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留学生就业]讲述日本求职真实故事

毕业生找工作比起国内真的是公平太多容易太多(当然也比较麻烦)。

日本的企业直到今天大部分仍采用年功序列和终身雇佣制。所以如果一家公司条件不错经营稳定,做雇员的又没有什么大的差错,一般人是会一直在同一家公司工作下去的。

而如果突然出现了一个跳槽的,那么如果不是这个人特别牛逼,之前的公司已经满足不了他,那么就是这个人或者以前所在的公司一定有什么问题——您不一定会这么想,但是此人投简历的新公司的人会这么怀疑。

造成的结果是,因为并不明确的原因跳槽而又没有特别牛逼的技术可以做出特别牛逼贡献的人,很难再找到比之前更好的工作,甚至很难再找到工作。

大企业裁员一般会考虑的员工的将来,指定一些其他关联公司的工作,至少不让他饿肚子。但是即使这样也有特例。

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吧。

某名牌大学(这里就不说是哪了)出身的栗原尚之桑,从毕业后起就在一家巨型综合电器制造商工作。45岁以后升到了管理职位,结果在1999年的金融危机被裁员了。当时是47岁,作为一个已经工作了20多年的老员工,公司将他分配到一家旗下的子公司任管理职,并且还支付了他一笔退职金。只不过在子公司的待遇显然没有以前在总公司好。

不幸的是,三年后子公司经营也不太顺利,栗原再次受到了退职的请求,但是毕竟总公司是日本数一数二的企业(这里也不说是谁了),虽然这次是被子公司裁员,但还是给他继续找了个工作。这次的退职金少了不少,但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而让栗原更加感到无助的是,这次的职位是在子公司的子公司——也就是所谓的孙公司。

待遇更加低廉,甚至不如以前在总公司的一半。

栗原之所以这么无助,更大的原因在于自己的负债问题。

名牌大学毕业,进入数一数二的大企业,仕途一帆风顺,还娶了老婆生了孩子,这是20年前的事。这时就该考虑买房了,因为是大企业,各种待遇丰厚,栗原就和其他同事一样买了套豪华公寓。为此栗原当时向银行贷款4000万日元。

在那个年代,4000万日元的贷款是一个很正常的数字,按照当时的情况来算,连本带利栗原能在退休之前的这24年里还掉7成的贷款,并且从总公司退休的退休金将高达3000万日元,同时不动产的价格如果继续上涨,房子本身说不定能涨到7000万日元左右,到时候卖掉了还能建个独立住宅!这么好的事情,这房子当然得买!!(插一句话,现在国内这么多人有点小钱就打如意算盘买房子,就等着看以后怎么吃得消吧。泡沫最近是不会破,但是您的房贷也不是最近就能还得清的,呵呵)

哪里想得到栗原等来的是47岁的总公司裁员,他拿到了1800万日元(其实已经很多了,

中小企业想哪这么多简直是做梦)的退职金,大部分都还了房贷,却还有1700万左右的债务(注意20年前的日元和近年的日元的价值差异)。这下只能靠子公司的那点工资还贷了。还好,虽然生活质量下降了,咬咬牙也是能还得起的——刚打好算盘,就被贬到了孙公司。

这下,本来因为社会地位高而买的高级公寓彻底成了负担,栗原已经开始出现贷款滞纳的情况了。

这个世界永远都是这么残酷,不是吗?错!这个世界永远不会只是这么残酷就算了。

在孙公司工作了两年后,栗原再次遇到了危机——这一回是致命的,孙子公司直接就倒闭了。

栗原凭借名牌大学学到的再有深度的知识水平,也无法靠没有正式工作收入的状态还贷款。更加残念的是,栗原同志为了补贴家用和房贷,不得不从一些高额的金融公司再借款拆东墙补西墙,栗原凭借丰富的财务经验和知识,这么苦逼地居然还撑了2年左右。可是,作为苟延残喘两年的代价,此时他已经欠下了15家公司计1000万的债务(不单是为了房贷,还有各种维持生计的费用)。

这不是破产了吗?

没有错,妻子回老家了,孩子大学毕业就职后就独立了。栗原的豪华公寓最终还是没能还得起贷款,被银行收回。栗原同学,已经非常优秀了,所以他没有去自杀,而是流落东京街头成了Homeless……

从孙公司出来的栗原已经50多岁,体力活也干不了,由于之前也没有什么真技术,他甚至连临工都找不到——便利店更需要的是年轻手脚灵活的大学生,而不是糟老头。

栗原这辈子就这么玩完了。

我这个故事,和您看的日剧主人公的处境可能不太一样,但是不妨如此分析:

栗原这一生有错误吗?他错在贷款买房了吗?

我看没有错,因为按照他当时的情况,不买房才是错的。

他错在留在子公司,而不是去跳槽找全新的工作吗?

简单想想就知道,子公司之外还有谁会接受他?

没有解决办法了吗?

这个真没有。

我们总是认为,社会是遵循自然条件的,所以错误的永远是自己。

但是其实有的时候,错误的就是社会,而且你无法修正这些bug。

日本即使在今天,阴影没有那么沉重,也绝不是一个安逸的年代。

年轻人也一样,毕了业两年没找到工作的话,基本上就别再想找到工作,这些人里变成Homeless的也不少。

不要觉得homeless是社会底端的极端,我就是研究这个群体的,他们中的很多人之前就是你身边的人。

下一个说不定就是你。

日本找工作并不难,但是你一旦遇到这些BUG,你就完了。

所以无论您是在日本还是在中国,保有足够的危机感,总是没有坏处的。

毕业生找工作比起国内真的是公平太多容易太多(当然也比较麻烦)。

日本的企业直到今天大部分仍采用年功序列和终身雇佣制。所以如果一家公司条件不错经营稳定,做雇员的又没有什么大的差错,一般人是会一直在同一家公司工作下去的。

而如果突然出现了一个跳槽的,那么如果不是这个人特别牛逼,之前的公司已经满足不了他,那么就是这个人或者以前所在的公司一定有什么问题——您不一定会这么想,但是此人投简历的新公司的人会这么怀疑。

造成的结果是,因为并不明确的原因跳槽而又没有特别牛逼的技术可以做出特别牛逼贡献的人,很难再找到比之前更好的工作,甚至很难再找到工作。

大企业裁员一般会考虑的员工的将来,指定一些其他关联公司的工作,至少不让他饿肚子。但是即使这样也有特例。

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吧。

某名牌大学(这里就不说是哪了)出身的栗原尚之桑,从毕业后起就在一家巨型综合电器制造商工作。45岁以后升到了管理职位,结果在1999年的金融危机被裁员了。当时是47岁,作为一个已经工作了20多年的老员工,公司将他分配到一家旗下的子公司任管理职,并且还支付了他一笔退职金。只不过在子公司的待遇显然没有以前在总公司好。

不幸的是,三年后子公司经营也不太顺利,栗原再次受到了退职的请求,但是毕竟总公司是日本数一数二的企业(这里也不说是谁了),虽然这次是被子公司裁员,但还是给他继续找了个工作。这次的退职金少了不少,但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而让栗原更加感到无助的是,这次的职位是在子公司的子公司——也就是所谓的孙公司。

待遇更加低廉,甚至不如以前在总公司的一半。

栗原之所以这么无助,更大的原因在于自己的负债问题。

名牌大学毕业,进入数一数二的大企业,仕途一帆风顺,还娶了老婆生了孩子,这是20年前的事。这时就该考虑买房了,因为是大企业,各种待遇丰厚,栗原就和其他同事一样买了套豪华公寓。为此栗原当时向银行贷款4000万日元。

在那个年代,4000万日元的贷款是一个很正常的数字,按照当时的情况来算,连本带利栗原能在退休之前的这24年里还掉7成的贷款,并且从总公司退休的退休金将高达3000万日元,同时不动产的价格如果继续上涨,房子本身说不定能涨到7000万日元左右,到时候卖掉了还能建个独立住宅!这么好的事情,这房子当然得买!!(插一句话,现在国内这么多人有点小钱就打如意算盘买房子,就等着看以后怎么吃得消吧。泡沫最近是不会破,但是您的房贷也不是最近就能还得清的,呵呵)

哪里想得到栗原等来的是47岁的总公司裁员,他拿到了1800万日元(其实已经很多了,

中小企业想哪这么多简直是做梦)的退职金,大部分都还了房贷,却还有1700万左右的债务(注意20年前的日元和近年的日元的价值差异)。这下只能靠子公司的那点工资还贷了。还好,虽然生活质量下降了,咬咬牙也是能还得起的——刚打好算盘,就被贬到了孙公司。

这下,本来因为社会地位高而买的高级公寓彻底成了负担,栗原已经开始出现贷款滞纳的情况了。

这个世界永远都是这么残酷,不是吗?错!这个世界永远不会只是这么残酷就算了。

在孙公司工作了两年后,栗原再次遇到了危机——这一回是致命的,孙子公司直接就倒闭了。

栗原凭借名牌大学学到的再有深度的知识水平,也无法靠没有正式工作收入的状态还贷款。更加残念的是,栗原同志为了补贴家用和房贷,不得不从一些高额的金融公司再借款拆东墙补西墙,栗原凭借丰富的财务经验和知识,这么苦逼地居然还撑了2年左右。可是,作为苟延残喘两年的代价,此时他已经欠下了15家公司计1000万的债务(不单是为了房贷,还有各种维持生计的费用)。

这不是破产了吗?

没有错,妻子回老家了,孩子大学毕业就职后就独立了。栗原的豪华公寓最终还是没能还得起贷款,被银行收回。栗原同学,已经非常优秀了,所以他没有去自杀,而是流落东京街头成了Homeless……

从孙公司出来的栗原已经50多岁,体力活也干不了,由于之前也没有什么真技术,他甚至连临工都找不到——便利店更需要的是年轻手脚灵活的大学生,而不是糟老头。

栗原这辈子就这么玩完了。

我这个故事,和您看的日剧主人公的处境可能不太一样,但是不妨如此分析:

栗原这一生有错误吗?他错在贷款买房了吗?

我看没有错,因为按照他当时的情况,不买房才是错的。

他错在留在子公司,而不是去跳槽找全新的工作吗?

简单想想就知道,子公司之外还有谁会接受他?

没有解决办法了吗?

这个真没有。

我们总是认为,社会是遵循自然条件的,所以错误的永远是自己。

但是其实有的时候,错误的就是社会,而且你无法修正这些bug。

日本即使在今天,阴影没有那么沉重,也绝不是一个安逸的年代。

年轻人也一样,毕了业两年没找到工作的话,基本上就别再想找到工作,这些人里变成Homeless的也不少。

不要觉得homeless是社会底端的极端,我就是研究这个群体的,他们中的很多人之前就是你身边的人。

下一个说不定就是你。

日本找工作并不难,但是你一旦遇到这些BUG,你就完了。

所以无论您是在日本还是在中国,保有足够的危机感,总是没有坏处的。


相关内容

  • 电视访谈类节目从策划:[毕业生]人物访谈节目
  • 人物访谈类节目策划 第一部分:背景浅析 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物质文化极大丰富,我国已经从地大物博的优势转化为人口众多的劣势.当前,由于人口压力带来的种种问题,住房难,上学难,看病难等都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现今,想要解决以上种种的难,就必须努力地工作,才能找到出路. 近年,大学毕业 ...

  • 金融行业面试
  • 两个月的求职征途宛如一次华丽而曲折的探险旅程.最初上路的时候只有一个空空的行囊,而现在驻足回首,留下的有思考.信心.成长,也有压力.挑战和对新旅途的展望 . 这两个月找工作的体验,于我而言,更像是一个认识自己的过程.为了更好的回答面试官的问题,你要仔细的挖掘自己的故事:面对offer的选择,你要清楚 ...

  • 电商店铺15种促销方式,17个线上活动主题策划案
  • 电商店铺15种促销方式,17个线上活动主 题策划案 做淘宝,哪有不接触促销活动的呢..常见的促销活动,你都用过哪些?周年庆.毕业与开学.寂寞促销.定价促销.附加值促销.纪念式促销--你还用过别的匪夷所思的促销方式吗? 一丶线上活动的17个主题 电商搞线上活动总需要一个由头,什么样的由头听起来不那么老 ...

  • 看电影,学外语,最适合小学生观看的60部国外影片
  • 超全!!看电影,学外语, 最适合小学生假期观看的60部国外亲子励志影片 暑假来临,与其让孩子成天观看一些动画片或者玩一些无聊的游戏,不如带着孩子一起看看这些励志电影吧,让孩子在暑假放松玩耍的同时,还能对孩子的成长有正面的影响,引导孩子正面的思考,对培养孩子的良好性格也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1.&l ...

  • 大部分企业面试喜欢问的五个问题
  • 问题1:你为什么觉得自己能够胜任这个职位? 分析 这是一个相当宽泛的问题,它给求职者提供了一个机会,可以让求职者表明自己的热情和挑战欲.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将为人在判断求职者是否对这个职位有足够的动力和自信心方面提供关键信息. 错误回答 我擅长做很多事情.如果我能得到并且决定接受这份工作,我确信自己可以 ...

  • 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人物的成功因素分析
  • 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人物的成功因素分析 摘要:电影<当幸福来敲门>讲述的是一个励志的故事, 主人公克里斯在艰难的环境之中, 通过坚持不懈的奋斗,最终取得成功,而Chris的成功也给大学生就业提供了一定的启示意义,通过分析Chris成功的过程,找出他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给面临 ...

  • 6-9岁适合读的50本书
  • 针对小学低中年级(6-9岁左右)孩子的书单.国外的阅读专家把小学低中年级称为"幻想童话期",这个时期的孩子想象力和好奇心增强,识字量页慢慢增多,适合阅读独立完整的故事,从图画书阅读过渡到了以文字为主的章节书阅读. 1.夏洛的网 这部童话被放在 "美国最伟大的十部儿童文学 ...

  • 讲述求职技巧:从被拒到月薪6000元
  • 毕业前,我几乎没有实力。学校一般,专业只是电子工程;成绩也差,4年没拿过一次奖学金,且经常补考;除了该有的学位证和四级证,其他的证书我一样都没有。但我还是将自己“卖”了出去,而且是国内著名的it通信公司,从事it硬件开发。而且除这个工作,我还得到了6个以上的offer。周围的同学觉得这根本不可能! ...

  • 适合中学生订阅的报刊杂志
  • 适合中学生订阅的报刊杂志 第一部分:杂志 1.<演讲与口才.学生读本> 邮发编号:12-60 杂志 单 价:¥4.00季 价:¥0.00半 年 价:¥0.00全 年 价:¥48.00 [刊物简介]<演讲与口才>(下半月)面向中学生办刊,以提高中学生的口语表达水平和交际能力为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