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远的介绍
马远, 1140年生,1225年逝世,中国南宋画家。字遥父,号钦山。祖籍河中(今山西永济),移居钱塘(今
浙江杭州
)。光宗、宁宗时任
画院
待诏。出身绘画世家,曾祖马贲、祖马兴祖、伯马公显、父马世荣、兄马逵等皆为宋代知名画家。
南宋光宗
,宁宗两朝(约1190-1224年)的画院待诏。马远艺术上克承家学而超过了他的先辈。马远在我国
绘画
史上享有盛誉,与李唐、刘松年、夏圭并称为
南宋四大家
。他的
山水画
成就最大,独树一帜,与夏圭齐名,时称“马夏”,成为绘画 史上富有独创性的
大画家
。
作品特色:
马远擅山水、花鸟、人物,其山水师法
李唐
,多画江浙山水,树木杂卉多用夹笔,用大斧劈皴带水墨画山石,方硬严整;构图取自然山水之一角,山峦雄奇峭拔,或峭峰直上而不见顶,或绝壁直下而不见其脚,或近山参天而远山则低,或孤舟泛月而一人独坐。马远艺术上克承家学而超过了他的先辈,他继承并发展了李唐的画风,以拖技的多姿形态画梅树,尤善于在章法大胆取舍剪裁,描绘山之一角水之一涯的局部,画面上留出大幅空白以突出景观。这种"边角之景"其特点正如前人所指出的"全境不多,其小幅或峭峰直上而不见其顶,或绝壁直下而不见其脚,或近山参天而远山则低,或孤舟泛月而一人独坐",予人以玩味不尽的意趣。所以马远又号“马一角”。 风格独特,富有诗意。画水能表现出在不同环境气候下的种种形态。其花鸟作品善于在自然环境中描绘花鸟的神情野趣。所画人物,取材广泛,多画佛道、贵族、文人雅士、渔樵、农夫等,闲雅轩昂,神气盎然。马远在当时影响极大,有独步画院之誉,与李唐、 刘松年
、
夏圭
并称南宋四家,又与夏圭并称马夏。有《踏歌图》、《水图》、《
梅石溪凫图
》、《
西园雅集
图》、《孔丘像》等传世。子
马麟
,亦善画,宁宗时任画院祗候,擅花鸟、山水等,禀承家学,有《层叠冰绡图》等传世。 记载中马远的绘画作品数量较多,但流传至今的已屈指可数。重要作品有
故宫博物院
收藏的大幅作品《踏歌图》、《水图》、《梅石溪凫图》,及《寒山子像》、《孔丘像》、《石壁看远图》、《高阁听秋图》等一些小幅真品,
台北故宫博物院
收藏有《华灯侍宴图》,美国纳尔逊博物馆收藏有《西远雅集图》卷,
上海博物馆
收有三幅:《松下闲吟图》、《倚松图》和《雪屐观梅图》,还有少量作品散落在世界其他 博物馆及私人收藏家手中。 市场中已不易见到马远作品,但偶而也会有藏家拿出来作交易。1986年纽约
苏富比
公司拍卖过马远的《山水十开册》,作品为绢本,以31.9万美元成交。 以后几年未见交易记录。1988年纽约
佳士得
公司拍卖过马远的哥哥马逵和儿子马麟各一幅作品,马逵的《久治长安图》卷卖了14.3万美元,马麟的《湖山雪霁》
团扇
则以3.3万美元成交。
代表作品:
《踏歌图轴》以风格特点表现在或峭蜂直上而不见顶;或绝壁直下而不见脚,或近山参天,
远山则低,或四面全空,仅画一垂孤舟,使画面达到了强烈的空间感,突出近景的 艺术效果
。
?
《雪滩双鹭》以雪崖枯枝,芦竹寒汀,滩旁四只白鹭,均做瑟缩之状,寒天的景致
,令人有著身临其境的感觉。 而浓淡墨色画出的树石、远山和芦草,对比於留白的积雪处,和几不见墨痕的白鹭们,在黑白之间,充分表现出 清冷的意趣,达到了画雪得其清的境界。另从岩壁上伸出的枝干,曲折延伸,势如蛟龙升腾游动,这种笔势往下 拖垂,形成长而斜向伸出的画枝方法,正是典型的「拖枝马远」风貌。
马远《雪滩双鹭》
《寒江独钓图》,是马远构图技巧最成功的范例之一:一叶遍舟飘浮江面,渔翁独坐垂钓。除四周寥寥几笔微波外, 全为空白;有力地衬托出
江天
空旷,寒意萧条的气象。
马远《寒江独钓图》
《十二水图之云舒浪卷》最著名的“水图”,表现了不同条件下江河湖海的运动状态,奇
幻多姿。
马远《十二水图之云舒浪卷》
《孔子像》身着长袍,拱手而立,沉静肃穆,若有所思,神情十分生动。用
秃笔
写衣纹,简练概括,线条劲拔,寥寥数笔,形神毕现,设色浅淡,韵味高雅。 马远《孔子像》 《山径春行》构图中,主体人物面向空白之处, 使看画的人, 眼光也会随之望入那一片空虚之中, 发人幽思,
意境
极佳。有笔断而意未断的妙处。
马远《山径春行》
《西园雅集图一》的近景部分,绘翠竹垂柳、溪水石桥,人物表现技法十分简洁,衣纹用
钉头鼠尾描
,拙壮有力,五官等细部用笔点戳而成,生动自然。 马远《西园雅集图一》
《秋江渔隐图》为一老渔翁怀抱木桨,蜷伏在船头酣睡。小舟停泊在芦苇丛中。老渔翁的头部处理很见功底,眉、发、胡须的画法用的是传统的线描法,但对脸颊、鼻尖、眉宇、下唇、眼窝的晕染,却极富有立体感,画面气氛烘托十分成功,丝毫没有造作之嫌。 马远《秋江渔隐图》
关于马远的介绍
马远, 1140年生,1225年逝世,中国南宋画家。字遥父,号钦山。祖籍河中(今山西永济),移居钱塘(今
浙江杭州
)。光宗、宁宗时任
画院
待诏。出身绘画世家,曾祖马贲、祖马兴祖、伯马公显、父马世荣、兄马逵等皆为宋代知名画家。
南宋光宗
,宁宗两朝(约1190-1224年)的画院待诏。马远艺术上克承家学而超过了他的先辈。马远在我国
绘画
史上享有盛誉,与李唐、刘松年、夏圭并称为
南宋四大家
。他的
山水画
成就最大,独树一帜,与夏圭齐名,时称“马夏”,成为绘画 史上富有独创性的
大画家
。
作品特色:
马远擅山水、花鸟、人物,其山水师法
李唐
,多画江浙山水,树木杂卉多用夹笔,用大斧劈皴带水墨画山石,方硬严整;构图取自然山水之一角,山峦雄奇峭拔,或峭峰直上而不见顶,或绝壁直下而不见其脚,或近山参天而远山则低,或孤舟泛月而一人独坐。马远艺术上克承家学而超过了他的先辈,他继承并发展了李唐的画风,以拖技的多姿形态画梅树,尤善于在章法大胆取舍剪裁,描绘山之一角水之一涯的局部,画面上留出大幅空白以突出景观。这种"边角之景"其特点正如前人所指出的"全境不多,其小幅或峭峰直上而不见其顶,或绝壁直下而不见其脚,或近山参天而远山则低,或孤舟泛月而一人独坐",予人以玩味不尽的意趣。所以马远又号“马一角”。 风格独特,富有诗意。画水能表现出在不同环境气候下的种种形态。其花鸟作品善于在自然环境中描绘花鸟的神情野趣。所画人物,取材广泛,多画佛道、贵族、文人雅士、渔樵、农夫等,闲雅轩昂,神气盎然。马远在当时影响极大,有独步画院之誉,与李唐、 刘松年
、
夏圭
并称南宋四家,又与夏圭并称马夏。有《踏歌图》、《水图》、《
梅石溪凫图
》、《
西园雅集
图》、《孔丘像》等传世。子
马麟
,亦善画,宁宗时任画院祗候,擅花鸟、山水等,禀承家学,有《层叠冰绡图》等传世。 记载中马远的绘画作品数量较多,但流传至今的已屈指可数。重要作品有
故宫博物院
收藏的大幅作品《踏歌图》、《水图》、《梅石溪凫图》,及《寒山子像》、《孔丘像》、《石壁看远图》、《高阁听秋图》等一些小幅真品,
台北故宫博物院
收藏有《华灯侍宴图》,美国纳尔逊博物馆收藏有《西远雅集图》卷,
上海博物馆
收有三幅:《松下闲吟图》、《倚松图》和《雪屐观梅图》,还有少量作品散落在世界其他 博物馆及私人收藏家手中。 市场中已不易见到马远作品,但偶而也会有藏家拿出来作交易。1986年纽约
苏富比
公司拍卖过马远的《山水十开册》,作品为绢本,以31.9万美元成交。 以后几年未见交易记录。1988年纽约
佳士得
公司拍卖过马远的哥哥马逵和儿子马麟各一幅作品,马逵的《久治长安图》卷卖了14.3万美元,马麟的《湖山雪霁》
团扇
则以3.3万美元成交。
代表作品:
《踏歌图轴》以风格特点表现在或峭蜂直上而不见顶;或绝壁直下而不见脚,或近山参天,
远山则低,或四面全空,仅画一垂孤舟,使画面达到了强烈的空间感,突出近景的 艺术效果
。
?
《雪滩双鹭》以雪崖枯枝,芦竹寒汀,滩旁四只白鹭,均做瑟缩之状,寒天的景致
,令人有著身临其境的感觉。 而浓淡墨色画出的树石、远山和芦草,对比於留白的积雪处,和几不见墨痕的白鹭们,在黑白之间,充分表现出 清冷的意趣,达到了画雪得其清的境界。另从岩壁上伸出的枝干,曲折延伸,势如蛟龙升腾游动,这种笔势往下 拖垂,形成长而斜向伸出的画枝方法,正是典型的「拖枝马远」风貌。
马远《雪滩双鹭》
《寒江独钓图》,是马远构图技巧最成功的范例之一:一叶遍舟飘浮江面,渔翁独坐垂钓。除四周寥寥几笔微波外, 全为空白;有力地衬托出
江天
空旷,寒意萧条的气象。
马远《寒江独钓图》
《十二水图之云舒浪卷》最著名的“水图”,表现了不同条件下江河湖海的运动状态,奇
幻多姿。
马远《十二水图之云舒浪卷》
《孔子像》身着长袍,拱手而立,沉静肃穆,若有所思,神情十分生动。用
秃笔
写衣纹,简练概括,线条劲拔,寥寥数笔,形神毕现,设色浅淡,韵味高雅。 马远《孔子像》 《山径春行》构图中,主体人物面向空白之处, 使看画的人, 眼光也会随之望入那一片空虚之中, 发人幽思,
意境
极佳。有笔断而意未断的妙处。
马远《山径春行》
《西园雅集图一》的近景部分,绘翠竹垂柳、溪水石桥,人物表现技法十分简洁,衣纹用
钉头鼠尾描
,拙壮有力,五官等细部用笔点戳而成,生动自然。 马远《西园雅集图一》
《秋江渔隐图》为一老渔翁怀抱木桨,蜷伏在船头酣睡。小舟停泊在芦苇丛中。老渔翁的头部处理很见功底,眉、发、胡须的画法用的是传统的线描法,但对脸颊、鼻尖、眉宇、下唇、眼窝的晕染,却极富有立体感,画面气氛烘托十分成功,丝毫没有造作之嫌。 马远《秋江渔隐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