(王守仁10)。由于教材是按文学名篇的时间顺序编排的,所以学生首先接触到的都是难度偏大,生词偏多的作品诸如《贝奥武夫》等。这样的结果往往是文学课变成了讲解语言难点的精读课,从而偏离了文学教学的轨道。语言学家斯蒂芬・克拉申用公式i+1来说明外语教学难度问题。“如果语言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为i级,他能接受的语言输入为i+1。如果难度为i+2则会在学生心中产生压抑和焦虑;如果难度为i+0则不能激发求知欲也没有提供进步所需的新知识”。(Krashen100)只有选择难度适当的教学材料,精心编排,比如可以以体裁为线索安排教材,这样可以把难度偏大的内容安排在后面,不是让学生刚开始就学《贝奥武夫》那样难度的诗歌,而是采取一种渐进式的难度编排,这样学起来效果会更好些,在有限的课时内教学内容理应遵循由易到难的认识规律来安排,而不是简单的按时间顺序来定。

  摘要:全球化语境下的跨文化交流所需要的不仅是语言的通晓者,更需要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外语人才,培养这种能力的基本切入点是跨文化的理解与表达能力,因为只有对文化有了真正深入的理解,才能有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文学以其特有的文化内涵提供了培养这一能力的舞台。本文提出建立英语文学的概念,打造合适的教材,建立研究型的文学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全球化;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文学;研究型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6-0071-03

  北京外国语大学于11曰26-27日两天推出了一个新的考试项目――“国际人才英语考试”,简称“国才考试”。“国才考试”的描述是“重点考查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国际人才应具备的核心素养――英语的沟通能力”,主要体现在三个维度,即“通晓国际规则与协同合作能力;跨文化理解与表达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国才考试”的意义不仅在于又有一项新的证书的产生,更在于该考试所体现的对外语人才更高的要求的新趋势,即“通晓国际规则与协同能力;跨文化理解与表达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三项能力指标要求的不仅仅是对语言本身的掌握即传统意义上的“听、说、读、写、译”,更是对目标文化的深入理解与阐释的能力;对现有国际规则的掌握与运用的能力;自我文化和国家利益在跨文化交流和国际事务中得体且有效的表达能力和能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辨能力。

  这表明在应对全球化挑战的语境下,对外语教学的要求是培养具有各种实际能力的全面的人才。培养这种能力的基本切入点是跨文化的理解与表达能力,因为只有对文化有了真正深入的理解,才能明白现有的国际规则,才能有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英语教学中以什么作为手段来促进学生对目标语言文化的深刻理解就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这当然可以通过各种跨文化交际的课程来讲授一些关于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等的概念来培养学生的能力,但作为英语专业来说,还有文学这一利器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目标语言国家的文化。这是因为“文学提供了一个虚拟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故事的情节、环境的描写等等都体现了一定的文化内涵;文学提供了讨论作者视角和蕴涵主题的舞台”(Littlewood 178)。事实上文学以其虚拟现实生活的效果涵盖了人类文化的方方面面,这里不但有文史知识,风土人情,更有价值观念、宗教信仰不同的国家和社会的观念等。对于文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2000年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作了明确的表述:“文学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化的了解。授课内容可包括:文学导论;英国文学概况;美国文学概况;文学批评”。尽管大纲对文学课在英语专业教学中的地位、目的、手段都做了明确的表述,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存在着许多问题诸如“认识有误区,课程设置随意性大;课程设置单一,选修课少;课时偏少等”。(程爱民12)这种现象不利于适应新的全球化挑战的英语人才的培养要求,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建立文学与文化关系的意识培养入手;建立英语文学的概念,打造合适的教材;探索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等三个方面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文学与文化的关系目前已有很多深入的研究,这里就不再赘述。本文主要探讨建立英语文学,打造合适的教材和探索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手段。

  一、打造具有英语文学概念的教材体系

  目前英语专业文学课的教学问题之一在于将自己局限于英美文学的概念上,忽视了以英语为创作语言的英美两国之外的国家、地区、民族和文化文学作品,这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一个更广泛的英语文学的视野,使得我们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失去了对这广泛文化的接触与认知,这不利于我们国家在全球挑战的语境下所需的具有跨文化交际的各种能力外语人才的培养。经典的文学作品体现了文学史上的艺术成就,同时也充分体�F了一个民族的文化与智慧,这是我们要了解的,但是我们也需要有新的视野。特别是在全球化的语境下,要有英语文学的概念,即所有用英语写作的文学,这样才能更全面,更广泛的涵盖不同的文化与民族,和当今世界的潮流。事实上,上个世纪90年代初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William H.New和W.H.Messenger两位教授就做了这样的工作,他们编著的文学选集就名为《英语文学》(Literature in English 1993)。该选集不但收录了自盎格鲁-撒克逊时代至20世纪80年代的1200年间有代表性的英语文学作品,更重要的是其选材多样性的特点,入选的不仅有英国、美国、爱尔兰等经典作家,更有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新加坡、南非、西非、尼日利亚、圭亚那、牙买加、巴巴多斯、圣卢西亚等14个国家的作家。从入选作品的体裁来看,除了经典的诗歌、小说、散文,还有游记,书信,歌词,讲演词,儿童文学,辞条定义,还有翻译作品如埃兹拉・庞德翻译的中国诗人李白的�。从这部选集中“读者不仅可以看到英语的演变,文学定义的变化,文学传统的演进,文学批评观点的变化和艺术表现形式的变化,更可以看出生活在不同的社会里的作家如何使用同一种语言对历史和现实做出的反应,如何在发展自己独特表现手法的同时加强或抵制欧洲的传统表现手法。这部选集展现了不同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不同民族思想和情感”(谷启楠58)。可见文学以其自身的特点反映了当今时代的变化,具有了新的文化体现,让英语文学而不仅是英美文学进课堂,学生们就有了有效的途径去了解全球化语境下的众多的以英语为创作语言的国家的社会与文化。英语文学教学中的另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教材的难度。目前我国现行的本科英美文学的课程结构过于单一,基本模式都为“文学史+选读”(王守仁10)。由于教材是按文学名篇的时间顺序编排的,所以学生首先接触到的都是难度偏大,生词偏多的作品诸如《贝奥武夫》等。这样的结果往往是文学课变成了讲解语言难点的精读课,从而偏离了文学教学的轨道。语言学家斯蒂芬・克拉申用公式i+1来说明外语教学难度问题。“如果语言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为i级,他能接受的语言输入为i+1。如果难度为i+2则会在学生心中产生压抑和焦虑;如果难度为i+0则不能激发求知欲也没有提供进步所需的新知识”。(Krashen100)只有选择难度适当的教学材料,精心编排,比如可以以体裁为线索安排教材,这样可以把难度偏大的内容安排在后面,不是让学生刚开始就学《贝奥武夫》那样难度的诗歌,而是采取一种渐进式的难度编排,这样学起来效果会更好些,在有限的课时内教学内容理应遵循由易到难的认识规律来安排,而不是简单的按时间顺序来定。


相关内容

  • 英语全球化语境中的高中英语文化教学
  • 作者:张革承张洪岩 课程·教材·教法 2007年10期 一.英语全球化现状 当今,英语无疑是世界应用范围最广的语言.其应用领域(domain)不仅涉及英语本族语者的日常生活,更包括国际商业.学术交流.国际航空.海运.乃至网络世界.如果说早期的英语传播与占领和殖民化密不可分,当今英语全球化则主要以Br ...

  • 论英文原声电影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_唐玉凤
  • 论英文原声电影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唐玉凤 ( 长江师范学院,重庆 408003) [摘 要] 随着我国进一步与世界接轨,我国对英语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其跨文化交流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英语教育作为培养英语人才的一个重要来源,其重要性日益增强.现在英语教学方式不断丰富,英文原声电影教育作 ...

  • 莎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双关语的翻译
  • 2007年第12期(总第64期) 职业圈 ZHIYEQUAN NO.12.2007 (CumulativetyN0.64) 莎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双关语的翻译 黄艳峰 (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摘要]莎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使用了大量的双关语.这些 ...

  • 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在中国的旅行
  • 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在中国的¨旅行" 陈 橙 [摘要] 赛义德的"旅行理论"阐述了理论运动进程中被借用.接受和改造的历史脉络. 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发轫于西方的政治与文化环境,通过其著作的引进与翻译开始在中国的理论旅行,并经历了理论的接纳与研究.驳难与本土化.挖掘与运用等一系列过程. ...

  • 双关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浅析张培基的散文翻译风格 探 ...

  • 修辞学浅述
  • 摘 要: 本文浅述了修辞学的相关研究,分析了修辞学的研究范围和有代表性的三种西方修辞理论,阐述了修辞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应用研究介绍了近年来中国在修辞学方面的研究和应用. 关键词: 修辞学 西方修辞理论 关系 1.什么是修辞学 修辞学(rhetoric)最初的含义是说服的艺术,其理论源自于古希腊时期 ...

  • 浅谈儿歌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 浅谈儿歌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随着世界全球化的影响不断加深,英语的重要性也更加显著.在英语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小学英语教学处于战略地位,因为小学英语教学培养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也为学生之后的英语学习奠定了基础.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英语歌曲的运用是一大亮点.运用歌曲教学丰富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形式,提供 ...

  • 中学教学中的文化缺失现象
  • 摘要: 近年来,我国英语教学与研究发展迅速,取得很大进步,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才.然而,中国文化知识及其英语表达长期处于被忽视状态,造成学习者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低下.而初中学生学习英语又处于外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因此必须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重视中国文化的融入,完善英语教学.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文 ...

  • _西方文化中心主义_话语下的林语堂_送去主义_译介观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 (总第170期) "西方文化中心主义"话语下的林语堂 "送去主义"译介观 朱伊革 (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上海 200234) 摘 要:"西方文化中心主义"在长期的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过程中占据着主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