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中考满分作文-税收保全措施的其他规定

税收保全措施的其他规定

(一)纳税人在规定的限期内缴纳税款的,税务机关必须立即解除税收保全措施。纳税人在税务机关采取税收保全措施后,按照税务机关规定的期限缴纳税款的,税务机关应当自收到税款或者银行转回的完税凭证之日起1日内解除税收保全。

限期期满仍未缴纳税款的,经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税务机关可以书面通知纳税人开户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从其冻结的存款中扣缴税款,或者依法拍卖或者变卖所扣押、查封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以拍卖或者变卖所得抵缴税款。

(二)个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维持生活必需的住房和用品,不在税收保全措施的范围之内。机动车辆、金银饰品、古玩字画、豪华住宅或者一处以外的住房不属于税收征管法所称个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维持生活必需的住房和用品。

个人所扶养家属,是指与纳税人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直系亲属以及无生活来源并由纳税人扶养的其他亲属。

税务机关对单价5000元以下的其他生活用品,不采取税收保全措施和强制执行措施。

(三)纳税人在限期内已缴纳税款,税务机关未立即解除税收保全措施,使纳税人的合法利益遭受损失的,税务机关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税收征管法所称损失,是指因税务机关的责任,使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或者纳税担保人的合法利益遭受的直接损失。

(四)其他财产,包括纳税人的房地产、现金、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和动产。

(五)税收征管法所称担保,包括经税务机关认可的纳税保证人为纳税人提供的纳税保证,以及纳税人或者第三人以其未设置或者未全部设置担保物权的财产提供的担保。

纳税保证人,是指在中国境内具有纳税担保能力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经济组织。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没有担保资格的单位和个人,不得作为纳税担保人。

(六)纳税担保人同意为纳税人提供纳税担保的,应当填写纳税担保书,写明担保对象、担保范围、担保期限和担保责任以及其他有关事项。担保书须经纳税人、纳税担保人签字盖章并经税务机关同意,方为有效。

纳税人或者第三人以其财产提供纳税担保的,应当填写财产清单,并写明财产价值以及其他有关事项。纳税担保财产清单须经纳税人、第三人签字盖章并经税务机关确认,方为有效。

(七)税务机关执行扣押、查封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时,应当由两名以上税务人员执行,并通知被执行人。被执行人是自然人的,应当通知被执行人本人或者其成年家属到场;被执行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应当通知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到场;拒不到场的,不影响执行。

(八)税务机关执行税收征管法的规定,扣押、查封价值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时,参照同类商品的市场价、出厂价或者评估价估算。

税务机关按照前款方法确定应扣押、查封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的价值时,还应当包括滞纳金和扣押、查封、保管、拍卖、变卖所发生的费用。

(九)对价值超过应纳税额且不可分割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税务机关在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或者纳税担保人无其他可供强制执行的财产的情况下,可以整体扣押、查封、拍卖,以拍卖所得抵缴税款、滞纳金、罚款以及扣押、查封、保管、拍卖等费用。

(十)税务机关执行税收征管法的规定,实施扣押、查封时,对有产权证件的动产或者不动产,税务机关可以责令当事人将产权证件交税务机关保管,同时可以向有关机关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有关机关在扣押、查封期间不再办理该动产或者不动产的过户手续。

(十一)对查封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税务机关可以指令被执行人负责保管,保管责任由被执行人承担。继续使用被查封的财产不会减少其价值的,税务机关可以允许被执行人继续使用;因被执行人保管或者使用的过错造成的损失,由被执行人承担。

(十二)税务机关将扣押、查封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变价抵缴税款时,应当交由依法成立的拍卖机构拍卖;无法委托拍卖或者不适于拍卖的,可以交由当地商业企业代为销售,也可以责令纳税人限期处理;无法委托商业企业销售,纳税人也无法处理的,可以由税务机关变价处理,具体办法由国家税务总局规定。国家禁止自由买卖的商品,应当交由有关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的价格收购。

拍卖或者变卖所得抵缴税款、滞纳金、罚款以及扣押、查封、保管、拍卖、变卖等费用后,剩余部分应当在3日内退还被执行人。

税收强制执行都有哪些措施?

问:我是一位私企的老板,近来因税务问题,我企业的一批设备被税务局给强制扣押,致使无法正常生产。我想咨询一下,税务机关在什么情况才可以采取强制措施?谢谢!

答:所谓税收强制执行措施,是指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不按照规定的期限缴纳或者解缴税款,纳税担保人不按照规定的期限缴纳所担保的税款,或者当事人不履行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义务,税务机关依法采取的强制追缴手段。它是保障税收安全,维护国家税法尊严的重要措施。新《税收征管法》第40、55、68、88条对强制执行措施进行了明确规定。

一、税收强制执行措施的适用对象

与税收保全措施只适用于纳税人不同,税收强制执行措施的适用对象既包括纳税人,又包括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及其他当事人。

(一)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

1.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这里有两种情况:一是未按规定期限缴纳税款的(第40条);二是在税务机关依法进行检查时,有逃避纳税义务行为,并有明显的转移、隐匿其应纳税的商品、货物以及其他财产或者应纳税收入的迹象的(第55条)。

2.未按照规定期限解缴税款的从事生产、经营的扣缴义务人(第40条)。

(二)未按照规定期限缴纳所担保税款的纳税担保人(第40条)。

(三)对税务机关的处罚决定逾期不申请行政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履行的当事人(第88条)。《税收征管法》既有针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处罚款,也有对其他单位和个人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处罚规定。因此,上述当事人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而不仅限于纳税人、扣缴义务人。

二、税收强制执行措施的实施范围

税收强制执行措施的实施范围包括应纳税款、滞纳金和罚款。 新《税收征管法》明确了税务机关对应纳税款、滞纳金、罚款都可以实施强制执行措施,但执行的程序和时限有所不同。与税收保全措施不同的是,强制执行措施无论在征收管理阶段还是在检查阶段实施,都是对已超过纳税期的税款进行追缴,因此,都是税款与

滞纳金一同执行。而对罚款的强制追缴必须等复议申请期和起诉期满后才能执行。

三、税收征管过程中可以采取强制执行措施的环节

在征收、管理、检查三个环节,税务机关均可采取税收强制执行措施。在征收、管理环节,可按照新《税收征管法》第40条、68条、第88条第3款的规定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在检查环节,可按照

第55条的规定采取强制执行措施。

四、税收强制执行措施的实施

根据新《税收征管法》,税务机关可以采取的强制执行措施有两种:

一是书面通知开户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从其存款中扣缴税款、滞纳金或者罚款;

二是扣押、查封、依法拍卖或者变卖其价值相当于应纳税款、滞纳金或者罚款的商品、货物或其他财产,以拍卖或变卖所得抵缴税款、滞纳金或者罚款。

五、税收强制执行措施实施程序

(一)税款、滞纳金的强制执行程序

1.一般程序(第40条)

第一,责令限期缴纳。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在规定的期限未缴纳或解缴税款或提供纳税担保的,主管税务机关应责令其限期缴纳。

第二,县以上税务机关批准。责令限期期满,仍未缴纳的,经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审查批准,可执行强制措施。

第三,实施前述两项措施扣缴或抵缴税款、滞纳金。在强制执行措施中,扣押、查封、依法拍卖或者变卖等行为具有连续性,即扣押、查封后,不再给纳税人自动履行纳税义务的时间,税务机关可直接拍卖或者变卖,以其所得抵缴税款。

需要注意的是,税务机关实施扣押、查封时,必须有2人以上在场,并通知被执行人或者他的成年家属到场,否则不能直接采取扣押和查封措施。但被执行人或者成年家属接到通知后拒不到场的,不影响执行。同时,税务机关应当通知有关单位和基层组织。他们是扣押、查封财产的见证人,也是税务机关执行工作的协助人。

另外,扣押、查封、拍卖被执行人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应当以应纳税额为限。对于被执行人的必要的生产工具,被执行人本人及其所供养家属的生活必需品应当予以保留,不得对其进行扣押、查封和拍卖。

2.简易程序

根据新《税收征管法》第55条,“税务机关对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以前纳税期的纳税情况依法进行税务检查时,发现纳税人有逃避纳税义务行为,并有明显的转移、隐匿其应纳税的商品、货物以及其他财产或者应纳税的收入的迹象的,可以按照本法规定的批准权限采取税收保全或者强制执行措施。”在此条规定的情况下,

只要经过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即可采取强制执行措施,而不必先责令其限期缴纳。

(二)罚款强制执行的特殊规定

根据新《税收征管法》第88条第3款的规定,税收违法当事人对税务机关的处罚决定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的,作出处罚决定的税务机关可以采取本法第40条规定的强制执行措施。需要说明三点:

1.该措施可采用简易程序,而不需具备前提条件和程序。

2.作出处罚决定的税务机关在规定的条件下可以采取强制执行措施而不必经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根据新《税收征管法》的规定,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一般由县以上税务机关作出,而2000元以下的罚款,税务所即可决定。因此,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既有县以上税务机关,也有县以下的机关。

3.采取强制执行措施的范围限于相当于处罚的数额,不得扩大执行。

税收行政强制执行若干问题探析

一、税收行政强制执行的主体、对象及实施条件

行政强制执行,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法定义务,有关国家行政机关依法采取必要的强制措施,迫使行政相对人履行义务或实现与履行义务相同状态的行政执行行为。在行政法理论中,将行政强制划分为行政强制执行、行政强制措施和即时强制等,行政强制执行的表现形式是行政强制执行措施,行政强制执行措施是

行政强制措施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66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具体行政行为在法定期间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的,行政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或者依法强制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87条规定:“法律、法规没有赋予行政机关强制执行权,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法律、法规规定既可以由行政机关依法强制执行,也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受理。”上述内容体现了一项原则,即我国的行政强制执行,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为原则,以行政机关自己执行为例外。因为,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无须以特别明示的法律、法规为依据,而由行政机关自己实施强制执行须以法律、法规的特别规定为前提。

为了保障国家税收及时、足额入库,《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赋予了税务机关独立执行强制执行措施的权力,特别是新修订的《税收征收管理法》进一步明确了税收强制执行中税务机关的主体地位,除非生产经营纳税人的强制执行措施和行政处罚等少数行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外,税务机关在税收管理中有广泛的强制执行权。因此,有必要对税务机关的强制执行权加以规范,以保障国家税款及时足额入库的同时,切实维护纳税人的权益。

综上,税收行政强制执行是指税务机关为了有效行使税务执法权,维护税收秩序,保证国家财政收入,对不履行纳税义务的纳税人,将其商品、货物、存款或其他财产依法予以处置,迫使其履行纳税义务的

一种法律制度。税收行政强制执行的主体为税务机关,以纳税人逾期不履行纳税义务为前提;其对象从人的角度讲包括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和纳税担保人,从物的角度讲应以不超出相当于纳税人应纳税款的商品、货物、存款或其他财产为限,不得损害第三人利益。必须指出,税收行政强制执行中不发生执行和解问题。

根据新《税收征收管理法》,可以将实施税收行政强制执行的具体条件归纳为:(1)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未按规定的期限缴纳或者解缴税款,纳税担保人未按规定的期限缴纳其担保的税款;(2)由税务机关下达催缴税款通知书后,逾期仍未缴纳;(3)经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只有在符合以上条件时,税务机关方可采取诸如:书面通知其开户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冻结或者扣缴纳税人存款中的税款,扣押、查封、依法拍卖或者变卖其价值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等等税收行政强制执行措施。

二、税收行政强制执行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税收行政强制执行权的权限模糊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对强制执行区分为税收强制执行与行政处罚强制执行,分别规定了不同的执行主体,对税收收入中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的强制执行主体只能是税务机关,不能由人民法院执行,而许多税务机关对强制执行过分依赖于人民法院,使法律赋予自己的权力闲置或丧失,导致司法权界入了行政权,有时会侵害到纳税人的利益。有的地方人民法院与行政机关共同强制执行,以至于划分不清哪些是行政职能,哪些是司法职能,这样不仅难以保障行政行为

执行的公正与效率,而且也与人民法院专事司法、居中裁判的地位不符。

(二)税收行政强制执行的手段不硬

虽然税务机关在税收管理中享有比其他部门更多的强制执行权,但是对拒不执行税务处理决定的情况往往力不从心,难以达到迫使纳税人履行义务的目的,在执行行政强制措施时缺乏相应的机构和手段。同时,对强制执行管理权归属问题也不统一。有人认为应当由稽查局执行,而《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规定“稽查局专司偷税、逃避追缴欠税、骗税、抗税案件的查处。”而日常管理中大量的税务处理决定不应当列为稽查局执行的范围。因此在县级以上税务机关需要设立专司强制执行的机构,以解决“执行难”的问题。另外,由于在强制执行中税务机关的强制执行手段不硬,常常导致许多税务机关不得不寻求司法机关协助强制执行,从而降低了行政管理效率。

(三)税收行政强制执行的时效不明

《税收征收管理法》规定税务机关对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纳税款和对纳税的处罚决定可以采取强制执行,而法条中对强制执行的时间规定却不明确,因此一些税务机关在执行过程中忽视了行政强制时效问题,影响执行的效果,甚至会侵犯纳税人的权益。有学者认为:行政强制执行所执行的行政处理决定,既然当事人对行政处理决定没有起诉,就不可能对执行该决定起诉,除非是执行机关在执行过程中有错误,才可能提起新的诉讼。因此,税务机关对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纳税款实施强制执行应当在决定书确定的纳税期满后实施,对处罚

的执行期应当在诉讼期满后实施。同时,税务机关应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第88条的规定来处理,即当事人对税务机关的处罚决定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起诉,又不履行的,税务机关可以强制执行。

(四)税收行政强制执行的审批过严

新《税收征收管理法》在税收保全措施(除第37条对未按规定办理税务登记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及临时从事经营的纳税人现场采取的扣押措施外)和税收强制执行措施条款的法定程序中,均明确规定需事先经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新《税收征收管理法》第43条也明确了其法律责任:“税务机关滥用职权违法采取税收保全措施、强制执行措施,或者采取税收保全措施、强制执行措施不当使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或纳税担保人的合法权益遭受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因此局长在履行审批权时责任重大,要严格审核、严格把关,这是确保税收保全和强制执行行为合法的关键。但与此同时,县级以下税务分局和税务所没有一点决定权,却使得实践中税收行政强制执行实际上难以实施。

三、完善税收强制执行的建议

(一)尽快出台《行政强制法》

尽管我国有关法律中赋予了税务机关较充分的强制执行权,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税务机关请求其他机关协助执行的难度很大,比如当征税决定执行受阻而请求银行强制划拨或冻结存款时,银行往往因业务或信誉关系不愿协助执行,对银行等其他机关拒绝协助执行应负的法律责任,尚无相应法律作出明确规定,致使实践中银

行对税务机关的协助执行通知不够重视。因此,国家应抓紧制定并尽快出台《行政强制法》,对有关强制执行的主体、原则、范围、权限、程序、协助执行、法律责任等作出明确、统一的规定,以保证行政管理活动高效、有序、顺利地进行。

(二)划清税收行政强制执行权限

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税务机关只对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未按规定的期限缴纳或者解缴税款,纳税担保人未按规定的期限缴纳所担保的税款,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仍未缴纳的,可经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采取税收行政强制执行措施。而人民法院只对非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可以依法采取强制执行措施。

另外,当事人对税务机关的处罚决定逾期不申请行政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的,作出处罚决定的税务机关可以采取《税收征收管理法》第40条规定的强制执行措施,也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三)强化强制执行手段

税务机关在采取税收强制执行措施时,由于税务机关自身手段不硬,加之法律规定的强制执行措施的有限,因此导致许多税务案件无法执行,而法律规定对税款的强制执行主要由税务机关行使,使得许多纳税人的欠税无法执行。所以,应当进一步强化税务机关强制执行措施,主要包括:一是确定税务机关强制执行机构,强化部门配合职能;二是对税务机关按照法律规定采取强制执行措施无效或无法采取强制执

行措施的,可以考虑由行政机关通过诉讼途径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以提高强制执行的刚性。

(四)明确强制执行程序

由于目前我国尚未出台统一的行政强制法,一般法律只规定了强制执行的内容,没有规定执行程序,税务机关在采取强制执行措施时也没有统一的规程可参照,因此,在国家尚未出台统一的行政强制法前,税务机关可制定如下工作规程:

1 告诫。在税务机关作出强制执行决定前,首先应当发出通知和催告当事人,给当事人再次主动履行义务的机会,最后确定法定义务履行期限和方法。

2 税收行政强制执行的决定。税务机关根据事实与法律,作出行政强制决定是实施税收行政强制的第二步。税收行政强制执行包括调查和作出决定两个阶段,主管税务机关对生效的税务处理决定书应当及时报请有权批准的税务机关批准,负责审批的行政机关负责人根据不同情况作出强制执行决定,对非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的强制执行应当由人民法院执行,对其他纳税人的强制执行交税务机关相关机构执行。

3 准备执行。包括确定执行方式、执行计划和方案,填制执行文书等内容,需要其他单位协助执行的,应书面通知相关单位和个人。 4 实施强制执行。税务机关执行强制执行措施必须由两人以上人员执行,执行人员应当表明身份,出示执法证件和执行根据,说明情况,通知相关人员到场。执行完毕后制作相关记录。

(五)赋予县级以下的税务机关一定的行政强制权

目前,我国的税收征收管理法有关税收保全措施和税收强制执行措施的决定权限仍然过于集中,县级以下的税务分局和税务所没有一点决定权,即不论实施保全措施和强制执行措施的标的是大还是小,是多还是少,都得一律报请县级以上税务机关审查批准,这既不符合行政高效的原则,也不符合税收征管改革的实际情况。该做法由于实际工作中行不通而被束之高阁,致使既定的税收保全措施和强制执行措施难以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应当考虑赋予县级以下税务机关一定的税收保全措施和税收强制执行措施的决定权和实施权,以充分发挥税收保全措施和强制执行措施的作用,就像赋予县级以下税务机关一定的行政处罚权一样。

税收保全措施的其他规定

(一)纳税人在规定的限期内缴纳税款的,税务机关必须立即解除税收保全措施。纳税人在税务机关采取税收保全措施后,按照税务机关规定的期限缴纳税款的,税务机关应当自收到税款或者银行转回的完税凭证之日起1日内解除税收保全。

限期期满仍未缴纳税款的,经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税务机关可以书面通知纳税人开户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从其冻结的存款中扣缴税款,或者依法拍卖或者变卖所扣押、查封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以拍卖或者变卖所得抵缴税款。

(二)个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维持生活必需的住房和用品,不在税收保全措施的范围之内。机动车辆、金银饰品、古玩字画、豪华住宅或者一处以外的住房不属于税收征管法所称个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维持生活必需的住房和用品。

个人所扶养家属,是指与纳税人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直系亲属以及无生活来源并由纳税人扶养的其他亲属。

税务机关对单价5000元以下的其他生活用品,不采取税收保全措施和强制执行措施。

(三)纳税人在限期内已缴纳税款,税务机关未立即解除税收保全措施,使纳税人的合法利益遭受损失的,税务机关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税收征管法所称损失,是指因税务机关的责任,使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或者纳税担保人的合法利益遭受的直接损失。

(四)其他财产,包括纳税人的房地产、现金、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和动产。

(五)税收征管法所称担保,包括经税务机关认可的纳税保证人为纳税人提供的纳税保证,以及纳税人或者第三人以其未设置或者未全部设置担保物权的财产提供的担保。

纳税保证人,是指在中国境内具有纳税担保能力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经济组织。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没有担保资格的单位和个人,不得作为纳税担保人。

(六)纳税担保人同意为纳税人提供纳税担保的,应当填写纳税担保书,写明担保对象、担保范围、担保期限和担保责任以及其他有关事项。担保书须经纳税人、纳税担保人签字盖章并经税务机关同意,方为有效。

纳税人或者第三人以其财产提供纳税担保的,应当填写财产清单,并写明财产价值以及其他有关事项。纳税担保财产清单须经纳税人、第三人签字盖章并经税务机关确认,方为有效。

(七)税务机关执行扣押、查封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时,应当由两名以上税务人员执行,并通知被执行人。被执行人是自然人的,应当通知被执行人本人或者其成年家属到场;被执行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应当通知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到场;拒不到场的,不影响执行。

(八)税务机关执行税收征管法的规定,扣押、查封价值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时,参照同类商品的市场价、出厂价或者评估价估算。

税务机关按照前款方法确定应扣押、查封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的价值时,还应当包括滞纳金和扣押、查封、保管、拍卖、变卖所发生的费用。

(九)对价值超过应纳税额且不可分割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税务机关在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或者纳税担保人无其他可供强制执行的财产的情况下,可以整体扣押、查封、拍卖,以拍卖所得抵缴税款、滞纳金、罚款以及扣押、查封、保管、拍卖等费用。

(十)税务机关执行税收征管法的规定,实施扣押、查封时,对有产权证件的动产或者不动产,税务机关可以责令当事人将产权证件交税务机关保管,同时可以向有关机关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有关机关在扣押、查封期间不再办理该动产或者不动产的过户手续。

(十一)对查封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税务机关可以指令被执行人负责保管,保管责任由被执行人承担。继续使用被查封的财产不会减少其价值的,税务机关可以允许被执行人继续使用;因被执行人保管或者使用的过错造成的损失,由被执行人承担。

(十二)税务机关将扣押、查封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变价抵缴税款时,应当交由依法成立的拍卖机构拍卖;无法委托拍卖或者不适于拍卖的,可以交由当地商业企业代为销售,也可以责令纳税人限期处理;无法委托商业企业销售,纳税人也无法处理的,可以由税务机关变价处理,具体办法由国家税务总局规定。国家禁止自由买卖的商品,应当交由有关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的价格收购。

拍卖或者变卖所得抵缴税款、滞纳金、罚款以及扣押、查封、保管、拍卖、变卖等费用后,剩余部分应当在3日内退还被执行人。

税收强制执行都有哪些措施?

问:我是一位私企的老板,近来因税务问题,我企业的一批设备被税务局给强制扣押,致使无法正常生产。我想咨询一下,税务机关在什么情况才可以采取强制措施?谢谢!

答:所谓税收强制执行措施,是指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不按照规定的期限缴纳或者解缴税款,纳税担保人不按照规定的期限缴纳所担保的税款,或者当事人不履行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义务,税务机关依法采取的强制追缴手段。它是保障税收安全,维护国家税法尊严的重要措施。新《税收征管法》第40、55、68、88条对强制执行措施进行了明确规定。

一、税收强制执行措施的适用对象

与税收保全措施只适用于纳税人不同,税收强制执行措施的适用对象既包括纳税人,又包括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及其他当事人。

(一)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

1.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这里有两种情况:一是未按规定期限缴纳税款的(第40条);二是在税务机关依法进行检查时,有逃避纳税义务行为,并有明显的转移、隐匿其应纳税的商品、货物以及其他财产或者应纳税收入的迹象的(第55条)。

2.未按照规定期限解缴税款的从事生产、经营的扣缴义务人(第40条)。

(二)未按照规定期限缴纳所担保税款的纳税担保人(第40条)。

(三)对税务机关的处罚决定逾期不申请行政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履行的当事人(第88条)。《税收征管法》既有针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处罚款,也有对其他单位和个人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处罚规定。因此,上述当事人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而不仅限于纳税人、扣缴义务人。

二、税收强制执行措施的实施范围

税收强制执行措施的实施范围包括应纳税款、滞纳金和罚款。 新《税收征管法》明确了税务机关对应纳税款、滞纳金、罚款都可以实施强制执行措施,但执行的程序和时限有所不同。与税收保全措施不同的是,强制执行措施无论在征收管理阶段还是在检查阶段实施,都是对已超过纳税期的税款进行追缴,因此,都是税款与

滞纳金一同执行。而对罚款的强制追缴必须等复议申请期和起诉期满后才能执行。

三、税收征管过程中可以采取强制执行措施的环节

在征收、管理、检查三个环节,税务机关均可采取税收强制执行措施。在征收、管理环节,可按照新《税收征管法》第40条、68条、第88条第3款的规定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在检查环节,可按照

第55条的规定采取强制执行措施。

四、税收强制执行措施的实施

根据新《税收征管法》,税务机关可以采取的强制执行措施有两种:

一是书面通知开户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从其存款中扣缴税款、滞纳金或者罚款;

二是扣押、查封、依法拍卖或者变卖其价值相当于应纳税款、滞纳金或者罚款的商品、货物或其他财产,以拍卖或变卖所得抵缴税款、滞纳金或者罚款。

五、税收强制执行措施实施程序

(一)税款、滞纳金的强制执行程序

1.一般程序(第40条)

第一,责令限期缴纳。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在规定的期限未缴纳或解缴税款或提供纳税担保的,主管税务机关应责令其限期缴纳。

第二,县以上税务机关批准。责令限期期满,仍未缴纳的,经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审查批准,可执行强制措施。

第三,实施前述两项措施扣缴或抵缴税款、滞纳金。在强制执行措施中,扣押、查封、依法拍卖或者变卖等行为具有连续性,即扣押、查封后,不再给纳税人自动履行纳税义务的时间,税务机关可直接拍卖或者变卖,以其所得抵缴税款。

需要注意的是,税务机关实施扣押、查封时,必须有2人以上在场,并通知被执行人或者他的成年家属到场,否则不能直接采取扣押和查封措施。但被执行人或者成年家属接到通知后拒不到场的,不影响执行。同时,税务机关应当通知有关单位和基层组织。他们是扣押、查封财产的见证人,也是税务机关执行工作的协助人。

另外,扣押、查封、拍卖被执行人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应当以应纳税额为限。对于被执行人的必要的生产工具,被执行人本人及其所供养家属的生活必需品应当予以保留,不得对其进行扣押、查封和拍卖。

2.简易程序

根据新《税收征管法》第55条,“税务机关对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以前纳税期的纳税情况依法进行税务检查时,发现纳税人有逃避纳税义务行为,并有明显的转移、隐匿其应纳税的商品、货物以及其他财产或者应纳税的收入的迹象的,可以按照本法规定的批准权限采取税收保全或者强制执行措施。”在此条规定的情况下,

只要经过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即可采取强制执行措施,而不必先责令其限期缴纳。

(二)罚款强制执行的特殊规定

根据新《税收征管法》第88条第3款的规定,税收违法当事人对税务机关的处罚决定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的,作出处罚决定的税务机关可以采取本法第40条规定的强制执行措施。需要说明三点:

1.该措施可采用简易程序,而不需具备前提条件和程序。

2.作出处罚决定的税务机关在规定的条件下可以采取强制执行措施而不必经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根据新《税收征管法》的规定,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一般由县以上税务机关作出,而2000元以下的罚款,税务所即可决定。因此,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既有县以上税务机关,也有县以下的机关。

3.采取强制执行措施的范围限于相当于处罚的数额,不得扩大执行。

税收行政强制执行若干问题探析

一、税收行政强制执行的主体、对象及实施条件

行政强制执行,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法定义务,有关国家行政机关依法采取必要的强制措施,迫使行政相对人履行义务或实现与履行义务相同状态的行政执行行为。在行政法理论中,将行政强制划分为行政强制执行、行政强制措施和即时强制等,行政强制执行的表现形式是行政强制执行措施,行政强制执行措施是

行政强制措施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66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具体行政行为在法定期间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的,行政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或者依法强制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87条规定:“法律、法规没有赋予行政机关强制执行权,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法律、法规规定既可以由行政机关依法强制执行,也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受理。”上述内容体现了一项原则,即我国的行政强制执行,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为原则,以行政机关自己执行为例外。因为,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无须以特别明示的法律、法规为依据,而由行政机关自己实施强制执行须以法律、法规的特别规定为前提。

为了保障国家税收及时、足额入库,《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赋予了税务机关独立执行强制执行措施的权力,特别是新修订的《税收征收管理法》进一步明确了税收强制执行中税务机关的主体地位,除非生产经营纳税人的强制执行措施和行政处罚等少数行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外,税务机关在税收管理中有广泛的强制执行权。因此,有必要对税务机关的强制执行权加以规范,以保障国家税款及时足额入库的同时,切实维护纳税人的权益。

综上,税收行政强制执行是指税务机关为了有效行使税务执法权,维护税收秩序,保证国家财政收入,对不履行纳税义务的纳税人,将其商品、货物、存款或其他财产依法予以处置,迫使其履行纳税义务的

一种法律制度。税收行政强制执行的主体为税务机关,以纳税人逾期不履行纳税义务为前提;其对象从人的角度讲包括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和纳税担保人,从物的角度讲应以不超出相当于纳税人应纳税款的商品、货物、存款或其他财产为限,不得损害第三人利益。必须指出,税收行政强制执行中不发生执行和解问题。

根据新《税收征收管理法》,可以将实施税收行政强制执行的具体条件归纳为:(1)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未按规定的期限缴纳或者解缴税款,纳税担保人未按规定的期限缴纳其担保的税款;(2)由税务机关下达催缴税款通知书后,逾期仍未缴纳;(3)经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只有在符合以上条件时,税务机关方可采取诸如:书面通知其开户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冻结或者扣缴纳税人存款中的税款,扣押、查封、依法拍卖或者变卖其价值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等等税收行政强制执行措施。

二、税收行政强制执行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税收行政强制执行权的权限模糊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对强制执行区分为税收强制执行与行政处罚强制执行,分别规定了不同的执行主体,对税收收入中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的强制执行主体只能是税务机关,不能由人民法院执行,而许多税务机关对强制执行过分依赖于人民法院,使法律赋予自己的权力闲置或丧失,导致司法权界入了行政权,有时会侵害到纳税人的利益。有的地方人民法院与行政机关共同强制执行,以至于划分不清哪些是行政职能,哪些是司法职能,这样不仅难以保障行政行为

执行的公正与效率,而且也与人民法院专事司法、居中裁判的地位不符。

(二)税收行政强制执行的手段不硬

虽然税务机关在税收管理中享有比其他部门更多的强制执行权,但是对拒不执行税务处理决定的情况往往力不从心,难以达到迫使纳税人履行义务的目的,在执行行政强制措施时缺乏相应的机构和手段。同时,对强制执行管理权归属问题也不统一。有人认为应当由稽查局执行,而《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规定“稽查局专司偷税、逃避追缴欠税、骗税、抗税案件的查处。”而日常管理中大量的税务处理决定不应当列为稽查局执行的范围。因此在县级以上税务机关需要设立专司强制执行的机构,以解决“执行难”的问题。另外,由于在强制执行中税务机关的强制执行手段不硬,常常导致许多税务机关不得不寻求司法机关协助强制执行,从而降低了行政管理效率。

(三)税收行政强制执行的时效不明

《税收征收管理法》规定税务机关对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纳税款和对纳税的处罚决定可以采取强制执行,而法条中对强制执行的时间规定却不明确,因此一些税务机关在执行过程中忽视了行政强制时效问题,影响执行的效果,甚至会侵犯纳税人的权益。有学者认为:行政强制执行所执行的行政处理决定,既然当事人对行政处理决定没有起诉,就不可能对执行该决定起诉,除非是执行机关在执行过程中有错误,才可能提起新的诉讼。因此,税务机关对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纳税款实施强制执行应当在决定书确定的纳税期满后实施,对处罚

的执行期应当在诉讼期满后实施。同时,税务机关应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第88条的规定来处理,即当事人对税务机关的处罚决定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起诉,又不履行的,税务机关可以强制执行。

(四)税收行政强制执行的审批过严

新《税收征收管理法》在税收保全措施(除第37条对未按规定办理税务登记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及临时从事经营的纳税人现场采取的扣押措施外)和税收强制执行措施条款的法定程序中,均明确规定需事先经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新《税收征收管理法》第43条也明确了其法律责任:“税务机关滥用职权违法采取税收保全措施、强制执行措施,或者采取税收保全措施、强制执行措施不当使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或纳税担保人的合法权益遭受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因此局长在履行审批权时责任重大,要严格审核、严格把关,这是确保税收保全和强制执行行为合法的关键。但与此同时,县级以下税务分局和税务所没有一点决定权,却使得实践中税收行政强制执行实际上难以实施。

三、完善税收强制执行的建议

(一)尽快出台《行政强制法》

尽管我国有关法律中赋予了税务机关较充分的强制执行权,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税务机关请求其他机关协助执行的难度很大,比如当征税决定执行受阻而请求银行强制划拨或冻结存款时,银行往往因业务或信誉关系不愿协助执行,对银行等其他机关拒绝协助执行应负的法律责任,尚无相应法律作出明确规定,致使实践中银

行对税务机关的协助执行通知不够重视。因此,国家应抓紧制定并尽快出台《行政强制法》,对有关强制执行的主体、原则、范围、权限、程序、协助执行、法律责任等作出明确、统一的规定,以保证行政管理活动高效、有序、顺利地进行。

(二)划清税收行政强制执行权限

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税务机关只对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未按规定的期限缴纳或者解缴税款,纳税担保人未按规定的期限缴纳所担保的税款,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仍未缴纳的,可经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采取税收行政强制执行措施。而人民法院只对非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可以依法采取强制执行措施。

另外,当事人对税务机关的处罚决定逾期不申请行政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的,作出处罚决定的税务机关可以采取《税收征收管理法》第40条规定的强制执行措施,也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三)强化强制执行手段

税务机关在采取税收强制执行措施时,由于税务机关自身手段不硬,加之法律规定的强制执行措施的有限,因此导致许多税务案件无法执行,而法律规定对税款的强制执行主要由税务机关行使,使得许多纳税人的欠税无法执行。所以,应当进一步强化税务机关强制执行措施,主要包括:一是确定税务机关强制执行机构,强化部门配合职能;二是对税务机关按照法律规定采取强制执行措施无效或无法采取强制执

行措施的,可以考虑由行政机关通过诉讼途径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以提高强制执行的刚性。

(四)明确强制执行程序

由于目前我国尚未出台统一的行政强制法,一般法律只规定了强制执行的内容,没有规定执行程序,税务机关在采取强制执行措施时也没有统一的规程可参照,因此,在国家尚未出台统一的行政强制法前,税务机关可制定如下工作规程:

1 告诫。在税务机关作出强制执行决定前,首先应当发出通知和催告当事人,给当事人再次主动履行义务的机会,最后确定法定义务履行期限和方法。

2 税收行政强制执行的决定。税务机关根据事实与法律,作出行政强制决定是实施税收行政强制的第二步。税收行政强制执行包括调查和作出决定两个阶段,主管税务机关对生效的税务处理决定书应当及时报请有权批准的税务机关批准,负责审批的行政机关负责人根据不同情况作出强制执行决定,对非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的强制执行应当由人民法院执行,对其他纳税人的强制执行交税务机关相关机构执行。

3 准备执行。包括确定执行方式、执行计划和方案,填制执行文书等内容,需要其他单位协助执行的,应书面通知相关单位和个人。 4 实施强制执行。税务机关执行强制执行措施必须由两人以上人员执行,执行人员应当表明身份,出示执法证件和执行根据,说明情况,通知相关人员到场。执行完毕后制作相关记录。

(五)赋予县级以下的税务机关一定的行政强制权

目前,我国的税收征收管理法有关税收保全措施和税收强制执行措施的决定权限仍然过于集中,县级以下的税务分局和税务所没有一点决定权,即不论实施保全措施和强制执行措施的标的是大还是小,是多还是少,都得一律报请县级以上税务机关审查批准,这既不符合行政高效的原则,也不符合税收征管改革的实际情况。该做法由于实际工作中行不通而被束之高阁,致使既定的税收保全措施和强制执行措施难以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应当考虑赋予县级以下税务机关一定的税收保全措施和税收强制执行措施的决定权和实施权,以充分发挥税收保全措施和强制执行措施的作用,就像赋予县级以下税务机关一定的行政处罚权一样。


相关内容

  • 扬州市中考满分作文-作文集锦
  • 江苏滨海三中 陆可爱 [编者按] 满分作文不是处处都是满分,其实总是几处精彩处,或立意出彩,或结构出彩,或语言出彩,或内容出彩.择其精要,删其枝蔓,以点带面,定有所得. 一.珍惜拥有篇 1.学会珍惜 不再像幼时那样用手指拈住一只蚂蚁放在掌心玩耍,开始在乎每一只蚂蚁的生活.在草丛中轻轻跨过它们忙碌的队 ...

  • 西安市中考满分作文-我想看见你的笑
  • 浩浩华夏史,悠悠五千年.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就是一部笑的历史.无论发生了什么,中国人总是笑着度过. 时光回转到两千年前. 当秦国的战车踏过六国的土地时,嬴政长剑一挥,战无不胜的关中大兵像狂风一样席卷中原大地.当"秦"字大旗在中原飘扬时,勇士们正在咸阳的城楼上欢呼:我们胜利了! 此时 ...

  • 2015泰安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 2015泰安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天宝一中 王清花 一.试题总体特色 稳中有变,变中求新,很好地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具体表现为6个特点: 1.试题命制指导思想明确,体现出三个符合(教育部有关精神.大纲和<课标>要求.学生实际) 2.主题立意鲜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弘扬传统 ...

  • 荆州市中考满分作文-给诸葛亮的一封信
  • 给诸葛亮的一封信 惊悉街亭失守,阁下深追先生遗言,思过责己,且自贬三级,窃以为不智也.先生既为"中华智星",又有"鬼神不测之机",应善为自谋,如何能陷自己于不义,自毁前程呢?小子虽不敏,也愿为先生谋划一二. 其一,街亭之失,马谡之过.两军相接之初,先生运筹帷幄 ...

  • 西宁市中考满分作文-想看见你的笑
  • 2011年西安市中考满分作文:想看见你的笑 曾经有一个以"哭"与"笑"为主题的辩论赛,正方认为笑比哭好,而反方则认为哭比笑好.对于这个辩论赛,我的观点一直立足于前者,更何况雨果都说了:"微笑是阳光."是啊,笑是一个充满阳光活力的表情,生活少 ...

  • 北京市中考满分作文-题目参考
  • 全命题作文 (一)以"谢谢您给我的爱"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您"必须是长辈或老师,如果涉及校名.老师或自己的姓名,一律用"希望中学"."王老师"和"×××"代替,否则扣分.2.要具体写出一 ...

  • 国税局科级干部竞争上岗笔试试题
  • 2011年XX市国税局科级干部竞争上岗笔试试题 第一部分-公共科目(占40 分) 一.填空题(1-13 题.每空1 分,满分15 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入相应的括号中) 1.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 社会主义公有制).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个显著特点是(实践)性和阶级性. 3.毛泽东强调在中国共产党 ...

  • 陕西中考内容手册
  • 陕西省2015年中考培训手册 主办单位: 陕西省教育厅 承办单位: 协办单位: 个人 王亚勃([1**********]) 2015年1月 目 录 第一部分 前 言 ................................................................... ...

  • 西安中考首次增考综合素质试题八成容易答
  • 西安中考首次增考综合素质 试题八成容易答 "截至4月24日,2013年中考报名已经结束,全市报考人数90612人,比去年减少616人."昨日,记者从2013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与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今年西安市中考将于6月22日-23日举行,首次增加综合素质考试. ...