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心路历程

我的心路历程

注重过程的萌芽是在高中的时候显现的。到现在为止,我一直主张享受过程,不要注重结果。李白是多么地豪放啊!“古来万事东流水”,还有那句被人们熟知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自从读到这些诗句,我就更加地确信自己的想法是对的。我一直觉得一个人成功的背后肯定有一个量的积累,积累的过程就是点点滴滴中体现的优异,这不仅是某一个单一方面,而是多方面优秀综合的结果,这个积累的过程就注定了能否成功。所以只要有可能就抓住机遇让自己优秀吧!每天积累一点使自己进步的正能量,当要面对一个复杂的社会环境时就多了一份从容。我座右铭就是:点点滴滴都是生活。

高中生活是令人厌烦的,没有自由,一点也不民主。有的只是大量习题的训练和老师反反复复的灌输。不过,追求知识有一种精神慰藉的作用。我隐约地感觉到文化的魅力,无论是感性或理性,都有某种引人入胜的魔力。虽然我感受到的有点肤浅,还不是那么深刻。但我孕育了一个念头:学习本身就是一个享受的过程。的确,我也发现学习非常优秀的学生在享受着这个过程。但像我这样学习一般的人就很难在知识上获得精神支柱。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呢?当然学习好的学生懂得多,成绩好,得到了很多赞扬。但这些都不是关键。关键是他们的认知能力强,通过学习的磨练,在精神品格方面也发生了改变。学习的乐趣和良好的习惯在他们身上都显现了。我们学习一般的会因为一个小小疑惑的解决或掌握一个原理奥妙而欣喜不已,这种事还具有不可预知性,也许你一周就高兴那么一两次。也许早上还兴奋地向别人解释“为什么”,下午就接连受挫,做这个科目的题不顺利,做那个科目的题也不顺利。可能经不住阻碍的考验,就得过且过混日子了。学习一般的学生获得的乐趣是偶然性的。碰到一连串问题就妥协了。优秀的学生相当于是真正地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每天都很充实,如果遇到问题也会从容应对。久而久之形成了良好的习惯。学习的乐趣会使他投入更多。良好的习惯会让学习的乐趣更持久。这是一个良性循环,有乐趣就会有良好的习惯,而良好的习惯会使乐趣倍增。而相反地,一般的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就放弃了,不好的学习习惯也就养成了。这也可以说是一个恶性循环。

除过乐趣和良好的习惯外,最关键的因素——认知是不容忽视的。对于自己

经验过的事情,我们总是自信满满的。就比如说有人怀疑你骑自行车不能绕操场一圈,这里的绕一圈没什么特别的含义。这个时候,你就会义无反顾地反驳他,并且可能会表演给他看。可以此类推,如果你了解并完全掌握某一方面的知识,你与别人辩论有关这方面的问题时,你就会自信从容地应对他的反驳,可能刚开始他反驳得你哑口无言,可你依然相信自己是对的。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也许有可能他的反驳也会变成你所发言论的佐证。现在的问题就是:我们如何使自己的认知更加强大?去认识更多的事物。

对于同样的内容,通过一种方式向所有的学生传达。能被认知接受的差异很大。就比如说《马克思主义》,我们大学里的每一个学生都曾学习过这门课,感兴趣的人有几个?但同样年龄的毛泽东就通过自己的阅读喜欢上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他是真心地拥护这个具有科学性的定义。那个时候,搞党组织活动可是要杀头的,没有赤子之心是不可能去拥护的。毛泽东读懂了,他懂了就改变了我们的名族命运。他是在古典文化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不曾拜师学艺,却精通打仗奥义,不曾拥有名校背景,去做了以为政治领袖。中华人话的营养让他有了无穷的智慧,使他永垂不朽。他自己也爱读书,《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经典作品被他内敛为自己的智慧。他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在古典文化的滋润下他发声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叩天一问真是惊人。不难看出他在青年时期就胸怀天下。他正确的解读了古人的聪明才智,同时化为自己头脑中的东西,把这些智慧用于治理天下上。在康德哲学中,就明确指出了人的认识能力有哪些,每个人都具备。为什么伟人很好的运用了,我们普通人去却不能有所发挥甚至是望而却步!我们普通人如何更好的运用这些能力值得我们深思,这是一个很系统也是很复杂的问题。

虽然说我们普通人对于某些东西不能很好的接受(认知能力有限),但是我们要深信我们自己有能力,也具备条件去认知和把握一切。在大学的专业课学习中,陌生的理论是不易被我们所感知的,有时候学习真的很无聊,在自由的前提下,也许沃恩就放纵了。有的同学喜欢玩游戏,讨论起游戏了,劲头十足,也是自信满满。在网上观摩了视频之后,再在玩游戏时加以运用,这种轻而易举被认知的东西,加上游戏本身的乐趣,自然而然,学习就被抛之脑后了。有谁会在搞了半天还一团乱麻理不出头绪来之后仍不放弃?这样的人很少,这种乱麻式的思考毫

无乐趣可言嘛!平日里无法掌握的学习乐趣使我有了想做简单事情的念头。于是在假期我就去了电子厂,专注的去做简单的事情,日子过得很不充实。由于自身的性格的问题,在面对一些问题时难免犯了一些老毛病,多了一些无所谓的顾虑。充实的日子总能给人积极向上的心态,唤起生活的热情,有时候在快节奏的生活之后饿着肚子去吃饭,忙碌之后的暂停期间是很美好的,走在路上,觉得这个世界的一切都那么的美好。就连饿着肚子排队也没以前的那种浮躁,有一颗平静的心,心胸也比以前宽广了。每当早上起床,走在路上,一想到自己又要过充实的一天,如果再家里,可能把所有的时间都荒废了。在外面和别人交往,多少是要面临问题的,遇到问题总有考验自己的时候,所以在外面打工也能锻炼自己。在与工友相处的日子,我发现不论是员工还是上级主管都是有典型的性格特点。主管的性格特征是由其职位锻炼的,他们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对工作的热情。他们不是混日子,是真心地在过生活。因为生活的精神支撑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事业。其实每个人身上都有潜在的能量未被发掘出来,普通员工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一支劳力军。每个人都是二十多岁,都过着单调又有点无聊的生活,工作中偶而展现的聪明才智是令人惊讶的,只不过环境可能使他们的各种能力都被冷封了,未被唤醒起来。国人的幸福很大程度上要在他们身上体现。如果他们进步了,有了丰富的生活和展示自我的平台,那就代表国家在进步了。

由打工的经历,我看到了职位可以造就一个人坚强的意志,可以锻炼有生活热情的人。把人当做工具的背景下,也会导致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断送塑造自我的机遇。一个人如果再适应的环境下,通过适当的方式去引导下,那么他的各个方面的能力就会被开发的很好,尤其是在二十多岁的这个人生黄金年龄段,如果没有塑造自我的意识和塑造自我的心态,那么这个人这辈子就都注定很难会有所改变。反观我们的应试教育教授我们的能力,这样的教育体制的确造就了一批认知能力超强的人才,其他的普通人所获得的仅仅是模仿能力,或者是说反有的一点经验知识而已。难道我们以后要靠模仿和经验吃饭吗?我们的国家要发展,靠这样的培养模式肯定是不行的。

经验性的东西可以给人达到功利性的目的提供支撑在掌握了一门技艺的过程中,也会塑造出优秀的意志品格,但这毕竟只造就了一部分人的才华。我们应该找一种科学的方式让更多的人去了解更加纯粹的知识。塑造每个人的灵魂,艺术

性的东西是纯粹的,文学音乐等艺术方面的瑰宝,除去本身所具有的技巧外,它会对读者进行心灵的熏陶,使其更加的丰富。我们的应试教育就需要在艺术教育方面加强,只有在心灵上得到安顿净化之后,人的理性思维才会更加的活跃,单纯的理性思维是无法得以自我突破的。在全社会都在呼吁创新的今天,我们更加的需要灵动的思维,需要别具一格的创意。最纯粹性的知识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我时常有一个假设,李白有一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句话如果被《平凡的世界》中的主人公孙少安所读到,那么他还会不会放弃田晓霞呢?中华文化瑰丽奇特,无比丰富,足以慰藉人的心灵。一句诗词可能改变一个人的价值取向,诗歌给予人的快慰之情是恒久的。无论你在何时想起,它都散发着同样的魅力,具有永恒性和不可替代性,是安顿心灵的最好方式。

说起认知,除了纯粹性的知识和经验性知识被接受之外,最普通的现象是我们目前的表达能力已远不如古人了。以前只有《四书五经》等经典作品,大家都得读,即使做不了官,但最起码的典故出处还是略知一二。现在我们队《四书五经》有了解多少呢?古人的所有概念和印象性的东西到我们这里就陌生了。现在搞古典文学的只有那么一部分人。高雅的文化的普及远不如古代。这并不是说我们非得去复古,去像古代那样搞,不是的。是我们要有延续文化丰富自我的意识。“不读《诗经》无以言。”我们现在的有效沟通太少了。而且随着所处社会地位的不同,差异很大。越是自居高端职位的人,越是有较强的理解力,接受力。大多数普通人之间的交流总是缺乏一种“同情的理解”。交流的深度有限了,又是在简单的额层面上有所触及。“让每个人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是总书记的期待和指示。可是如果我们连最基本的出彩能力------在普遍接受认同的前提下,就是人们心中有更多的表达知觉印象的材料,更好的被他人所理解。那我们还在谈什么出彩呢?

我有一个目标:找到一种恰当方式让每个人都能更多的去认识自己经验外的事情,找到一个不错的途径去激发人们的艺术活力。让更多的人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在自信从容的状态下面对自己所遇到的一切。等到我们每个人精神都充实了,生活热情高涨了,我们也会涌现出一大批有所创新能力的科学家,有散发激情活力的社会组织,有关注度超高的国家教育大选,有多才多艺且胸怀大志的仁人志士。到那时,我们就真正的强大了。整个社会的这台大机器,运转起来将

会更有效,人们关注的不是房价,不是交友相争和有大牌明星的娱乐节目。可能会以诗会友,讨论精神层面的东西会更加的普遍。这也算是我的梦想。活着就是要理解你所面临的的社会所面临的的大问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祝愿我们每个人的未来都更加的美好!

我的心路历程

注重过程的萌芽是在高中的时候显现的。到现在为止,我一直主张享受过程,不要注重结果。李白是多么地豪放啊!“古来万事东流水”,还有那句被人们熟知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自从读到这些诗句,我就更加地确信自己的想法是对的。我一直觉得一个人成功的背后肯定有一个量的积累,积累的过程就是点点滴滴中体现的优异,这不仅是某一个单一方面,而是多方面优秀综合的结果,这个积累的过程就注定了能否成功。所以只要有可能就抓住机遇让自己优秀吧!每天积累一点使自己进步的正能量,当要面对一个复杂的社会环境时就多了一份从容。我座右铭就是:点点滴滴都是生活。

高中生活是令人厌烦的,没有自由,一点也不民主。有的只是大量习题的训练和老师反反复复的灌输。不过,追求知识有一种精神慰藉的作用。我隐约地感觉到文化的魅力,无论是感性或理性,都有某种引人入胜的魔力。虽然我感受到的有点肤浅,还不是那么深刻。但我孕育了一个念头:学习本身就是一个享受的过程。的确,我也发现学习非常优秀的学生在享受着这个过程。但像我这样学习一般的人就很难在知识上获得精神支柱。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呢?当然学习好的学生懂得多,成绩好,得到了很多赞扬。但这些都不是关键。关键是他们的认知能力强,通过学习的磨练,在精神品格方面也发生了改变。学习的乐趣和良好的习惯在他们身上都显现了。我们学习一般的会因为一个小小疑惑的解决或掌握一个原理奥妙而欣喜不已,这种事还具有不可预知性,也许你一周就高兴那么一两次。也许早上还兴奋地向别人解释“为什么”,下午就接连受挫,做这个科目的题不顺利,做那个科目的题也不顺利。可能经不住阻碍的考验,就得过且过混日子了。学习一般的学生获得的乐趣是偶然性的。碰到一连串问题就妥协了。优秀的学生相当于是真正地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每天都很充实,如果遇到问题也会从容应对。久而久之形成了良好的习惯。学习的乐趣会使他投入更多。良好的习惯会让学习的乐趣更持久。这是一个良性循环,有乐趣就会有良好的习惯,而良好的习惯会使乐趣倍增。而相反地,一般的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就放弃了,不好的学习习惯也就养成了。这也可以说是一个恶性循环。

除过乐趣和良好的习惯外,最关键的因素——认知是不容忽视的。对于自己

经验过的事情,我们总是自信满满的。就比如说有人怀疑你骑自行车不能绕操场一圈,这里的绕一圈没什么特别的含义。这个时候,你就会义无反顾地反驳他,并且可能会表演给他看。可以此类推,如果你了解并完全掌握某一方面的知识,你与别人辩论有关这方面的问题时,你就会自信从容地应对他的反驳,可能刚开始他反驳得你哑口无言,可你依然相信自己是对的。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也许有可能他的反驳也会变成你所发言论的佐证。现在的问题就是:我们如何使自己的认知更加强大?去认识更多的事物。

对于同样的内容,通过一种方式向所有的学生传达。能被认知接受的差异很大。就比如说《马克思主义》,我们大学里的每一个学生都曾学习过这门课,感兴趣的人有几个?但同样年龄的毛泽东就通过自己的阅读喜欢上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他是真心地拥护这个具有科学性的定义。那个时候,搞党组织活动可是要杀头的,没有赤子之心是不可能去拥护的。毛泽东读懂了,他懂了就改变了我们的名族命运。他是在古典文化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不曾拜师学艺,却精通打仗奥义,不曾拥有名校背景,去做了以为政治领袖。中华人话的营养让他有了无穷的智慧,使他永垂不朽。他自己也爱读书,《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经典作品被他内敛为自己的智慧。他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在古典文化的滋润下他发声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叩天一问真是惊人。不难看出他在青年时期就胸怀天下。他正确的解读了古人的聪明才智,同时化为自己头脑中的东西,把这些智慧用于治理天下上。在康德哲学中,就明确指出了人的认识能力有哪些,每个人都具备。为什么伟人很好的运用了,我们普通人去却不能有所发挥甚至是望而却步!我们普通人如何更好的运用这些能力值得我们深思,这是一个很系统也是很复杂的问题。

虽然说我们普通人对于某些东西不能很好的接受(认知能力有限),但是我们要深信我们自己有能力,也具备条件去认知和把握一切。在大学的专业课学习中,陌生的理论是不易被我们所感知的,有时候学习真的很无聊,在自由的前提下,也许沃恩就放纵了。有的同学喜欢玩游戏,讨论起游戏了,劲头十足,也是自信满满。在网上观摩了视频之后,再在玩游戏时加以运用,这种轻而易举被认知的东西,加上游戏本身的乐趣,自然而然,学习就被抛之脑后了。有谁会在搞了半天还一团乱麻理不出头绪来之后仍不放弃?这样的人很少,这种乱麻式的思考毫

无乐趣可言嘛!平日里无法掌握的学习乐趣使我有了想做简单事情的念头。于是在假期我就去了电子厂,专注的去做简单的事情,日子过得很不充实。由于自身的性格的问题,在面对一些问题时难免犯了一些老毛病,多了一些无所谓的顾虑。充实的日子总能给人积极向上的心态,唤起生活的热情,有时候在快节奏的生活之后饿着肚子去吃饭,忙碌之后的暂停期间是很美好的,走在路上,觉得这个世界的一切都那么的美好。就连饿着肚子排队也没以前的那种浮躁,有一颗平静的心,心胸也比以前宽广了。每当早上起床,走在路上,一想到自己又要过充实的一天,如果再家里,可能把所有的时间都荒废了。在外面和别人交往,多少是要面临问题的,遇到问题总有考验自己的时候,所以在外面打工也能锻炼自己。在与工友相处的日子,我发现不论是员工还是上级主管都是有典型的性格特点。主管的性格特征是由其职位锻炼的,他们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对工作的热情。他们不是混日子,是真心地在过生活。因为生活的精神支撑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事业。其实每个人身上都有潜在的能量未被发掘出来,普通员工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一支劳力军。每个人都是二十多岁,都过着单调又有点无聊的生活,工作中偶而展现的聪明才智是令人惊讶的,只不过环境可能使他们的各种能力都被冷封了,未被唤醒起来。国人的幸福很大程度上要在他们身上体现。如果他们进步了,有了丰富的生活和展示自我的平台,那就代表国家在进步了。

由打工的经历,我看到了职位可以造就一个人坚强的意志,可以锻炼有生活热情的人。把人当做工具的背景下,也会导致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断送塑造自我的机遇。一个人如果再适应的环境下,通过适当的方式去引导下,那么他的各个方面的能力就会被开发的很好,尤其是在二十多岁的这个人生黄金年龄段,如果没有塑造自我的意识和塑造自我的心态,那么这个人这辈子就都注定很难会有所改变。反观我们的应试教育教授我们的能力,这样的教育体制的确造就了一批认知能力超强的人才,其他的普通人所获得的仅仅是模仿能力,或者是说反有的一点经验知识而已。难道我们以后要靠模仿和经验吃饭吗?我们的国家要发展,靠这样的培养模式肯定是不行的。

经验性的东西可以给人达到功利性的目的提供支撑在掌握了一门技艺的过程中,也会塑造出优秀的意志品格,但这毕竟只造就了一部分人的才华。我们应该找一种科学的方式让更多的人去了解更加纯粹的知识。塑造每个人的灵魂,艺术

性的东西是纯粹的,文学音乐等艺术方面的瑰宝,除去本身所具有的技巧外,它会对读者进行心灵的熏陶,使其更加的丰富。我们的应试教育就需要在艺术教育方面加强,只有在心灵上得到安顿净化之后,人的理性思维才会更加的活跃,单纯的理性思维是无法得以自我突破的。在全社会都在呼吁创新的今天,我们更加的需要灵动的思维,需要别具一格的创意。最纯粹性的知识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我时常有一个假设,李白有一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句话如果被《平凡的世界》中的主人公孙少安所读到,那么他还会不会放弃田晓霞呢?中华文化瑰丽奇特,无比丰富,足以慰藉人的心灵。一句诗词可能改变一个人的价值取向,诗歌给予人的快慰之情是恒久的。无论你在何时想起,它都散发着同样的魅力,具有永恒性和不可替代性,是安顿心灵的最好方式。

说起认知,除了纯粹性的知识和经验性知识被接受之外,最普通的现象是我们目前的表达能力已远不如古人了。以前只有《四书五经》等经典作品,大家都得读,即使做不了官,但最起码的典故出处还是略知一二。现在我们队《四书五经》有了解多少呢?古人的所有概念和印象性的东西到我们这里就陌生了。现在搞古典文学的只有那么一部分人。高雅的文化的普及远不如古代。这并不是说我们非得去复古,去像古代那样搞,不是的。是我们要有延续文化丰富自我的意识。“不读《诗经》无以言。”我们现在的有效沟通太少了。而且随着所处社会地位的不同,差异很大。越是自居高端职位的人,越是有较强的理解力,接受力。大多数普通人之间的交流总是缺乏一种“同情的理解”。交流的深度有限了,又是在简单的额层面上有所触及。“让每个人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是总书记的期待和指示。可是如果我们连最基本的出彩能力------在普遍接受认同的前提下,就是人们心中有更多的表达知觉印象的材料,更好的被他人所理解。那我们还在谈什么出彩呢?

我有一个目标:找到一种恰当方式让每个人都能更多的去认识自己经验外的事情,找到一个不错的途径去激发人们的艺术活力。让更多的人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在自信从容的状态下面对自己所遇到的一切。等到我们每个人精神都充实了,生活热情高涨了,我们也会涌现出一大批有所创新能力的科学家,有散发激情活力的社会组织,有关注度超高的国家教育大选,有多才多艺且胸怀大志的仁人志士。到那时,我们就真正的强大了。整个社会的这台大机器,运转起来将

会更有效,人们关注的不是房价,不是交友相争和有大牌明星的娱乐节目。可能会以诗会友,讨论精神层面的东西会更加的普遍。这也算是我的梦想。活着就是要理解你所面临的的社会所面临的的大问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祝愿我们每个人的未来都更加的美好!


相关内容

  • 经典诗词饱览 ,背后故事飘香!(下)
  • 风流才子杜牧的诗与故事 帝王的诗词,当然不简单 唐朝女性爱低胸装,有诗文作证! 宋朝十一位女词人 趣谈苏东坡的哲理诗 柳宗元:大起大落的"名门之后" 唐朝诗人宋之问的悲剧:卷入政治漩涡的牺牲品 孟浩然:白驴王子风流记 唐伯虎在孤独和忧郁中死去 诗者:文学桂冠之明珠 鹧鸪是只伤情鸟 ...

  • 特岗教师的心路历程-磨砺下成长
  • 特岗教师的心路历程-磨砺下成长 我大学读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当一名优秀的教师是我最大的愿望.我通过自己的努力很荣幸的成为了一名特岗教师. 在我的班级里,大多数孩子是"留守儿童".她们长期和爷爷奶奶居住在一起,但是孩子的品质和思想是值得我们去赞扬和歌颂的,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 ...

  • 教师个人成长心路历程
  • 教师个人成长心路历程 安塞县第一小学 王永琴 时光的脚步从不停歇,来到新的学校,已经有一学期的时间了.回顾自己这一学期的教育生涯,简单而充实,说简单是因为教学工作的重复性,备课.上课.听课.反思,改作业和学生谈心交流:说充实是因为在教育生活工作中体验了很多,学到了很多,经历的更多.同时在和教师的相互 ...

  • 八年工作心路历程
  • 八 年 工 作 心 路 历 程 --业务一部 周 志 强 已经在公司第八个年头,记得当初刚来时面试的情景,内心非常忐忑,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阴霾还没散去,找工作何止一个难字!当时录用后的喜悦无法言表.我暗暗告诫自己:新的挑战即将到来! 这是我人生的第二份工作,在经历过短暂的第一份工作后,自己内心 ...

  • 能引起共鸣的加盟商创业心路历程
  • 合其客鲜奶吧http://www.heqikenaiba.com 能引起共鸣的加盟商创业心路历程 2014年陈伟和女友去上海旅游时,看到一家合其客奶吧店前人流如织的盛况,他顿时起了念头:"能否复制到成都去? "但和女友在杭州再次看到了同样场景后,陈伟最终下定了决心. 为了寻找铺面 ...

  • 个人职业成长心路历程小结
  • 个人职业成长心路历程小结 时光荏苒 白驹过隙,走出校门,踏上工作岗位已经有22年了.回首自己曾经走过的岁月,有快乐有悲伤,有委屈有挫折,有天真的幻想,也有自己的理想和选择. 人生是一个过程,成长中充满着酸甜苦辣,如果将教师成长归于专业化成长,那只是看到了其外在和浅表的一面.在教师职业生涯进程中,在专 ...

  • [考研心路历程]坚持为梦想而战的人都是勇士
  • 来源:凯程考研集训营,资料获取.课程辅导咨询凯程老师 [考研心路历程]坚持为梦想而战的人 都是勇士 4月12日,武汉大学文学院终于放榜了,我终于在名单中看到了自己的名字.两年的考研生涯终于告一段落,我终于可以摆脱过去苦逼的一战二战的日子,去自己心仪的学校镀金.回过头想来,这一路走的真心不容易.我知道 ...

  • 我的大学心路历程
  • 我的大学心路历程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我的大二生活就要结束了,在过去的两年里,那一桩桩,那一幕幕,依然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电影般的闪现在我的脑海中. 记得昨日的我,还与玩伴们在一同嬉戏,还在呆呆地啃着一摞摞的书本,而今天我一再梦寐以求的校园里生活了一年.中学时代,对大学文化的向往,憧憬,但同时也很模 ...

  • 新教师的心路历程
  • 新教师的心路历程 印度诗人泰戈尔曾这样写道:'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它总是谦逊地低垂着它的绿荫.'教师的事业虽不是轰轰烈烈,但是一直润物细无声般的滋润着每一个心灵.我的父亲就是一名教师,从小我就立志做一名教师.高考结束后,我就报名加入了师范学校,毕业后,经过我的努 ...

  • 一个教师的心路历程
  • 一个新教师的心路历程 -------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有感 经过师范三年的学习,或许我拥有了一定的学科专业知识,或许我懂得了一定的教育科学知识,或许我掌握了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但是,如果有人问我到底应该怎样成为一名好的教师,我却答不上来.因此我感到困惑,觉得迷茫,我应该怎么做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