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指导原则

浅谈幼儿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指导原则

在0-6岁时期,幼儿接触最多的是自己的家庭成员,所以家庭教育对幼儿时期的情感和人格发展影响巨大。华生的“白板说”也从一个角度表明家庭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然而在我们的周边生活中,却总是存在着不太让人满意的家庭教育。本文从家庭教育存在问题入手,探讨家庭教育方式对幼儿行为的影响,使我们对家庭教育问题有一个清醒、全面的认识,对于防止幼儿出现发展上的问题,形成幼儿健康人格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家庭教育的含义及特点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家长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和影响。”但是家庭教育不是单向的行为,家长在对子女实施教育和影响后,应注意孩子的反映和效果。同时对于入园的幼儿和上学的孩子来说,家庭教育是他们所接受教育的一部分。另外在校园接受的教育以及接触的社会事例对他们也会有教育意义上的影响。所以家庭教育还是校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益补充,家长应注意结合校园和社会教育,做好家庭教育工作。

根据家庭教育的内涵,可以归纳出几个明显的特点:

(一)启蒙性。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他们的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品格形成无不受到家庭成员的巨大影响,因为学龄前儿童的生活是以家庭为主的,所以早期的家庭教育对幼儿的思想形成、智力发展、品格形成至关重要。例如幼儿爱发脾气,家长应注意科学引导,让幼儿明白发脾气不能解决问题,要通过正确的手段来达成目标。而不是不论幼儿要求合不合理,都全部满足。

(二)全面性。家庭教育的覆盖面很宽。一些校园教育涉及不多的部分家长也要注意给孩子正确的指导。如自律和审美教育等。

(三)持续性。家庭教育不是到了幼儿进入幼儿园就终止了,它贯穿孩子从小长大成人的整个过程。家长不应该因为孩子入园后,觉

得有教师教导,就放弃家庭教育。

二、当前幼儿家庭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

主要表现为明显的“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整体上得到很大提高,加之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很多家庭都只有1个孩子,于是在“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思潮影响下,很多家庭都重视幼儿智力投入,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一味关注幼儿的智力开发,理念上步入重智轻德的误区,呈现明显的功利色彩。这种“智力开发”实际上大都是“知识的灌输”。例如幼儿能背多少古诗,能计算多少数字,但是幼儿真正能够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由于其自身认知水平的限制,是十分有限的,大部分内容虽然能够背诵,但不知其意义,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并未得到开发,只是被动学习。一旦幼儿对这些培训产生厌烦,就会影响他们以后的发展。其次“轻德育”的倾向使得大量“熊孩子”出现,这些“熊孩子”肆意拿走、毁坏他人物品,和别的幼儿或成人交往过程总无理取闹,让人感到厌烦,其中一些是家长没有正确的道德观念所致,但还有一部分是家长不重视德育,放任孩子造成的。

(二)不重视健康家庭教育环境的创设

很多家长认为家庭教育是指针对幼儿的直接行为,往往忽视家庭环境对幼儿成长的影响。家庭环境一方面是指硬件条件,如家庭生活环境,幼儿游戏环境等。另一方面指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等对幼儿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如果一个家庭在教导幼儿时要求幼儿不要争吵,但其他家庭成员却经常因为小事而争吵的话,幼儿会在言行举止中会直接模仿,对父母的教导就臵之脑后了。除此之外,有的家庭存在着"环境污染":电视、录像、音响,让幼儿耳濡目染了暴力;有些家长沉溺于"方城",洗牌声、吆喝声、笑骂声夹杂,乌烟瘴气,幼儿处于自由放任当中;家长忙着做生意赚钱,疏于管教,经常

用钱应对幼儿的要求……这些环境显然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

(三)缺乏正确的教育方式

美国心理学家鲍姆令德从父母的反应性/关爱和要求/控制两个维度,把教养方式分为民主型、专制型、溺爱型和忽视型。从我国家庭教育方式来看,大部分为溺爱型,少部分为忽视型和专制型,民主型则很少。

溺爱型的家长对幼儿有很多期待,但是具体要求和控制很少,很多情况下都是放纵、娇惯孩子,喜欢为孩子代劳一切,这些都导致幼儿动手能力差,没有自制能力,缺乏恒心和毅力。

忽视型的家长则放任不管,对幼儿任何事情都任其自然,这类家长多数原因是出门打工,孩子成为留守儿童所致。

专制型家长对幼儿要求太高,不能容忍幼儿犯错,要求幼儿无条件服从自己,无视幼儿合理要求。在这种家长教导下,幼儿通常会有焦虑、自备等负面情绪。 民主型的家长会给孩子一定自主权利,满足孩子合理要求,正确对待孩子犯错,家庭成员间互相尊重、平等交流,对子女既有约束,又有鼓励。这种民主型教养方式下的孩子,自尊、自信、自律性强,具有创造性,社交能力强,具有成就动机等良好社会适应性的个性特征。

作为幼儿园教师,我们应当和家长多做沟通,让家长多用民主型的教育方式来教导孩子,促进孩子健康发展。

三、家庭教育应遵循的几个基本原则

(一)重视德育原则

在我国历史价值观念中,“德”始终都摆在首位。从古至今,德育都是教育的重要内容。而现在很多家庭却忽视的幼儿品德的培养,这和社会上一些急功近利的思潮有关,也和家长溺爱孩子有关。轻视德育的结果是幼儿产生一些不良行为,如以自我为中心,一不如意就

乱发脾气,不能和同伴友好相处,不关心周围的人和事,不愿克服困难,不珍惜和爱护物品等。所以家庭教育要重视对孩子的品德教育,家长可以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和幼儿园相关活动,来教导自己的孩子,从小抓起,从孩子身边的小事抓起,通过小事让幼儿懂得做人的大道理,引导幼儿健康成长。

(二)教育一致性原则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育观念一致性,二是教育环境一致性。教育观念一致性是指不论是年轻父母之间,还是年轻父母和祖辈之间,在教育孩子的事情上,应保持观念一致,不能出现一方“教育”、一方“护短”的现象。尤其是祖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般情况下比较溺爱孩子,更需要家庭达成一致,这样才能更好地教导幼儿。教育环境一致性主要指家庭成员的行为都应考虑到幼儿的成长,让自己的行为成为幼儿学习的正面榜样,不能出现一方面限制孩子一些行为,另一方面一些家庭成员却实施这些行为。如要求幼儿整理收拾好自己的玩具,结果家长自己的物品摆放很乱,需要的时候都找不到,这样很难让幼儿认同要求他们的观念。

(三)因材施教的原则

作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社会栋梁,但现在有很多家长不考虑幼儿实际情况,让孩子学画画、 学琴、学舞蹈、 学书法等项目,这就违背了教育规律,因为不考虑幼儿实际情况和喜好,硬加给孩子,只会让孩子厌烦。导致厌学情绪严重,对今后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家长应根据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给予适时适当的教育,也就是知人善教,这是十分重要的。实践证明,家长只有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才能把孩子培养成真正有用之才。

在如何发现幼儿的爱好方面,一方面要求家长细心观察,了解孩子擅长的和喜爱的。另一方面也要引导孩子发展健康向上的情趣和爱

好。一般来说,如果孩子在某件事物上的喜好持续2个月以上,可以说明孩子是真心喜好,家长可以鼓励和支持孩子学习了。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希望,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家长要自觉地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科学地掌握家庭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为全面提高我国人口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浅谈幼儿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指导原则

在0-6岁时期,幼儿接触最多的是自己的家庭成员,所以家庭教育对幼儿时期的情感和人格发展影响巨大。华生的“白板说”也从一个角度表明家庭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然而在我们的周边生活中,却总是存在着不太让人满意的家庭教育。本文从家庭教育存在问题入手,探讨家庭教育方式对幼儿行为的影响,使我们对家庭教育问题有一个清醒、全面的认识,对于防止幼儿出现发展上的问题,形成幼儿健康人格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家庭教育的含义及特点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家长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和影响。”但是家庭教育不是单向的行为,家长在对子女实施教育和影响后,应注意孩子的反映和效果。同时对于入园的幼儿和上学的孩子来说,家庭教育是他们所接受教育的一部分。另外在校园接受的教育以及接触的社会事例对他们也会有教育意义上的影响。所以家庭教育还是校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益补充,家长应注意结合校园和社会教育,做好家庭教育工作。

根据家庭教育的内涵,可以归纳出几个明显的特点:

(一)启蒙性。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他们的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品格形成无不受到家庭成员的巨大影响,因为学龄前儿童的生活是以家庭为主的,所以早期的家庭教育对幼儿的思想形成、智力发展、品格形成至关重要。例如幼儿爱发脾气,家长应注意科学引导,让幼儿明白发脾气不能解决问题,要通过正确的手段来达成目标。而不是不论幼儿要求合不合理,都全部满足。

(二)全面性。家庭教育的覆盖面很宽。一些校园教育涉及不多的部分家长也要注意给孩子正确的指导。如自律和审美教育等。

(三)持续性。家庭教育不是到了幼儿进入幼儿园就终止了,它贯穿孩子从小长大成人的整个过程。家长不应该因为孩子入园后,觉

得有教师教导,就放弃家庭教育。

二、当前幼儿家庭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

主要表现为明显的“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整体上得到很大提高,加之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很多家庭都只有1个孩子,于是在“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思潮影响下,很多家庭都重视幼儿智力投入,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一味关注幼儿的智力开发,理念上步入重智轻德的误区,呈现明显的功利色彩。这种“智力开发”实际上大都是“知识的灌输”。例如幼儿能背多少古诗,能计算多少数字,但是幼儿真正能够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由于其自身认知水平的限制,是十分有限的,大部分内容虽然能够背诵,但不知其意义,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并未得到开发,只是被动学习。一旦幼儿对这些培训产生厌烦,就会影响他们以后的发展。其次“轻德育”的倾向使得大量“熊孩子”出现,这些“熊孩子”肆意拿走、毁坏他人物品,和别的幼儿或成人交往过程总无理取闹,让人感到厌烦,其中一些是家长没有正确的道德观念所致,但还有一部分是家长不重视德育,放任孩子造成的。

(二)不重视健康家庭教育环境的创设

很多家长认为家庭教育是指针对幼儿的直接行为,往往忽视家庭环境对幼儿成长的影响。家庭环境一方面是指硬件条件,如家庭生活环境,幼儿游戏环境等。另一方面指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等对幼儿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如果一个家庭在教导幼儿时要求幼儿不要争吵,但其他家庭成员却经常因为小事而争吵的话,幼儿会在言行举止中会直接模仿,对父母的教导就臵之脑后了。除此之外,有的家庭存在着"环境污染":电视、录像、音响,让幼儿耳濡目染了暴力;有些家长沉溺于"方城",洗牌声、吆喝声、笑骂声夹杂,乌烟瘴气,幼儿处于自由放任当中;家长忙着做生意赚钱,疏于管教,经常

用钱应对幼儿的要求……这些环境显然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

(三)缺乏正确的教育方式

美国心理学家鲍姆令德从父母的反应性/关爱和要求/控制两个维度,把教养方式分为民主型、专制型、溺爱型和忽视型。从我国家庭教育方式来看,大部分为溺爱型,少部分为忽视型和专制型,民主型则很少。

溺爱型的家长对幼儿有很多期待,但是具体要求和控制很少,很多情况下都是放纵、娇惯孩子,喜欢为孩子代劳一切,这些都导致幼儿动手能力差,没有自制能力,缺乏恒心和毅力。

忽视型的家长则放任不管,对幼儿任何事情都任其自然,这类家长多数原因是出门打工,孩子成为留守儿童所致。

专制型家长对幼儿要求太高,不能容忍幼儿犯错,要求幼儿无条件服从自己,无视幼儿合理要求。在这种家长教导下,幼儿通常会有焦虑、自备等负面情绪。 民主型的家长会给孩子一定自主权利,满足孩子合理要求,正确对待孩子犯错,家庭成员间互相尊重、平等交流,对子女既有约束,又有鼓励。这种民主型教养方式下的孩子,自尊、自信、自律性强,具有创造性,社交能力强,具有成就动机等良好社会适应性的个性特征。

作为幼儿园教师,我们应当和家长多做沟通,让家长多用民主型的教育方式来教导孩子,促进孩子健康发展。

三、家庭教育应遵循的几个基本原则

(一)重视德育原则

在我国历史价值观念中,“德”始终都摆在首位。从古至今,德育都是教育的重要内容。而现在很多家庭却忽视的幼儿品德的培养,这和社会上一些急功近利的思潮有关,也和家长溺爱孩子有关。轻视德育的结果是幼儿产生一些不良行为,如以自我为中心,一不如意就

乱发脾气,不能和同伴友好相处,不关心周围的人和事,不愿克服困难,不珍惜和爱护物品等。所以家庭教育要重视对孩子的品德教育,家长可以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和幼儿园相关活动,来教导自己的孩子,从小抓起,从孩子身边的小事抓起,通过小事让幼儿懂得做人的大道理,引导幼儿健康成长。

(二)教育一致性原则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育观念一致性,二是教育环境一致性。教育观念一致性是指不论是年轻父母之间,还是年轻父母和祖辈之间,在教育孩子的事情上,应保持观念一致,不能出现一方“教育”、一方“护短”的现象。尤其是祖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般情况下比较溺爱孩子,更需要家庭达成一致,这样才能更好地教导幼儿。教育环境一致性主要指家庭成员的行为都应考虑到幼儿的成长,让自己的行为成为幼儿学习的正面榜样,不能出现一方面限制孩子一些行为,另一方面一些家庭成员却实施这些行为。如要求幼儿整理收拾好自己的玩具,结果家长自己的物品摆放很乱,需要的时候都找不到,这样很难让幼儿认同要求他们的观念。

(三)因材施教的原则

作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社会栋梁,但现在有很多家长不考虑幼儿实际情况,让孩子学画画、 学琴、学舞蹈、 学书法等项目,这就违背了教育规律,因为不考虑幼儿实际情况和喜好,硬加给孩子,只会让孩子厌烦。导致厌学情绪严重,对今后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家长应根据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给予适时适当的教育,也就是知人善教,这是十分重要的。实践证明,家长只有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才能把孩子培养成真正有用之才。

在如何发现幼儿的爱好方面,一方面要求家长细心观察,了解孩子擅长的和喜爱的。另一方面也要引导孩子发展健康向上的情趣和爱

好。一般来说,如果孩子在某件事物上的喜好持续2个月以上,可以说明孩子是真心喜好,家长可以鼓励和支持孩子学习了。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希望,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家长要自觉地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科学地掌握家庭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为全面提高我国人口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关内容

  • 论幼儿园课程改革问题及发展趋势
  • 论幼儿园课程改革问题及发展趋势 [摘要]幼儿园课程是决定幼儿教育成功的关键因素,如何有效改革幼儿园课程已成为学前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所谓幼儿园课程是指为了实现幼儿教育目的,帮助儿童获得良好的学习经验,促进儿童健康全面发展的活动总和.本文主要分析了幼儿园课程改革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明确了幼儿园课 ...

  • [幼儿园课程]自学指导书
  • <幼儿园课程>自学指导书 毛作祥编写 自学学时:64学时 推荐教材: 王春燕.幼儿园课程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1版. 参考资料: 1.冯晓霞.幼儿园课程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版. 2.朱家雄.幼儿园课程(第二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

  • 学前教育诊断与咨询复习资料整理.doc
  • 学前教育诊断与咨询 学前教育咨询(者):指咨询者通过语言.文字等媒介,对来访者的教育观念及教育行为施加的影响,从而帮助来访者解决在学前教育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 来访者:要求接受咨询服务并要求解决问题者. 学前教育诊断:指学前教育专家某个或某些学前教育当前的教育状态所作出的判断和鉴定. 幼儿园教师的角 ...

  • 学前教育原理自编重点2
  • 第1章 学前教育的基本问题 一.学前教育的内涵 1.学前教育的含义:是指旨在促进入学前儿童(0-6.7岁)的身心全面.健康与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与措施的总和. 2.学前教育的年龄范 围:○ 1西周时期10岁以前.○21902年6岁开始4年.○ 31904年3-7岁开始4年.○ 4美国0-3岁早教0-8 ...

  • 中班表演游戏中提高幼儿表演能力的指导策略
  • [摘要] 表演游戏是幼儿园游戏重要组成部分,它兼具"游戏性"和"表演性"的特性.在组织幼儿开展表演游戏时,首先要遵循原则就是"游戏性"先于"表演性".然而,在中班幼儿表演游戏开展的过程中,却普遍地存在着"嬉戏角 ...

  • 第五章_幼儿园教育的基本要素习题
  • 幼儿教育学习题第五章 幼儿园教育的基本要素 一.单项选择题 1.环境分为物质环境和( ). A.社会环境 B.精神环境 C.城市环境 D.局部环境 2.物质环境是学前教育存在与发展的( ). A.必备条件 B.主要条件 C.次要条件 D.生活条件 6.创设幼儿园环境时应考虑不同地区.不同条件幼儿园的 ...

  • 关于幼儿园区域活动设置与管理几点思考[论文]
  • 关于幼儿园区域活动设置与管理的几点思考 摘要:<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出了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之一是"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在幼儿园的活动室和可利用的地方,为幼儿创设灵活多样的活动区,供幼儿自由选择游戏活动,让幼儿真正成为环境 ...

  • 学前教育原理(讲义提纲)
  • 学前教育原理(讲义提纲) 第一章 学前教育与学前教育学 第一节 学前教育 一.学前教育的界定 教育:有目的.有意识地对人身心施加影响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学前教育:指从初生至六岁前的儿童教育. 包括: 婴儿教育:初生--三岁 幼儿教育:三岁--六岁 二.学前教育的实施形式 学前家庭教育:自古代就已存 ...

  • 2014电大[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 2014电大<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张宗麟所著______<幼稚园的社会>______第一次全面.系统地论述了"社会"领域教育的目标.内容.原则和方法等,精辟地分析了社会.儿童社会的实质,并以案例形式展示其丰硕的研究成果, 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