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在镜中我想恋爱,想被人爱,想被人需要。我想有自己的孩子……然而我知道,我不想只是找个男人嫁了,然后为他操持家务,成为他孩子的母亲,而自己什么也不是。我想为自己的人生做点儿什么——有自己的嗜好,获得成功和名望。
关于本套书
这些列传的传主皆一时俊彦,堪称国士。其人生跌宕起伏、壮怀激烈,折射出美利坚历史的波澜壮阔,理想的不同寻常。
行文简洁生动,叙事详略得当。读来令人时喜时悲,或击节,或扼腕,为美国之《史记》。
关于主编
系列主编:马克·C.卡恩斯(Mark C.Carnes),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系教授,美国历史学家学会(SAH)执行秘书长,著名的传记作者。与约翰·A.加拉蒂(John A. Garraty)共同主编了24卷本《美国国家传记》(American National Biography, 1999),被授予美国历史协会奖、美国图书协会的达茅斯奖和美国出版者协会的霍金斯奖。
分册简介
《安妮·哈钦森:清教徒的先知》,作者:蒂莫西·D.霍尔 Timothy D.Hall,中央密歇根大学历史教授,师从著名历史学家T.H.布林(T.H. Breen),主要研究方向为美国早期史、历史教学。现主持美国教育部资助的美国史教学项目。
《埃莉诺·罗斯福:私生活和公众生活》,作者:J.威廉·T.杨斯(J.William T.Youngs),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东华盛顿大学历史教授、系主任,《西北太平洋论坛》(Pacific Northwest Forum)杂志编辑,已经出版6部专著。
《贝蒂·弗里丹:个人即政治》,作者:苏珊·奥利弗受到弗里丹思想的鼓舞,花了8年时间,完成了乔治·华盛顿大学学士学位课程。之后,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获得史学博士学位。现在是洛杉矶地区喜瑞都学院(Cerritos College)的历史学教授。
《艾玛·戈德曼:美国式个人主义者》,作者:约翰·C.查尔伯格(John C. Chalberg),诺曼戴尔社区学院(Normandale Community College)历史教授,富布莱特学者。
《雨果·L·布莱克 : 美国自由主义的困境》,作者:托尼·A.弗里尔 Tony A.Freyer,亚拉巴马大学历史系和法学院教授、校杰出教授,哈佛商学院《商业史评论》编委会成员。已出版十余本专著。
《坐牛:拉科塔族追求独立的悖论》,作者:加里·克莱顿.安德森(Gary C.Anderson),俄克拉荷马大学历史教授,著名的印第安研究、美国早期史专家。
《罗伯特·F.肯尼迪:美国理想主义的终结》,作者:约瑟夫·A.巴勒莫(Joseph A.Palermo),加州大学萨克拉门托分校历史教授,研究方向为20世纪政治史。已出版8本专著,为美国当今最具影响力新闻博客网站赫芬顿邮报(The Huffington Post)撰写超过550篇文章。
《杰基·罗宾逊:美国困境》,作者:约翰·R.M.威尔逊(John R.M.Wilson),著名私立大学南加州先锋大学历史与政治科学系主任,研究方向为美国史、世界史、军事史等,已出版9本专著。获得过“南加州高校年度教师”奖。
《贝蒂·弗里丹:个人即政治》书摘|第一章 犹在镜中
犹在镜中我想恋爱,想被人爱,想被人需要。我想有自己的孩子……然而我知道,我不想只是找个男人嫁了,然后为他操持家务,成为他孩子的母亲,而自己什么也不是。我想为自己的人生做点儿什么——有自己的嗜好,获得成功和名望。
——贝蒂·戈尔茨坦《犹在镜中》(1938年)
(Betty Goldstein, “Through a Glass Darkly”,1938)
贝蒂·弗里丹还在高中时就决定了要如何度过她的人生。她想要结婚、生孩子,这都与当时的社会价值观相符。然而,她还想要更多,她想投身那些能够让她获得成就感的活动和职业,最好再能为她带来一定的社会认可。在此后的六十五年里,贝蒂·弗里丹从未动摇过当时的决定,她无法犹豫——她的价值观和抱负早在生命的头十七年里就已经树立了。
1921年2月4日,贝蒂·弗里丹出生在美国伊利诺伊州皮奥里亚市的普罗克特医院(Proctor Hospital),取名伊丽莎白(贝蒂)·娜奥米·戈尔茨坦(Elizabeth (Bettye) Naomi Goldstein),是戈尔茨坦夫妇的第一个孩子。18个月后,她的妹妹埃米(Amye)出生,1926年,家中又迎来了弟弟小哈里(Harry Jr.)。贝蒂在伊利诺伊州皮奥里亚市度过了她生命的头十七年半,这段生活以及犹太移民女儿的身份都是塑造她孩童时期的认知、学生时代的个性以及成年后在政治上的激进态度的关键因素。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皮奥里亚都被认为是美国传统价值观的阵地,这些传统价值观是从早期的欧洲移民那里一脉相承下来的思想传统——信奉基督教新教,遵循开国者关于自由与平等的政治主张。贝蒂生活在皮奥里亚时,犹太裔及非洲裔居民各占10万城市总人口的3%。作为少数族裔,生活在这座城市的犹太人意识到他们必须克制甚至抛弃自己的文化、宗教传统而去追求经济上的成功并获得社会认可。贝蒂的父亲哈里·戈尔茨坦(Harry Goldstein)先生显然深知这一点。
哈里·戈尔茨坦(1881~1943)是一个成功的移民。他出生在基辅市附近的小村庄,家里有13个孩子,他是老大。哈里的父母担心发生反犹太人的极端行动(即针对犹太人的有组织的大屠杀),决定离开俄罗斯,哈里也随之来到美国。和许多东欧犹太人一样,戈尔茨坦一家相信美国远离极端的反犹太主义,是安全的天堂,并且他们还能维护自己的不可剥夺的权利。这家人倾尽所有,搬到了密苏里州的圣路易丝市,心里充满了希望。哈里在少年时期就已经决定自食其力并搬到了皮奥里亚。为了挣钱,他推着手推车在市区购物中心的街角叫卖领扣。
戈尔茨坦移居皮奥里亚市显然是一个明智的决定。这是伊利诺伊州的第二大城市,人口逐年增长,经济基础多元而稳固。二十五六岁时,哈里已经攒够了钱,在他曾经叫卖领扣的地方开了家珠宝店。他成了家,但妻子几年后就过世了(尚未有关于戈尔茨坦第一任妻子的信息)。因为客源稳定,哈里在三十多岁时就已经在生意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广告称戈尔茨坦的商店是“中西部最好的珠宝店”。在贝蒂的记忆里,这家店就是皮奥里亚市的“蒂芙尼”。
贝蒂的母亲米丽娅姆·莉娅·霍维茨·戈尔茨坦(Miriam Leah Horwitz Goldstein)(1898~1988)是桑德尔(Sandor)和伯莎·霍维茨(Bertha Horwitz)的独生女。这夫妻俩也是犹太人,为了躲避贫困和压迫才离开故土匈牙利的。19世纪80年代,年轻的桑德尔来到圣路易丝市,进入了医学院。90年代,他又来到皮奥里亚市自己开业,娶了米丽娅姆的母亲。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霍维茨医生成了军医队的一名中尉。战后,他又加入了美国退伍军人协会(American Legion)皮奥里亚分会,成为最活跃的成员之一。为了表达他坚定的爱国主义情怀,霍维茨总在独立日和退伍军人节自豪地戴上军帽。
米丽娅姆·霍维茨在皮奥里亚市出生并接受教育,她已经成年的孩子以及那些熟识她的人都觉得她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待人苛刻的人,也承认她小巧的身材、棕色的眼睛、深色的头发都很引人注意。米丽娅姆在20世纪50年代前一直住在皮奥里亚。高中时,她表示想要就读史密斯学院(Smith College),但她父母认为在皮奥里亚市的布拉德利学院(Bradley College)念两年就够了。尽管很失望,但米丽娅姆没得可选,只好去了布拉德利。毕业后,她进入当地一家报社担任女性版面的作家和编辑,她很爱这份工作。
米丽娅姆是怎样认识哈里·戈尔茨坦的,我们无从得知,但他们决定于20世纪20年代早期结为夫妻。米丽娅姆的父母反对这桩婚事: 首先,戈尔茨坦是一个鳏夫,比他们的女儿大20岁;其次,米丽娅姆在美国出生,又取得了大学学位,而戈尔茨坦生于俄罗斯,几乎没有接受过正式的教育,就连说话都带着浓重的乡音。决心已定的米丽娅姆不顾父母的反对,于1920年2月3日同戈尔茨坦结婚,此时距她22岁生日只差几天。
尽管是第一代移民,哈里·戈尔茨坦却和他的妻子及亲戚一样,很期望被皮奥里亚土生土长、经济富有的上层中产阶级所接受。他加入了改革派犹太教,并且像皮奥里亚的成功商人一样参与社会和经济事务。戈尔茨坦也意识到,想要被上层中产阶级接受就意味着他新婚的妻子必须放弃报社的工作。他告诉米丽娅姆,“皮奥里亚最好的珠宝店”的老板得有一个不必工作的太太。
多年以后,米丽娅姆表达了对被迫停止工作的不满。但身为一个新婚妻子,她和她的丈夫一样,也想被当地的主流社交圈接受。何况,她很喜欢自己的新身份——22岁的米丽娅姆已经成了皮奥里亚市一位事业有成、富有、令人尊敬的商人的太太,这使她很有可能成为当地报纸社会版上的人物,而不是报纸记者。这样的机会对于米丽娅姆这样自知富有魅力和美貌并已习惯受到关注的年轻女士来说极具诱惑。
1924年,戈尔茨坦一家朝着融入上层中产阶级社交圈的目标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他们买下了位于布拉夫斯的一处房子,那里是当地最富裕的社区。尽管戈尔茨坦还负担不起面朝伊利诺伊河谷的维多利亚式豪华别墅,他们还是买下了正对着300英亩布拉德利公园的一座砖式房子,这座房子视野开阔,还有儿童游戏场和一个露天舞台。米丽娅姆在屋子里放了一架斯坦威袖珍型三角钢琴,在餐厅放了一张雕花的木制十二人餐桌。戈尔茨坦家雇了一个厨师和一个女佣,有些情况下还会雇一个临时司机。
从乏味的家务劳动中解脱出来后,米丽娅姆得以为家庭和自己建立起一个社交形象,在贝蒂眼里,她的母亲表现得完美无缺。如同这一阶层的其他女性,米丽娅姆打高尔夫和桥牌、骑马、游泳。她参加了两个犹太女性团体,又加入了当地的社区福利基金会(Community Chest)。她最大的乐趣莫过于和女性朋友举办阔绰的午宴和雅致的桥牌聚会。米丽娅姆也花相当多的时间和金钱来保养让她骄傲的容颜。她热衷于购物,雇裁缝度身定制套装和裙子,自认为是皮奥里亚市值得大家追随的时尚界领军人物之一。
哈里·戈尔茨坦作为一个俄罗斯犹太移民,很为能在布拉夫斯买下房子而自豪,而米丽娅姆,匈牙利犹太移民的女儿,同样也很享受成为当地最成功、最时髦女性的感觉。为使梦想成真,戈尔茨坦夫妇申请成为皮奥里亚乡村俱乐部的会员,这是城中最有声望的俱乐部,然而他们还是因为犹太人的身份被拒绝了。这一经历使戈尔茨坦夫妇意识到身为犹太人的他们仍处于社会精英阶层的边缘。
年幼的贝蒂并未注意到父母的沮丧。她每天早晨七点起床,总是和妹妹比赛谁先穿好衣服,以便可以在早餐前和父亲散步。晚餐后,他们一家人常常会开车穿过布拉德利公园的空地兜风。在一天结束之时,贝蒂的父母会聆听她的晚祷。她首先背诵传统的犹太祷词“听着,哦,以色列;主是我们的神,主只有一个”(Shema Yisrael)原文为Shema Yisrael:“Hear O Israel, the Lord our God, the Lord is One.”这句祷词被视为对信仰的声明,是每个犹太孩子学会的第一句祷词。接着再做传统的基督教祷告“此刻让我入睡”。
让贝蒂开心的是,她的父母用孩子们最喜欢的传统方式来庆祝圣诞节。贝蒂相信圣诞老人会来,她会把袜子挂在壁炉架上,琢磨圣诞老人究竟如何从细细的烟囱里下来。圣诞节的清晨,贝蒂总是和弟弟妹妹们坐在楼梯顶焦急地等父母示意他们查看圣诞老人带来的礼物。父亲更希望孩子们遵循他们自己的宗教传统庆祝光明节(Hanukkah, 犹太教节日),可对贝蒂来说,在烛台上点燃8支蜡烛远不如圣诞老人的到来有趣。
在贝蒂的少年时代,戈尔茨坦一家常到威斯康星州海沃德市的圆湖(Round Lake)垂钓营度暑假。哈里之所以选择这个度假点是因为他喜欢钓鱼,他也同贝蒂一起分享这份愉悦。“我父亲会带上我一起去钓鱼。”她后来写道,“我记得那种激动,梭鱼或鲈鱼上钩时的那种感觉,鱼竿一弯,你用力向上一拉然后开始收线。”
……………
《埃莉诺·罗斯福:私生活和公众生活》书摘
1930年,有个记者要写一篇关于“一个妻子当今的职责是什么”的文章,埃莉诺接受了他的采访并借此回顾了自己的婚姻。这个记者在奥尔巴尼州长官邸二楼一间宽敞的高屋顶的室内见到了埃莉诺。这间屋子很“有韵味”,放满了埃莉诺和富兰克林喜欢的手工艺品:“早期美国历史的完美再现”和“游艇、快艇和全装帆船的生机勃勃的景象”。这位记者告诉埃莉诺,有四个妇女建议他采访她,因为她是“现代妻子的完美代表”。
为了解释“妻子的职责”,埃莉诺把25年来的婚姻生活经历浓缩到了不超过一个小时的对话中。她认为,妻子至少是三个角色: 伙伴、母亲和主妇。当然第一个是最重要的。“现在,我们明白所有事情的成败都取决于丈夫和妻子的这种伙伴关系。”一些婚姻中,“吸血鬼丈夫”“无情”地统治着妻子;而另一些婚姻中,“吸血鬼妻子”仅仅是从丈夫身上一味索取,而“很少或从不回报”。埃莉诺说,相互间尊重是幸福婚姻的要素。一个女人要“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不要丢了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
丈夫和妻子怎么成为好伙伴?埃莉诺并未讨论亲密或是浪漫——这些元素早已从她的生活中销声匿迹了。相反,她认为存在“很多共同利益”,这才是伙伴关系的重要部分。“只有丈夫和妻子的共同利益才能使真正的婚姻发光!”这一定义使她和富兰克林的婚姻有了不少进步,特别是从露西·默瑟婚外恋之后。他们的政治伙伴关系在美国最为令人印象深刻。
但是埃莉诺没有告诉记者她告诉过南希、玛丽昂和安娜的话: 她和富兰克林之间有很大的鸿沟。在政治生活中,两人形成了同盟,成为伙伴,但是他们之间没有爱情,已经超过十年不同房了。在海德公园,他们甚至不会住在同一栋房子里: 埃莉诺只有在富兰克林有贵客或者需要她露面的时候才会在大房子里睡觉。
埃莉诺和富兰克林通过接触那些可以分享他们感情、幽默和雄心的人来满足自己对于亲密行为的需求。路易斯·豪是富兰克林的好朋友,他忠心却又不会锋芒毕露: 两个人都不会吝啬自己的批评和表扬。富兰克林的私人秘书米西·莱·汉德是一个活泼的同伴,她的陪伴是他和埃莉诺在一起时所没有的。从1920年富兰克林竞选副总统开始,米西·莱·汉德就已经开始为他工作了。她陪着他到沃姆斯普林斯,到佛罗里达群岛。一些认识他们的人怀疑他们有婚外恋: 有时可以看到在办公室里米西坐在富兰克林的大腿上,他的瘫痪并未影响他的性欲。但是没有确凿证据——比如像露西·默瑟的信件那样——显示他们两个在偷情。他们的偷情仅是猜测,但是他们的亲密却不是。在沃姆斯普林斯,一天忙完后,米西总是陪富兰克林一起喝鸡尾酒。在州长官邸里,埃莉诺不在奥尔巴尼时,她便是女主人。
同样的,埃莉诺只有和自己的朋友在一起时才是最放松、最自我的样子。在20世纪20年代,南希·库克和玛丽昂·迪克曼是她最好的伴侣。当她有了自己的房子之后,她们便会过来陪着她。当她批评富兰克林时,她们就听着;她想要教学,想要办家具工厂,她们就是她的同事。当然,她们的友谊和她与富兰克林的关系同时进行。埃莉诺如此感激米西·莱·汉德,可能在她陪着富兰克林到沃姆斯普林斯和佛罗里达群岛时,埃莉诺终于可以松一口气,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了。富兰克林也对南希和玛丽昂能够陪伴埃莉诺而心存感激。
虽然1932年埃莉诺大部分的密友都是女人,但是有一个例外,就是她生命里最有“男子汉气概”的保镖厄尔·米勒。他身体强壮,长相英俊,曾经做过拳击手、马术师和州警察。厄尔教埃莉诺如何骑马射击,外出时陪伴着她。他比她年轻许多——他的同事曾经嘲笑他保护一个“老螃蟹”,但是他被埃莉诺的热情所征服了。她喜欢这个年轻的保镖和他坚强的性格。在一部家庭电影里,埃莉诺扮演一个无知的女仆,而他则扮演绑架人的海盗。两人都很喜欢自己的工作。
两人一直都是好朋友,时有传言说两人是情人。埃莉诺的儿子詹姆斯确信他们“不仅仅是朋友”,猜测埃莉诺在与厄尔在一起时变成了“完全的女人”。但是,就富兰克林对于他们关系的认同和埃莉诺对安娜说的她对性的厌恶,很有可能他们是另外一种亲密关系,从彼此的性格中寻找互补——他被她成熟的气质吸引,而她则喜欢他年轻的活力。
其他方面,富兰克林仍旧是埃莉诺生命中的主要人物。如果他们不能成为浪漫的情侣,至少还是朋友。如果不能有性生活,至少还有共同的政治目标。当埃莉诺说因为共同的利益“使真正的婚姻发光”时,她有可能就是在描述自己的婚姻。
但是这也不是那么简单的。富兰克林与埃莉诺之间的平衡有时很微弱。他们仍在自己婚姻中抱有一丝丝希望,但是彼此都不能给予对方想要的;他们还在互相伤害。他们关系中灰暗的部分通常是隐藏起来的。但是一天下午在瓦尔基尔这种灰暗出现在了南希和玛丽昂面前。富兰克林住在大房子里,埃莉诺两天没见他了,他们彼此生气,但是只有他们两个知道为什么。最后,富兰克林开着那辆专门为他配置的手动福特车来到小屋,埃莉诺出门坐在车里和他谈了两个小时,然后他们就一起开车走了。
这些时刻也显示了他们试图克服憎恶,或至少掩盖。其他时刻都显示了一方是多么期望另一方的亲近。1931年,富兰克林试图说服埃莉诺和他一起去沃姆斯普林斯,但他害怕她不同意,于是便写信给安娜,告诉她自己是如何想见埃莉诺。安娜于是写信给埃莉诺,说父亲很少担心她众多的工作,演讲、上课和开会。父亲希望她可以在德亨特找一位代课老师,这样她就可以和父亲一起去佐治亚州休息一周了。“如果你觉得去沃姆斯普林斯可以让你休息,就去吧。父亲好像很想见到你。”安娜写道。
那一年萨拉在巴黎度假时染上肺炎。富兰克林乘船去法国把她接回来。他走了之后,埃莉诺看起来很不开心。她写信说:“我看起来特别累主要是因为我不愿意你离开,虽然我知道你最好这样做。我们真的是很依赖彼此,虽然我们可以为彼此做的不多。”这是埃莉诺写给富兰克林的最动情的句子了。尽管婚姻中有不合,但他们确实需要彼此。“爱你,我思念你,不愿想到你离我如此之远。”她总结道。
虽说很难分开,然而当两人之间保持一定距离时,两人的伙伴关系是最成功的,他们追逐不同的利益,有不同的朋友。有时,这些活动可以加强他们自己的关系,可以为他们共有的谈话和熟人提供素材。但是双方都不愿意完全进入彼此的生活。即使富兰克林希望,埃莉诺也不会和他去沃姆斯普林斯;尽管富兰克林想让埃莉诺和他一起去法国,她也不会和他去。富兰克林也不会考虑和她一起住在瓦尔基尔的小屋里。他们这种不言而喻的距离对他们的关系和交流时间都很重要。
到了1932年,埃莉诺和富兰克林的关系出现了几次危机,每次都威胁到埃莉诺的个人认同。露西·默瑟的事情让埃莉诺丧失了作为妻子的信心;富兰克林当选纽约州州长威胁着她自由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她经历过这几次,每次后都变得更加自信、更加坚强。但是1932年,她面临的事件看起来是个很大的灾难: 她的丈夫当选了美国总统。
许多美国妇女若有机会入住白宫会激动万分。就像男孩子们所接受的教育,没有任何事情比当选总统更加光荣,女孩子们则视成为第一夫人为最高荣誉。但是对于埃莉诺来说,这个位置让她必须重新捡回她一直所鄙视的传统的女性角色。
……
《美国传记》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作者:[美]马克·C.卡恩斯(Mark C.Carnes)
出版时间:2016年08月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在三大网店直接购买本书
感谢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提供图书资料
百道好书本月推荐第7本书,总第94本。
——end——
(本文编辑 安安)
犹在镜中我想恋爱,想被人爱,想被人需要。我想有自己的孩子……然而我知道,我不想只是找个男人嫁了,然后为他操持家务,成为他孩子的母亲,而自己什么也不是。我想为自己的人生做点儿什么——有自己的嗜好,获得成功和名望。
关于本套书
这些列传的传主皆一时俊彦,堪称国士。其人生跌宕起伏、壮怀激烈,折射出美利坚历史的波澜壮阔,理想的不同寻常。
行文简洁生动,叙事详略得当。读来令人时喜时悲,或击节,或扼腕,为美国之《史记》。
关于主编
系列主编:马克·C.卡恩斯(Mark C.Carnes),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系教授,美国历史学家学会(SAH)执行秘书长,著名的传记作者。与约翰·A.加拉蒂(John A. Garraty)共同主编了24卷本《美国国家传记》(American National Biography, 1999),被授予美国历史协会奖、美国图书协会的达茅斯奖和美国出版者协会的霍金斯奖。
分册简介
《安妮·哈钦森:清教徒的先知》,作者:蒂莫西·D.霍尔 Timothy D.Hall,中央密歇根大学历史教授,师从著名历史学家T.H.布林(T.H. Breen),主要研究方向为美国早期史、历史教学。现主持美国教育部资助的美国史教学项目。
《埃莉诺·罗斯福:私生活和公众生活》,作者:J.威廉·T.杨斯(J.William T.Youngs),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东华盛顿大学历史教授、系主任,《西北太平洋论坛》(Pacific Northwest Forum)杂志编辑,已经出版6部专著。
《贝蒂·弗里丹:个人即政治》,作者:苏珊·奥利弗受到弗里丹思想的鼓舞,花了8年时间,完成了乔治·华盛顿大学学士学位课程。之后,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获得史学博士学位。现在是洛杉矶地区喜瑞都学院(Cerritos College)的历史学教授。
《艾玛·戈德曼:美国式个人主义者》,作者:约翰·C.查尔伯格(John C. Chalberg),诺曼戴尔社区学院(Normandale Community College)历史教授,富布莱特学者。
《雨果·L·布莱克 : 美国自由主义的困境》,作者:托尼·A.弗里尔 Tony A.Freyer,亚拉巴马大学历史系和法学院教授、校杰出教授,哈佛商学院《商业史评论》编委会成员。已出版十余本专著。
《坐牛:拉科塔族追求独立的悖论》,作者:加里·克莱顿.安德森(Gary C.Anderson),俄克拉荷马大学历史教授,著名的印第安研究、美国早期史专家。
《罗伯特·F.肯尼迪:美国理想主义的终结》,作者:约瑟夫·A.巴勒莫(Joseph A.Palermo),加州大学萨克拉门托分校历史教授,研究方向为20世纪政治史。已出版8本专著,为美国当今最具影响力新闻博客网站赫芬顿邮报(The Huffington Post)撰写超过550篇文章。
《杰基·罗宾逊:美国困境》,作者:约翰·R.M.威尔逊(John R.M.Wilson),著名私立大学南加州先锋大学历史与政治科学系主任,研究方向为美国史、世界史、军事史等,已出版9本专著。获得过“南加州高校年度教师”奖。
《贝蒂·弗里丹:个人即政治》书摘|第一章 犹在镜中
犹在镜中我想恋爱,想被人爱,想被人需要。我想有自己的孩子……然而我知道,我不想只是找个男人嫁了,然后为他操持家务,成为他孩子的母亲,而自己什么也不是。我想为自己的人生做点儿什么——有自己的嗜好,获得成功和名望。
——贝蒂·戈尔茨坦《犹在镜中》(1938年)
(Betty Goldstein, “Through a Glass Darkly”,1938)
贝蒂·弗里丹还在高中时就决定了要如何度过她的人生。她想要结婚、生孩子,这都与当时的社会价值观相符。然而,她还想要更多,她想投身那些能够让她获得成就感的活动和职业,最好再能为她带来一定的社会认可。在此后的六十五年里,贝蒂·弗里丹从未动摇过当时的决定,她无法犹豫——她的价值观和抱负早在生命的头十七年里就已经树立了。
1921年2月4日,贝蒂·弗里丹出生在美国伊利诺伊州皮奥里亚市的普罗克特医院(Proctor Hospital),取名伊丽莎白(贝蒂)·娜奥米·戈尔茨坦(Elizabeth (Bettye) Naomi Goldstein),是戈尔茨坦夫妇的第一个孩子。18个月后,她的妹妹埃米(Amye)出生,1926年,家中又迎来了弟弟小哈里(Harry Jr.)。贝蒂在伊利诺伊州皮奥里亚市度过了她生命的头十七年半,这段生活以及犹太移民女儿的身份都是塑造她孩童时期的认知、学生时代的个性以及成年后在政治上的激进态度的关键因素。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皮奥里亚都被认为是美国传统价值观的阵地,这些传统价值观是从早期的欧洲移民那里一脉相承下来的思想传统——信奉基督教新教,遵循开国者关于自由与平等的政治主张。贝蒂生活在皮奥里亚时,犹太裔及非洲裔居民各占10万城市总人口的3%。作为少数族裔,生活在这座城市的犹太人意识到他们必须克制甚至抛弃自己的文化、宗教传统而去追求经济上的成功并获得社会认可。贝蒂的父亲哈里·戈尔茨坦(Harry Goldstein)先生显然深知这一点。
哈里·戈尔茨坦(1881~1943)是一个成功的移民。他出生在基辅市附近的小村庄,家里有13个孩子,他是老大。哈里的父母担心发生反犹太人的极端行动(即针对犹太人的有组织的大屠杀),决定离开俄罗斯,哈里也随之来到美国。和许多东欧犹太人一样,戈尔茨坦一家相信美国远离极端的反犹太主义,是安全的天堂,并且他们还能维护自己的不可剥夺的权利。这家人倾尽所有,搬到了密苏里州的圣路易丝市,心里充满了希望。哈里在少年时期就已经决定自食其力并搬到了皮奥里亚。为了挣钱,他推着手推车在市区购物中心的街角叫卖领扣。
戈尔茨坦移居皮奥里亚市显然是一个明智的决定。这是伊利诺伊州的第二大城市,人口逐年增长,经济基础多元而稳固。二十五六岁时,哈里已经攒够了钱,在他曾经叫卖领扣的地方开了家珠宝店。他成了家,但妻子几年后就过世了(尚未有关于戈尔茨坦第一任妻子的信息)。因为客源稳定,哈里在三十多岁时就已经在生意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广告称戈尔茨坦的商店是“中西部最好的珠宝店”。在贝蒂的记忆里,这家店就是皮奥里亚市的“蒂芙尼”。
贝蒂的母亲米丽娅姆·莉娅·霍维茨·戈尔茨坦(Miriam Leah Horwitz Goldstein)(1898~1988)是桑德尔(Sandor)和伯莎·霍维茨(Bertha Horwitz)的独生女。这夫妻俩也是犹太人,为了躲避贫困和压迫才离开故土匈牙利的。19世纪80年代,年轻的桑德尔来到圣路易丝市,进入了医学院。90年代,他又来到皮奥里亚市自己开业,娶了米丽娅姆的母亲。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霍维茨医生成了军医队的一名中尉。战后,他又加入了美国退伍军人协会(American Legion)皮奥里亚分会,成为最活跃的成员之一。为了表达他坚定的爱国主义情怀,霍维茨总在独立日和退伍军人节自豪地戴上军帽。
米丽娅姆·霍维茨在皮奥里亚市出生并接受教育,她已经成年的孩子以及那些熟识她的人都觉得她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待人苛刻的人,也承认她小巧的身材、棕色的眼睛、深色的头发都很引人注意。米丽娅姆在20世纪50年代前一直住在皮奥里亚。高中时,她表示想要就读史密斯学院(Smith College),但她父母认为在皮奥里亚市的布拉德利学院(Bradley College)念两年就够了。尽管很失望,但米丽娅姆没得可选,只好去了布拉德利。毕业后,她进入当地一家报社担任女性版面的作家和编辑,她很爱这份工作。
米丽娅姆是怎样认识哈里·戈尔茨坦的,我们无从得知,但他们决定于20世纪20年代早期结为夫妻。米丽娅姆的父母反对这桩婚事: 首先,戈尔茨坦是一个鳏夫,比他们的女儿大20岁;其次,米丽娅姆在美国出生,又取得了大学学位,而戈尔茨坦生于俄罗斯,几乎没有接受过正式的教育,就连说话都带着浓重的乡音。决心已定的米丽娅姆不顾父母的反对,于1920年2月3日同戈尔茨坦结婚,此时距她22岁生日只差几天。
尽管是第一代移民,哈里·戈尔茨坦却和他的妻子及亲戚一样,很期望被皮奥里亚土生土长、经济富有的上层中产阶级所接受。他加入了改革派犹太教,并且像皮奥里亚的成功商人一样参与社会和经济事务。戈尔茨坦也意识到,想要被上层中产阶级接受就意味着他新婚的妻子必须放弃报社的工作。他告诉米丽娅姆,“皮奥里亚最好的珠宝店”的老板得有一个不必工作的太太。
多年以后,米丽娅姆表达了对被迫停止工作的不满。但身为一个新婚妻子,她和她的丈夫一样,也想被当地的主流社交圈接受。何况,她很喜欢自己的新身份——22岁的米丽娅姆已经成了皮奥里亚市一位事业有成、富有、令人尊敬的商人的太太,这使她很有可能成为当地报纸社会版上的人物,而不是报纸记者。这样的机会对于米丽娅姆这样自知富有魅力和美貌并已习惯受到关注的年轻女士来说极具诱惑。
1924年,戈尔茨坦一家朝着融入上层中产阶级社交圈的目标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他们买下了位于布拉夫斯的一处房子,那里是当地最富裕的社区。尽管戈尔茨坦还负担不起面朝伊利诺伊河谷的维多利亚式豪华别墅,他们还是买下了正对着300英亩布拉德利公园的一座砖式房子,这座房子视野开阔,还有儿童游戏场和一个露天舞台。米丽娅姆在屋子里放了一架斯坦威袖珍型三角钢琴,在餐厅放了一张雕花的木制十二人餐桌。戈尔茨坦家雇了一个厨师和一个女佣,有些情况下还会雇一个临时司机。
从乏味的家务劳动中解脱出来后,米丽娅姆得以为家庭和自己建立起一个社交形象,在贝蒂眼里,她的母亲表现得完美无缺。如同这一阶层的其他女性,米丽娅姆打高尔夫和桥牌、骑马、游泳。她参加了两个犹太女性团体,又加入了当地的社区福利基金会(Community Chest)。她最大的乐趣莫过于和女性朋友举办阔绰的午宴和雅致的桥牌聚会。米丽娅姆也花相当多的时间和金钱来保养让她骄傲的容颜。她热衷于购物,雇裁缝度身定制套装和裙子,自认为是皮奥里亚市值得大家追随的时尚界领军人物之一。
哈里·戈尔茨坦作为一个俄罗斯犹太移民,很为能在布拉夫斯买下房子而自豪,而米丽娅姆,匈牙利犹太移民的女儿,同样也很享受成为当地最成功、最时髦女性的感觉。为使梦想成真,戈尔茨坦夫妇申请成为皮奥里亚乡村俱乐部的会员,这是城中最有声望的俱乐部,然而他们还是因为犹太人的身份被拒绝了。这一经历使戈尔茨坦夫妇意识到身为犹太人的他们仍处于社会精英阶层的边缘。
年幼的贝蒂并未注意到父母的沮丧。她每天早晨七点起床,总是和妹妹比赛谁先穿好衣服,以便可以在早餐前和父亲散步。晚餐后,他们一家人常常会开车穿过布拉德利公园的空地兜风。在一天结束之时,贝蒂的父母会聆听她的晚祷。她首先背诵传统的犹太祷词“听着,哦,以色列;主是我们的神,主只有一个”(Shema Yisrael)原文为Shema Yisrael:“Hear O Israel, the Lord our God, the Lord is One.”这句祷词被视为对信仰的声明,是每个犹太孩子学会的第一句祷词。接着再做传统的基督教祷告“此刻让我入睡”。
让贝蒂开心的是,她的父母用孩子们最喜欢的传统方式来庆祝圣诞节。贝蒂相信圣诞老人会来,她会把袜子挂在壁炉架上,琢磨圣诞老人究竟如何从细细的烟囱里下来。圣诞节的清晨,贝蒂总是和弟弟妹妹们坐在楼梯顶焦急地等父母示意他们查看圣诞老人带来的礼物。父亲更希望孩子们遵循他们自己的宗教传统庆祝光明节(Hanukkah, 犹太教节日),可对贝蒂来说,在烛台上点燃8支蜡烛远不如圣诞老人的到来有趣。
在贝蒂的少年时代,戈尔茨坦一家常到威斯康星州海沃德市的圆湖(Round Lake)垂钓营度暑假。哈里之所以选择这个度假点是因为他喜欢钓鱼,他也同贝蒂一起分享这份愉悦。“我父亲会带上我一起去钓鱼。”她后来写道,“我记得那种激动,梭鱼或鲈鱼上钩时的那种感觉,鱼竿一弯,你用力向上一拉然后开始收线。”
……………
《埃莉诺·罗斯福:私生活和公众生活》书摘
1930年,有个记者要写一篇关于“一个妻子当今的职责是什么”的文章,埃莉诺接受了他的采访并借此回顾了自己的婚姻。这个记者在奥尔巴尼州长官邸二楼一间宽敞的高屋顶的室内见到了埃莉诺。这间屋子很“有韵味”,放满了埃莉诺和富兰克林喜欢的手工艺品:“早期美国历史的完美再现”和“游艇、快艇和全装帆船的生机勃勃的景象”。这位记者告诉埃莉诺,有四个妇女建议他采访她,因为她是“现代妻子的完美代表”。
为了解释“妻子的职责”,埃莉诺把25年来的婚姻生活经历浓缩到了不超过一个小时的对话中。她认为,妻子至少是三个角色: 伙伴、母亲和主妇。当然第一个是最重要的。“现在,我们明白所有事情的成败都取决于丈夫和妻子的这种伙伴关系。”一些婚姻中,“吸血鬼丈夫”“无情”地统治着妻子;而另一些婚姻中,“吸血鬼妻子”仅仅是从丈夫身上一味索取,而“很少或从不回报”。埃莉诺说,相互间尊重是幸福婚姻的要素。一个女人要“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不要丢了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
丈夫和妻子怎么成为好伙伴?埃莉诺并未讨论亲密或是浪漫——这些元素早已从她的生活中销声匿迹了。相反,她认为存在“很多共同利益”,这才是伙伴关系的重要部分。“只有丈夫和妻子的共同利益才能使真正的婚姻发光!”这一定义使她和富兰克林的婚姻有了不少进步,特别是从露西·默瑟婚外恋之后。他们的政治伙伴关系在美国最为令人印象深刻。
但是埃莉诺没有告诉记者她告诉过南希、玛丽昂和安娜的话: 她和富兰克林之间有很大的鸿沟。在政治生活中,两人形成了同盟,成为伙伴,但是他们之间没有爱情,已经超过十年不同房了。在海德公园,他们甚至不会住在同一栋房子里: 埃莉诺只有在富兰克林有贵客或者需要她露面的时候才会在大房子里睡觉。
埃莉诺和富兰克林通过接触那些可以分享他们感情、幽默和雄心的人来满足自己对于亲密行为的需求。路易斯·豪是富兰克林的好朋友,他忠心却又不会锋芒毕露: 两个人都不会吝啬自己的批评和表扬。富兰克林的私人秘书米西·莱·汉德是一个活泼的同伴,她的陪伴是他和埃莉诺在一起时所没有的。从1920年富兰克林竞选副总统开始,米西·莱·汉德就已经开始为他工作了。她陪着他到沃姆斯普林斯,到佛罗里达群岛。一些认识他们的人怀疑他们有婚外恋: 有时可以看到在办公室里米西坐在富兰克林的大腿上,他的瘫痪并未影响他的性欲。但是没有确凿证据——比如像露西·默瑟的信件那样——显示他们两个在偷情。他们的偷情仅是猜测,但是他们的亲密却不是。在沃姆斯普林斯,一天忙完后,米西总是陪富兰克林一起喝鸡尾酒。在州长官邸里,埃莉诺不在奥尔巴尼时,她便是女主人。
同样的,埃莉诺只有和自己的朋友在一起时才是最放松、最自我的样子。在20世纪20年代,南希·库克和玛丽昂·迪克曼是她最好的伴侣。当她有了自己的房子之后,她们便会过来陪着她。当她批评富兰克林时,她们就听着;她想要教学,想要办家具工厂,她们就是她的同事。当然,她们的友谊和她与富兰克林的关系同时进行。埃莉诺如此感激米西·莱·汉德,可能在她陪着富兰克林到沃姆斯普林斯和佛罗里达群岛时,埃莉诺终于可以松一口气,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了。富兰克林也对南希和玛丽昂能够陪伴埃莉诺而心存感激。
虽然1932年埃莉诺大部分的密友都是女人,但是有一个例外,就是她生命里最有“男子汉气概”的保镖厄尔·米勒。他身体强壮,长相英俊,曾经做过拳击手、马术师和州警察。厄尔教埃莉诺如何骑马射击,外出时陪伴着她。他比她年轻许多——他的同事曾经嘲笑他保护一个“老螃蟹”,但是他被埃莉诺的热情所征服了。她喜欢这个年轻的保镖和他坚强的性格。在一部家庭电影里,埃莉诺扮演一个无知的女仆,而他则扮演绑架人的海盗。两人都很喜欢自己的工作。
两人一直都是好朋友,时有传言说两人是情人。埃莉诺的儿子詹姆斯确信他们“不仅仅是朋友”,猜测埃莉诺在与厄尔在一起时变成了“完全的女人”。但是,就富兰克林对于他们关系的认同和埃莉诺对安娜说的她对性的厌恶,很有可能他们是另外一种亲密关系,从彼此的性格中寻找互补——他被她成熟的气质吸引,而她则喜欢他年轻的活力。
其他方面,富兰克林仍旧是埃莉诺生命中的主要人物。如果他们不能成为浪漫的情侣,至少还是朋友。如果不能有性生活,至少还有共同的政治目标。当埃莉诺说因为共同的利益“使真正的婚姻发光”时,她有可能就是在描述自己的婚姻。
但是这也不是那么简单的。富兰克林与埃莉诺之间的平衡有时很微弱。他们仍在自己婚姻中抱有一丝丝希望,但是彼此都不能给予对方想要的;他们还在互相伤害。他们关系中灰暗的部分通常是隐藏起来的。但是一天下午在瓦尔基尔这种灰暗出现在了南希和玛丽昂面前。富兰克林住在大房子里,埃莉诺两天没见他了,他们彼此生气,但是只有他们两个知道为什么。最后,富兰克林开着那辆专门为他配置的手动福特车来到小屋,埃莉诺出门坐在车里和他谈了两个小时,然后他们就一起开车走了。
这些时刻也显示了他们试图克服憎恶,或至少掩盖。其他时刻都显示了一方是多么期望另一方的亲近。1931年,富兰克林试图说服埃莉诺和他一起去沃姆斯普林斯,但他害怕她不同意,于是便写信给安娜,告诉她自己是如何想见埃莉诺。安娜于是写信给埃莉诺,说父亲很少担心她众多的工作,演讲、上课和开会。父亲希望她可以在德亨特找一位代课老师,这样她就可以和父亲一起去佐治亚州休息一周了。“如果你觉得去沃姆斯普林斯可以让你休息,就去吧。父亲好像很想见到你。”安娜写道。
那一年萨拉在巴黎度假时染上肺炎。富兰克林乘船去法国把她接回来。他走了之后,埃莉诺看起来很不开心。她写信说:“我看起来特别累主要是因为我不愿意你离开,虽然我知道你最好这样做。我们真的是很依赖彼此,虽然我们可以为彼此做的不多。”这是埃莉诺写给富兰克林的最动情的句子了。尽管婚姻中有不合,但他们确实需要彼此。“爱你,我思念你,不愿想到你离我如此之远。”她总结道。
虽说很难分开,然而当两人之间保持一定距离时,两人的伙伴关系是最成功的,他们追逐不同的利益,有不同的朋友。有时,这些活动可以加强他们自己的关系,可以为他们共有的谈话和熟人提供素材。但是双方都不愿意完全进入彼此的生活。即使富兰克林希望,埃莉诺也不会和他去沃姆斯普林斯;尽管富兰克林想让埃莉诺和他一起去法国,她也不会和他去。富兰克林也不会考虑和她一起住在瓦尔基尔的小屋里。他们这种不言而喻的距离对他们的关系和交流时间都很重要。
到了1932年,埃莉诺和富兰克林的关系出现了几次危机,每次都威胁到埃莉诺的个人认同。露西·默瑟的事情让埃莉诺丧失了作为妻子的信心;富兰克林当选纽约州州长威胁着她自由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她经历过这几次,每次后都变得更加自信、更加坚强。但是1932年,她面临的事件看起来是个很大的灾难: 她的丈夫当选了美国总统。
许多美国妇女若有机会入住白宫会激动万分。就像男孩子们所接受的教育,没有任何事情比当选总统更加光荣,女孩子们则视成为第一夫人为最高荣誉。但是对于埃莉诺来说,这个位置让她必须重新捡回她一直所鄙视的传统的女性角色。
……
《美国传记》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作者:[美]马克·C.卡恩斯(Mark C.Carnes)
出版时间:2016年08月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在三大网店直接购买本书
感谢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提供图书资料
百道好书本月推荐第7本书,总第94本。
——end——
(本文编辑 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